【二輪復習】高考沖刺自然地理專題練習題土壤_第1頁
【二輪復習】高考沖刺自然地理專題練習題土壤_第2頁
【二輪復習】高考沖刺自然地理專題練習題土壤_第3頁
【二輪復習】高考沖刺自然地理專題練習題土壤_第4頁
【二輪復習】高考沖刺自然地理專題練習題土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輪復習】高考沖刺自然地理專題土壤,、選擇題(共44分)F圖中的PF圖中的P點表示我國某地土壤組成物質的體積分數。據此完成1?3題1.據圖可知A.該土壤的水分較少,植物易枯萎B.該土壤通氣透水,因而有機質含量不高C.該土壤此時保溫性可能不夠好D.該土壤呈酸性,可能為紅壤2.該土壤分布地區的氣候類型可能是A.熱帶沙漠氣候B.地中海氣候C.極地氣候D.溫帶季風氣候3.如果該土壤有時表層鹽分升高,不利于作物生長,加劇這種現象的人類活動是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C使用農藥D.毀林開荒F圖為甲、乙兩地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民化停1禹去±?民化停1禹去小歷睥善外,箭外相州壽君物iS曷4.甲地與乙地的土壤相比較A.甲、乙兩地的土壤養分來源相同B.甲、乙兩地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同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D.甲、乙兩地的土壤礦物質含量相同5.有關乙地發展農業生產的條件,正確的是A.全年高溫多雨,雨熱同期B.年均溫較低,土壤有機質豐富C地表徑流豐富,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土層較厚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間分布特征對農業生產、植被恢復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下面為黃土高原某溝壑區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圖。據此完成6?7題。土壤水分黃敏(%)0314土壤水分黃敏(%)031418500050200250300間領1122334I螞然W用J0141822vI16.圖甲表明,隨著坡度的增加A.相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增加B.土壤總的儲水能力顯著提高C地表徑流下滲補給的能力降低D.地表徑流量明顯減少.從土壤水分條件看,黃土高原溝壑區植被生長條件較好的是①緩坡②陡坡③陽坡④陰坡A.①③.②③C.②④D.①④富鋁土是指土壤形成過程中鐵、鋁等成分相對富集后的一類土壤的總稱。其在我國分布廣,包含多種土壤類型,并具有下圖所示的過渡關系。據此完成8?9題。8.影響富鋁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質.氣候C.生物D.地形.下列土壤類型中,鐵鋁相對含量最高的是A.赤紅壤B.磚紅壤C.紅壤D.黃壤澳大利亞地勢低平地區,地下水位較高,鹽分容易隨地下水蒸發而上升到地表,造成鹽堿危害。科學家發現在南部小麥帶(下圖中陰影區)鹽漬化農田上種植一種根系發達、吸水性強的鹽生灌木濱藜,3?4年后,土壤鹽分明顯降低,并可在鹽生灌木行間種植大麥、燕麥等作物,發展畜牧業。據此完成10?10.圖中M地土壤鹽分含量最低時為該地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種植濱藜能使土壤鹽分明顯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鹽分B.枝葉茂盛,減少土壤水分蒸發C.增加大氣降水,稀釋土壤鹽分D.根系較發達,增加土壤地下水二、綜合題(共46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土壤有機質(SOM)是指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其中的碳元素即為土壤有機碳(SOC)。土壤有機碳含量既與進入土壤的生物殘體等有機物質多少有關,也與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為主的有機物質的損失有關。下圖為土壤有機碳的影響因素與形成和演變過程示意影響因素I:壤有機碳碳匯:生物殘體輸入碳源:土壤微生物分解濕地系統因為處于常年積水或者季節性積水狀態,積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機碳,使濕地土壤碳庫對氣候變化更加敏感。調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約為2.28?29.55g/kg,較洞庭湖濕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濕地(96?184g/kg)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低。下表為黑河中游的濕地植被類型與土壤有機碳含量表土層深度(cm)土壤啟機碳(g/kg)高草植被低草植被0?1014.8010.3510?2011.938.2320?408.256.44(1)描述黑河中游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2)黑河中游濕地大部分屬于季節性積水濕地,推斷相對積水季節而言,非積水季節該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變化特點,并說明推斷理由。(6分)(3)洞庭湖濕地和三江平原濕地的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明顯高于黑河中游濕地,

試從氣候角度分別指出洞庭湖濕地和三江平原濕地的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高的原因。(4分)(4)根據有機碳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分析濕地退化對氣候變化影響的原理和趨勢。(4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距今1萬年前,中華先民就在黃土高原上耕耘,種植粟黍,發展農業,歷經萬年而不絕。黃土土質疏松,吸水能力猶如海綿,能使蘊藏在深層土壤中的無機物質上升到頂層,具有“自行肥效”的例等珞灰量di地例等珞灰量di地同海以黑帶沙黃土悻黃土語站的L傳朝上島原黃士二行0米

黃土星isn米

城上「E口軍TOC\o"1-5"\h\z(1)從地形角度分析六盤山附近形成巨厚黃土沉積的原因。(8分)(2)說明黃土高原能夠易于耕耘且萬年而不絕的土壤條件。(8分)(3)分析黃土高原坡耕地改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8分)參考答案.CP點固體顆粒約占51%,水分約占39%,空氣約占10%。因此土壤中空氣不足,水分過多。D我國有溫帶季風氣候,其他三種氣候類型沒有分布。B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都會使地下鹽分上升,導致鹽堿化現象。A甲、乙兩地的土壤養分來源相同,都來自巖石風化B乙地淋溶作用弱,說明水熱條件差,發展農業生產的條件是年均溫較低,土壤有機質豐富。C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隨坡度的增加而減少,因而總的儲水能力隨著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大的地區地表徑流流速快,下滲減少,因而地表徑流量不會明顯減少。D陰坡和緩坡的土壤含水條件較好,有利于植被生長。B富鋁土是土壤在濕熱氣候條件,土體鋁硅酸鹽礦物受強烈分解,使得氧化鋁在土壤中殘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氣候。.B我國南方氣溫較高,東部沿海濕潤,所以鐵鋁含量最高的是磚紅壤。D圖中M地,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土壤鹽分含量最低時為該地冬季。.A濱藜是一種根系發達、吸水性強的鹽生灌木,濱藜吸收水分多,降低地下水位;能夠吸收土壤鹽分,使土壤鹽分含量降低。TOC\o"1-5"\h\z.(1)分布特征: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2分)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增加遞減。(2分)原因:高草植被生物殘體輸入多于低草植被;(2分)土層越淺,獲得的生物殘體量就越多,土壤有機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2分)(2)變化特點:減少。(2分)理由:當水位下降到濕地基底(底部)以下時,土壤有機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會被微生物分解,成為碳源,釋放CO2,降低土壤有機碳含量;(2分)隨著水分的減少,生物量會隨之減少,導致生物殘體和土壤有機碳輸入量減少。(3)與黑河中游濕地相比:洞庭湖濕地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緯度更低,降水更多,氣候更為溫暖濕潤,植物可以終年生長,通過輸入更多生物殘體來增加土壤有機碳的含量;(2分)②三江平原濕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緯度更高,氣候溫涼濕潤,冬季漫長嚴寒,低溫的條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機碳速TOC\o"1-5"\h\z率減慢,形成大量積累。(2分)(4)原理:碳匯聚的過程可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微生物分解有機碳,則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2分)趨勢:濕地退化會導致積累的有機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到大氣中,從而使氣候變暖。(2分)(1)六盤山附近位于(賀蘭山和烏鞘嶺的)山口地帶,處于西北季風通道內;(2分)由于受地形約束(狹管效應),西北風力較大,攜帶沙塵量大;(2分)受(六盤山和秦嶺等)東、南部山地的阻礙作用,風力減弱,沙塵不斷沉積;(2分)(六盤山和秦嶺等)東、南部山地阻礙夏季風進入,降水較少,流水侵蝕弱,利于黃土累積。(2分)(2)黃土土質疏松,易于耕作;(2分)黃土透氣保水,礦物質豐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