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課件_第1頁
第八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課件_第2頁
第八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課件_第3頁
第八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課件_第4頁
第八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1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一節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新發展BlendingLearning與主導—主體教學設計活動設計理論混沌理論與教學設計關系論教學設計宏觀教學設計論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理論和應用均有較多研究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一節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新2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破解了智力起源與意識本質?,F代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比如:腦的兩半球在功能上分工協作、腦功能發展存在關鍵期、腦功能發展受環境影響、腦具有多元智能結構等,對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啟示。認知科學的研究發展了不同的學習觀,形成了對學習本質、知識屬性的不同看法。近年來,其研究成果如:情境認知理論、認知彈性理論、認知負荷理論等,對教學設計產生積極指導意義,為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心理學依據。1、學習科學的發展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破解了智力起源與意識本質?,F代腦科學的研究成32、系統科學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系統科學的基本內容由原來的“老三論”,發展為以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和超循環理論為代表的“新三論”。

“新三論”的系統方法特征,除了整體性、動態性、層次性和最優化以外,還增加了系統“自組織”有關的新特征:

開放性非線性協同性漲落性“新三論”的引入對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應用研究產生了促進作用。系統科學的其他理論,如復雜系統理論與整體系統理論也對教學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2、系統科學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系統科學的基本內容由4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對設備與資源支撐的觀念逐漸逝去。移動技術的發展將互聯網的資源裝入了我們的口袋。視覺化工具的發展使信息呈現更深入事物的本質。游戲技術與策略的應用使參與者始終處于交互體驗的中心。Web2.0以及社會網絡等技術的進步,使虛擬世界的協作成為潮流。3、新興技術的應用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對設備與資源支撐的觀念54、學習方式的變革

UbiquitousLearning,可譯為泛在學習、無所不在的學習、普適學習。從廣義上講,指學習的發生無處不在,學習需求無所不在,學習資源無所不在,學習者隨時隨地都可利用終端設備與網絡連接開展學習活動。

UbiquitousLearning從E-Learning到U-Learning4、學習方式的變革UbiquitousLear6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

一、教學設計自動化何為教學設計自動化工具?常見的教學設計自動化工具有哪些?它們分別有些什么樣的作用?思考:有了教學設計自動化工具是否意味著教師不再需要專業技能?不再需要專門的教學設計人員?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7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

二、從教學設計到績效技術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核心:均為系統設計的思想教學設計:科學的組織教學績效技術:更為關心績效,解決企業或商務中的問題,而不是員工如何學習教學設計從學校走向企業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81.績效改進概念:績效是由需要一定代價的行動而導致的有價值的成效。降低行為(活動)的代價,顯著增加有價值的成效。托馬斯·吉爾伯特(ThomasF.Gilbert,1996)提供了一個關于“有價值的”績效的公式:Pw=Av/Bc即績效等于有價值的成效與行為代價的比率。1.績效改進9實施和改變管理評價評估系統、職業發展、指導、文化改變、補償、文件、環境、工程、健康、信息系統、工作幫助、工作/崗位設計、領導階層、組織設計、電子績效支持、重構改造、配備員工、監督、團隊建設、培訓、教育等績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預措施選擇和設計預期的勞動力績效組織的使命策略和目的勞動力績效的實際狀態差距缺乏:結果、激勵或獎賞數據、信息或反饋環境支持、資源或工具個體的能力動機和期望知識和技能工作、組織環境和競爭環境國際績效改進協會的HPT模型

實施和改變管理評價評估系統、職業發展、指導、文化改變、補償、10知識管理概念:所謂知識管理就是在具有相似興趣和需要的共同體和/組織內部或共同體/組織之間,創造、歸檔,以及共享有價值的信息、專門知識和洞察力,以提高競爭優勢。常識未發現的知識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組織中的4類知識之間的相關性

知識管理概念:所謂知識管理就是在具有相似興趣和需要的共同體和11顯性知識和組織知識討論、網絡會議文檔分享·市場觀念戰術和個人知識商業應用軟件和工具所有者和聯合企業的信息培訓課程、會議或其他匯總的信息數據庫

知識匯總支持組織的商業和技術信息的集合搜索個人化用戶界面導航系統培訓績效支持,幫助存取可通向全部信息和合作資源的一個單獨的、易用的、通用的途徑合作伙伴間分享戰術性知識、洞見和經驗共同體成員討論組溝通與合作工具專家資源個人文檔實用的企業情報常識內容管理文檔管理搜索新知識觀念洞見公司內共享的最佳實踐知識管理的設計-知識管理的構成:知識匯總、合作和存取

顯性知識和討論、網絡會議戰術和個人知識知識匯總搜12電子績效支持系統概念:Raybould(1995)把電子績效支持系統界定為:提供對信息、建議、學習經驗、工具的綜合訪問的一個電子系統,幫助員工在很少有人直接支持的情況下完成任務。興起背景電子績效支持系統13閱讀閱讀14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

三、學科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理論向各個學科深入發展四、信息化教學設計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設計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15教學設計前沿熱點國外教學設計國內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前沿熱點國外教學設計16理論研究的發展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社會文化視角中的教學設計——CBM應用研究的發展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泛在學習環境中策略設計——好奇、興趣、參與從學習效能到設計效能——協同工作國外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國外教學設計17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FourComponentTrainandInstructionalDesignModel,簡稱為4C/ID

model,由JeroenJ.G.vanMerri?nboer教授與他的團隊提出。目前,該模式已經被國際培訓與教育技術界公認為是最有競爭力的教學設計理論之一,對改進教學效能,聚焦復雜學習,實現學習遷移等均有重要的現實價值。LearningtasksSupportiveinformationJust-in-timeinformationPart-taskpractice4C/IDmodel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FourCompo18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Step1:設計學習任務Step2:安排任務序列等級Step3:設計績效目標Step4:設計支持信息Step5:分析認知策略Step6:分析思維模式Step7:設計程序信息Step8:分析認知規則Step9:分析必備知識Step10:設計部分任務練習.TenStepstoComplexLearning:ASystematicApproachtoFour-ComponentInstructionalDesignJeroenJ.G.vanMerrienboer/PaulA.Kirschner2007-04-12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Step1:設計19社會文化視角中的教學設計——CBMTheCultureBasedModel:ConstructingaModelofCulture(EducationalTechnology&Society,2009)文化研究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解知識的思維方式,它將研究重點從學習者績效轉移到學習者的關注、價值、意愿和感知上,從抽象的、客觀化的目標對象轉到了真實情境中的現實人身上。InquiryDevelopmentTeamAssessmentsLearnersBrainstormingElementsTrainingPatriciaA.Young提出了基于文化的教學設計框架,包括8個維度,70個影響因素社會文化視角中的教學設計——CBMTheCultureB20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EmotivevocabularyinMOOCs:Context&ParticipantRetention(EuropeanJournalofOpen,DistanceandE-Learning2012)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縮寫,指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基于聯接理論的一種主題學習型網絡資源。它以學習者、社交網站和移動學習為核心,由一群愿意分享與深化自我知識的學習者組成的,通常還是需要一到數位專家的帶領,在一定的期間內,透過各種web2.0與移動學習工具,進行對特定主題的學習。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Emotivevocab21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22泛在學習環境中策略設計——好奇、興趣、參與Curiosity,interestandengagementintechnology-pervasivelearningenvironments:anewresearchagenda(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2011)新興技術環境(特別是個性化學習環境)中,好奇、興趣、參與語境分析下的學習過程泛在學習環境中策略設計——好奇、興趣、參與Curiosity23從學習效能到設計效能——協同工作Projectmanagementininstructionaldesign:ADDIEisnotenough(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0)引入項目管理理論,彌補教學設計基本方法與具體實踐項目需求之間的差距。Enhancinginstructionaldesignefficiency:Methodologiesemployedbyinstructionaldesigners(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0)提出提高教學設計效能的基本策略框架,提出了包含設計模型、設計團隊、設計過程、設計工具等4個維度、47條基本原則的基本框架以及14種基本技能。從學習效能到設計效能——協同工作Projectmanag24DavidH.Jonassen現任職于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問題解決研究中心主任近期繼續著力于復雜問題解決及相關認知工具研究近作AskSystems:interrogativeaccesstomultiplewaysofthinking提問系統:通過疑問引發多角度思考Arguingtolearnandlearningtoargue:designjustificationsandguidelines基于辯論的學習與學會辯論InstructionalDesignasDesignProblemSolving:AnIterativeProcess將教學設計視為設計問題的解決:一個迭代的過程DavidH.Jonassen25CharlesM.Reigeluth現任職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近期致力于探索個別化的、整合性的技術系統,支持學習者中心的教育范式近作Heuristictaskanalysisone-learningcoursedevelopment:aformativeresearchstudy在線課程開發中的啟發式任務分析AnInstructionalTheoryforthePost-IndustrialAge后工業時代的教學理論CharlesM.Reigeluth26RobertA.Reiser現任職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與學習系統系、教學系統學專業負責人近期致力于復雜認知技能等認知心理學應用研究近作Theeffectsofpart-taskandwhole-taskinstructionalapproachesonacquisitionandtransferofacomplexcognitiveskill部分任務和整體任務教學方法對獲得和轉移一個復雜認知技能的影響RobertM.Morgan:Akeyfigureinthehistoryofeducationaltechnology

羅伯特?摩根在教育技術史中的重要地位RobertA.Reiser27JeroenJ.G.vanMerri?nboer現任職于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終身學習研究中心主任近期關注認知負載理論與復雜學習近作Cognitiveloadtheoryinhealthprofessionaleducation:designprinciplesandstrategies認知負載理論在健康職業教育中的運用:設計原則與設計策略TowardaSynthesisofCognitiveLoadTheory,Four-ComponentInstructionalDesignandSelf-DirectedLearning認知負載理論與四成分教學設計模型(4C/ID)在自主導向學習中的應用JeroenJ.G.vanMerri?nboer28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對我國教學設計產生重大的影響。復雜系統科學、后現代主義、混沌理論、關系學等領域的研究無論從理論基礎還是方法論角度,都對傳統的教學設計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泛在學習、移動學習、混合學習等教與學方式的變革豐富和發展了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冃Ъ夹g、知識管理、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為教學設計的方法和應用研究開辟了一些嶄新的領域。國內教學設計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對我國教學設計產生29移動學習游戲化學習非正式學習電子書包移動學習30非正式學習概念:非正式學習是一種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它可以發生在人們喝茶吃飯時、上網聊天時、寄發短信或郵件時或者上街購物時;也可以發生在正式學習中出現的打盹的時候,或者實驗教學過程中的突發奇想的冒險性行為中。非正式學習通常發生在工作情景或生活情境中,人在不受限制的環境中更容易敞開心扉接受改變。通過非正式學習獲得的知識更具有情境化特征,特別適合工作或生活的需要,獲得的信息更類似一種技巧,精巧而實用。非正式學習也不需要企業花專門的時間、請專業教師來培訓,不僅成本較低而且時間節約。非正式學習31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教學設計面臨的挑戰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32(一)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注重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研究與應用越來越關注如何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展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越來越重視對績效理念與績效技術的引入(一)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注重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的研33(二)教學設計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的新理論的系統性和新模式的可操化性全球化知識背景的跨文化教學與學習虛擬學習環境的教師角色與學習體驗數字鴻溝,尋找連接傳統教育與未來教育的橋梁(二)教學設計面臨的挑戰層出不窮的新理論的系統性和新模式的可34ThankyouThankyou35演講完畢,謝謝觀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36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37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一節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新發展BlendingLearning與主導—主體教學設計活動設計理論混沌理論與教學設計關系論教學設計宏觀教學設計論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理論和應用均有較多研究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一節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新38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破解了智力起源與意識本質?,F代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比如:腦的兩半球在功能上分工協作、腦功能發展存在關鍵期、腦功能發展受環境影響、腦具有多元智能結構等,對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啟示。認知科學的研究發展了不同的學習觀,形成了對學習本質、知識屬性的不同看法。近年來,其研究成果如:情境認知理論、認知彈性理論、認知負荷理論等,對教學設計產生積極指導意義,為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了心理學依據。1、學習科學的發展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破解了智力起源與意識本質。現代腦科學的研究成392、系統科學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系統科學的基本內容由原來的“老三論”,發展為以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和超循環理論為代表的“新三論”。

“新三論”的系統方法特征,除了整體性、動態性、層次性和最優化以外,還增加了系統“自組織”有關的新特征:

開放性非線性協同性漲落性“新三論”的引入對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應用研究產生了促進作用。系統科學的其他理論,如復雜系統理論與整體系統理論也對教學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2、系統科學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系統科學的基本內容由40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對設備與資源支撐的觀念逐漸逝去。移動技術的發展將互聯網的資源裝入了我們的口袋。視覺化工具的發展使信息呈現更深入事物的本質。游戲技術與策略的應用使參與者始終處于交互體驗的中心。Web2.0以及社會網絡等技術的進步,使虛擬世界的協作成為潮流。3、新興技術的應用以云計算為基礎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對設備與資源支撐的觀念414、學習方式的變革

UbiquitousLearning,可譯為泛在學習、無所不在的學習、普適學習。從廣義上講,指學習的發生無處不在,學習需求無所不在,學習資源無所不在,學習者隨時隨地都可利用終端設備與網絡連接開展學習活動。

UbiquitousLearning從E-Learning到U-Learning4、學習方式的變革UbiquitousLear42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

一、教學設計自動化何為教學設計自動化工具?常見的教學設計自動化工具有哪些?它們分別有些什么樣的作用?思考:有了教學設計自動化工具是否意味著教師不再需要專業技能?不再需要專門的教學設計人員?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43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

二、從教學設計到績效技術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核心:均為系統設計的思想教學設計:科學的組織教學績效技術:更為關心績效,解決企業或商務中的問題,而不是員工如何學習教學設計從學校走向企業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441.績效改進概念:績效是由需要一定代價的行動而導致的有價值的成效。降低行為(活動)的代價,顯著增加有價值的成效。托馬斯·吉爾伯特(ThomasF.Gilbert,1996)提供了一個關于“有價值的”績效的公式:Pw=Av/Bc即績效等于有價值的成效與行為代價的比率。1.績效改進45實施和改變管理評價評估系統、職業發展、指導、文化改變、補償、文件、環境、工程、健康、信息系統、工作幫助、工作/崗位設計、領導階層、組織設計、電子績效支持、重構改造、配備員工、監督、團隊建設、培訓、教育等績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預措施選擇和設計預期的勞動力績效組織的使命策略和目的勞動力績效的實際狀態差距缺乏:結果、激勵或獎賞數據、信息或反饋環境支持、資源或工具個體的能力動機和期望知識和技能工作、組織環境和競爭環境國際績效改進協會的HPT模型

實施和改變管理評價評估系統、職業發展、指導、文化改變、補償、46知識管理概念:所謂知識管理就是在具有相似興趣和需要的共同體和/組織內部或共同體/組織之間,創造、歸檔,以及共享有價值的信息、專門知識和洞察力,以提高競爭優勢。常識未發現的知識顯性知識隱性知識組織中的4類知識之間的相關性

知識管理概念:所謂知識管理就是在具有相似興趣和需要的共同體和47顯性知識和組織知識討論、網絡會議文檔分享·市場觀念戰術和個人知識商業應用軟件和工具所有者和聯合企業的信息培訓課程、會議或其他匯總的信息數據庫

知識匯總支持組織的商業和技術信息的集合搜索個人化用戶界面導航系統培訓績效支持,幫助存取可通向全部信息和合作資源的一個單獨的、易用的、通用的途徑合作伙伴間分享戰術性知識、洞見和經驗共同體成員討論組溝通與合作工具專家資源個人文檔實用的企業情報常識內容管理文檔管理搜索新知識觀念洞見公司內共享的最佳實踐知識管理的設計-知識管理的構成:知識匯總、合作和存取

顯性知識和討論、網絡會議戰術和個人知識知識匯總搜48電子績效支持系統概念:Raybould(1995)把電子績效支持系統界定為:提供對信息、建議、學習經驗、工具的綜合訪問的一個電子系統,幫助員工在很少有人直接支持的情況下完成任務。興起背景電子績效支持系統49閱讀閱讀50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

三、學科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理論向各個學科深入發展四、信息化教學設計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設計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展的新動向第二節教學系統設計應用研究的新趨勢第8章教學系統設計發51教學設計前沿熱點國外教學設計國內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前沿熱點國外教學設計52理論研究的發展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社會文化視角中的教學設計——CBM應用研究的發展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泛在學習環境中策略設計——好奇、興趣、參與從學習效能到設計效能——協同工作國外教學設計理論研究的發展國外教學設計53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FourComponentTrainandInstructionalDesignModel,簡稱為4C/ID

model,由JeroenJ.G.vanMerri?nboer教授與他的團隊提出。目前,該模式已經被國際培訓與教育技術界公認為是最有競爭力的教學設計理論之一,對改進教學效能,聚焦復雜學習,實現學習遷移等均有重要的現實價值。LearningtasksSupportiveinformationJust-in-timeinformationPart-taskpractice4C/IDmodel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FourCompo54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Step1:設計學習任務Step2:安排任務序列等級Step3:設計績效目標Step4:設計支持信息Step5:分析認知策略Step6:分析思維模式Step7:設計程序信息Step8:分析認知規則Step9:分析必備知識Step10:設計部分任務練習.TenStepstoComplexLearning:ASystematicApproachtoFour-ComponentInstructionalDesignJeroenJ.G.vanMerrienboer/PaulA.Kirschner2007-04-12面向復雜學習的整體教學設計——4C/IDStep1:設計55社會文化視角中的教學設計——CBMTheCultureBasedModel:ConstructingaModelofCulture(EducationalTechnology&Society,2009)文化研究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解知識的思維方式,它將研究重點從學習者績效轉移到學習者的關注、價值、意愿和感知上,從抽象的、客觀化的目標對象轉到了真實情境中的現實人身上。InquiryDevelopmentTeamAssessmentsLearnersBrainstormingElementsTrainingPatriciaA.Young提出了基于文化的教學設計框架,包括8個維度,70個影響因素社會文化視角中的教學設計——CBMTheCultureB56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EmotivevocabularyinMOOCs:Context&ParticipantRetention(EuropeanJournalofOpen,DistanceandE-Learning2012)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縮寫,指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基于聯接理論的一種主題學習型網絡資源。它以學習者、社交網站和移動學習為核心,由一群愿意分享與深化自我知識的學習者組成的,通常還是需要一到數位專家的帶領,在一定的期間內,透過各種web2.0與移動學習工具,進行對特定主題的學習。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Emotivevocab57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泛在學習環境中資源設計——MOOC58泛在學習環境中策略設計——好奇、興趣、參與Curiosity,interestandengagementintechnology-pervasivelearningenvironments:anewresearchagenda(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2011)新興技術環境(特別是個性化學習環境)中,好奇、興趣、參與語境分析下的學習過程泛在學習環境中策略設計——好奇、興趣、參與Curiosity59從學習效能到設計效能——協同工作Projectmanagementininstructionaldesign:ADDIEisnotenough(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0)引入項目管理理論,彌補教學設計基本方法與具體實踐項目需求之間的差距。Enhancinginstructionaldesignefficiency:Methodologiesemployedbyinstructionaldesigners(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2010)提出提高教學設計效能的基本策略框架,提出了包含設計模型、設計團隊、設計過程、設計工具等4個維度、47條基本原則的基本框架以及14種基本技能。從學習效能到設計效能——協同工作Projectmanag60DavidH.Jonassen現任職于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問題解決研究中心主任近期繼續著力于復雜問題解決及相關認知工具研究近作AskSystems:interrogativeaccesstomultiplewaysofthinking提問系統:通過疑問引發多角度思考Arguingtolearnandlearningtoargue:designjustificationsandguidelines基于辯論的學習與學會辯論InstructionalDesignasDesignProblemSolving:AnIterativeProcess將教學設計視為設計問題的解決:一個迭代的過程DavidH.Jonassen61CharlesM.Reigeluth現任職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近期致力于探索個別化的、整合性的技術系統,支持學習者中心的教育范式近作Heuristictaskanalysisone-learningcoursedevelopment:aformativeresearchstudy在線課程開發中的啟發式任務分析AnInstructionalTheoryforthePost-IndustrialAge后工業時代的教學理論CharlesM.Reigeluth62RobertA.Reiser現任職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與學習系統系、教學系統學專業負責人近期致力于復雜認知技能等認知心理學應用研究近作Theeffectsofpart-taskandwhole-taskinstru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