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典詩歌的表現手法河北省萬全中學周華表現手法也稱為表現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體或部分產生鮮明強烈的表達效果,感染讀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視為表現手法。主要著眼于使文章的整體或部分產生效果。表現手法古典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鑒常中有關表現手法的分析,以前只要求考生對題目中的解說進行正誤判斷,而現在則要求考生獨立作出分析,并作簡要的闡述。這就要求考生對常見古典詩歌的表現手法要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特別是在平時,要對此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描寫。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觸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懷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4借古諷今
借古喻今詠史言志借古鑒今借古抒懷懷古傷今
5/用典抒情描寫:白描/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杜甫《兵車行》
直抒胸臆,表現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以及作者對戰爭的怨恨之情。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楊炯《從軍行》
直接抒發了作者忠君報國和渴望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情景交融、借景襯情、托物言志。如李白的《贈汪倫》和劉禹錫的《竹枝詞》,都是在敘事的基礎上采用間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來比喻“汪倫送我情”,后者巧用諧音雙關,將戀人之間若明若暗的愛情表現得真切動人。間接抒情
端居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答案第三、四句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抒發了悲愁、孤寂和思親之情。
知識遷移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人格化色彩。如于謙的《石灰吟》、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虞世南的《蟬》。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本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物喻人,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區別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表達更為含蓄。
比如,詩人常賦予松、竹、梅、菊等特定的象征意義,借助它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陸游《卜算子詠梅》,以梅自喻,表現自己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錚錚傲骨。
再如虞世南的《蟬》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作者是在強調立身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憑借,自能聲名遠播。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
這兩句詩描寫青山環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
(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知識遷移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了草原的壯美,點染出牧民的生活。如唐代詩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謂是運用白描手法的名篇。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白描中國畫技法名。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泛指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形象。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抓住典型細節,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的氛圍。細描對事物的一筆一畫的精雕細刻,相對于白描,細描也可以稱為工筆。側面描寫
《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對羅敷的美,在這里沒有直接的描寫,而是通過寫見到羅敷者的動作行為來間接地加以表現,這就是側面描寫。這種描寫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是一種巧妙的寫法。《詩經》表現手法:賦、比、興
我國古典詩歌在長期的藝術實踐過程中,創造了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賦、比、興”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
賦是直陳其事,是直接敘事寫景的手法;
比是打比方,是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
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是烘托氣氛的渲染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對后世詩歌創作的影響很大。賦
《孔雀東南飛》: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這幾句詩直接敘寫劉蘭芝出嫁前既學女工又讀詩書,是個聰明能干而又有才學的女子,用的就是賦的手法。
比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春風比作剪刀,裁出了美麗的春天。將春天大自然的活力寫得十分形象生動。
興《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兩句詩是個引子,引出下面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歷史劇故事。這兩句詩本身暗含著比喻夫婦離別的意思,但這只是一種暗比,跟直接打比方有區別,它起的是渲染悲劇氣氛的作用。知識遷移《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動靜結合動靜結合: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雨后池上(宋)劉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詩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水面比作輕磨過的明鏡,倒映著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進而表現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知識遷移雨后池上(宋)劉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知識遷移答:一、二兩句以“水面平”和把湖面比做“明鏡”,寫出了雨后池塘明凈清雅的靜態美;三、四兩句則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的“萬點”聲響,描寫了雨后池上的動態美。全詩在動靜結合中勾勒出一幅雨后池上美景圖(從中也流露出詩人對雨后池上之景的怡然之情)。抑揚法先揚后抑
《賈生》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運用先揚后抑的手法鮮明地表現了統治者的昏聵。
本是一種國畫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烘托包括正襯和反襯。
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詩中寫到花落、月初、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同時通過動,烘托出春澗的寂靜。烘托
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在藝術創作就是從正面著意描寫。
如漢樂府民歌《江南可采蓮》:“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詩中“魚戲蓮葉東”四句的渲染,使全詩生動活潑,音調優美,把水上采蓮的畫面和人們采蓮時歡愉的情緒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渲染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賈島《暮過山村》
用“怪禽”在曠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讓人生畏的氣氛。
知識遷移《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詩人借西下的夕陽、昏暝的群壑、松際的月亮、風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現時間的暗中流動,渲染了越來越清幽的氣氛,烘托出作者孤獨的心境。知識遷移襯托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這里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天姥山怎樣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稱的五岳、天臺來襯托天姥山,從而把天姥山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壯麗非凡。“襯托”是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事物來陪襯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
表達效果:強調突出主體事物。青玉案(宋)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蛾兒、雪柳,都是婦女的頭飾。全詞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知識遷移以元夜的熱鬧繁華反襯“那人”的孤寂,從中表達了作者耐得寂寞、不趨流俗的高潔品性。對比是相反或相似的兩種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現某種思想或意境,對比雙方不分主次;
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反襯和對比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元)王冕知識遷移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答: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詩歌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和報春的特征。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元)王冕知識遷移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運用了襯托和對比的手法,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用桃李對比反襯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表達了詩人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的高潔品質。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天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①齷齪:指處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②放蕩:自由自在,無所拘束。
以樂景寫樂情詩的后兩句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快樂得意之情。這兩句神妙之處,在于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
十五從軍征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以哀景寫哀情以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悲涼的景象(兔子從狗洞進進出出,野雞在梁上飛來飛去,庭院中長出了“旅谷”,井臺上也長出了“旅葵”),烘托出老兵心中的悲哀。
寫喜樂的景物與歡快的氛圍,往往反襯出男女主人公不合于時,寂寞失落的情緒。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但由于自己如今成為階下囚,面對如此良辰美景,恰恰反襯出作者心中的家國之痛。
以樂景寫哀情
寒食
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知識遷移前兩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競麗的美好景象,一寫繁華,一寫悲苦,抒發了詩人在他鄉過寒食節的極度悲傷的感情,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
清代的大學者王夫之在《姜齋詩話》第四條寫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一倍其哀樂。
從軍行七首(其四)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前兩句寫悲涼孤寂的邊塞風景,襯托出戍邊戰士殺敵報國的信念。以哀景寫樂情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合,其實也就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蜀道難》一文中,作者先寫蜀道的高險,又抓住蜀中富于個性特征的“劍閣”精雕細刻,從面到點,從全景到特寫。既突出了蜀道高險的共性,又表現了劍閣特有的地形、戰爭頻繁等特性。點面結合王昌齡《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一二兩句實寫眼前之景,三四兩句通過聯想和想象虛寫朋友夜泊瀟湘的情狀,表現了作者的惆悵和依戀之情。李賀《將發》:“東床卷席罷,護落將行去。秋白遙遙空,日滿門前路。”前兩句寫收拾停當,即將登程,這是實寫;后兩句寫出征后將會遇到的景色,這是虛筆。虛實結合(聯想和想象)
詩歌中的三類“虛寫”1、神怪夢幻《夢游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等。2、過往煙云
李煜《虞美人》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等。3、未來設想
柳永《雨霖鈴》中云:“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西廂記·長亭送別》崔鶯鶯送別張生唱詞很多是設想的未來之境。詩歌中的“實”
在中國畫中,實是指圖畫中筆劃細致豐富的地方。在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上闕所寫的兩人分別的情形,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
01、比興:渲染或導引02、比喻:突出、化虛為實03、比擬:形象生動04、對偶:整齊含蓄05、對比:鮮明突出06、用典:言簡意豐耐人尋味07、雙關:含蓄委婉、趣味08、夸張:浪漫、突出醒目09、借代:簡練含蓄10、互文:言簡意賅11、反問設問:承啟深化、強調12、反復:強調突出修辭手法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
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視覺的,而“鬧”是作用于人的聽覺的,“春意鬧”使聽覺視覺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現得更條生動、更真切。通感
《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極言白發之長,是為了表現作者受排擠被貶謫的愁思之深。夸張
《獨坐敬亭山》李白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山會與詩人對看,這是擬人寫法。只有山與詩人對看,不只是寫出了一種情趣,更主要的是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而悠閑孤寂無奈之情。擬人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將統治階級的奢侈生活與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對照起來寫,極大地增強了感染力。對比用典
《賈生》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用漢文帝召見賈誼的故事,譏諷當朝不用賢臣,抒懷才不遇之恨。由于是用漢代之事譏諷當朝,因此也是借古諷今的手法。
《陶者》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對比表達效果:表達鮮明情感或區別更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全詩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是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用典抒情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如王維的《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尾聯化用王孫典故,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把歷史上的典故,眼前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悠遠。閱讀下面一首唐人七絕,回答課后問題。
觀祈雨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這首詩在寫作技巧和語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點?試作簡要賞析。知識遷移這首詩在寫作技巧上運用了對比手法。所謂對比,就是把不同的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進行對照,使好的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上面七絕,前兩句寫農民祈雨的場面,后兩句寫朱門歌舞的情景,前者憂,后者樂,對比鮮明,反差強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第一句語中帶情。(桑無葉,土生煙)含蓄地抒發了農民盼雨心憂如焚之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亨樂,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與憤慨滲透其間,溢于詩外。結構技巧寫作詩歌常用的技巧:首尾照應過渡開門見山鋪墊
層層深入伏筆先總后分照應
先景后情卒章顯志卒章顯志
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馳騁閑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油墨在觸摸屏印刷中的技術要求考核試卷
- 穿戴式設備在智能機器人控制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液體乳制造考核試卷
- 電視購物節目的制作與傳播技巧考核試卷
- 筆的制造與環境保護法規遵循考核試卷
- 石油開采業的創新技術與智能解決方案研究考核試卷
- 棉麻紡織品國際貿易風險防范考核試卷
- 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門一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聯考生物試題
- 珠海三中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文科地理試題
- 上海市寶山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物理試題4月開學考試卷含解析
- 血液檢驗 3.2017-正常骨髓細胞形態學-陳學東-20170515173650 學習資料
- 陜西師大附中2025年高三5月總復習質檢(二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貴州省赫章縣野馬川鎮初級中學-紅色精神張桂梅【課件】
- 2025年中國鐵路信號電源屏數據監測報告
- 2025電力人工智能非結構化樣本脫敏規范
- 警察知識小學講課
- 2025年刑法模擬檢測試卷(罪名認定與刑罰適用)
- T-SCCX A 0010-2024 T-CQXS A 0001-2024 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項目建設規范
- (二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考試 政治試卷(含標準答案)
- 四年級數學上冊口算題1000道
- 護理查對制度2025年全新改版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