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人工膝關節置換護理課件_第1頁
寶藏-人工膝關節置換護理課件_第2頁
寶藏-人工膝關節置換護理課件_第3頁
寶藏-人工膝關節置換護理課件_第4頁
寶藏-人工膝關節置換護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科—肖微2016年3月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護理1.概述2.膝關節置換術的定義。3.膝關節的解剖結構4.膝關節置換術有什么好處?5.膝關節置換適用于那些疾病?6.膝關節置換的禁忌癥。7.膝關節置換有何優點與缺點?8.如何進行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9.康復鍛煉

一、概述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解剖復雜、對運動要求最高的關節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當關節出現退行性關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感染性關節炎等多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破壞,出現嚴重疼痛及關節功能喪失,同時患者全身情況良好,可耐受手術,置換關節周圍的神經血管狀況良好,肌肉肌腱系統可發揮正常功能;病人合作、術后可配合良好的康復鍛煉者可實施人工關節置換術。三、膝關節的解剖結構膝關節是一個復合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韌帶、肌肉等構成人體最大且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亦較多的關節。四、膝關節置換有什么好處?緩解疼痛,改善功能,矯正畸形,提高生活質量。五、膝關節置換適用于那些疾病?

(1)膝關節各種炎癥性關節炎,包括風濕性關節談、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2)少數創傷性關節炎(3)膝關節功能受限、嚴重畸形影響行走(4)各種關節炎引起的經保守治療不能緩解的嚴重膝關節疼痛(5)靜息的感染性關節炎(結核)(6)少數原發性或繼發性骨軟骨壞死性疾病(腫瘤)六、膝關節置換的禁忌癥(絕對性)

(1)膝關節周圍或全身活動性感染(2)膝關節伸膝功能喪失不能重建(3)膝關節周圍廣泛軟組織損壞不能有效糾正(4)下肢患有嚴重的血管性疾病者(5)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如嚴重心肺疾病、糖尿病等(6)嚴重骨質疏松(7)難以配合的治療患者七、膝關節置換有何優點與缺點?

優點(1)對膝關節炎病情惡化,變形嚴重的患者也可以實施手術(2)手術治療期較短,約一個月左右(3)關節疼痛基本上可以完全去除缺點(1)對跑步、登山這類運動有影響(2)手術后的膝關節彎曲程度通常略大于直角,約120°左右(3)手術后過了10_15年,骨和人造關節直接可能會有松動(4)人工關節感染的治療非常困難(5)人工關節磨損及松動也是術后產生疼痛,手術失敗的原因(6)價格較貴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一般護理護理要點并發癥的護理功能鍛煉護理要點切口處的護理引流管護理末梢血運的觀察疼痛的護理術后并發癥防治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是人體矯形外科中較大的重建手術。術后容易發生許多局部和全身的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因此,術后重點應是如何預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一旦發生如何處理。常見并發癥術后感染血腫出血脫位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感染術后感染是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后果是災難性的,一旦發生,常導致手術徹底失敗。

感染主要包括傷口及關節腔內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均可導致發熱。因此,要嚴密觀察患者體溫的變化和血常規檢驗值,保持傷口敷料的干燥,污染后要及時更換。傷口感染多發生在術后1周~3周,患者主述疼痛加重,或減輕后又加重,體溫升高,脈搏快,白細胞增多,局部有紅、腫、熱、痛感。血腫

血腫可造成骨質愈合障礙和增加感染機會,多出現在老年病人和術后48-72h內,關節活動較多的病人預防及治療術前應仔細詢問有無家族出血傾向、既往出血病史肝炎史及近期水楊酸類藥物、激素、抗凝藥物的應用情況。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尿量的變化。密切觀察引流量,術后1-2h內應在200-400ml以內,如術后10-12h內持續出血量超過1000ml,則需引起重視。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DVT)是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在40%-70%,DVT繼發的肺栓塞發生率在4.6%-19.7%,如不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0.5%-2%的肺栓塞病人有致死的危險。臨床表現及觀察下肢腫脹,表淺靜脈充盈皮膚顏色、溫度改變Homman征陽性壓痛康復鍛煉

被動為主主動為輔持續CPM理療主動訓練踝泵動作:麻醉蘇醒后即可開始足和踝關節伸屈活動,每次2~3分鐘,每小時2~3次。主動訓練

足跟滑移屈膝練習:引流管拔掉后開始。仰臥,使足底在床上向臀部滑動,同時使膝關節屈曲到最大限度,并在此位置保持5~10秒鐘,重復多次,直到腿部感到疲勞為止。主動訓練

坐位輔助屈膝練習:下地后開始,坐在床旁或椅上,慢慢將膝關節自然下垂屈曲到到最大限度。將一側足移至另一側足的背部,利用重力壓迫使膝關節再盡量屈曲,并維持5~10秒鐘,重復多次,直到腿部感到疲勞為止被動訓練壓腿練習:術后第2天病人可坐起練習按壓膝關節。將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軟墊墊于足跟處,并將雙手放在膝蓋上方,輕輕下壓,使腿盡量伸直,每次要維持5min左右,到病人可以忍受疼痛的程度為止。被動訓練術后3~6天:有條件者介入下肢CPM活動,早期10°~40°,根據傷口愈合情況來增加運動角度,到出院時達到90°。

術后3天—2周重點加強患側肢體不負重狀態下主動運動,改善關節主動活動范圍下地負重及下蹬訓練。

術后2周至術后8周,此階段應增加平地行走和上下樓梯的練習,訓練量由少到多,循序漸進,以不引起患膝疼痛腫脹為度加強肌肉力量及步態練習,上下樓梯,為恢復術前的生活角色作準備。假體的保護①不可蹲跪及過度扭曲膝關節②避免劇烈運動③選擇比較適合的運動,如步行等。④有需要時(如長途步行等),應使用助行器,減少受傷機會。⑤避免負荷過重,加速關節軟骨磨損,應注意控制體重和負托重件。日常生活注意事項減輕人工關節磨損和預防跌倒:避免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避免在凹凸不平或過于平滑的路面行走,家居地面保持干爽,過道無雜物堆放,不穿高跟鞋,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重。出院指導傷口護理:1.如傷口出現不正常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求診,如:紅腫;劇痛;滲液、流膿、傷口裂開;高熱等。2.在手術后3個月內,膝關節輕微發熱和腫脹是正常的情況,不必驚慌.3.注意個人衛生,沐浴后保持傷口干爽。4.不要在傷口上涂抹藥膏或藥水。5.避免穿緊身褲,減少摩擦。出院指導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