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故都的秋主講老師:某某某整體把握問題探究重點剖析導入新課作者簡介創作背景故都的秋教學過程01第一課時導入新課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嫵媚的,她常給人以明艷的美,所以,縱然是客居他鄉、徹夜難眠,陸游還是會寫下了“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的佳句;而夏天常常是熱情的,她給人以無窮的回味,所以楊萬里會發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贊嘆。那么,秋天呢?秋天又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
作者簡介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
1922年日本留學歸來后,與郭沫若等組織“創造社”。1930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抗日戰爭爆發后,赴武漢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并到新加坡宣傳抗日。1945年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于蘇門答臘。代表作品有: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創作背景從1921年到1933年間,郁達夫積極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作。由于國民黨的白色恐怖,郁達夫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整體把握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陶然亭釣魚臺西山秋景譚柘寺玉泉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整體把握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描寫景物:人的感受:落蕊極微細極柔軟南國之秋景物:落葉人的感受:有聲音,有氣味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故都的秋總寫(1—2段)北國的秋:清、靜、悲涼江南的秋:慢、潤、淡分寫(3—11段)記敘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秋雨話涼佳日秋果觀秋色:清聽秋聲:靜品秋味:悲涼議論人皆感秋非到北方不可中國文人尤甚總寫(12—13段)南國之秋:色彩不濃,回味不永北國之秋:色彩濃,回味永向往品味贊美
眷戀整體把握02第二課時問題探究1.文中有哪幾處景物描寫?這些描寫各有怎樣的特點?2.為什么以“南國之秋”作對比?3.為什么寫“都市閑人”?4.“緩慢悠閑”的人聲,同樣能給人幽靜的感覺,這是什么原因?5.作者為什么只選取上述秋景來寫呢?6.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結合點是什么?1.文中有哪幾處景物描寫?這些描寫各有怎樣的特點?第三自然段寫了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景物寫得非常細致,如“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也寫了觀景、賞景的心態、動作,如“細數”“靜對”,透露出悠閑、愜意。總起來說,表現了作者熱愛故都之秋的情懷。第四自然段寫了視覺形象、觸覺形象。花鋪滿地,寫視覺形象;腳踏花地,是觸覺感受。寫觸覺,給讀者以逼真的感受。這里寂靜無人,斯人獨徘徊,無人可與交流,便只有與自然相交融。揣摩作者的心境,大約是欣喜的,又是寂寞的。第七自然段寫景不拖泥帶水,一句一景,寫出了北國清秋之雨忽來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陣勢,寫得活靈活現,說明作者觀景非常細致。2.為什么以“南國之秋”作對比?開篇提到“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結尾提到“南國之秋,當然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并作了適當的展開,以此與北國之秋作對比。對比的目的非常明確,即抑彼揚此,北國之秋勝于南國,是作者的主觀感受,寫南國之秋,是為了南北對比,以“南”襯“北”,表達作者對故都之秋的熱愛。這種感受既來自空間的對比(南北兩地),也來自時間的積累(“已將近十余年了”)。4.文中寫“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息列索落”的雨聲,“緩慢悠閑”的人聲,同樣能給人幽靜的感覺,這是什么原因?這是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反襯了故都的靜,這是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比如鐘,在白天,你根本聽不到它的走動聲,但在晚上,夜深人靜時,你便能聽到清楚的滴答聲,因此,假如要你寫夜的靜,你便可以以鐘的走動聲清晰可辨來襯托夜的靜,這也就是以動襯靜。5.故都的秋景可謂豐富多彩,作者為什么只選取上述秋景來寫呢?第一,跟舊中國時代環境的黑暗有關,這導致他思想苦悶,逃避現實;第二,也跟作家個人氣質的抑郁善感有關。郁達夫三歲喪父,在日本十年的異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第三,還跟作家的文藝觀和審美追求有關。在杭州期間,郁達夫提倡“靜”的文學,寫的也多是“靜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學”。6.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結合點是什么?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風物,具體說是五幅秋色圖。文章的“神”是贊美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結合點”是“清、靜、悲涼”。重點剖析你認為郁達夫在文中是頌秋還是悲秋?這種追求是否意味著消極和頹廢?(1)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的眷戀之情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加強社團宣傳與形象塑造計劃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提升路徑試題及答案
- 團隊績效激勵的年度發展計劃
- 年度團隊建設活動的策劃計劃
- 2025注冊會計師考試期間的個人實踐與思考總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成長回顧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資格考試準備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考試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實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行業職業道德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動物生理學》課程教學大綱
- 地鐵智慧運維技術培訓
- 急診科的孕產婦高危與急癥處理
- 《聲樂演唱》課程標準
- 酒店公司章程范本
- 景觀照明設施養護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動物細胞融合技術與單克隆抗體導學案 高二生物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三+
- 【比亞迪汽車公司股權激勵對績效的影響分析案例報告(11000字論文)】
- 超聲波類hc sr04p使用說明
- 桂林市臨桂區中小學教師招聘筆試試題2023年
- 數控等離子切割機操作規程教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