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發揭秘-機構篇_第1頁
定向增發揭秘-機構篇_第2頁
定向增發揭秘-機構篇_第3頁
定向增發揭秘-機構篇_第4頁
定向增發揭秘-機構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定向增發的本質就是圈錢,但圈錢不是最終目的,最終所圈的錢到底拿來干什么,才是關鍵。

以下是常見的資金使用途徑:

1、并購:先定向增發籌資,然后收購某公司。

2、重組:向新主子定向增發股票,從而讓新主子成為第一大股東,完成借殼過程。

3、舉牌(股權爭奪戰):大股東通過積極認購定增的份額,甩開與二股東的持股比例差距,保住自己的地位?;蛘叨蓶|聯合一大批馬甲參與定增,最終神不知鬼覺地取代大股東地位。

4、整體上市:上市公司A向關聯公司B定向增發,B公司以自家100%股權做對價認購A的增發股份,從而A將B吸收合并,完成整體上市?;蛘?,上市子公司A向母公司B定向增發籌資,所得資金用來購買B的資產,然后把資產注入到A,最終完成整體上市。

5、補充流動資金:純圈錢行為。

6、擴大生產規?;蜓邪l新產品。

定向增發的分析框架分為四部分:1、定增前對股價的操縱;2、定增公布時對內容的分析;3、方案公布后實施前的護盤行為;4、定增解禁期的股價操縱。下面將對各部分內容進行詳細分析。

part1:定增前對股價的操縱

在定向增發之前,為了順利完成增發,大股東要做幾件事情:1、找個圈錢的借口;2、忽悠一班人參與定增;3、跟他們談妥價格,并且私下給予“穩賺不賠”的承諾。而在個過程中,定增價格是核心問題,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原則,大股東會把定增價格定在對自己有利的位置。而大股東心目中的定增價格跟當前股價的差額,其實就是套利的空間。(小常識:按規定,上市公司定增價不能低于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所謂基準日有3個,分別是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發行期首日,而這3個里面上市公司最好控制的是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因此公司一般都會在股價達到預定目標后突然停牌召開董事會,從而達到控制定增價目的。)

情況一:假如大股東打算積極認購,那么大股東當然是希望認購價格越低越好。因此大股東往往會先把股價砸下去,再突然停牌宣布定增。

例如眾和股份(002070),在2月份一個朋友來問我要不要買入該股:他收到風,說該股要進行定增增發,說大股東打算做大事。我問他:“定增價格是多少?定增的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他說:“價格不知道,時間也就這幾個月了,只知道大股東很看好這項目,會大手筆認購”。我就跟他說:“既然大股東要大手筆認購,我覺得股價還要跌”。剛開始他還半信半疑,觀察了幾天,但在跌了幾天后連拉兩個漲停板,他再也按捺不住,在7.8元追高買進,結果被套住了。然后整天來問我后市會怎么走。我就告訴他:“要跌到定增方案公布時才能見底?!苯Y果在浮虧30%后,他再也熬不住,砍掉一半。他剛割完肉,眾和股份就停牌宣布定增,大股東自己認購了1/5。一個漲停板后,股價開始回調,他又跑來問我是不是已經漲到位?是不是要走人了?我跟他說:“6.5元是大股東參與定增的成本價,你怕啥?”后面股價果然一直往上飆。

\o"點擊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情況二:假如大股東并不打算認購,那么大股東當然希望定增價格越高越好。遇到這種情況,股價往往會在定增方案公布前就大漲。這種案例實在太多了,大家隨便就能出例子,這些高位定增的公司都幾乎有個共同特征:大股東沒有積極參與認購。

情況三:在定向增發之前,大股東曾經瘋狂減持,持股數量已經低到不能再低(再低就會失去控制權)。此時打算推出定增的話,大股東通常會積極認購。這種大股東其實很擅長玩資本運作游戲,他在玩高拋低吸,高位減持低位買回,最后持股比例沒減少,但憑空從二級市場賺了幾個億。例如華麗家族,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讓人眼花繚亂。

11年6月宣布進軍乙肝疫苗,事后來看,股價當時處于歷史高位。

11年7月大股東解禁,馬上開始減持,聰明人一眼就看出進軍乙肝疫苗完全是為了配合大股東減持而設計的。

13年1月,大股東終于減持完畢,持股比例從40%驟降到5%左右(真TM狠);但緊接著高管開始減持。

13年11月底,推出定增方案,定增價4.17元。隨后高管不再減持,公司董事長也開始在二級市場增持,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定增方案順利實施而保駕護航。

雖然到目前為止,大股東都沒宣布最終是哪些人參與了定增,大股東認購多少。但是由于大股東持股比例已經低于控股線,因此我在董事長開始增持時,就已認定大股東會積極參與認購,因為我斷定他會再玩一次高拋低吸的游戲。因此從4元就一直持有該股。

需說明的是,大股東為了穩住投資者,會象征性地認購一丁點,這并不能說明大股東積極參與認購。所謂積極認購,認購數量至少要15%以上,越多越好。最極端的例子是大股東全額認購,其認購價格必然就是該股長期的價格底部。例如雛鷹農業,2013年6月27日推出定增,大股東全額認購,耗資8.2億,股價在震蕩了半年后竟然短期內跌破當時的增發價,此時就是千載難逢的抄底良機。2014年9月24日,雛鷹農業因重大事項停牌。

此外大股東認購的方式也很關鍵,以現金認購最佳,假如以股權或資產做對價,則大打折扣,因為資產價格都是含有水分的。

最后一個問題:普通投資者如何提前獲知大股東將要定增?大股東通常會把尋找合適投資者的任務交給券商,而券商也往往會成立集合理財產品專門參與某些定向項目。因此,假如你資金量比較大,往往會有人來問你要不要參與某定增(至少要100萬)。假如資金量太小,就只能靠打聽小道消息了。

那是不是意味著小散就永遠沒機會從定增中獲利?不是的,就像我上面所舉的三個例子,他們公布定增后,股價并沒有出現連續封漲停板現象,散戶完全有機會跟進。當然有些股票復牌后會連續漲停,那種票沒有內幕消息搞不定。

此外,定增事件所帶來的獲利機會不限于方案公布前后。在實施后、解禁前后都有獲利機會。

Part2:定增公布時對內容的分析

在Part1的內容里,主要講述在定增方案尚未公布時應該怎么做。由于此時信息相當的少,我們無法做詳細分析,因此在part1階段,我們只考慮一個關鍵性指標:大股東是否打算積極參與?假如參與,則股價先跌后漲;假如不參與,則股價先漲后跌。

當定增的詳細方案出來后,我們就擁有足夠的信息來分析定增的好壞程度。因此除了關注大股東參與力度指標以外,我們還要引入其他的指標來幫助我們篩選過濾。定增方案的詳細內容應該包括下面的信息:1、增發價;2、參與者背景;3、每個參與者的認購數量;4、融資目的。我們要通過閱讀公司公告來回答下面幾個問題(幾個關鍵性指標):

關鍵性指標一:大股東是否積極參與?是否用現金出資?

在part1已經詳細說過這指標,不再累贅。

關鍵性指標二:有沒有牛逼的人參與定增?

牛逼的人包括幾類:

1、金融資本大鱷;如“明天系”(明天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國內最早從事股權投資的公司之一)、“涌金系(涌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這是最牛逼的,原因是這些“XX系”就是專門在二級市場折騰的高手,一旦此類人參與定增項目,股價必定翻倍。例如$大康牧業(SZ002505),13年6月13日宣布定增,引入“鵬欣系”。14年6月4日再次宣布定增,籌資收購大股東(鵬欣系)手頭的兩個牧場。從鵬欣系入股到目前,$

大康牧業(SZ002505的股價從6元漲到16元。又例如$軟控股份(SZ002073)剛引入“涌金系”。其走勢會不會復制大康牧業的走勢呢?我們拭目以待。

2、著名的PE機構。新天域、博裕、中信產業投資。他們的創始人分別是溫總理的兒子、江爺爺的孫子、劉云山的兒子。這幾家公司的實力已經達到“不予置評”的境界,你懂的。厚樸、Primvera(春華)、鼎暉、PAG(太盟)。這幾家的老總都是跟高盛或中金公司有關聯,實力派選手。此外還有中信資本、弘毅、復興、凱石、天堂硅谷等。這些PE機構通常會成立一個專項基金入股(而不是以公司名字入股),因此需要搞清楚參與定增者“XXX信托”到底是哪家機構發行的。例如贊宇科技(SZ002637),14年5月21日宣布定增,定增對象為永銀投資和硅谷久融。其中永銀投資是大股東和公司高管一起成立的公司,硅谷久融是天堂硅谷設立的基金。

3、著名的私募。例如徐翔、王亞偉。

4、著名牛散。例如劉芳。他們其實往往是某些機構的馬甲賬戶,并非個人投資者。

上述4類牛逼人物的牛逼程度逐級下降。金融大鱷之所以比著名PE牛,僅僅是因為PE更多是專注一級市場,而金融大鱷專注二級市場,因此站在投資者角度來衡量,抱金融大鱷的大腿更劃得來。

除此以外,在挖掘參與者背景時,應特別注意兩類公司,一類是突擊成立的公司,其特點是成立時間不足1年,并且沒有主營收入,通常都是專門為了這次定增而設定的。一類是公司注冊地址跟上市公司地址都在同一城市的,通常意味著兩者是有關聯的。又或者公司注冊地址跟實際控制人的家鄉相同,通常都是裙帶利益者。假如這些公司的認購數額比較大,則可以理解為本次定增是一次利益輸送,老板不可能讓他們虧錢出局,因此這也算是一個潛在的利好。

例如$

廣陸數測(SZ002175),在14年8月,一個叫呂奇倫的神秘人物突然在4天內舉牌拿下9%的股權。然后公司在14年9月推出定增方案,定增對象是四家機構和一個自然人,南通富海投資管理中心、寧波博創金甬投資中心、上海靜觀創業合伙企業、北京廣源利達投資發展中心。除了北京廣源利達投資發展中心的成立日期是在2011年1月,寧波博創金甬投資中心成立于2013年11月之外,其他幾家認購對象都均成立于2014年,且尚未開展業務,極有可能是專為廣陸數測的此次定增而成立。自然人名字叫石莉,以億元資金入股廣陸數測。廣陸數測公告中的石莉簡歷顯示,最近5年,石莉曾在桂林電視臺從事主持、采訪與編輯工作,自2013年7月開始,擔任桂林港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經營部經理。一個電臺主持竟然能掏出1億現金參與定增,說明背后有金主。而大股東并沒有參與這次定增,定增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將從15%降到11.5%,與第二股東、第三股東的持股比例越來越接近。因此綜合上述信息,我個人認為有人利用上述幾個馬甲在收購廣陸數測的股權,這次的定增也是專門為了更換大股東而量身定制的。大股東很快就會換人(相當于借殼重組)。

關鍵性指標三:該股的市值大不大?

市值在任何情況下都非常關鍵,這是制約一個股票價格上漲的最大障礙。對于一個市值太大的上市公司,哪怕出一千個大利好,股價的上漲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對于一個小市值公司,一個小利好就能把股價翻一倍。邏輯也很容易理解:1、從資金角度來審視,要把$工商銀行$

拉漲停,需要幾十億現金,要把小股票拉漲停,只需幾千萬。2、從業績角度來審視,大公司的去年營業額是100億,要想業績翻倍,今年就得做到200億,可能嗎?小公司去年營業額100萬,今年只需做到200萬就業績翻倍,那簡直太容易了。3、從市值管理角度,小市值公司還具備殼資源的價值,假如覺得這家公司前途堪憂,大不了就把原有業務全部清理出去,再裝進新興產業,馬上就能烏雞變鳳凰了。換了大公司,要把原有業務全部清理出去,把幾千員工全部解散,把幾十億的機器廠房變賣,那得付出多大的成本?因此,盡量不要參與市值已經超過100億的公司的定增行情(僅有少數個股是特例),其對股價的推動力有限。市值在30億以下的最佳,30-50億也很不錯。

關鍵性指標四:募投項目是否有想象空間?

這個問題就無法非?;\統的回答了,因為各家公司所募投的項目五花八門,處于不同的行業,很難用統一標準來衡量一個項目是否有想象空間,你得對該行業相當熟悉才能了解上市公司所募投的項目到底如何。普通投資者由于行業背景知識缺乏,自己分析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是不可能的,還是直接參考券商的研究報告或者聽聽業內專業人士的分析就得了。

一般圈錢的借口有下面幾種:

補充流動資金:這是最沒想象空間的說辭。對股價推動力非常弱。但其實所籌資金另有用途(銀行是例外,銀行確實需要時刻補充資本金),只是事情還在談判、醞釀中,尚未完全確定,因此大股東故意隱瞞普通投資者而已。那些參與定增的人肯定知道內情,要不然誰會莫名其妙送幾個億給上市公司,原因僅僅是上市公司說了一句:“我錢花光了,需要零花錢。”

擴張已有產品的產能:假如目前設備的開工率低于80%,則說明這家公司純粹是來騙錢的。對股價的推動力就較弱。

對前期募投的項目追加資金:說白了就是錢都被老板拿去吃喝嫖賭了,導致工程預算超標,需要追加投資。這本身就說明該公司的經營能力很爛,對股價推動力很弱。

與別人合伙成立新公司或收購一家公司:要看新公司的業務范圍是不是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并且要看新公司的規模跟上市公司規模相比是否足夠大,例如一家市值100億的上市公司,收購了一家市值才1億的公司,就算這家被收購的公司業務前景廣闊,但由于規模太小,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太小,股價反應就小。

收購同行:這要看該行業處于什么階段,假如還處于發展前期,市場蛋糕尚未被完全瓜分,還有處女地可開發,則是好事,因為這個階段是快魚吃慢魚階段,通過收購同行能迅速做大做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