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_第1頁
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_第2頁
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_第3頁
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_第4頁
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預習思考:東北平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域發展相同嗎?→為什么?→主要差異表現?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預習思考: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什么是區域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一、區域的含義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劃分依據:氣候和地貌我國三大自然區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劃分依據: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一、區域的含義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在地理差異的基劃分依據:氣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差異性:指區域與同等級區域之間的差異整體性:指地表區域內各組成成分間的內在聯系,并經這種長期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可變性:首先是指區域界線的模糊性,其次指對同個地表空間,人們研究區域的目的的不同,劃分的角度、指標不同、統計的時間長度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區劃方案(開放性:與其他區域有聯系)二二、區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二二、區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區位特三、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不同區域地理環境差異人們生產、生活特點差異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差異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VS三、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不同區域地理環境差異人們生產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考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現什么規律?形成這種分布規律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緯度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從南向北遞減。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基本呈現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規律。注意:夏季風影響、地形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地理環境差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地條件礦產條件①都是平原地區,②都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位于北緯30°附近,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入??诘靥幬覈鴸|北地區的中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溫暖季節及生長期都較短。①水稻土為主②耕地多為水田③土地較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廣泛②多為旱地③集中連片④人均耕地多礦產資源貧乏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地理環境差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地條件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類活動差異農業耕作方式主要糧食作物作物熟制其他其他生產活動工業商業_____水田耕作業旱地耕作業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兩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的西部適宜發展畜牧業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①輕工業:依托當地發達農業基礎發展②重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類活動差異農耕作方式主要糧食作物作物熟如何比較兩個區域差異:1、自然地理環境: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氣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礦產資源等。農業、工業、人口、城市、交通、商業、科技、文化、市場、歷史基礎等2、人文地理環境:-方法指導-如何比較兩個區域差異:1、自然地理環境:地理位置(緯度位置、三大自然區氣地水土生生產生活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平原丘陵外流河肥沃森林、森林草原農業:種植業、林業交通便利:陸河海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干旱高原盆地內流河貧瘠草原、荒漠畜牧業、灌溉農業交通不便,地質災害青藏高寒區寒冷干燥輻射強風力大高原山地冰川廣布多為外流河湖泊眾多多為咸水湖。發育程度差,土層淺薄荒漠、草原與高山草甸灌叢畜牧業、河谷農業ps:三大自然區三大自然區氣地水土生生產生活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平原丘陵外流河(1)圖示a、b兩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__________。(2)填寫下表,說明應從哪些方面比較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區域差異。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區域差異(只需列出比較的要素)自然環境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人類活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學以致用-b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人口、交通、農業、工業、城市(1)圖示a、b兩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__________(1)比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南方的夏季濕熱而漫長。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陽光照和熱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觀比南方強。北方民居的墻體嚴實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溫御寒;南方民居的墻體輕薄,利于在夏季通風透氣。從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漸增大,民居的屋頂坡度也逐漸增大(利于排水);隨著對保溫要求的降低和對通風納涼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漸加寬,房屋進深和高度逐漸加大。P3活動(1)比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南方的夏季濕熱而漫長。(2)北方的城市住宅樓建設要考慮冬季室內充足的光照、取暖和墻體保溫,所以建筑成本較高。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向南逐漸增大,為保證樓房底層正午有陽光照射的樓房間距自北向南逐漸減小。樓房間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2)北方的城市住宅樓建設要考慮冬季室內充足的光照、取暖和墻黎族船形屋西關大屋云南的竹樓皖南民居福建土樓西藏碉房北京四合院窯洞四川民居新疆平頂房蒙古包青海民居中國民居分布圖江南水鄉民居上海石庫門我國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有八種:北京四合院、陜北窯洞、蒙古包、江南水鄉民居、藏族碉房、客家圍屋、土家吊腳樓、傣族竹樓。

黎族船形屋西關大屋云南的竹樓皖南民居福建土樓西藏碉房北京四東北大屋——平頂、矮小、墻厚、緊湊東北大屋——平頂、矮小、墻厚、緊湊內蒙古的羊毛氈帳房內蒙古的羊毛氈帳房黃土高原窯洞黃土高原窯洞水鄉民居——斜頂、高大、透風水鄉民居——斜頂、高大、透風井岡山客家井岡山客家民居井岡山客家井岡山客家民居云南傣族的竹樓為了通風散熱和防潮,防野獸襲擊,底層架空,用來飼養牲畜和堆放雜物云南傣族的竹樓為了通風散熱和防潮,防野獸襲擊,底層架空,用福建南部永定、龍巖、彰平和漳州一帶,散布著許多客家土樓住宅。土樓體量高大,通常是三到四層,總高可至十二三米,外墻是厚達一兩米的堅實夯土墻,是中國各地民居中頗具特色、引人注目的一種建筑形式。福建南部永定、龍巖、彰平和漳州一帶,散布著許多客家土樓住宅。土樓的建造者以從魏晉時代開始因戰亂而逐步南遷的中原漢族人——“客家人”為主。由于社會不穩定,匪盜迭起,這種聚族而居、可容納數百人的堡壘式住宅,是客家人為防衛械斗侵襲而采取的辦法。土樓的建造者以從魏晉時代開始因戰亂而逐步南遷的中原漢族人——作業1、查找相關資料完成P4第2題。(傳統民居)2、完成P13的問題研究,體會新加坡地理環境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作業1、查找相關資料完成P4第2題。(傳統民居)1、“扼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出優勢。馬六甲海峽是連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是歐洲、非洲、西亞、南亞與東亞、大洋洲之間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新加坡則是馬六甲海峽最重要的港口。

2、地域狹小、勞動力缺乏、自然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則對工業發展不利。

1、“扼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出優勢。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工業的發展:第二階段(1966~1970):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經濟轉變,著力發展制造業引進電子產品,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第一階段(1961~1965):改變傳統的單一依賴轉口貿易的狀況,發展進口替代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第三階段(1971~1975):大力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以電子行業為先導,提倡科研與經濟結合第四階段(1976~1985):著力并擴大引進高新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經,降低成本,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新加坡工業的發展:第二階段(1966~1970):經濟結構第五階段(1986至今):產業結構升級,第三產業大發展階段。至2001年服務業產值已達GDP的61.4%(如金融業和旅游業)。工業積極向海外轉移,大力向海外投資(如蘇州新加坡工業園)。蘇州新加坡工業園規劃圖第五階段(1986至今):產業結構升級,第三產業大發展階段。1、海上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的條件,以及世界海上貿易的發展,促使世界海上石油貿易的發展,促使新加坡重點發展與海上石油運輸和港口服務相關的工業部門。2、處于西亞石油原產地和東亞石油消費區之間的有利位置和石油工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政策的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本國的人才豐富,科技力量雄厚④東南亞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也為新加坡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1、海上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的條件,以及世界海上貿易的發展,促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1、新加坡本來是以港口商業服務為主,在工業發展的促進下,依靠其航海和航空樞紐的地位以及熱帶海島風光,又發展了交通與電訊、旅游等產業;吸引外資、對外貿易和旅游的拓展,又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服務業的發展。2、國土面積狹小,可用于農業發展的土地有限,所以農產品主要依賴進口。3、本國經濟發展空間和市場狹小,迅速發展的經濟和積累的資本需要找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資。

1、新加坡本來是以港口商業服務為主,在工業發展的促進下,依四、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環境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

案例四、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環境的影1.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地理環境河湖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1.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地理環境河湖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2.開發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開墾困難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2.開發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開墾困難阻礙了農業的發3.中期:科技進步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生產工具改進生產技術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了天然的水道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適合種植水稻促進了農業的發展3.中期:科技進步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生產工具改進生4.晚期:工商業的發展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網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生產規模小商品率低糧倉地位被取代4.晚期:工商業的發展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網稠自然狀況開發時期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原因分析稠密的水系早期中后期黏重的土壤早期中后期交通的阻隔交通的天然水道開墾困難,耕作業發展緩慢不再是限制條件,農業發展較快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地下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提高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低下農業社會期間自然狀況開發時期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原因分析稠密的水自然狀況總體地位發展區位條件分析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工業發展以后-糧食生產地位的變化我國糧食的主要產地和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①水稻具有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優勢②人口稠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使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種植業可以精耕細作全國“糧倉”的地位和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下降①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網,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較低。自然狀況總體地位發展區位條件分析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工業發展以后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比較圖中兩國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開發條件等方面的區域特征,并回答有關問題:(1)自然環境的主要特征比較相同點:不同點:

美國和中國分別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比較方面相同點不同點美國西部中國西部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緯度位置相近(或均位于溫帶、亞熱帶)瀕臨海洋地處內陸均以高原山地為主山脈南北縱列分布山脈東西走向為主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西岸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缺失大陸西岸氣候類型能源(石油、天然氣、煤、水能)有色金屬礦產(銅、鉛鋅)均很豐富缺少稀土、鐵等礦產有稀土、鐵等礦產比較方面相同點不同點美國西部中國西部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緯度概念形成資源狀況人地關系初期階段區域早期發育階段由個別的或幾個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產業或企業,形成個別經濟增長點或個別城鎮。資源對生產來說是充足的,環境也沒有受到明顯破壞?;緟f調成長階段區域的中期發展和成熟階段初始階段的個別經濟增長點或個別城鎮向周邊不斷擴展,形成由點到面的發展局面。區域內的資源不斷消耗,環境也受到了明顯的破壞。已顯現出不協調后期階段區域整體發展呈現萎縮階段區域整體發展呈現萎縮狀態,區域最先存在的優勢已幾乎喪失殆盡本地區資源的耗竭矛盾加劇區域發展的三個階段概念形成資源狀況人地關系初期階段區域早期發育階段由個別的或幾小結區域內涵和特征發展水平發展方向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地水土資農業生產商業工業生產開發早期農業社會工商業社會小結區域內涵和特征發展水平發展方向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地理位謝謝!謝謝!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預習思考:東北平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區域發展相同嗎?→為什么?→主要差異表現?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預習思考: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什么是區域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一、區域的含義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劃分依據:氣候和地貌我國三大自然區我國三個經濟地帶劃分依據:經濟發展速度和水平一、區域的含義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在地理差異的基劃分依據:氣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差異性:指區域與同等級區域之間的差異整體性:指地表區域內各組成成分間的內在聯系,并經這種長期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融合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可變性:首先是指區域界線的模糊性,其次指對同個地表空間,人們研究區域的目的的不同,劃分的角度、指標不同、統計的時間長度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區劃方案(開放性:與其他區域有聯系)二二、區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層次性:即區域是有等級的二二、區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區位特三、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不同區域地理環境差異人們生產、生活特點差異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差異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VS三、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不同區域地理環境差異人們生產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考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現什么規律?形成這種分布規律的主要原因分別是什么?緯度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從南向北遞減。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基本呈現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規律。注意:夏季風影響、地形1.導致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地理環境差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地條件礦產條件①都是平原地區,②都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位于北緯30°附近,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入海口地處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溫暖季節及生長期都較短。①水稻土為主②耕地多為水田③土地較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廣泛②多為旱地③集中連片④人均耕地多礦產資源貧乏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地理環境差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地條件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類活動差異農業耕作方式主要糧食作物作物熟制其他其他生產活動工業商業_____水田耕作業旱地耕作業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兩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的西部適宜發展畜牧業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①輕工業:依托當地發達農業基礎發展②重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人類活動差異農耕作方式主要糧食作物作物熟如何比較兩個區域差異:1、自然地理環境: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氣候、地形、植被、水文、土壤、礦產資源等。農業、工業、人口、城市、交通、商業、科技、文化、市場、歷史基礎等2、人文地理環境:-方法指導-如何比較兩個區域差異:1、自然地理環境:地理位置(緯度位置、三大自然區氣地水土生生產生活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平原丘陵外流河肥沃森林、森林草原農業:種植業、林業交通便利:陸河海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干旱高原盆地內流河貧瘠草原、荒漠畜牧業、灌溉農業交通不便,地質災害青藏高寒區寒冷干燥輻射強風力大高原山地冰川廣布多為外流河湖泊眾多多為咸水湖。發育程度差,土層淺薄荒漠、草原與高山草甸灌叢畜牧業、河谷農業ps:三大自然區三大自然區氣地水土生生產生活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平原丘陵外流河(1)圖示a、b兩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__________。(2)填寫下表,說明應從哪些方面比較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區域差異。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區域差異(只需列出比較的要素)自然環境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人類活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學以致用-b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人口、交通、農業、工業、城市(1)圖示a、b兩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__________(1)比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南方的夏季濕熱而漫長。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陽光照和熱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觀比南方強。北方民居的墻體嚴實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溫御寒;南方民居的墻體輕薄,利于在夏季通風透氣。從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漸增大,民居的屋頂坡度也逐漸增大(利于排水);隨著對保溫要求的降低和對通風納涼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漸加寬,房屋進深和高度逐漸加大。P3活動(1)比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南方的夏季濕熱而漫長。(2)北方的城市住宅樓建設要考慮冬季室內充足的光照、取暖和墻體保溫,所以建筑成本較高。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向南逐漸增大,為保證樓房底層正午有陽光照射的樓房間距自北向南逐漸減小。樓房間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陽高度。(2)北方的城市住宅樓建設要考慮冬季室內充足的光照、取暖和墻黎族船形屋西關大屋云南的竹樓皖南民居福建土樓西藏碉房北京四合院窯洞四川民居新疆平頂房蒙古包青海民居中國民居分布圖江南水鄉民居上海石庫門我國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有八種:北京四合院、陜北窯洞、蒙古包、江南水鄉民居、藏族碉房、客家圍屋、土家吊腳樓、傣族竹樓。

黎族船形屋西關大屋云南的竹樓皖南民居福建土樓西藏碉房北京四東北大屋——平頂、矮小、墻厚、緊湊東北大屋——平頂、矮小、墻厚、緊湊內蒙古的羊毛氈帳房內蒙古的羊毛氈帳房黃土高原窯洞黃土高原窯洞水鄉民居——斜頂、高大、透風水鄉民居——斜頂、高大、透風井岡山客家井岡山客家民居井岡山客家井岡山客家民居云南傣族的竹樓為了通風散熱和防潮,防野獸襲擊,底層架空,用來飼養牲畜和堆放雜物云南傣族的竹樓為了通風散熱和防潮,防野獸襲擊,底層架空,用福建南部永定、龍巖、彰平和漳州一帶,散布著許多客家土樓住宅。土樓體量高大,通常是三到四層,總高可至十二三米,外墻是厚達一兩米的堅實夯土墻,是中國各地民居中頗具特色、引人注目的一種建筑形式。福建南部永定、龍巖、彰平和漳州一帶,散布著許多客家土樓住宅。土樓的建造者以從魏晉時代開始因戰亂而逐步南遷的中原漢族人——“客家人”為主。由于社會不穩定,匪盜迭起,這種聚族而居、可容納數百人的堡壘式住宅,是客家人為防衛械斗侵襲而采取的辦法。土樓的建造者以從魏晉時代開始因戰亂而逐步南遷的中原漢族人——作業1、查找相關資料完成P4第2題。(傳統民居)2、完成P13的問題研究,體會新加坡地理環境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作業1、查找相關資料完成P4第2題。(傳統民居)1、“扼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出優勢。馬六甲海峽是連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是歐洲、非洲、西亞、南亞與東亞、大洋洲之間海上貿易的必經之路。新加坡則是馬六甲海峽最重要的港口。

2、地域狹小、勞動力缺乏、自然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則對工業發展不利。

1、“扼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出優勢。馬六甲海峽是新加坡工業的發展:第二階段(1966~1970):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經濟轉變,著力發展制造業引進電子產品,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第一階段(1961~1965):改變傳統的單一依賴轉口貿易的狀況,發展進口替代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第三階段(1971~1975):大力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以電子行業為先導,提倡科研與經濟結合第四階段(1976~1985):著力并擴大引進高新技術,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經,降低成本,增強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新加坡工業的發展:第二階段(1966~1970):經濟結構第五階段(1986至今):產業結構升級,第三產業大發展階段。至2001年服務業產值已達GDP的61.4%(如金融業和旅游業)。工業積極向海外轉移,大力向海外投資(如蘇州新加坡工業園)。蘇州新加坡工業園規劃圖第五階段(1986至今):產業結構升級,第三產業大發展階段。1、海上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的條件,以及世界海上貿易的發展,促使世界海上石油貿易的發展,促使新加坡重點發展與海上石油運輸和港口服務相關的工業部門。2、處于西亞石油原產地和東亞石油消費區之間的有利位置和石油工業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政策的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本國的人才豐富,科技力量雄厚④東南亞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也為新加坡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1、海上交通要道和重要港口的條件,以及世界海上貿易的發展,促11-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課件1、新加坡本來是以港口商業服務為主,在工業發展的促進下,依靠其航海和航空樞紐的地位以及熱帶海島風光,又發展了交通與電訊、旅游等產業;吸引外資、對外貿易和旅游的拓展,又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服務業的發展。2、國土面積狹小,可用于農業發展的土地有限,所以農產品主要依賴進口。3、本國經濟發展空間和市場狹小,迅速發展的經濟和積累的資本需要找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資。

1、新加坡本來是以港口商業服務為主,在工業發展的促進下,依四、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環境的影響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

案例四、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環境的影1.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地理環境河湖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1.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地理環境河湖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2.開發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開墾困難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2.開發早期水系成了交通阻隔土壤黏重、開墾困難阻礙了農業的發3.中期:科技進步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生產工具改進生產技術改良稠密的水系成了天然的水道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適合種植水稻促進了農業的發展3.中期:科技進步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生產工具改進生4.晚期:工商業的發展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網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生產規模小商品率低糧倉地位被取代4.晚期:工商業的發展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網稠自然狀況開發時期地理環境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原因分析稠密的水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