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語言的演變_第1頁
文本1語言的演變_第2頁
文本1語言的演變_第3頁
文本1語言的演變_第4頁
文本1語言的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本1語言的演變學習重點1.記:積累重點字詞,識記有關“語言”的名句和作者名句。2.讀:了解古今語言的異同點和漢語的演變;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注意語體風格,糾正書面用語中“半文不白”的現(xiàn)象。3.寫:以“繼承與創(chuàng)新”為話題,寫一段文字。4.練:了解說明方法的作用。一、誦記名言警句有關“語言”的名句1.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莎士比亞2.語言的真正作用與其說是表達我們的需求,不如說是掩飾我們的需求。——哥爾斯密3.思想是天空中的鳥,在語言的籠里,也許會展翼,卻不會飛翔。——紀伯倫作者名句1.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是傳授語文知識。2.語文課既然主要是技能課,上課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該壓縮到最低限度。3.教師培養(yǎng)學生,主要是教會他動腦筋,這是根本,這是老師給學生的最寶貴的禮物。就是給他一把鑰匙,他拿了這把鑰匙能夠自己開箱子、開門,到處去找東西。二、了解文學常識作者及背景呂叔湘(1904-1998),江蘇省丹陽市人,我國當代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1938年回國后任云南大學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華西協(xié)和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兼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以及開明書店編輯等職。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院士),語言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數(shù)十年來一直從事語文研究和語文教學工作。寫了不少專著,代表作有《中國文法要略》、《漢語語法分析問題》、《語法修辭講話》(與朱德熙合著)。本文是《語文常談》中的第六篇,單名為《古今言殊》,其中“語言也在變”是其中四個小標題之一,課文改題為“語言的演變”,并刪去了“從文言到白話”一節(jié)。此文是應《文字改革》月刊改稿而寫,成文于1964年。三、夯實基礎知識1.字音識記(先閱讀課文,然后借助工具書,完成該題)(1)單音字①朱熹(xī) ②昳麗(yì)③窺探(kuī) ④騅(zhuī)⑤雒(luò) ⑥骃(yīn)⑦苜蓿(mùxu) ⑧匍匐(púfú)⑨胰子(yí)(2)多音字①eq\b\lc\{\rc\(\a\vs4\al\co1(昳麗yì,日昳dié))②eq\b\lc\{\rc\(\a\vs4\al\co1(朝陽zhāo,朝拜cháo))③eq\b\lc\{\rc\(\a\vs4\al\co1(隨便biàn,大腹便便pián))④eq\b\lc\{\rc\(\a\vs4\al\co1(腦殼ké,金蟬脫殼qiào))2.涵詠詞義(1)詞義理解①席地而坐:原指在地上鋪了席,坐在上面,后來泛指在地上坐。②孤家寡人:古代君主自己謙稱為孤或寡人,現(xiàn)在用來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③欺人太甚:欺負人欺負得太過分,到了令人難以容忍的程度。(2)近義詞辨析①演變·變化辨析:“演變”,發(fā)展變化(指歷時較久的)。“變化”,動詞,事物在形態(tài)上或本質上產(chǎn)生新的狀況;名詞,事物在形態(tài)上或本質上產(chǎn)生的新狀況。運用:a.傅抱石是一位具有綜合藝術修養(yǎng)的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他對于中國美術史的開拓性研究是從根本上探尋中國畫發(fā)展演變的規(guī)律,博古論今,著作甚豐。b.都說移動的“四哥”改變時代,今天就帶你細數(shù)一下,4G究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②遷徙·遷移辨析:二者都是動詞,都表示“離開原來生活的地方,轉移到別的地方去”。“遷徙”多表示向較遠的地方轉移;“遷移”既可以表示向較遠的地方轉移,也可以表示向較近的地方轉移。“遷徙”多為人的行為,也可以是其他物種的行為或變化;“遷移”可以表示人或動物的行為,也可以表示部門或單位轉移到別的地方。“遷徙”多為群體的行為;“遷移”既可以表示群體的行為,也可以表示個體的行為。“遷徙”沒有事物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意思,而“遷移”有這個意思。運用:a.無論是從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來看,還是從市場經(jīng)濟生產(chǎn)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來看,都要求人民能夠有序地流動、自由地遷徙。b.然而,回顧歷史,從家里添丁,到外出求學戶口遷移,這一本存在半個世紀的戶口本,深刻地改變過瀏陽人的生活。四、速讀感知課文1.通讀全文,說說課文第一、二、三部分的內容和相互關系是什么。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說明其作用。答:答案(1)第一部分是說明語言演變的概貌,第二、三部分是從語匯、語法、語音三個局部進行具體說明,表現(xiàn)為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從概貌到具體,條理特別清晰。(2)首句“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永遠在那兒運動、變化、發(fā)展,語言也是這樣”即全文的中心句。體現(xiàn)了全文的基本觀點,統(tǒng)攝全篇。2.閱讀課文第二部分“語匯的變化”,填寫下面的表格。序號變化情況語匯舉例1舊詞消失2新詞產(chǎn)生3吸收外來語4生活變化引起詞義變化5詞義擴大6詞義縮小7詞義轉移8詞義弱化9單音詞變多音詞10單音詞換單音詞11因忌諱引起詞義變化答案序號變化情況語匯舉例1舊詞消失、驪、騅、、骍、、、雒、骃、、2新詞產(chǎn)生椅、凳、桌3吸收外來語葡萄、咖啡、沙發(fā)、尼古丁、卡車4生活變化引起詞義變化床、坐、鐘、肥皂5詞義擴大江、河、菜6詞義縮小肉、谷7詞義轉移涕、信8詞義弱化很、普遍9單音詞變多音詞耳(朵)、眉(毛)、鼻(子)、發(fā)(頭發(fā))10單音詞換單音詞首(頭)、口(嘴)、食(吃)11因忌諱引起詞義變化老虎(大蟲)、蛇(長蟲)、解手(大小便)一、重點突破1.本文是怎樣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的?請舉出實例回答。我來答題我來規(guī)范答案由于語言的演變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因而文章綜合運用了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引用等多種說明方法,以說明其特征。①分類別,逐層分類。先分大類,即語匯、語法、語音的變化。后分小類,如語匯的變化,又分語匯的消失、出現(xiàn)、滲入和詞義的變化。而詞義的變化再分細類,如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詞義弱化……這樣分類說明,不僅說明了語匯變化的社會原因和內部原因,顯示了語言演變的梗概,而且有區(qū)別地說明了事物的具體特征,更易于為讀者所理解。②舉例子。包括三種類型:其一是假設舉例,如第一部分假設孔子與顏回、子路談話,朱熹闖進去完全聽不懂,就從語音具有時代特征來說明語言的演變,既明確,又有趣。其二是典型舉例,如第一部分說明古今漢語的差別很大,舉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一例,由于富于代表性,容量極大,因而說明問題非常充分。又如說明“語匯的變化”,舉《詩經(jīng)·魯頌》一詩為例,非常典型地說明了“有些字眼兒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語言現(xiàn)象。其三是列舉,如用形聲法說明“漢字的讀音,無論是聲母、韻母、聲調,都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變化”時,就列舉了“江”、“潘”、“泣”、“提”、“通”、“路”等一連串例子,非常明確。③作比較。因為文章說明語言的演變,必須用古與今作比較,無論語匯、語法、語音,都需如此,不言而喻。④引用。本文主要是引用資料,借以說明語言演變的情況。如以“涕”為例,說明詞義的轉移,就引用了《莊子》、王褒的《僮約》中的句子;說明“信”與“書”古今異義,就引用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句話:“俄而謝玄淮上信至,(謝安)看書竟,默默無言。”這些引用極富于針對性。由于根據(jù)充分,因而說明有力。上述多種說明方法,在文章里大都是綜合運用的,即在分類說明中,用舉例說明;在舉例說明中,又用引用說明;而比較說明,更貫串于全文各個部分。總之,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左右逢源,得心應手,恰到好處。二、美點賞析——語言的通俗、準確2.分析討論本文的語言特色是什么,從課文中分別舉例進行說明。我來答題我來規(guī)范答案(1)語言通俗表現(xiàn)在:①少用術語。本文是一篇語言專著,是一篇科學說明文。但作者在《語文常談·序》中說,這是“有關語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由于作者心中有廣大讀者,所以文章里專門術語用得極少。即使說明比較專門化的語言知識,如押韻、平仄等,也說得很淺顯,并且適可而止。②用淺顯易懂的實例說明抽象的科學道理。如說明“語言也像世界上萬事萬物那樣發(fā)展變化”這一相當抽象的道理,作者用一個假設舉例像講故事一樣加以說明。總而言之,用人們日常生活中習見的而不用生僻的例子,因而文章內容極易理解。(2)語言準確表現(xiàn)在:①用詞精確,注意分寸。如:“作為連詞的‘而’‘與’,只見于一定的文體。”這句話中的“而”“與”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的已習慣于用“而且”“和”來表達;只有作特殊的文筆處理與韻文、詩歌,才用“而”“與”。由此可見,上述句子中用“只”“一定的”對“見”和“文體”進行限制,就非常精確,很有分寸。②用語嚴密,無懈可擊。如:“如果把虛詞除外,古今語法的變化不如詞匯的變化那么大。”這句話中的“把虛詞除外”,用得就很嚴密,因為古漢語中大量使用虛詞確實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且較常見的是虛詞還構成了古漢語的特殊句式。三、隨堂寫練3.漢語的古今言殊不是簡單的改變,而是揚棄,是除舊布新,是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請以“繼承與創(chuàng)新”為話題,寫一段文字。妙筆生花答案(示例)在生活中,要想獲得成功,創(chuàng)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繼承,創(chuàng)新便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樣,便難以成功。只有既懂得發(fā)揚自己的特色,勇于創(chuàng)新,又善于繼承前人的傳統(tǒng),才更易成功。創(chuàng)新,并不是所謂的閉門造車,不是靠自己的憑空臆造,而是要注意繼承前人優(yōu)秀的成果,在別人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創(chuàng)新才會顯得更有意義。在跟隨齊白石學藝的過程中,生性聰慧的許麟廬漸漸得到了老師的真?zhèn)鳎皷|城齊白石”這個美譽讓許麟廬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飄飄然,這時白石老人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學我者生,似我者亡。”許麟廬牢記恩師的教誨,博采眾長,悟出了“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的八字心得。齊白石作畫如寫楷書,古樸凝重;許麟廬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筆法入畫,形成了今天獨特的大寫意畫風。可見,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繼承中創(chuàng)新才是可取的。真話難說蔣子龍一位尚不足60歲的作家住進了醫(yī)院,經(jīng)過一系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檢查,確診為肺癌晚期。已無法做手術,也沒必要了。家屬卻堅決要求醫(yī)生給開一刀,不能白白等死。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無論多么先進,終歸是隔皮看瓤,打開后萬一還有希望呢!把毒瘤多少切去一點,總比一點不切要好吧?更重要的是為了安慰病人。家屬告訴他是肺里長了個良性小瘤子,如果不手術,關于良性的謊言豈不就得戳穿?家屬還請求作家協(xié)會出面,以組織的名義要求醫(yī)院給實施手術。于是我們也加入了撒謊的行列。醫(yī)生雖然明知手術對病人有害無益,也只能答應病人家屬和所在單位的請求。因為他們也是撒謊者,從一開始就和家屬一起向病人隱瞞了真實病情。哪一個癌癥患者的家屬不是這樣做的呢?從謊言變成了行動,病人的身體被切開了,跟醫(yī)生預料的一樣,決無手術的可能了。原樣又縫合起來。絕癥在身的病人又白挨了一刀,損傷了元氣。得到的只是一句新謊言:手術很成功,很快就會好的。所有到醫(yī)院看望他的人不僅重復著家屬提示的謊言,還即興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謊言。包括他家的小孩子,一副天真爛漫的神態(tài)說著大模大樣的謊話。沒有一個人為此感到有什么不安。相反倒有一種神圣感,一種悲壯感,都在扮演保護他的角色。大家心安理得地形成了一種默契:只要是為了他好,怎么騙他都沒有關系。自以為比對方強大,可以撒謊,出于同情對方,為了讓他高興,也可以撒謊。他的生活被謊言包圍著,也許他的余生就得靠這些謊言支撐著。他的精神居然真的好起來,要求看文件;給醫(yī)生寫了感謝信;提出了病好后掛職深入生活的計劃;要求再分給他一套房子,他的孩子多,已經(jīng)給過他兩次房子都不夠用;要求專業(yè)職務評定委員會把他由二級作家升為一級作家……他的全部要求都得到了滿意的答復,人們無法拒絕一個不久于人世的人。這些應允又是不可能馬上都能兌現(xiàn)的。正因為用不著兌現(xiàn),別人才答應得那么痛快。為什么欺騙一個快死的人就不覺得是缺德呢?因為說謊的動機是善良的,是誠實的虛偽,是誠誠懇懇地在說謊。深惡孩子說謊的家長,同時又教孩子撒謊。其實也難得有自己從不撒謊的家長。有人喜歡這樣標榜自己:“你什么時候聽我撒過謊?”——這本身就是一句漂亮的謊言。在文藝作品里形容正面人物的正派總是用“他從不撒謊”這類套話——這又是一種貌似豪邁的謊言。人不能沒有真誠,即便是最無恥的騙子,也有知心朋友,也有說真話的時候。同樣,什么時候生活中又真正禁絕過謊言呢?我想找到一種關于謊言的權威解釋,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許多不朽的人物都說過關于謊言的好話。英國人文主義者阿謝姆說:“在適當?shù)牡胤秸f適當?shù)闹e言,比傷害人的真話要好得多。”法國作家法朗士說:“若是消失了謊言,人類該是多么無聊無趣呀!”拒絕任何宗教,宣布上帝已經(jīng)死了的德國哲學家尼采說:“從來沒有說過謊的人,不知道真實是什么。”法國道德家沃爾納格說:“人人生來都是純真的,每個人死去時都是說謊者。”夠了,再舉下去就有點“謊言廣告”的味道了。惡意的謊言應屬造謠、誹謗,不在此列。美國作家馮納古特說:“人需要好的謊言,可惜好的謊言難逢,爛的謊言太多。”一個歐洲大作家到政府禁止垂釣的地方去釣魚,而且向旁邊的人瞎吹:“昨天我從這兒釣了7公斤!”正巧警察走過來,要按他自己坦白的數(shù)字罰款,這位作家說:“先生,你不能罰我的款,我是作家,虛構是我的工作。”這算不算馮納古特所喜歡的“好的謊言”?那么,人們也可以把成功的創(chuàng)作、美妙的想像視為“好的謊言”。盡管人們推崇真話,還是搞了一個“愚人節(jié)”,其實就是說謊者的節(jié)日。大大方方地享受說謊的快樂和被謊言欺騙的快樂。有人稱作家為“人精”,這位患晚期肺癌的同行,怎么會聽不出或看不出大家是在騙他呢?病長在他身上,即便別人能騙得了他,他的身體、他的感覺還能騙得了他嗎?人,也許更多的是對自己撒謊。所以“人才離自己最遠”。不愿或不敢正視的事實,就寧愿相信它不是真的。一個平時最瞧不起人或許是他最瞧不起的人,聽說他得了絕癥,到了醫(yī)院跟他和解,不慎說漏嘴,捅穿了窗戶紙。他奇跡般地開始昏迷,就再也沒有醒過來。是真話害了他,還是謊言害了他?是被欺蒙地活著好呢,還是明白真相后死去好呢?在為他治喪的日子里人們還議論幾句,不久便沒有人再去想他了。一、語言積累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騅(zhuī) 朱熹(xī) 匍匐(fú) 出恭(ɡēnɡ)B.雒(luò) 昳麗(yì) 蒲服(pú) 水泵(bènɡ)C.骃(yīn) 窺探(kuī) 胯下(kuà) 膝蓋(tī)D.驪(lí) 苜蓿(mù) 臉頰(xiá) 鄒忌(Zōu)答案B解析A項“恭”讀ɡōnɡ。C項“膝”讀xī。D項“頰”讀jiá。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觀察 腦殼 恐懼 朝發(fā)夕致B.熟悉 孤篷 茉莉 孤家寡人C.旦日 幾案 芭蕾 欺人太甚D.納諫 引擎 邏緝 葷素搭配答案C解析A項致—至。B項篷—蓬。D項緝—輯。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A.美國在伊拉克問題上奉行單邊主義政策,孤家寡人,必將削弱、破壞目前的國際反恐聯(lián)盟。B.熊貓飲水,頗似酒徒貪杯,它總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著笨拙的身軀,一搖一擺地向遠處的箭竹林走去。C.在推進產(chǎn)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過程中,一定要從我國國情出發(fā),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D.在我國基層法院的司法審判中,由于法院的認識和理解不同,曾經(jīng)出現(xiàn)同一性質的爭議在同一法院作出不同甚至大同小異的判決。答案C解析A項“孤家寡人”現(xiàn)用來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它是一個名詞,用在此處從詞性和意義上均不合適,可改為“一意孤行”或“獨斷專行”。B項“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與語境不符。D項“大同小異”與前文的“不同”意義重復,放在“甚至”后顯然不當,可改為“截然相反”。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測量結果顯示,“水城”威尼斯的歷史老城區(qū)正在緩慢地持續(xù)下降,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氣候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B.步人天目湖山水園景區(qū),游客們在世外桃源般的鄉(xiāng)村田園,領略完全不同的江南鄉(xiāng)土風情和特色民居建筑。C.“天下第一村”華西村328米高的“空中新農(nóng)村”大樓豪華程度令人驚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D.1972年中、美兩國領導人共同商定的《上海公報》,為40年后、甚至未來的中美關系定下了擴大共識、承認分歧、加強合作的準則。答案A解析B項搭配不當,“領略”和“民居建筑”不能搭配。C項句式雜糅,可改成“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或: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D項語序不當,“承認分歧”和“擴大共識”位置互換。二、一法一練——說明方法的作用1舉例子的作用是使說明的對象具體形象,便于讀者理解。2列數(shù)字的作用是使說明準確無誤,令讀者信服。3打比方的主要作用是使說明對象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4作比較的作用在于突出強調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5分類別的作用是使說明條理清楚。6作詮解用于解釋被說明內容的成因及內在聯(lián)系。7下定義的作用是科學準確地解釋說明對象的內涵,使說明更嚴密。8畫圖表可以使說明內容直觀形象。9摹狀貌能使說明生動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讀性。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樹林能遮蔭、降溫,也能蒸發(fā)大量水分。樹林通過改變太陽輻射和大氣流通,直接影響空氣的溫度、風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林區(qū)比無林區(qū)夏天溫度低3℃~7℃,冬季要高0.5℃~2℃;雨量可增加15%~20%;暴雨通過林帶風速能降低20%~25%。一棵樹僅一個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騰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濕度要比沒有森林的地區(qū)高15%~20%。森林自己形成一個小循環(huán),使蒸騰的水蒸氣補充大氣溫度,凝結成雨云而肇水。此外,不少樹木還能吸收對人類有害的氣體。如一株中等大小的松樹每天可吸收20微克的硫;一畝柑桔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量達1.4噸。一公頃樹林每年吸附灰塵達60多噸,綠化區(qū)的空間含塵量要比非綠化區(qū)少20%~38%。一條寬40米的林帶,可以減輕噪音10~15分貝。一公頃的闊葉林每天能吸收l噸左右的二氧化碳,放出700多千克氧氣,所以,如果每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樹林,就會感到空氣清新。5.結合上述兩段文字,分析列數(shù)字、舉例子兩種說明方法各自的作用。答:答案(1)列數(shù)字的作用:用準確的數(shù)字說明了樹林的各種益處,準確科學。(2)舉例子的作用:使所說明的對象特點得到具體的應證,增強說明的可信度。三、拓展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語言學界的一代宗師——呂叔湘錢漢東1937年,抗日戰(zhàn)爭開始,留學英國的呂叔湘沒等學業(yè)結束,于1938年初提前回國。當時家鄉(xiāng)江蘇已淪陷,呂老與流亡到湖南的家人會合后,轉道云南,在云南大學文史系任副教授,教英語。著名學者施蟄存約他給《今日評論》周刊寫文章。恰好早幾天,呂老看到朱自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說,每個句子總要有一個主詞,覺得這種說法不全面。考慮再三,他就寫了《中國話里的主詞及其他》,這是呂老的第一篇有關漢語語法的文章。1939年暑假開學后,系里給他加了一門中國文法課。這時候,王力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講授“中國現(xiàn)代語法”的講義已經(jīng)印出來了,他在教課中遇到一些問題,想找王力先生商討,可是王力住在越南河內從事漢越語的研究,只好自己琢磨鉆研。1940年暑假后,呂叔湘離開昆明,遷居成都,任華西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他的第一篇研究論文是針對胡適和王靜如的文章寫的,他們說“們”是從“俺、您、喒”的韻尾-m變來的,呂叔湘發(fā)現(xiàn)這個結論恰好把演變的歷史顛倒了,引了許多材料加以說明。呂叔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學人,非迫不得已,一般不參加社會上的種種應酬,而是潛心研究學問。呂老治學態(tài)度嚴謹,他的著作處處體現(xiàn)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作風。無論是長篇巨著,還是一二千字的短文,都要逐字逐句地仔細推敲,從不馬虎敷衍。現(xiàn)在一些從事語言研究的人不屑于寫一些小文章,認為“雕蟲小技,壯夫不為”。20世紀80年代,呂老在一家大報上看到把“風花雪月”錯寫成了“風花秋月”,于是他寫文進行糾正。他在《龍蟲并雕瑣談》里也曾指出,小文章其實更難寫。和他同一時代的學者,如葉圣陶、王力、朱德熙等大家都有這樣的學術精神。呂老從1952年起直接參與了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制定,不辭辛勞地為推進現(xiàn)代漢語語音、語法、詞匯的規(guī)范化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他和丁聲樹先生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迄今已發(fā)行四千多萬冊,成為各國人民學習漢語、研究漢語的最重要的工具書。“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guī)范化”,《現(xiàn)代漢語詞典》這一宗旨的確立,和呂老有著極大關系。“主編”一詞在如今的出版界是個水分最大的名號,有些如雷貫耳的大學者的名字,一年之內不知道要出現(xiàn)在多少大型叢書、套書的版權頁上。其實業(yè)內人士都清楚,一年之內要出這么多書,即使有三頭六臂也是忙不過來的,他們所做的也許僅僅是審讀一遍樣稿而已。而呂老當時從組建編輯室到一條一條仔細審稿定稿全部親力親為。呂老說:“要編好一本辭典,就要收集大量資料。比如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就收集了上百萬張卡片的資料。要對資料進行全面、認真的分析、綜合,工作相當繁雜。”在呂老等大師的帶領下,編輯人員花了三四年的時間,才完成《現(xiàn)代漢語詞典》這一浩大的國家工程的試印本。北京大學漢話語言學研究中心陸儉明教授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呂先生幾乎每天都在詞典編輯室工作,午飯就是自帶的饅頭、咸菜加開水,晚上還在家加班到深夜。編寫工作采取流水作業(yè)法,層層把關,呂先生和他的繼任丁聲樹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整個編纂過程中言傳身教,創(chuàng)立了一種人們稱之為《現(xiàn)代漢語詞典》風格的標準詞典編纂風格。”第一版面世后,呂叔湘先生依然關注著語言的最新發(fā)展,強調詞典要跟上時代需求,不斷地及時地進行修訂。在一篇文章中,呂老談道:“我最近做了一件有點傻氣的事情,把1983年5月15日到26日的《文匯報》從頭到尾讀了一遍,查出有32個詞語是《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沒有收的。”這一年他已經(jīng)79歲。(有刪改)相關鏈接:①他(呂叔湘)說,編詞典是“名山事業(yè)”,它需要找到一些真正的“字迷”。字迷是什么?他們是一個國家文化傳承的寶貝啊!英國是一個產(chǎn)生字迷的國家,他們的《牛津詞典》系列舉世聞名……法國也是一個重視字迷的國家,自有詞典以來,他們出過各類詞典達2萬多種。(俞曉群《呂叔湘:那22封關于〈讀書〉的來信》)②“文化大革命”后退還他幾萬元,他全都拿出來設立青年語言學獎金。前幾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六卷本的《呂叔湘文集》,他又將這筆可觀的稿酬全部捐給了家鄉(xiāng)江蘇的教育和其他公益事業(yè)。(李行健《素樸平淡才是真——痛悼呂叔湘老師》)6.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A.為了糾正朱自清先生文章中說法的錯誤,呂叔湘寫下了他的第一篇有關漢語語法的文章;而他的第一篇研究論文則是為了糾正胡適等人的錯誤而寫的。B.呂叔湘先生曾因為報刊上一個成語的使用錯誤寫過文章,而有些學者不屑于寫這樣的“小文章”,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寫文章對這種認識進行批評。C.為了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呂叔湘先生在現(xiàn)代漢語語音、語法、詞匯的規(guī)范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D.現(xiàn)在的一些學者擔任“主編”只是掛個名號,很少參與圖書的編寫工作。這與呂叔湘先生主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時始終親力親為有很大的差距。E.呂叔湘先生認為,編纂詞典意義重大,關乎文化傳承;編纂詞典要跟上時代步伐,要根據(jù)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及時修訂。答案DE解析A項“糾正朱自清先生文章中說法的錯誤”的說法不妥。B項“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寫文章對這種認識進行批評”的說法與原文不符。C項說法強加目的關系。7.從文章一、二兩段看,呂先生“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答:答案“嚴謹”體現(xiàn)在:①閱讀,能發(fā)現(xiàn)學問大家的問題,不迷信權威,唯學術是尊;②教課,遇到問題千方百計琢磨鉆研;③著述,其著作處處體現(xiàn)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作風,無論是長篇巨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