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文言文期末總復習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1?八年級下冊(一)《桃花源記》陶淵明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沿著,順著新鮮美好落花繁多的樣子驚異,詫異。這里是“對……感到驚異”的意思繼續把……作為職業,以……為生很,非常盡?八年級下冊沿著,順著新鮮美好落花繁多的樣子驚異,詫異。這里2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于是,就發現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敞亮平坦整齊的樣子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可以互相聽到全,都指老人指小孩僅僅,只通過開闊;寬闊房屋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于是,就詳細同“邀”,邀請全,都妻子兒女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于是、就外界的人隔絕、不通音訊竟然,居然不要說,更不必說對、向詳細地說出感嘆惋惜邀請不值得,不必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沿著、順著先前的做記號到拜訪打算,計劃沒有實現隨即,不久詢問渡口,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52.重點句子翻譯。(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
.(2)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中隱隱約約似乎有光亮。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芳草遍地,新鮮美好,落花紛紛。(那里的人)見到漁人,就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2.重點句子翻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一座山6(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
.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7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悉如外人
.
(2)乃不知有漢
.
(3)尋病終
.
全,都竟然,居然隨即,不久?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全,都竟然,居然隨即,不8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
.(2)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
.但是沒有實現,他不久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但是沒有實現,他不久就病死了9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記述了漁人的所見所聞,描繪出一幅環境優美、生活安寧的圖畫。B.桃花源人避世而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淳樸熱情,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卻不希望生活被打擾。C.陶淵明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達了他追尋理想社會而不得的無可奈何之情。D.文章語言簡潔生動,涉及到的成語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怡然自樂、柳暗花明。D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10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出自陸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出自陸游的《游山西村》中的“11(二)《小石潭記》柳宗元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竹林好像珮環碰撞的聲音以……為樂向下格外清涼以整塊的石頭為底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水中高地不平的巖石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飄散,散開(二)《小石潭記》竹林好像珮環碰撞的聲音以……為樂向下格外1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大約表示約數都依傍穿透靜止不動的樣子忽然向遠處游去輕快迅疾的樣子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前行時隱時現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潭中魚可()百許()頭,皆(13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凄涼幽靜深凄清停留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142.重點句子翻譯。(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
.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珮環碰撞的聲音,(我的)心里為之高興。2.重點句子翻譯。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15(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16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水尤清冽
.
(2)卷石底以出
.
(3)其岸勢犬牙差互
.
格外翻卷,彎曲交錯不齊?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格外翻卷,彎曲交錯不齊?17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魚)呆呆地一動也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迅疾的樣子。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18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描寫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二者相互映襯,具有畫面感。B.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寫作,描繪了小石潭及周圍的多種景物。C.“斗折蛇行”四字中包含了兩個比喻: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動態描寫;溪水像蛇那樣游動,也是動態描寫,寫出溪流之長。D.小石潭清幽秀麗,卻被世人忘卻,無人欣賞,這正象征作者懷才不遇、被貶謫的處境。解析: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是靜態描寫;溪水像蛇那樣游動,是動態描寫。C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解析:溪身19(三)《核舟記》魏學洢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奇妙叫用直徑做,這里指雕刻無,沒有順著,就著樣子模擬各自具有神情姿態曾經贈我大概,原來是泛舟句尾語氣助詞,無意(三)《核舟記》奇妙叫用直徑做,這里指雕刻無,沒有順著,就20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大約零數、余數大約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黃米表示約計的數量高寬敞是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開設推開左右相對一種青翠色顏料用顏料等涂上中間高高的帽子兩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須是位于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21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閱讀,看拿著手卷的右端輕按手卷的左端好像說話露出側轉他們的靠近極,非常像舉類似同“屈”,彎曲倚靠可以分明的樣子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22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船槳撐船的人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發髻通“橫”,與“縱”相對扳好像……的樣子目光直,正神色平靜……的樣子平題寫船的背面,船底男子的美稱,多附于字之后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23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筆畫清楚明白黑刻著篆字圖章朱紅全刻和計算竟然滿挑選長而窄做,這里指雕刻技藝也神奇表示驚嘆的語氣詞,相當于“了啊”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242.重點句子翻譯。(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
.(3)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
.船從頭到尾大約八分多長,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么高。全都是就著(材料原來的)樣子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并使它們各有各的神情姿態。敞開胸脯,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類似。2.重點句子翻譯。船從頭到尾大約八分多長,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25(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
.
.(5)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
.
.(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
.(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但)筆畫清楚明白,它的顏色是黑的。位于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原來是挑選又長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啊,這技藝也真神奇啊!(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26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八分有奇
.
(2)東坡現右足
.
(3)右手攀右趾
.
零數、余數露出扳?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零數、余數露出扳?中考演練?27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
.
.(2)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
.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什么似的。(他)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左端,右手指28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課文總體是按邏輯順序說明核舟的。B.“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一句點明了窗子具有靈活精巧的特點,說明雕刻的精巧。C.窗上對聯刻著十六個字,與上段“大蘇泛赤壁”相照應,切題。D.第三段中作者以對人物姿態、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人“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的精湛技藝。解析:按空間順序說明。A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解29(四)《北冥有魚》(《莊子》)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北海。冥,同“溟”,海名字大魚名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翅膀像懸掛這海水運動遷徙天然形成的水池記載(四)《北冥有魚》北海。冥,同“溟”,海名字大魚名振奮,這30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怪異的事物拍打盤旋飛翔旋風離開用,憑借氣息,這里指風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吹拂深藍色,湛藍高遠盡頭看像這樣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312.重點句子翻譯。(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
.(2)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3)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
.這只鵬鳥呀,隨著海水運動遷徙到南海。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懸掛在天邊的云。鵬鳥遷徙到南海,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浪花,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2.重點句子翻譯。這只鵬鳥呀,隨著海水運動遷徙到南海。當它32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怒而飛
.
(2)志怪者也
.
(3)摶扶搖
.
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記載盤旋飛翔?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33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2)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
.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34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真正的逍遙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的,從那個“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以看出來,生物是相生相息的,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完全脫離。B.大鵬是作者追求的獨立自由逍遙之精神的化身,作者很想像大鵬一樣遨游天空,遠離人間是非紛爭。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5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莊子的這種思想,是超現實的精神上絕對自由;莊子對人的精神的肯定是正確的,但這種“絕對自由”恰恰表現了他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D.現實生活中這種不滿現實的自我超脫的絕對自由是存在的,我們應該勇敢面對生活,敢于挑戰生活,拼搏生活,創造完全自由的生活。解析:“創造完全自由的生活”錯誤,按照莊子的觀點是沒有絕對的自由的。D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解析:“創36(五)《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游玩悠閑自得這你怎么的固然本來完全,完備追溯(五)《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悠閑自得這你怎么的固然37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本原已經代詞,代魚之樂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382.重點句子翻譯。(1)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3)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與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游玩。你說“你怎么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2.重點句子翻譯。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39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安知魚之樂
.
(2)子非我
.
(3)固不知子矣
.
怎么你固然?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怎么你固然?中考演練?40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
.(2)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完全是可以肯定的!白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4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是《莊子·秋水》中的一篇寓言體議論文,創作于戰國年代,記敘了莊子與惠子二人在濠水橋上游玩時進行的一場小辯。B.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42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事物持藝術心態。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D.從邏輯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是強詞奪理;如果從形式上說,是莊子占了上風。因為莊子說了后惠子就沒有話可以用來反駁了。解析:本文是語錄體議論文。A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解43(六)《雖有嘉肴》(《禮記》)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即使美味的菜品嘗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好處因此,所以這樣以后……困惑自我反思勉勵互相推動、互相促進同“敩”,教導學習表示推測(六)《雖有嘉肴》即使美味的菜品嘗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好處因442.重點句子翻譯。(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3)故曰:教學相長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勵。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2.重點句子翻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45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
(2)雖有至道
.
(3)其此之謂乎
.
味美最好的表示推測?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味美最好的表示推測?中考46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2)《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
.《兌命》中說“教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兌命》中說“教別人,占自己47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雖有嘉肴》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類比,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繼而指出“學”和“教”的作用,并討論其效果,最后得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B.文章告訴我們“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二者相輔相成;“學學半”告訴我們教比學更重要。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48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雖有嘉肴》一文論述的觀點和陶行知說的“師道至可敬在此。所以我們要一面教,一面學”的意思相近。D.《雖有嘉肴》告訴我們要重視實踐,在學和教的實踐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進步與發展。解析:“學學半”告訴我們教和學同等重要。B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解析:“學49(七)《大道之行也》(《禮記》)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施行公共品德高尚的人同“舉”,推舉才干出眾的人誠信培養和睦因此用作動詞,以……為親父母用作動詞,以……為子子女終老的保障同“鰥”,老而無妻是(七)《大道之行也》施行公共品德高尚的人同“舉”,推舉才干50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老而無夫幼而無父老而無子有殘疾而不能做事職分,職守女子出嫁厭惡扔私藏這樣因此興起作亂害人興起從外面把門帶上用門閂插上理想社會寡()、孤()、獨(512.重點句子翻譯。(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
.(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據為己有。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2.重點句子翻譯。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據為己有52(3)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
.(4)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則不作。
.
.因此,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作亂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生。力氣,厭惡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3)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因此,圖謀之心閉塞而不會興53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1)男有分
.
(2)貨惡其棄于地也
.
(3)盜竊亂賊而不作
.
職分、職守厭惡興起?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職分、職守厭惡興起?中考演練?54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
.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在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施行的時候,天下是公共的。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55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從文中可以看出,“大同”社會有:天下為公、講信修睦和夜不閉戶三個最高綱領。B.文中所說的干部的選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質、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對于我們今天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沒有現實指導意義。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56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C.本文與《桃花源記》一文有聯系之處,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說的“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正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的具體表現。D.本文體現了墨家“兼愛”的思想特征,因而屬于戰國時期的墨家思想流派。解析:A項,三個最高綱領: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B項,有現實指導意義;D項,《禮記》是儒家思想重要著作。C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57(八)《馬說》韓愈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所以即使同“衹(只)”,只、僅(和普通馬)一同死馬槽吃一次有時這里作動詞用,是“吃盡”的意思同“飼”,喂(八)《馬說》所以即使同“衹(只)”,只、僅(和普通馬)58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指示代詞才能表現在外面猶,尚且相當怎么,哪里,疑問代詞用馬鞭驅趕正確方法才能,才干知道,通曉想要,要面對表示加強詰問語氣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592.重點句子翻譯。(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
.
.(2)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
.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是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槽里,不以千里馬而著稱。2.重點句子翻譯。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60(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
.(4)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
.唉!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用馬鞭驅趕它,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它,卻不能讓它竭盡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唉!真6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
(2)一食或盡粟一石
.
(3)策之不以其道
.
同“衹(只)”,只,僅有時用馬鞭驅趕?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同“衹(只)”,只,僅有62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喂馬的人不知道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63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開篇即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點,強調了千里馬的重要性。B.本文借千里馬“受辱”和“駢死”的事例,呼吁人才應當自強,莫等待伯樂。C.本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以千里馬比喻人才,以伯樂比喻統治者。D.作者借千里馬最終被埋沒的悲慘遭遇,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理。D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D64解析:A項,強調“千里馬的重要性”應該為“強調伯樂的重要性”;B項,“呼吁人才應當自強,莫等待伯樂”不合文意,文章呼吁更多能夠發現人才的伯樂出現;C項,“以伯樂比喻統治者”錯誤,“伯樂比喻識才之人”。據此,答案為D項。解析:A項,強調“千里馬的重要性”應該為“強調伯樂的重要性”65部編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文言文起哦莫總復習課件66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課內文言文期末總復習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67?八年級下冊(一)《桃花源記》陶淵明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沿著,順著新鮮美好落花繁多的樣子驚異,詫異。這里是“對……感到驚異”的意思繼續把……作為職業,以……為生很,非常盡?八年級下冊沿著,順著新鮮美好落花繁多的樣子驚異,詫異。這里68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于是,就發現隱隱約約,形容看不真切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敞亮平坦整齊的樣子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可以互相聽到全,都指老人指小孩僅僅,只通過開闊;寬闊房屋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69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于是,就詳細同“邀”,邀請全,都妻子兒女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于是、就外界的人隔絕、不通音訊竟然,居然不要說,更不必說對、向詳細地說出感嘆惋惜邀請不值得,不必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7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沿著、順著先前的做記號到拜訪打算,計劃沒有實現隨即,不久詢問渡口,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712.重點句子翻譯。(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
.(2)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3)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中隱隱約約似乎有光亮。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芳草遍地,新鮮美好,落花紛紛。(那里的人)見到漁人,就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里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2.重點句子翻譯。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一座山72(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
.
.(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73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悉如外人
.
(2)乃不知有漢
.
(3)尋病終
.
全,都竟然,居然隨即,不久?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全,都竟然,居然隨即,不74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
.(2)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
.但是沒有實現,他不久就病死了。后來就再也沒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但是沒有實現,他不久就病死了75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記述了漁人的所見所聞,描繪出一幅環境優美、生活安寧的圖畫。B.桃花源人避世而居,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淳樸熱情,對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卻不希望生活被打擾。C.陶淵明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達了他追尋理想社會而不得的無可奈何之情。D.文章語言簡潔生動,涉及到的成語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繽紛、豁然開朗、怡然自樂、柳暗花明。D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76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出自陸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解析:“柳暗花明”不是出自本文。出自陸游的《游山西村》中的“77(二)《小石潭記》柳宗元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竹林好像珮環碰撞的聲音以……為樂向下格外清涼以整塊的石頭為底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水中高地不平的巖石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飄散,散開(二)《小石潭記》竹林好像珮環碰撞的聲音以……為樂向下格外78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大約表示約數都依傍穿透靜止不動的樣子忽然向遠處游去輕快迅疾的樣子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前行時隱時現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潭中魚可()百許()頭,皆(79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凄涼幽靜深凄清停留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802.重點句子翻譯。(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
.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了水聲,好像珮環碰撞的聲音,(我的)心里為之高興。2.重點句子翻譯。砍倒竹子,開辟出一條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81(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3)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82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1)水尤清冽
.
(2)卷石底以出
.
(3)其岸勢犬牙差互
.
格外翻卷,彎曲交錯不齊?中考演練?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格外翻卷,彎曲交錯不齊?83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魚)呆呆地一動也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迅疾的樣子。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84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描寫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二者相互映襯,具有畫面感。B.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寫作,描繪了小石潭及周圍的多種景物。C.“斗折蛇行”四字中包含了兩個比喻: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動態描寫;溪水像蛇那樣游動,也是動態描寫,寫出溪流之長。D.小石潭清幽秀麗,卻被世人忘卻,無人欣賞,這正象征作者懷才不遇、被貶謫的處境。解析: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是靜態描寫;溪水像蛇那樣游動,是動態描寫。C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解析:溪身85(三)《核舟記》魏學洢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奇妙叫用直徑做,這里指雕刻無,沒有順著,就著樣子模擬各自具有神情姿態曾經贈我大概,原來是泛舟句尾語氣助詞,無意(三)《核舟記》奇妙叫用直徑做,這里指雕刻無,沒有順著,就86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大約零數、余數大約又叫黍子,去皮后叫黃米表示約計的數量高寬敞是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蓋開設推開左右相對一種青翠色顏料用顏料等涂上中間高高的帽子兩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須是位于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87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閱讀,看拿著手卷的右端輕按手卷的左端好像說話露出側轉他們的靠近極,非常像舉類似同“屈”,彎曲倚靠可以分明的樣子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88舟尾橫臥一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廠房推拉棚施工方案
- 非預應力施工方案
-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社區護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數字通信原理及協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廣播電視概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建造氧化塘施工方案
- 鄭州經貿學院《經濟統計學案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文學文本分析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唐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區域地質與礦產調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浙江居間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濕熱、霉菌、鹽霧設計分析報告
- GB/T 13869-2017用電安全導則
- GB/T 13738.2-2017紅茶第2部分:工夫紅茶
- GB/T 13012-2008軟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測量方法
- GA/T 1768-2021移動警務身份認證技術要求
- 貫徹中國式《現代化》全文解讀
- 日本神話課件
- 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合理消費》優質課件
- 畢業設計(論文)-基于安卓平臺的簽到管理系統設計
- 大學生中長跑鍛煉焦慮心理的原因及對策研究獲獎科研報告
- 煙花爆竹安全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