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作業27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作業27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作業27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作業27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2022-2023學年新教材高中歷史課時作業27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本文檔,希望本文檔能對您有所幫助!課時作業27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A級學考達標練1.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盡快把我國從落后農業國變為先進工業國”的主要任務。這一提法是基于()A.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頒布B.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本實現D.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2.[2022·山西省高一期末]據統計,1955年職工平均工資為637元,到1961年下降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來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平均工資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經濟政策失誤B.自然災害嚴重C.國際局勢緊張D.工業建設減緩3.[2022·南平市高一考試]某一運動建立起的組織“實際上是利用行政權力,在自然經濟或半自然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帶有濃厚的平均色彩、軍事共產主義色彩和超社會發展階段的空想色彩的聯合體?!边@一運動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D.大躍進4.[2022·郴州市高一期末]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取得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國民經濟“八字”方針的落實B.七千人大會比較深入的總結C.全國大躍進運動的順利開展D.“雙百”方針的提出及貫徹5.1975年7月17日,黨中央轉發國務院《關于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情況的報告》指出,3個月以來,“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一個月比一個月好”。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15%,全國農業總產值比1974年增長4.6%。出現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粉碎了林彪集團B.國家工業政策的推動C.鄧小平大力整頓D.人們建設國家的熱情6.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國涌現出無數英雄模范人物,如“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等。他們身上展現出了()A.艱苦創業的時代風貌B.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C.勇于改革的膽識魄力D.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7.[2022·深圳市高一調研]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956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國內國外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正向著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轉變。中國為適應這種新的變化,《論十大關系》不論在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方針。“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是《論十大關系》的基本方針,這就是毛澤東關于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摘編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材料二1956~1966年社會主義建設相關成就簡表工業建設全國工業固定資產增長了三倍,形成了冶金、采礦、電站、石化等工業設備制造以及飛機、汽車、工程機械制造等十幾個基礎行業。開發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國內石油已全部自給?!煌ㄟ\輸業從1958年到1965年,全國新增鐵路里程9000多公里。鷹廈、包蘭、蘭青、蘭新、川黔、黔桂等線通車,福建、寧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車。公路、水運、航空等事業也有較大發展。……科技1964年10月,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進展。1965年我國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逃l生1957年到1966年,高校與中專畢業生分別比1950年到1956年增長4.9倍和2.4倍。醫療衛生機構大幅增加,全國城鄉衛生醫療網基本形成。天花、霍亂、鼠疫等疾病被消滅或得到有效防治?!幾浴吨袊伯a黨簡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56年中國面臨的國內外“重大變化”,并概括1956~1966年社會主義建設的特點。(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義。(8分)B級選考高分練8.[2022·池州市高一期末]20世紀60年代上半期的經濟政策中,黨中央把農業放在第一位,要求以農業為基礎,面向農業,支援集體經濟,各行各業從各方面盡一切可能擠出勞動力充實農業戰線。這些政策的實施是()A.新中國初期恢復經濟的必要之舉B.農業合作化過程中出現的冒進傾向C.國民經濟調整過程中的自我糾錯D.新時期農業中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9.從1960年開始,我國除了與柬埔寨、巴基斯坦、坦桑尼亞等20多個“第一地帶”國家進行體育交流,還與法國、英國、日本、比利時、荷蘭、挪威等“第二地帶”國家展開了體育交往。這些體育交流()A.反映了我國外交政策的調整B.表明在逐步強化意識形態的分歧C.表明我國已打破了外交僵局D.反映了我國實行“一邊倒”方針10.1949至1978年,是新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時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新中國成立后農村生產關系變革大事表時間大事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1951~1952年1952年,山西省對49村農民調查,在被出賣的718公頃土地中,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12月中央作出《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決議指明引導個體農民走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社(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的合作化發展道路。1956年12月全國96.3%農戶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全國農村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材料二社會主義革命已經使我國大大縮短了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距。我們盡管犯過一些錯誤,但我們還是在三十年間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鄧小平文選》第2(1)根據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村生產關系變革特征,結合20世紀50年代社會主義改造的史實,說明我國生產關系變革的重大意義。(8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三十年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8分)

課時作業27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1.解析: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狀況之間的矛盾,基于此,中共八大提出“盡快把我國從落后農業國變為先進工業國”的主要任務,D項正確;1954年我國頒布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這并不是八大關于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任務的依據,排除A項;1952年我國國民經濟恢復,與中共八大相隔時間較遠,排除B項;1956年我國尚未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排除C項。答案:D2.解析:據材料“1955年職工平均工資為637元,到1961年下降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來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平均工資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可知1958~1961年因“左”傾錯誤導致經濟發展緩慢,故選A項;自然災害屬于客觀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國際局勢屬于外部因素,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1958~1961年工業建設并未減緩,排除D項。答案:A3.解析:據材料“行政權力”“平均色彩”“超社會發展階段”,結合所學可知,人民公社化運動以“一大二公”為特征,超越了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嚴重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故選C項;通過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鞏固人民政權,排除A項;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工業化開辟了道路,排除B項;大躍進以“大煉鋼鐵”為核心,與“在自然經濟或半自然經濟基礎上”不符,排除D項。答案:C4.解析:“1962年下半年”是因為從1961年以來,連續糾正農村的“左”傾錯誤,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的結果,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故選A項;七千人大會側重于政策上的調整,經濟上的落實主要由八字方針為主,排除B項;全國大躍進運動主要集中在1958年,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排除C項;“雙百”方針強調在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在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答案:A5.解析:1975年工農業有所好轉,結合所學文化大革命的史實可知是鄧小平復出調整的結果,故選C項;1971年粉碎林彪集團,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通過鄧小平的整頓,文革時期經濟有所恢復,與國家工業政策無關,排除B項;材料強調鄧小平的整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與人們建設國家的熱情無關,排除D項。答案:C6.解析:六七十年代,涌現出的“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等,體現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艱苦創業的時代風貌,故選A項;他們身上是艱苦奮斗的精神,排除B項;六七十年代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是改革時期,排除C項;王進喜和雷鋒并非領導干部,體現的是艱苦奮斗,不是執政為民的公仆情懷,排除D項。答案:A7.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變化,主要敘述1956年國內外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據所學可知國內: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一五”計劃順利推進;三大改造完成。國外:兩極格局形成(兩大陣營對峙局面形成);蘇共二十大引起了社會主義國家對蘇聯模式的反思。第二小問特點,據材料一“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可知由政府統籌規劃;由材料二表格可知,涉及領域廣泛,整體重視重工業(或國防工業);據所學社會主義建設的相關史實可知,注意工業的合理布局;從材料“天花、霍亂、鼠疫等疾病被消滅或得到有效防治”可知,重視民生建設。第(2)問第一小問原因,原因的分析可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角度分析,國內原因可從國家、黨和人民層層遞進分析,據所學可知,最根本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勞動群眾艱苦奮斗(發揮勞模精神、愛國奉獻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科技工作者積極創新,無私奉獻;國際方面,這一時期主要是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前期提供援助。第二小問意義,意義的分析可從當時和長遠兩個角度分析,據材料二“形成了冶金、采礦、電站、石化等工業設備制造以及飛機、汽車、工程機械制造等十幾個基礎行業”可知,形成了獨立且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從材料二“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可知鞏固了國防;由材料二“我國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推出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總體來看,奠定了新中國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物質基礎;長遠來看,為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答案:(1)變化:國內: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一五”計劃順利推進;三大改造完成。國外:兩極格局形成(兩大陣營對峙局面形成);蘇共二十大引起了社會主義國家對蘇聯模式的反思。(根據設問要求,國內、國外均要答到)特點:由政府統籌規劃;涉及領域廣泛;重視重工業(或國防工業);注意工業的合理布局;重視民生建設。(任答3點即可)(8分)(2)原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實事求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勞動群眾艱苦奮斗(發揮勞模精神、愛國奉獻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科技工作者積極創新,無私奉獻;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前期提供援助。(任答2點即可)意義:形成了獨立且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鞏固了國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奠定了新中國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物質基礎;為新時期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答出2點即可)(8分)8.解析:據材料“20世紀60年代上半期……把農業放在第一位……各行各業……擠出勞動力充實農業戰線”可知該經濟政策為1960~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支援農業是因為“左”傾錯誤后農輕重比例嚴重失調,故選C項;1949~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排除A項;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運動是農業合作化過程中出現的冒進傾向,排除B項;改革開放后,農業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排除D項。答案:C9.解析:據材料“我國除了與柬埔寨、巴基斯坦、坦桑尼亞等20多個‘第一地帶’國家進行體育交流,還與法國、英國、日本、比利時、荷蘭、挪威等‘第二地帶’國家展開了體育交往”可知,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我國及時調整外交政策,加強與第一地帶和第二地帶國家的交流以期打破外交孤立狀態,故選A項;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友好關系,是在逐步淡化意識形態的分歧,排除B項;1972年中日建交后才打破美國孤立遏制中國形成的外交僵局,排除C項;20世紀60年代中美、中蘇關系惡化,我國放棄了“一邊倒”方針,排除D項。答案:A10.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特征,據材料一“1950年6月,農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12月,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到“1956年12月,改造完成”的農村生產關系變化中可知,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第二小問意義,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政治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經濟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在我國基本確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