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2023屆高三9月大聯考(二)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廣東省2023屆高三9月大聯考(二)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廣東省2023屆高三9月大聯考(二)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廣東省2023屆高三9月大聯考(二)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廣東省2023屆高三9月大聯考(二)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2023屆高三9月大聯考(二)語文試題全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鮮活、靈動的語言,是文學特色的賦予形式。文學語言的錘煉之于文學作品,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怎樣讓文學語言鮮活靈動起來?首先,作家要承認文學語言本身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不將它置于依附和被動狀態。汪曾祺說,語言是思想,語言是文化,語言更是一個生命體。既然是生命體,就要擁有與別人不一樣的感情和色彩。沈從文評判優秀文學語言的依據,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時,文學語言又不能像桔子皮那樣隨意剝離。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文學語言鮮活靈動起來,讀者就容易被感染,最終與作家的真情實感發生共鳴。其次,文學語言是作家作品的氣脈、氣質和心力、心慧等品質的綜合體現,透過它可以看出作家到底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紅樓夢》為何一直被奉為中國文學語言之集大成者?因為它是曹雪芹超凡的才華與十幾年傾心傾力打造的結果。文學語言比故事內容更有生活的黏著力,更容易先聲奪人。余華對文學語言的運用體會是,先在語言技巧和形式敘述上展現出“不一樣”,再回歸個體現實,使語感、樂感、視點甚至幻覺凸顯。閱讀他的作品時,可以察覺到余華運用語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遲子建《煙火漫卷》里有這樣一句:河面上星光蕩漾,就像一片爽朗的笑聲。笑,看不見,但她卻用了通感語式讓河水的笑聲看得見。這種鮮活、靈動,就是文學語言的高度。再次,文學語言上的生動表達,需要反復修改。一個對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訂正的作家,文學語言上的表達僅憑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總是令人惋惜的。有些作家寫的書稿立意和結構都不錯,但語言功底不夠,甚至文句啰嗦、語法不佳,卻沒有主動去修改、提升,便是自我降低要求的表現。文學語言要求作家對作品經時間沉淀后多次審視,使作品語言節奏、韻律和風格集中顯現,產生獨特的魅力。比如洛夫詩歌《與李賀共飲》中有“石破/天驚/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是他對唐李賀“石破天驚逗秋雨”的改寫,卻充滿了重新擦亮的語言張力,并不遜色于原作。這個例證,表明文學語言能穿越古今,洛夫之“嚇……凝”李賀之“逗”,各有千秋。讓文學語言變得鮮活靈動起來,作家要善于從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地域方言、俚語口語等語言形式中汲取豐富的活性因子,巧妙熔鑄為別具一格的文學語言,化腐朽為神奇。魯迅、老舍等作家,之所以成為語言大師,就是他們分別對紹興官話、北京官話與現代白話進行了屬于自己語言范式的融合與變通。文學語言,是文學作品活的靈魂。敘事、洞見、意蘊、鳳韻、象征等等,處處閃現著它的肌理和質感。作家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作品,文學語言的獨特味道和神奇魅力,便會充盈在文本的字里行間。(摘編自付秀宏《讓文學語言鮮活靈動起來》)材料二:與《三國演義》不同,《紅樓夢》已是白話文學,但它的語言卻不是純然的白話,而是文白間雜。這是一種雅化了的白話,也是一種俗化了的文言,是白話化了的雅言,也即新雅言。這新雅言,既來自傳統雅言(文言),也與傳統雅言有別,是具有獨立語言風格的表征。這樣的新雅言,隨著印刷出版技術及報紙的復興,在清代中晚期大量盛行,以至于逐漸演變成為梁啟超所開創的新文體“報章體”。在文學語言上,魯迅毫無疑問是新文學的語言大師。《故鄉》的開頭一段即是極具蒼涼的寫景:“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魯迅以中國畫中的大寫意手法,以極簡括而冷峻的筆調,將故鄉蕭索的冬景與荒村勾勒于紙上。魯迅筆下的荒村,一如倪云林筆下的山水,蕭索而蒼涼,稀疏而淡遠。魯迅雖純然為白話寫作,不夾雜一丁點文言,但他對漢語文學精神特質的把握,尤其是對人、景、物的語言刻畫,可謂深入骨髓,開啟了一種新的雅言傳統。魯迅的人物刻畫,一如南宋人物畫大師梁楷,乃大寫意中的大寫意,筆線極簡極淡極純粹,寥寥幾筆,便將人與物賦予了某種深沉的精神特質。如果作一個對比便不難發現,魯迅的人與景,是混融合一的,景具有人的性格與脾氣。而有些作家,則大多景是景,人是人,人與景分離。當然,這也是一種寫法,但與魯迅相比,確乎遜色許多。(摘編自朱中原《今天我們究競需要什么樣的文學語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學語言是生命體,有著獨立的審美價值,它不處于依附和從屬地位,因此,它不是作家及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載體。B.偉大文學家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付出許多心血,這其中包含他對文學語言的反復錘煉。C.洛夫的《與李賀共飲》“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的“嚇……凝”與李賀“石破天驚逗秋雨”的“逗”的語言魅力難分伯仲。D.印刷出版技術和報紙的復興,使得與傳統雅言有別的新雅言在清代中晚期大量盛行,并逐漸演變成一種新文體“報章體”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余華、遲子建錘煉文學語言的經驗告訴我們,在語言技巧運用上發力是重中之重。B.魯迅、老舍成為語言大師,與其將各自地方官話和現代白話進行融合與變通有關。C.魯迅借鑒古代畫家倪云林和梁楷大寫意筆法,在小說中描寫環境、塑造人物形象。D.小說中純粹的景物描寫是不能出彩的,只有將景與人混融合一,才能為作品增色。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相關觀點的一項是(3分)A.《左傳·襄公二十年》:仲尼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B.陸機《文賦》: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C.高爾基: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D.福樓拜:(人們的)語言就是--架展延機,永遠拉長感情。4.明代學者蔣大器在為《三國演義》作序時對其語言作出“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評價。請結合材料二對這--評價加以分析。(4分)5.在文學創作活動中,作家怎樣做才能使語言鮮活、靈動起來?請結合材料一談談你的看法。(4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孫皓暉清晨卯時,龐涓到達逄澤。逢澤的清晨分外壯美。浩森水面上金波粼粼,一輪紅日涌出水天相接處,蒼茫葦草翻滾著金紅的長波。連綿不斷的各式軍帳、戰車、幡旗、矛戈結成的壯闊行營,環繞水面形成一個巨大的弧形。悠揚沉重的號角聲伴著蕭蕭馬鳴此起彼伏。半個時辰后,龐涓大帳外兩面大旗迎風舒卷,一面大書“六國會盟特使龐”,一面大書“魏國上將軍龐”。百名鐵甲騎士護衛著一輛青銅軺車轔轔駛出帳外,軺車前三名騎士護衛著那面“六國會盟特使龐”的紅色大旗,組成了迎接會盟國王的特使儀仗。中軍司馬一聲高報,龐涓身著華貴的上將軍甲胄,外罩光芒四射的大紅披風,大步走出軍帳。身后是一名紅色長衫的主書,手捧一柄金鞘長劍,躍.上軺車轅木,肅然站立。龐涓扶軾登車,低聲命令:“出巡。”……就在龐涓的軺車做最后巡查時,一騎探馬飛進大營稟報:韓昭侯帶領一千衛隊并隨從大臣,已進入行轅區大道。龐涓從容命令:“出迎。”大道上一面綠色大旗迎風招展。韓昭侯的會盟車隊駛入一箭之地的石碑標志時,甲士甬道外鼓聲大作,兩排長號仰天而起。龐涓在軺車上肅然拱手,高聲報號:“六國會盟特使龐涓,恭迎韓侯車駕——”迎面而來的王車上,肅然端坐著一位三十余歲的國君——韓昭侯。這位君侯是著名的節用之君,惕厲自省,處處簡樸。目下他乘坐的王車,競是一輛鐵皮包襄的木車,車輪哐啷嘎吱亂響,車廂中的傘蓋竟也是木制的,稍有顛簸便搖搖晃晃。駕車的只有兩匹灰斑馬。韓昭侯身穿一領極為普通的綠色布袍,頭戴一頂高高的竹皮冠。龐涓嘴角露出一絲輕蔑的微笑,但又立即變為肅然莊重。韓昭侯早已聽見迎風傳來的龐涓聲音,只是沒有作答。他看著這位鄰邦上將軍總覺得別扭,打了幾場勝仗便不可一世,渾身珠光寶氣不是正道滋味兒。兩車迎面時,他拱手淡然道:“上將軍榮任會盟特使,可喜可賀。”“公叔丞相有疾在身,魏王命龐涓代行特使,請君侯見諒。”“敢問上將軍,本侯是第幾家到達?”韓昭侯岔開話題。龐涓拱手笑答:“君侯先聲奪人,第一家。君侯請。”龐涓一揮手,身后一名導引騎將走馬而出,高舉一面繡有“韓”字的綠色大旗到韓昭侯車前高聲報:“末將導引君侯車駕——”韓昭侯閉目養神,既不看落后半車的龐涓,也不看紅旗林立斧鉞生輝的鐵甲騎士。龐涓始終默默護送韓昭侯,心中卻在暗笑這位君侯的迂腐。正在此時,一騎探馬飛來,高報燕公駕到。逢澤大道上重新卷起煙塵。龐涓思忖,燕國究竟是老牌諸侯,國弱勢不弱,看這車速,顯然是燕文公率領燕山精銳親赴會盟。七大諸侯中唯有燕國是周武王滅商后直接分封的“公”字號老諸侯國,第一任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召公奭,一脈延續六百余年竟未失政。正因如此,燕國是七大諸侯中最為孤傲的一家,而這位燕文公又是燕國歷代國君中最為桀驁不馴的一個。對這種老牌諸侯,龐涓絲毫沒有敬畏之心,倒是覺得十分可笑。一方諸侯六百余年,靜悄悄無所作為,還心安理得趾高氣揚茍活于天地之間,真是無可救藥。你看他,銅車駟馬,金頂車蓋,黑玉天平冠,手執金鞘劍,長須飄拂宛若天神般站在車中,哪有絲毫羞愧之情?鼓聲大作長號齊鳴時,龐涓從遐想中恢復常態,他在軺車上遙遙拱手報名,原地迎候這唯一具有西周王族血統的老牌貴族君主。燕文公早已看見行轅區外的甲士儀仗和龐涓的車騎,對如此隆重的迎候頗為滿意。可漸行之間,他發現迎候儀仗不合禮制的十多處紕漏,最顯眼的是沒有郊迎的樂隊而只有長號大鼓。.龐涓作為盟主特使,禮當出車迎接,而他卻只在原地迎候。魏國號稱天下第一強,如此褒瀆禮樂有失大雅!然則又能如何?燕文公長嘆一聲,就像多年來蔑視一切禮崩樂壞一樣,又一次蔑視了魏國的無知和愚昧。“魏國上將軍、六國會盟特使龐涓,恭迎燕公車駕。”龐涓畢恭畢敬。燕文公矜持地拉長聲調:“上將軍,魏王安在?”“回燕公,盟主魏王明日駕到,今日本使代我王行迎候大禮。”“盟主?尚未會盟公推,何來盟主?”燕文公冷冷一笑。“回燕公,本次會盟事關重大,各國均已先行回書,擁戴我王為盟主。燕公何其健忘也?”“既為會盟大典,何以如此不通禮法?燕國不是韓趙,本公解盟。”燕文公長劍一揮,“回燕!”龐涓拱手高聲道:“燕公六百年貴胄之身,競以些許瑣事置大計于不顧,氣量何其狹小也?魏王遲到,非為不敬重燕公,乃是為燕國謀劃一份重禮也。”“上將軍所言何意?”燕文公彎回軺車,口氣顯然溫和。龐涓微微一笑:“中山國可是一塊肥肉噢。”“中山侯去了魏國?”龐涓點點頭,“此刻,魏王只怕正為中山侯洗塵接風呢。燕文公默然有頃,爽朗大笑:“好!本公且看看魏王手段。”龐涓高聲命令:“導引官,領燕公入行轅歇息。”導引官高擎紅藍兩色的“燕”字大旗,在燕文公車駕前走馬前行,燕文公車隊轔轔進入了行轅區。(節選自《大秦帝國》,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水面浩淼,紅日涌出,葦草翻滾,這種壯美的自然景象對由軍帳、戰車、幡旗等組成的壯闊行營起到烘托的作用。B.韓昭侯王車的簡陋普通和燕文公王車的華貴氣派形成對比,于此可以看出他們是否戒奢尚儉、有無羞愧之心。C.小說在描述韓昭侯和燕文公乘坐的王車情況時采用了不同的視角,前者是全知視角,后者是龐滑心理活動的視角。D.燕文公雖然桀驁不馴,但在利益面前也怦然心動;而龐滑恰恰利用了燕文公重利這一弱點,輕松化解了他解盟的想法。7.關于文中龐涓做出巡準備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面大旗分別標明龐涓的臨時職務和固定職務,表現其在魏國地位顯林。B.百名護車鐵甲騎上、三名護旗騎上和中軍司馬,對龐涓如眾星捧月一般。C.龐涓身著華貴甲胄,外罩大紅披風,威武的大將軍在這鋪陳描繪之中登場。D.旗幟舒卷,軺車轔轔,騎上護衛,描寫這些特使儀仗為龐涓出巡做鋪墊。8.文本中畫橫線的兩句話有怎樣的意味?請簡要分析。(6分)9.在迎接韓國和燕國國君時,外交場合的龐涓形象和內在真實的龐滑形象有怎樣的不同?分別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齊宣王見顏喝,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日:“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日‘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宣王默默不悅。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辯知并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于野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為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斶辭去曰:“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愿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也。(節選自《戰國策·齊策四》)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土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于野鄙/而為天子/B.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上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于野鄙/而為天子/C.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上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于野鄙而為天子/D.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土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于野鄙而為天子/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鎰是古代重量單位,合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秦始皇時期成為通用貨幣。B.閭里,古代將皇城以外居住區劃分為國宅和閭里,后者指一般平民居住之地。C.“安步以當車”的“當”指當作,與《與妻書》中“當哭相和也”的“當”相同。D.再拜是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拜兩次,意思是表達敬意;有時亦作書信敬辭。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齊宣王對顏斶說“顏斶上前”,顏斶回了一句“大王上前”,這使齊宣王不高興,侍臣認為齊宣王可說“顏斶上前”,但顏斶不可說“大王上前”。B.齊宣王怒問顏斶“王與上誰更高貴”,顏斶直言“士高貴,王不高貴”;齊宣王問“你有根據嗎”,顏斶以柳下季為例講明道理,齊宣王仍不高興。C.顏斶認為當今時代諸侯數量之所以無法與上古相比,是因為當政者決策有誤,不重視士人;經過顏斶一番說辭,齊宣王改變了先前不悅的態度。D.齊宣王為讓顏斶留在身邊,許諾一些物質待遇,但顏斶不為所動,他認為士人一旦顯達,就不能主宰自己的身體和精神了,不如回家逍遙自在。13.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4分)(2)及今聞君子之言,乃為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4分)14.齊宣王左右和顏斶是從怎樣不同的角度看待“觸斶”“王前”這件事的?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15~16題。刈麥行了亮來牟①異地谷,種之在秋時。歷冬復歷春,刈當仲夏期。雨雪儻不足,荒蕪致農悲。今年尚豐稔,始得療巖饑。田家貴勤儉,天公不我欺。[注]①來牟:古時大麥和小麥的統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題目中的“行”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與“琵琶行”中的“行”意思相同。B.麥子一般今年秋播,來年夏收,該詩概述了麥子從種到收的生長季節。C.在麥子成長過程中,農家都盼著下雪下雨,雨雪不足就會使土地荒蕪。D.作者最后總結:農家崇尚勤勞節儉,這一點我保證不會欺騙老天爺的。16.本詩表面上是在平靜地敘述,但仍能讓人感受到作者情緒的波動,請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

”兩句,是他對“誤落塵網中”的深刻總結,是覺醒后決絕的宣言。(2)高適《燕歌行并序》“

”兩句中,戰上的流血犧牲和主將的驕奢淫逸形成鮮明對比。(3)歸有光《項脊軒志》中“

”兩句,突出了項脊軒“庭階寂寂”的環境特點。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一棵樹正在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正在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正在喚醒另一個靈魂。以“新時代新征程新青年”為主題的2022“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大賽火熱進行,一篇篇滾燙的“好評”如

般涌現,為火熱的時代加油鼓勁,凝聚起青春中國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互聯網時代,給了每個網民直抒胸臆、暢快表達、自由展示的機會和舞臺。“好評中國”網聚正能量,就需要更多有骨氣、有志氣、有底氣的中國青年以筆為戎,以理性思辦去

,為今日之中國素描,以感性共情去守正創新,為奮進之中國喝彩。青春作筆,銘記時代里的中國精神。“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一代代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拋頭顱、灑熱血,為深化改革開放啃硬骨頭、涉深水區,為創新創造蛟龍出海、神舟飛天……漫長歷史孕育出

的中華文明,凝結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指引著一代代中國人民披荊斬棘、破浪前行。百年征程的中國正青春,“好評中國”呼喚時代與網絡評論同心同向,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和智慧的光芒;既記錄新時代青春中國奮進的模樣,也彰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精神底蘊、價值立場和道德取向,向世界展示可愛、可敬、可信的中國。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于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不得改變原意。(4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當氣象學家用不斷攀升的數字描摹高溫時,生活在高溫下的普通人,正用肉身感知著今夏的酷暑。“熱射病”這個往年似乎不常見的詞語,今年頻上熱搜。專家指出,熱射病其實就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致死率。

?從預防勞力型熱射病角度來講,要避免在酷暑下過度地劇烈運動。當然,多大的運動量可以被稱作劇烈運動,也要因人而異。所以不要去看所謂的劇烈運動的標準是多少,而是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不要忽視身體感受,一旦有中暑、熱射病的癥狀,就要及時自救。此外很多熱射病患者發病前都有基礎誘因,比如很多患者在發病前一兩天就已經有腹瀉嘔吐、身體虛弱、睡眠不好等癥狀,如果已經發生類似癥狀后依然在高溫下工作,

。如果必須長期在高溫下工作,應該怎么辦呢?專家建議,補水、補鹽、多休息。高溫作業者要讓身體逐步適應高溫環境,每天都保持比較一致的工作時長,不要

,一旦出現中暑癥狀要馬上停止工作。21.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就是”,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我一定完成任務,你放心就是了。B.大家都來了,就是小李還沒有來。C.就是下大雨,我們也要按時開工。D.守業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地發展。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2022年8月21日,重慶市北碚區歇馬街道虎頭村突發山火。看到網上的招募信息,重慶摩托車車友一呼百應,迅速集結;面對陡峭的山路,他們背著背簍開足馬力往上沖,在熊熊烈火前無所畏懼。這些“90后”“00后”的年輕人身上真有一股生猛勁兒。不僅是生猛,他們還很專業,運送的、卸貨的、協調的、修理的,分工明確,有條不紊。志愿者招募會注明“有山地騎行經驗的優先”,開展工作時會提醒,聽從政府和專業隊伍指揮、戴好頭盔、隨時關注自己身體狀況等等。2022年8月26日,經各方救援力量奮力撲救,北碚區與璧山區交界火場明火全部被撲滅。這些摩托“騎上”身上哪種精神或意識最能打動你呢?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廣東省2023屆高三9月大聯考(二)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A[解析]“它不是作家及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載體”理解錯誤,根據“沈從文評判優秀文學語言的依據,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這句看,文學語言應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載體。2.B[解析]A.“在語言技巧運用上發力是重中之重”理解有誤,余華和遲子建創作時都注意語言技巧的運用,但不能因此得出“在語言技巧運用上發力是重中之重”的結論。C.“魯迅借鑒古代畫家倪云林和梁楷大寫意筆法”說法無據,材料只是將魯迅的寫法與二人的畫法進行類比,沒有明確誰借鑒誰。D.“小說中純粹的景物描寫是不能出彩的”說法絕對,材料肯定了“這也是一種寫法”,那么這種寫法中肯定有出彩的案例。3.D[解析]福樓拜這句話是就生活中人們的語言與情感的關系而言的,與文學語言無關。4.①“文不甚深”是說《三國演義》語言淺顯易懂,而不艱澀深奧。(2分)②“言不甚俗”是說《三國演義》語言形式上仍是文言,是傳統的雅言。(2分)5.①耍善于調動各種手段、技巧,提升語言的高度。②要善于通過不斷修改訂正,來增強語言的張力和魅力。③要善于從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地域方言、俚語口語等語言形式中汲取營養,化腐朽為神奇。④作家要讓作品的語言浸透自己的人格和情感。(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6.B[解析]“無羞愧之心”是龐涓對燕文公的評價,這個評價也符合燕文公的行事特點,但韓昭侯的“惕厲自省,處處簡樸”是否關乎有無“羞愧之心”,小說中無從分析出來。7.C[解析]“鋪陳描繪”錯,應為“簡筆勾勒”。8.①韓昭侯這句話有明知故問的意味,他很在意在會盟大典上先來后到,讓龐涓首肯他第一家到達,表現了韓昭侯的迂腐可笑。(3分)②燕文公這句話有故意挑刺的意味,他以周室貴胄自居,自感受到冷遇,便指摘會盟大典不通禮法,并以解盟相要挾,表現了燕文公傲慢的性情。(3分)9.第一問:外交場合的龐涓形象:莊重嚴肅,謙恭溫和,遵守禮儀。真實的龐涓形象:妄自尊大,日中無人,詭計多端(機智靈活)。(2分)第二問:①通過動作和語言描寫表現外交場合的龐涓形象:如迎候韓國、燕國國君時“拱手”,回答韓國國君稱自己“代行特使”,以及說了一些符合外交禮儀的辭令。(2分)②通過神態、心理和語言描寫表現真實的龐涓形象:如看到韓昭侯的樣子時,嘴角露出一絲輕蔑的微笑;燕文公到來時,龐涓在心里對燕國周室血統進行梳理,內心對燕文公進行嘲諷;燕文公欲負氣回燕,龐滑以一句“中山國可是一塊肥肉噢”將其穩住等。(2分)10.A[解析]“何則”為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意為“為什么呢”,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C兩項;“出于鄙野”與“起農畝”結構相同,意思相近,表示出身卑賤的意思,“出于鄙野”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項。11.C[解析]“當哭相和也”的“當”是“應當”的意思。12.B[解析]“以柳下季為例講明道理”概述不準確,根據原文的意思,應為以兩項“令曰”的內容為例。13.(1)由此看來,活著的國君的頭顱,竟比不上死去的賢士的墳墓。(“生”“曾”各1分,句意2分)(2)等到今天聽到君子的高論,才(明白輕賢慢士)是小人行徑,希望先生能接受寡人為弟子。(“細人”“受”各1分,句意2分)14.①齊宣王左右從王權不可冒犯(身份有高低貴賤之別)的角度,贊同“斶前”,反對“王前”。(1分)②顏斶從成就齊宣王禮賢下士的美譽、士人的人格尊嚴和社會價值(可以助帝王成就帝業)的角度,主張‘王前”,拒絕“髑前”。(2分)[參考譯文]齊宣王召見顏斶,說:“顏斶上前!”顏斶也說:“大王上前!”齊宣王不高興。侍臣(責備顏斶)說:“大王,是一國之君,而你顏斶,只是一介臣子。大王說‘顏斶上前’,你也說‘大王上前’,(這樣做)可以嗎?”顏斶回答說:“我上前是貪慕權勢,而大王上前則是謙恭待士。與其讓我(蒙受)趨炎附勢(的惡名),倒不如讓大王(獲取)禮賢下士(的美譽)。”齊宣王因憤怒而變了臉色,說:“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斶回答說:“士人尊貴,君王并不尊貴。”齊宣王說:“這話有根據嗎?”顏斶說:“有。以前秦國征伐齊國,(秦王)下令說:‘有敢去柳下季墳墓周圍五十步內打柴的,一概處死,決不寬赦。’又下令說:‘有能取得齊王首級的,封侯萬戶,賞賜千金。’由此看來,活著的國君的頭顱,竟比不上死去的賢士的墳墓。”齊宣王默不作聲,很不高興。侍臣都說:“顏斶上前來,顏斶上前來!大王擁有千乘之國,天下賢士,知仁行義的人都前來為齊王效力;有口才有智謀的,沒有不前來齊國發揮他們的才能;東西南北(四方諸侯),沒有敢不臣服的。現在那些清高的士人,卻被稱作普通民眾,徒步而行,處在田間(耕作),至于一般士人,則居于鄙陋窮僻之處或以看守門戶為生,士人的地位也太低賤了!”顏斶回答說:“這話不對。我聽說上太禹時代有上萬個諸侯國。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講究)道德淳厚的方法,(并且)得力于重用士人。所以虞舜出身于鄉村鄙野,得以成為天子。到商湯時代,有三千諸侯。當今時代,面向南稱孤道寡的諸侯只剩下二十四個。由此來看,難道不是因為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嗎?當諸侯漸漸被消滅,面臨亡國滅族的威脅時,即使想成為鄉野窮巷的尋常百姓,又怎么能辦到呢?”齊宣王嘆道:“唉!怎么能夠侮慢君子呢,寡人這是自取其辱呀!等到今天聽到君子的高論,才(明白輕賢慢士)是小人行徑,希望先生能接受寡人為弟子。如果顏先生與寡人交游,食必美味,行必安車,先生的妻子兒女也必然錦衣玉食。”顏斶(聽后要求)告辭回家,說:“士人生在偏僻鄉野,經過推薦選用就接受俸祿,這也并不是說不尊貴顯達,可是這樣他們的形體精神從此難以完全屬于自己。臣只希望回到鄉下,晚點吃飯權當吃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