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口遷移依綱梳理夯基礎一、人口的遷移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范圍內發生改變。國際或本國依綱梳理夯基礎2.國際人口遷移集團性、大批的移民歐洲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短期流動遷入地西亞、北非依綱梳理夯基礎圖文解讀人口遷移的概念人口遷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1)空間移動:只有發生空間移動的人口現象才能構成人口遷移。(2)居住地的變更:即遷移發生前后,人們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行政區域界線常被用來區分是否發生了遷移。溫馨提示依綱梳理夯基礎(3)時間限度:居住地發生“永久性”或“長期地”改變的移動,才被稱作人口遷移。關于這個時間限度,目前沒有統一標準,習慣上限定在特定的時間內,如1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長,也可以是終生。依綱梳理夯基礎上圖中,A、B、C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地區,其中:不屬于人口遷移的是:A1→A2,C1→C2;屬于人口遷移的是:A1→B1,A1→C2,C1→A2,C1→B1。依綱梳理夯基礎二、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1)自然環境和
的變化。(2)個人對
的變化。2.綜合分析(1)
往往起著重要作用。(2)政治因素:有
、宗教、社會變革、國家政策等。(3)特定時空條件下,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
因素。社會經濟環境生活或職業需求經濟因素戰爭決定性高頻考點巧突破考點一當代國際人口和我國人口遷移1.現代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現代國際人口遷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勞務輸出和國際難民遷移三種,其遷移人口類型、遷移原因、方向及影響具體分析如下:高頻考點巧突破2.我國當代人口遷移高頻考點巧突破(1)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趨向是(
)A.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遷移B.從北半球向南半球遷移C.從西半球向東半球遷移D.從內陸國家向沿海國家遷移(2)移民外遷的主要動因是尋求(
)A.更高的社會地位B.更多的休閑時間C.更高的收入D.更優的自然環境高頻考點巧突破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獲取圖表信息的能力,具體考查世界人口遷移的有關知識。第(1)題,分析表可知人口遷出國全部為發展中國家,而人口遷入國全部為發達國家。分析遷出、遷入數據可進一步明確世界人口遷入國中遷入人口大部分來自發展中國家。第(2)題,發達國家經濟發達,經濟收入高,就業機會多,發展中國家有眾多素質較高,渴望更高經濟收入、優越生活條件的公民被吸引而遷移到發達國家。答案:(1)A
(2)C高頻考點巧突破考點二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環境影響1.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高頻考點巧突破高頻考點巧突破2、人口遷移對環境的影響:遷出地:加強與外界聯系,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緩解人地矛盾,有利于保護環境但也造成人才外流。遷入地: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有利于開發資源,發展經濟,增強社會的活力。也會城市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對交通、城市以及社會的經濟秩序會造成一些壓力;對社會治安和計劃生育管理帶來一些新問題等
二戰前后國際人口遷移特點、流向和原因二戰前:特點:舊大陸新大陸,已開發國家未開發國家流向:歐洲美洲,非洲美洲,中、日、印度東南亞、美洲原因:地理大發現與新航線的開辟,資本主義發展和殖民主義擴張二戰后:特點: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流向: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北美、西歐等發達國家及石油產區西亞原因:各國生產發展的不平衡,勞動力供求關系的地區差異高頻考點巧突破圖解人口遷移的動因和效應推力和拉力是導致人口遷移的基本原因,中間阻力是影響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其中,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是造成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原因。人口遷移對環境、社會經濟產生了深刻影響。如下圖所示:學法指導高頻考點巧突破高頻考點巧突破(1)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吸引大量民工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③D.⑥(2)近年來,伊拉克居民大量外遷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⑤高頻考點巧突破(3)導致美國老年人口從東北部向西部、南部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⑥高頻考點巧突破解析:經濟因素是導致我國大量人口向東南沿海地區遷移的主要原因;伊拉克居民的外遷主要是受戰爭的影響;美國老年人口向南部和西部遷移主要是受氣候因素的影響。答案:(1)C
(2)D
(3)A熱點探究顯身手熱點探究顯身手熱點探究顯身手(2010年南京模擬)目前,南京市常住人口正以每年10萬的速度增長。據專家預測,到2020年南京市總人口數將超過900萬,并有可能突破1000萬。據此回答(1)~(2)題。(1)南京市人口大幅度增長的原因是(
)A.保健品豐富,死亡率大幅下降B.進入生育高峰C.計劃生育政策松動D.外地人口遷入命題展示熱點探究顯身手(2)南京市城市人口迅猛增長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①交通擁擠②郊區城市化發展緩慢③人均收入大幅下降④就業困難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熱點探究顯身手解析:(1)南京市屬于經濟發達地區,經濟因素是對人口遷移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外地人口的遷入是導致該地人口大幅度增長的原因。(2)由于遷入人口中青壯年占主要比例,所以就業困難現象加劇,交通擁擠現象嚴重。答案:(1)D
(2)C(2009年高考全國卷Ⅱ)下圖顯示某國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變化。讀圖完成(1)~(2)題。典例剖析求解法例1典例剖析求解法(1)1951~2000年,該國(
)A.是人口凈遷入國B.人口遷入是維持人口增長的主要方式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長了15.1%典例剖析求解法(2)據圖示資料推測,該國(
)A.自20世紀70年代,人口再生產進入現代型B.可能位于歐洲C.1990年人口達到900萬D.20世紀末青壯年人口比重偏大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
(1)圖中數據反映出該國人口凈遷入人數不斷增多,成為人口凈遷入國,人口增長一方面是人口的遷入,另一方面是自然增長。1971~1980年自然增長率為負值,死亡率高于出生率。(2)此圖反映出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低,人口自然增長緩慢,但有大量外來人口進入本國,說明該國為發達國家,最有可能位于歐洲。【答案】
(1)A
(2)B典例剖析求解法【規律方法總結】該題材料顯示,該國在不同時期人口遷移情況不同,從1951年到2000年是人口凈遷入國,從1951年到1960年是人口凈遷出國,從1961年到2000年是人口凈遷入國。國際人口遷移在歷史上曾不斷發生,其中規模最大的是15世紀地理大發現以來從舊大陸向新大陸的人口遷移高潮,近代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為:歐洲人繼續向新大陸遷移;非洲黑奴被迫販往美洲;中國人、日本人、印度人典例剖析求解法(2008年高考江蘇地理卷)下圖為2000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口遷移示意圖。人口凈遷入區是指遷入人口數大于遷出人口數的區域;反之,為人口凈遷出區。讀圖回答(1)~(2)題。例2典例剖析求解法開始遷往東南亞、美洲、大洋洲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發生變化:持續了數百年向新大陸的人口遷移已接近尾聲;由發展中國家遷往發達國家的外籍工人越來越多;因區域性政治沖突頻繁爆發而不斷產生國際難民遷移。典例剖析求解法典例剖析求解法(1)關于我國不同地區人口遷移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雙選)(
)A.西南地區為人口凈遷出區B.西北地區為人口凈遷出區C.東南沿海地區為人口主要遷入區D.東北地區為人口主要遷出區(2)主要因資源開發而引起人口凈遷入的省級行政區有(雙選)(
)A.山西B.江蘇C.新疆D.黑龍江典例剖析求解法【解析】
第(1)題,本題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從圖中可以看出,西南地區人口遷出大于遷入,應為人口凈遷出區;西北地區遷入大于遷出,應為人口凈遷入區;東南沿海地區遷入大于遷出,應為人口凈遷入區;東北地區遷入和遷出相當。第(2)題,根據題意可知該省區人口以遷入為主且資源豐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注意事項
- 防爆防恐安全課件
- 防詐騙大班課件
- 2025年03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公開招聘工作人員2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怒江州分公司公開招聘駕駛員1人(云南)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中共晉安區紀委公開招聘勞務派遣人員1人(福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白內障與氧化應激反應研究-全面剖析
- 養殖業區塊鏈溯源系統-全面剖析
- 知識分享豎屏
- 電子競技產業發展趨勢分析-全面剖析
- 威尼斯的小艇 省一等獎
- 2023年神東煤炭校園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爆破作業現場勘查記錄表(樣表)
- 臨床試驗疑難問題解答
- 物資編碼手冊
- 中國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道管理
- 畢業論文建筑沉降觀測
- 國航因私免折票系統
- 機電安裝總進計劃橫道圖
- 精美教案封面(共1頁)
- 考試焦慮量表TAI(共2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