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遷移的政治面I課件_第1頁
國際遷移的政治面I課件_第2頁
國際遷移的政治面I課件_第3頁
國際遷移的政治面I課件_第4頁
國際遷移的政治面I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際遷移的政治面(I)國際遷移與民族國家移民政策各國移民政策影響國際遷移的流量與方向甚為鉅大。所有移民想去的國家都是對外來者多所限制的,所以,正是那些移入國的移民政策決定了哪些國際遷移可以進行、以及如何進行。 解釋移民政策的三種理論1) 新馬克思主義2) 多元社會理論3) 民族國家理論民族國家的觀點移民政策座落在國族意識與國家機器的裂隙中,它使得那個叫做民族國家的曖昧概念可以被想像。 (Bahdad, 1997: 155)對於移民種種的論述都是與民族國家有關的政治產物。(Bahdad, 1997: 155) 移民政策直接牽涉到國家的理由(the reasons of the states)。

2、(Fitzegerald, 1996: 9)民族國家與國際遷移民族國家的主權最主要彰顯在它管制人口進入國界的能力,因此民族國家對管制外來人口進入展現高度的決策自主性。民族國家的邊界一個國家之所以是民族國家,至少意味著,這個國家宣稱它是一個民族的(nations)國家:一個由一個特定、有區隔、並且有邊界的(bounded)民族所構成,並為了此一民族而存在。(Brubaker 1992: 28-29) 為了顯現此一有邊界的特性,民族國家必須首先建立對非公民(noncitizens)的排除原則,所以,移民政策可以說碰觸到民族國家最根本的理念旨趣(ideal interest)經典研究 Rogers

3、Brubaker的研究:對待外國人的政治成為界定法國與德國民族主義的核心與差異。他發現法國之所可以接納移民第二代成為法國公民,是因為法國政治菁英對nationhood的理解採取的是同化論的觀點,而德國之所以缺乏整合外國移民的政策,乃是因為該國政治菁英認知德國的構成原則是基於族群文化的同質性。 民族國家與外籍勞工來自特定國家的外勞被特定民族國家在特定的時代階段用對待外人的政策引進,大量外國勞動力該如何出現碰觸國家內涵的一些關鍵面向如國族政治、國家主權、邊境控制的議題。一個國家對待外勞的政策並不只是反映該國的經濟利益與自由民主的程度,這些政策往往還受到一些傳統所限制那就是這些社會看待一般外國人的傳

4、統。 (Urich Herbert 1990:3) 外勞政策做為移民政策引進低階外勞政策是一種移民政策,因為它必須在政策上回應以下幾個問題:應不應該增加外國人口?自何處引進外國人口?如何面對這些人口尋求持續居留的可能與限制?研究命題移民的進出與存在對國族建立的過程有基本的衝擊與影響,政治菁英對民族國家的價值與意識型態會展現在移民管制政策制訂的考量外勞政策的考量提供了哪些機會讓政策制訂者穩固、充實、或擴充了民族主義、國格、國籍、國家定位的內涵? 研究問題(1)為什麼在1990年初期政策制訂者將引進外勞視為勢在必行?(2)為什麼臺灣在引進外國低階勞動力之初以短暫性移工來定位這些外勞? (3)我們如

5、何將外勞政策定位在臺灣對其他外國人(尤其是不同階級身份)的政策脈絡中? (4)為什麼臺灣低階外勞都來自東南亞幾個特定國家? (5)為什麼臺灣沒有引進被許多雇主視為同文同種的大陸勞工? 外勞還是外移?Q: 為什麼1990年初期,政策制訂者將引進 外勞視為勢在必行? A: 資方打出外勞還是外移的訴求,企業用資本出走(exit)來換得發聲(voice)的力道。引進外勞,可以說是國家在面對全球化壓力之下所做出捍衛經濟國族主義的積極措施。 A: 在1992年開放引進外勞的產業只有六行業十五種職業,其中除了營造業之外,五個製造產業之所以獲得引進外勞的配額,是依照這些行業的海關出口值作為主要的依據。增加外匯

6、一直是臺灣國家追求發展的重要手段,保住能出口的製造業遂成為核準引進外勞的重要標準,這正是一種國族主義的經濟政策所能作的典型政策反應。 外勞外交與國家位格 缺乏國家位格致使臺灣被國際社會視為不存在,臺灣政府在退出聯合國之後,長期用實質外交來企圖被國際社會重新看見,這些實質外交不管形式是什麼,旨在提升國家的位格。在選擇來源國的決策中,市場的力量、雇主的利益無法影響政策決策者的行動。 外勞外交與國家位格 我們開放外勞並不是為了外交,但是外勞的開放引進,如果有助於外交工作的拓展,我們一定配合外交的需要。政府在外勞來源國的選擇有四:允許某一國家的勞工來華工作是否有助於強化我們與該國的外交關係;該某一國家

7、對於我國政府及民眾是否友好; 該某一國家的勞工素質為何; 該某一國家關於該國勞工來華工作事宜能否與我國的政策及要求密切配合。(趙守博1992:170) 誰不是我們?(1)移民政策的制訂,往往提供了一個區分誰是他者的過程。討論引進大陸移工與否,間接提供了各種國族主義者重新確認臺灣人/中國人的認同內容。 (3)中國人與臺灣人同文同種,擁有比一般外勞更多的社會資本,追求臺灣人認同的政治行動者擔心大陸勞工一旦引進,他們會太快、太容易成為我們。 客工計畫客工計畫的形成:制定政策有計畫地引進外籍勞工,但所有的規定都以確保外籍勞工只能在該國短期居留、工作而不致於成為長期的居民與工作者為底線。客工計畫的設計乃在為一個社會增加勞動力的同時又不會增加永久性的人口。Philip Martin (1997:483) 引進外國勞動力的方式與國家特質 國家特質 引進外國勞動力的方式 客工計畫 長期移民接受移民的政策消極積極種族同質程度的看法 種族同質性種族異質性公民身份的基礎 血統出生地國族主義 族群/文化國族主義 公民國族主義 典型國家德國、日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