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發火專項辨識_第1頁
自然發火專項辨識_第2頁
自然發火專項辨識_第3頁
自然發火專項辨識_第4頁
自然發火專項辨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 號:DG-自然發火辨識序號:2019-001呼圖壁縣東溝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專項辨識報告時間:2019年呼圖壁縣東溝煤炭有限責任公司通風隊編制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專項辨識報告審簽表部門/職務簽字時間部門/職務簽字時間安全科通風科通風隊調度監控室機運隊地測科采煤隊生產技術科掘進隊通風副總工程師培訓科安全礦長職防辦總工程師會審意見: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專項辨識報告概述:根據我礦安全管理要求,現成立以總工程師為組長的礦井自然發火安 全風險專項辨識小組,對我礦自然發火安全風險進行專項辨識,具體如下:一、辨識小組組長:吳新華副組長:尹磊鑫組 員:劉然然、吉布森、吳 越、高 斌、曹占發

2、、項彥魯、郭 應、 田 波、王珍途、石冠冠、管振坤、黨業龍二、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專項辨識范圍、流程方法(一)危害因素概況根據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對東溝煤礦煤層自燃傾向性鑒 定,結果顯示:煤的吸氧量1.08cm3/g,煤層自燃傾向性為I類自燃,煤 樣最短自然發火期為36天。(二)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范圍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專項辨識評估范圍為礦井井上煤倉和堆積的原 煤,井下為密閉墻內和143、145采空區,膠帶運輸機底部長時間未清理浮 煤的地點,掘進巷道未及時清理浮煤的地點;井上下油脂管理不到位地點。(三)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方法礦井安全風險辨識評估方法采用LEC評價法,LEC評價法是對具有潛

3、 在危險性作業環境中的危險源進行半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用于評價操作 人員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危害性。該方法用在與系 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和經濟損失 大小,這三種因素分別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 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 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 性的大小,即:D=LXEXC。主要根據以往的經驗和估計,分別對L、E、C三個方面劃分不同的等 級,并賦值。具體如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預料6相當可能

4、3可能,但不經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2極不可能0.1實際不可能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分數值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10連續暴露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幾次暴露0.5非常罕見暴露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分數值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403-9人死亡151-2人死亡7嚴重人員受傷1不會讓人受傷根據公式:風險D=LXEXC計算作業的危險程度,并判斷評價危險性 的大小。D值危險程度(分級)N320重大風險(一級)160-320較大風險(二級)70-160 (包含70) 一般危險(三級)W70低風險(四級)(四)安全風險

5、辨識評估管控流程按照煤礦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規范要求,結合礦井安全生產實 際,形成以下工作流程:第一步:辨識安全風險。第二步:明確風險可能產生的后果。第三步:依據LEC半定量安全評價法進行風險評估。第四步:確定風險類型。第五步:提取管理對象。第六步:實施風險管控。第七步:對管控措施實施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填寫相關記錄、臺賬、報表,并根據管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完善管控措施。工作流程圖:三、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與管控措施(一)風險辨識礦井未出現過火災情況,結合2019年礦井采掘接續計劃及礦井實際, 對礦井存在的自然火災危險因素進行辨識,辨識出以下安全風險項:1、143綜采工作面回撤期間,回撤周期超

6、過礦井煤層最短自然發火期 時,可能發生自然發火;2、143、145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因各方面因素影響,月推進度不 足煤層自然發火氧化帶長度時,可能發生自然發火;3、145、142順槽掘進工作面掘進過程中若出現高冒區,有可能發生 自然發火;4、密閉或者其周邊巷道煤壁若出現裂隙,存在漏風,被封閉區域易發 生自然發火;5、煤流運輸系統的膠帶輸送機機頭、煤倉附近浮煤長期未清掃時,浮 煤易自然發火;6、井下存放的油脂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火災事故;(二)風險分析評估通過對火災危險因素辨識項進行評估分析,共評估分析出安全風險6 項;較大風險3項,一般風險項1項,低風險項2項,具體評估分析如下:(1)143

7、綜采工作面回撤期間,若回撤周期超過礦井煤層最短自然發 火期,可能發生自然發火事故。D=LXEXC=1X6X40=240 (較大風險)L值:根據141綜采工作面回撤防滅火數據分析,若回撤周期超過礦 井煤層最短自然發火期,可能發生自然發火事故,故L值取1。E值:在綜采工作面回撤期間,作業人員每天工作時間暴露于危險環 境,故E值取6。C值:綜采工作面回撤期間,發生自然發火事故,可能會引起瓦斯、 煤塵爆炸,可能導致3-9人以上傷亡,故C值取40。(2)143、145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因各方面因素影響,若月推進 度不足煤層自然發火氧化帶長度,可能發生自然發火。D=LXEXC=1X6X40=240 (較

8、大風險)L值:根據141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防滅火數據分析,因各方面因素 影響,存在工作面月推進度不足煤層自然發火氧化帶長度的現象,但未發 生過自然發火事故,故L值取1。E值:在綜采工作面,作業人員每天工作時間暴露于危險環境,故E 值取6。C值:綜采工作面發生自然發火事故,可能會引起瓦斯、煤塵爆炸, 可能導致3-9人以上死亡,故C值取40。(3)145、1402兩順槽巷道頂板破碎,若空氣進入143、老井采空區, 可能造成143、老井采空區自然發火。D=LXEXC=1X6X40=240 (較大風險)L值:根據掘進工作面掘進期間防滅火數據分析,存在頂板破碎情況, 但未發生過自然發火事故,故L值取1。

9、E值:在綜采工作面兩順槽,作業人員每天工作時間暴露于危險環境, 故E值取6。C值:綜采工作面兩順槽,因頂板破碎,發生上分層采空區自然發火 事故,可能會引起瓦斯、煤塵爆炸,可能導致3-9人死亡,故C值取40。(4)密閉或者其周邊巷道煤壁出現裂隙,存在漏風,密閉區域易發生 自然發火事故。D=LXEXC=1X3X40=120 (一般風險)L值:根據141已采工作面采空區防滅火數據監測分析,不存在CO濃 度升高現象,故L值取1。E值:在已采工作面采空區密閉處,作業人員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于 危險環境,故E值取3。C值:已采工作面采空區,發生自然發火事故,可能會引起瓦斯、煤 塵爆炸,可能導致3-9人死亡,

10、故C值取40。(5)地面堆積的煤堆、煤流運輸系統膠帶輸送機機頭、煤倉浮煤長期 未清掃時,浮煤易自然發火。D=LXEXC=0.5X10X15=75 (低風險)取值說明:L值:煤流運輸系統膠帶輸送機機頭、煤倉未發生過因浮煤堆積自然 發火事故,故L值取0.5。E值:在煤流運輸系統膠帶輸送機機頭、煤倉,作業人員每天工作時 間暴露于危險環境,故E值取10。C值:煤流運輸系統膠帶輸送機機頭、煤倉,發生自然發火事故,可 能導致嚴重后果,故C值取15。井上下存放油脂地點,若油脂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火災事故。D=LXEXC=0.5X6X7=21 (低風險)取值說明:L值:井上下存放油脂地點未發生過發火事故,故L

11、值取0.5。E值:在井上下存放油脂地點,作業人員每天工作時間暴露于危險環 境,故E值取6。C值:上井下存放油脂地點,發生自然發火事故,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故C值取7。四、東溝煤礦煤塵安全風險清單及管控措施東溝煤礦自然發火安全風險清單及管控措施序號風險地點風險描述風險評估可能 性暴露 率后果風險值風險等級1回撤143綜采工作面工作面回撤期間,回 撤時間長,回撤周期 超過礦井煤層最短 自然發火期,可能發 生自然發火1640240較大風險采空區地表裂隙進合理調配風量;進行注氮;上下隅角提前封堵加強氣體監測;噴灑阻化劑。2143、145綜采工作面 回采期間因各方面因素,月推 進度不足煤層自然 發火氧化

12、帶長度,可 能發生自然發火1640240較大風險嚴禁留頂、低煤,對工作面上隅角修對上下隅角進行保證注氮系統及號3145、1402 順槽145、1402兩順槽巷 道頂板破碎,若空氣 進入143、老井采空 區,可能造成143、 老井采空區自然發 火。131545一般風險掘進過程中加強頂制定專項措施,及加強氣體檢測,發4已采工作面采空區密閉或者其周邊巷 道煤壁出現裂隙,存 在漏風,被封閉區域 易發生自然發火1340120一般風險嚴格落實密閉定期 空區漏風;加強束管監測預測 取注氮等措施及時處5地面煤堆、煤流運輸系 統膠帶輸送機機頭、煤 倉地面原煤堆積過多, 未及時處理;浮煤長 期未清掃時,浮煤易 自

13、然發火0.5101575一般風險及時處理地面堆積按照粉塵沖洗計劃6井上下存放油脂地點油脂管理不到位,可 能造成火災事故0.56721低風 險按照災害預防及備滅火器材;存放油脂必須加蓋7煤流運輸系統皮帶皮帶摩擦可能造成火災事故0.56721低風 險煤流運輸系統皮帶煤流運輸系統各相 時停機處理;按規定,定期沖洗五、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結論經過辨識、評估分析本年度礦井井上下生產系統、生產輔助系統等范 圍內進行辨識。共計辨識出低風險2項,一般風險1項;較大風險3項, 重大風險0項。項目低風險一般風險較大風險重大風險小計煤塵21306合計21306六、辨識評估成果應用依據辨識評估成果,礦井在安排安全生產工

14、作重點、日常管理要求, 制定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時,需加強對煤塵的管理,具體如下:1、生產技術科根據年度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指導編制 年度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2、生產技術科根據年度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進一步完 善143綜采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指導編制年度生產作業計劃及145 綜采工作面回采作業規程;3、生產技術科根據年度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進一步完 善145運輸順槽掘進作業規程及145開切眼掘進作業規程;4、安全科根據年度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進一步完善安 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5、安全科根據年度礦井自然發火安全風險辨識報告,調整安全管理重 點,深入組織開展反“三違”專項活動、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化落實年活動 和安全大檢查活動;6、培訓科負責組織,各單位配合對職工開展年度礦井自然發火安全專 項辨識報告培訓,促進職工進一步掌握礦井存在的安全風險和管控措施, 提高職工應對和防范風險能力,確保礦井安全生產;7、通風科室根據年度礦井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