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_第1頁
初中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_第2頁
初中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_第3頁
初中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_第4頁
初中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中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案 初中七班級下冊的語文教案1 狼 【教學目標】 1、熟讀古文,能熟練的翻譯課文,積累課文中的文言詞。 2、理解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古漢語現象。理解句意、文意。 3、認識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象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2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關“狼”的成語展示。 1、形容大聲哭叫,聲音凄厲。(鬼哭狼嚎) 2、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方野心很大。(狼貪虎視) 3、比方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引狼入室) 4、四處都是報警的煙火,指邊疆不平靜。(狼煙四起) 5、比方

2、膽小怕事,顧慮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6、比方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前門拒虎,_進狼) 7、形容心腸象狼和狗一樣兇惡狠毒。(狼心狗肺) 8、比方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狼子野心) 9、象豺狼一樣兇惡_成了習性。形容為人_。(豺狼成性) 10、比方壞人當權。(豺狼當道)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博人。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廣讀經史,學識淵博。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

3、活體驗,創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托了的理想。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朽。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現實意義。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我們所熟悉的“畫皮”就是出自聊齋志異中。 三、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讀準字音。 綴窘苫弛眈瞑隧黠 (二)讀懂字詞、句子。 段1:寫屠戶遇狼。這是故事的開端。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 止:通“只”;綴:緊跟。 段

4、2:寫屠戶懼狼。這是故事的進展。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 從:跟從。并驅:一起追趕。 思考下面問題: 1、面對狼“綴行甚遠”,屠戶的心理狀態如何?(內心害怕。) 2、他用什么方法應付狼?(把骨頭扔給狼。) 3、用這樣的方法應付狼,體現了屠戶對狼的態度是怎樣的?(遷就安撫。) 4、“復投之”又體現了屠戶怎樣的心態?(妥協退讓。) 5、“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說明了狼的什么本質?(貪婪兇殘。) 段3:寫屠戶御狼。故事進一步進展。表現屠戶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 窘:危急。顧:回頭看。薪:柴草。苫:蓋上。弛:放下。敵:攻擊。 段4: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 少

5、時:一會兒。去:離開。暇:空閑。洞:鉆洞。 隧:鉆洞股:大腿。蓋:原來。暴:突然。 思考下面問題: 1、“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屠戶“弛擔持刀”準備搏斗。) 2、狼既然“不敢前”,為什么又“眈眈相向”?(不甘罷休、耍弄陰謀。)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陰謀?(“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 4、這兩只狼除貪婪外,還有什么特點?其最終結果又是如何呢?(狡詐陰險。再狡詐陰險,還是被屠戶殺死了。) 段5:評論部分:點明故事主題。 黠:狡猾。頃刻:一會兒。幾何:多少。 思考下面問題: 1、對狼的態度如何?(嘲笑。) 2、如何理解“禽獸之變詐幾何哉”?(狼雖然貪婪兇惡

6、,狡詐陰險,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 3、從這則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像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四、拓展延伸。 1、千百年來,在人和動物的矛盾斗爭中人類憑自己的聰慧才智總能取得暫時的勝利,并以自己的“機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義詞“機智”換成貶義詞,該怎樣說?(狡猾、狡詐。) 2、狼是狡猾的,但與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說“機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人的狡猾呢?(“投以骨”、“復投之”、“奔倚其下,馳擔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自

7、后斷其股,亦斃之”。) 結語:狼再狡猾,然而它哪里是人類的對手呢?在人面前,狼的那些手段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止增笑耳”。這樣說來,動物們又如何算計過人類呢?因此,在今天這個日益擁擠的地球村里,動物與人類享有同樣的生存空間,人類必須關愛動物、善待生命。 3、把下面的材料擴寫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見曾打敗過自己的水牛被農人吆喝著耕地,便去問水牛為什么怕農人,水牛說因為人有“智慧”。老虎向農人要求看看他們的“智慧”。農人說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來,免得他走后老虎把水牛吃掉。老虎聽從了。農人回村叫來村民,把老虎裝進鐵籠,對老虎說,這就是“智慧”。 要求:以

8、記敘為主,合理想象,適當充實情節。注意運用外貌、語言、心理描寫,以簡短的議論結尾。題目自擬。 初中七班級下冊的語文教案2 少年愛因斯坦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內容,了解愛因斯坦的主要事跡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2、指導學生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培育學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了解愛因斯坦的主要事跡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以前曾流傳過許多關于愛因斯坦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各種傳說。最為典型的一個故事,稱愛因斯坦小時候說出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抱怨牛奶太熱了,目瞪口呆的父母問他為什么以前一直不開口說話,誰料這個小天才回答:“因為,以前的一切都沒有什么問題呀!” 根據愛因斯坦的姐

9、姐瑪亞在一部從未出版過的自傳中稱,愛因斯坦的智力進展很慢,而且到了很晚才開始會說話。瑪亞說:“當愛因斯坦剛出生的時候,母親看見他那又巨大又有棱角的后腦勺都快嚇壞了。” 二、課前熱身 帶著問題讀課文: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他是那種老師寵愛的學生嗎?他是不是很愛思考問題?他為什么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呢? 三、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1、在學習小組內讀通全文,理解掌握生字新詞。 2、了解愛因斯坦少年時期的主要事跡,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3、找出文章的過渡句并說出其作用。 (2)師生互動。 初中七班級下冊的語文教案3 海燕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了解寫作時間以及的基本情

10、況,體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課文在寫法上的幾個特點如:生動、細膩的描寫;真摯、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離開家的經歷,都有過想家的時候,想家鄉的親人,想家鄉的一草一木。 請將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經歷講述給同學們聽聽。 2、講解文章的寫作背景和當時的具體情景。 3、出示在本課中出現的生字、生詞。 4、帶領學生讀課文,做到整體感知。 二、品味內容,體會感情 1、帶領學生找出描寫家鄉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細品味。 2、引導學生感受對“春景圖”和“海天圖”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描寫。 3、帶領學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

11、燕子之間的不同之處。 三、本課小結 這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第二課時 一、 重溫課文。理清情感線索 幫助學生整理文章的線索,弄清海上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與“鄉愁”之間的聯系。 二、輻射閱讀,探究主題 1、引導學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為什么會認為是同一只燕子? 2、老師發放課外補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 3、引導學生體會在寫法上“詠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點。 三、短文寫作 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 你是否也有過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觸發了某種情感

12、的經歷?試寫一篇短文,記下當時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四、本課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詠物寄情散文。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鄉的小燕子,產生了淡淡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海燕一課全文以“鄉愁”為線索,分為前后兩部分。前部分運用倒敘的手法對故鄉小燕子進行了描述。通過對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寫,把一個溫暖、舒適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故鄉的春天再現了出來。后部分從遐想回到現實,并帶著對故鄉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的小燕子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從而抒發了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初中七班級下冊的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

13、容,體會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探究文章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課前準備: 1.閱讀課文,利用課文解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布置學生廣泛搜集鄧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

14、稼先。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溝通。 3.老師評議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討論 1.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a.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溝通找出的語句。 b. 老師集中討論結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節,第二部分最后兩小節,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第四部分最后一小節,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為范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 以上語

15、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好處。 b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后組織全班討論溝通。 c. 老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贊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并贊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工作,制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d. 在敘述鄧稼先的氣質品格時,為什么要提到奧本海默? 全班討論,老師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強調他跟奧本海默氣質品質不同;又能肯定他們為國家功臣,同屬偉大的科學家。 e. 小結: 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涵豐富、情感真摯;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