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生態種植技術研究與應用_第1頁
野菊生態種植技術研究與應用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11 -野菊生態種植技術研究與應用馬慶許雷李建領池蓮鋒魏民韓正洲摘要通過對野菊的種植模式研究,為野菊生態種植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持。采用文獻調研、實地考察、種植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對野菊的3種不同種植方式進行分析。綜合分析生態優勢、技術關鍵點、核心機理、效益評價因素,確定野菊-柑橘間套作生態種植技術為最佳生態種植模式。建議推廣野菊-柑橘間套作生態種植模式,以獲得較高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關鍵詞野菊花;間套作模式;生態種植中圖分類號S682.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2)09-0049-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

2、09.014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ResearchandApplicationofEcologicalPlantingTechnologyaboutChrysanthemumindicumL.MAQing,XULei,LIJian-lingetal(ChinaResourcesSanjiuMedicalPharmaceuticalCo.,Ltd.,Shenzhen,Guangdong518110)AbstractTo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thepromotionandapplicationoftheecologicalplantingmodelo

3、fChrysanthemumindicumL.bystudyingtheplantingmodelofChrysanthemumindicumL.ThethreedifferentplantingmethodsofChrysanthemumindicumL.medicinalmaterialswereanalyzedbyacombinationofliteratureresearch,fieldinvestigation,andplantingresearch.Throughexperimentalresearch,comprehensiveanalysisofecologicaladvant

4、ages,technicalkeypoints,coremechanismsandbenefitevaluationfactors,theecologicalplantingtechnologyofChrysanthemumindicum-citrusintercroppingwasdeterminedasthebestecologicalplantingmode.ItwasrecommendedtopromotetheecologicalplantingmodelofChrysanthemumindicum-citrusintercroppingtoobtainahigherecologic

5、alvalue.KeywordsChrysanthemumindicumL.;Intercroppingmode;Ecologicalplanting野菊花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L.)的干燥頭狀花序,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的功效1。野菊花最早記載于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名為“苦薏”2,為我國常用中藥材,在藥品、保健品、日化用品等行業廣泛應用。野菊為多年生宿根植物,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海濱鹽漬地及田邊、路旁、巖石上,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西南等地均有分布。通過對我國野菊花主產區大別山一帶、秦嶺淮河一帶、巴中市及伏牛山等地進行資源調查,

6、發現野菊花雖儲量豐富,但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壞,以大別山區域更為嚴重,且大部分區域蒙花苷含量不符合2022年版中國藥典要求,藥材品質差異較大,市場缺口嚴重,價格持續上漲。調查發現,目前國內僅有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大面積的產業化種植,該公司于2022年開始在湖北黃石市開展野菊花野生轉家種研究,于2022年11月通過國家藥總局GAP認證。生態種植是應用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原理,結合系統工程方法設計,綜合考慮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充分應用能量的多級利用和物質的循環再生,實現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種植方式3。中藥材生態種植是在目前中藥材GAP生產過程中,引入生態農業的理念和方法,

7、遵循生態與經濟整體統一的原理4,指由適用于某種中藥材生態種植的一套完整、相對固定,可在同種或同類中藥材生產中復制的技術組成的技術體系5。隨著國家的高度重視和政策引導,中藥材生態種植取得了重要進展,“中藥材生態種植技術研究及應用”被列入科技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5。由于野菊的植物學特性,單獨種植野菊過程中病蟲害、連作障礙等問題嚴重,為進一步提升藥材質量,通過開展野菊-油茶套種、野菊-柑橘套種、野菊仿野生補種3種技術研究,發現野菊-柑橘套種實現了降低病蟲害、空間合理分布、雜草有效控制的目的,單位面積產量提高20%以上。野菊-柑橘間套作栽培模式在野菊花主產區已成功推廣面積超過400hm2,因此,有必要

8、建立該模式的種植技術規程,實現該模式標準化推廣應用。1野菊形態特征及生物學特征1.1形態特征野菊為多年生草本,高0.251.00m,有地下長或短匍匐莖。莖直立或鋪散,分枝或僅在莖頂有傘房狀花序分枝。葉卵形、長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37(10)cm,寬24(7)cm,羽狀半裂、淺裂或分裂不明顯而邊緣有淺鋸齒。頭狀花序直徑1.52.5cm,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疏松的傘房圓錐花序或少數在莖頂排成傘房花序。1.2分布野菊是一個廣布種,在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及西南各地均有分布;印度、日本、韓國、尼泊爾等國也有分布;主要生于山坡草地、灌叢、河邊水濕地、濱海鹽漬地、田邊及路旁,海拔1002900m均可生長

9、6。1.3生物學特征野菊以宿根越冬,根狀莖仍在土中不斷發育。開春后,當氣溫穩定在10以上,在根際的莖節萌發,隨著莖節伸長,基部密生許多須根。苗期生長緩慢,苗高10cm以后,生長加快,苗高50cm后開始分枝;在日照短于13.5h、夜間溫度降至15、晝夜溫差10時,開始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即花芽開始分化,此時植株不再增高和分枝;9月下旬,當日照短于12.5h、夜間氣溫降至10左右,花蕾開始形成,此時,花器官進入旺盛生長時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盛花,花期3040d,頭狀花序花期為1520d,初花期57d,開花時自上而下依次開放;每個花枝,也是自頂而下開放。全生育期(從移栽至菊花采收)需1

10、50180d,其間需要光照12001800h,積溫45005000,降雨量800mm以上。2生態種植技術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開始在湖北黃石市建立野菊GAP種植基地,系統開展野生轉家種研究,已成功實現產業化種植。為克服野菊產業化推廣過程中病蟲害嚴重、連作障礙等問題,開展野菊-油茶套種、野菊-柑橘套種、野菊仿野生補種等技術研究,發現野菊-柑橘套種在保證藥材質量的基礎上,實現了野菊-柑橘空間合理分布、雜草有效控制的目的,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單位面積產量提高20%以上。2022年至今持續推廣生態種植模式,在實際生產中進行技術優化改進,目前該模式已成功種植400hm2以上,取得了顯著效果。

11、該研究涉及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的間套種。草本植物一年一收,木本植物則屬于多年生植物,在其不同生長期和生長階段,生態環境也會發生一些改變。根據柑橘的情況,分為早3年、中3年、后3年及后期等不同生長階段。該研究適宜于柑橘種植早期3年的生長階段。2.1野菊-柑橘間套作生態種植技術2.1.1適用范圍。該技術適用于主產區湖北黃石市、孝感市、黃岡市等地野菊-柑橘間套作生態種植,其他野菊花產區可參照執行。2.1.2茬口選擇。忌連作,與柑橘、油茶等套種,亦可與油菜、薏苡、蓖麻等作物輪作,不適于與菊花、蒼術等菊科植物輪作。同一地塊野菊花種植13年,最多3年后,換其他作物進行種植。2.1.3產地環境。海拔1500m

12、以下,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向陽坡地或平地;光照12001800h,積溫45005000,降雨量800mm以上,年均氣溫1518。土壤深厚,土質為砂質壤土、疏松,微酸性或中性土壤。2.1.4選地。野菊適宜生長在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帶或平整地塊,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或壤土栽種,鹽堿地不宜栽培。2.1.5整地、起壟。12月整地,施用有機肥7500kg/hm2作底肥,同時對該地塊進行測土增施微肥,增加湖北地區較缺少的硼肥、鉬肥等微肥。根據地形做成高壟,壟高與壟面寬50cm左右,壟壟之間平整,壟間距2m,四周開排水溝。2.1.6柑橘種植。壟上柑橘,壟間野菊。于3月在壟上按株距1.5m、行距2

13、.0m種植柑橘,種植密度3330株/hm2。2.1.7野菊播種。播種方式:條播或撒播;播種時間:34月。播種方法:野菊種子與蛭石1150體積比混勻,按照每750g種子條播1hm2的標準將野菊種子條播于柑橘等套種地塊,行間距30cm,播種后宜覆蓋少許稻草等遮陰物,嚴禁覆土和鎮壓。2.1.8田間管理。除草:57月,視雜草生長情況,開展12次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以輪作、打頂及物理防治(殺蟲燈、黏蟲板)為主(表1)。野菊花基地不同時期的菊天牛見圖1。打頂:分別于野菊株高50、70cm時各打頂一次。宜選擇晴天或無雨天進行,打頂時剪去頂梢35cm。追肥:在野菊花的現蕾期(910月)葉面追施以鉀肥為主的氮

14、磷鉀復合肥1次,濃度1.0%1.5%。2.1.9采收、加工。采收時間:野菊花在每年10月下旬或11月上中旬全田75%以上植株開放時采收。柑橘在定植3年掛果后采收。加工方法:鮮野菊花采摘后及時120高溫殺青5min,然后采用60熱空氣循環烘干18h,直至水分含量不超過14%,去雜后,即為成品藥材,密封、干燥保存。2.1.10種子采收、儲藏。采收時間:野菊種子在每年12月下旬成熟,種皮呈黑褐色。采收方法:雨后天晴時,植株地上部分微濕,利用梳齒型拉花器將種子拉扯分離出來,再利用孔徑2mm的網篩初篩后陰干。儲藏方法:將初篩的混合物過孔徑1mm的網篩,所得較純的野菊花種子裝入編織袋中,置室內陰涼處儲藏。

15、2.2野菊-柑橘間套作生態種植技術關鍵點2.2.1保濕。高壟栽培柑橘可以為干旱時節(79月)的野菊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時野菊的生長也可以為柑橘抑制雜草生長。不同時間野菊-柑橘套種見圖24。2.2.2病蟲害防治。多樣性是農業生態系統保持協調平衡,并盡可能實現自我循環,通過吸引-排斥克服病蟲草害的關鍵7。野菊-柑橘套種豐富生物多樣性,有效利用生態位空間,撒播野菊種子可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減少病蟲害發生,同樣柑橘生長為野菊種子發芽提供必要遮陰條件,2種作物套作生物多樣性提高,天敵種類和數量增加,降低了農藥使用數量和次數,藥材產量增加。另外,可以通過安裝黏蟲板、殺蟲燈、打頂等措施來防治害蟲。具體操作:每年

16、6月下旬,在野菊植株高50cm時,對其進行第一次人工打頂,除去野菊頂端嫩梢,防止菊天牛吸食植株嫩芽并產卵,危害植株生長。此外,湖北陽新每年57月為雨季,降雨量較大,開設高壟種植與排水溝,可有效減少地塊積水,預防根腐病與枯萎病的發生。2.3野菊-柑橘間套作生態種植技術核心機理2.3.1生態學原理。生態位原理8-9。野菊-柑橘間套作形成的上下立體種植模式,保證了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且不沖突,達到空間和資源需求的合理配置,使小范圍生境內生態系統結構達到空間垂直和多層次結構的完善。互惠共生原理10。柑橘與野菊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屬于共生互利關系,柑橘的地上部分為野菊發芽提供了遮陰,保證種子萌發,野菊的

17、生長為柑橘有效防控病蟲草害,提高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提高了生態和經濟效益。2.3.2經濟學原理。野菊-柑橘間套作有效抑制雜草生長,減少了除草勞動成本。野菊-柑橘間套作的前3年野菊花每年均有較高產出,有效彌補了前期柑橘無收益導致的成本上漲壓力,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2.4野菊-柑橘間套作生態種植技術效益評價2.4.1經濟效益。以黃石產區為例,該產區野菊-柑橘間套作產野菊花900kg/hm2左右(干花),利潤為7500元/hm2,而柑橘種植第4年才能創造利潤,與單種柑橘相比增加利潤7500元/hm2。野菊種植周期較短,短期效益明顯,而柑橘屬于多年生果樹,長期效益明顯。野菊-柑橘間套作增加了單

18、位面積的經濟效益。2.4.2生態效益。柑橘間套作抑制了雜草生長,相對保持了土壤水分,野菊種子發芽率增加,同時降低了病蟲害發生率,減少了化學農藥使用,有效提高了藥材產量及品質。此外,野菊-柑橘間套作在種植上可以形成田園生態綜合體,種植區內形成景觀示范,開展旅游、采摘、休閑活動,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多廣度發展。2.4.3社會效益。柑橘為黃石地區主要果樹之一,同時亦為政府重點推廣品種,但柑橘的短期收益低,投入大,農民積極性不高,野菊-柑橘套種后可產生固定收益,極大程度調動了農民積極性,示范案例的成功帶動了500余戶農民務工增收,更鼓舞各方士氣,看到了豐收的希望,有效助力精準脫貧。2.5野菊種植模

19、式對比為比較不同種植方式的效果,先后開展了野菊-柑橘間套作、野菊-油茶套作、野菊仿野生補種3種生態種植模式研究,結果表明3種生態種植模式均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野菊花蒙花苷含量均高于2%,顯著高于中國藥典2022年版中規定的0.80%,其中野菊-柑橘間套作生態種植模式效果最優,是已經通過推廣應用的一套成熟體系,同時在生產實踐過程中不斷優化,能夠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病蟲害發生,提高單位面積的經濟產值,具體對比見表2。3討論發展生態產業,進行中藥材生態種植是我國中醫藥事業和天然藥物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9。野菊-柑橘間套作模式、野菊-油茶套作模式、野菊仿野生補種模式是目前野菊花藥

20、材主要的生態種植模式,都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態環境,減少單獨種植野菊時的病蟲害發生,符合中藥材生態種植模式及技術評估模型11。實地調查發現,野菊種植過程中有明顯的連作障礙,同一土地連續種植后容易發生大面積病害死亡,可能與土傳病菌有關。輪作是同一田地上有順序地輪換種植不同植物的栽培方式12,是生態種植的一種耕作方式,是減緩連作障礙的有效方式,也是控制藥材生產中土傳病害的有效措施13。輪作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也可以減輕植物向環境釋放化感物質。開展野菊輪作研究可以減緩野菊長期種植導致的連作障礙,減少農藥使用,降低土壤污染概率,提高野菊花藥材產量。在安徽調研時發現當地的小麥5月成熟,可立刻

21、移栽野菊種苗進行輪作種植,種植的野菊11月開花采收后,檢測藥材質量達到中國藥典標準,此模式值得進一步研究,具有廣闊的推廣價值。4結論柑橘種植行間距1.5m2.0m,樹苗前3年生長速度慢,浪費大量的土地資源,農民不但沒有收入還需要不斷除草,通過野菊-柑橘間套作模式,野菊也起到了防草的作用,柑橘對野菊起到了通風預防病害的作用,種植柑橘的農戶前3年每年可以額外收獲約7500元/hm2的野菊花藥材。油茶種植行間距1m2m,前2年生長較慢,造成土地資源浪費,通過野菊-油茶間套作模式,野菊也起到了防草的作用,油茶對野菊起到了通風預防病害的作用,種植油茶的農戶前2年每年可以額外收獲約4500元/hm2的野菊花藥材。野菊仿野生補種模式是在已有的野菊自然群落基礎上進行補種,提高野菊種群優勢,使原本經濟價值太低無人采收的野生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綜合來看,野菊-柑橘間套作模式經濟效益最高,已有大面積的柑橘種植基地,該種模式最易推廣。參考文獻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