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東亞文明的歷史進程概論 陳 學 凱1二、東亞文明的五要素 一、東亞與東亞文明三、東亞文明的緣起與演進四、本課程講授大綱2一 東亞與東亞文明1 地理上的東亞32 地理的環境 古代東亞地區,由于文化、政治和地理等因素,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包括中、日、韓、越在內的東亞文化圈。該文化圈是由華夏文明的播散而出現的,從空間上講,它是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經朝鮮半島向日本列島,由西向東發展而成的。4 3 文化上的東亞 (1) 文化上的普遍受中國的影響 (2) 在經濟上和中國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3) 在政治制度上和中國更為接近 (4) 古代中國是東亞文明的核心5 4 古代東亞諸國的關系 (1) 曾經是中國的州郡
2、和藩屬國 如: 高麗(朝鮮) 日南郡(越南) (2) 古代中國與日本列島諸國的關系 如:后漢書東夷列傳 東方曰夷 野馬臺與日本 6二、東亞文明的五大要素漢字儒學律令科技佛教載 體核心思想典章制度宗 教算學、醫學、天文、歷法、陰陽學71 東亞文明與漢字漢字朝鮮日本越南戰國晚期 西漢末年 秦8朝鮮使用漢字的時間 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朝鮮,后來又采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但由于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很難接觸到。而且結合漢字創制的“吏讀文”有些也不適合朝鮮語的語音系統和語法結構,因而有時很難準確地標記朝鮮語言。 9 在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
3、世宗的積極倡導下,由鄭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問等一批優秀學者,在多年研究朝鮮語的音韻和一些外國文字的基礎上,于公元1444年創制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這期間朝鮮學者曾幾十次前來中國明朝進行關于音律學的研究。1446年朝鮮正式公布了創制的朝鮮文字,稱為“訓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確字音。新文字發明后,世宗國王提倡在公文和個人書信中使用“訓民正音”,并責令用“訓民正音”創作龍飛御天歌。他還將“訓民正音”作為錄用官吏的科舉考試的必考科目,并在錢幣上刻印了“訓民正音”。 10漢字在日本的使用 上古日本最初沒有文字,所以有關日本的最早的文字記錄不是出自日本人之手,而是由漢族人士提供的。古代日
4、本人看到的第一篇文件,是保存在三國志,魏志倭人傳中的公元238年12月曹魏致日本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的國書。它不僅把漢字和漢文記事的方法傳到日本,而且還創立了用漢字標記日本語的方法,其中用漢字記日本人名,如女王卑彌呼及其遣魏使節難升米和都市牛利等。 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方法對日本古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這種方法很快由從大陸到日本列島去的移民傳入日本,在幾個世紀里被日本人采用,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種時代標志。11 據古事記和日本書記記載,朝鮮百濟王室應日本朝廷的邀請,于4世紀遣學者王仁到日本,他做了太子英道稚郎子的宮廷教師。日本尊稱王仁為“和邇吉師”,奉為學藝的祖師。 王仁把中國儒家經
5、書論語10卷和千字文1卷帶去日本,這是把漢字正式傳授給日本人的開端。日本人便開始學會使用漢字和寫作漢文,并創立了所謂訓讀的開端,就是將漢字按字意譯成相對的日本語詞。12越南使用漢字的歷史 大約從漢代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字儒”)開始有系統的,大規模的傳入越南。到了宋朝,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隨著漢字在越南的傳播,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語詞匯,這些字就是喃字。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13世紀的時候,越南文人開始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越南上層社會由于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
6、行整理規范的工作。現在的越南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叫做國語字(Ch Quc Ng)。 13 越南上層社會把漢語 文字視為高貴的語言文字。朝廷的諭旨、公文、科舉考試,以至經營貿易的賬單、貨單都用漢字書寫,小孩讀書也像當時中國一樣先從三字經)開始,接著讀“四 書”、五經”,學習寫作古漢語文章詩詞。因此,當時越南的文學作品也是以漢文、漢詩的形式記錄留存。12世紀(公元1174年起),漢字成為越南國家的正式文字。 在越南漢字漢文一直延用到法國 統治越南的整個時期。不過近百年來漢字是跟拼音文字并行的,二者同時合法存在 。1945年8月革命勝后,漢字才最后退出歷史舞臺,代之以完全的拼文、越南語中稱這種新的拼
7、音文字為“國字”。現今通用的越南語“國語字”,是17世 紀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國到越南的傳教士開始創造的。 142 儒學與東亞文明 儒學是東亞文明的思想核心 儒學影響了東亞文明的方方面面 儒學是東亞文明的紐帶 東亞復興與儒家文化的現代化 15 (1) 儒學在越南的傳播和影響 秦始皇平定嶺南,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的象郡就包括了越南中北部地區。公元前207年,本為中原人的南海郡尉趙佗建立以番禺(今廣州)為中心的南越國割據政權,在今越南北中部地區設交趾、九真二郡。越南舊史推尊趙佗為開國之君,把南越國列入王統。 南越政權沿襲秦朝政治體制,頗受中原文化的影響,這其中就包含了儒家文化。越南古代
8、史家黎嵩越鑒通考總論稱,趙佗“武功攝乎蠶叢,文教振乎象郡;以詩書而化訓國俗,以仁義而固節人心。” 16 在公元前2世紀前后,儒學經典以及儒家的仁義教化思想已經傳入越南的北方地區。此后,漢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南越,以其地為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就在今越南北部及中部地區,越南自此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郡縣。此期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以儒學為中心的漢文化在越南也日益廣泛地傳播。17 漢平帝時交趾太守錫光“教導民夷,漸以禮義”;東漢時九真太守任延,習詩 、 易、春秋,儒學造詣頗深,且在越南建立學校,導民以禮義,使百姓得以粗通禮化。他們二人對儒學初傳越南做出了貢獻,史稱“嶺南華風,始于
9、二守。” 影響最大者當推東漢末交趾太守士燮。他精通儒學,對尚書、左傳等經典頗有造詣。治理交趾40年,“習魯國之風流,學問博洽,謙虛下士,化國俗以詩書,淑人心以禮樂”,與劉熙、薛綜、程秉等避亂交趾的漢代名儒,共同大力傳播儒學,奠定了越南后世儒學發展的基礎。 18 士燮因此被稱為“南交學祖”,被尊為“士王”,先入越南帝王廟,后又入文廟,越南舊史稱之,“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于當時,而有以遠及于后代,豈不盛哉!” 兩漢時期派往越南的地方官吏都以儒家思想為指導,整頓社會秩序,移風易俗,并實施儒學教育,輸入儒家經典, 使儒學思想在越南得以廣泛傳播,并對越南的歷史文化產生了
10、深遠的影響。 19 后經魏晉至隋唐,依靠國家政權的倡導、地方官吏的推行,以及南遷的中原文人學者的宣揚、移民與當地居民的密切交往,這一切都推動了儒學在越南的深入傳播。 尤其是唐代,國勢強盛,在交州設都護府,地方官吏更加注重興辦教育,提倡儒學,以儒學移易風俗。此間越南士人亦絡繹不絕地游學中原,并可以同樣參加唐朝的科舉考試,入仕為官。 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如杜審言、劉禹錫、韓渥等都曾流域越南。中越士人的交流唱和,不斷推動儒學在越南的傳播發展。 20 越南封建國家建立初期儒學的地位 即吳(公元939965年) 丁(公元968980年) 前黎(公元9801009年) 此三朝,皆戎馬倥傯,國祚短暫。為鞏固剛剛
11、形成的民族政權,國家執行崇佛抑儒政策,奉佛教為國教;朝廷重武輕文,未遑文教,儒學與儒生的地位受到抑制。 直到李朝建立,這種局面才開始發生變化,儒學進入其穩步發展時期。 21 李氏王朝的建立與儒學的發展 李氏平定內亂所建立的李(10091225)是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迫切需要健全封建制度,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使越南封建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儒學的“大一統”思想及治國安邦之策正具有這種佛、道二教所不能及的作用。所以,雖然李朝仍然崇尚佛教,佛教甚至在此期達到鼎盛,但李朝統治者已改變過去尤重佛教的政策,開始重視儒學,推行儒、釋、道并尊的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不斷提高儒學的地位。 (李公蘊 公
12、元974年1028年 是越南李氏王朝的創立者) 22(2) 儒學對朝鮮半島的影響 關于儒學何時傳入朝鮮半島的問題,眾說不一。 一般韓國學者認為,衛滿朝鮮(公元前190公元前108年),西漢四郡時代,漢朝的文物典章制度與學術思想等,已被移植和輸入朝鮮半島,能通中國古典的人已不少。更有的學者指出,據中國史籍魏略記載,戰國末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時,朝鮮侯王與燕國已有交往。“據當時漢字的傳播來看,可推測漢字中所包含的儒教思想亦被傳入。 這就說明朝鮮的儒教傳統有著悠久的歷史。 23 中國學者一般都認為,儒家思想在朝鮮的傳播過程大致可分成四期: 一、傳入時期,約公元三世紀到公元六七五年,即由儒
13、學傳入朝鮮,經朝鮮三國時期到新羅統一朝鮮。 二、發展時期,由公元六七五年(唐代)到一三九二年(明代),即由統一的新羅時期,經王氏高麗到李氏朝鮮的建立。 三、鼎盛時期,由一三九二年李朝建立到一九一零年日本吞并朝鮮。 四、衰落時期,由一九一零年到現在 24 據史書記載,新羅先是通過高句麗和百濟接受中國文化的。在時間上較兩國為晚,然而卻有其獨特的發展。為了學習儒學,新羅統一之前就派遣弟子到中國孔子的故鄉來求學。統一后,由于愛好儒學的風氣的形成和同唐朝交通、貿易的日益發展,新羅人開始到唐朝求學的人也比以前大為增多。新羅的統治者為了以孔子思想來指導解決現實政治與現實的社會問題,不僅廣興學校,用儒學為自己
14、培養治國人才,還效仿唐朝,以儒學為標準進行科舉取士。科舉制度的實行,使儒學與仕途結合起來,知識分子以此而晉身為達官顯貴,于是便爭相學習儒家經典。社會上的一般人士也更加重視儒學。這成為孔子思想在古代朝鮮傳播發展的一個強大的推動力。 25 高麗朝后期,隨著程、朱性理學的傳入,儒教在韓國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從高句麗末至整個朝鮮朝,儒學大家輩出,學派林立,理論創新,思想深邃,為韓國的儒教傳統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高句麗末恭愍王十六年(公元1367年)建立“成均館”,任命當時一批著名儒者,如李穡、鄭夢周等講授討論朱子學。李朝中葉后,經過多次復雜的政治斗爭,以鄭夢周為代表的理學“道義派”發展起來,并
15、誕生了朝鮮儒學的泰斗級人物李退溪(1501一1570),李朝理學由此達到了全盛時期。 他們的理學思想都與當時的政治斗爭、社會現實有著密切的關系,退溪通過理氣性情之辨,為人們提示了正直的真理與行為的標準,給后世以很深的影響,故而有“海東朱子”之稱。26 李滉,字季浩,后改景浩,號退溪、退陶, 生于朝鮮燕山君七年,即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公 元1501年),卒于宣祖三年,即明穆宗隆慶4年 (公元1570年),為16世紀朝鮮李朝朱子學師。 李退溪是朝鮮朝儒學的泰斗,他繼承了程朱學, 并自己開創了退溪學派。李退溪的經世思想,是 典型的儒家思想。遠承孔、孟的心法,近守朱子的遺教。政治方面,注重德治,而以孝、
16、悌、慈為本。德治的實現,則端在乎君臣。君明臣賢,天下致治;君暗臣佞,天下混亂。而君臣二者間,國君與德治的關系更為密切。為撫養圣德,退溪以筆代口,上疏帝王之學,此即史家稱道的戊辰六條疏。同時獻圣學十圖,并親自進講。 退溪愛君憂國的熱忱,由斯可見。對于人才的培育,退溪更引為己任。陶山書院,即是退溪親手建成的教育場所,曾培養出三百余名的國家棟梁。對于推展教化,蔚養學風,卓有貢獻。 27(3) 儒學對日本的影響 公元5世紀,中國儒學東傳日本。據成書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記載,應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濟博士王仁應邀到達日本,帶去10卷論語和一卷千字文。712年的古事記也有類似的記
17、載。這是中國儒學傳入日本的最早記錄。此后,中國儒學在日本逐漸傳播,對其政治、法律、文學、哲學、宗教及藝術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并加速了日本的文明進程。28 七世紀中期,日本進入封建社會,儒學得到廣泛發展,封建統治者試圖從中找到可資統治的理論根據。儒學思想的核心是“仁”,“愛人”是其主要特征。孔子強調“為政以德”,孟子進一步強調“以德行仁者王”。這一思想直接為孝德天皇 (597年654年)所接受。他在即位不久的詔書中說:“當遵上古圣王之跡而治天下,復當有信可治天下。”“遵上古圣王之跡”,就是像堯、舜那樣以德治天下,達到天下歸心。 日本在吸收中國儒家思想的積極成分時,兼收了儒學思想中的“天命”
18、觀念,由這一思想衍生出天皇乃“神明”、日本乃“神州”、“大地之元首”的思想,直到19世紀仍有很大的市場。 29 中國儒學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加速了日本從蒙昧走向文明的歷史進程。儒學正是因社會的需要而被引進、傳播與發展的。被視為儒家五種傳統美德的仁慈、正義、禮儀、學識、信義,自然成為治國治民的利器。文武天皇時期,頒布大寶律令,將周易、尚書、儀禮、禮記、毛詩、左傳、孝經、論語等,作為大學或國學的必修課程,國家通過行政手段來推廣儒學,使其輻射到整個社會。 從五世紀初開始,日本就從中國大陸輸入儒學,在隋唐時代又從中國引進文物典章制度,掀起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奈良時代,出現了儒佛合流,佛教與儒教一樣具有
19、溫文爾雅、調節社會關系的功能。但與佛教相比,人們普遍接受的是儒教,因為它不僅有識文斷字、吟風弄月的情調,更多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具體原則,難怪有人把日本看作是儒教徒的國度。30 江戶時代:儒學被異化為御用工具 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1867年),儒學受到異常推崇,達到儒學的極盛時代。 日本學者指出:“隨著封建秩序的鞏固,對學術的社會需要提高,人們開始意識到儒學,尤其是朱子學作為從倫理上維護封建社會的學問的有效性。可以認為朱子學所代表的儒學取得了封建社會正統哲學的地位。”在道德倫理上,江戶時代發展了儒家君貴臣卑、君尊民賤的思想,卻閹割了儒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惟邦本
20、,本固邦寧”以及“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基本思想,將其變成統治者的御用工具。在君臣關系上,表現為臣民對天皇與將軍的絕對服從與忠誠;在士農工商的關系上,表現為四民的界限分明,等級森嚴,不能越雷池一步。 實際統治日本長達260多年的德川家族,為維護統治,將儒學提高至法律的高度。31 受到德川家康賞識的還有林羅山(1583年1657年)。林氏對朱熹的四書集注有深刻的研究,對儒家的綱常禮教也有精湛的把握,強調儒家的倫常觀念,特別是君臣、父子、夫妻“上下貴賤之義”的永恒性,進入幕府后專司文化、學問之事。他曾在京都開設學塾,講授朱熹的論語集注,通過講壇把儒學推向社會。值得注意的是,林羅山的“上下不違,貴賤
21、不亂”、“天人相關”和“忠效之教”的說教,對于維系“萬世一系”的天皇法統、鞏固將軍地位和整齊國民風俗,起了很大作用。 32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思想家對儒家的改造 日本對儒學經歷了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發展過程。明治維新,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全面接受歐美文化,儒學受到空前沖擊,認為儒學“趨于詞章記誦之末,陷于空理虛談之途,是只顧拼命死記的無用的學問”。經過對儒學的改造與利用,日本逐步把儒家倫理中的合理因素納入自己的文化中,直到20世紀60年代創造出資本主義國家又一個現代化成功的實例。 可以說,日本現代化的過程,就是吸收與改造儒家倫理的過程。早在19世紀中期,思想家佐久間象山(1811年186
22、4年)就倡導“東洋道德,西洋藝術”,即把東方思想與西洋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澀澤榮一(1840年1931年)是將儒家倫理納入經濟增長過程的第一人,找到了傳統倫理觀與近代資本主義經濟倫理觀的結合點。他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從理論上解決了儒家長期以來的重義輕利說,把道德與經濟、義與利、“士魂”(武士道精神)與“商才”(資本主義經營方式)有機地統一起來,從而把以往賤商的“義利”觀轉變為有利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新的倫理觀。 333 佛教與東亞文明 (1) 佛教傳入東亞的歷史 早在公元前西漢末期,佛教就已經從印度經古老的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東漢末期,戰爭頻繁,諸侯之間的互相殺伐此消彼長,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
23、人民已經飽受戰爭之苦,迫切需要一種信仰來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希望。而社會秩序混亂不堪,農業文明同游牧文明也發生了激烈的沖突。佛教因為其自身所宣傳的教義和世界觀而被飽經戰爭身心疲憊不堪的人民所迅速接受。佛教便在此刻逐漸傳播開來。北朝佛教以民間信仰為特征,南朝佛教則以士大夫整合改造佛教思想為特征。 34 佛教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在有關史料上有不同的記載說法,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是在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讀作大肉支)是原居住在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游牧民族,受匈奴的壓迫,公元前130年左右遷入大夏地區(在今阿富汗及烏茲別克境內)公元1世紀末,受大夏佛教文化影響,接受佛教信仰。三國志裴松注魏略
24、.西戎傳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廬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經。”也就是說,在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伊存來到長安向漢朝廷的博士弟子景廬口授浮屠經,這是佛教傳入中國最早的確切記載。 35 目前中國廣泛弘傳的佛教,由于傳入中國的時間和路線不同,分為三大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 與南傳佛教。 漢傳佛教廣泛流行于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并且影響著朝鮮、韓國、日本、越南、東南亞及海外華人群體。 藏傳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內蒙古自治區、以及甘肅、四川、云南等省藏族、蒙古族、門巴族、珞巴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地區。 南傳佛教則主要流行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和德宏兩自治州等地的傣族、布朗
25、族、德昂族地區。 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屬于大乘佛教體系,南傳佛教則屬于上座部佛教體系。漢傳佛經基本為漢魏南北朝到隋唐時期歷代從梵文翻譯的漢文三藏;藏傳佛教大多為藏文譯本;南傳佛教經典則為巴利語三藏的傣語譯本。 36(2) 佛教于公元5世紀末傳播到朝鮮半島 當時朝鮮半島處于三國即高句麗、百濟、新羅時期。高句麗中葉,佛教僧侶從秦國將佛教傳入高句麗,40年之后佛教傳入百濟,10年后傳入新羅。在佛教的接受方面,高句麗接受了中國北部的佛教,而百濟由于與中部直接接觸上的困難而接受了中國南朝的佛教。 佛教傳入之后在朝鮮半島三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統治者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佛教不但成為教化民心的國教,統治階級也
26、紛紛皈依佛門。在短短的時間內,朝鮮半島三個國家均成為佛教國家,而佛教也成為國家宗教。 37 高麗王朝時期高麗統一全國后,由于 太祖王建深信佛教,造塔建寺, 佛教又漸 轉盛。文宗出家的第四王子義天,被封為 佑世僧統,世稱義天僧統。他于高麗宣宗 二年(1084)入宋,歷訪高僧大德,學習華 嚴、天臺教義以及戒法和禪法,回國后慨 嘆天臺一宗,海東未興,遂于肅宗二年(1096)創立了高麗的天臺宗。 李朝時期 14世紀末,太祖李成桂統一朝鮮半島,國號朝鮮,亦稱李朝。他尊儒排佛,在即位時,放逐了禁中的僧侶。世祖(太宗)六年,將曹溪、天臺、慈南三宗合為禪宗,將華嚴、慈恩、中神(中道宗及神印宗)、始興南山四宗合
27、為教宗。合并后的教、禪二宗,各保留一定數量的寺院。到明宗(15451566)時,由于文定皇后的庇護與普雨禪師的努力,佛教禪宗稍見復蘇,但不久即衰。成宗時更禁止供養僧侶,并毀佛像造兵器。出家為僧被視為違犯國禁。 38(3) 佛教在日本的傳播 日本的神道是日本的民族宗教,形成于彌生時代農耕社會的共同祭禮場上,以自然崇拜、皇族崇拜為內容。 公元522年,中國梁朝的司馬達等來到大和,建筑草堂安置佛像禮拜,史稱“佛教私傳”,但那時日本對這個新事物沒有更深入的了解。公元522年朝鮮半島百濟的明王首次進獻釋迦佛金銅像一尊和經綸等物,史稱“佛教公傳”,標志著佛教在日本傳播的開始。 佛教傳入日本后,神教與佛教相
28、融合。日本的統治階級對佛教也采取了政教合一政策,使佛教在傳入過程中形成了政治佛教和國家宗教。 39 佛教在日本經歷了蘇我氏的崇佛與物部氏的排佛斗爭后,由攝政的圣德太子極力提倡佛教而興盛起來。日本推古天皇和天智天皇時期,極力效仿中國的制度,而思想意識的改革就成了首選。統治階級把佛教上升為國家的意志便有利于中央集權和生產力的發展。個人對佛教的崇拜及統治階級想把佛教作為改革工具的想法促成了日本政治佛教的產生。 圣德太子死后25年,日本發生了“大化改新”,進行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完成了國家的統一。由于促進這個革新運動的中心人物,如被任命為國博的高向玄理、僧旻等,都是僧人,
29、故使佛教進入一個新時期。大化元年 (645)在百濟大寺召集僧尼,頒布了興隆佛教的詔書,首次任命十師,并設置法頭檢查全國各寺僧尼,對于僧尼脫籍的寺院,都施給土地,天皇還資助建造寺院。 40 奈良時代(710784) 圣武天皇治世的天平年間,奈良佛教極盛,有五大寺。天平13年(741),又敕建東大寺,并于諸國建國分寺,以東大寺眾總國分寺,統轄國分寺。中國唐代鑒真受請赴日傳戒,天平寶字3年(759)于奈良建立唐招提寺。 在平安時代,日本佛教中出現了兩種傾向:一種是要使本國固有的神祗崇拜,與外來的崇拜佛、菩薩相融合,即所謂“神佛習合”思想。在佛寺的境內可以建神社,在神社的境內也可以建佛寺,神號與佛號一
30、致。這種思想一直到明治維新時期提出“神佛分離”之說后才結束。另一種是對教理深奧流傳于貴族中的天臺宗與真言宗等表示不滿。 41 德川時代(16031867) 儒學特別是朱子學取代了佛教,成為德川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佛教的影響進一步縮小。德川幕府一方面采取鎖國政策,同時訂立各方面的制度。對于佛教,自寺院的等級,僧階的高下,乃至僧侶的法服等,都有一定的規制。先定皇室的佛教制度,明示“門跡”、“院家”以下的級別。門跡有“宮門跡”,“攝家門跡”及“準門跡之別,訂立晉級的法規,禁止僧位、僧官的濫授。劃定區域,一寺一山皆令有所隸屬。42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興起資產階級改革運動,提出王政復古、“神佛分離”和“廢佛毀釋”。首先命令門跡親王復飾(還俗),廢止宮廷的佛教儀式,排除神社內的佛像,廢止供于神前的佛具,禁止僧侶參加神道儀式,禁止“神佛混淆”,頒布所謂“神佛判然”的法令。從而日本各地發生了燒棄佛像佛畫、破壞寺廟堂塔、命令僧尼還俗、把守院改作醫院和學校等事件。 明治5年4月25日,新政府以太政官布告,許可僧侶帶妻食肉和蓄發,同時又命僧侶于法名上加姓,于是某些寺院的僧侶便公開娶妻食肉。佛教徒為適應新的形勢,興辦各種社會事業,派即解遣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省漳州地區校聯考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brand kpis fuer antiviren und sicherheitssoftware microsoft defender in mexiko-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worldreportmarket
- 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國夢主題班團會
- 2024年農作物市場動態解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植保員考試科目分析及試題答案
- 2024年游泳救生員案例分析題
- 總結2024年籃球裁判員考試的重點知識導圖 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行政管理師證書考前準備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3月全國事業單位考試聯考D類中學綜合應用能力真題試題試卷答案解析
- 證券從業資格證的考試構架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2024年阜陽太和縣第二人民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工地分紅合同協議
- 變配電工多選試題及答案
- 零售業智能轉型:DeepSeek驅動的消費行為分析與推選系統
- 招商引資知識培訓課件
- 癌癥治療協議書模板
- 2025年平頂山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弘揚航天精神中國航天日主題宣教課件
- 上海市寶山區上海交大附中2024-2025學年高考生物試題模擬試卷(8)生物試題含解析
- 私募基金財務管理制度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