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七年級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課后作業_第1頁
初中生物 七年級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課后作業_第2頁
初中生物 七年級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課后作業_第3頁
初中生物 七年級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課后作業_第4頁
初中生物 七年級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課后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8頁(共8頁)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練習題一選擇題(共5小題)1下列行為中,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的是()A焚燒塑料B多步行少開車C垃圾分類D少用含磷洗衣粉2為了提升文明城市的品味,株洲市大力推行垃圾分類,以下關于垃圾分類敘述錯誤的是()A香蕉皮是由上皮組織構成的,屬于廚余垃圾,回收后進行堆肥,可以生產有機肥B廢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屬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后可以再利用變成新的紙張C廢舊電池含有鎘、汞等重金屬離子,隨意丟棄會造成土壤污染,屬于有害垃圾D大骨頭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因其難分解,所以歸為其他垃圾3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社會新時尚,關系著廣大群眾的生活環境。某生物興趣小組想知道本校學生對垃圾分類

2、知識的了解程度,應該采用的探究方法是()A調查B觀察C實驗D資料分析4下列不屬于調查的是()A進入我市某小區了解垃圾分類的現狀B水污染抽樣調查C森林資源調查D我市某學校舉行研學旅行活動5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彰顯大國責任和擔當,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大力開展植樹造林B垃圾分類回收處理C開發風能等清潔能源D使用一次性餐具二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6為了探究細菌對落葉的分解是否有作用,某校老師指導八年級生物興趣小組對“細菌對落葉的分解作用”進行了探究,他們設計的實驗方案及實驗現象如表所示。請根據實驗

3、回答下列問題:組別實驗材料及數量實驗材料處理控制條件實驗現象甲組形狀、大小相似的廣玉蘭落葉10片清洗,滅菌置于無菌環境適宜的溫度濕度一周后廣玉蘭落葉無變化乙組形狀、大小相似的廣玉蘭落葉10片清洗,滅菌接種細菌置于無菌環境A一周后廣玉蘭落葉開始腐爛(1)該興趣小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 ?(2)表中A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3)該實驗的變量是 。實驗時取10片廣玉蘭落葉,而不是1片,目的是 。(4)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5)垃圾分類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生活中,我們用過的礦泉水瓶和廢紙應投入圖 所示的垃圾箱里。為了保護環境,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至少回答一點)三解答題(共1小題)7全球

4、新冠肺炎爆發后,海灘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口罩及鳥類的足被口罩纏住等現象。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科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能夠阻擋空氣中的飛沫和一定的含病毒的飛沫核,從而可以預防和大幅度降低 傳染病的風險。(2)根據生活垃圾的分類,感冒患者用過的口罩屬于 垃圾,需要放入專用的垃圾回收處。造成圖中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除圖中的現象外,還可能會造成的現象或危害是 。(3)為了避免上述現象或危害的發生,請寫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四.實踐活動(建議分小組完成)1設計調查方案,調查班級每日垃圾產生情況,和垃圾處理現狀,提出在班級中更好地實施垃圾處理的建議。2利用班級產生的可回收垃圾,制作

5、生物模型。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5小題)1下列行為中,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的是()A焚燒塑料B多步行少開車C垃圾分類D少用含磷洗衣粉【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壞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從目前看,大多活動都是破壞性的。【解答】解:A、焚燒塑料會造成環境污染。B、多步行少開車不會造成環境污染。C、垃圾分類不會造成環境污染。D、常用含磷洗衣粉會造成環境污染。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其中絕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時注意多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原因以及危害,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6、2為了提升文明城市的品味,株洲市大力推行垃圾分類,以下關于垃圾分類敘述錯誤的是()A香蕉皮是由上皮組織構成的,屬于廚余垃圾,回收后進行堆肥,可以生產有機肥B廢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屬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后可以再利用變成新的紙張C廢舊電池含有鎘、汞等重金屬離子,隨意丟棄會造成土壤污染,屬于有害垃圾D大骨頭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因其難分解,所以歸為其他垃圾【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壞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從目前看,大多活動都是破壞性的。【解答】解:A、香蕉皮屬于果皮的一部分,主要由保護組織構成的,錯誤。B、可回收垃圾是指生活中產生的適宜

7、回收和可循環再利用的物品,包括廢紙類、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廢織物、廢舊木材等,正確。C、有害垃圾是指生活中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物質,包括廢電池類、廢燈管類、廢藥品類、廢化學品類、廢水銀類、廢膠片及廢紙類,正確。D、其他垃圾是指居民家庭生活中產生的除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之外的生活垃圾,包括混雜、污損、易混淆的紙類、塑料、廢舊衣服及其他紡織品、廢棄日用品、清掃渣土、骨頭貝殼、水果硬殼、堅果果殼、玉米棒、陶瓷制品等生活垃圾,正確。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3垃圾分類已經成為社會新時尚,關系著廣大群眾的生活環境。某生物

8、興趣小組想知道本校學生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程度,應該采用的探究方法是()A調查B觀察C實驗D資料分析【分析】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解答】解:調查法包括抽樣調查和全面調查,選擇普查還是抽樣調查要根據所要考查的對象的特征靈活選用,一般來說,對于具有破壞性的調查、無法進行普查、普查的意義或價值不大時,應選擇抽樣調查,對于精確度要求高的調查,事關重大的調查往往選用普查。某生物興趣小組想知道本校學

9、生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程度,應該采用的探究方法是調查法。故選:A。【點評】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調查法的內容和要求,不同的題目要根據題意選擇正確的調查方法。4下列不屬于調查的是()A進入我市某小區了解垃圾分類的現狀B水污染抽樣調查C森林資源調查D我市某學校舉行研學旅行活動【分析】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科學調查的步驟:明確調查的目的和調查對象一制訂合理有序的調查方案實施實驗調查方案。并如實做好記錄對調查情況和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調查報告。生物調查活動的注意事項:調查是一項科學工作對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歡它,都要認真觀察,如實記錄;不

10、要損傷植物和傷害動物,不要破壞其生活環境;注意安全,集體行動。【解答】解: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就是調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當前的狀況,也可以是為了揭示存在的問題,弄清前因后果,為進一步的研究或決策提供觀點和論據。進入我市某小區了解垃圾分類的現狀、水污染抽樣調查、森林資源調查,都屬于調查法;我市某學校舉行研學旅行活動不是調查。故選:D。【點評】調查法包括抽樣調查和全面調查,選擇普查還是抽樣調查要根據所要考查的對象的特征靈活選用,一般來說,對于具有破壞性的調查、無法進行普查、普查的意義

11、或價值不大時,應選擇抽樣調查,對于精確度要求高的調查,事關重大的調查往往選用普查。5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彰顯大國責任和擔當,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A大力開展植樹造林B垃圾分類回收處理C開發風能等清潔能源D使用一次性餐具【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壞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從目前看,大多活動都是破壞性的。【解答】解:A、植樹造林能改善空氣條件,正確;B、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正確;C、開發風能等清潔能源改善環境條件,正

12、確;D、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費了植物資源,錯誤;故選:D。【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二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6為了探究細菌對落葉的分解是否有作用,某校老師指導八年級生物興趣小組對“細菌對落葉的分解作用”進行了探究,他們設計的實驗方案及實驗現象如表所示。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組別實驗材料及數量實驗材料處理控制條件實驗現象甲組形狀、大小相似的廣玉蘭落葉10片清洗,滅菌置于無菌環境適宜的溫度濕度一周后廣玉蘭落葉無變化乙組形狀、大小相似的廣玉蘭落葉10片清洗,滅菌接種細菌置于無菌環境A一周后廣玉蘭落葉開始腐爛(1)該興趣小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細菌對落葉有分解作用嗎?(

13、2)表中A處應填寫的內容是 適宜的溫度、濕度。(3)該實驗的變量是 有無細菌。實驗時取10片廣玉蘭落葉,而不是1片,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4)通過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細菌對落葉有分解作用。(5)垃圾分類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生活中,我們用過的礦泉水瓶和廢紙應投入圖 B所示的垃圾箱里。為了保護環境,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騎車、徒步出行;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等。(至少回答一點)【分析】實驗是驗證假設的基本途徑,所有的實驗都有變量,科學探究常常需要進行對照實驗,在對照實驗中,除了實驗變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解答】解:(1)因為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細菌對

14、植物遺體的分解作用,所以提出的問題:細菌對落葉有分解作用嗎?(2)據表中內容可見:甲與乙形成以細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對照實驗除變量外,其他條件要相同,所以表中A處是“適宜的溫度、濕度”。(3)甲與乙形成以細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為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每組用10片樹葉而不是一片。(4)據實驗現象可見:細菌對落葉有分解作用。(5)礦泉水瓶和廢紙屬于可回收廢品,因此可投入B。為了保護環境,中學生應該做到:做好家庭和學校等地的保潔工作;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不亂扔亂倒垃圾,垃圾進行分類扔在對應的垃圾箱里;不損壞公共衛生設施;不踐踏花木草地等。故答案為:(1)細菌對植物落葉有分解作用嗎。(2)

15、適宜的溫度、濕度。(3)有無細菌;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4)細菌對落葉有分解作用。(5)B;將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騎車、徒步出行;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等。【點評】解此題的關鍵是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三解答題(共1小題)7全球新冠肺炎爆發后,海灘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口罩及鳥類的足被口罩纏住等現象。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科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能夠阻擋空氣中的飛沫和一定的含病毒的飛沫核,從而可以預防和大幅度降低 呼吸道傳染病的風險。(2)根據生活垃圾的分類,感冒患者用過的口罩屬于 有害垃圾,需要放入專用的垃圾回收處。造成圖中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游人隨意丟棄用過

16、的口罩,除圖中的現象外,還可能會造成的現象或危害是 鳥類進行捕食等活動時被纏足,口罩還可能被動物誤食,患者的口罩帶有病毒,會傳播新冠病毒等。(3)為了避免上述現象或危害的發生,請寫出兩條合理化建議:在海灘等公共場所設置專門的收集廢棄口罩的垃圾桶;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人們不亂丟口罩等(合理即可)。【分析】(1)傳染病要想流行起來,必須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2)我國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是指生活產生的適宜回收和可循環再利用的物品。主要類別包括廢紙類、廢塑料、廢玻璃、廢金屬、廢織物、廢舊木

17、材等。廚余垃圾,是指生活中產生的易腐爛、易變質發臭的廢棄物。主要類別包括菜頭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飯、碎骨湯渣、糖果糕點寵物飼料、水培植物等。有害垃圾,是指生活中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物質。主要類別包括廢電池類廢燈管類、廢藥品類廢化學品類廢水銀類廢膠片及醫療垃圾類。其他垃圾,是指居民家庭生活中產生的除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之外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混雜、污損、易混淆的紙類、塑料、廢舊衣服及其他紡織品、廢棄日用品.清掃渣土、骨頭殼水果硬殼、堅果果殼玉米棒、陶瓷制品等生活垃圾。【解答】解:(1)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飛沫傳播是病人打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及呼出氣體近距離接觸直接吸入,導致感染。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可以降低新冠病毒傳染風險。口置不僅可以防止病人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以阻擋合病毒的飛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2)結合分析可知: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的口置,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屬于有害垃圾,需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造成圖中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游人隨意丟棄用過的口罩,鳥類進行捕食等活動時被纏足。除圖中的現象外,還可能會造成的現象或危害是:口罩還可能被動物誤食,患者的口罩帶有病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