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天津市南開區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1-2022學年天津市南開區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1-2022學年天津市南開區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1-2022學年天津市南開區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1-2022學年天津市南開區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2022學年天津市南開區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共36.0分).下列有關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 H自交后,F2出現綠圓和黃皺兩種新性狀組合B.對F2每一對性狀進行分析,比例都接近3: 1F?的性狀表現有4種,比例接近9: 3: 3: 1F2的遺傳因子組成有4種2.如圖為某生物細胞中2對同源染色體上4對等位基因的分布情2. TOC o 1-5 h z 況。下列不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是()AI)A. 和 *a G、T主要在細胞核中,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雙鏈結構RNA核糖核甘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細胞質中

2、一般是單鏈結構本題考查DNA和RNA的組成及特點,要求考生識記DNA和RNA的分子組成、分布 及結構,能列表比較兩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答案】A【解析】解: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正確;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正確;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錯誤:通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控制生物體的性狀,錯誤。故選:A。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基因通過控制酣的合成來影響細胞代謝,進而間接控制生物 的性狀,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結構來直接控制性狀,如 鐮刀形細胞貧血癥、囊性纖維病。本題比較基礎,考查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只要考生識

3、記基因對性狀的兩種控制方式即可 正確答題,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答案】A【解析】【解答】根據題干信息“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相應片段發生對等交換”可知,在配 子形成過程中發生了交叉互換型基因重組,進而導致配子具有多樣性。故選A。【分析】基因重組1、概念: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2、類型:(1)自由組合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 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2)交叉互換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 因的交叉互換而發生重組。3、意義:(1)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

4、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 物的進化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本題考查基因重組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基因重組的概念、類型及意義,尤其是基 因重組的類型,再結合題干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即可。.【答案】C【解析】解:A、基因中遺傳信息的多樣性決定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A正確;B、在基因突變基礎上的基因重組形成同種生物后代的多樣性,B正確;C、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共同構成生物的多樣性,C錯誤;D、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共同進化形成生物的多樣性,D正確。故選:Co生物進化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多 樣性.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

5、而來的,是按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 到陸生的進化順序.生物多樣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本題考查了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內容,要求考生識記生物多樣性的概念以及形 成過程,掌握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再結合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各項.【解析】解:由題中系譜圖可知,父母正常(11, 12),女兒(Hl)患病,根據無中 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患病,判斷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設正常基因為B, 致病基因為b,則H2的基因型為扣B或:Bb, 口3的基因型為Bb,二者婚配,后代中BB 概率為河+京衿,Bb概率為衿自若,山表現正常,Bb的概率為9(9)等BB

6、的概率為:,Uh和該病的致病基因攜帶者Bb結婚,后代中不攜帶該病致病基因的個體 BB所占比例為白卜|*3=盤。故選:B。幾種常見的單基因遺傳病及其特點: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紅綠色盲、血友病等,其發病特點:(1)男患者多于女 患者;(2)隔代交叉遺傳,即男患者將致病基因通過女兒傳給他的外孫。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抗維生素D性佝僂病,其發病特點:(I)女患者多于 男患者;(2)世代相傳。3、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多指、并指、軟骨發育不全等,其發病特點:患者多,多 代連續得病。4、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白化病、先天聾啞、苯丙酮尿癥等,其發病特點:患者少, 個別代有患者,一般不連續。5、

7、伴Y染色體遺傳:如人類外耳道多毛癥,其特點是:傳男不傳女。本題考查學生從題中遺傳系譜圖獲取患病情況,并結合所學人類遺傳病的知識做出正確 判斷,屬于應用層次的內容,難度適中。.【答案】B【解析】解:A、圖示細胞含有Y染色體,應該為次級精母細胞,A錯誤;B、圖示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確;C、若A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正常情況下,甲極有兩個A基因,若發生交叉互換或 基因突變,甲極可能只有1個A基因,C錯誤;D、圖示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因此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錯誤。故選:Bo分析題圖:圖示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該細 胞中,有一條染色

8、體的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后移向了同一極。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的減數分裂,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 點,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目變化規律,能正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答案】A【解析】解:親代的DNA分子都被32P標記,放在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復制一次后, 每個DNA分子,一條鏈是32p,另一條鏈是3ip;在第二次復制時,一個著絲點連著的 兩個DNA中,一個DNA分子既含有32P又含有3甲,另一個DNA分子的兩條鏈都是 31P.所以在第二次有絲分裂的中期,細胞中有20條染色體都被標記;在第二次有絲分 裂的后期,由于著絲點分裂,此時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

9、染色單體消失,所以其中被 標記的染色體數目為20條。故選:AoDNA分子復制時,以DNA的兩條鏈為模板,合成兩條新的子鏈,每個DNA分子各含 一條親代DNA分子的母鏈和一條新形成的子鏈,稱為半保留復制。本題主要考查DNA分子復制、細胞分裂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 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答案】C【解析】解:A、一個mRNA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相同肽鏈的翻譯過程, 因此在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同時合成多條被14 C標記的多肽鏈,A錯誤; B、反密碼子與密碼子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進行配對,B錯誤;C、*Cys-tRNAC

10、ys可以被無機催化劑銀還原成*Ala-tRNACys,因此新合成的肽鏈中,原 來Cys的位置會被替換為14c標記的Ala, C正確;D、新合成的肽鏈中,原來Cys的位置會被替換為C標記的Ala, D錯誤。故選:Co1、分析題圖:*Cys-tRNACys可以被無機催化劑銀還原成*Ala-tRNACys。2、翻譯過程中,一個mRNA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相同肽鏈的翻譯過程, 這樣可以提高翻譯的效率。3、密碼子位于mRNA上,反密碼子位于tRNA上,兩者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進行配 對。本題以同位素標記法考查基因表達中tRNA的作用和翻譯的過程、原理,要求學生能夠 結合題設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具

11、有一定難度。【解析】解:A、號配子上b所在片段與d所在片段結合,說明發生了非同源染色體 的片段易位,而不是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A錯誤:B、AaBb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錯誤;C、配子中,A所在片段與B所在片段結合,說明發生了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而不是非同源染色體片段的易位,C錯誤;D、從圖中基因及染色體的關系來看,Ab基因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B基因在另一條與 之同源的染色體上,而D, d基因位于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可能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如圖(力i;帆口正確。故選:Do 精子的形成過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T初級精母 細胞:初級

12、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 體交叉互換;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 源染色體自由組合)T兩種次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類 似于有絲分裂)T精細胞;精細胞經過變形T精子。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考查精子的形成過程,重點考查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征,要求 考生識記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征,明確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不發生 交叉互換時,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精細胞含有相同的染色體組成,再結合題圖選 出正確的答案。12.【答案】C【解析】解:A、分析題圖可知,Q以后A的基因頻率升高,a的基因頻率

13、降低,說明 A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境,A正確;B、P點兩曲線相交,說明A與a的基因頻率相等,此時A和a的基因頻率均為50%,B正確;C、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不是由環境變化引起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環境變化對不定 向的變異起選擇作用,c錯誤;D、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由于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所以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 變,D正確。故選:Co分析題圖:Q條件下A基因頻率升高,a基因頻率降低,Q點可能表示環境變化,變化 了的環境更適合A控制的性狀的生存和繁殖,不適合a控制的性狀的生存和繁殖,P點 兩曲線相交,說明A與a的基因頻率相等。本題的知識點是自然選擇對基因頻率的影響,分析題圖獲取有效信息是解題的

14、突破口, 對于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的影響的原理的理解是解題的關鍵。13.【答案】RNA聚合酶DNA聚合酶轉錄翻譯同時進行500加快蛋白質的合成速 度向左G-C基因突變【解析】解:(1)由圖示可知,前1催化轉錄,因此是RNA聚合酶。酶3催化DNA 復制,因此是DNA聚合酶。圖中轉錄和翻譯同時進行,說明圖示為原核細胞的遺傳信 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2)親代DNA分子共有含氮堿基900對,其中一條單鏈(A+T) : (G+C) =5: 4, 則A+TWx900 x2 = 1000j, A=T=500個,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特點,復制一次需 游離的胸腺唯口定(2-1) x500=500個。(3

15、)產生的過程中,一個mRNA上可同時連接多個核糖體,這樣可以加快蛋白質的合 成速度。(4)根據肽鏈的長度可知,圖中核糖體移動的方向是向左。(5)由于C-G之間有3個氫鍵,A與T之間有2個氫鍵,因此R環結構中可能含有較 多的G-C堿基對,使mRNA不易脫離模板鏈,R環的形成還會降低DNA的穩定性,從 而引起基因突變。故答案為: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轉錄翻譯同時進行500(3)加快蛋白質的合成速度(4)向左(5) G-C基因突變分析題圖:圖中轉錄和翻譯過程同時進行,發生在原核細胞,其中酶1能催化轉錄過程, 為RNA聚合酶:酶2能將DNA雙螺旋打開,為解旋酶:酶3能催化DNA的合成,為 DNA

16、聚合酶。本題結合圖解,考查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要求考生識記遺傳信息轉錄和反應的過程、場所、條件及產物等基礎知識,正確分析題圖,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答案】甲地理翅的大小下降減輕生殖隔離支持【解析】解:(1)由圖1可知,甲地茶尺蟆感染E病毒后,死亡的時間早,死亡率 高,說明對E病毒更敏感。圖2顯示,兩地茶尺蟾的形態特征基本一致,但顏色深淺和翅的大小存在差異,其原 因可能是長期的地理隔離所致。(2)與組合一、組合二相比。組合三受精卵數量、卵孵化率均下降;茶尺蟆以茶樹 的葉為食,且食量較大,組合三中幼蟲到化蛹的時間短,使蛹的重量減輕,羽化率低, 最終導致B個體數量下降,且出現畸形。組合三中B

17、雌雄比例失調,羽化時間不同步,難以配對,不能產生F2,說明兩地茶 尺蟆出現了生殖隔離。上述分析結果支持甲、乙兩地茶尺蟆為兩個物種的推測。故答案為:甲地理翅的大小(2)下降減輕生殖隔離支持1、種群指同一時間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并不 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可育后代。2、生殖隔離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系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 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后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后代的隔離機制。生殖隔離是新物種 形成的標志。本題考查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的相關知識,學生利用結合信息與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是 解答本題的關鍵。

18、.【答案】一 顯 Ai對Az為顯性,A2對A3為顯性 雄性不育 A2A3: A3A3=1:1 AiAi母本中育性正常個體自交后代為純合子,產量低于雜合種子,故去除育性正 常個體【解析】解:(1)分析遺傳圖解,由雜交一結果推測,育性正常與雄性不育性狀受 一對等位基因控制。在雜交二中,雄性不育為顯性性狀。雜交一與雜交二的Fi表現型不同的原因是育性性狀由位于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的 3個基因(Ai、Ai、Aj)決定。品系1、雄性不育株、品系3的基因型分別為Ai Ai A2A2、 A3A3.根據雜交一、二的結果,判斷A|、A A3之間的顯隱性關系是Al對A2顯性, A2對A3顯性。(2)經過圖中虛線框內

19、的雜交后,可將品系3的優良性狀與雄性不育性狀整合在同 一植株上,該植株所結種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2A3: A3A3=1: 1。將上述種子種成母本行,將基因型為AiAi的品系1種成父本行,用于制備YB。為制備YR,油菜剛開花時應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狀的植株。否則,得到的 種子給農戶種植后,會導致油菜籽減產,其原因是母本中育性正常個體自交后代為純合 子,產量低于雜合子,故除去育性正常的個體。故答案為:(1)一顯Ai對A2顯性,A2對A3顯性(2)雄性不育 A2A3: A3A3=1: 1Ai Ai母本中育性正常個體自交后代為純合子,產量低于雜合子,故除去育性正常的個體 分析遺傳圖解:雜交一中,

20、雄性不育植株與品系1雜交,R全部可育,R自交F2育性 正常:雄性不育=3: 1,說明育性正常與雄性不育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雜交二中,由于雄性不育植株與品系3逐代雜交始終出現雄性不育性狀的植株,所以雄 性不育為顯性性狀。本題以雄性不育育種為載體,主要考查生物變異的應用等相關知識,重點是掌握分析遺 傳圖解的方法,理解遺傳定律的內容,靈活運用遺傳定律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問題。16.【答案】初級卵母細胞 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纏繞并交換部分片段)M I 姐妹染色體單體分開,MH同源染色體分離卵細胞獲得重組染色體的概率高,后代具 有更多變異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樣性)為進化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子代群體對環境 有更大的適應性,有利于進化)【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