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華師附中2023學年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黃岡、華師附中2023學年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黃岡、華師附中2023學年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黃岡、華師附中2023學年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黃岡、華師附中2023學年高三第六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3學年高考生物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關于組成生物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脂肪酸與吲哚乙酸的元素組成不相同B蛋白質結合Mg2+形成的血紅蛋白參與

2、O2 運輸C各種有機分子都因物種不同而存在結構差異D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含量(占細胞干重)大小是COHNPS2某二倍體動物的一個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過程中,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示意圖如下(部分染色體,無突變發生)。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為前期I,不會使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組B乙為中期I,細胞中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方式已確定C丙為后期I,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和2套遺傳信息D丁為末期I,細胞兩極距離變大,核膜凹陷形成環溝3居家學習時,同學常會覺得學習效率低,精神倦怠。下列措施和分析不正確的是( )A用冷水洗臉,可通過體溫調節,使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提高代謝水平B適當的開窗通風,可為組織細

3、胞提供更多的氧氣,有利于有氧呼吸C學外語需要說和寫交替進行,這分別依賴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V區和W區D建議適當的飲茶,茶里富含咖啡堿,可短期內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4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有利于提升國民身體素質。下列有關體育鍛煉的時段選擇及其原因分析,較為合理的是( )A傍晚;是全天空氣中O2濃度最高的時段,此時運動提供給鍛煉者的O2最充足B中午;是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的時段,所以最有利于鍛煉者做有氧呼吸運動C清晨;是全天空氣中CO2濃度最高的時段,此時運動對提升細胞呼吸功能最有利D深夜;深夜的氣溫較白天要低,此時身體內細胞呼吸減弱,運動時能量消耗最少5下圖是反射弧的模式圖(a、b、c、d、e表

4、示反射弧的組成部分,I、表示突觸的組成部分),說法正確的是A切斷d、刺激b,不會引起效應器收縮B興奮在結構c和結構b的傳導速度相同C正常機體內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是單向的DII處發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6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得部分細菌表現出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自然選擇作用于細菌個體而導致基因頻率改變B細菌在接觸抗生素后產生抗藥性而被保留下來C耐藥性菌可能是若干個突變累加一起的產物D細菌耐藥性的增強是適應性進化的一種體現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調定點理論認為人的體溫調節類似于恒溫器的調節機制,正常人的體溫調定點為37。病理情況下(某些因素如細菌、病毒

5、感染等),致熱源能使調定點上調(如達到39),體溫升高達到新的超正常水平(39)。若致熱因素不能消除,產熱和散熱就在新的體溫水平上保持平衡,導致長時間高燒不退。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體溫調節的中樞位于_,在體溫調節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調節方式是_。(2)當病毒侵入人體后,機體內需要借助_產生的抗體將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若機體不能及時清除病毒,則體溫調定點會上調,大腦皮層產生_(填冷覺或熱覺),人體皮膚內可能發生的變化是_(答出兩點即可),導致長時間高燒不退。(3)有人認為導致機體中暑時體溫升高的原因類似于病理情況下高燒不退的原因。你是否贊同這種說法?_,請說明理由:_。8(10分)-氨基

6、丁酸和某種局部麻醉藥在神經興奮傳遞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如下圖所示。此種局麻藥單獨使用時不能通過細胞膜,如與辣椒素同時注射才會發生如圖所示效果。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1可知,-氨基丁酸是一種_可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_,抑制了下一個神經元的興奮。(2)-氨基丁酸發揮完作用后,會立即被_,是一種可逆的神經抑制效應。(3)局麻藥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_(填“相似”或“相反”)。據圖分析該局部麻醉藥的機理是_。9(10分)下面的甲圖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光照強度、溫度的曲線關系圖,乙圖為該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氧濃度為a、b、c、d時CO2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桂狀圖。(假設以葡萄塘為反應底物)請據圖

7、回答分析:(1)光合作用中在_上發生的光反應為暗反應的發生提供了_。(2)若將該植物放到密閉的玻璃容器中,給予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裝置中氧氣濃度的變化情況_,原因是_。(3)分析乙圖可知,儲藏水果、蔬菜最適合的氧氣濃度為_(填圖中字母),原因是_。10(10分)A、轉基因草莓中有能表達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由此可獲得用來預防乙肝的一種新型疫苗,其培育過程如圖所示(至代表過程,A至C代表結構或細胞):(1)圖中過程用到的酶是_,所形成的B叫做_。(2)過程常用_處理農桿菌,使之成為_細胞,利于完成轉化過程。(3)圖中過程需要用到的激素是_。(4)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的方法來檢測轉基因草莓果

8、實提取液中有無相應的抗原。B、野生馬鈴薯品種的植株具有較強的抗病、抗蟲、抗鹽堿、抗寒能力,但塊莖不能食用。俄、德、芬蘭專家共同做實驗研究,用野生馬鈴薯與馬鈴薯的體細胞進行雜交,培育出了生活能力強的雜交系馬鈴薯。(1)專家在實驗中,需用到的酶主要有_和_等。(2)專家在實驗中,用于誘導融合使用的化學試劑是_。(3)對于農民,種植雜交系馬鈴薯除可獲得較高的收成外,還有什么優點?(要求寫出兩點)_11(15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一對現年4歲的小姐弟,被確認為全球歷來第二對半同卵雙胞胎。該對半同卵雙胞胎的受精及胚胎發育過程如下圖所示。(1)圖1表示該異常胚胎的受精過程,此時卵母細胞發

9、育到哪一個階段?_。該卵母細胞與2個精子受精,這種情況極其罕見,因為機體具有兩道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屏障,包括_。(2)圖2細胞中包含3個原核,為_(填原核數量),正常情況下,這種受精卵無法正常發育。但是,該受精卵在母體內神奇的恢復了正常分裂,如圖3所示。此時受精卵形成了3極紡錘體,并最終分裂成3個合子(圖4)。其中,其中一個合子由1個父系染色體組和1個母系染色體組組成,則另外兩個合子的染色體組為:_。請從染色體組成角度推測這3個合子的發育結果。包含1個父系染色體組和1個母系染色體組的兩個合子正常發育、而僅包含兩個父系染色體組的合子發育失敗。最終該名母親成功誕下兩名性別不同的嬰兒,這兩名嬰兒的染

10、色體組中,來源于母系的染色體_,來源于父系的染色體_(填相同、不相同或無法確定)。(3)胚胎工程的實施建立在對哺乳動物的體內受精和早期胚胎發育的規律基礎之上。胚胎工程是對_進行的多種顯微操作和處理技術,如_ (寫出兩個就可以)等技術。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A【答案解析】細胞內的有機物的種類、元素組成及功能如下表:糖類單糖、二糖、多糖C、H、O供能(淀粉、糖原、葡萄糖等)組成核酸(核糖、脫氧核糖)細胞識別(糖蛋白)組成細胞壁(纖維素)脂質脂肪C、H、O供能(貯備能源)保護和保溫磷脂(類脂)C、H、O、N、P組成生物

11、膜固醇C、H、O調節生殖和代謝(性激素、Vit.D)蛋白質單純蛋白(如胰島素)C、H、O、N、S(Fe、Cu、P、Mo)組成細胞和生物體調節代謝(激素)催化化學反應(酶)運輸、免疫、識別等結合蛋白(如糖蛋白)核酸DNAC、H、O、N、P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催化化學反應(RNA類酶)RNA【題目詳解】A、脂肪酸只含C、H、O元素,吲哚乙酸含C、H、O、N元素,A正確;B、蛋白質結合Fe2+形成的血紅蛋白參與O2 運輸,B錯誤;C、葡萄糖、核苷酸等在不同物種之間不存在結構差異,C錯誤;D、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含量(占細胞干重)大小是CONHPS,D錯誤。故選A。2、B【答案解析】減數分

12、裂過程。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染色體復制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末期,細胞質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病均勻的移向兩級;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題目詳解】A、甲為前期I,會因為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進行交叉互換而發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組,A錯誤;B、乙為中期I,各對同源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央

13、的赤道面上,每兩個未分開的同源染色體的著絲粒分別與從細胞相對的兩極發出的紡錘絲相連,此時細胞中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方式已確定,B正確;C、丙為后期I,細胞中有2個染色體組和4套遺傳信息,C錯誤;D、丁為末期I,細胞兩極距離變大,細胞膜凹陷形成環溝,D錯誤。故選B。3、C【答案解析】大腦皮層言語區中,W區為書寫中樞,V區為視覺性語言中樞,S區為運動性語言中樞,H區為聽覺性語言中樞,患者不會講話,不能用詞語表達思想,說明S區即運動性語言中樞受損。【題目詳解】A、寒冷環境下,機體的甲狀腺激素含量增加,促進組織新陳代謝加快,產熱增加,A正確;B、適當的開窗通風,增加空氣對流,可為組織細胞提供更多的氧氣,

14、有利于有氧呼吸,B正確;C、學外語需要說和寫交替進行,這分別依賴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S區和W區,C錯誤;D、咖啡堿可刺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大腦的興奮,D正確。故選C。4、A【答案解析】一天中氧氣含量的變化為,早上的時候最少(晚上植物動物都在呼吸)日出后,逐漸開始增加,一直到下午(15點左右)達到最大值,日落后植物停止光合作用,氧氣含量開始減少,然后又到黎明達到最少。【題目詳解】A、傍晚,隨著光照越來越弱,光合速率逐漸下降,植物釋放到外界的氧氣雖然逐漸減少,甚至會從外界吸收氧氣,但該時間段是全天空氣中O2濃度最高的時段,而且溫度又不高,故此時能提供給鍛煉者的O2最充足,A正確;B、中午;是植物光

15、合作用強度較大的時段,單位時間釋放到外界的氧氣較多,故此時空氣中氧氣濃度較高,但中午時氣溫也高,故不有利于鍛煉者做有氧呼吸運動,B錯誤;C、清晨,對于植物來說,經過一晚上的呼吸作用,釋放到外界很多二氧化碳;故此時是全天空氣中CO2濃度最高的時段,此時運動鍛煉者不利,C錯誤;D、深夜;深夜的氣溫較白天要低,但人的體溫是恒定的,故對人體的細胞呼吸不會減弱,甚至還會由于氣溫變低,導致細胞呼吸增強,運動時能量消耗更多,D錯誤。故選A。5、C【答案解析】A、d處有神經節故e是感受器,刺激b能引起肌肉收縮,但不屬于反射,A錯誤;B、興奮在c處傳遞需要經過突觸,有信號的轉變比在b神經纖維上的速度慢些,B錯誤

16、;C、在反射弧中因為有突觸的存在,興奮傳遞方向是單向的,C正確;D、II處發生信號轉變是化學信號到電信號,D錯誤。故選C。6、B【答案解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題目詳解】A、自然選擇作用于細菌個體,淘汰一部分沒有抗藥性的細菌,導致種群基因頻率改變,A正確;B、細菌在接觸抗生素之前就已經產生了抗藥性變異,在抗生素的選擇作用下被寶留下了,B錯誤;C、耐藥性菌可能是若干個突變累加一起的產物,C正確;D、細菌耐藥性的增強,是適應性進化的一種體現

17、,D正確。故選B。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下丘腦 神經調節 漿細胞(效應B細胞) 冷覺 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立毛肌收縮;汗腺分泌活動減弱 不贊同 中暑時體溫升高是由體溫調節功能失調引起的,而高燒不退是由機體的調定點上調導致的,其本身體溫調節功能正常 【答案解析】1、寒冷環境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2、炎熱環境皮膚溫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增加散熱(毛細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體溫維持相對恒定。【題目詳解】(1)人體體溫調節的中樞在下丘腦;調節機制是神經一體

18、液調節,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經調節;(2)當病毒作為抗原侵入機體時,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為記憶細胞和漿細胞(效應B細胞),漿細胞(效應B細胞)分泌抗體;體溫調節的調定點上調過程中即形成高燒過程,產熱大于散熱,體溫低于調定點,冷覺感受器興奮,大腦皮層產生冷覺;引起汗腺分泌活動減弱,皮膚毛細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立毛肌收縮;(3)不贊同;中暑時體溫升高是由體溫調節功能失調引起的,而病理性發燒是由機體的調定點上調導致的,其本身體溫調節正常。【答案點睛】本題以體溫調節“調定點”為情境,考查神經調節、體溫調節和免疫調節等知識。需要學生不拘泥于原有的調節機制,思考在調定點的環境下,高燒過程中人體的狀態變

19、化,在做題的過程中可以類比物理中參照物的變化來思考。8、神經遞質 內流 降解(滅活或清除) 相似 該局部麻醉藥在辣椒素的協助下進入細胞內,作用于突觸后膜的通道,阻礙內流,從而抑制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答案解析】神經纖維未受刺激時電位狀態為靜息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是由于鉀離子外流形成的。通常情況下鈉離子在細胞外液中含量高,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當神經纖維接受刺激后會使細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打開,導致鈉離子大量內流使得膜電位發生逆轉表現為外負內正,為動作電位狀態。【題目詳解】(1)圖1顯示,-氨基丁酸是一種神經遞質可作用于突觸后膜,當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后,引起內流,進而導致突觸后膜的

20、膜電位差變得更大,且依然保持外正內負的狀態,因此該神經遞質的作用效果為抑制下一個神經元的興奮。(2)根據神經遞質的作用特點可知,-氨基丁酸發揮完作用后,會立即被降解(滅活或清除),以免持續發生作用。(3)圖中顯示,該局部麻醉藥在辣椒素的協助下進入細胞內,作用于突觸后膜的通道,阻礙內流,從而抑制突觸后膜產生興奮,因此局麻藥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似。【答案點睛】熟知興奮的產生過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能通過圖示辨別抑制性神經遞質的作用機理和局麻藥的作用機理是解答本題的另一關鍵!9、類囊體薄膜 H和 ATP 先增加后穩定不變 開始階段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向外界釋放O2,但隨著裝置中CO2

21、濃度降低,光合作用強度逐漸下降,當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時,裝置中O2濃度不再變化 c 氧氣濃度在c時,CO2的釋放量最少,說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最少 【答案解析】據圖分析:圖甲中,OB和OC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強度,B點與A點的光合作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受溫度影響。圖乙中,隨著氧濃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逐漸增強,d點時該器官只進行有氧呼吸。據此分析作答。【題目詳解】(1)光合作用中在類囊體薄膜上發生的光反應產生H和 ATP,用于暗反應中的三碳化合物的還原。(2)若將該植物放到密閉的玻璃容器中,給予適宜的溫度和光照強度,裝置中氧氣濃度先增加后穩定不變,原因是開始階段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大

22、于呼吸作用強度,向外界釋放O2,但隨著裝置中CO2濃度降低,光合作用強度逐漸下降,當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時,裝置中O2濃度不再變化。(3)分析乙圖可知,氧氣濃度在c時,CO2的釋放量最少,說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最少,是儲藏水果、蔬菜最適合的氧氣濃度。【答案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應用,意在強化學生對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的理解與運用。10、DNA連接酶 基因表達載體(重組質粒) CaCl2溶液(或Ca2+) 感受態 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抗原抗體雜交 纖維素酶 果膠酶 聚乙二醇(PEG) 可少施農藥;可在鹽堿地區種植 【答案解析】分析題圖:表示基因表

23、達載體的構建過程;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農桿菌轉化法);表示植物組織培養過程,其中是脫分化過程、是再分化過程。圖中A是目的基因、B是基因表達載體(由啟動子、終止子、目的基因和標記基因等部分構成)、C是愈傷組織。【題目詳解】A、(1)圖解中A表示具有黏性末端的目的基因,它與質粒(上有切口,表示已被限制酶切割)結合形成重組質粒B的過程中,需用到DNA連接酶連接;形成的B叫做基因表達載體(重組質粒)。(2)圖中 過程是將重組質粒導入農桿菌,由于受體細胞是細菌,所以常用Ca2+處理細胞,使其處于一種能吸收周圍環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狀態,稱為感受態細胞,以完成轉化過程。(3)是脫分化形成愈傷組織,需要激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4)在檢查轉基因草莓果實提取液中有無相應抗原,應用抗原抗體雜交的方法檢測,如出現雜交帶,表明已出現相應產物。B、(1)專家在實驗中用到的是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需要纖維素酶和果膠酶。(2)植物細胞融合中誘導融合的化學試劑是聚乙二醇(PEG)。(3)野生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