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_第1頁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_第2頁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_第3頁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_第4頁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 不同熱能糖尿病一日合計飲食內容交換單位及營養素熱能比例熱能(kcal)12001400160018002000谷薯類重量(g)150200250300350交換單位68101214蔬菜類重量(g)500500500500500交換單位11111禽,魚,肉,蛋重量(g)150150150150150交換單位33333豆制品類重量(g)5050505050交換單位11111牛奶重量(g)160160160160160交換單位11111植物油重量(g)2020202020交換單位22222蛋白質重量(g)5862667074熱能比%1917171615脂肪重量(

2、g)4747474747熱能比%3430272422碳水化合物重量(g)147187227267307熱能比%4753576063交換單位合計1416182022不同熱能糖尿病一日各餐次飲食內容交換單位熱能( kcal )谷薯類蔬菜類禽、魚、 肉、蛋類豆制品類乳類及其制品油脂類合計12001.20.51.02.7早14001.60.51.03.116002.00.51.03.5餐18002.40.51.03.920002.80.51.04.312002.40.51.50.251.05.65午14003.20.51.50.251.06.4516004.00.51.50.251.07.25餐180

3、04.80.51.50.251.08.0520005.60.51.50.251.08.8512002.40.51.50.251.05.65晚14003.20.51.50.251.06.4516004.00.51.50.251.07.25餐18004.80.51.50.251.08.0520005.60.51.50.251.08.85每12006.01.03.01.01.02.014.0日14008.01.03.01.01.02.016.0合160010.01.03.01.01.02.018.0計180012.01.03.01.01.02.020.0200014.01.03.01.01.02.0

4、22.0幾種與人體關系密切的糖種類來源利用葡萄糖蜂蜜、糖漿、雙糖和多糖水解后的最終產物人體組織和細胞直接利用蔗糖食用的白糖和紅糖、甘蔗、甜菜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被肝 臟利用乳糖人乳、牛乳等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被 人體利用淀粉谷類如米、面、玉米、薯類等在胰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為麥芽糖葡萄糖糖原人體肝臟和肌肉(肝臟儲存糖原約 100g)葡萄糖在肝臟和肌肉里形 成糖原儲存起來,應激纖維素植物的細胞壁和細胞間質如燕麥、蕎麥、大部分不被吸收,部分被多糖魔芋粉、藻類、甲殼素分解為短鏈脂肪酸被結腸 吸收。促進腸蠕動,預防 結腸癌,糖尿病等主要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分類分類(聚合度DP)亞組組成單糖葡萄糖、半乳糖糖(

5、 1 2)雙糖蔗糖、乳糖、海藻糖糖醇山梨醇、甘露醇寡糖(3 9)麥芽寡糖麥芽糊精其他寡糖棉子糖、低聚果糖多糖(10)淀粉直鏈淀粉、支鏈淀粉、改性淀粉非淀粉多糖纖維素、半纖維、果膠、親水膠體FAO/WHO Cabohydrates in human nutrition Rome: ISBN,1998,66 : 1-7不同油脂內含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菜籽油82.814.03.6茶籽油82.87.210.0米胚油43.636.320.2花生油40.838.318.5芝麻油38.344.915.3玉米油27.757.014.5大豆油24.758.415.9葵花籽油19.3

6、67.714.0豬油47.98.943.2牛脂34.04.561.8羊油36.15.357.3正常人、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人饅頭餐試驗C-肽測定值C-肽( pmol/ml )空腹1小時2小時3小時正常人0.4 0.221.68 0.981.22 0.830.65 0.421 型糖尿病0.061 0.046 0.159 0.1440.214 0.279 0.123 0.1432 性糖尿病0.167 0.124 0.47 0.380.52 0.340.34 0.302 型糖尿病(疑0.66 0.371.36 0.941.55 0.931.35 1.01高胰島素血癥)注:摘自朱禧星主編現代糖尿

7、病學血糖的調節餐后血糖激素反應代謝過程腦組織葡萄糖脂肪生成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血糖的調節餐后血糖激素反應代謝過程腦組織葡萄糖脂肪生成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Michael Lean Clinical Hand Book ) 餐后胰島素促進進入肌肉內的葡萄糖轉化為肌糖原儲存胰島素促進進入肌肉內的氨基酸轉化為蛋白質胰島素促進葡萄糖轉化為肝糖原儲胰島素促進進入脂肪組織內的葡萄糖轉化為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存在胰島素阻止甘油三酯分解為游離脂肪酸空腹饑餓時肝臟中的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氨基酸經糖異生轉變為葡萄糖肝臟代謝游離脂肪酸生成酮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時可造成酮體生成過多胰島素釋放試驗方法可采用放射免疫法、胰島素放射受體

8、法及酶免疫測定法,與OGTT 同步進行,檢測血清胰島素水平。根據測定曲線可了解胰島 細胞儲備功能及內源性胰島素生理效應發揮的優劣。程序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測各時相的血清胰島濃度。1、空腹胰島素測定正常范圍5 20 U/ml 。 1 型糖尿病病人往往4 U/ml 。2、胰島素釋放試驗測空腹及服藥后30、 60、 120、 180 分鐘各采血測定胰島素含量。 TOC o 1-5 h z 正常值(上海瑞金醫院的試驗結果):0分時胰島素含量為15.4 7.9 U/ml;30 分時胰島素含量為94.843.9U/ml;60 分時胰島素含量為83.443.3U/ml;120 分時胰島素含量為69.845.9U/ml;180 分時胰島素含量為25.523.6U/ml。3、胰島素釋放曲線下面積胰島素釋放曲線下面積(areaunden curve AUC )是指胰島素釋放試驗0 180 分鐘內胰島素釋放曲線下的面積,計算公式:空腹值第 3小時值AUC= 2+第 1 小時值+第 2 小時值 +2胰島素釋放曲線下面積注: A 為正常肥胖者OGTT; B 為肥胖 2 型糖尿病;C 為非肥胖2型糖尿病;D 為正常非肥胖者;E 為 1 型糖尿病。摘自朱禧星現代糖尿病學結果分析1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島素水平低于正常或不能測得,服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