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陸羽與《茶經》1 完整版課件_第1頁
六年級語文下冊陸羽與《茶經》1 完整版課件_第2頁
六年級語文下冊陸羽與《茶經》1 完整版課件_第3頁
六年級語文下冊陸羽與《茶經》1 完整版課件_第4頁
六年級語文下冊陸羽與《茶經》1 完整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猜謎:生在山里,死在鍋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打一物。)陸羽與茶經語文S版 六年級 語文 下冊 第五單元第一課時 1. 默讀和朗讀課文,了解茶圣陸羽的傳奇事跡和精神品質。 2. 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以及表達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認識“煎、吭、祿、茶”,會寫“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聲、功名利祿、如火如荼、源遠流長、千載難逢、博學多才”等詞語。學習目標煎 吭 祿 荼 jin kng l t煎茶 舀水 吭聲 如火如荼源遠流長 千載難逢 博學多才追溯 仰慕 驛站 掂了掂 驚愕不已 功名利祿 巴山蜀水 烹茶 品茗 嫌棄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進入水

2、中。吭聲:出聲;說話。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 “陸羽沒有吭聲。”舀水:用瓢、勺等取水。功名利祿:功名,舊指科舉或官職名稱;祿,舊稱 官吏的奉給。指科舉應試考中以后升官 發財。泛指名利地位。如火如荼:荼,茅、蘆等植物開的白花。像火那樣 紅,像荼那樣白。原形容軍容壯盛,后 多 、形容聲勢浩大、氣氛熱烈等。源遠流長:源頭很遠,流程很長。比喻歷史悠久。千載難逢:載,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難得 碰到一次。形容機會非常難得。博學多才:學識淵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大家一起來讀讀課文吧!想一想:課文從什么話題開始談到了陸羽的?主要寫了陸羽的哪幾件事情?哪些段落寫到了茶經?第一部分 從茶鄉想到陸羽。第

3、二部分 辨別江水的故事。第三部分 拒絕作官,撰寫茶經。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廣茶藝。用事例表現陸羽 陸羽與茶經語文S版 六年級 語文 下冊 第五單元第二課時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陸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寫批注。讀第1自然段思考: 這段話中,那些語句概括地介紹了陸羽?能用一句話來回答嗎? 讀第28自然段 思考: 這里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文中那些語句具體地表現了陸羽精通茶藝? 如果你在場,會怎樣表揚陸羽? 讀911自然段 1.陸羽為什么要寫茶經?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部書的?讀到這里,你有怎樣的感受? 2.為了寫茶經,陸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長時間?想象陸羽會遇到哪些困難。 3.茶經是怎樣一部書?它有怎樣

4、的價值?茶經是怎樣一部書?有何價值? 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飲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寫到了。他寫工具和器皿的運用,不僅說明了技術問題,而且也說明了文化的演變和區別。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采制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中國茶道的先河。且茶經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茶書,除茶法外,凡與茶有關的各種內容,都有敘述。以后茶書皆本于此。讀第12自然段思考: 陸羽推廣茶藝產生了那些影響?梳理小結 (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現陸羽。 選擇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個事例一一分述。分別是: 1.辨別江水的

5、故事,說明他十分精通茶藝; 2.拒絕作官,撰寫茶經,說明他人品高尚、志向遠大; 3.周游各地,推廣茶藝,不愧為茶圣。 課文介紹了在中國茶文化歷史上留有美名的傳奇人物陸羽的生動故事,贊揚了他似茶葉一般清純的人品,歌頌了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葉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本課小結陸羽的人品: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熱愛自然,堅持正義。全唐詩中載有陸羽一首詩,正體現了它的品格。不羨黃金磊,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來。dun lin bin po fi cu hn n ( ) ( ) ( ) ( )Shng xi kng b dn shng zhun xi( ) (

6、 ) ( ) ( )鍛煉 鞭炮 翡翠 昏暗生銹 恐怖 誕生 撰寫 2.找出文中三次使用“不僅而且”的句子,說說各處的作用,抄下來。 3.用幾句話介紹陸羽。說清他為什么被稱為“茶圣”。作業陸羽精通茶藝,耗盡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和精力,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著茶經;周游各地,推廣茶藝,為茶和茶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真不愧“茶圣”這一尊稱呀!有關茶經的小貼士茶經分三卷十節,約7000字。卷上:一之源,講茶的起源、形狀、功用、名稱、品質;二之具,談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籃、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論述茶的種類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敘述煮茶、飲茶的器皿,即24種飲茶用具,如風爐、茶釜、紙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講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品第;六之飲,講飲茶的風俗,即陳述唐代以前的飲茶歷史;七之事,敘述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等;八之出,將唐代全國茶區的分布歸納為山南(荊州之南)、浙南、浙西、劍南、浙東、黔中、江西、嶺南等八區,并談各地所產茶葉的優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當時環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圖,教人用絹素寫茶經,陳諸座隅,目擊而存。1.比較后 選詞語填空 剪 煎 ( )茶 ( )紙 ( )熬 舀 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