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生物學_第1頁
水處理生物學_第2頁
水處理生物學_第3頁
水處理生物學_第4頁
水處理生物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內容回顧1.了解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 記住根據溫度對微生物的分類及溫度范圍。2.理解濕熱為什么比干熱殺菌能力強。3.理解氧化還原電位定義以及不同微生物適宜 的電位范圍。4.了解滲透壓及輻射對微生物的影響。5.了解不同化學試劑對微生物的影響。6. 理解基本概念生長、繁殖、世代時間。7.理解不同培養方式的微生物生長特性(續批和連續)。8.理解生物膜的定義,及形成三階段。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態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一、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種群:一個物種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所有個體的總合在生態學中稱為種群(population)。 群落:所有不同的生物的總合(community)。 生

2、態系統: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平衡整體系統(ecosystem) 。 微生物生態學:研究微生物與其周圍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那部分非生命環境的總稱。 二、生態系統的結構 任何一種生態系統都是由生物群落和理化環境兩部分組成。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有三種: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生產者:吸收太陽能并利用無機營養元素合成有機物,將太陽能以化學能的形式貯存在有機物中。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以及一些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菌類。 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利用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作為碳源,而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和無機態的營養元素的生物。分解者:指所有能夠把有機

3、物分解為簡單無機物的生物。主要有細菌和部分真菌。三、生態系統的特征 理化環境、生產者、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缺一不可的組成部分,消費者是可有可無的。1.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3.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4.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5.生態系統中的生態演替四、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1.有機物的主要分解者2.物質循環中的重要成員3.生態系統中的初級生產者4.物質和能量的蓄存者5.地球生物演化的先鋒種類第二節 微生物在環境中的分布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特性,比如營養類型多,適應性強,繁殖方式多,有的能形成芽孢、孢囊、無性或有性孢子等各種各樣的休眠體。還有微生物個體微小,易被水流、氣流等其他方式攜帶擴散,廣

4、泛傳播。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分布極為廣泛。、土壤的環境條件 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場所。土壤為微生物生長提供有利條件: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 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水分 土壤中含有一定的空隙 土壤具有保溫性 土壤的pH值一般為5.58.5之間一、土壤中的微生物2、土壤團聚體與微生物的分布土壤團聚體(土壤團粒):由土壤礦物質顆粒(黏粒)、微生物、植物殘體以及腐殖質構成的微團聚體經過多次復合和團聚而成的結構。土壤顆粒表面的微生物不同的團聚體微生物的分布不同。同一團聚體內外微生物的分布不同。耕地土壤一個團聚體等氧壓線,在近中心部位為一缺氧帶,由此向外,氧濃度逐漸提高。3、土壤

5、團聚體與微生物的分布團聚體周圍的等氧線 團聚體周圍的等氧線O2%4、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污泥:由細菌、微型動物為主的微生物與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和良好的沉降性能的絮狀體顆粒。 經過初沉的廢水空氣曝氣池二次沉淀池出水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動物活性污泥的成熟度與原生動物的種類分布活性污泥逐步成熟游動型纖毛蟲肉足類鞭毛類爬行型纖毛蟲附著型纖毛蟲二、水體(圈)中的微生物(一)淡水微生物1、來源:土壤、空氣、污水及有機殘體2、種類:自養菌3、影響微生物在淡水中分布的因子:營養物質、溫度、溶解氧等。藍細菌、藻、水生植物陽光表層輸入(河流)產氧光合動物、

6、原生動物、好氧細菌嗜甲烷菌、無機化能細菌不產氧光合發酵厭氧呼吸菌產甲烷菌沉積物厭 氧 層好 氧 層表層輸出層次化湖泊生態Ecology of a Stratified lake 水體不同層次微生物分布(二)海洋微生物 1、種類:多數是嗜鹽菌 2、分布: (1)平面分布:近海數量很高 (2)垂直分布: 表層:好氧性微生物 中層:紫硫細菌 底層:厭氧菌及硫酸還原菌 (三) 、污染水體的微生物生態特 征多污帶-中污帶-中污帶寡污帶水色暗灰色,很渾濁灰色,較渾濁渾濁渾濁度低BOD高減少,有懸浮物減少,懸浮物少極少,懸浮極少溶解氧含量極低(或無)少升高恢復正常氣體H2S、CO2和CH4NH3、H2S氨及

7、H2S減少H2S消失細菌數量幾億/毫升幾千萬/毫升幾萬/毫升極少微生物種類特點(兼)厭氣性硫酸還原菌產甲烷菌藻類及原生動物出現藻類大量繁殖纖毛蟲活躍魚腥藻、硅藻、黃藻、鐘蟲、變形蟲動物類型寡毛類(顫蚯蚓)顫蚯蚓,增多輪蟲、浮游甲殼動物輪蟲、浮游甲殼動物增多顯花植物無無出現增多魚類無無無有底泥大量的有機質部分無機化大量無機化三、大氣中的微生物1、存在形式:多為孢子2、來 源:土壤、水體、動物3、常見種類:霉菌:曲霉、青霉、木霉、根霉、毛霉、白地霉細菌:枯草芽孢桿菌、八疊球菌等病原菌:結核桿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流感病毒 4、大氣微生物分布(數量與種類)的影響因子: (1)地區性質 (2)季節

8、的演替 (3)氣候條件:日照、降水、氣流表8- 不同場所的上空微生物數量(個/m3)場 所畜 舍宿 舍城市街道市區公園海洋上空微生物10000002000050002001-2四、極端環境中的微生物 極端環境: 高、低溫環境 高鹽環境 高酸、高堿環境 高壓環境。(一)嗜熱微生物(二)嗜冷微生物1、發現(紅雪現象:嗜寒水藻) (三)高鹽環境中的微生物 高鹽環境中的微生物主要生活在鹽湖、死海、鹽場、腌制品等高鹽環境中。(四)高酸、高堿環境中的微生物 主要生活在深海、深井、底層內原油等礦藏中的耐壓微生物。耐壓微生物有生長緩慢等特點。(五)高壓環境中的微生物第三節 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生態系統中的群

9、落指不同種類的生物,因此一個微生物生態系統中就要有很多種微生物群落,在系統內他們之間可能物質或能量的交換傳遞,菌落之間形成各種復雜的關系。一、互生關系歸納起來可分為互生、共生、拮抗(對抗)和寄生4種群落間的相互關系。1、偏利共棲: 一群微生物得益,而另一群體不受影響。(普遍)氨化細菌亞硝酸菌有機氮氨態氮亞硝酸氨化作用硝化作用2、互利共棲: 兩個群體相互協作,達到在某一生境中共同生存的目的。H2S硫酸鹽硫酸鹽還原菌綠硫細菌 兩個群體形成具有特殊結構、功能和絕對互利關系的高度專一的共生體。二、共生關系地衣:是由藻類或藍細菌與真菌形成的共生體光合作用運輸礦質營養三、拮抗(對抗、競爭)關系 兩個或多個群體共同依賴同一個生長基質或環境因素,結果一方或兩方的群體大小或生長率受到限制的現象。根瘤菌接種劑與土壤中的土著性根瘤菌的競爭關系。污水處理中經常存在著對DO及營養的競爭??股禺a生菌。四、寄生關系 一種微生物寄生在另一種微生物細胞中或細胞表面,從寄主中取得養料,并引起寄主病害或死亡。 噬菌體與細菌 蛭弧菌寄生于革蘭氏陰性菌(蛭弧菌被噬菌體寄生超寄生現象) 粘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