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高效課堂:傳統文化4謹行慎獨_第1頁
高一語文高效課堂:傳統文化4謹行慎獨_第2頁
高一語文高效課堂:傳統文化4謹行慎獨_第3頁
高一語文高效課堂:傳統文化4謹行慎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高一語文高效課堂資料傳統文化之四:謹行慎獨天命之謂性(1),性之謂道(2),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3)。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4);發而皆中節(5),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第1章)【注釋】(1)天命:天賦。朱熹解釋說:“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猶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這里的天命(天賦)實際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稟賦,并無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這里是“沒有什么更”的意思。

2、見( xian):顯現,明顯。乎:于,在這里有比較的意味。(4)中(zhong):符合。(5)節:節度法度。(6)致,達到。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暗馈笔遣豢梢云屉x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后符合節度,叫做“和”?!爸小?,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

3、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原文】詩曰,“衣錦尚銅(1)。”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2)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3)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人德矣。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4) ! ”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于志。君于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5)?!惫示硬粍佣矗谎远?。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6)?!笔枪示硬毁p而民勸,不怒而民威于鉞(7)。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8)?!笔枪示诤V恭而天下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9) ”子曰,“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0)?!泵q有(11

4、),“上天之載,無聲無臭(12)?!敝烈?!【注釋】(1)衣錦尚銅:引自詩經衛風,碩人。衣( yi),此處作動詞用,指穿衣。錦,指色彩鮮艷的衣服。尚,力口。銅(jiong),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2)暗然:隱藏不露。(3)的(di)然,鮮明,顯著。(4)潛雖伏矣,亦孔之昭:引自詩經小雅正月???,很。昭,詩經原作“沼” 昭、擱同,意為明顯。(5)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引自詩經大雅抑。相,注視。屋漏,指古代室內西北角設小帳的地方。相傳是神明所在,所以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不愧屋漏喻指心地光明,不在暗中做壞事,起壞念頭。(6)奏假無言,時靡有爭:引自。詩經商頌烈祖。奏,進奉,假( ge),通格

5、,即感通,指誠心能與鬼神或外物互相感應。靡( mi),沒有,(7)( fu)鉞(yue):古代執行軍法時用的斧子。(8)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自詩經周頌,烈文。不顯,“不”通丕,不顯即大顯。辟(bi),諸侯。開山通“型”,示范,效法。(9)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引自詩經大雅皇矣。聲,號令。色,容貌。以,與。( 10)德如毛:引自詩經大雅杰民)。 ( you), 古代一種輕便車,引申為輕,(11)倫:比。(12)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引自詩經 .大雅文王。臭(Xiou ),氣味?!咀g文】詩經說:“身穿錦繡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边@是為了避免錦衣花紋大顯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個人的道

6、顯露無遺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詩經說:“潛藏雖然很深,但也會很明顯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沒有愧疚,沒有惡念頭存于心志之中。君于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這些不被人看見的地方吧?詩經說:“看你獨自在室內的時候,是不是能無愧于神明?!彼?,君子就是在沒做什么事的時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沒有對人說什么的時候也是信實的。詩經說:“進奉誠心,感通神靈。肅穆無言,沒有爭執?!彼?,君子不用賞賜,老百姓也會互相對勉;不用發怒,老百姓也會很畏懼。詩經說,“弘揚那德行啊,諸侯們都來效法?!彼裕雍V實恭

7、敬就能使天下太平。詩經說:“我懷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厲聲厲色?!笨鬃诱f:“用厲聲厲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為?!痹娊?說: “德行輕如毫毛。 ”輕如毫毛還是有物可比擬。 “上天所承載的, 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才是最高的境界??!這種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氣的境界。空氣無聲無色無味,誰也看不見聽下到嗅不出,可是誰也離它不開。德行能到這種境界,當然是種仙 至人了??烧l又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就是孔圣人也未必就能達到吧。所以還有次一等的境界,這就是“輕如毫毛”的境界。借用詩圣杜甫的詩,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 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的境界。這種境界,和風細雨,沁人心脾而入人肺腑,使人在潛移

8、默化中受到感化,這大概就是圣人的境界吧。至于那種聲色俱厲的疾風暴雨式的做法,那種強制性的勞動改造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說:“末也!”已談不上什么境界,不過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罷了。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結尾,重在強調德行的實施。從天理到人道,從知到行,從理淪到實踐,從”君子篤恭”到”天下平”,既回到與大學相呼應的人生進修階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各段文字,既有詩為證又引申發揮。難怪得朱熹要在中庸章句的末尾大發感嘆:“這樣反復叮嚀以教人的用意是多么深切啊,后世學者難道可以不用心去鉆研體會嗎?”楊震暮夜卻金原文與譯文原文:楊震孤貧好學,明歐陽尚書,通達博覽,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

9、。”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禮命,命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鄧鷺而辟之,時震年已五十余,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遺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 “暮夜無知者。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資治通鑒譯文:楊震從小沒了父親,生活貧苦但愛好學習,精通歐陽尚書,眼光透徹,知識淵博,儒者們為他編了這么句話:“關西孔子楊伯起。”他教了二十多年的書,州郡長官聘請他去做官,他都沒有應允。人們都說他年紀老了

10、,想出來做官也遲了,而楊震卻更安心他的教書生活。鄧騭聽說后就召請他做官,那時楊震已經五十多歲了。屢次升遷,升到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往東萊郡上任時,路過昌邑縣,原先他所推薦的秀才王密,這時做昌邑縣令,夜里懷中揣著十斤金子來贈送給楊震。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這事?!睏钫鹫f:“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說沒人知道!”王密慚愧地出門走了。后來調任涿郡太守。為人奉公廉潔,子孫常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楊震不肯,說:“讓后代人說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把這個產業留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子罕以不貪為寶

11、原文:宋人或(有人)得玉,獻諸子罕 ,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被锥嬖唬骸靶∪藨谚?,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后使復其所。譯文: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玉,把它獻給宋國國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把它給玉 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認為它是珍寶,所以才敢獻給你?!弊雍闭f:“我把不貪財作為珍寶,你把玉作為珍寶;如果給我,我們都會喪失了珍寶,還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寶?!鲍I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訴子罕說:“小人帶著璧玉,不能安全地走過鄉里,把玉石送給您

12、,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于是, 子罕把獻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處,請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寶玉,等他富有后讓他返回了家鄉。啟示:宋國那個獻玉的人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獻給子罕,而子罕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廉 潔。這叫“人各有其寶”,或叫人各有其志。這是不同的人生觀的反映。我們要贊揚子罕潔身自好、不貪 錢財的品質。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這樣“不貪”的品德,那社會就光明得多了。道理:人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許衡不食梨許衡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騿栔?,曰:“非其有而取之, 不可也?!比嗽唬骸笆纴y,此無主。”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

13、乎?人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蓖ビ?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辭。卒后,四方學者皆聚哭, 有數千里來聚哭墓下者。謚文正。【譯文】早年許衡曾經跟很多人一起逃難,經過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遙遠,天氣又熱,十 分口渴,同行的人發現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樹,樹上結滿很多梨子,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去摘梨來解渴,只有 許衡一人,端正坐在樹下,安然如常,大家覺得很奇怪,有人便問許衡說:“你怎么不去摘梨來吃呢?” 許衡回答說:“那梨樹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隨便去摘來吃呢?”那人說:“現在時局這么亂,大家都各 自逃難,這棵梨樹,恐怕早已沒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許衡說;“梨樹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 主人嗎?別人丟失的東西,即使一絲一毫,如果不合乎道義也不能接受?!编l內的果樹每當果實成熟,掉 落在地上,鄉里小孩從那邊經過也不看一眼,鄉民都這樣教導子弟,不要有貪取的心理。平日凡遇喪葬婚 嫁時,許衡一定遵照風俗禮儀辦理,全鄉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