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微觀筆記本書的核心章節:預算偏好效用選擇需求消費者剩余,市場需求均衡交換;技術利潤最大化,技術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線廠商供給行業供給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第一章 市場1.經濟學是研究如何將稀缺的資源有效地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的科學。萊昂內爾羅賓斯 論經濟科學的性質和意義2.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什么、如何樣生產和為誰生產;研究領域是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和市場失靈與政府作用理論;研究方法,除了無法回避的規范分析以外,要緊是實證分析,大量采納數學技術。3.微觀經濟學的進展,我看經歷了如此幾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從古典到馬歇爾,瓦爾拉斯。要緊借助文字和圖
2、表,對供給(穆勒),需求(杰文斯),分配(克拉克),單個市場(馬歇爾)和多個市場(瓦爾拉斯)的交換與價格決定等方面的問題作了開創性的研究。第二個時期,到希克斯和薩繆爾遜,要緊運用微積分。對消費者理論,生產者理論,不完全競爭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等進行重塑和補充。第三個時期,到阿羅和德布魯,要緊運用集合論和線性模型,在效用函數理論,競爭均衡和最優性問題,不確定性條件下的均衡,投入產出分析和對策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第四個時期,到當前,綜合運用各種方法,進展了交易費用,產權,非均衡,X效率,尋租,信息,次優,機會選擇,資產定價,資產組合,跨時期分析,整體分析,和對偶分析等一系列新的理論和方
3、法,大大拓寬了傳統的學科邊界和應用領域。4.然而,從亞當斯密始于今,上下幾百年,貫穿全部微觀經濟學(或者,經濟學)的主題,我看卻始終只是一個,那確實是經濟自由主義信條: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大量自由的、極端自利的,追逐最大利潤和最大效用的個人的分散的活動,經由價格和競爭機制調節,會自動趨于和諧、有序、均衡,達到最佳效率狀態。在此意義上能夠講,關于這信條證明的日趨嚴密和簡潔,確實是微觀經濟學的日趨成熟和精確。5.作為全書主題的競爭均衡存在性和帕累托有效率原理,被安放在消費者效用極大化和生產者利潤極大化,以及市場供求相等如此兩塊基石上。6.最優化原理:人們總是選擇他們能買得起的最佳消費方式。均衡原理:
4、價格會自行調整,直到人們的需求數量與供給數量相等。一般來講,均衡要求經濟主體的行為必須相互一致。7.某人情愿支付的最高價格通常被認為是他或她的保留價格。保留價格是某人情愿同意的、同時購買有關商品的最高價格。換句話講,一個人的保留價格是他或她關于買或不買有關商品并不在乎的價格。8.需求曲線:一條把需求量和價格聯系起來的曲線。需求曲線描述了每一個可能價格的需求數量。住房的需求曲線向下傾斜:當住房價格下降時,會有更多的人情愿租賃住房。假如有一大批人,他們的保留價格只有細微的差不,價格間的跳躍專門小,能夠設想需求曲線是平緩地向下傾斜的。9.有許多獨立的房東都想以市場能同意的最高價格出租他們的住房。我們
5、把這種情況看作是一個競爭市場的例子。把那個市場的供給曲線繪在圖上是一條垂直線,不管要什么價,能夠出租的住房數量是相同的,也確實是講,所能提供的住房數量差不多上相同的。10.均衡價格是由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決定的。用P*表示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給量時的價格。這確實是住房的均衡價格。在這一價格上,情愿支付至少是價格P*的消費者能夠找到出租的房子,而每個房東也能夠按這一現行的市場價出租房子。不管是消費者依舊房東都沒有理由改變他們的行為。這確實是我們所講的均衡:即人們的行為可不能有變化。11.我們能夠探討一下當市場的各個方面發生變化時,住房價格會有什么變動。這種做法確實是比較靜態學。只涉及到均衡的
6、比較。假如我們想確定住房改成私人公寓會如何阻礙住房市場,我們不僅必須考慮它對住房供給的阻礙,而且還要考慮它對住房需求的阻礙。對住房征稅所產生的阻礙是住房的均衡價格依舊不變。在征稅前,每一個房東在保證他的住房全部租出的前提下總是盡可能索取最高的價格。均衡價格P*是他能夠索要的最高價,它與使所有的住房能被租出的價格是一致的。征稅后房東們是否能夠提高價格來補償稅收?回答是否定的。假如他們能提高價格并把房子全部租出,他們早就如此做了。假如房東們索取的已是市場能同意的最高價,那他們就不能再提高價格了。稅收可不能轉嫁到住房租賃者頭上,房東們必須支付所有的稅收。那個分析要緊取決于住房供給固定不變的假設。假如
7、住房數量隨著稅收的變化而變化,那么租賃者們支付的價格顯然也會變。12.市場被某一產品的單一賣主所支配的情況確實是人們所講的壟斷。在出租房子時,房東能夠決定依次把房子拍賣給愿出最高價的人。由于這意味著不同的人最終會付出不同的價格得到房子,我們把這稱為差不壟斷者(價格卑視壟斷者)。這是差不壟斷者有味的特征:得到住房的人與市場解決的情形正好一樣,即這些人差不多上按超過P*的價格租賃的人。最后一個租房的人支付價格P*正好與競爭市場上的均衡價格相同。差不壟斷者試圖使他的利潤最大化導致了與競爭市場上供給和需求機制同樣的住房分配。人們支付的數量不同,然而得到住房的人相同。這并非巧合。壟斷者一般都要限制可能獲
8、得的產量,從而使他的利潤最大化。這確實是講壟斷者一般總是索取一個高于競爭市場的均衡價格P*的價格。在一般壟斷者的情況下,較少的住房被租出,而且每一套住房都會以高于競爭市場的價格租出。13.假設決定限制房租的最高價格,假定是Pmax,我們假設Pmax價格低于競爭市場上的均衡價格P*。假如如此,就會出現超額需求:情愿按Pmax價格租房的人關于可供應的房子。14.有一個專門有用的標準可用來比較不同經濟體制的結果,確實是帕累托效率或經濟效率的概念。(Pareto efficiency是依照19世紀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名字命名的,他是最先
9、考察這一概念的含義的人之一。)假如能夠找到一種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況沒有變壞的情況下,的確能使一些人的境況變得更好一些,那么,那個地點就存在帕累托改進。假如一種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進,它就稱為帕累托低效率的;假如一種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進,它就稱為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低效率配置具有以下令人失望的特征,即有某種方法能使某人在不損害其他人利益的情況下境況變得更好一些。小結:1.經濟學是通過對社會現象建立模型來進行研究的,這種模型能對現實社會作簡化的描述。2.在經濟分析過程中,經濟學家以最優化原理和均衡原理為指導。最優化原理指的是人們總是試圖選擇對他們最有利的東西;均衡原理是指價格會自行
10、調整直到需求和供給相等。3.需求曲線衡量在不同價格上人們情愿購買的需求量;供給曲線衡量在不同價格上人們情愿供應的供給量。均衡價格是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4.研究均衡價格和數量在基礎條件變化時如何變化的理論稱為比較靜態學。5.假如沒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況變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況變得更差一些,那么,這種經濟狀況確實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評估配置資源的各種方法。第二章 預算約束1.(x1,x2)表示消費者的消費束,(p1,p2)是兩種商品的價格,m是消費者要花費的貨幣總數,則消費者的預算約束為:p1x1+p2x2m. 那個地點的p1x1是消費者花費在商品1上的貨幣
11、數,消費者能夠負擔的消費束是費用不超過m的那些商品。我們把當價格為(p1,p2)和收入為m時能夠負擔的消費束稱為消費者的預算集。2.我們常常把其中的一種商品看作是消費者除另外一種商品外想要消費的其他一切東西的代表。假如用x1衡量消費的牛奶夸脫數,就能夠讓x2來代表消費者除了牛奶之外可能要消費的其他一切東西。如此能夠把商品2看作是消費者能夠用來購買其他商品的貨幣。依照這種解釋,商品2的價格自然而然是1,因此預算約束公式可寫為:p1x1+x2m. 表明花費在商品1上的貨幣數量p1x1加上花費在其他商品x2上的貨幣數量,不能大于消費者需要花費的貨幣總數m。商品2代表了一種復合商品,常常是用花在除了商
12、品1之外的其他商品上的美元數來衡量的。因此,關于預算約束的一切論述,總的來講要以復合商品假講為前提。3.預算線指的是所需費用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消費束:這些消費束正好能夠把消費者的收入用完,即p1x1+p2x2=m. 預算線斜率為p1/p2,表示市場情愿用商品1來“替代”商品2的比率。那個斜率始終是負數,多消費商品1,就得少消費商品2,反之亦然。用預算線的斜率能夠計量消費商品1的機會成本。為了多消費商品1,得放棄一部分商品2的消費。4.收入的增加會導致預算線向外平行移動,同樣減少收入會引起向內平行移動。當價格1提高,價格2和收入固定不變時,會使預算線的斜率變得更陡峭,因為斜率變大;當價格1和2同
13、時變動,收入增加時,預算線可不能變動;當兩種價格上漲,收入減少時,預算線將向內移動。假如價格2的上漲幅度大于(小于)價格1,預算線會變得平緩(更陡)。5.我們能夠把其中一個價格或收入的值規定為是固定不變的,然后調整另外兩個變量,如此就能夠確切地描繪出同一個預算集。把其中一種商品的價格或收入限定為1,并適當地調整其他商品的價格和收入,一點也可不能改變預算集。其中的一個價格限定為1時,這種價格稱為計價物(numeraire)價格。6.經濟政策常常會運用諸如稅收這類能夠阻礙消費者預算約束的工具。例如政府要征收從量稅(依照商品的消費量課征的稅),也確實是講,消費者對他所購買的每1單位商品都得支付一定的
14、稅收。這種稅收就等于提高價格。另外一種稅是從價稅。這是一種對商品的價值價格而不是對所購買商品的數量所征收的稅。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補貼與稅收正好相反。從量補貼確實是政府依照消費者所購買商品的數量來給予消費者一定的補貼。從價補貼是一種依照被補貼商品的價格而實行的補貼。政府可能會運用的另一種稅收或補貼是總額稅或總額補貼。就總額稅而言,不管消費者的行為如何,政府總要取走一筆固定金額的貨幣。這表明征收總額稅會使消費者的預算線向內移動,因為他的貨幣收入減少了。同樣,總額補貼使預算線向外移動。從量稅和從價稅以如此或那樣的方式轉動預算線,而轉動的方式則取決于何種商品被征稅,但總額稅使預算線向內移動。政府有時也
15、實行配給供應。第三章 偏好1.我們把消費者選擇的目標稱為消費束。假定任意兩個消費束(x1,x2)和(y1,y2),符號表示在兩個消費束中,有一個是受到嚴格偏好的,因此,(x1,x2)(y1,y2)能夠解釋為關于消費者來講(x1,x2)嚴格偏好于(y1,y2),這種偏好關系是一種運算概念,建立在消費者行為基礎上的。假如兩個消費束對消費者來講是無差異的,就用符號表示,記為(x1,x2)(y1,y2)。無差異意思是講,按照消費者的偏好,他消費另一個消費束(y1,y2)與消費(x1,x2)消費束相比,所獲得的滿足程度完全一樣。假如消費者在兩個消費束之間有偏好或無差異,那么對他來講(x1,x2)弱偏好于
16、(y1,y2),并表示為(x1,x2)(y1,y2)。2.有些關于偏好的假設是專門重要的,稱之為消費者理論的“公理”。共有三條公理:完備性公理 假定任何兩個消費束差不多上能夠比較的。也確實是講,假定(x1,x2)(y1,y2),或者(y1,y2)(x1,x2),或者兩種情況都有,在最后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對這兩個消費束是無差異的。反身性公理 假定任何消費束至少與本身是一樣好的,即(x1,x2)(x1,x2)。傳遞性公理 假定(x1,x2)(y1,y2),同時(y1,y2)(z1,z2),那么能夠假定(x1,x2)(z1,z2)。這一條要難理解一些。偏好的傳遞性是否是偏好必定具有的特征這一點還不清
17、晰。傳遞性是關于人們選擇行為的一種假設,而不是純邏輯學的一個陳述。假如偏好不能傳遞,那就會有一系列不存在最佳選擇的消費束存在。3.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無差異曲線是不可能相交的。假如消費者情愿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種商品代替另一種商品,那么這兩種商品是完全替代品,最簡單的例子是消費者情愿在1:1的基礎上替代商品,重要特點是無差異曲線具有固定的斜率,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朝著右上方。完全互補品是始終以固定的比例一起消費的商品,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商品是相互“補充”的,一個恰當的例子是右腳的鞋子和左腳的鞋子,因此無差異曲線呈L型,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指向右上方;完全互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消費者偏好以固定比例消費物品
18、,但不一定差不多上1:1的比例。4.厭惡品是消費者不喜愛的商品,無差異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指向右下方。中性商品是消費者不管從哪方面講都不在乎的商品,無差異曲線是一條垂直線。饜足,即關于消費者來講有一個最佳的消費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接近那個消費束越好,那個消費束是一個饜足點或最佳點,無差異曲線就圍繞著那個點。當消費者擁有的兩種商品都“太少”或“太多”時,無差異曲線斜率為負數;當擁有的其中一種商品“太多”時,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正數。假如擁有的兩種商品都太多,那么這兩種商品差不多上厭惡品,減少對這兩種商品的消費使他接近最佳點。假設x2是花在其他商品上的貨幣,而x1是一種只能以整
19、數量獲得的離散商品。在這種情況下,與某一給定消費束無差異的諸消費束是一個離散點集。與特定消費束至少一樣好的該消費束集(弱偏好集)將是一組線段。5.一些較為概括性的假設,能夠講明偏好和與它們有關的無差異曲線形狀的含義。我們把它們看作是良好性狀無差異曲線的定義性特征。假如(x1,x2)是一個由正常商品組成的消費束,(y1,y2)是一個至少包含相同數量的這兩種商品同時其中一種商品多一些的消費束,那么(y1,y2)(x1,x2)。那個假定有時被稱為偏好的單調性。無差異曲線的形狀的單調性意味著這些曲線的斜率是負的。還要假設加權平均消費束比端點消費束更受偏好。確實是講,這兩個消費束的加權平均消費束,至少與
20、兩個端點消費束的每一個一樣好,或者遠比兩個端點消費束中的每一個更受偏好,意味著那個弱偏好于(x1,x2)的消費束集是一個凸集。假設(x1,x2)和(y1,y2)是無差異消費束,假如平均消費束比端點消費束更受偏好,那么(x1,x2)和(y1,y2)的所有加權平均消費束都弱偏好于(x1,x2)和(y1,y2)。凸集的特征即假如你在那個集上任取兩點,再畫一條線把這兩點連接起來,那么這條線段完全在集內。良好性狀偏好是凸的,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各種商品是一起消費的。B和C的偏好意味著消費者會專門偏愛一種東西,至少從某種程度上講,僅消費一種商品。還要對凸的假設作擴充的是關于嚴格凸的假定。兩個無差異消費束的
21、加權平均嚴格偏好于兩個端點消費束。凸偏好的無差異曲線可能具有平坦的部分,但嚴格凸偏好的無差異曲線沒有平坦部分,它們是圓形的。兩種完全替代商品的偏好是凸的,但不是嚴格凸的。6.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確實是邊際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邊際替代率衡量消費者情愿用一種商品去替代另一種商品的比率。定義邊際替代率的比率總是對無差異曲線斜率的一種描繪:消費者正好情愿按此比率用一小部分商品2來替代一小部分商品1。邊際替代率一般是負數。衡量了有關消費者行為的一個比率,按此比率,消費者恰好處在交換或不交換的邊際上。而按任何不等于邊際替代率的交換率,消費者總想用一種商
22、品去交換另一種商品。然而,假如交換率等于邊際替代率,消費者就會保持不動。7.對嚴格凸的無差異曲線來講,邊際替代率無差異曲線的斜率隨著我們增加x1而減小(絕對值)。因此,無差異曲線展示了一個遞減的邊際替代率。一個人為1單位商品2的額外消費,而情愿放棄的商品1的數量隨著商品1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加,也確實是講,你對一種商品擁有的越多,你就越情愿放棄其中的一部分去換取另外一種商品。但關于一些成雙成對的商品,那個假定也許不能成立!第四章 效用1.效用函數是為每個可能的消費束指派一個數字的方法,它指派給受較多偏好的消費束的數字大于指派給受較少偏好的消費束的數字。效用指派的惟一重要特征在于它對消費束所進行的排
23、序。效用函數的數值,只在對不同消費束進行排序時才有意義,這種效用強調消費束的排列次序,被稱作序數效用。單調變換是以保持數字次序不變的方式將一組數字變換成另一組數字的方法。通常,用把每個數字u轉換成其他某個數字f(u)的函數f(u)來表示一個單調變換的。這種變換是在u1u2隱含著f(u1)f(u2)的意義上以保持數字次序不變的方式進行的。單調變換和單調函數在本質上是同一回事。單調函數的變動率總是正的,意味著單調函數的圖形總是具有正的斜率。假如f(u)是表示某種偏好的效用函數的任意單調變換,那么f(u(x1,x2)就一定也是一個表示那些相同偏好的效用函數。一個效用函數的單調變換依舊一個效用函數,那
24、個效用函數代表的偏好與原效用函數代表的偏好相同。2.依照無差異曲線構造效用函數:畫一條對頂線,用沿這條線測度的每條無差異曲線離原點的距離給每條無差異曲線標記數字。假如偏好是單調的,這條通過原點的直線就一定與每條無差異曲線只相交一次。已知效用函數u(x1,x2),只要標出所有使得u(x1,x2)等于一個常數的點(x1,x2)就行了。在數學上,使得u(x1,x2)等于一個常數的所有點(x1,x2)的集合稱作水平集。對應于每個不同的常數值,能夠得到不同的無差異曲線。一般地,完全替代偏好的效用函數為:u(x1,x2)=ax1+bx2 那個地點的a和b是用來測度商品1和商品2關于消費者的“價值”的某兩個
25、正數。典型的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由a/b給出。完全互補偏好的效用函數是:u(x1,x2)=minax1,bx2。a和b是描述商品消費比例的正數。3.假設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差不多上一條單一的無差異曲線垂直移動的結果,因此無差異曲線的方程一定采取x2=k(x1),k確實是無差異曲線在縱軸方向的高度。求解k并令它等于效用,得出u(x1,x2)=k=(x1)+x2 此種情況下,效用函數對商品2來講是線性的,但對商品1來講卻是非線性的,因此,它稱作擬線性效用,意味著“局部線性”的效用。還有一種效用函數是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數:u(x1,x2)=x1cx2d c和d差不多上描述消費者偏好的正數。它是良好性狀無差
26、異曲線的標準范例。 由公式MRS=x2/x1=MU1/MU2,能夠依照效用函數計算出邊際替代率。第五章 選擇1.消費者選擇的經濟模型,指的是消費者從他們的預算集中選擇最偏好的消費束。最優消費位置處在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的切點上,是消費者的最優選擇,代表著一個內部最優。在最優選擇點上,無差異曲線可不能穿過預算線始終是成立的。2.例外情況是折坳的偏好,在最優消費點上,無差異曲線沒有切線;還有一種情況是假設最優選擇出現在某些商品的消費為零的時候,盡管無差異曲線的斜率與預算線的斜率不相同,但無差異曲線卻仍然沒有穿過預算線,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不相切,如此代表著邊界最優。假如我們的內部最優處在平滑的無差異曲
27、線上,無差異曲線的斜率與預算線的斜率就必定相同。因為假如它們不相同,無差異曲線就將穿過預算線,我們也就不可能找到最優點。3.假如最優選擇涉及同時消費兩種商品因此它是一個內部最優那么無差異曲線必定與預算線相切。然而,通常情況下,相切僅僅是最優選擇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例外,即在凸偏好的情況下相切是最優選擇的充分條件由于凸的無差異曲線必定彎曲而離開預算線,它們不可能再彎回來與之相切。假如無差異曲線是嚴格凸的它沒有任何平坦的部分那么在每一條預算線上將只有一個最優選擇。MRS=p1/p2,不管何時,只要邊際替代率與價格比率不相同,消費者就確信可不能處在他的最優選擇上。4.一定價
28、格和收入水平下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優選擇,稱作消費者的需求束。需求函數是將最優選擇需求數量與不同的價格和收入值聯系在一起的函數。 將需求函數記為同時依靠于價格和收入的函數:x1(p1,p2,m)和x2(p1,p2,m)。假如商品是完全替代的,最優選擇通常在邊界上:x1=m/p1。 假如商品是完全互補的,那么由于最優選擇出現在x1=x2的地點,因此需求量總是處在對角線上:x1=x2=x=m/(p1+p2)。假如商品1是嗜好品,而商品2是厭惡品,那么需求函數為:x1=m/p1 x2=0。假設商品1是只能以整數單位獲得的離散商品,假如價格特不高,消費者就會做出消費零單位的選擇,隨著價格的下降,消費者
29、將會發覺消費1個單位是最優的。一般地,隨著價格的進一步下降,消費者會選擇消費更多單位的商品1。5.凹偏好情況下的最優選擇是處在邊界上的Z點,而不是內部切點X,因為Z點處在較高的無差異曲線上。重要的是,由于價格度量的是人們恰好情愿用一種商品替代另一種商品的比率,因此,價格能夠應用于評價涉及消費變化的政策建議中。注意,價格并不是隨意的數字,它反映了人們對邊際物品的評價,這一事實是經濟學中最差不多和最重要的觀點之一。政府向消費者征收相同數量的稅收的條件下,消費者在課征所得稅(對收入課征的稅)時的境況,好于他在課征從量稅時的境況,從那個意義上講,所得稅確信優于從量稅。小結:1.消費者的最優選擇是消費者
30、預算集中處在最高無差異曲線上的消費束。2.最優消費束的特征一般由無差異曲線的斜率(邊際替代率)與預算線的斜率相等那個條件來表示。3.假如我們觀看到若干個消費選擇,我們就專門可能可能出產生那種選擇行為的效用函數。如此一種效用函數能夠用來預測以后的選擇,以及可能新的經濟政策對消費者的效用。4.假如每個人在兩種商品上面臨相同的價格,那么,他們就具有相同的邊際替代率,并因此情愿以相同的方式來交換這兩種商品。第六章 需求1.消費者理論中的比較靜態問題所要研究的只是如此一個問題:當價格和收入發生變動時,需求如何樣變動。對正常商品來講,需求數量的變動總是與收入的變動方向保持一致。收入的增加將導致對一種商品的
31、需求減少,這種商品就稱作低檔商品。收入的增加伴隨著預算線向外平行移動,當把預算線平行地向外移動時,我們能夠將一系列的需求束連接起來,從而構成收入提供曲線,也稱作收入擴展線。這種曲線代表了不同收入水平上的需求束。假如兩種商品差不多上正常商品,收入擴展線的斜率一定為正值。關于每一收入水平m,每一種商品一定存在某個最優選擇。假如商品1和2價格保持不變,考察收入變動時需求所作出的變動,就得到一條恩格爾曲線,表示的是在所有的價格保持不變時,需求如何隨收入變動而變動的情況。2.完全替代情況,假如p1(y1,y2)。顯示偏好弱公理:假如(x1,x2)被直接顯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
32、y2)不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顯示偏好于(x1,x2)。假如消費束X被顯示偏好于消費束Y,消費束Y又被顯示偏好于消費束Z,那么,事實上X就一定比Z更受偏好。顯示偏好強公理:假如(x1,x2)被直接或間接顯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同,那么,(y1,y2)不可能被直接或間接顯示偏好于(x1,x2)。顯示偏好強公理是最優化行為的一個必要內涵:假如消費者總是選擇他能夠負擔的最好的東西,那么觀看到的行為就一定滿足顯示偏好強公理。2.用基期價格作為權數,得到的數量指數就稱作拉氏指數(Laspeyres index);用時期t的價格作為權數,得到的數量指數就
33、稱作帕氏指數(Paasche index)。這兩種指數回答的差不多上“平均”消費發生了什么變動如此一個問題。一般地,價格指數是價格的加權平均數。選基期的數量作為權數,就得到拉氏價格指數;選時期t的數量作為權數,就得到帕氏價格指數。小結:1.當一個消費束是在消費者本來能夠選擇另一個消費束時的選擇,我們就稱第一個消費束被顯示偏好于第二個消費束。2.假如消費者總是選擇他能夠購買的最受偏好的消費束,那么這就意味著,選擇的消費束一定比消費者能夠購買但卻未選擇的消費束更受偏好。3.觀看消費者的選擇能夠使我們“重新獲得”或可能出這些選擇背后的偏好。我們觀看的選擇越多,我們對產生這些選擇的潛在偏好的可能就越準
34、確。4.假如消費者的行為必須與最優化選擇的經濟模型相一致,那么,顯示偏好弱公理和顯示偏好強公理確實是他們必須滿足的必要條件。第八章 斯勒茨基方程1.當價格變動但購買力保持不變時,消費者如何用一種商品“替代”其他商品的情況確實是替代效應,有時,替代效應也叫補償的需求變動,指的是當價格上升時,作為補償,消費者獲得足夠多的收入,從而恰好能購買原先的消費束。相對價格保持不變而收入變動時發生的移動稱作收入效應,當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為使購買力保持不變,需要減少收入。假如這種商品是正常商品,那么,收入的減少就會導致需求的減少,而假如這種商品是低檔商品,收入的減少就會導致需求的增加。2.需求的總變動x1,
35、是在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由價格變動引起的需求變動,x1=x1(p1,m)x1(p1,m),那個變動能夠分解成兩種變動: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即 x1(p1,m)x1(p1,m)=x1(p1,m)x1(p1,m)+x1(p1,m)x1(p1,m),用文字表述,那個方程表明需求的總變動等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和,那個方程稱作斯勒茨基方程(以俄國經濟學家尤金斯勒茨基Eugen Slutsky,1880-1948年的名字命名,他對需求理論頗有研究)。需求法則:假如一種商品的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這種商品的需求一定會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下降。那個結論能夠直接從斯勒茨基方程中得到:假如收入增加時商品的
36、需求也增加,那么我們考察的確實是一種正常商品,而假如我們考察的是一種正常商品,那么,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就會相互加強,因此,價格上升必定會導致需求下降。3.另一種替代效應希克斯替代效應(以英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希克斯John Hicks的名字命名):消費者的購買力將不足以購買其初始消費束,但卻足以購買與其初始消費束無差異的消費束。該效應不是保持購買力不變而是保持效應不變,斯勒茨基替代效應給予消費者足夠多的貨幣使他恰好能回復到原先的消費水平,而希克斯替代效應則給予消費者足夠多的貨幣使他恰好能回到原先的無差異曲線。希克斯替代效應一定是負的,它的變動方向與價格變動的方向相反這與斯勒茨基替代效應
37、相同。斯勒茨基需求曲線和希克斯需求曲線總是向下傾斜的。希克斯需求曲線效用保持不變有時也稱作補償需求曲線。在價格變化時,調整收入以保持效用不變,消費者因價格的變化而獲得補償,他在希克斯需求曲線上每一點的效用都相同。小結:1.商品的價格下降會對消費產生兩種效應。相對價格的變動使得消費者消費更多更廉價的商品。由價格下降導致的購買力的提高,可能增加消費,也可能減少消費,究竟如何,取決于商品是正常商品依舊低檔商品。2.由相對價格變動引起的需求變動稱作替代效應;由購買力變動引起的需求變動稱作收入效應。3.替代效應指的是當價格變動而購買力保持不變,即初始消費束仍能支付得起時的需求變動情況。為了使實際購買力保
38、持不變,貨幣收入必須作出調整。貨幣收入的必要變動能夠表示為m=x1p1。4.依據斯勒茨基方程,需求的總變動等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和。5.依據需求定律,正常商品一定具有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第九章 購買和銷售1.商品的總需求:是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實際最終消費的數量,即他最終擁有的商品量。商品的凈需求:是消費者最終擁有的商品量(總需求)與商品的初始稟賦(消費者進入市場前所擁有的商品數量)之間的差額。假如令(x1,x2)表示總需求,消費者的初始稟賦為(w1,w2),那么,(x1w1,x2w2)就代表凈需求。一種商品的凈需求確實是這種商品的購買量或銷售量。總需求通常為正值,凈需求可正可負。假如商品1的
39、凈需求是負值,表明消費者想要消費的商品1的數量小于他最初擁有的數量;也確實是講,消費者情愿向市場供給商品1。負的凈需求量確實是供給量。2.收入效應歸因于價格變動時的購買力的變動。當價格發生變動時,購買力變動的緣故有兩個,第一個緣故包含在斯勒茨基方程的定義中,當價格下降時,你能夠仍然只購買往常的消費數量,并把剩余的貨幣留待今后使用,這叫一般收入效應。第二個效應是新的。當一種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動時,稟賦的價值會隨之發生變動,從而你的貨幣收入也會相應地變動。假如你是一種商品的凈供給者,那么,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就會直接減少你的貨幣收入,因為你現在出售稟賦已不可能獲得與往常一樣多的貨幣了。如此,我們就不僅
40、擁有與往常相同的效應,還擁有由價格對稟賦束價值的阻礙而產生的額外的收入效應,稱后者為稟賦收入效應。3.前文的斯勒茨基方程中貨幣收入是固定的。現在要考慮貨幣收入隨著稟賦價值的變動而變動的情況,因此,斯勒茨基方程將變為:需求的總變動=替代效應引起的變動+一般收入效應引起的需求變動+稟賦收入效應引起的需求變動。小結:1.消費者通過出售他們的商品稟賦而得到收入。2.商品的總需求是消費者最終消費的數量。商品的凈需求是消費者購買的數量。因而,凈需求是總需求與稟賦之間的差異。3.預算約束具有斜率p1/p2,同時通過稟賦束。4.當價格變動時,消費者必須出售的東西的價值將發生變化,從而產生斯勒茨基方程中的額外收
41、入效應。5.勞動供給是收入和替代效應相互作用的一個有味的例子。由于這兩個效應的相互作用,勞動供給對工資率變化所作出的反應是模棱兩可的。第十章 跨時期選擇1.多時期的消費選擇也稱作跨時期選擇。消費者在時期1的消費越少,它在時期2的消費就會越多。當利率上升時,替代效應總是會減少今天的消費。關于一個借款者來講,利率的提高意味著他改日必須支付更多的利息。這種效應促使他在時期1減少借款,從而減少消費。關于一個貸款者來講,整體效應是不確定的。利率上升能夠給他帶來許多額外收入,從而使他情愿在時期1消費更多的數量。2.現值是將收入流折算成今天的美元的惟一正確的方法。現值度量的是消費者貨幣稟賦的價值,只要消費者
42、能按不變利率自由借貸,與現值較低的稟賦相比,具有較高現值的稟賦總是能在每個時期產生更多的消費。3.證券是承諾作出某種形式的支付安排的金融工具。債券是由政府或公司發行的,它差不多上是一種借款的方式。借款人發行債券的行為人承諾在每個時期支付固定數量的x美元(息票),直至某個日期T(到期日)為止,在到期日,借款人向債券的持有人支付F美元(面值)。假如利率上升,債券的現值就會下降。因為當利率提高時,今后支付的1美元的現值會下降,因此,債券以后收入流的價值現在就要降低。利率度量的是資金的機會成本貨幣用于其他用途時所產生的價值。小結:1.跨時期消費的預算約束能夠表示為現值或終值的形式。2.實際利率度量的是
43、,你放棄今天的某些消費因而在今后能夠得到的額外消費。 第十一章 資產市場1.資產是長期提供服務流的商品。提供貨幣流的資產稱作金融資產。假如資產所提供的現金流不存在不確定性,那么所有的資產就一定具有相同的酬勞率。購買一定量的某種資產和出售一定量的另一種資產以實現確定的酬勞稱作無風險套利,又叫短期套利。均衡中不存在套利的機會就成為對均衡條件的另一種表述方式。將這種均衡條件稱作無套利條件。資產的現行價格必定等于它的現值。實際上,我們是把無套利條件中的終值比較轉換成了現值比較。因此,假如滿足無套利條件,那么,我們就能斷定資產一定是按它們的現值出售的。任何背離現值的定價都提供了賺鈔票的機會。一種資產可能
44、比另一種資產更容易出售,這種情況是一種資產比另一種資產具有更大的流淌性。2.房屋的隱含租金率確實是你向他人租用相同房屋時支付的租金率。資產價值的增加稱作增值。美國國內稅局在征稅時對兩種不同的資產酬勞作了區分。第一種酬勞是股息或利息。這種酬勞是在資產的存續期內按年份或月份支付的。將按與勞動所得稅相同的一般稅率,來支付股息收入稅和利息收入稅。第二種酬勞是資本利得。當按高于買入價的價格出售資產時,資本利得就會產生。但只有當實際出售資產時,資本利得才會被征稅。小結:1.在均衡處,一切提供酬勞的資產的酬勞率一定相等。否則,就會出現無風險的套利機會。2.“一切資產的所得酬勞一定相等”這一事實隱含著,所有的
45、資產都將按現值出售。3.假如按不同的方法對資產征稅,或者,資產具有不同的風險性質,那么,我們就必須比較它們的稅后酬勞率,或它們的通過風險調整的酬勞率。第十二章 不確定性1.消費者可能關注的是獲得不同消費束的概率分布。概率分布是由可能發生的一系列結果那個地點表現為消費束以及每種結果發生的概率構成的。研究不確定性條件下決策的一個特不有效的方法,確實是將不同條件下能夠獲得的貨幣視作不同的商品。把某個隨機事件的不同結果看作不同的自然狀態。或有消費打算確定的是在每個不同的自然狀態隨機過程中的每個不同的結果下將要消費什么。“或有”意味著要取決于某種尚不確定的東西,因此,或有消費打算指的是依靠于某個事件結果
46、的打算。2.保險是一種將財寶從好的自然狀態向壞的自然狀態轉移的方式。保險的賣方又能夠劃分為零售商和批發商。保險批發市場又稱作再保險市場。再保險市場一直在試驗發行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s),從某些角度看,這是一類更加靈活的再保險方式。這種債券一般出售給大型機構,它通常與自然災難有關,如地震和颶風等。從經濟學家的視角來看,巨災債券是一類狀態依靠型證券,這類債券只有在某個特定事件發生時才會進行支付。那個概念最初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羅(Kenneth J.Arrow)在195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的。3.假如一種狀態是確定的,從而有1=1,那么,(c1)確實是狀態1下的確定
47、消費的效用。同樣,假如2=1,(c2)確實是狀態2下確定消費的效用。因此,表達式1(c1)+2(c2)表達的確實是消費模式(c1,c2)的平均效用或期望效用。基于那個緣故,把具有這種專門形式的效用函數稱作期望效用函數,或者,有時也叫馮諾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數。(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是20世紀杰出的數學家之一。他對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和經濟理論也有許多真知灼見。奧斯卡摩根斯坦Oscar Morgenstern是普林斯頓的一位經濟學家,他同馮諾依曼一道,進展了數學中的博弈論。)4.關于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選擇,各種結果之間專門自然地存在著一種“獨立性”,這是因為對它們的消費必定是分開的
48、在不同的自然狀態下消費。人們打算在一種自然狀態下作出的選擇,將獨立于他們在另一種自然狀態下所作出的選擇。那個假定就稱作獨立性假定。那個假定隱含著不同的或有消費束必定是可加的。5.在財寶的期望效用小于財寶的期望值的效用的情況下,那個消費者是風險厭惡的,因為他更偏好的是財寶的期望值的效用而不是財寶的期望效用。消費者偏好的是財寶的隨機分布而不是財寶的期望值,那個消費者是風險偏好的。厭惡風險的消費者的效用函數是凹的,它的斜率隨著財寶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平坦;偏好風險的消費者的效用函數是凸的,它的斜率隨著財寶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陡峭。因此,效用函數的曲率度量的是消費者對待風險的態度。一般地,效用函數越是凹,
49、消費者就越是厭惡風險,越是凸,就越偏好風險。中間狀態對應的是線性效用函數,這時,消費者是風險中性的,財寶的期望效用恰好等于財寶的期望值的效用。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完全可不能關懷財寶的風險而只會關懷它的期望值。6.金融機構,如保險市場和股票市場,為消費者分散風險提供了途徑。第十三章 風險資產1.通過少量參數來描述選擇對象的概率分布,并把效用函數看作定義在這些參數之上。那個地點最通俗的例子確實是均值-方差模型。只要考察幾個有關財寶的概率分布的統計量就能夠專門好地描述消費者偏好,而不需要再考慮財寶在每個可能結果上的整體概率分布。方差是對概率分布的“離散程度”的測度,概率分布式按照它偏離均值的,能夠合
50、理地度量所涉及的風險。均值測度的是概率分布的平均值,概率分布以它為聚攏的中心。2.任何資產的期望酬勞一定等于無風險酬勞加上風險調整。ri=rf+i(rmrf),那個方程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的要緊結果。小結:1.我們能夠運用前面介紹的預算集和無差異曲線等分析工具,來研究包含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的投資組合的選擇問題。2.風險和酬勞之間的邊際替代率一定等于預算線的斜率,那個斜率稱作風險價格。3.一種資產的風險值在專門大程度上取決于這種資產與其他資產的關系。一種與其他資產的變動方向相反的資產,有助于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4.相關于市場整體風險的
51、一種資產的風險值,稱作這種資產的值。5.資產市場差不多的均衡條件是通過風險調整的酬勞一定相等。第十四章 消費者剩余1.假如消費者選擇了n單位離散商品,那么,他就會剩余mpn美元用于購買其他東西。如此,他的總效用為(n)+mpn。(n)pn項被稱作消費者剩余或凈消費者剩余。它測度的是消費n單位離散商品的凈效益:效用(n)扣除對其他商品消費支出的減少。消費者剩余測度的是要使消費者放棄對某種商品的全部消費,而必須補償給他的貨幣量。假如涉及諸多的消費者,我們能夠把所有消費者的剩余都加總到一起,從而得到對諸消費者剩余的整體測度。假如消費者剩余是對個人交易利得的測度一樣,諸消費者剩余是對總體交易利得的一種
52、方便的測度。2.使消費者回到初始無差異曲線上所必需的收入變化稱作收入的補償變化,因為這種收入變化恰好補償了價格變化給消費者帶來的阻礙。補償變化測度的是,為準確地補償價格變動給消費者帶來的阻礙,政府必須給予消費者的額外貨幣。用貨幣測度價格變動阻礙的另一種方法是,考慮在價格變化往常,必須從消費者那兒取走多少貨幣,才能使他的境況與價格變化以后的境況一樣好。這種變化稱作收入的等價變化,因為從效用變化的角度看,這種收入變化與價格變化是等價的。等價變化測度的是消費者為了幸免價格變動而情愿付出的最大收入量。3.供給曲線度量的是在每個價格水平上供給的商品數量。供給曲線上方的面積稱作生產者剩余。小結:1.在離散
53、商品和擬線性效用情況下,與消費n單位離散商品相對應的效用恰好確實是前面n個保留價格的和。2.那個和是消費商品的總效益。假如再扣減購買商品的花費,就得到消費者剩余。3.與價格變化相關聯的消費者剩余的變化呈現一個不精確的梯形。能夠把它視作與價格變化相關聯的效用的變化。4.一般地,能夠利用收入的補償變化和等價變化來測度價格變化的貨幣阻礙。5.假如是擬線性效用,補償變化、等價變化和消費者剩余的變化就完全相等。即使不是擬線性效用,消費者剩余的變化也能夠當作價格變化對消費者效用的阻礙的有效近似。6.關于供給行為而言,能夠把生產者剩余定義為對生產者得自生產既定數量產品的凈效益的測度。第十五章 市場需求1.單
54、個消費者的選擇加總在一起,得到總的市場需求。盡管在價格發生變動時,消費者會選擇對這種商品消費得更多一些,對那種商品消費得更少一些,但最終他仍會對每種商品都進行消費。有時,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一種集約邊際上的調整。在保留價格模型中,消費者決定是否進入某種商品的市場。有時,這稱作廣延邊際上的調整。總需求曲線的斜率受到這兩種決策的阻礙。對正常商品來講,集約邊際上的調整是在“正常”的方向上進行的:當價格上升,需求數量就下降。廣延邊際上的調整也在“正常”的方向上進行。因此,總需求曲線是向下傾斜的。2.需求價格彈性定義為需求數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假如一種商品的需求彈性的絕對值大于1,這種商品
55、具有彈性需求;假如小于1,則無彈性需求;假如恰好等于1,則具有單位彈性需求。需求的收入彈性描述的是需求數量如何對收入變動作出反應,它定義為需求數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收入變動的百分比。正常商品情況下,收入上升導致需求數量增加,需求的收入彈性為正值。低檔商品,收入上升導致需求數量減少,需求的收入彈性為負值。對奢侈品而言,需求的收入彈性大于1:收入上升1%使得對奢侈品的需求數量增加超過1%的水平。但依據一般的經驗,收入彈性一般在1附近變動。3.收益是一種商品的價格與它的銷售量的乘積。收益的增加依舊減少,顯然要取決于需求對價格變動的敏感程度。小結:1.市場需求曲線是個人需求曲線的總和。2.保留價格度量的
56、是如此一種價格。按此價格,消費者剛好對購買或不購買一種商品感到無差異。3.需求函數度量的是作為價格的一個函數的需求數量。反需求函數度量的是作為數量的一個函數的價格。不論用其中哪一種函數都能夠對一條已知的需求曲線作出描述。4.需求彈性度量的是需求數量對價格的敏感度,它在形式上被定義為數量的百分比變化除以價格的百分比變化。5.在某個點上需求假如缺乏彈性,增加數量就會減少收益。假如需求有彈性,增加數量就會增加收益。6.邊際收益是我們得自增加的銷售量的額外收益。把邊際收益和彈性聯系在一起的公式是MR=p1+1/=p11/|。7.假如反需求曲線是線性函數p(q)=abq,那么邊際收益就可由MR=a2bq
57、給出。8.收入彈性度量的是需求數量關于收入的敏感度,它通常定義為需求數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收入變動的百分比。第十六章 均衡1.假如一個商品存在眾多獨立的供給者,把所有供給者的供給曲線加總,就能夠得到市場供給曲線。每個經濟主體都同意不受它們操縱的價格,如此的市場就稱作競爭市場。所謂經濟均衡指的是如此一種狀態,即所有有關的經濟主體都選擇了對它來講最佳可能的行為,同時各經濟主體的行為之間具有一致性。市場均衡有兩個特例。第一個特例是供給數量固定的情況,供給數量取某個固定的值,同時與價格無關,供給曲線是垂直的,均衡數量完全由供給曲線決定,而均衡價格完全由需求曲線決定。第二個特例是供給曲線是一條完全水平的直
58、線。假如某個行業具有一條完全水平的供給曲線,這意味著在某個固定的價格上,該行業將提供任意數量的商品。均衡價格由供給曲線決定,而均衡數量由需求曲線決定。2.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之間的差額確實是稅收收入。一般地,征稅既會提高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又會降低廠商得到的價格,稅收的轉嫁程度取決于需求和供給的性質。這一點在極端的情況下體現得最清晰:即在供給曲線完全水平或者完全垂直時,在供給具有完全彈性或者完全無彈性時。考察介于兩個特例之間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而不是完全垂直的例子。在如此的情況下,稅收的轉嫁程度取決于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相對傾斜程度。假如供給曲線接近水平,幾乎所有的稅收將轉嫁給消費者;反之當供給曲
59、線接近垂直時,幾乎沒有什么稅收轉嫁。3.帕累托效率是如此一種經濟狀況,即沒有一種方法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況變壞的同時使任何人的境況變得更好。競爭市場決定了一個具有帕累托效率的產量,因為在數量q*處,某人為多購買1單位產品而情愿支付的價格和某人為多銷售1單位產品必須得到的價格相等。排隊等候是額外凈損失的一種形式排隊等候的人支付一個“價格”,但其他任何人可不能從那個價格中獲得任何收益。小結:1.供給曲線度量在每一價格上人們情愿供給某種商品的數量。2.依照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變化來研究均衡價格和數量如何樣變化是比較靜態分析的又一個例子。3.當一種商品被征稅時總有兩種價格:需求者支付的價格和供給者得
60、到的價格,兩者之差確實是稅收的數額。4.稅收的額外凈損失時因征稅而引起的消費者剩余與生產者剩余的凈損失之和。它測度的是因征稅而未被銷售的那部分產品的價值。第十七章 拍賣1.拍賣是最古老的市場形式之一,它的出現至少能夠追溯到公元前500年。關于商品的性質,經濟學家區分了個人價格拍賣和共同價值拍賣。拍賣最為流行的競價結構形式是英國式拍賣。拍賣人先以一個保留價格起拍,這是商品的出售者所情愿賣出商品的最低價格。接下來,投標人要相繼給出一個較高的價格;通常,每一個出價都要按某個最小的競價增量超出前一個出價。當沒有投標人情愿再提高出價時,出價最高的人就獲得了這件商品。另一種形式的拍賣稱作荷蘭式拍賣,起源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保潔協議合同范例
- 關于七年級教學工作計劃范文6篇
- 2025年婦產科護士工作計劃(13篇)
- 江西潔美電材年產17.5萬噸紙質載帶塑料載帶項目環評資料環境影響
- 量變質變知識體系
- 長安商場花店創業計劃
- (高清版)DB4501∕T 0015-2023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
- (高清版)DB51∕T 1077-2010 飼料中黃曲霉毒素B1、B2、G1、G2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 2025年環衛清潔裝備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高密度電阻率儀合作協議書
- 軋鋼電氣培訓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2025年云南紅河彌勒市產業發展集團限公司面向社會招聘(若干)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DB11∕T1082-2024工業γ射線移動探傷治安防范要求
- 2025年上半年無錫宜興市人民檢察院聘用合同制檢察書記員招考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 肺動脈栓塞溶栓治療個體化方案探討-深度研究
- 2025年中考英語熱點話題預測-哪吒(含答案)
- 【2025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全冊教案【含反思】
- 2025年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2025年個體古董借款質押合同示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