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021年廣州市高三一模作文 題目+指導+范文_第1頁
70.2021年廣州市高三一模作文 題目+指導+范文_第2頁
70.2021年廣州市高三一模作文 題目+指導+范文_第3頁
70.2021年廣州市高三一模作文 題目+指導+范文_第4頁
70.2021年廣州市高三一模作文 題目+指導+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0.2021年廣州市高三一模作文 題目+指導+范文主題:探索從未停步,超越永無止境三個情境任務【真題回放】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嫦娥奔月”、屈原“天問”,寄托了先民們的夢想與思考。觀天象,制歷法,研制渾天儀,身綁“火箭”飛向天空,古代科學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國成立以來,“飛天攬月”的探索從未間斷;上世紀50年代,現代航天業艱難起步;70年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飛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將“玉兔”送上月球,帶回珍貴的月壤,“天問一號”飛過廣袤的太空,即將著陸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奮進,協同攻堅,不斷超越,鑄就了中國航天精神。以“探索從未停步,超越

2、永無止境”為主題,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完成。“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以當時中學生的身份給學校廣播站寫一篇廣播稿。在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節目中向全國中學生演講,以學生身份寫一份演講稿。“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后,以學校團委名義向“天問一號”團隊寫一封慰問信。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題評析】(評析人:華南師大語文月刊副主編胡家俊)這是一道好題!這道高考作文模擬題針對性強,突出了兩個高考作文訓練的重點,一個是“寫作情境”,另一個是應用文的文體特征,這兩個點是備考過程中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是經

3、常丟分的地方,通過一模的考試,突出這兩個重點,考查考生作文備考的水平,同時也重點提醒考生需要特別關注這兩個重點,這對解決考生忽略寫作身份意識和文體意識的頑疾,很有作用。對于這道模擬高考作文題,我想提出四點意見:(一)寫作情境理解是難點。這道題,無論你選擇哪個寫作任務,都繞不開對寫作情境的理解,這是寫好這道作文題的一個難點。第個寫作任務,寫作者的身份是上個世紀的70年代的中學生,要在學校的廣播站播發一個稿件,內容是關于“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作為學生的心情與思考,主題是“探索從未停步,超越永無止境”。上世紀70年代的中學生,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當時的航天科技的水平,當時整個社會的氣氛,學生

4、的思想狀態,這些都是要考慮的,要寫好,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維,營造好那個時代的氛圍,才能把文章寫好。第個寫作任務,寫作的情境設置是:在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節目中向全國中學生演講,以學生身份寫一份演講稿。電視臺“開學第一課”這個情境,同學們都不會陌生,選擇這個寫作任務,最好的是做回自己,學生以自己的身份代入寫作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電視臺這樣的播放媒體,涉及的面是很廣的,面向的聽眾是多層面的,就可以了。第個寫作任務,寫作情境的設置是:“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后,以學校團委名義跟“天問一號”團隊寫一封慰問信。寫作者身份不是個人自己,而是代表一個團體,以學校團委名義來寫這篇文章。校團委是先進

5、青年學生的政治性的組織,這個要理解到位。這三個情境設置,各有要求,各有難點,能否把這樣的情境理解好,是很考驗考生對寫作情境的理解能力的,這會是一個拉開分數距離的一個重要的參考點。(二)應用性文體特征的把握是基本要求。應用文的寫作是近幾年來高考作文的重點,廣州一模作文題,用一道題,考查涉及到了三種應用文文體,這個確實是挺用心的。應用文體,關鍵的是要在寫作中展現不同文體的文體特征。比如說廣播稿,主要是用聲音傳播的,主要是表達情感的,適宜比較抒情,比較高昂的表達,不要把一篇很僵化死板的議論文改裝成廣播稿,那樣會把聽眾悶壞的。演講稿,大家最熟悉,圍繞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中國航天精神突出“探索從未停步,

6、超越永無止境”這樣的主題,就很好了。慰問信,主要對“天問一號”團隊進行慰問,對他們的付出,對他們的精神表示肯定,向他們學習,如何通過學習激勵我們,就可以了。比較三個寫作任務,我個人推測,選第個寫作任務的考生會最多,第二是第個寫作任務,第三是第個寫作任務。(三)防泛化理解“探索”。主題里面的“探索”應該是特指,是特指航天事業方面的探索。吸取了適應性考試的經驗教訓, “銘記歷史,迎接挑戰”,很多考生對于“歷史”的理解是泛化的,沒有突出特指的抗美援朝這段歷史。估計廣州一模也會有這樣的情況,希望老師們嚴格把關,這里的“探索”首先是特指的航天事業方面的探索,這個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四、雙峰主題要充分。

7、“探索從未停步,超越永無止境”,是一個雙峰主題,“探索”要突出,寫充分,“超越”也要突出,寫充分,這樣才是好的文章。【任務一范文】躬身探索青云志,問鼎蒼穹東方紅廣州新東方學校 優能教師 莊昱坤各位親愛的同學:大家好!今天的校園廣播又與大家如期會面了。此刻,讓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一同慶祝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當東方紅的樂曲在蒼穹之上響起,我心中充滿了自豪。更想借此機會,倡議大家向偉大的科學家們學習是他們不斷探索的精神,讓全國上下,乃至全世界知道,中國人的探索毅力和勇氣可以超越一切,創造奇跡!探索從未停步,是“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持不懈。“東方紅一號”從點火到升空僅僅用了幾

8、秒鐘,而在這幾秒鐘的背后,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堅持。早在1956年竺可楨、錢學森等科學家就已經向中央提出了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這14年來,沒有制造經驗,沒有良好的研究環境,甚至在饑荒時期沒有足夠的糧食果腹,而一位位隱姓埋名的科學家用竹子般的韌勁“咬定青山不放松”,他們在大漠之中躬身探索,是16次的失敗換來了今朝的成功,換來了獨立研制并發射衛星的世界第五名!相信同學們都還記得,6年前,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那時,我們為祖國的核事業發展振臂高呼。那么6年后的今天,讓我們為同樣艱苦探索的豐碩成果,那顆星空中最閃耀的“東方紅”高聲歡呼吧! 超越永無止境,是“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

9、。130年前,祖輩倍受欺辱,誰曾想“東亞病夫”會“不墜青云之志”?100年前,侵略者血洗中國大地,誰曾想“支那人”可以問鼎蒼穹。科學家們的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更值得敬佩的,是他們超越歷史、超越偏見、超越“一窮二白”的勇氣。在建國初期,梁思禮、錢學森等多位科學家毅然決然地踏上回國路。他們早就見識過國外的研究環境多么優越,研究資源多么豐富,也知道新中國是多么的百廢待興。而若不是他們超人的勇氣,敢于擺脫客觀條件的束縛,又哪里有機會去探索中國人的航天事業呢?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鄭重宣布:“蘇聯和美國把人造衛星拋上了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只有我們敢于超越自己的想象,敢于

10、超越他人的豐碑,才能在今日取得世界矚目的航天碩果。親愛的同學們,繼承航天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每一天的學習是平凡的,但正是今日的一筆一劃,才能畫出祖國美好的明天。毛主席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就是一個個數據計算累計而成的。讓我們借此之際,燃起心中的前進之火,我輩亦承青云志,蒼穹何止東方紅?讓我們為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不斷探索,不斷超越!【任務二范文】探索未停,超越永無止境廣州新東方學校 優能教師 莊昱坤曾經,那只是一種想象;曾經,那只是一種夢幻;曾經,那只是某些發達國家才能實現的技術。而如今,在飛速發展的中國,我們用強大的航天精神超越歷史,實現了一代又一代

11、人的航天夢。 在新的時代,會有新的航天精神。站在時代的洪流中,我作為一名高中生,始終銘記,雖然我們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乘翅高飛,但那種協同攻堅,不斷超越的精神,需要我們去繼承。那我們又該如何用這新時代的航天精神,去走好新時代的航天路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什么是新時代的航天路。說起我們記憶中的航天,可能同學們想起的是屈原“天問”,是“東方紅一號”,是“嫦娥”“玉兔”。當我們認真回顧這段歷史,會發現它不僅僅是一段歷史,也是呈現在全世界人們面前的一段偉大歷程。然而,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擺在面前的“里程”,就是把學習的任務完成好,把生活中的困難處理好,去奔赴自己心中星辰大海。其次,我們還要知道,走好這樣一

12、段“新時代的航天路”需要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曾經,我們經濟有限;曾經,我們設施簡陋;曾經,我們人才奇缺。 但在那個時代,我們依然發出了振聾發聵的聲音“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國最初的航天精神。重重的困難,像一座座高山,也像翻江倒海的巨瀾。但我們與困難酣戰,奮勇直前。而新時代的航天之路,或許不再那么艱難,但它更需要我們有一種協同攻堅的精神態度。雖然時代不同,內容不同,對象不同,但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有同學會問,作為高中生,我們應該怎樣走好新時代的航天路呢?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對外國友人說過:“天上有兩千多顆衛星,我們才兩千

13、分之一嘛!就是有兩千顆也不能驕傲,否則會走向反面,這是一個教訓。”是的,我們不僅要避免懈怠的情緒,更要有虛心耐心的拼搏態度,在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坎坷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新航天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攻破一道道防線。我想,只要做到了這些,我們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不管結果如何,這一段歷程一定能給我們成長的記憶留下精彩的印記。習主席說,“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祖國過去的藍圖建設我們未曾參與,未來的航天征程我們不愿錯過。同學們,先讓我們在努力學習中鍛煉自我,成為一個符合新時代需要的“新航天人”,再用更多的實際行動參與到自己期待的每一幅藍圖建設中去吧。【任務三范文】有語,有漢音,星無垠,我來也 致“天

14、問一號”團隊的慰問信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 龔志民敬愛的“天問一號”全體科學家: 你們好。在我國“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的輝煌時刻,我校團委謹代表全校同學向你們表示最真誠的慰問并致以最高的敬意,祝愿中國往返火星的路途一帆風順,祝愿祖國航天事業興旺發達。(開頭段寫作,遵循應用文體寫作規范)千年前的屈子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今天“玉兔”答:中國已擁有月壤。“天問一號”答:我已抵達火星。“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忽忽人間多少秋,天有語,星無垠,多維世界路難尋。看如今,頭頂有“北斗”環繞定位,近有月球為伴,遠有火星為鄰。航天人,知來路,探去處,白發滿頭時,國運勃發,意興方濃。正是有了你們幾代航天人的的

15、竭力奮斗,才有了今天中國的飛龍在天。(此段由天問而追問,古今聯系,思接千載,緊扣情境材料寫作,大氣磅礴,突出了航天人的巨大貢獻)“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是你們科研實力和科學精神的結晶,是國人的驕傲,更是祖國航天事業的新起點。(領起句,盛贊“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的巨大意義)回首千年,從朦朧的夢想與思考,到“北斗”厘米級的準確;從觀天象、制歷法、研制渾天儀的實踐,到“東方紅一號”環繞地球的突破;從萬戶身綁“火箭”飛向天空的冒險,到“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回收;中國科學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的精神從未斷絕。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星際旅行才不再遙遠。航天是奔向遙遠的事業,科學是一場接力賽。我們這一代學子,

16、或有人未來會從你們手中接過星際航天的接力棒,就像你們從錢學森、趙九章等前輩手中接力一樣。我們未來的人生顏色、航程,由祖國需要而定。今天,你們是大海,我們還是山中的小溪水滴,但百川終會歸海。未來航天人中,必有我們中的一員。(本段扣住寫作任務,結合題目材料情境,做針對性有效論述與分析)航天道路由你們而開,你們繪制了星際坐標,也為我們提供了人生未來定位最重要的理想坐標。感謝你們。感謝的最佳方式,是默默地向你們學習、看齊。就像你們向藍天、向星際看齊一樣。你們讀懂了星空,國家航天就進步了;我們讀懂了你們,學業就一定會有所成就。(結合青年團身份做有效議論,突出表現“寫作任務”)先民們數千年一問,新中國七十

17、年作答。西方長期封鎖,鎖不住中華龍的騰飛。關鍵在于中國人有志氣和實干精神,關鍵在于你們的科學和創新能力。我們全校共青團員,都認定:絢麗的青春、光明的人生,首先應該秉持這種精神上路。無論我們未來的事業是在天上還是在大地,你們永遠是我們的榜樣。(放眼國際局勢與歷史,寫作思維開闊,既表達了對航天人精神的再次贊美,也表達了自己作為青年人要向中國航天人學習的決心,符合青年團立場與身份)“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詩人的情懷、科學的精神,必將使人類、使所有生命都成為命運共同體。愛天空,必先你們一樣愛科學,愛生命、愛人生。(結尾作升華性議論,表現出人類共同體的思維高度,很難得)在此,我們代表第一高級中學青年團員,向你們致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