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91.140.30P48DB彳匕京市地方標準DB11/T15252018居住建筑新風系統技術規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sidentialoutdoorairsystem2018-07-01實施2018-04-19發布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前言根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關于印發2016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增補項目計劃的通知(京質監發(2016)53號)的要求,規程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內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編制了本規程。本規程的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基本規定,設計,施工與安裝,系統調試
2、與驗收,運行維護。本規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歸口并組織實施,由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土城西路餡號城建開發大廈,郵政編碼:100029)。本規程主編單位:北京城建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本規程參加單位: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天銀地熱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遠大潔凈空氣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摩碼人居環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狄耐克環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中科睿賽(北京)環境有限公
3、司浙江造夢者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北京航天奧祥通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盛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本規程主要起草人員:李久林楊英霞林力鄧高峰李世哲關云峰王智超閆桂蘭彭宏徐昭煒金彩虹賈巖陳平徐秋生劉振吳帥魏建民季啟政劉鵬本規程主要審査人員:戴自祝馬曉鈞李增和李慶平張松正王志偉劉延軍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161總則1 HYPERLINK l bookmark182術語2 HYPERLINK l bookmark203基本規定34設計4 HYPERLINK l bookmark224.1一般規定4 HYPERLINK l bookmark244
4、.2設計要求4 HYPERLINK l bookmark264.3新風量要求5 HYPERLINK l bookmark284.4凈化設計要求及通風器選型5 HYPERLINK l bookmark304.5室內、外風口設置及室內氣流組織要求6 HYPERLINK l bookmark324.6風管設置及性能要求7 HYPERLINK l bookmark344.7監控系統設置要求8 HYPERLINK l bookmark365施工與安裝9 HYPERLINK l bookmark381一般規定9 HYPERLINK l bookmark405.2通風器安裝9 HYPERLINK l boo
5、kmark423風管及部件的制作和安裝10 HYPERLINK l bookmark445.4監測與控制系統施工11 HYPERLINK l bookmark466系統調試與驗收12 HYPERLINK l bookmark481一般規定12 HYPERLINK l bookmark506.2調試與試運轉12 HYPERLINK l bookmark523竣工驗收12 HYPERLINK l bookmark547運行維護15 HYPERLINK l bookmark56附錄A檢查記錄16 HYPERLINK l bookmark58本規程用詞說明25 HYPERLINK l bookmark
6、60引用標準名錄26附:條文說明27ContentsTOC o 1-5 h zGeneralProvisions1Terminologies2BasicRequirements3Design41GeneralRequirement42DesignRequirement43OutdoorAirFlowRateRequirement54.4PurifyDesignRequirementandVentilatorSelection54.5IndoorandOutdoorVentsSettingandAirDistributionRequirement64.6AirDuetSettingandPerf
7、ormanceRequirement77MonitotringandControlSystemSettingRequirement8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91GeneralRequirement92VentilatorInstallation93AirDuetandComponentsMakingandInstallation1054MonitotringandControlSystemInstallation11CommisioningandAcceptance121GeneralRequirement122CommissioningandTestRunnin
8、g123Acceptance12OperationandMaintance15AppendixAInspectionRecord16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5ListofQuotedStandards26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7 1總則1.0.1為規范北京市居住建筑新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保證工程質量,改善和提高室內空氣質量,制定本規程。1.0.2本規程適用于新建、改建和擴建居住建筑新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1.0.3居住建筑新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維護,除應符合本規程的規定外
9、,尚應符合國家和北京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術語2.0.1新風outdoorair引入室內經過處理的室外空氣2.0.2新風系統outdoorairsystem將新風送入室內,并將室內空氣排至室外的機械通風系統。2.0.3集中式新風系統centralizedoutdoorairsystem集中設置風機及凈化處理等設備,新風經處理后經送風管道送入多個住戶室內的新風系統。2.0.4分戶式新風系統householdoutdoorairsystem每個住戶單獨設置的新風系統。2.0.5單向流新風系統uii迅ovoutdoorairsystem只有新風經送風機送入室內或只有排風經排風機排至室外的單一流向
10、的新風系統。2.0.6雙向流新風系統bidirectionalflowoutdoorairsystem新風經送風機送入室內的同時,排風經排風機排至室外的新風系統。2.0.7熱回收新風系統outdoorairsystemwithheatrecovery新風和排風同時經過熱交換芯體或新風和排風間歇通過蓄熱體實現熱回收的新風系統。2.0.8細顆粒物(PM2.5)凈化效率cleaningefficiencyofPM25通風器對室外空氣中PM2.5的去除能力,即通風器新風入口、新風出口空氣中PM”濃度之差與新風入口空氣中PM2.5濃度之比,以百分數表示。 3基本規定3.0.1新建居住建筑應預留新風系統的
11、安裝位置。3.0.2新風系統設計時,應根據居住建筑的布局和安裝條件選擇合理的系統形式,并應滿足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的設計要求。3.0.3新風系統應具有凈化功能,必要時可增加殺菌和加熱功能。3.0.4新風系統在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的同時,應適應建筑節能性和舒適性要求。3.0.5新風系統采用的設備、材料等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的有關規定。3.0.6居住建筑改造采用新風系統時,不應破壞居住建筑的結構安全性。 4.1一般規定4.1.1新風系統的排風系統應滿足新風量的要求,當采用機械送風、機械排風的系統形式時,排風量應為新風量的80%90
12、%。4.1.2新風系統的氣流組織應進行優化設計,不應受廚房、衛生間等局部排風的影響。室外新風宜直接送入臥室、起居室等人員的主要活動區,并應將室內空氣排至室外。4.2設計要求4.2.1當符合下列情況之一時,居住建筑宜采用分戶式新風系統:1用戶對室內空氣質量控制要求不同時;2用戶對新風系統的控制需求不同時;3既有居住建筑改造設置新風系統。4.2.2分戶式新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宜優先釆用雙向流新風系統,并應釆用熱回收裝置;2對室內不適宜安裝風管的居住建筑,可采用壁掛式、立柜式或墻式等無管道新風系統,并應保證氣流組織合理和避免噪聲;3采用熱回收新風系統時應對熱回收裝置是否結霜或結露進行核算,
13、并應采取新風預熱等防霜凍和凝水排放措施。4釆用單向流新風系統時宜采用正壓新風系統,房間應設置過流口或內門與地面間凈空應留20mm25mm的縫隙。5雙向流新風系統釆用室內公共區集中排風時,房間應設置過流口或內門與地面間凈空應留20mm25mm的縫隙。4.2.3當符合下列情況之一時,居住建筑可釆用集中式新風系統:1居住建筑采用風機盤管、多聯機等集中式空調系統時;2對室內空氣質量控制需求差異不大,且有統一管理要求時。4.2.4集中式新風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風機應釆用變速調節;2設計新風量取各住戶設計新風量之和;3入戶送風管上應裝設能嚴密關閉的閥門;4戶內送風末端管段上宜裝設風量調節閥;5應設
14、計機房和風管公共空間,并應設置便于清洗維護的檢修口。4.3新風量要求4.3.1新風系統的最小新風量宜按換氣次數法確定,居住建筑設計最小換氣次數應符合表4.3.1的規定。表4.3.1居住建筑設計最小換氣次數人均居住面積Fp最小換氣次數(h1)Fp10nr0.7010nrFp20m20.6020nrFp50m20.454.3.2新風量設計應能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規定的CO?濃度限值要求。室內CO?濃度限值所需的新風量應按下式計算:錯誤!未找到引用源。(4.3.2)式中:Q新風*,m3/li;xc一一室內CO2散發量,L/11,按室內人數和每人呼出的C02量進行計算;V
15、c2一一室內CO?濃度限值,;Vco室外CO?濃度,%,取0.04。4.3.3取最小新風量和滿足室內CO2濃度限值要求的新風量中的最大值作為設計新風量。4.4凈化設計要求及通風器選型4.4.1新風系統的凈化設備對PM2.5的綜合凈化效率不應低于80%o4.4.2新風系統的凈化設備對PM2.5凈化效率應根據居住建筑室內和室外的設計PM2.5濃度按下式計算確定。錯誤!未找到引用源。(4.4.1)式中:E一一凈化設備對PM”的綜合凈化效率();Cm一一設計室內PM濃度(Pg/1);cout一一設計室外PM25濃度(Mg/m3),取北京市歷年平均不保證5天的日平均濃度,統計年份不應低于三年。443新風
16、系統的凈化設備宜釆用阻隔式,采用靜電式時應設置斷電保護措施,在打開機組結構或進行維護維修時,其內部裝置應能自動斷電;靜電式凈化設備的lh臭氧濃度增加量不應高于0.05mg/m3o4.4.4通風器應根據設計風量和風壓進行選型,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通風器的風量應在系統設計新風量基礎上附加風管和設備的漏風量,附加率為5%10%;2通風器的風壓應在系統計算的壓力損失上附加10%15%;3通風器應優先選用靜音型。4.4.5通風器的風量、風壓、功率和噪聲性能應能滿足現行行業標準通風器JG/T391的規定。4.4.6通風器的電氣安全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
17、1的相關規定。4.4.7具有凈化功能的單向流通風器的凈化能效不應低于2.00m3/(W.h),雙向流通風器的凈化能效不應低于1.25m3/(W.h),凈化能效應按下式計算:錯誤I未找到引用源。(4.4.7)式中:n通風器對PM2.5的凈化能效m3/(lrW);Q通風器額定風量(nf/h);EPM2.5凈化效率();W通風器額定功率(W)。4.4.8具有熱回收功能通風器的交換效率應符合表4.4.8的規定。表4.4.8具有熱回收功能通風器的交換效率類型交換效率(%)制冷制熱熔效率6065溫度效率6070注:熔效率適用于全熱交換通風器,溫度效率適用于顯熱交換通風器。4.5室內、外風口設置及室內氣流組
18、織要求4.5.1室外新風口、排風口的選型及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新風口的空氣流速宜為3.5m/s4.5m/s;2新風口和排風口宜選用防雨、隔音型風口,并設置防止蚊蟲、柳絮等的過濾措施;3新風口應遠離建筑污染物排放口和熱源設備,水平或垂直距離應不小于1.5111,且垂直布置時,新風口應位于污染物排放口和熱源設備的下方;4對于分戶式新風系統,新風口和排風口布置應避免室外進風和排風的短路。新風口和排風口布置在同一高度時,宜在不同方向設置,在相同方向設置時的水平距離不宜小于1.0m,且應背向設置;新風口和排風口垂直布置時,新風口宜設置在排風口的下方,垂直距離不宜小于l.Onio4.5.2室內送風方式宜
19、根據新風系統的類型選用上送風、側送風或下送風方式。4.5.3室內送風口、排風口的選型及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送風口的空氣流速宜為2m/s3m/s;2送風口應帶有調節風量功能,宜設導流裝置;3排風口不應設在送風射流區內和人員經常停留的地方。排風口的吸風速度不應大于3m/s;4送風口和排風口不應相對布置,在同一高度布置時水平距離不應小于lm;垂直布置時,垂直距離不應小于lm。4.6風管設置及性能要求461風管宜采用圓形、扁圓形或長、短邊之比不大于4的矩形風管。風管的截面尺寸宜按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的有關規定執行。4.6.2風管內的空氣流速,干管宜為3.5m/s4
20、.5m/s,最大不應超過6m/s;支管宜為2m/s3m/s。4.6.3新風系統各環路的壓力損失應進行水力平衡計算。各并聯環路壓力損失的相對差額不宜超過15%o當通過調節管徑無法達到上述要求時應設置調節裝置。4.6.4通風器和室外連接的風管應設計保溫,并應設置坡向室外的0.01-0.02的坡度。4.6.5新建建筑風管穿墻和穿梁的孔洞預留應經結構安全確認,預留孔洞位置應正確,孔洞不宜大于風管外邊尺寸20mm,風管尺寸應根據設計風量和設計風速計算確定。4.6.6風管可采用金屬風管或非金屬及復合風管。非金屬及復合風管的燃燒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非金屬、復合材料風管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材料
21、及制品燃燒性能分級GB8624規定的難燃B1級;所用鋁箔熱敏、壓敏膠帶和膠粘劑的燃燒性能應能滿足難燃B1級要求。2柔性風管材料、膠粘劑的燃燒性能應達到難燃B1級。467風管在1.5倍的工作壓力下保持5mm及以上,接縫處應無開裂,整體結構應無永久性的變形及損傷。4.6.8風管的嚴密性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1矩形風管的嚴密性檢驗,在工作壓力下的風管允許漏風量應滿足QW0.1056P&;2圓形金屬風管、復合材料風管以及采用非法蘭形式的非金屬風管的允許漏風量,應為矩形風管規定值的50%o式中,Q一一風管在其工作壓力下,單位面積風管單位時間內的允許漏風量m3/(hnf);P一一指風管系統的工作壓力(Pa)
22、。4.6.9非金屬及復合風管的污染物濃度限值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非金屬及復合風管MG/T258標準的相關規定。4.7監控系統設置要求4.7.1新風系統宜設置監控系統,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監控內容可包括參數監測、參數與設備狀態顯示、自動調節與控制、設備連鎖與自動保護以及監控與管理等。具體內容和方式應根據系統類型、設備運行時間等因素,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2監控系統可采用集中監控和就地監控兩種形式。采用集中式新風系統可采用集中控制形式;分戶式新風系統可根據戶數的多少和運行管理模式采用就地監控或集中監控。3原則上居住建筑的臥室、起居室等每個主要功能房間設置1個監測點,當房間面積較大時可增加監測點的數量
23、。監測點應設置在能反映被測房間空氣狀態的位置。4.7.2新風系統宜對下列參數進行監測:1室外的C02濃度、PM2.5濃度;2室內的CO?濃度、PM2.5濃度;3室內送風口的PM25濃度;4過濾器進、出口的靜壓差。4.7.3新風系統可根據室內CO?濃度進行新風量的調節。5施工與安裝5.1一般規定5.1.1新風系統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設備的進場,應對其進行驗收,并形成相應的質量記錄。5.1.2施工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1設計文件齊備,且己審查通過。2施工方案己經批準。3施工場地符合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生產要求。4現場條件滿足正常施工需要。5預留基礎、孔洞、設施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24、。5.1.3新風系統工程中的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應進行驗收及確認,隱蔽工程驗收記錄應符合本規程附錄A.0.1和A.0.2的規定。5.1.4新風系統施工與安裝可分為通風器安裝、風管及部件的制作和安裝、監測與控制系統施工三個分部工程,質量檢驗記錄應符合本規程附錄A.0.3A.0.5的規定。5.1.5新風系統施工與安裝,除應符合本規程規定外,還應按照被批準的設計圖紙、合同約定內容和相關技術標準規定;施工圖紙修改必須有設計單位的設計變更通知書或技術核定簽證。5.2通風器安裝5.2.1通風器安裝時應校核通風器運行荷載對吊頂、地面或屋面、墻體的影響,通風器不應安裝在非承重結構上。吊裝時,螺栓錨固深度及構造措
25、施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的規定。5.2.2通風器的搬運和吊裝應符合產品說明書的有關規定,并應做好設備的保護工作。5.2.3吊裝通風器和落地通風器安裝時應預留檢修空間,吊裝時應根據機組的尺寸預留不小于5OOnmi*5OOnmi的檢修口;落地式安裝時,距離操作面應留至少600mm的檢修空間。5.2.4通風器安裝應固定平穩,并有防松動措施,并應采取減振措施。5.2.5通風器安裝的凝水排放口位置應按就近排放的原則設置。5.2.6壁掛式通風器室內安裝時應保證掛板與墻面固定牢固、通風器與掛板的懸掛正確。5.2.7墻式通風器安裝不應破壞墻體的結構和影響墻體的熱工性能。5.2.
26、8通風器安裝在室外時應滿足設計要求。5.2.9通風器的電源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新建居住建筑應預留通風器的電源插座,;2改造居住建筑通風器電源線無法接入最近的電源插座時,應將電源線接出,接線應正確、堅固,并有良好接地;3電源線應絕緣良好,不得裸露在外面。5.2.10獨立的新風凈化設備單元應安裝在通風器與室外相連接的新風管道上,安裝應平整、牢固,方向正確,與管道的連接應嚴密。5.3風管及部件的制作和安裝5.3.1采用現場制作風管及部件,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規范GB50738的相關規定進行制作。5.3.2采用成品風管及部件,安裝前應己進行進場檢驗合格,滿足安裝要求。5.3.3風管安
27、裝在施工停頓或完畢時,端口應封堵。5.3.4既有裝配式居住建筑的風管不應穿外墻,其他既有居住建筑的風管穿墻安裝前打孔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檢測打孔位置的鋼筋;2打孔應釆取抑塵措施;3應對破壞的墻體和保溫進行修復。5.3.5風管穿墻時應封填密實管徑與孔洞間的縫隙。風管穿屋面時,風管與屋面的交接處應有防滲水措施。5.3.6可伸縮性軟風管做軟連接時,長度不宜超過lm,并不應有死彎或塌凹。5.3.7風管與通風器連接宜在設備就位后安裝,應采用軟管連接,軟接的長度宜為150mm300mm。5.3.8風管各管段的連接應采用可拆卸的型式。風管和部件可拆卸的接口不應裝設在墻和樓板內。5.3.9風管安裝時不應懸空
28、排管,風管支、吊架的制作和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規范GB50738的規定。5.3.10風管系統安裝后應進行嚴密性檢驗,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的規定,并應在合格后交付下道工序。5.3.11風管與風口的連接宜釆用法蘭連接,也可釆用槽形或工形插接連接,連接應嚴密、牢固。5.3.12風口不應直接安裝在主風管上,風口與主風管間應通過短管連接。5.3.13室內安裝的同類型風口應規整,與裝飾面應貼合嚴密。5.3.14閥門安裝的位置、高度、進出口方向應符合設計要求,便于操作,手動或電動操作裝置啟閉應靈活、可靠。5.4監測與控制系統施工5.4.1
29、傳感器的安裝應在室內裝修完成之后,安裝應牢固、美觀。5.4.2監測與控制系統應設置智能控制器,新建居住建筑宜預留智能控制器的安裝位置和導線穿管位置;既有居住建筑的智能控制器安裝時應進行導線穿管敷設,并應保證接線正確、牢固。智能控制器宜安裝在室內照明開關所在的墻面上,高度距地面1.2m1.5m。5.4.3監測與控制系統的導線穿管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導管直徑要與所穿導線的截面、根數相適應,管內導線不應有接頭。2明配管應整齊美觀;暗配管時宜沿最近的路線敷設,宜減少彎曲;埋地管路不宜穿過設備基礎。6系統調試與驗收6.1一般規定6.1.1新風系統安裝完畢投入使用前,應進行系統調試。新風系統的調試和試運
30、轉應在通風器試運轉合格后進行。新風系統正常試運轉不應少于2h6.1.2新風系統運行前應進行風管清洗,并應在室外新風入口和室內排風口處設置臨時用過濾器對系統進行保護。6.2調試與試運轉6.2.1系統調試前應編制調試和試運轉方案。調試和試運轉結束后,應提供完整的調試和試運轉資料和報告。6.2.2設備試運轉和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1試運轉和調試記錄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0.6的規定;2通風器中的風機,葉輪旋轉方向正確、運轉平穩、無異常振動與聲響,其電機運行功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正常運轉不應少于8h;3風量調節閥手動、電動操作應靈活、可靠;4控制系統的檢測元件和執行機構應能正常動作。6.2.3系統
31、聯合試運轉及調試應符合下列規定:1系統聯合試運轉及調試記錄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0.7的規定;2系統總風量調試結果與設計風量偏差應在-5%十10%范圍之內;3系統運轉中,設備及主要部件的聯動應符合設計要求,動作協調、正確,無異常現象;4系統經調試,各風口的風量與設計風量允許偏差應在15%范圍之內;5室內噪聲應符合設計規定要求。6.3竣工驗收6.3.1新風系統竣工驗收合格后應辦理竣工驗收手續。竣工驗收報告應符合本標準附錄A.0.8的規定。6.3.2新風系統工程竣工驗收資料應包括下列內容:1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通知書和竣工圖;2主要材料、設備、成品、半成品和儀表的出廠合格證明及進場檢(試)驗報告;
32、3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4通風器、風管系統和監測與控制系統施工與安裝質量檢驗記錄;5設備單機試運轉記錄;6系統聯合試運轉與調試記錄;7觀感質量綜合檢查記錄;8通風效果檢驗報告。6.3.3觀感質量綜合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1風管表面應平整、無損壞;接管應合理,風管的連接以及風管與設備或調節裝置的連接應無明顯缺陷;2風口應表面平整,顏色一致,安裝位置正確,風口可調節部件應能正常動作;3各類調節裝置的制作和安裝應正確牢固,調節靈活,操作方便;4風管及部件的支吊架型式、位置及間距應符合本標準第5.3.9條的規定;5風管的軟性接管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接管應正確、牢固,自然無強扭;6通風器的安裝應正確牢固;
33、7保溫層的材質、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表面應平整、無斷裂和脫落。6.3.4新風系統調試完成后應進行通風效果檢驗,通風效果檢驗項目及限值要求符合表6.3.4的規定時應判定為合格,驗收應在檢驗合格后進行。通風效果檢驗應采用連續監測或現場檢測的方法。表6.3.4通風效果檢驗項目及限值要求序號檢驗項目限值要求1CO?濃度W0.1%,或按設計要求2PM2.5濃度W75卩g/nF,或按設計要求6.3.5新風系統的通風效果連續監測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連續監測時間不應少于30天,數據釆集頻率不應低于6次/h。監測期間內至少應有5天以上的室外PM25日平均濃度高于75pg/m3;2監測期間室內的外門窗應關閉,室內
34、人數應與設計一致并正常活動;3每個房間設置1個監測點,監測點距離地面高度宜為0.8m1.5m,不應被墻面、家具等遮擋。4取室外霧霾污染最嚴重5天的室內CO?濃度和PM2.5濃度平均值作為檢驗結果。6.3.6如果無法實行連續監測,新風系統的通風效果應采用如下方法進行現場檢測:1測試時選擇的室外PM25濃度應與設計室外PM2.5濃度偏差不大于20%;2測試開始前外門窗關閉時間不應少于24h,新風系統運行時間應大于24h。測試期間外門窗應關閉,室內人數應與設計一致,并應正常活動;3當房間面積小于50m?時,應布置1個測點;當房間面積大于50m?時,應按超出面積比例增加點數。測點應在房間對角線上或呈梅
35、花式均勻分布。測點距離地面高度應為0.8m1.5m:4測試采樣時間不應少于45mm,采集頻率宜為1mm,應取測試時間段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試結果;5當測試結果不符合本標準表634的規定時,應重新進行測試,測試時間不應少于18h:6當重新測試仍不符合本標準6.3.4的規定時,應判定通風效果檢驗不合格。6.3.7通風效果的檢驗應釆用抽樣檢驗,抽樣檢驗的戶數不應低于總用住戶的5%,且不應低于3戶。7運行維護7.0.1新風系統投入使用前,負責運行維護的單位應制定相關的運行與維護制度或手冊,并對使用人員進行運行培訓。7.0.2新風系統集中管理時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規范GB50365的相關
36、規定執行。7.0.3新風系統的通風器、風管系統及部件等應做日常和定期的維護保養,并滿足下列要求:1應每年對通風器進行一次清潔、維護保養。2對于設置有靜壓差超限報警的凈化設備,應根據報警提示對凈化設備進行清洗或更換;對于沒有設置報警的過濾設備,對粗效和中效過濾器,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宜每12個月進行清洗或更換,第二、三季度宜每23個月進行清洗或更換;對高中效及以上過濾器宜每年更換一次。3熱回收新風系統的熱交換芯應每2年進行清潔和維護保養。4應每6個月檢查風管的氣密性,風管連接處應無開裂、漏風現象;5應每36個月對風口進行清洗,保證風口上無積灰、過濾網中無粉塵污漬。6應根據傳感器要求對監測傳感器定期
37、進行復核或標定,每半年檢查新風監控系統并進行保養。附錄A檢查記錄A.0.1通風器吊裝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應符合表A.0.1的規定。表A.0.1通風器吊裝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工程名稱施工單位分部工程需稱建設單位隱蔽部位通風器監理單位設計圖號驗收日期序號內容施工單位檢查記錄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記錄1安裝位置(標高、平穩情況)2檢修空間大小3吊桿錨固質量4安裝的減振方式及效果5與風管的連接形式及質量6新、排風方向是否正確7電源和控制線是否正確8通電運轉情況施工單位檢查結果評定項目專業項目專業質量檢查員:技術負責人:年月日監理(建設)單位驗收結論專業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年月日A
38、.0.2風管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應符合表A.0.2的規定。表A.0.2風管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單位分部工程名稱建設單位隱蔽部位風管監理單位設計圖號驗收日期序號內容施工單位檢查記錄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記錄1風管及配件的品種、材質、規格2支、吊架設置是否符合設計3標高、坡度、坡向4風管穿墻或樓板處理5風管連接方式及質量6風管的漏風量檢查7風管的防腐8風管的保溫施工單位檢查結果評定項目專業項目專業質量檢查員:技術負責人:年月日監理(建設)單位驗收結論專業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年月日A.0.3通風器安裝分部工程的質量檢驗記錄應符合表A.0.3的規定。表A.0.3通風
39、器安裝分部工程的質量檢驗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分部工程系統數量驗收日期序號內容施工單位檢查結果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記錄1通風器安裝部位(第5.2.1條)2通風器搬運和吊裝(第5.2.2條)3預留檢修空間(第5.2.3條)4通風器安裝牢固、平穩(第5.2.4條)5通風器凝水排放1位置(第525條)6壁掛式通風器安裝(第5.2.6條)7墻式通風器安裝(第5.2.7條)8安裝在室外時的要求(第5.2.8條)9通風器電源設置(第5.2.9條)10凈化設備單元安裝(第5.2.10條)施工單位檢查結果評定項目專業項目專業質量檢查員:技術負責人:年月日監理(建設)單位驗收結論專業監理工程師:(建設
40、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年月日A.0.4風管及部件的制作和安裝分部工程的質量檢驗記錄應符合表A.0.4的規定。表A.0.4風管及部件的制作和安裝分部工程的質量檢驗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分部工程系統數量驗收日期序號內容施工單位檢查結果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記錄1風管制作、成品風管和部件的進場檢驗(第53.1條、5.3.2條)2風管安裝防護(第5.3.3條)3既有建筑風管穿墻安裝前的打孔(第5.3.4條)4風管穿墻、穿屋面安裝(第5.3.5條)5風管連接(第5.3.6條、5.3.7條、5.3.8條)6風管支吊架安裝(第5.3.9條)7風管嚴密性檢查(第5.3.10條)8風口與風管連接及風
41、【1安裝(第5.3.11條、53.12條、5.3.13條)9風閥安裝(第5.3.14條)施工單位檢查結果評定項目專業項目專業質量檢查員:技術負責人:年月日監理(建設)單位驗收結論專業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年月日A.0.5監測與控制系統施工分部工程的質量檢驗記錄應符合表A.0.5的規定。表A.0.5監測與控制系統施工分部工程的質量檢驗記錄表工程名稱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分部工程系統數量驗收1期序號內容施工單位檢查結果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記錄1傳感器安裝(第5.4.1條)2智能控制器安裝(第5.4.2條)3導線穿管敷設(第5.4.3條)施工單位檢查結果評定項目專業項目專業質量檢查
42、員:技術負責人:年月日監理(建設)單位驗收結論專業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年月日A.0.6設備試運轉及調試記錄應符合表A.0.6的規定。表A.0.6設備試運轉及調試記錄工程名稱試運轉及調試時間調試單位調試人員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備試運轉及調試內容標準的規定試運轉及調試記錄試運轉及調試結論通風器中的風機,葉輪旋轉方向正確、運轉平穩、無異常振動與聲響,其電機運行功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正常運轉不應少于8h。風量調節閥手動、電動操作應靈活、可靠。控制系統的檢測元件和執行機構應能正常動作。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調試工程師(簽字)(公章)監理工程師
43、(簽字)(公章)專業技術負責人(簽字)(公章)A.0.7系統聯合試運轉及調試記錄應符合表A.0.7的規定。表A.0.7系統聯合試運轉及調試記錄工程名稱試運轉及調試時間調試單位調試人員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合試運轉及調試內容標準的規定聯合試運轉及調試記錄聯合試運轉及調試結論系統總風量調試結果與設計風量偏差應在-5%-+10%范圍之內。調試總風量(m/h)設計總風量(m/h)偏差(%)系統運轉時設備及主要部件的聯動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動作應協調、正確,應無異常現象。系統調試后各風1的風量與設計風屋允許偏差應在15%范圍之內。室內噪聲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E50118的相關規定。施工單位監理單
44、位建設單位調試工程師(簽字)(公章)監理工程師(簽字)(公章)專業技術負責人(簽字)(公章)A.0.8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單應符合表A.0.8的規定。表A.0.8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單工程名稱工程地點建設單位合同額施工單位開工日期監理單位竣工日期設計單位驗收日期工程竣工驗收內容:驗收意見及結論:設計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驗收人:驗收人:驗收人:驗收人:(章)(章)(章)(章)本規程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程條文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釆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釆用“應”,反面詞采用
45、“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這樣做的:正面詞釆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可釆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行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 引用標準名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規范GB50365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規范GB50738建筑材料及制器燃燒性能分級GB8624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145非金屬及復合風管JG/T25
46、8通風器JG/T391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 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新風系統技術規程DB11/XXX20XX條文說明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621總則29 HYPERLINK l bookmark642術語30 HYPERLINK l bookmark663基本規定314設計33 HYPERLINK l bookmark681一般規定33 HYPERLINK l bookmark702設計要求33 HYPERLINK l bookmark724.3新風量要求35 HYPERLINK l bookmark744.4凈化設計要求及通風器選
47、型36 HYPERLINK l bookmark764.5室內、外風口設置及室內氣流組織要求40 HYPERLINK l bookmark786風管設置及性能要求41 HYPERLINK l bookmark804.7監控系統設置要求44 HYPERLINK l bookmark825施工與安裝45 HYPERLINK l bookmark841一般規定45 HYPERLINK l bookmark865.2通風器安裝45 HYPERLINK l bookmark883風管及部件的制作和安裝46 HYPERLINK l bookmark905.4監測與控制系統施工47 HYPERLINK l
48、bookmark926系統調試與驗收49 HYPERLINK l bookmark941一般規定49 HYPERLINK l bookmark966.2調試與試運轉49 HYPERLINK l bookmark983竣工驗收50 HYPERLINK l bookmark1007運行維護51 1總則1.0.1北京市的居住建筑室內空氣質量面臨著建筑裝修裝飾和家具污染、室外大氣污染以及更高的居住建筑節能標準要求等多重壓力,傳統的開窗通風己不是室內獲得新風換氣最好的選擇方式,己經不符合北京市節能建筑、健康建筑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但新鮮空氣乂是人們健康生活的必備條件。因此新風系統逐漸在北京市居住建筑中得到
49、應用。而關于居住建筑新風系統技術可依據的現行標準只有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中的3.0.6條、6.3.4條對最小新風量做了很少的規定和北京市地方標準北京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2012中的4.5.2條中對排風熱回收裝置做了很少的規定,導致居住建筑新風系統在施工及驗收中沒有直接可參考的標準,使得施工質量良莠不齊,驗收沒有標準可依據,新風系統的效果無法完全實現,嚴重影響了新風系統的應用和技術發展。因此,為了規范北京市居住建筑新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管理,保證工程質量,改善和提高室內空氣質量,制定本規程。1.0.2除了新建居住建筑的新風
50、系統需求,北京市還有大體量的既有居住建筑在改建和擴建時也有新風系統的需求,本規程考慮了新建、改建和擴建居住建筑。1.0.3本規程對北京市居住建筑新風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及運行維護的內容及要求等做了規定。在執行本規程的同時,還應注意貫徹執行國家和北京市相關標準、規范等的有關規定。 2術語2.0.3集中式新風系統借鑒集中式空調系統的概念,風機和凈化等處理設備集中設置,新風經集中處理后,由送風管道送入住戶室內。集中式新風系統可以為整棟居住建筑的所有住戶送新風,也可以為居住建筑的一個或多個單元、一個或多個樓層的各住戶送新風。2.0.4分戶式新風系統是以居住建筑中的每個住戶為單元,每個住戶單獨設置新風系
51、統,滿足每個住戶的個性化需求。2.0.5單向流新風系統只具有單一的送風或排風功能。只有新風經送風機送入室內,使室內形成正壓,室內污濁空氣通過門窗縫隙等排出,即為正壓單向流新風系統。只有排風經排風機排至室外,使室內形成負壓,室外新風通過墻體或窗戶上的風口進入室內,即為負壓單向流新風系統。 3基本規定3.0.1本條文規定新建居住建筑應預留新風系統的安裝位置是與目前北京市的居住建筑節能要求相一致。現行北京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2012要求新設計的采暖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在1980-1981年北京市通用設計能耗水平上節約75%。“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居住建筑將執行更高的節能水平,居住建筑
52、能耗水平在1980-1981年北京市通用設計能耗水平上節約80%。北京市嚴格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使得門窗的氣密性要求越來越高,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2012的329條規定,外窗、敞開式陽臺的陽臺門(窗)應具有良好的密閉性能,其氣密性能不應低于國家標準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7106-2008中規定的7級,靠滲透通風己遠不能滿足人員的新風量需求。新建居住建筑預留新風系統安裝位置為新風系統的設計提供了條件,避免了后續施工對居住建筑結構的破壞。預留新風系統的安裝位置包括通風器的安裝位置、風管的安裝位置、室外新風口和排風口的位置、室內風管穿墻的孔洞等。3
53、.0.2本條文規定了居住建筑選擇新風系統形式的總體原則。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別墅、宿舍、公寓等,不同類型的居住建筑具有自身的特點,新風系統的設計也不盡相同。新風系統有許多類型,按照集中送新風還是住戶獨立送新風可以分為集中式新風系統和分戶式新風系統;按照氣流組織分為單向流新風系統、雙向流新風系統;按照室內壓力可分為正壓新風系統、負壓新風系統;按照熱回收型式可分為全熱回收新風系統、顯熱回收新風系統和蓄熱回收新風系統。每種類型新風系統都有其適用條件,應根據居住建筑的布局和安裝條件進行合理選擇。同時,居住建筑新風系統的設計應能滿足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11/891的建筑節能設計要求。
54、3.0.3本條文規定了新風系統的新風處理要求。居住建筑設置新風系統首先要滿足新風量的衛生需求,在此基礎上通過稀釋的方式來控制室內的污染物濃度水平。新風系統應具有凈化功能,對室外的空氣進行凈化處理后送入室內。考慮室外空氣中的細菌對室內空氣質量的影響時,可增空氣加殺菌功能;此外,北京市處于寒冷地區,為了防止送風溫度過低影響室內舒適或者熱回收新風系統排風側的結露,可以釆取增加加熱器等預熱措施。對于對室內空氣質量有特殊要求的居住建筑,宜根據室內空氣質量設計方案對新風進行相應的處理。3.0.4本條文規定了居住建筑新風系統的節能性和舒適性要求。居住建筑設置新風系統,在不考慮熱回收的情況下,勢必會增加建筑能
55、耗。根據相關研究,新風系統在被動房中的能耗,在夏季不同新風量下,新風負荷占最大負荷的比例在14%34%之間變化;在冬季不同新風量下,新風負荷占總熱負荷的比例在63.8%84.1%左右。居住建筑的空調供暖能耗中,新風能耗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對于新建居住建筑,應根據新風系統的設計新風量,校核居住建筑的能耗,以保證設計新風系統的居住建筑能耗符合節能設計標準要求。而對于既有居住建筑,由于建筑年代各異,并不一定都能滿足現行節能標準要求。設計新風系統時,應根據能量守恒,計算引入新風造成的室內溫度變化,不應使夏季空調和冬季供暖季節室內溫度變化過大。3.0.5建筑的防火安全性是建筑的基本要求。新風系統作為居
56、住建筑一個有機部分,其設計、釆用的設備材料應能保證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設計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的有關規定。3.0.6建筑中的屋面、樓板、墻、柱、基礎等構件直接或間接、單獨或協同地承受各種荷載作用,構成一個建筑結構整體。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采用新風系統時,如果風管隨意穿梁和穿墻,會破壞梁和墻體的結構,造成結構安全問題。因此從建筑安全角度考慮,既有建筑的風管一般不允許穿梁,如果必須穿梁時應經結構工程師確認證明后才可施工;穿墻時應避免破壞墻體內鋼筋,如果有破壞鋼筋時應進行加固修復。對于既有裝配式居住建筑改造釆用新風時,不應在外墻上打孔,以免破壞裝配式建筑構造。 4
57、.1一般規定4.1.1本條文規定了新風系統的排風系統要求。排風系統的設計關系到居住建筑室內的通風效果。新風系統的形式主要有機械送風、機械排風,自然送風、機械排風,機械送風、自然排風三種送、排風形式。采用機械送風、機械排風系統形式時,為了避免室外環境中沒有處理的空氣進入室內,影響室內空氣質量,要求室內應保持正壓,但也不能保持很大的正壓。根據空調系統的相關設計規定,保證空調房間正壓的條件是排風量為送風量的80%90%,本條規定新風系統排風系統排風量為送風量的80%90%。對于自然送風、機械排風系統來說,排風造成室內負壓,新風在負壓的作用下進入室內,因此機械排風系統的排風量應能形成足夠大的負壓,以使
58、足夠的新風量進入室內。而對于機械送風、自然排風系統,靠正壓送風,排風也應能保證新風量的要求,以形成良好的室內外空氣交換。4.1.2本條文規定了新風系統的氣流組織設計原則。良好的氣流組織是達到新風系統效果的關鍵,應對新風系統的氣流組織進行優化設計。通過有組織的氣流運動,保證人員活動區域的空氣質量。新風系統的氣流組織可以采用射流計算、數值模擬和模型實驗等方法進行優化設計。廚房和衛生間的局部排風量很大。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2-2012第6.3.4條規定,廚房和衛生間全面通風換氣次數不宜小于3次/h;行業標準民用建筑通風效果測試與評價標準JG/T309-2013第32
59、5條規定,住宅廚房排氣道每戶排風量不應小于300m*h、不大于500m3/h,且應防火、無倒灌;住宅衛生間排氣道每戶排風量不應小于80m3/li.不大于100m3/h,且應防火、無倒灌。廚房或衛生間局部排風時,廚房和衛生間室內會形成負壓,在窗戶密閉時,氣流會從居住建筑其他房間流向廚房或衛生間,破壞新風系統的氣流組織,影響新風系統的效果。因此,規定新風系統不應受廚房、衛生間等局部排風的影響,可以對廚房、衛生間局部排風系統進行開窗自然補風或機械補風,盡量減少對新風系統的影響。4.2設計要求4.2.1本條文規定了采用分戶式新風系統的條件。分戶式新風系統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當住戶對室內空氣質量控
60、制要求不同或對新風系統控制需求不同時,宜采用分戶式新風系統。對于既有居住建筑,一般不具有通風器等設備集中設置的機房和公共空間,為了避免對居住建筑結構布局的破壞,宜采用分戶式新風系統。4.2.2本條文規定了采用分戶式新風系統的設計要求。雙向流新風系統對建筑外墻的破壞性最小,一般一套系統僅需在外墻上開兩個孔洞,宜優先選用。但雙向流新風系統的通風器需要占據室內的吊頂空間或室內空間,在室內鋪裝風管也要占據室內吊頂空間或地面空間,且會影響室內的裝修。如果無法安裝雙向流新風系統時,可以采用壁掛式、立柜式或墻式等無管道新風系統。采用壁掛式、立柜式或墻式新風系統雖然安裝位置靈活,但也不能隨意安裝,也要保證室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有效發揮科普視頻的教學作用
- 初中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17篇)
- 學前班教師工作計劃范文(8篇)
- 下學期個人工作總結(8篇)
- 有關小學班主任培訓個人感受(18篇)
- 小學數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四 比例教案設計
- 安全演講稿經典(7篇)
- 中職生自我鑒定錦集(15篇)
- 軍訓心得體會300字左右高中(18篇)
- 專科畢業生自我鑒定參考(19篇)
- B江水利樞紐工程畢業設計計算書
- HG+20231-2014化學工業建設項目試車規范
- 2024海南中考化學二輪重點專題突破 專題三 流程圖題(課件)
-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健康教育
- 道德與法治賽課一等獎:《勿忘國恥》教學課件(五下)
- 2024年全國初中數學競賽試題含答案
- 任務花式噴泉PLC控制任務課件
- 手術室轉運工人培訓
- MOOC 電子線路分析基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15j403-1樓梯欄桿標準
- CATIA CAA二次開發開發教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