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淺析-1_第1頁
校園文化淺析-1_第2頁
校園文化淺析-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校園文化淺析32、注重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西方名牌大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這是影響學校聲譽;的重要標志之一,涉及到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感召人、吸引力、凝聚力、競爭力等問題。故西方高校尤其是名牌大學十分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正如有些學者指出的:西方名牌大學能產生并保持良好的社會聲譽,獲得吸引優秀學生和做出高水平研究的成果,關鍵在于他們擁有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當年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先生曾深刻體悟到:師資為大學第一要素,吾人知之甚切,故圖之也至極。;這也正應了這么一句話: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33、世俗性與宗教性并存西方高校的源頭為教會所辦,自產生之日起,就披上了宗教的神衣。

2、原本古希臘時期的教育是世俗的或習俗性的。至中世紀出現了以基督教義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啟蒙運動后,建立了以人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體系,為現代西方高校校園文化的開展奠定了根底。這也使校園精神開始轉向。此時,校園中的人道主義、積極樂觀、尊重自由、熱愛生活、追求平等的新的校園價值取向逐步形成。19世紀至20世紀30年代,美國傳統教育與進步教育的對峙典型地說明了世俗化與宗教化間的沖突、融合、斗爭關系。西方高校校園文化一直站在復雜關系的潮頭,世俗化過程繼續在延伸,現代宗教也以自己的方式應對和適應社會歷史的開展變化。34、隱藏在個性外衣里的實用主義西方校園文化每個時期主旋律的變動,無一不與

3、當時西方社會的政治氣候和社會變遷密切相連,但又表現出鮮明的實用主義傾向。社會流行思潮對西方高等學校的沖擊造成的校園思潮層出不窮:先鋒主義;、頹廢主義;、實驗派;、薩特主義;、尼采主義;、弗洛伊德;都曾在西方校園盛行一時。在美國,大學生非常講實際,他們認為,幸福就是對自身價值觀念的一種追求,是一種自我意識。一個人的幸福,也就是他的最高意愿;。在法國、日本,當今的大學生也被形容為務實的一代;。免費論文。35、大學與社會間雙向開放,校園價值觀念呈現一定的反文化特征校園文化一方面要受支撐它的內層文化的影響和支配,另一方面又受社會大文化的影響,對內層文化有反作用,它總是在繼承現存的內層文化的根底上,又對

4、內層文化有所改變。西方大學不僅是文化中心、科研中心,而且成了信息中心。社會上的風吹草動,都會在大學校園里引起回響。在美國,無論是50年代中期的垮掉的一代;,還是60年代的造反的一代;,抑或70年代的享樂的一代;,再或者80年代的孤獨的一代;,90年代的新生的一代;,都以反社會主流文化的色旗在高校校園中搖曳!四、借鑒西方校園文化構建和諧大學校園的根本原那么面對國際范圍各種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蕩和影響,我們如何變一元校園主體文化為多元并存,建設多枝同根、多態同源、共生互動的新校園文化共同體,是擺在當前高校校園人面前的嚴峻課題,其中如何正確認識、借鑒西方校園文化的建設經驗是個不可或缺的緊迫問題。而在

5、批判地吸收、借鑒西方高校校園文化時,我們應遵循以下假設干原那么:41、中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有中國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很大程度上代表社會中廣闊人民群眾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并對他們起著導向作用。在借鑒西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的時候,我們應該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一元化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辯證地統一起來,離開和排斥前者的指導,就難以保證和堅持我國高校校園文化的社會主義方向,難以實現高校校園文化的科學性和民族性的統一,難以去除西方文化、傳統文化、群眾文化的消極方面并吸取、弘揚其積極的因素。42、既要勇于引進,又

6、要善于消化吸收的原那么日本學者高橋龜吉曾經談到:日本人對于外國的文化,并不視為異端,不抱抵觸情緒和偏見,坦率地成認它的優越性,竭力引進和移植。;日本從公元1世紀起就開始接受中國文化的輻射。至公元6世紀,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國儒學文化合而為一,成為日本文化開展的根本動因。但日本國民卻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并在本民族的文化基點之上創立自己的文字。二次大戰以后,日本人重新建立了日本式的組織文化,把西方文化和日本傳統融為一體,積極有效地將西方文化中有用;的局部移植過來。可見,日本民族從來就具有敢于引進外來文化的熱情。文化學的研究說明,當一個民族能夠在外來文化的撞擊下以積極的姿態主動選擇,并采取寬容的態度加以融合

7、,那么這種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民族自身是懷有較強的自信心的。所以,我們在借鑒西方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經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善于消化外來文化,做到勇于引進;和善于消化;的內在統一。43、立足國情、辯證的否認原那么由于各自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文化傳統不同,尤其是社會制度不同,造成了中西校園文化的構架、運作等方面的本質差異。因此,要研究和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校園文化,必須立足于中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國情,尤其要注重吸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不能忘卻校園文化的社會性質,應把對外開放、吸收西方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和自覺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落后腐朽的思想作斗爭有機地結合起來。免費論文。采取揚棄;的原那么。總之,通過分析、過濾、借鑒和吸收,在西方優秀文化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碰撞、融合中構建我國和諧大學校園文化。參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