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翻譯批評與賞析課程內容1、翻譯和文學翻譯 的界定討論題15位名家的說法有何異同?2)你是如何看待翻譯和文學翻譯的?一、 翻譯定義宋代僧人法云:夫翻譯者,謂翻梵天之語,轉成漢地之言。音雖似別,義則大同。 TOC o 1-5 h z 朱自清: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說的譯,就是拿外國文翻譯成中國文。”徐永,饃:翻譯是譯者用的一種語言(歸宿語言)來表達原作者用另一種語言(出發語言)表達的思想。賀麟:從哲學的意義上講,翻譯乃是譯者(interpreter )與原本(text)之間的一種交 往活動(commuication ),其中包括理解,解讀,領會,翻譯等諸多環節。其客觀化的結果即 為譯文(transl
2、ation ),它是譯者與原本之間交往活動的凝結和完成。前蘇聯語言翻譯理論家費道羅夫:”翻譯就是用一種語言把用另一種語言在內容與形式不可分割的統一中所業已表達出來的東西準確而完全地表達處來。”前蘇聯翻譯理論家巴爾胡達羅夫: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在保持內容也就是意義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為另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過程。美國語言學家萊曼:翻譯(translation)的定義是,把一種語言材料轉變成另一種(語言材料),而盡可能保持原來的語言模式-語音上的,語法上的和語義上的,以致風格上的。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qene Nide):翻譯就是接受語言復制出與原語言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體-首先是就
3、意義而言,其次就風格而言。 (Translating consisi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e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奈達的界定不僅說明了翻譯的實質,而且較之于其它定義,更具有這樣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明確了要譯的是信息,即意義與風格;(二)指出了原文與譯文應當是等值的(equilent);(三)暗示了原文與譯文的等
4、值只可能是相對的( closest);(四)考慮了譯文的可接受性 (natural).二、文學翻譯定義茅盾:文學的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的時候能夠象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感動和美的感受。加切奇拉澤(前蘇聯譯論家):文藝翻譯是把用一種語言寫成的作品用另一種語言再創作出來。葉廷芳(浙江衢縣人,1936年生;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翻譯家):文學翻譯,嚴格說來,它是所有翻譯中難度最大的一種,因為文學作品不是科學思維的產物,而是心靈 與繆斯結緣的一種審美游戲。張今(河南大學教授):文學翻譯永遠是一門藝術;文學翻譯是文學領域內兩個語言社會之 間的交際過程和交
5、際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進本語言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或)文化進步, 它的任務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一定社會生活的映象完好無損地從一種語言移注到另一種語 言中去。楊武能(四川大學教授):文學翻譯即闡釋,是指譯事活動的總體和本質。這是一種特殊意義的闡釋,它是不同于一般的解釋和學理性的闡釋,因此必須具有以下一些特點:1)在總體上,它是完整的全面的;2)在內容上,它是深刻的;3)在形式上,它是直觀的和演繹的;4)從譯者方面看,它是主動的和積極的;5)從原著和作者看,它是相對和發展的。許鈞(南京大學教授):文學,是文字的藝術,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字中,又有文化的沉 淀。文學翻譯是不同語言的轉換活動、藝術再創造
6、活動、跨文化交流活動,涉及到語言、藝 術審美、文學所具有的社會和文化功能等等問題,比如:是致力于原作文字形式轉換的對等,還是尋求藝術效果傳達的近似?是異化還是歸化?如何處理協調作者風格與譯者風格的關 系?如何發揮翻譯主體的作用并保持客觀性?鄭海凌(北師大教授):文學翻譯是藝術化的翻譯,是譯者對原作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的 審美把握,是用另一種文學語言恰如其分地完整地再現原作的藝術形象和藝術風格,使譯文讀者得到與原文讀者相同的啟發、感動和美的享受。補充內容:翻譯理論介紹公元前至十九世紀末西方文藝學派翻譯觀簡介1、西塞羅(Cicero)西塞羅(公元前106 43),此人多才多藝,兼翻譯家、演說家、政
7、治家、哲學家和修辭學家于一身。足跡遍布羅馬、雅典等地。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譯有荷馬的奧德賽、柏拉圖的蒂邁歐篇、色諾芬的經濟學、阿拉圖斯的論現象等希臘名著行世。西塞 羅的翻譯觀點主要體現在他的兩部著作,即論最優秀的演說家 和論善與惡之定義 中。他認為,譯作應當超過原作。他主張翻譯也是文學創作,譯文一定符合譯入語的習慣,這樣才能打動譯文讀者。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活譯,而不能采取缺乏技巧表現的直譯。他還認 為,原文與譯文都是人的語言,因此其修辭手法往往有相似之處。他在論善與惡之定義 一書的第五卷第14章中說道:我不是作為解釋員,而是作為演說家來進行翻譯的,保留相同的思想和形式。,但卻使用符合我們表達
8、習慣的語言。在這一過程中,我認為沒有必要在翻譯時字當句對,而是保留了語言的總的風格和力量。因為,我認為不應當像數錢幣一樣把原文詞語一個個數給讀者,而是應當把原文重量稱給讀者。(I did not translate them as an interpreter ,but as an orator ,keeping the same ideas and the forms, or as one might say, the figures of thought, but in language which conforms to our usage. And in so doing, I did
9、 not hold it necessary to render word for word, but I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 For I did not think I ought to count them out to the reader like coins, but to pay them by weight, as it were. ) 2、賀拉斯賀拉斯(Horace公元前658),羅馬帝國初期著名詩人和批評家。早年在羅馬和雅典 受教育。從過軍,當過小吏。西塞羅的文學批評和理論對其有較大影響
10、。其翻譯觀點主要體 現在詩藝一文中。 他主張用靈活的方法進行翻譯,不要跟在原文后面亦步亦趨地模仿原 文的語言,否則,便會作繭自縛,很難譯出優秀的作品。 他有一句名言,常為譯者廣為引用。 此言為忠實原作的譯者不會逐詞死譯(do not be a literal translator, faithfully rendering wordfor word )。哲羅姆哲羅姆(St. Jerome 331420),著名神學家。他12歲便赴羅馬修習文法、修辭和哲 學。后在各地旅行達20年之久,最后定居于伯利恒。他精通希伯來語和希臘語,且對圣經和基督教傳統有過人的理解。他在翻譯實踐中最大的成就是主譯了拉丁文
11、圣經,即通俗拉丁文圣經。其翻譯觀點散見于他的書簡與譯文序言中,概括起來,大致有這樣三 個方面:(1)不能固守字當句對一法,該靈活時須靈活。(2)文學翻譯不同于宗教翻譯。前者須采用易于理解的風格傳達原 文的意思。(3) 正確的理解產生正確的翻譯。哲羅姆甚至還認為翻譯家就像一個征服者,有權對原作的思想內容作出外為我用的處置。泰特勒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 1814),泰特勒生于蘇格蘭的愛丁堡。 在愛丁堡大 學畢業后,留校任歷史教授。1770年改行當律師。有著述與譯作行世。1790年出版論翻譯的原則一書。內中提出了翻譯必須遵守的三大原則:譯作應完全復寫出原作的
12、思想;(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idea of the original work.)譯作的風格和手法應和原作屬于同一性質;(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nal.)譯作應具備原作所有的通順。(The transla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compostion.)泰特勒認為這三大原則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要忠實于
13、原作的思想,就難免偏離原作的筆調;但在任何情況下,不能因筆調而偏離思想;尤其不能因譯筆的流暢而犧牲原作的思想和 筆調。佳譯欣賞例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孔經今譯(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楊伯峻譯):知道歸宿之所在,然后言語行動有一定方向,言行有了一定的方向,然后心志能夠清 靜,不胡思亂想;心志清靜了,然后能安寧閑適,不亂不躁;安寧閑適了,然后能考慮周詳, 瞻前顧后;考慮周詳了,然后能有所收獲。任何物體都有根本和末節,任何事情也有終結和開始。知道什么該先,什么該后,就 接近于最合宜的
14、程序和目標了。英譯(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 ( Jams Legge 理雅各譯):The point where to rest being known, the object of pursuit is then determined; and, that being determined, a clam unperturbedness may be attained. To that calmness there succeed a tranquil repose. In that repose there may be careful deliberatio
15、n, and that deliberation will be followed by the attainment of the desired end.Things have their root and their completion. Affairs have their end and their beginning. To know what is first and what is last will lead near to what is taught in the Great Learning.The Test of Confucius, The Great Learn
16、ing辜鴻銘認為理雅各是一位 對中國經書具有甚為淵博而死板知識的學究”。頂真:一種修辭手法,用前面的結尾的詞語或句子作下文的起頭。Rhetorical device calling fora sentence to begin with the last word or phrase of the previous one, e.g. the poem例如:李白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 白云堪臥君早歸。A Song of White Clouds - Farewell to Liu Shiliu Who Is Ret
17、urning to the MountainsBy Li BaiMountains in Hubei and Shaanxi are mantled in white clouds.White clouds go with you everywhere.Everywhere they go with you;You enter into mountains in Hubei,And with you the clouds cross the Xiang River.Over the River of Xiang,Where the hermit lives,The white cloud is
18、 waiting for you.例2、翻譯:一門闡釋的藝術一、何謂闡釋釋與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如國語吳音載:”乃使行人奚斯釋言于齊。其中的釋即是譯,又明代張自烈所撰正字通稱古時解釋經義亦謂之譯,再者,釋可讀作譯。如嵇康琴賦:其康樂者聞之,則歟愉歡釋。其中釋便要讀作譯,意與釋同,作喜悅解。這樣一來,釋與譯之間,似乎還有著更深一層的微妙關系。由此可見,所謂翻譯,實乃一種解釋或日闡釋。 尤其在文學翻譯當中, 這種闡釋還包括有下列深刻的含其一,譯者必須理解原作的表層意蘊或日語義層。其二,譯者必須熟知原作的表現手法,即外在形式,其中包括原作的遣詞、 造句、音韻、節奏、修辭以及由此反映出來年寫作風格、
19、文體色彩等等。其三,譯者必須探索原作的深層意蘊,即作者的情感或日原作字里行間所蘊涵的意味或神韻,甚至通過譯者的心理投射,對原作者未意識到的弦外之音進行新的挖掘和開拓。其四,譯者在上述基礎上,必須將自己感受過、體驗過的原作經過心靈的反芻,然后如春蠶吐絲一般地吐現出與原作相適應的文字,從而使譯文與原作產生相對應的效果。因此,這種闡釋完全不是一種簡單的復制操作過程,而是一門升華了的藝術。尤有甚者,在譯同一原作時,不同譯者均有各自的聰明才智,能運用闡釋這門藝術將原作表現得意足神完,妍美生動。 二、用不同的語體闡釋同一散文英國思想家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的散文風格素以凝練有力著稱,他往往以最
20、 節省的筆墨表達其豐繁的思想。如論美一文中的一段:Beauty is as summer-fruits, 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 and cannot last: and ,for the most part, 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 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nuntenance; but yet certainly again, if it light well, it maketh virtues shine ,and vices blush.窺一斑而見全豹。 培根的寫作風格無不一一體現在這段文
21、字之中。長長一句英語,被標點符號截為九個小節,簡短有力的特色便躍然紙上,這是一;接著又用一個個的連接詞語如which, if, and, but將短句、短語緊緊連在一起,行文流暢緊湊,這是二;第三,文思縝密, 由物及人,由此及彼,可謂環環相連,絲絲入扣。如何將原作的這種風格通過闡釋再現于譯文之中,實非易事。且看著名翻譯家王佐良和青年學者何新的譯文。王譯:美者猶如夏日蔬果,易腐難存;要之,年少而美者常無行,年長而美者不免面有慚色。 雖然,但須托體得人,則德行因美而益彰,惡行見美而愈愧。何譯: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 卻忍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兩譯闡釋的語體明顯不同。王譯為文言體,何譯為白話文或稱現代漢語體。王譯何以選擇文言體?可能基于這樣一些考慮:首先,是因為培根所處的時代正是16世紀中到17世紀初,和中國明代相當。其時英語還保留有中世紀英語的若干痕跡,在中國則仍舊是文言盛行。為了再現原語的這種時代特征,以譯語的文言進行闡釋,未嘗不是一種獨具慧眼的選擇。其次,是試圖借此來檢驗一下文言這種舊的文體究竟還有多少彈性可以容納來自西方的那些使 人耳目一新的哲學思想。 第三,是由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什么的淚水中考語文作文
- 電氣機械維修手冊與指南考核試卷
- 水電工程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6-5 PLA和PAL電子課件教學版
- 玻璃纖維的制備工藝考核試卷
- 旅行初二語文作文
- 新材料在D打印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球類生產過程中的實時監控技術考核試卷
- 景區旅游市場開發與拓展策略考核試卷
- 生態保護工程生態保護與生態工程長期效益評估考核試卷
- GB/T 42706.2-2023電子元器件半導體器件長期貯存第2部分:退化機理
- 高考語文新題型+“文學短評”相關寫作(真題+技法+練習)
- 高三數學復習備考策略課件
-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認識里外》教學PPT課件【幼兒教案】
- 于丹--莊子心得
- 2023年供貨方案 醫療器械供貨方案(四篇)
- 森林病蟲害防治自測練習試題與答案
- GB/T 3728-1991工業乙酸乙酯
- GB/T 3452.1-2005液壓氣動用O形橡膠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2023年國際焊接工程師考試IWE結構試題
- 精華版-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