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286-2022 紡織企業風險辨識與防范導則_第1頁
DB23-T 3286-2022 紡織企業風險辨識與防范導則_第2頁
DB23-T 3286-2022 紡織企業風險辨識與防范導則_第3頁
DB23-T 3286-2022 紡織企業風險辨識與防范導則_第4頁
DB23-T 3286-2022 紡織企業風險辨識與防范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13.200CCS C 6623黑龍江省地方標準DB23/T 32862022紡織企業風險辨識與防范導則2022 - 07 - 07 發布2022 - 08 - 06 實施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 布DB23/T 3286-2022目次前言II范圍1規范性引用文件1術語和定義1風險辨識2防范措施3附錄 A(資料性) 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5附錄 B(資料性) 棉(麻、毛、絲絹和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11附錄 C(資料性) 染整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18附錄 D(資料性) 服裝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23附錄 E(資料性) 非家用紡織制成品加工主要風險辨識

2、與防范措施24附錄 F(資料性) 公共部分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25參考文獻33IDB23/T 3286-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黑龍江省安全生產技術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琳、龐金福、李長宏、岳強、王建國、甄佳、姜丹丹。IIDB23/T 3286-2022紡織企業風險辨識與防范導則范圍本文件界定了紡織企業主要風險辨識和防范的術語和定義,提供了紡織企業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的 指

3、導。本文件適用于紡織企業的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的制定工作。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644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T 13861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 39800.1 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 第1部分:總則DB23/T 2296-2019 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通則DB23/T 2296-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風險發生危險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與隨之引發的人身

4、傷害或健康損害的嚴重性的組合。 來源:DB23/T 2296-2019,3.1,有修改3.2風險單元風險辨識過程中結合工藝流程、建筑布局以及危險源類別等因素將辨識對象劃分成若干個單元。3.3風險點風險單元中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具體部位、裝置、關鍵點或伴隨在風險部位、設施、場所和區域的 作業過程。來源:DB23/T 2296-2019,3.23.4危險源也稱風險源,指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 來源:DB23/T 2296-2019,3.3,有修改3.5風險辨識也稱風險識別,指針對不同風險種類及特點,識別其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分析可能產生的直接 后果以及次生、

5、衍生后果,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1術語和定義DB23/T 3286-20223.6紡織企業主要包括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兩大類所包含的全部企業。3.7紡織加工主要包括紡紗加工、織造加工、針織、染整、非織造布制造等,其中:紡紗加工指以麻、棉、毛、絲等天然纖維及棉型、毛型等化學纖維為原料進行的紡紗加工;織造加工指以天然纖維紗線及化學纖維紗線為原料進行的機織物織造加工;針織指以天然纖維紗線及化學纖維紗線為原料,采用經編、緯編、橫編及鉤針編工藝進行的 針織物織造加工;染整指對紡織材料(纖維、紗線和織物)進行以化學處理為主的工藝過程;非織造布制造指定向或隨機排列的纖維,通過機械、熱

6、粘或化學等方法加固而成,或者這些 方法的組合而相互結合制成的片狀物、纖網或絮墊的生產活動;所用纖維可以是天然纖維、 化學纖維和無機纖維,也可以是短纖維、長絲或直接形成的纖維狀物。3.8染整加工指對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及其織物進行漂白、染色、印花、軋光、起絨、縮水等工序的加工。3.9服裝加工作的服裝,以及固定生產地點的服裝制作活動。4 風險辨識風險辨識范圍風險辨識范圍的確定依據 DB23/T 2296-2019執行。風險單元劃分劃分原則應遵循“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易于管理、范圍清晰”的原則。劃分方法應依據區域、工序(工藝)和作業任務等合理地予以劃分,具體方法有:按生產區域劃分;按工序(工

7、藝)流程劃分;按作業任務劃分;按生產裝置劃分;上述幾種方法的結合。風險點辨識紡織企業應在本單位生產活動區域內對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風險點辨識,確定包括風險點名稱、 類型、區域位置、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后果及防范措施等內容的基本信息。2指以機織或針織面料為主要原料,縫制各種男、女服裝,以及兒童成衣的活動;包括非自產原料制DB23/T 3286-2022紡織企業風險點辨識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亞麻紡織加工主要包括梳麻、前紡、后紡、織布工序風險點辨識;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包括前紡、后紡、絹、毛、麻紡、化纖紡絲、織造 工序風險點辨識;染整加工主要包括燒毛、印染和漂染、后整理工序風險點辨識;服

8、裝加工主要包括服裝制作工序風險點辨識;非家用紡織制品成品加工主要包括動力供應、織造、成型工序風險點辨識;公共部分主要包括電氣線路及設備、特種設備、倉儲、廠房、危險作業、機械設備和操作、 職業健康、勞動防護用品、維護保養和檢修、打包作業、污水處理工序風險點辨識。紡織企業在辨識風險時,可將以下內容作為辨識重點:保險粉、硫酸、鹽酸、雙氧水、亞氯酸鈉、硝酸鈉、硅酸鈉、氫氧化鈉、雕白粉(吊白塊) 等儲存區;紗、線、織物加工的燒毛、開幅、烘干等熱定型工藝的汽化室、燃氣貯罐、儲油罐、熱媒爐 等;特種設備(如:起重機械、叉車、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等);特種作業(如:電工作業、高處作業、焊接與熱切割作業、?;纷?/p>

9、業等);危險作業(如:易發生中毒窒息的密閉漿池、地坑、容器、設備等有限空間作業、動火作業 等);濾塵室(除塵室)、空壓室等。4.3.5 企業在風險辨識后,應將辨識出的風險點形成清單,即風險點清單,風險點清單應包括:單元編號、風險點序號、風險點編號、風險點名稱、風險類型及防范措施。危險源辨識依據 GB/T 13861 對潛在的人、物、環境、管理等危害因素進行辨識。各風險點共存危險源,宜采用集中辨識,分散管理的模式。4.5 事故類型紡織企業易發生的事故類型主要有火災、容器爆炸、鍋爐爆炸、其他爆炸、物體打擊、車輛傷害、 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灼燙、高處墜落、坍塌、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傷害等。事故類

10、型辨識依據GB 6441執行。5 防范措施分類工程技術措施包括報警裝置、通風設施、防爆設施、消防系統等安全設施。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維護保養、巡檢、檢測檢驗、作業記錄等管理要求。個體防護3企業可依據 GB/T13861 或 GB6441 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進行分類。DB23/T 3286-2022個體防護措施依據 GB 39800.1的規定執行,包括防靜電、耐酸堿工作服、空氣呼吸器、防塵口罩、防護手套、防護眼鏡和安全帽等。應急處置措施包括該危險源發生異常和事故狀態下的控制措施??刂拼胧﹥热輩⒖荚摴ば蚧驁鏊默F場處置方案, 措施內容要具體而直接,主要是現場員工應采取的緊急措施。教

11、育培訓措施包括三級安全教育培訓、日常安全教育培訓、危險作業安全教育培訓、變更崗位人員培訓和班前、 班后會安全提示、培訓考核和培訓效果評價,主要涉及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和典型事故案例等。具體風險點可根據其特點增加培訓教育內容。紡織企業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見附錄 A。棉(麻、毛、絲絹和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見附錄 B。染整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見附錄 C。服裝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見附錄 D。非家用紡織制成品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見附錄 E。公共部分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見附錄 F。4DB23/T3286-20225AA附

12、錄A(資料性)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見表 A.1。表 A.1 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一) 梳麻工序櫛梳、聯梳、混 麻 加濕、黃 麻 回絲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吸煙等點火源;原料纏繞轉動軸發熱等引發火災;梳麻落物過多,卷入毛刷摩擦起火;設備的日常加油保養和維護不到位造成軸承或軸瓦研磨過熱引發火災;針簾觀察窗損壞;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無警示標識;處理故障違規操作;自停裝置失靈或缺損;設備運轉時清理纏麻,觸摸運轉部位;機臺運轉時進行維修或清掃

13、工作;開松過程打擊金屬塊、絲等雜物產生金屬火花;混麻加濕機下卷操作不當,夾住手;設備沒停穩前打開防護罩、防護門;出條平臺無防護欄或防護欄高度設置不符合要求;擋車工衣服肥大,不戴工作帽,長發外露,卷入設備運轉部件;有機粉塵?;?災 機械傷害高處墜落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采用防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氣管加裝火星熄滅防護裝置;及時清除機械設備的轉動部位上的纏麻,及時現場巡查清除可燃雜物;有火險現場處置方案并做好培訓;針簾觀察窗應做到完整、可靠、有效;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張貼安全警示標識;按標準設

14、置操作和檢修;排除金屬雜物:聯梳機喂入機構安裝磁鐵金屬收集器,嚴格執行“三抖三喂”(人工喂入機型)的安全操作規程,將喂入、打開、扯松的原料中的金屬雜物排除;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開車前先發出警示信號,確認設備各處無人,方可開車, 在加油檢查時沒給信號不得開車。1.制定日常保養、維護和檢查制度,保證設備完好; 2.現場原料儲存不得過量, 避免堆積過多;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 應落實分級管理檢查責任制;執行安全操作規程,設備停穩后才能打開防護罩、防護門;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麻,觸摸

15、運轉部位;按照國家標準規定,設置有效可靠的防護欄;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6表A.1 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2頁/共6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二) 前紡工序針梳、再割、精梳、成條、混條、并條、粗紗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吸煙等點火源;原料纏繞轉動軸發熱等引發火災;精梳機落麻大量堆積,卷入毛刷摩

16、擦起火;設備的日常加油保養和維護不到位造成軸承或軸瓦研磨過熱引發火災;電機長期使用過熱引燃麻絨;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無警示標識;設備運轉時,清理羅拉、軸頭等處纏麻, 觸摸運轉部位,導致手臂卷入運轉部件; 7.使用鉤刀操作不當,用力過猛,造成傷害自停裝置失靈;抬起精梳機頂梳、針梳機梳箱時未掛好制動鉤,頂梳、梳箱落下傷人;機臺運轉時進行維修或清掃工作;擋車工衣服肥大,不戴工作帽,長發外露,卷入設備運轉部件;有機粉塵?;?災 中毒和窒息 機械傷害物體打擊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采用防

17、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氣管加裝火星熄滅防護裝置;檢查和清潔:及時清除機械設備的轉動部位上的纏麻,及時現場巡查清除可燃雜物;及時運送精梳落麻;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抬起頂梳、梳箱時要確認掛好制動鉤再進行操作;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開車前先發出警示信號,確認設備各處無人,方可開車, 在加油檢查時沒給信號不得開車。1.制定日常保養、維護和檢查制度,保證設備完好; 2.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張貼安全警示標識;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麻,觸摸運轉部位;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

18、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制定火險現場處置方案;按照國家標準規定,設置有效可靠的防欄;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濾塵室濾塵室部位設置不當;濾塵室通風系統不良或濾塵除塵失效;粉塵爆炸危險區域電氣設備的選用和安裝不符合要求,在粉塵云狀態時發生電氣短路及燃燒,導致粉塵爆炸;有違章動火、吸煙和外來火種;粉塵、纖維、花絮積聚,發生自燃;風道與除塵機組沒

19、有接地或接地不良有可能靜電積累到達一定程度造成放電。其他爆炸火災中毒和窒息合理設置濾塵室,與其他部門應按規定設置防火間距,禁止將濾塵室設置在車間的地下室、廠房的中心位置、多層建筑內、車間與車間之間,以及人員較多的地方,設置明顯標志和安全防護區域;與車間連在一起的濾塵室應設置建筑防火防爆分隔,有必要的泄壓泄爆措施;按標準規范設計、安裝、使用和維護通風除塵系統,滿足車間、生產除塵系統的吸風量和粉塵捕集要求;淘汰、更新落后的濾塵設備設施;建立健全企業的日常清掃維護制度,對容易積塵的部位,做到清掃維護有計劃、有周期、有檢查、有整改;按照規范嚴格做好風筒、除塵機組的接地防護,定期檢查、定期測試;按照國家

20、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實際情況, 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7表A.1 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3頁/共6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三) 后紡工序濾塵室濾塵室部位設置不當;濾塵室通風系統不良或濾塵除塵失效;粉塵爆炸危險區域電氣設備的選用和安裝不符合要求,在粉塵云狀態時發生電氣短路及燃燒,導致粉塵爆炸;有違章動火、吸煙和外來火種;粉塵、纖維、花

21、絮積聚,發生自燃;風道與除塵機組沒有接地或接地不良有可能靜電積累到達一定程度造成放電。其他爆炸火災中毒和窒息電氣控制和動力裝置(包括照明)、線路的安裝應滿足塵密要求,濾塵系統中對可能產生靜電的要有消除措施;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動火或外來火種進入濾塵室,及時清除粉塵積聚;檢修中,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要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規程;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對容易積塵的部位,做到清掃維護有計劃、有周期、有檢查、有整改;散發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汽的甲類廠房和有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的乙類廠房應采用不發火花的地面;按照規范嚴格做好風筒、除塵機組的接地防護,定期

22、檢查、定期測試。建立健全日常清掃維護制度;制定火險現場處置方案;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加強除塵器進出風口壓差的監控管理和壓差計的檢查與維護;應制定除塵、吸塵、濾塵等設備、設施的維護作業計劃,對濾塵設備、設施建立相應的濾塵作業指導書,對其設備、設施定期清掃、檢查,定期維修、保養,定期檢查、檢測各工序-各工種的棉塵含量。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實際情況, 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粗紗煮漂高溫高壓煮紗設備超壓、閥門漏氣,造成高溫液體或蒸汽泄漏;安全附件失效,導致容器內壓力增

23、加而引起爆炸;隔熱防燙措施不落實;操作平臺無防護欄或防護欄高度設置不符合要求;吊運粗紗架墜落傷人;平臺或操作地面濕滑有廢液,造成滑倒摔傷;煮鍋斷電鍋蓋自動關閉,造成人身傷害;強酸堿、鹽等化學品腐蝕地面,造成建筑結構、設備基礎破壞。灼 燙 容器爆炸高處墜落起重傷害中毒和窒息 其他傷害坍塌泄壓裝置、顯示裝置、自動報警裝置、聯鎖裝置應完好,并在檢驗周期內使用;煮漂設備密封圈應定期更換;設備運轉時要檢查壓力、溫度,一旦超過最高限度,要打開安全閥門降壓(或打開取樣口降壓),開降溫;確保安全附件(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指示燈等)齊全、可靠、有效;蒸汽管道、鍋體、排氣裝置應當采取隔熱防燙措施。按標準設置操

24、作和檢修平臺;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格執行起重作業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對操作人員加強培訓;加強現場檢查,及時整改問題;按規定及時維護、保養;及時沖洗地面廢液;保證鍋蓋氣缸的氣密性完好和電器聯動自鎖裝置的完好,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地面應做防腐處理,耐強酸堿、鹽等化學品腐蝕,日常加強檢查維護;按照國家標準規定,設置有效可靠的防護欄。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8表A.1 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4頁

25、/共6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三) 后紡工序粗 紗 煮 漂 工 序 中 的 亞 氯 酸鈉、雙 氧 水、酸、堿等危險 化 學品使用亞氯酸鈉作業不當造成氯氣傷害;亞氯酸鈉混入少量有機物時,撞擊引發爆炸;雙氧水靠近熱源或溫度過高,未與易(可)燃物等分開存放,缺少泄漏應急處理措施;酸、堿、亞氯酸鈉、各種助劑等化學品因操作不當或缺少個體防護而與人體直接接觸造成傷害。中毒和窒息其他爆炸火災等危險化學品儲存倉庫、設施應達到國家安全技術標準規定,設置明顯標志和安全防護區域;設置建筑防火防爆分隔和遮擋強光、機械通風等設施,配料室應保持通風、

26、干燥,相抵觸的或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安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報警裝置;散發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汽的甲類廠房和有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的乙類廠房應采用不發火花的地面;現場應安裝符合使用要求的洗眼器、沖洗淋浴裝置。1.建立健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實; 2.調料桶嚴禁混用;建立并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應急預案、危險化學品 MSDS 等文件;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

27、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濕 紡 細紗、干 紡 細紗設備運轉時,清理羅拉、軸頭等處纏麻, 操作,觸摸運轉部位,導致手臂卷入運轉部件;機臺運轉時進行維修或清掃工作;自停裝置失靈;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無警示標識;踏板或操作地面有油污造成滑倒摔傷;擋車工衣服肥大,不戴工作帽,長發外露,卷入設備運轉部件;濕紡高濕度環境導致電氣腐蝕或絕緣失效;設備的日常加油保養和維護不到位造成軸承或軸瓦研磨過熱引發火災;干紡環境有機粉塵。機械傷害其他傷害觸電和火災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適當縮短電氣設備更換周期;加強電氣設備檢查和維護接零、接地裝置;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

28、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麻、操作、觸摸運轉部位;制定日常保養、維護和檢查制度,保證設備完好;應落實分級管理檢查責任制;按照國家標準規定,設置有效可靠的防欄;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9表A.1 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5頁/共6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

29、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三) 后紡工序細紗干燥蒸汽外泄,隔熱防燙措施不落實;安全附件(溫度計、壓力表)失靈;射頻干燥機屏蔽隔離失效。灼燙1.蒸汽管道、箱體、排氣裝置應當采取隔熱防燙措施;射頻烘干機運行時嚴禁混入鐵器; 2.確保安全附件(溫度計、壓力表)齊全、可靠、有效。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制定日常保養、維護和檢查制度,保證設備完好; 3.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絡筒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吸煙等點火源

30、;槽筒軸纏紗,摩擦起火;自停裝置失靈;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無警示標識;設備運轉時,清理羅拉、槽筒、軸頭等處纏紗,觸摸運轉部位,導致手臂卷入運轉部件;擋車工衣服肥大,不戴工作帽,長發外露,卷入設備運轉部件。火 災 中毒和窒息 機械傷害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采用防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氣管加裝火星熄滅防護裝置;檢查和清潔:及時停車,清除槽筒上的纏紗, 及時現場巡查清除可燃雜物;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紗,

31、觸摸運轉部位;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長發不外露,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蒸汽蒸汽外泄,隔熱防燙措施不落實;容器設備超壓、閥門漏氣,造成高溫液體或蒸汽泄漏;安全附件失效,導致容器內壓力增加而引起爆炸。灼 燙 中毒和窒息 容器爆炸汽管道、箱體、排氣裝置應當采取隔熱防燙措施;作業場設置排風裝置,能夠保證外泄蒸汽排放;泄壓裝置、顯示裝置、自動報警裝置、聯鎖裝置應完好,并在檢驗周期內使用;密封圈應定期更

32、換;設備運轉時要檢查壓力、溫度,一旦超過最高限度,要打開安全閥門降壓(或打開取樣口降壓),開降溫;確保安全附件(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指示燈等)齊全、可靠、有效。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制定日常保養、維護和檢查制度,保證設備完好; 3.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10表A.1 亞麻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6頁/共6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

33、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四) 織布工序整經自停裝置失靈;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吸煙等點火源;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無警示標識;設備運轉時,清理軸頭等處纏紗,觸摸運轉部位,導致手臂卷入運轉部件;吊運經軸墜落傷人?;?災 中毒和窒息 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采用防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氣管加裝火星熄滅防護裝置;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 張貼安全警示標識。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紗,觸摸運轉部位

34、;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嚴格執行起重作業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對操作人員加強培訓;加強現場檢查,及時整改問題;按規定及時維護、保養;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長發不外露,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漿紗隔熱防燙措施不落實;潮濕環境導致絕緣失效;拽引、壓漿輥,漿軸、軸頭等部位。灼燙觸電機械傷害蒸汽管道、箱體、排氣裝置應當采取隔熱防燙措施;漿紗和漿紗烘箱設備內及潮濕處的電氣裝置、工作照明、電氣線路應符合國家規定,采用安全電壓及防

35、水、防潮燈具;安裝安全聯鎖裝置,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紗,觸摸運轉部位;加強現場檢查,及時整改問題;按規定及時維護、保養;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織布織布機的織口部位操作不當;圓織機卷裝區域;機械噪音;有機粉塵。機械傷害安裝安全聯鎖裝置,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堵塞。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配備

36、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應落實分級管理檢查責任制;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11BB附 錄B(資料性)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見表 B.1。表 B.1 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棉(麻、毛、絲絹和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

37、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一) 前紡工序清棉開松過程打擊金屬塊、絲等雜物產生金屬火花,設備、管道摩擦、撞擊產生金屬火花;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吸煙等點火源;原料纏繞轉動軸發熱等引發火災;機械打手觀察窗、檢修門損壞或聯鎖裝置缺失、無效,無警示標識; 5.機械軋點部位防護裝置缺失或生頭板缺失,無警示標識;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裝置缺失,無警示標識;操作平臺無防護欄或防護欄高度設置不符合要求;處理故障違規操作;不使用生頭板操作。火災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 高處墜落排除金屬雜物:在第一道抓棉應安裝強力磁輥,在輸棉管道等部位安裝金屬探(吸)除裝置,將金屬雜物從原料中分離,在

38、輸棉管中設置屏障,將打開、扯松的原料中的金屬雜物排除;及時清除機械設備的轉動部位或照明燈具上的纖維、花絮纏繞、積聚,及時現場巡查清除可燃雜物;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采用防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氣管加裝火星熄滅防護裝置,設置防火分區,采用1、2 級不燃性建筑材料、裝修材料,安裝防火門進行分隔;在抓棉機吸斗觀察窗,混開棉機滾筒部位、滾筒頂蓋、打手部位,開棉機打手部位和成卷機綜合打手處等機械打手觀察窗、檢修門應安裝電氣聯鎖與機械聯鎖的保險裝置,做到完整、可靠、有效;機械打手觀察窗、檢修門使用有機玻

39、璃, 厚度不小于 3 毫米,且無破損缺口;機械打手采用網孔結構補風門時,其開口寬度、直徑及圓孔的短軸尺寸必須小于12.5 毫米,與危險區域的安全距離必須大于 92 毫米;4.成卷壓輥棉層軋點部位配備生頭防護裝置,做到完整、有效,未采取自動成卷的設備應配備生頭板;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配備防護裝置,做到完整、有效;按標準設置操作和檢修平臺;當設備運轉時,觀察窗、檢修門應確保無缺失,不可打開。建立保障安全裝置、設備設施的維修保養制度;應制定分級管理檢查責任制; 3.配備生頭板,加強安全操作培訓;4.按照國家標準規定,設置有效可靠的防欄;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

40、工服,戴好工作帽,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12表B.1 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2頁/共7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一) 前紡工序梳棉錫林道夫三角區無防護裝置或聯鎖裝置缺失、無效;刺輥后車肚門無防護門,聯鎖裝置缺失、無效,無警示標識,違規清潔刺輥后車肚;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吸煙等點火源;原料纏繞轉動軸發熱等引發火災;設備的日常加油保養和維護不到位造成軸承或

41、軸瓦研磨過熱引發火災; 6.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 無警示標識;設備運轉時清理纏繞原料,觸摸設備運轉部位;自停裝置失靈或缺損;機臺運轉時進行維修或清掃工作;擋車工衣服肥大,不戴工作帽,長發外露,卷入設備運轉部件;有機粉塵。機械傷害火災錫林道夫三角區應安裝安全檔板,采取聯鎖裝置,當設備運轉時,抄針門打不開,做到完整、可靠、有效;及時清除機械設備的轉動部位上的纏麻,及時現場巡查清除可燃雜物;刺輥后車肚門安裝防護裝置,做到完整、有效; 剝棉部位應安裝安全防護罩;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

42、采用防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氣管加裝火星熄滅防護裝置;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1.制定日常保養、維護和檢查制度,保證設備完好; 2.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張貼安全警示標識;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3.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張貼安全警示標識;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繞原料, 觸摸運轉部位;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 4.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5.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

43、,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精梳、并條、粗紗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吸煙等點火源;原料纏繞轉動軸發熱等引發火災;精梳機落物大量堆積,卷入毛刷摩擦起火;設備的日常加油保養和維護不到位 造成軸承或軸瓦研磨過熱引發火災; 5.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 無警示標識;設備運轉時,清理羅拉、軸頭等處纏繞原料,觸摸運轉部位,導致手臂卷入運轉部件;使用鉤刀操作不當,用力過猛,造成傷害;自停裝置失靈;火 災 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 物體打擊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

44、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采用防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氣管加裝火星熄滅防護裝置;及時運送精梳落麻;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及時清除機械設備的轉動部位上的纏麻,及時現場巡查清除可燃雜物;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應制定分級管理檢查責任制;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制定日常保養、維護和檢查制度,保證設備完好; 3.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麻, 觸摸運轉部位;5.執行安全操作規程,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

45、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13表B.1 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3頁/共7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一) 前紡工序精梳、并條、粗紗抬起精梳機頂梳未掛好制動鉤, 頂梳落下傷人;機臺運轉時進行維修或清掃工作;擋車工衣服肥大,不戴工作帽, 長發外露,卷入設備運轉部件; 12.有機粉塵?;?災 中毒和窒息機械傷害 物體打擊抬起精梳機頂梳時要確認掛好制動鉤再進行操作;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6

46、.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 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 7.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濾塵室濾塵室部位設置不當;濾塵室通風系統不良或濾塵除塵失效;粉塵爆炸危險區域電氣設備的選用和安裝不符合要求,在粉塵云狀態時發生電氣短路及燃燒,導致粉塵爆炸;有違章動火、吸煙和外來火種;粉塵、纖維、花絮積聚,發生自燃;風道與除塵機組的接地連接不良或沒有接地連接,有可

47、能靜電積累到達一定程度造成放電。其他爆炸火災中毒和窒息合理設置濾塵室,與其他部門應按規定設置防火間距, 禁止將濾塵室設置在車間的地下室、廠房的中心位置、多層建筑內、車間與車間之間,以及人員較多的地方,設置明顯標志和安全防護區域;與車間連在一起的濾塵室應設置建筑防火防爆分隔,有必要的泄壓泄爆措施;散發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汽的甲類廠房和有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的乙類廠房應采用不發火花的地面;按標準規范設計、安裝、使用和維護通風除塵系統,滿足車間、生產除塵系統的吸風量和粉塵捕集要求;淘汰、更新落后的濾塵設備設施;電氣控制和動力裝置(包括照明)、線路的安裝應滿足塵密要求,濾塵系統中對可能產生靜電的要有

48、消除措施; 4.控制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動火或外來火種進入濾塵室, 及時清除粉塵積聚;有火險現場處置方案并做好培訓;檢修中,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的要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規程;按照規范嚴格做好風筒、除塵機組的接地防護,定期檢查、定期測試;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1.建立健全企業的日常清掃維護制度,對容易積塵的部位,做到清掃維護有計劃、有周期、有檢查、有整改; 2.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

49、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14表B.1 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4頁/共7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二) 后紡工序細紗設備運轉時,清理羅拉、軸頭等處纏繞原料,操作,觸摸運轉部位,導致手臂卷入運轉部件;機臺運轉時進行維修或清掃工作;自停裝置失靈;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 無警示標識;操作地面有油污造成滑倒摔傷;擋車工衣服肥大,不戴工作帽,長發外露,卷入設備運轉部件;設備的日常加油保養和維護不到位造成軸承或軸瓦研磨過熱引發火災;有機粉塵。機械傷害其他傷害觸電

50、和火災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和檢查制度;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 張貼安全警示標識;配備除塵系統、風量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定期檢查,及時清理風筒堵塞、掛麻。執行安全操作規程,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麻、操作、觸摸運轉部位;機臺運轉時禁止進行維修或清掃工作;及時清潔、清除油污;制定日常保養、維護和檢查制度,保證設備完好;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 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絡筒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

51、吸煙等點火源;槽筒軸纏紗,摩擦起火;自停裝置失靈;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 無警示標識;設備運轉時,清理羅拉、槽筒、軸頭等處纏紗,觸摸運轉部位,導致手臂卷入運轉部件;擋車工衣服肥大,不戴工作帽,長發外露,卷入設備運轉部件。火 災 中毒和窒息 機械傷害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采用防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氣管加裝火星熄滅防護裝置;及時停車,清除槽筒上的纏紗,及時現場巡查清除可燃雜物;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設備運轉時,罩板應確保完好,不可打開。應制定分級管理檢查責任制;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52、,禁止設備運轉時清理纏紗,觸摸運轉部位;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長發不外露。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 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三) 絹、毛、麻紡重點工序絲絹行業的繅絲場所電氣設備高濕度環境導致電氣腐蝕。觸電和火災適當縮短更換周期。加強檢查和維護接零、接地裝置;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 并定期對操

53、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15表B.1 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5頁/共7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 三 ) 絹、毛、麻紡重 點工序毛紡行業的洗毛作業酸洗作業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或使用不當。灼燙所有機械打手、軋點、旋轉等危險部位必須有完整、有效、可靠的安全防護裝置。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重點對面部、手部、上肢等重點部位的防護。按標準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

54、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麻紡行業的脫膠作業使用含氯物質作業不當造成氯氣傷害。中毒和窒息加強排毒通風。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四)化纖紡絲重點工序化纖紡絲 工序中篩 料、干燥、紡絲、卷 繞、成型 和觸及可 燃、易燃 原料聯苯醚泄漏,遇高熱、明火或與氧化劑接觸,引起燃燒;有違章動火和煙頭、打火機等外來火種;纖維、花絮積聚,發生自燃;電氣火災;聯苯醚泄漏燃燒(分解)產生有害氣體;法

55、蘭漏漿、聯苯醚泄漏、噴絲板堵塞造成高溫燙傷;粘膠纖維制造過程,五合、磺化工序二硫化碳泄漏,靜電未及時消除?;?災 中毒和窒 息 灼燙安裝火災報警聯動監控和自動滅火等裝置;聯苯箱體和直(彎)管應完整無泄漏,聯苯裝置防爆膜應可靠、有效;現場宜安裝氣體泄漏自動報警裝置,在處理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或有煙霧的事故時應佩戴好防煙(毒)面具(防護用具保持可靠有效);二硫化碳管道、五合、磺化工序防靜電措施可靠,嚴格落實維保、檢查、分級責任,確保氣體泄漏自動報警、聯動裝置可靠。嚴格落實維保、檢查、分級責任,及時發現消除泄漏點;及時巡查,清除機械設備的轉動部位或照明燈具上的纖維纏繞和積聚;嚴禁違章動火和外來火種進入;

56、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纖 紡 絲、集束、牽伸、卷曲、烘干、切斷等生產環節違章動火、吸煙等外來火種;通風管道不暢積淀物起火;電氣火災;浸膠箱燃氣泄漏?;馂膰澜麩崦叫孤┖蜔崦匠ǚ?,及時消除設備泄漏點,確保設備安全防護完好、有效,熱媒泄漏應及時處理干凈;及時清除積聚設備、管道或照明燈具上的飛花、纖維以及可燃雜物。1.嚴禁違章動火和外來火種進入,動火作業須按特級動火審批;2 定期保養通風管道,清潔積

57、淀物;3.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T3286-202216表B.1 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6頁/共7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紡絲生頭時產生硫化氫廢氣造成人員中毒;調料間化工料毒物泄漏;通風不良、廢氣排放受堵;纖維燃燒產生有毒煙霧。中毒粘膠紡絲車門窗要隨手關閉,防止硫化氫廢氣外泄。浸膠

58、機每周進行停產測修,每年一次停產大檢修;日常巡檢通風電氣控制裝置,保證通風排氣處于良好狀態。1. 浸膠調料間閑人莫進,執行操作規程; 2.按照國家標準規定, 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處理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或有煙霧的事故時應佩戴好防煙(毒)面具。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四) 化纖紡絲重點工序化纖紡絲、集束、牽伸、卷曲、烘干、切斷等生產環節蒸汽泄漏;牽伸熱板灼傷;輥筒燙傷;粘膠液體噴出傷人;紡絲酸浴濺入眼睛;紡絲箱體和噴絲組件高溫介質意外逸出或泄漏;紡絲漿液管路閥門誤操作;

59、生頭出漿液操作人員站立位置不正確;未穿戴或不正確使用防護用品。灼燙作業現場劃定安全區域。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平臺或操作地面有廢液造成滑倒摔傷。其他傷害及時沖洗地面廢液。按照國家標準規定,作業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識。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穿合體的工服,戴好工作帽。按照本工序現場處置方案執行。針對不同工序設備的實際情況,制定安全操作規程,并定期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的培訓和檢查工作。DB23

60、/T3286-202217表B.1 棉(麻、毛、絲絹、針織)紡織加工主要風險辨識與防范措施(第7頁/共7頁)工序風險點較大危險因素易發生的事故類型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個體防護應急處置措施教育培訓措施整經自停裝置失靈;電氣火花、違章動火和吸煙等點火源;機械傳動、旋轉部位防護罩板缺失, 無警示標識;設備運轉時,清理軸頭等處纏紗, 觸摸運轉部位,導致手臂卷入運轉部件;吊運經軸墜落傷人。火 災 中毒和窒息 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自停裝置應完好、可靠、有效;控制與消除火源:嚴禁違章吸煙或外來火種進入,按規定配備滅火器材并定期維護和檢測其性能,安裝火災自動報警和噴淋等系統;進入車間機動車采用防護完好的電瓶車或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