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蘇菲的世界3中國百科全書哲學哲學導論第一節哲學是什么?一生活中的哲學:生活中的哲學一緣分與信神例如:緣分三世十二因緣。又例:你信神,你就有福了。哲學,是沉淀在生活中的基本假設和普遍規則。二哲學問題和世界觀1哲學問題:例如:莊子論死亡一鼓盆而歌:齊萬物,等生死(見齊物論)思考題:為什么小雞冒死走過馬路?2世界觀:人們關于世界整體或人與世界一般關系的根本性質或規則的觀點。其主要特征:整體性;高度的普遍性或共同性;根本性。三哲學提供方法論1方法論:人們認識、適應和改造世界與自我的一般方法原則的理論。例如,佛教哲學(苦、集、滅、道)的道諦(如八戒與八正道)又例,尼采的狄歐尼索斯精神
2、、西方文化的偶像與毛澤東的斗爭哲學2哲學觀諾瓦利斯的哲學觀:哲學就是懷著鄉愁的沖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活動。馬克思的哲學觀: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在具體科學基礎上概括和總結出來的關于世界整體或人與世界一般關系的根本性質和共同規則的學說。第二節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形成的背景和問題1社會歷史背景: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一兩大階級的激烈沖突與社會動蕩一人的異化(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關系異化;勞動異化與人本質異化)(參見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2馬克思哲學的問題:人的異化(工人階級的異化,即工人階級的非人化生存狀態)二問題解決方案與理論主要觀點1勞資矛盾和人異化兩種方案比較泰羅式
3、的經濟大餅原理(勞資合作與心理革命;科技革命;管理革命)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度,即胡蘿卜加大棒政策。(參見1911年的科學管理原理)馬克思的工人階級革命一論證革命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一馬克思哲學的使命思考題:如何看待馬克思關于科學技術對工人階級影響的論述。2主要觀點實踐世界(包括人類社會)是具有客觀必然規律的物質體系社會發展是物質生產方式的矛盾決定和推動的必然進步的過程人們遵循和利用客觀規律可以認識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主體和決定性力量。因此,人民群眾一定能夠改造世界,獲得解放和全面自由的發展。26/4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和遺產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以革命的
4、方式消除異化,謀求社會大多數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發展以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權益。2評價平民革命的精神西方社會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參見十日談現代社會的基本精神原則中國社會的必須堅持和發揚的基本精神原則。例如“三個代表”的表述方式的問題。如果改為“三個服從”第三節哲學的價值和應用一現代的特征和問題1現代的特征:高科技化;信息化;高度市場化;全球化;民主化.2現代社會問題精神的高度緊張、壓抑和冷漠(參見“存在主義”)文化和觀念的沖突(參見理想的沖突)精神批判性和獨立性及其能力的弱化,甚至喪失。(參見單向度的力)信念的動搖,甚至喪失。3問題解決的一般方式及其與哲學的關聯。欲望與現實的沖突,解決方式1:
5、向外拓展,改造現實;方式2:向內修養,調整期望,或改變觀念,或改變思維方式。二哲學的價值和應用1反省、批判和重構社會現實的基本觀念和假設.例如,平等?現在的平等:等量權力(人們對可交換的資源的所有權)交換等量利益的規則和機會平等。和諧社會?.2反省、批判和重構文化的核心觀念例如:中國與日本文化的根本差異?例如,深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其中的哲學意境或禪意?3信念的選擇和培養.例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4思維方式的訓練思考題:1哲學的思維方式與具體學科的思維方式有什么區別?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觀點及其內在的邏輯關系是什么?3如何評
6、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4哲學與現實生活是什么關系?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哲學?第二章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的基礎第一節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問題的爭論一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問題1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問題的表述形式天人關系或心與物的關系?思維、意識、精神與存在、物質的關系?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欲望與現實的關系?2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問題的主要內容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問題的構成:自然物質交換關系(生理的、物理的、化學的、能量的、信息的等關系);認識與心理關系;實踐關系;價值與審美關系。人與世界是分離的還是統一的整體?它們是同質同源同構同規則的嗎?世界對于人具有外在性、獨立性和
7、先在性嗎?即世界的本原和本質是物質以及世界是人的主宰嗎?(4)人能夠和如何認識、適應和改造現實世界?即人是世界的根本和主宰嗎?3自我中心困境那喀索斯自戀培里(20世紀美國的新實在論者)的自我中心困境:人們不能離開與事物的認識關系來認識事物,也就是人們不能把自身排除在認識活動之外去發現未被認識的事物。簡言之,一切事物存在的確認都是以自我認識為中心和基礎的。其意思包括四個方面:認識者無法擺脫認識關系去認識事物的困境。消除認識關系也就中斷了認識活動從而失去了認識對象認識以內的對象無法與認識以外的對象比較的困境認識者無法就同一對象與他人完全溝通的困境。例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現實中的自我中心困境:人
8、們在處理人與世界關系中以自我認識和自我為中心和基礎形成價值的同時又形成偏見、偏好、無限欲望和執迷的否定自我的痛苦的困境。例如:原罪說。二唯心主義的觀點1唯心主義:以精神為本原或本質的哲學理論。2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以主觀精神為本原或本質的哲學理論。例如:慧能的“風幡之喻”:既非幡動,亦非風動,仁者心動。萬法唯識。客觀唯心主義:以人之外的絕對精神或觀念性的東西作為本原或本質的哲學。例如:上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3唯心主義的思路:有一無一有。4唯心主義的觀點:以精神為根本,以自我為中心。思考題:唯心主義關于人與世界一般關系的解釋的合理性和危險?案例:文化大革命
9、的指導思想:唯心王義與封建專制王義的結合。三傳統唯物主義的觀點1唯物王義例如:“五行說”與拉美特里的“人是機器二2唯物主義的思路:有一有3傳統唯物主義觀點:以物質為根本,以世界為中心。四傳統哲學的局限第二節意識及其與物質的關系一意識起源二意識的內容構成意識構成的四個層次:1觀念知識2感覺經驗3情緒情感和意志4潛意識潛意識1弗羅伊德(1856-1939)與精神分析人本主義2潛意識的表現形式和內涵潛意識的表現形式例如: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與愛蘭克拉情結(戀父情結)一動物先天的占有身邊一切異性的沖動一生殖本能。例如:圖騰:內婚制向外婚制轉移的標志。內涵:指潛在于心理底層處于被遺忘狀態的原始動物性
10、本能、欲望及其沖動。3本能學說早期:自我保存的本能與性本能(即生殖本能)。晚期:生的本能與死亡本能(指仇恨、破壞和毀滅的本能)。4潛意識對人與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為意識的基礎,與顯意識之間存在控制與反控制的互動關系影響人格(原我、自我與超我)的形成。原我遵循完全快樂原則,自我遵循現實原則,而超我則遵循利他主義原則。制約人的行為和狀態里比多(心理能量或性能量)影響:宣泄f心理平衡一正常行為和狀態;壓抑一心理失衡一異常行為和狀態;轉移一心理升華一成就。推動文化、文明和社會的發展。(參見健全的社會)三意識的特征和本質意識的特征意識的客觀本質1意識活動是人大腦為中樞的神經系統的機能和屬性,是大腦與環境刺
11、激的互動過程及其效應。例如:夢的原因。純粹愛情的生理基礎?2意識內容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例如:董永的心理分析意識的主觀性意識客觀性:與客觀事物的一致性;意識內容的共同性(生理基礎;客觀根源;共同的標準和規范;客觀的發展過程和規律)意識的主觀能動性1意識的主觀能動性:指意識的自主性、創造性及相應的能力,即在實踐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指導改造世界與自我的能力、作用和特性。2具體內容或表現自律性或自覺性及其自我控制能力。例如:注意力。認識的能動創造性和創造能力。例如:花的語言。又如:人的預見能力等邏輯思維能力。在實踐基礎上指導世界的改造,并且塑造自我。例如:拿破侖的形象。思考題:人為什么是自由的
12、?或命運、自由與主觀能動性的關系?(命運的不確定性或不可知一自主選擇或自由一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形成特定的命運)(4)影響人的生理活動和狀態四意識與物質的關系(思考題)第三節人與世界一般關系的基礎和前提世界的物質統一性一人與世界統一的物質基礎1物質觀:物質,指在意識之外獨立存在又可以被認識的事物,或具有客觀實在性的一切事物。2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問題的實質:意識與物質的關系問題?即意識與物質的共同性或一致性問題意識與物質統一的基礎和框架:實踐觀點:意識與物質的關系或主客觀關系在根本上是物質關系或自然關系,即世界統一于物質。(4)具體內容:統一整體;共同的基礎和根據(事物的同源性與同構性);共同的規則,
13、如系統演變的機制:非平衡態f(自組織)f平衡態一(嫡增加)一非平衡態;共同的本質。二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的根據三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的觀點: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是互動的關系,即以物質為根本,以實踐為中心。四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與世界的一般關系的觀點評析1批判了傳統哲學的錯誤2一種新思路和新方法,現代哲學轉向之一。傳統哲學尋找本原的思路:縱向因果關系分析與無限后退不可能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本質的方法:橫向比較分析法。3確立了認識和實踐的基礎和前提。原始社會與農業社會:自然中心主義;宿命論;自然崇拜與祈禱。現代工業市場經濟社會:人類自我中心主義;唯意志論;征服與掠奪(即大量開采;大量
14、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浪費)后現代社會:人與世界的互動和平衡關系,即以實踐為中心;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后現代主義哲學;和諧共處。4無產階級實踐的前提。思考題:1如何看待人與世界關系中的自我中心困境?2傳統哲學關于人與世界一般關系的看法有什么合理性和缺陷?3如何評價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與世界一般關系的觀點?4怎樣理解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第三章唯物辯證法第一節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和總特征一什么是辯證法1問題:辯證法是詭辯論嗎?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異同?辯證法有價值嗎?詭辯論:利用概念的多義性與模糊性偷換邏輯前提進行推論的方法。例如公孫龍的“白馬非馬”,宋玉的“登徒子好色二例如:蘇格拉底論謊言的善惡,追問什么是
15、真正的善?2辯證法的問題和含義問題:世界事物的一般存在狀態和規律?或人與世界相互關系的一般狀態和規則?含義:研究世界事物的聯系和變化發展的一般狀態和規律的學說。3唯物辯證法的含義:關于物質性的世界事物的聯系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方式的學說。4唯物辯證法的類型和內容體系二聯系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世界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整體。1聯系的含義2聯系的觀點:聯系是世界事物的一般存在狀態和一般存在方式。聯系是事物之間或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矛盾關系。事物的內外聯系共同決定了事物的存在。外部聯系一一事物之間的同與異關系事物特征;內部聯系內在動態結構關系內在本質。事物特征與本質形成事物存在狀態和方式。事物是一個相互
16、聯系具有有序結構和特定的自組織功能的整體或系統。(4)聯系是世界事物的一般狀態和一般方式。例如:整體可以還原為部分之和嗎?思考題:聯系與連續性、結構的關系?三發展的觀點1發展的含義:事物整體的自我展開、自我實現和自我完善的前進性總過程和總趨勢。問題:發展是否包括倒退性的變化和運動?發展包括了整體的局部、個別事件和總過程的階段倒退性的變化,但是,不能說,倒退性的變化就是發展,更不能說,全部倒退性的變化都是發展。例如:人的衰老和死亡是人生的發展嗎?思考題:事物的發展與價值的關系?即事物發展與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關系?2發展的觀點問題: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嗎?例如:芝諾的追龜辯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烏龜。發展
17、的含義及發展的一般方式、動力和過程一切事物的整體都在發展社會和文明不斷進步發展。(4)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更高級的社會替代;社會大多數人將得到更充分的自由和更全面的發展。思考題與討論:發展的觀點與科學和諧發展觀的關系?四唯物辯證法的宗旨第一節唯物辯證法的一般規律一唯物辯證法的一般規律體系和核心規律1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與決定論和非決定論決定論與非決定論規律2唯物辯證法的一般規律體系一般變化動力規律:矛盾規律一般變化方式規律:質量互變規律。一般變化過程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3唯物辯證法的核心規律:矛盾規律。因為:它是聯系的實質和發展內在根據;唯物辯證法的中心線索,規定和影響其他規律和范疇;辯證法與形而
18、上學分歧的焦點;是根本認識方法的理論基礎。二矛盾規律矛盾和矛盾規律1矛盾含義:指不同雙方按照相同的規則互相斗爭的關系。矛盾的屬性:同一性和斗爭性。同一性?指相反的事物變化的規則的相同性。例如:幸福與痛苦的同一性?2矛盾規律:事物特殊的內、外矛盾在矛盾普遍性的制約下共同決定和推動事物的發展。內外矛盾綜合動因論。例如:人生成敗的原因分析。外在矛盾和原因:自然環境;社會宏觀環境;具體環境:如,家庭、單位和學習環境,社會關系網絡等。內在矛盾和原因:身體素質;智慧;品德;意志等。如曹操、孫權、劉備的成功具體事物的矛盾動因論一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共同決定和推動事物發展。1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矛盾普遍性?同
19、一類事物共同的矛盾或矛盾的共同性存在的廣泛性。2其關系。例如:中國現代化模式與世界現代化趨勢的關系?與國際接軌。現代化的普遍規則(內在必然性):工業生產技術及其高科技化一社會大規模生產方式一社會大規模分工協作與資源配置模式一集中計劃模式或市場模式一工業市場經濟模式一全球一體化一國際共同規則一所以與國際接軌。矛盾普遍性對特殊性的作用:普遍性作為特殊性的內在必然根據規定了特殊性(偶然性)發展的一般規則、過程和總趨勢。第二節辨證思維方式例如:雞生蛋,蛋孵化雞,究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又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一辨證思維方式的主要內容1整體思維方式:整體構成觀,即合二為一;整體聯系觀點(聯系原則;全面原
20、則;大局原則);系統整體觀。如,結構功能方法中的黑箱方法。2動態思維方式:相對性原則;互變原則;自我完善的發展原則;邏輯與歷史的一致原則。3矛盾分析法或矛盾思維方式:整體分析的辨證否定法。即一分為內因與外因結合的因果分析法;矛盾結構分析法:矛盾結構的不平衡性分析法,即“兩點論”與“重點論”結合分析;系統結構分析法,如燧的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法(個性分析法)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個性、特殊性、偶然性與共性、普遍性、必然性結合分析法矛盾問題的精髓。二辨證思維方式功能1辨證思維方式功能問題:辨證思維方式能夠解決具體問題嗎?其作用:啟示思路提供思維邏輯框架和范式。構成具體思維方法的基礎和標準。2.辨證思
21、維方式是現代思維方式的哲學基礎,比形而上學、詭辯論更有解釋效力。與形而上學、詭辯論的區別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區別。例如:雞生蛋,蛋生雞,究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唯物辯證法與詭辯論的區別。例如:古希臘教師的詭辯。與現代思維方式的關系思考題:1如何理解辯證法的發展觀點與科學發展觀的關系?2怎樣理解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和總特征?3發展是否包括倒退性的運動?4整體可以完全還原為部分之和嗎?5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什么?6如何理解矛盾規律?7辨證思維方式具有哪些主要內容?8矛盾分析法應當包括哪些主要內容?第四章哲學的認識論基礎一哲學的認識論的主要問題一一哲學問題與認識困境,即哲學認識的合法性基礎?(包括
22、語言困境)o1事物存在的確認?即認識的可能性?例如,月亮,沒人見過的時候,它存在嗎?對認識可能性的疑問?例如,皮浪的懷疑論和康德的“物自體不可知:因為悖論(二律背反)。2真理的確認?即認識的可靠性?3認識的規律和效率?4認識發生發展的社會機制?二認識發生發展的制約因素和基礎問題:人類的未來與認識能力的局限?例如:中國當代科技整體發展水平落后的原因:缺乏人才(認識能力)、設備和經費一財政撥款不夠和市場化程度低一高度集權的中國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一高度集權的經濟與政治體制一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實踐1認識發生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觀因素,包括認識能力和人才;認識方式方法;觀念。客觀物質因素,包括社會教育和
23、研究創新機制;設備條件;經費。2認識發生發展的基礎一一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問題:先知后行還是先行后知?三認識的客觀性或真理性的判定例如:剝削是真理嗎?贏者通殺規則。1實用主義的標準:觀念導致的實際行動和實際效果,即有用的觀念或經驗就是真理。有用性或有效性:能圓滿地協調觀念與觀念之間的矛盾。能夠導致成功,獲得實際的好處,即能夠滿足個人的主觀需要。人們相信它對大眾普遍具有利大于弊的潛在效果,即是一種建立在信用制度上的兌現價值。實用主義標準的評價:務實的精神和原則市場經濟中的市價主義味道,表達了市場經濟的規則要求,如個人利益最大化原則。具有片面性,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唯心主義、相對主義和折衷主義的色彩
24、。強者的霸道哲學,弱者的危險敵人。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的恢復實踐標準的內涵實踐是檢驗的基礎、手段、方法和標準判定的標準是認識與實踐過程、結果的一致性。實踐是包含其他合理標準在內的標準體系,是檢驗其他標準有效性的最終標準。惟有無限發展的實踐才可能徹底完整地檢驗認識和其他標準的正確性。實踐標準的發展實踐標準一實踐是唯一標準一生產力標準(鄧小平的“貓論”)f“三個有利于”的標準一“三講”標準一三個代表的標準一科學發展觀一和諧社會的標準。思考題:1認識發生發展的基礎是什么?2如何評價實用主義的真理判斷標準?3怎樣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五章社會和社會的基礎第一節唯物史觀概論一傳統
25、歷史哲學及其缺陷1唯心史觀形式:神學歷史觀,如基督教的社會歷史觀(見圣經創世紀);思辯唯心史觀;英雄史觀。含義:以精神為社會歷史的本質和根本動力的歷史哲學。2其主要缺陷問題:沒有毛澤東,中國現在會怎樣?沒有發現歷史動因背后的動因否定人民群眾的作用和權益,鼓吹英雄史觀。二唯物史觀的主要觀點和宗旨1主要觀點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存在發展,即社會基本矛盾決定社會歷史發展。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和決定者人民群眾一定能夠改造社會,并獲得解放和全面自由的發展。2唯物史觀的立場和宗旨。三唯物史觀的主要分析方法:唯物辯證法f矛盾分析法f社會矛盾分析法一
26、階級矛盾分析法一經濟利益和矛盾分析法f生產技術分析法。第二節社會結構和本質問題:社會是什么?一社會基本結構1馬克思對社會縱向層次因果關系結構的分析:生產力一生產關系一經濟基礎一上層建筑一社會形態。2社會的基本結構:社會經濟結構(生產力一生產關系f經濟基礎);社會政治結構(政治上層建筑:政治制度、組織和設施);社會文化結構(意識形態)二社會本質1社會:指人們在勞動的基礎上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并按照一定關系而形成的有機系統或整體。2社會的本質: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社會本質上是一個與自然一樣具有客觀必然規律的物質體系。第三節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一一勞動中的人與自然的矛盾兩種錯誤傾向:自然中心主義
27、與人類自我中心主義。二人與自然的矛盾關系1自然對人類社會的制約人類社會是自然的一部分和一個環節,是自然發展的產物。自然規律轉化為社會規律制約社會行為和發展。如強盜邏輯一叢林法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又如純粹愛情的自然基礎一動物生殖本能。地理環境深遠地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問題:假如中國政府不出大錯,中國在未來50年能否趕上甚至超過美國的生活水平?因為資源短缺與人口過多之間的尖銳矛盾和困境。2人類社會改造自然,深刻影響自然的變化人的需要和行為導致并主導人與自然的矛盾人改造自然,形成自然的人化,創造社會文明。人口過度增長和掠奪性生產方式造成對自然的破壞,形成生態危機。問題:為什么要計劃生育?因為資源
28、短缺與人口之間的尖銳矛盾。(參見教材P183-184的材料)人口過度增長激化社會矛盾,導致掠奪性的生產方式。如失業、貧困等問題。掠奪性的生產方式導致生態危機。思考題:1如何評價唯心史觀?2唯物史觀的主要觀點及其內在邏輯關系是什么?3如何理解社會的本質?4怎樣理解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第六章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和規律第一節生產方式決定社會一生產方式:生產的社會形式,包括物質生產技術結構形式和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協作形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體。誤解:生產方式=生產關系=所有制關系=公有制=純粹公有制O二生產方式內在矛盾一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例如:生產技術發展與現代工業市場經濟模式之間的關系?問題
29、: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模式為什么破產?市場經濟的優勢和局限或市場失靈?或者,市場經濟真的是人民的福音嗎?高科技化信息化與全球化市場化的關系?1生產力構成生產關系和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決定生產關系的結構形式或內容決定了生產關系的合理性和差異性,即性質是生產關系變革的根源2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深刻影響確立利益關系,形成激勵機制,制約生產的人與物的各個要素影響生產系統的內在結構(資源配置方式)制約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三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四生產方式推動和決定社會發展1生產方式是人和社會與自然物區分的標志,是人與社會形成的根本動力2社會存在發展的現實基礎,是人口、自然資源價值實現的基礎。3決定具體社會
30、的結構、性質和形態,構成具體社會形態。其邏輯:人的需要與自然的矛盾一生產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一技術結構形式(或技術系統)一人與人的分工協作形式一生產關系一經濟基礎和經濟結構一政治與文化結構一社會結構一社會性質一社會形態。4推動社會形態的變革,構成社會文明進步的根源。第二節社會形態發展的內在矛盾和規律一社會形態的內在矛盾一一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問題:當代政治分權和民主化的趨勢的根源?例如,人大代表的老板化問題。上層建筑的根源:規定了政治的目的和方向;動力機制;基礎或條件,是政治權力的實力后盾。決定了上層建筑的性質問題:經濟實力與政治權力格局的關系?制約上層建筑的結構形式和內
31、容。決定上層建筑的變革2上層建筑發作用經濟基礎例如:分粥制度的影響。問題:市場經濟的失靈危險與中國政府的職責?影響的途徑或方式:經濟調控;文化心理操縱;武力維護;政治權力配置影響經濟基礎發展的結果影響經濟基礎的性質,取決于它所維護的經濟基礎的性質二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規律內容: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經濟基礎,兩者相互作用,構成了從基本適應到不適應,再到新的適應的循環反復不斷進步的必然過程和趨勢。三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分析1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展2改革的原因或必然性第三節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一唯物史觀的階級斗爭理論1階級及其實質2國家與階級3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
32、發展的直接動力二中國當代的階級分化1中國的九個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人員產業工人農業勞動者無業、失業和半失業者。2中國當代的三大階級:資產階級;工人階級;農業勞動階級。三中國階級分化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1中國的階級沖突。例如:勞資矛盾。2階級利益的整合與和諧發展。思考題:1如何理解生產方式?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怎樣的?3生產方式是怎樣決定和推動社會發展的?4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有什么辨證關系?5如何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規律?參考資料b黃梅戲經典劇目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由劇作家陸洪非根據老藝人胡玉庭之口
33、述改編而成。故事大意是:傳說王母娘娘有七個美麗的仙女。小妹妹七仙女不甘天宮的寂寞,私自下凡來到人間。巧遇孝子董永。董永為葬父而賣身在傅員外家為奴。七仙女(玉帝之第七女)同情董永,下凡結親,在老槐樹下喜結良緣。婚后,七仙女為了使董永實身地主的工期從三年減至百天,特邀眾姐妹相助織錦。最終得以雙雙把家還。好景不長,百日后,天帝查出七仙女與凡人成親,大發雷霆,特派天神傳旨:七仙女午時三刻即返回天廷。玉帝差兵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天地間的美滿姻緣活生生拆散。已有身孕的七仙女肝膽欲碎,哭訴著與董永相約:“來年槐蔭樹下把子交。”說罷,飄然而去。董永悲痛欲絕,昏厥在地。2,牛郎與織女的故事“牛郎”、“織女”神話在
34、我國流傳極廣,影響深遠。至今人們常把夫妻兩地分居稱為“牛郎織女”,稱幫助情人相會為“搭鵲橋”。但是,對牛郎、織女的故事,本人并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偶然看到中國古代婚俗文化,才真正明白這個神話故事的由來。我們從今天的天文學得知,牽牛星有三顆,即河鼓一、河鼓二、河鼓三,通常所說的牽牛星指河鼓二。人們把河鼓一和河鼓三連成一線,看成是牛郎的扁擔和他挑的兩個孩子。奉牛星屬天鷹座,在它的東南方有六顆牛宿星,人們把它看成是牛郎牽的牛。織女星也有三顆,將它們用線聯結,構成一個三角形,人們把它看成是織女用的梭子。織女星屬天琴座,在它的東南有漸臺四星,用線可聯成一個四邊形,人們把它看成是織女用的織布機。“牽牛”和
35、“織女”兩個星座分別居于天河的南北兩側。這種隔河相向的形勢給牛郎和織女神話故事播下悲劇性的種子。牛郎、織女神話故事有兩種不同的傳說:一種說法是:織女是天帝的女兒,她在天河的東邊織云霞錦衣,牛郎在天河西邊放牛,兩人都很勤勞。天帝憐憫他們孤獨寂寞,讓他們結為夫妻。婚后,他們貪圖安逸,廢棄勞動,或者說牛郎娶織女時向天帝借二萬錢下禮,久不償還,天帝發怒,將他們拆散。后又命烏鵲搭橋,讓他們一年聚會一次。另一種說法是:織女是西王母的外孫女,她在天上織五彩云霞,牛郎是人間的一個放牛郎,受兄嫂的虐待。他的滿腹冤屈只有對牛訴說。一天,牛對他說,織女和其他的仙女一同到銀河去洗澡,你不妨乘機去取她的仙衣,等她尋找時
36、再還給她,并向她提出與她結婚的要求,她一定不會拒絕的。牛郎按照它的話去做,果然應驗。牛郎和織女結婚后,生了一雙兒女,過著幸福的生活。幾年之后,西王母知道了這件事,便把織女攝回天庭。正當牛郎無計可施時,牛又勸慰他,并讓他把自己的皮披到身上就能追到天上去。當牛郎挑著一對兒女追上天庭之際,西王母拔下發簪在織女身后劃了一道,便成了天河,將這對夫妻和孩子隔開了。他們隔河相對而泣,使王母發了善心,于是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夜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以上兩種說法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牛郎與織女的結合與離異都是由天帝或西王母決定的。所不同的則是,前者是天上的神與神之間的婚配,后者是人與神之間的離合,而且出現了一只神奇的
37、牛給牛郎做得力助手。這種不同說法集中反映了封建時代的農民在“男耕女織”的家庭結構中所形成的社會心理和生活愿望,以及這種心理、愿望在受到壓制時所表現出來的苦悶與追求。牛郎、織女的神話是人們以奇妙的幻想形式表達自己對婚姻自由、互敬互愛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愿望。3,康德說,當我們的理性企圖對本體有所認識時,就必然陷入一種不可解決的矛盾。他列舉了四組二律背反:(1)世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有限的,反論題是世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無限的。(2)世界上一切都是單一的,不可分割的,反淪題是世界上一切都是復雜的,可分割的。(3)世界上存在著自由,反論題是世界上不存在著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4)世界有始因;反論題是
38、世界無始因。這四組的每一組都是由兩個論題構成,而這兩個論題都是互相相反乖違的論題。然誰真誰假呢?康德說:“這些命題的每一個都不但在其本身是沒有矛盾,而且它能上訴理性的本性來支持它的真實性,可是不幸的是,其對立的命題同樣地能夠提出很好的理由,要求我們也承認它是必然真實的。”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不管這兩個命題是怎樣地矛盾乖違,但就其本身及所提出證明的理由則是從理性上或經驗上都是無可否認能夠成立的命題。我們以第二組二律背反為例,請看康德究竟提出什么樣的理由來成立正反淪題的。康德在證明正論題時說:“假定合成的實體不是由單一的各部分構成的。那么,如果我們在思想里除去了一切合成,剩下來就沒有合成的部分了。
39、而且所假定的是沒有單一的部分的。因之就什么東西都沒有剩下來的了,因而就沒有實體To可見,或者是不能把一切合成在思想中除去,或者甚至在思想中把合成除去之后,必須還剩下某種不以合成而存在的東西,那就是單一的。在前一種情況中,合成的東西不能是由一些實體構成的,因為合成只是實休的一種偶然的關系,可以除去而絲毫不影響它們作為永恒不變的實在性之存在。但是以我們的假定而言,實休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必須采取其他的假定,就是說,世界里合成的實體是由單一的各部分組成的。“直接得出的結論就是,世界里一切東西都是單一的,合成只是那些東西的外部狀態;而且,縱然我們永遠不能夠把那些叢本的實體從它們的合成狀態中抽出來而孤立
40、它們,可是理性必須把它們思維作基本的主體,是在一切合成之先作為單一的存在的東西而存在的。”康德在證明反論題所提出的理由則是:“假定一個合成的東西或實體是由單一的各部分構成的。那么,就不可能有什么外部關系和由實體而成的合成,除非是在空間里面,所以合成的東西所由之而構成的部分,其數目必須恰恰等于它所占的空間的數目。可是空間不是由單一的部分所構成的,而是由多數的空間所構成的。合成的東西之每一部分所以就必須占住一個空間。但是每一個合成的東西的各個絕對基本部分都是單一的。因之那些單一的部分每一個都占住一個空間。可是由于每一個占住空間的實在的東西都在自己里面包含有一些互相外在的部分,因之就是合成的;而且由
41、于這個實在合成的東西不是由一些偶性所構成,因為離開實體,偶然不能是相互外在,我們的結論就必須是單一的實體是合成的,而這是荒謬的。“反論題的第二個命題,說在世界里沒有什么地方有任何單一的東西存在,這只是要說,絕對單一的東西不能從任何外部或內部的經驗或直觀來顯出;所以絕對單一的東西既然只是一個理念,其客觀實在性永遠不能表示于經驗之中,那么在出現的說明中,它是毫不能應用而又沒有對象的。姑且承認在經驗中能夠找到一個對象是和那個理念相應的,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在經驗上直觀到一個對象,其所包含的部分沒有是相互外在而結合為一個統一休。我們仍然不能合法地推論說,既然有了我們不意識到各部分的差別這事實,因之就不可能在對象中找到這樣的差別。但是少于這個,就不能建立絕對單一性,因而不能從任何的直觀,不管它的性質是怎樣,都不能推論出絕對的單一性來。所以由于一個絕對單一的對象永遠不能在任何可能的經驗出現,而且由于必須把感官的世界看為就是一切可能的經驗之總和,結論便是,在世界里面沒有什么東西是絕對單一的。”4,鼓盆而歌:回到家不到一年,莊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于責問道:“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年級組詞試卷及答案
- 效應評估與合同
- 夏季手部保護秘籍
- 區塊鏈技術在商業合作中的透明化實踐案例分析
- 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未來趨勢預測
- 《客戶服務簡介》課件
- 《質量控制管理與策略》課件
- 區塊鏈與大數據融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案例分析
- 區塊鏈技術與商業創新-騰訊新員工專業進階
- 青馬班學習心得體會模版
- 跨境電子商務建設項目管理組織架構
-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評價規范
- 羽毛球比賽對陣表模板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數學真題試卷及答案解析
- 統編版2023-2024學年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導讀課教學設計
- 高中化學必修一《4.1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課件
- 鋼筋矯直切斷機
- “小小科學家”廣東省少年兒童科學教育體驗活動+生物試題4
- 小學語文《習作一形形色色的人》說課稿附板書課件
- 南明區第一實驗中學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含聽力音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