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污染的現狀及研究熱點(共6頁)_第1頁
化學污染的現狀及研究熱點(共6頁)_第2頁
化學污染的現狀及研究熱點(共6頁)_第3頁
化學污染的現狀及研究熱點(共6頁)_第4頁
化學污染的現狀及研究熱點(共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化學污染(wrn)的現狀及研究熱點摘要(zhiyo):本文分析了全球和我國化學污染的現狀。目前化學污染及蓋的范圍不斷擴大、新化學污染物質不斷涌現并對自然界和人體造成潛在的和深層次的危害、化學污染成為危害公共安全重要因素、危險化學廢物越境轉移頻繁。當前化學污染研究中的熱點問題:環境內分泌干擾(gnro)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二噁英等的研究。關健詞:環境問題;化學污染;環境激素;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二噁英1化學污染的現狀1.1化學污染物遍布全球每一個角落許多化學物質具有借助于空氣、水體或生物體媒介越界遠距離傳播的能力,現在,已可以在從未使用過某些化學品的地區檢測到該種化學品。如由于R犯物質的高持久性

2、和半揮發性,使得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包括大陸、沙漠、海洋和南北極地區都可監測出POP物質的存在。目前已經獲得的數據表明,在北極的哺乳動物體內各種POP物質的濃度已經分別達到(ng/g濕重):DDT2一39000,二噁英300一118000,氯丹0.6一7096,多氯聯苯1一12900和毒殺芬84一9160 (國家環保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國際文件, 1996)。1.2日益增加的化學污染物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隨著工業的高度發展,全球化學品的種類和年產量在急劇增長。此外,由于毫無控制的隨意排放及化學品其他途徑的泄漏,環境中的化學污染物在品種和數量上日益增多,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如酸雨的長距離

3、輸送使酸雨污染發展成為區域環境問題和全球污染問題。酸雨問題首先出現在歐洲和北美洲,目前已在亞太的部分地區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出現。由于人類生產活動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導致酸雨區擴大。1.3新物質對自然界和人體造成的危容化學是人類創造新物質的手段,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有巨大貢獻,但是從生態平衡的觀點來看,大量新物質的出現卻存在潛在的重大風險。因為整體、和諧和循環是一切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形式,化學品的大量生產和新品種的增加給自然生態體系增加了新的負載,如某些化學物質大量增加了,可使環境的生態循環嚴重失衡,而在大量使用的許多不易降解的化學物質如塑料、殺蟲劑、工業助劑等,不能參與生態

4、循環過程,將成為長期殘存的破壞環境的有害因素。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各種添加劑(如抗生素、激素、增色劑、瘦肉精)、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化妝品和洗滌用品等,其使用量近年來也呈上升趨勢,由此而產生某些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損害,對此媒體時有報道,其深層危害肯定是嚴重的,但程度如何目前還很難準確預測。1.4危害(wihi)公共安全的化學污染事故嚴重隨著化學工業迅速發展,化學事故的頻率不斷增加。在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發生過多起嚴重的污染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1953年至1982年,全世界每年發生200多起嚴重的化學污染事故,其中經濟損失超過3億美元的就有近百起。而到1

5、985年至1989年期間(qjin),則上升到每年300多起,特別是惡性污染事故時有發生。例如,繼1984年印度博帕爾農藥廠45噸異氰酸甲醋突然(trn)外泄,造成2500人死亡,12.5萬余人致殘后,1992年3月25日,塞內加爾一家化肥廠氨氣罐發生爆炸,當場死亡60多人,傷者達250余人。我國的化學事故也呈上升趨勢,1949年至1982年間我國發生的造成人員中毒和環境污染后果的化學事故,占整個工業事故的平均比例為13.9%,1986年為14.7%,1987年為17.2%,1988年猛增加到27.6%。1985年全國發生各種大小化工污染事故2700余起,1986年和1987年又分別比前一年增

6、加500余起。1991年5月3日,我國江西上饒發生了一起有毒氣體甲胺泄漏事故,造成41人死亡,傷900余人。2003年12月23日,重慶市開縣境內川東北氣礦于發生天然氣“井噴”事故,造成234人死亡。2004年么3月間,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水排人沱江支流毗河,導致沱江嚴重污染,近百萬群眾生活飲用水中斷,魚類大量死亡,大批企業被迫停產,直接經濟損失2億多元。1.5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由于危險廢物中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可以被回收利用,其再處理費用也相當高昂,投人產出的不平衡使得一些國家和企業(qy)竭力尋找一種低成本的解決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廢物的越境轉移便產生了。廢物的越境

7、轉移往往是發達國家將危險廢物轉移到缺乏(quf)監控和控制手段的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的國家,導致污染擴散。主要表現(bioxin)在發達國家通過貿易和投資項目,轉移污染、危險廢物。由于經濟利益驅動,發達國家將本國禁賣的DDI,等農藥、喳諾仿等醫藥及致癌的有毒產品銷售到發展中國家。如美國、英國將致癌元兇的石棉制品廠轉移到印度、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自1990年開始,美國、德國工業界也先后將“洋垃圾”運送至我國。1989年3月,在UNEP的主持下,117個國家和34個國際組織參加的瑞士巴塞爾大會通過了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并于1992年5月5日生效。巴塞爾公約的簽訂使國際社會對危險廢

8、物最后解決方式是不越境轉移,公約并未完全禁止危險廢物的越境轉移,而是控制這種轉移,并支付費用,公約的宗旨是希望企業減少危險廢物的轉移或合理處理危險廢物。但由于多種的原因,危險廢物越境轉移事件仍在發生。電子廢物是伴隨著人類進人21世紀而出現的新的環境問題,目前已經出現了多起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電子廢物的案例。如何防止電子廢物越境轉移,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處置電子廢物的能力,是巴塞爾公約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2國際社會研究的一些熱點問題2.1環境內分泌干擾物的研究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焦點問題。研究發現,許多化學污染物具有類似激素的作用,能干擾生物體的內分泌功能,對肌體、后代或(亞)

9、群引起有害效應,稱為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EI飛,又稱為環境荷爾蒙或環境激素)。目前已確認的環境內分泌干擾物有70多種,主要為農藥、合成洗滌劑、防腐劑、涂料、塑料制品和石油制品。它們影響體內激素的合成、分泌、傳遞、結合、啟動以及消除等環節,從而對個體的生殖、發育以及行為產生多方面的影響。許多資料表明: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可引起攀丸發育中斷、永久性功能障礙、隱辜、皋丸癌、陰莖發育不全、尿道下裂、生殖器官發育異常、生殖器官癌癥、不孕不育癥、性別比例失調、胎兒及哺乳期嬰兒(yng r)疾患、免疫功能下降、智商降低等,還可以引起女性青春期提前、流產、異位妊娠、月經失調、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異位等生殖系統病

10、變。近幾十年來,大量(dling)人工合成的化學品釋放入環境。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了許多化學物可以干擾正常激素調節的生理過程,從而對野生動物、實驗動物和人類的發育和生殖功能產生不良影響。這些環境污染物可以通過模擬或抑制內源性激素,改變內分泌與生殖系統的正常功能。但直至近十年,關于化學污染物是否通過與內分泌系統的交互作用,對人類和野生生物產生不良健康效應的爭論,才真正得到國際上生態學家、內分泌學家、毒理學家、流行病學家的極大關注,并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廣泛深人的調查研究,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經合組織、聯合國協同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野生動物基金會、歐美各

11、國、日本等相繼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gngzu),到1998年,全球獲得的EEL地研究資助項目有1000多個,涉及環境動物生態學效應、環境暴露測試、人類有害效應的各個方面。按研究項目數依次排列為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和歐共體國家,共占95%以上。從項目研究內容看,與人類健康直接有關的研究約占60%,生態效應研究約占20%,暴露研究約占20%。EEDs冶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環境化學物內分泌干擾活性甄別方法研究;EEDs地暴露的人群流行病學研究;EEDs地作用機制的研究。環境雌激素所引起的危害在中國也日益受到重視,已引起了我國學者的廣泛關注,有關EEDs地的系統性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2.2持久

12、性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積性和半揮發性,在環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氣環境中長距離遷移并沉積回地球的偏遠地區,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有機化學污染物質。199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了需要采取國際行動的首批12種POP物質。這12種物質大多具有高急性毒性和水生生物毒性,其中有1種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認為人體致癌物,7種為可能人體致癌物。自從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簽訂后,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研究成為全球性的研究熱點。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政府間化學品安全論壇(IFCS)以及機構間化學品無害(w hi

13、)管理計劃等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為推動POP的科學認識和管理工作開展了大量工作,尤其在豐富POPs的化學和毒理分析全球范圍POP的遷移途徑、來源、遷移沉降情況,加強POP生產和使用管理,評估POP替代物質的可行性等領域提高了認識,形成了系列的簽署文件。目前,大多數國家對UNEP控制名單上12種POP物質已采取控制行動。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或嚴格限制使用;禁止進口;對進口、生產、銷售和貯存要求進行登記并取得許可證;對廢物的排放和處理制定嚴格的標準等。2.3、二噁英的研究(ynji)二噁英是一類急性毒性物質,它的毒性相當于氰化鉀(KCN)的1000倍以上,被人們稱之為“地球上毒性最強的毒物”。即使在

14、很微量的情況下,長期攝取(shq)時便可引起癌、畸形等頑癥。1988年,美國發表了全球第一個二噁英危險評價報告,指出一萬個癌癥病人中,就有一個是因二噁英引起的;1995年該報告的第二版已將這個數值修訂為千分之一。由于二噁英來源廣泛、毒性強,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對人類健康具有極大潛在危害的、全球性散布的重要有機污染物。二噁英是一類多氯代三環芳香化合物,根據其分子中氯原子的不同取代位置和數目,能產生209種異構體。二噁英類物質既非人為合成,又無任何用途;但進人人體后,不能降解,也不易排出。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與)T殺蟲劑毒性相當的劇毒物質;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將其列為人類一級致癌物;美國環保局1995

15、年公布的評價結果顯示,二噁英不僅具有致癌性,而且具有生物毒性、免疫毒性和內分泌毒性,一旦侵人人體,將會永久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及擾亂人體的激素分泌;它已被世界衛生組織作為新的環境污染物列人監測名單。自然界中森林火災能夠產生二噁英,但更主要來自人類活動。發達國家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燃燒過程中所產生的二噁英占已知二噁英各生成源生成總量的95%;在生產殺蟲劑、防腐劑、除草劑和油漆添加劑等化工過程中,二噁英往往作為副產品和雜質的形式存在其中;還有紙漿漂白、汽車尾氣和金屬的熔煉等都產生二德瑛。為此,國際上認為二噁英是人類社會進人工業化之后的典型副產物。國際環境界對二噁英的來源、污染及控制一直極為重視(zhngsh),對二噁英的基礎研究已投人大量資金。許多發達國家關閉各種二噁英污染源污染物實行優先控制,例如,改進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爐和安裝更先進的除塵裝置,使由焚燒而產生的二噁英排放量下降100一1000倍;通過改進紙漿(zhjing)漂白工藝,控制生產過程中二噁英生成,使加拿大造紙工業二噁英的環境輸人量1993年比1988年減少了98%。目前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尚沒有制定出二噁英的排放標準,建設部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