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統計過程控制 SPC的靈活應用目 錄 一、什麼是統計過程控制 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三、兩類過程變異原因 四、過程受控與過程能力 五、過程四種狀態六、過程能力與合格率預測 七、過程能力分析八、控制圖(SPC)九、計量值控制圖一、什麼是統計過程控制 1統計過程控制又稱SP C;全稱為: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1)是應用統計技術分析過程中的品質特 性,區分過程變異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 因,從而達到控制過程變異的目的; 2)最終目的是在于預防問題的發生及減少 浪費; 3)是進行品質控制的強有力工具。工業革命以后, 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大規模生產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
2、量產品質量成為一個突出問題,單純依靠事后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適應當時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改進質量管理方式。于是,英、美等國開始著手研究用統計方法代替事后檢驗的質量控制方法。1924年,美國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將3Sigma原理運用于生產過程當中,并發表了著名的“控制圖法”,對過程變量進行控制,為統計質量管理奠定了理論和方法基礎。一、什麼是統計過程控制 一、什麼是統計過程控制 2預防與檢測 1)事后檢測質量控制的最原始手段; a.通過檢查最終產品并剔除不符合規格產品, 保證不合格品不提交給顧客或下一工序; b.可是,不合格品已經存在,浪費已經產生; 2)預防:一種在第一步就可以避免生產無用的 產
3、品,從而避免浪費; 3)可是如何在做之前或無用產生之前就能知 道“可以做好”、“不可以做好”,統計過程 控制是一種普遍接受和運用的預防方法。一、什麼是統計過程控制 3過程 所謂“過程”,指的是共同工作以產生輸出的供方、生產者、人、設備、輸入材料、方法和環境以及使用輸出的顧客之集合。制程控制系統 有反饋的過程控制系統模型 過程的呼聲 人 設備 材料 方法 產品或 環境 服務 輸入 過程/系統 輸出 顧客的呼聲我們工作的方式/資源的融合統計方法顧客識別不斷變化的需求量和期望請試舉例說明:工作生活中所見的過程事例。一、什麼是統計過程控制 4質量特性二重性: 絕對的波動性和相對的穩定性 1) 質量是過
4、程的結果,是顧客關注的 核心; 2) 波動性是絕對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a 波動就是過程變異的外在表現; b 過程控制就是有效限制波動,強化或 增強穩定一、什麼是統計過程控制 5統計過程控制的實質: 就是通過觀察產品/過程波動;分析、鑒定產品/過程波動的原因,將其控制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從而保證過程輸出的穩定性。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1.事例:2004年某廠新招人員身高測量數據: 取樣n=89, L=175; S=156;單位:cm164 158 159 171 160 165 161 165 168 169161 165 162 162 175 170 162 170 162 162163 1
5、64 166 164 164 164 164 164 164 164165 164 165 164 165 163 165 163 165 165166 168 170 168 160 169 160 169 160 161156 169 166 159 169 168 162 168 162 166167 167 164 166 166 168 161 163 167 172160 163 173 166 163 165 164 163 172 161174 170 171 161 162 161 167 169 163 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2過程變異:(用直方圖示) 測量1人身高時測量2
6、人身高時測量10人身高時測量89人身高時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3過程變異:從上圖可以看出: 1)每個測量結果均會不同, 2)但如測量到足夠多的數據時,其測量結果的會是一 個有規律的分布,這個有規律的分布就表征了身高變 異的特性; 3)過程變異的特性: a 位置;分布中心M; b 分布寬度: 標準差來衡量; c 分布形狀;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4過程變異的分布特性圖示: M1M2位置差異位置1月份新招員工身高分布6月份新招員工身高分布位置描述了數據的典型性,如均值、中位數,分布中心等。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4過程變異的分布特性圖示: 1寬度差異分布寬度1月份新招員工身高分布3月份新招員工身高分布
7、分布寬度描述了數據分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這間的距離。2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4過程變異的分布特性圖示: 分布形狀從上圖示可知,過程或過程的結果隨時處于波動之中,同時又有其規律性,通過認識過程特性的分布,分析分布的特性來認識過程是一種可行的方法。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4觀察和處理過程變異的兩種方法: 1)直觀方法(傳統方法), 2)用統計控制方法; 二者之間有何區別呢?下面我們舉例說明: 某公司是一家家電產品制造商,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導入了品質成本管理體系,經過前期努力,其統計取得了前5個月的品質成本數據如下表:4觀察和處理過程變異的兩種方法: 時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平均第1周1563
8、21632015698171021658716268第2周179061653416497156701597616517第3周165471732317301177601832217432第4周159601623117457175141754916942第5周168851721316545169811675316875第6周175321757417210178101798617622第7周181011769417230173111756917581第8周189301810116561178151675417632第9周194541712117543175851791417923第10周165541
9、875218584169431921418009第11周168211658015991167921655416548第12周166311698915302167831601216343第13周180201721317530168761650317228第14周167851702917056175511698217081第15周165031678117234175431799117210第16周185201812317694175381701017777第17周179891756417011167511688917241第18周175211785616981162101751217216第19周
10、175301687116594164211684216852第20周171231754917568169241421016675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4觀察和處理過程變異的兩種方法: 1)直觀法:作出品質成本與時間變化的趨勢圖 1650017000175001600018000第710周之間品質成本一直處于上升階段,從而得出該過程存在問題連續四周呈上升態勢經過改善后有所下降4觀察和處理過程變異的兩種方法: 第7到第10周數據觀察結果如下表: 從上表可看出,成本顯得特別高,這好象證明了第710周不正常的結論,于是工程師們緊急尋找對策,并對該過程進行了改善,此后兩周,品質成本有所下降。但在后面又出
11、現了上升,這樣究竟改善有無作用呢?無從回答。時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平均第1周156321632015698171021658716268第7周181011769417230173111756917581第8周189301810116561178151675417632第9周194541712117543175851791417923第10周165541875218584169431921418009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特別高的品質成本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4 觀察和處理過程變異的兩種方法: 2) 統計方法:下圖為該過程品質成本變化的 X 圖 1650017000175001600
12、018000UCL=18106LCL=16191Mean=17149圖中: UCL= 上控制限; Mean=均值 LCL= 下控制限二、什麼是過程變異? 4觀察和處理過程變異的兩種方法: 1)上面的控制圖給我們一個信息,圖上所有的點隨機分布在控制限內,說明該過程是穩定的,并未出現異常。 2) 如果不是從統計角度而是直觀觀察過程變異,可能得出“過程出現變異”的錯誤結論,這時如果進行改善,可能得出“改善有效”的錯誤結論。 3)從統計的觀點來看,過程每時每該都會存在變異,但并非所有的 變異都有可解釋的原因; 導致過程變異的原因分兩種:普能原因和特殊原因 統計過程控制就是要識別、確定導致過程變異的原因
13、,根據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從而有效地保持過程的穩定性。三、兩類過程變異原因 1普通原因 和 特殊原因: 1)質量特性絕對的波動性,是由過程變異引起的,而導致過程變異的原因在很多情況之下是十分繁雜的; 2)但根據原因的性質,我們可以將其歸為兩類: a:普通原因; b:特殊原因; 3)質量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區別產生過程變異的普通原因和特 殊原因,三、兩類過程變異原因 2普通原因 : 1)普通原因是造成過程數據之間的差異,但數據總體分布隨時間推移具有重復性和穩定性的許多原因的總和; 2)其具以下特點: a:存在于任何過程; b:不能利用現有技術進行控制; c:其對過程的影響是輕微且不確定的; 3
14、)對普通原因的圖示說明: 下圖表示了只有普通原因作用于過程時數據分布產生的影響:2普通原因: t1隨時間推移,過程數據分布狀態(位置、分布寬度、分布形狀)未變三、兩類過程變異原因 t2t3t4t5單個工件之間的差異一批工件的整體分布三、兩類過程變異原因 3特殊原因 : 1)特殊原因是造成過程數據之間的差異,且數據總體分布隨時間推移會發生變化的原因; 2)其具以下特點: a:有時出現,有時消失; b:不一定每個過程都同時存在; c:其對過程的影響很大; d:可利用現有技術進行控制。 3)對特殊原因的圖示說明: 下圖表示過程存在特殊原因作用時數據分布狀況:3特殊原因: 隨時間推移,過程數據分布狀態
15、(位置、分布寬度、分布形狀)改變三、兩類過程變異原因 t1t2t3t4t5試討論:對文員打字這一過程,針對其打字的速度討論其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四、過程受控與過程能力 1過程受控 : 1)是指該過程的過程變異僅由普通原因造成時,則認為該過程處于 受控狀態; 我們稱之為過程受控,又稱統計過程控制。 2)是指該過程存在由特殊原因造成的過程變異時,則認為該過程處于 不受控狀態: 我稱之為過程失控; 一旦確定過程失控,通常要求立即確定該特殊原因具體是什么,應該采取何種措施消除特殊原因從改善過程狀態,直至過程受控?四、過程受控與過程能力 1過程受控 : 1)當確定過程處于統計過程受控時,接下來的問題是:
16、該過程產品合格率會是多少呢?這種合格率是否可接受呢?; 只有對上述問題做出了回答,才能確定是否需要對過程采取進一 步改善行動。 2)如果答案是可接受的,那么我們只要繼續對過程進行統計觀察, 以確定其是否持續受控; 3)如果答案不能接受,則需要對過程采取改善行動以降低普通原因 對過程的影響,提升合格率到可接受為止。 過程能力的確定是預測過程產品合格率的工具,是在 過程受控的情況下來確定。四、過程受控與過程能力 2過程能力 : 1)過程能力:是指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也可理解為過程生產合格品的能力。 而過程要求是以過程規范的形式存在, 2)確定過程能力,就是把過程分布與過程規范進行比較而得到的結果;
17、 3)而影響過程能力的過程分布特性是分布寬度、分布位置M與 過程規范之間的關系; 下圖顯示了過程能力足夠和不足的情況。 帶有不同水平的變差的能夠符合規范的過程(所有的輸出都在規范之內)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范圍 LCL UCL范圍不能符合規范的過程(有超過一側或兩側規范的輸出)LCL LCLUCL UCL范圍范圍范圍M偏移M未偏移小大五、過程四種狀態 綜合過程受控狀況與過程能力情況,可將過程狀態分四種 過程受控12 過程不受控34能力足夠能力不足夠五、過程四種狀態 1.1類狀態圖示:過程受控且能力足夠的狀態; 此過程也是較理想,可接受的過程,沒有特殊原因引起的變異。 規范下限 LCL
18、規范上限 UCL過程受控能力滿足要求五、過程四種狀態 2.2類狀態圖示:過程受控且能力不足夠的狀態; 此過程分布寬度過大,為普通原因引起的變差過大,無特殊原因引起變差,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普通原因引起的變差。 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能力不滿足要求過程受控四、過程四種狀態 3.3類狀態圖示:過程不是受控狀態但能力足夠; 此過程雖然能力滿足要求,但因存在特殊原因,如不找出并加以消除隨時可能致過程不滿足要求。 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TM過程不受控能力滿足要求四、過程四種狀態 4.4類狀態圖示:過程不是受控狀態但能力也不足夠; 此過程不但存在特殊原因引起的變差,又可能普通原因引起的變差
19、較多,因此需通過分析區分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先消除特殊原因,將過程轉化為“2”類狀態再做處理,如自動轉為“1”類狀態,則說明該過程的變異主要是特殊原因引起的。 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TM能力不滿足要求過程不受控六、過程能力與合格率預測 1.1類狀態下的過程能力與過程分布寬度;不考慮過程均值波動時,測量值落在M n 區間的可能性(概率) 68.26%95.45%99.73%99.99%99.9999%99.999999%23456-2-3-4-5-66過程能力:UCLLCL 6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六、過程能力與合格率預測 1.1類狀態下的過程能力與過程分布寬度;考慮過程均值
20、在1.5 范圍 內波動時,對合格率估計 30.85%69.15%93.32%99.38%99.977%99.99966%23456-2-3-4-5-66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合格率估計:30.85%過程能力:0.33六、過程能力與合格率預測 1.1類狀態下的過程能力與過程分布寬度;考慮過程均值在1.5 范圍 內波動時,對合格率估計 30.85%69.15%93.32%99.38%99.977%99.99966%23456-2-3-4-5-66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合格率估計:69.15%過程能力:0.667六、過程能力與合格率預測 3.1類狀態下的過程能力與過程分布寬度;考
21、慮過程均值在1.5 范圍 內波動時,對合格率估計 30.85%69.15%93.32%99.38%99.977%99.99966%23456-2-3-4-5-6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合格率估計:93.32%過程能力:1.06七、過程能力分析4過程能力分析 : 1)產品合格率的預測(考慮了過程均值偏移可能后的估計)。 , 規格所處位置(n;n值)過程能力合格率預測10.3330.85%20.66769.15%31.093.32%41.3399.38%51.6799.977%62.099.99966%七、過程能力分析4過程能力分析 : 1)過程能力評價。 , 過程能力過程能力評價過程能力
22、1.67充足1.33過程能力 1.67接受1.0過程能力 1.33 不足過程能力 1.0 嚴重不足七、過程能力分析4過程能力分析 : 1)過程能力評價。 , 過程能力過程能力評價過程能力1.67充足1.33過程能力 1.67接受1.0過程能力 1.33 不足過程能力 1.0 嚴重不足八、 控制圖(SPC)SPC的作用1、確保制程持續穩定、可預測。2、提高產品質量、生產能力、降低成本。3、為制程分析提供依據。4、區分變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為采取局部措 施或對系統采取措施的指南。八、 控制圖(SPC)1 控制圖的基本形狀: 上控制限 中心限 下控制限1 控制圖的基本形狀16500170001
23、75001600018000UCL=18106LCL=16191 Mean=17149圖中: UCL= 上控制限; Mean=均值 LCL= 下控制限八、 控制圖(SPC)八、 控制圖(SPC)1 控制圖的基本概念: 概念解釋平均值一組測量值的均值極差(R)一個子組、樣本或總體中最大與最小值之差標準差()過程輸出的分布寬度;從過程中統計抽樣值(例如:子組均值)的分布寬度的量度,用希臘字母或字母s(用于樣本標準差)表示過程均值一個特定過程特性的測量值分布的位置即為過程均值,通常用 來表示。鏈(Run)控制圖上一系列連續上升或下降,或在中心線之上或之下的點。它是分析是否存在造成變差的特殊原因的依據
24、變差過程的單個輸出之間不可避免的差別八、 控制圖(SPC)控制圖的起源與發展1、1924年修哈特博士在貝爾實驗室發明了控制圖。2、1939年修哈特與戴明合作寫了品質觀點的統計方法專著。3、二戰后英美兩國將品質控制圖方法引入制造業并應用于生產過程。4、美國汽車制造商對SPC很重視,使SPC圖得以廣泛應用。八、 控制圖(SPC)使用控制圖進行過程控制的步驟1、數據收集并將數據畫在控制圖上。2、實施控制。 將數據畫在控制圖上并計算控制界限; 注意控制界限與規格界限的區別。3、比較控制界限與畫好的數據。 判斷該過程是否存在變異的特殊原因, 如果存在,則進行分析和改善,再對改善后的過程重新進行收集數據和
25、控制。八、 控制圖(SPC)使用控制圖進行過程控制的步驟4、分析。 當有存在特殊原因時,過程處于統計過程控制狀態,時,這時可繼續使用控制圖作為控制工具,并計算過程能力指數,通過分析過程能力,以量化過程滿足要求的程度;5、改善 在分析過程中如發現過程能力過低,即過程合格率過低,說明過程中存在的普通原因引起的變異過大,則需確定改善措施減少普通原因引起的變異,提升過程能力。八、 控制圖(SPC)控制圖的控制原理1、3原理(3 sigma)。 在各類過程中,其特性數據往往服從正態分布,即鐘形分布; 對于正態分布過程,測量數據落在(u3 ; u+3)概率為 99.73% ;測量數據落在(u3 ; u+3
26、)外的概率為0.003;因此測量數據落在(u3 ; u+3)是個小概率事件,統計學上認為在抽樣檢驗中不會發生, 通常認為可能的測量數據落在(u3 ; u+3),這就是3原理。 3原理是控制圖的控制界限的設置基礎。 2.數據服從正態分布時落在各區間的概率原理。 3. 小概率事件在抽樣檢驗中不發生原理。 68.26%95.45%99.73%99.99%99.9999%99.999999%23456-2-3-4-5-66八、 控制圖(SPC)從圖可知,隨著的倍數提高,數據落入其區域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刂茍D應用了3 原理,即以u3 作為控制界限,當過程處于穩定狀態時,每個數據落入u3 范圍內的概率為9
27、9.73%;即過程受控時,所有點不應超出u3 控制界限。八、 控制圖(SPC)控制圖的控制界限原理:用圖顯示如下-3(LCL)+3(LCL)(CL) UCL表示控制上限 對應于 3 LCL表示控制下限 對應于 -3 CL表示分布中心,對應于八、 控制圖(SPC)控制圖種類1、按用途分: a)分析用控制圖; b)控制用控制圖。2、按其控制對象的數據類別分,控制圖可分為: a)計量值數據控制圖; b)計數值數據控制圖; 八、控制圖(SPC)計量值數據控制圖 控制對象的數據類別為連續型數據,如長度、重量、壓力、時間、溫度等: 常用計量值數據控制圖有 a)均值與極差控制圖; b)均值與標準差控制圖。
28、c)中位數與極差控制圖; -R圖 -S圖 -R圖八、 控制圖(SPC)計數值數據控制圖 控制對象的數據類別為離散型數據,如不良率、不合格率、缺陷數: 常用計數值數據控制圖有 a)不良率控制圖 P圖; b)不合格率控制圖 Pn圖。 c)缺陷數控制圖 U圖; 九、 計量值控制圖計量值數據控制圖的選用程序 確定控制對象子組均值計算是否方便按子組抽樣子組容量是否9是否方便計算每組S值 -S圖 -R圖 -R圖 -R圖否是是是是否否控制界限與規格界限 a)控制界限; 控制界限是過程處于受控狀態時數據的可能分布范圍,其可以控制數據的均值、極差、標準差 b)規格界限 是從設計階段即已確定的產品標準和過程工藝標
29、準。 只可以控制單個數值。 九、 計量值控制圖控制界限與規格界限-3(LCL)+3(LCL)(CL)九、 計量值控制圖規格上限規格下限控制界限規格界限用以確定過程是否處于統計控制范圍內用于確定產品是否符合規格要求好的過程控制,控制界限一般在規格界限內為了經濟性,規格界限須在控制界限外如果點落在控制范圍內,規格界限外,表示過程已受控,但能力不足,不能生產符合規范的產品。 制作 準備1、取得高層對推行控制圖的認可和支持;2、確定需控制的過程和特性;a、客戶需求b、該特性的目前問題;c、可操作性;3、定義測量系統 ;4、消除明顯的過程偏差九、 計量值控制圖 -R圖 制作 流程1、收集數據;a、進行測
30、量系統分析b、確定子組樣本數量; 1)子組樣本容量: 一般小于9,常取每個子組數5個樣本; 2)抽樣時,應保持子組樣本內的樣本在很短時間內抽取,保證子組內中存在普通原因。九、 計量值控制圖 -R圖 -R圖 t質量特性取樣時放在一個子組取樣時放在兩個子組 制作 流程1、收集數據;c、確定子組頻率; 適當的子組頻率可以有效區分特殊原因引起的變化; 一般在進行初始控制時,因對過程不了解,可以加大抽樣頻率以判斷短期內是否存在特殊原因 當過程穩定后,抽樣頻率可以適當降低。D、確定子組數 一般來說,要求子組數在25個以上。九、 計量值控制圖 -R圖 制作 流程2、數據表; -R圖九、 計量值控制圖/建立控
31、制圖登錄數據如下: 制作 流程1各組平均值的計算 求出各組的平均值; = 2 各組全距的計算求出每組的全距組內最大值組內最小值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每組各數據之和子組容量 制作 流程總平均值的計算 求出總平均值; = 全距平均值bar的計算 求出全距均值bar九、 計量值控制圖 -R圖各組均值之和子組數各組全距之各子組數 制作 流程bar圖控制界限計算中心線:上限:bar 下限: bar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 制作 流程bar圖控制界限計算中心線:bar上限:barD4bar 下限:barD3bar 當子組數在范圍內時,不考慮下限九、 計量值控制圖 -R圖登錄數據如下:計算結果登錄如下表:
32、繪制控制界限如下表:描點連線得如下表鏈圖: 分析制作控制圖的目的在于區分引起過程變異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以針對性進行過程改善,因此分析控制圖是控制圖應用的關鍵環節通過分別討論 圖和R圖來解釋過程控制;1)點超出控制界限,則表明可能過程失控;2)即使所有點均在控制界限內,但如果鏈出現如下情況,則表明可能過程失控,需要查找原因,確定過程是否存在特殊原因。九、 計量值控制圖 -R圖九、 計量值控制圖 -R圖超出控制界限 分析1)點超出控制界限,則表明可能過程失控;造成點超出控制界限的原因可能有:1)控制界限計算錯誤;2)描點錯誤;3)測量系統變化;4)如是R圖上點超出;則有可能是測量系統分辨力不足
33、;5)過程發生變化;以上原因,只有5)點是特殊原因造成,其它均由控制過程人為疏漏造成;只有排除了上述前4項的可能人為疏漏導致的控制圖沒有反映過程本來情況時,才能肯定過程存在引起變異的特殊原因。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 分析未超出控制界限,但控制界限內的鏈形趨勢呈現非隨機趨勢;一些常見的非隨機趨勢表現如下。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分析控制界限內非隨機趨勢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分析控制界限內非隨機趨勢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分析控制界限內非隨機趨勢九、 計量值控制圖 -R圖分析控制界限內非隨機趨勢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分析控制界限內非隨機趨勢 分析1)控制界限內非隨機趨
34、勢,則表明可能過程失控;造成控制界限內非隨機趨勢的原因可能有:1)測量系統發生變化(如測量員變更,測量儀器變更;測量方法變更等);2)控制界限計算錯誤;3)數據點描錯;4)過程分布特性發生變化;以上原因,只有4)點是特殊原因造成,其它均由控制過程人為疏漏造成;只有排除了上述前4項的可能人為疏漏導致的控制圖沒有反映過程本來情況時,才能肯定過程存在引起變異的特殊原因。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 分析1)控制界限變更;控制界限一旦計算確定,如沒有發生下述情況時,應保持控制界限的相對穩定性:否則應該重新計算控制界限。1)過程流程發生變化;如增減工序,或工序方法、步驟改變,2)使用新設備;3)現有過程發生
35、失控,經改善后過程重新受控;4)對過程的普通原因進行改善后;這可能導致過程分布特性發生變化,變成之前控制界限不再適合;需要重新計算。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 1)過程能力分析的前提;1)過程處于統計過程控制狀態;2)過程測量值服從正態分布;3)設計目標值位于規范的中心;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過程能力分析2)過程能力 常用衡量指標: 過程能力可以用幾個不同的指數來衡量 1)CP:過程短期能力指數;短期能力是以在較短時間內取得的過程數據為基礎對過程進行研究;故在不考慮過程分布中心的偏移時,公差寬度除以過程固有偏差的6范圍; 其考查的是該過程在理想狀態下可能的潛在能力;稱為“固有能力”, 常數d2
36、如下表查得;n為子組樣本數 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過程能力分析UCLLCL 6CP= = R/d2n2345678910d21.131.632.062.332.532.702.852.973.08 68.26%95.45%99.73%99.99%99.9999%99.999999%23456-2-3-4-5-66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短期過程能力指數CP:UCLLCL 6九、計量值控制圖能力指數圖解:短期過程能力指數CP2)過程能力 常用衡量指標:2)CPU:上限過程能力指數;定義為規格上界限與平均值之差除以過程固有偏差的3范圍;3)CPL:下限過程能力指數;定義為過程平均值與規格
37、下界限之差除以過程固有偏差的3范圍; 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過程能力分析 = R/d2UCL 3CPU= UCL 3CPU= = R/d22)過程能力 常用衡量指標: 過程能力可以用幾個不同的指數來衡量 4)CPK:過程長期能力指數;長期能力是以在較長時間內取得的過程數據為基礎對過程進行研究;故是在考慮過程分布中心的偏移時,過程均值與最近的規范之差除以過程固有偏差的3范圍; 其考查的是該過程在實際狀態下持續滿足要求的能力;表示為, 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過程能力分析CPK=MinCPU , CPL 68.26%95.45%99.73%99.99%99.9999%99.999999%2345
38、6-2-3-4-5-66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上限能力指數CPU:UCL 3九、計量值控制圖能力指數圖解:上限能力指數CPU 68.26%95.45%99.73%99.99%99.9999%99.999999%23456-2-3-4-5-66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九、計量值控制圖能力指數圖解:下限能力指數CPL下限能力指數CPL: LCL 3 68.26%95.45%99.73%99.99%99.9999%99.999999%23456-2-3-4-5-66規范下限 LCL規范上限 UCL九、計量值控制圖能力指數圖解:下限能力指數CPLCPLCPU長期能力指數CPK:CPK
39、=MinCPU , CPL 此處= CPU2)過程能力 常用衡量指標: 過程能力可以用幾個不同的指數來衡量 5)ZUSL:上限過程能力; 6)ZLSL:下限過程能力; 7)Z min 過程能力: 九、計量值控制圖 -R圖過程能力分析Z min =Min ZUSL, ZLSL L=3 CPK = R/d2 USL ZUSL = = R/d2 LSL ZLSL = 九、計量值控制圖能力指數圖解:上/下限能力CPL(第14講)考場作文開拓文路能力分解層次(網友來稿)江蘇省鎮江中學 陳乃香說明:本系列稿共24講,20XX年1月6日開始在資源上連載【要義解說】文章主旨確立以后,就應該恰當地分解層次,使幾
40、個層次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分解層次主要取決于表現主旨的需要。【策略解讀】一般說來,記人敘事的文章常按時間順序分解層次,寫景狀物的文章常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分解層次;說明文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可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分解層次;議論文主要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順序來分解層次。當然,分解層次不是一層不變的固定模式,而應該富于變化。文章的層次,也常常有些外在的形式:1小標題式。即圍繞話題把一篇文章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再給它們加上一個簡潔、恰當的小標題。如世界改變了模樣四個小標題:壽命變“長”了、世界變“小”了、勞動變“輕”了、文明變“綠”了。 2序號式。
41、序號式作文與小標題作文有相同的特點。序號可以是“一、二、三”,可以是“A、B、C”,也可以是“甲、乙、丙”從全文看,序號式干凈、明快;但從題目上看,卻看不出文章內容,只是標明了層次與部分。有時序號式作文,也適用于敘述性文章,為故事情節的展開,提供了明晰的層次。 3總分式。如高考佳作人生也是一張答卷。開頭:“人生就是一張答卷。它上面有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和問答題,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用手來書寫,人生的答卷卻要用行動來書寫。”主體部分每段首句分別為:選擇題是對人生進行正確的取舍,填空題是充實自己的人生,判斷題是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問答題是考驗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份“試卷”設計得合
42、理而且實在,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這就意味著這份人生試卷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分解層次,應追求作文美學的三個價值取向:一要勻稱美。什么材料在前,什么材料在后,要合理安排;什么材料詳寫,什么材料略寫,要通盤考慮。自然段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恰當劃分自然段,自然就成為分解層次的基本要求。該分段處就分段,不要老是開頭、正文、結尾“三段式”,這種老套的層次顯得呆板。二要波瀾美。文章內容應該有張有弛,有起有伏,如波如瀾。只有這樣才能使文章起伏錯落,一波三折,吸引讀者。三要圓合美。文章的開頭與結尾要遙相照應,把開頭描寫的事物或提出的問題,在結尾處用各種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給人首尾圓合的感覺?!纠慕馄省?話題:忙忙,不亦樂乎 忙,是人生中一個個步驟,每個人所忙的事務不同,但是不能是碌碌無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樂乎。 忙是問號。忙看似簡單,但其中卻大有學問。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么才能忙出精彩,忙得不亦樂乎,卻并不簡單。人生如同一張地圖,我們一直在自己的地圖上行走,時不時我們眼前就出現一個十字路口,我們該向哪兒,面對那縱軸橫軸相交的十字路口,我們該怎樣選擇?不急,靜下心來分析一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坐標軸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科技公司銷售總監戰略計劃
- 班主任工作計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知識培訓
- 科技公司資產評估項目的重要性及防范措施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 裝修勞務合同
- 自營品牌保證金協議
- 注冊巖土工程師基礎考試培訓資料積分學
- 含C-Se鍵的二氫萘化合物、烷氧基酯類和吡唑酯類化合物的電化學合成及抗腫瘤運用
- 冬季機電安裝設備維護措施
- GB/T 24008-2024環境影響及相關環境因素的貨幣價值評估
- 人教pep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卷期中期末復習試卷
- 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維護操作手冊
- 2024年憲法知識競賽必考重點知識(共50個)
- 2024年江蘇省淮安市中考一模物理試題(含答案解析)
- 風電場檢查合同協議書
- 佛云學校多功能室、電教室、體育館設備采購項目招標文件
- 人教八年級上冊數學《從分數到分式》教學課件
- 揭陽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標本采集手冊
- 烈士陵園的數字化轉型與智能服務
- 施工風險技術風險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