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未來將被信息流廣告替代_第1頁
微信未來將被信息流廣告替代_第2頁
微信未來將被信息流廣告替代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文檔 微信未來將被信息流廣告替代如今的微信市場,已經漸漸的開頭了信息流的推廣模式,而也認為,在將來,信息流也會漸漸取代成為一個新的推廣模式,下面來跟大家聊聊為什么吧。 9月20日晚上,多家媒體報道微信iOS版本正灰度測試發覺公眾號功能。新榜報道稱,發覺公眾號頁面會顯示該賬號的頭像、簡介等基本信息、近期推文鏈接,以及原創內容數量和好友關注數量,用戶可以直接查看賬號資料或者歷史消息。 我認為,這對于微信公眾號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大步,微信公眾號內容生態或被猛烈轉變。 最簡潔的解讀是將這次改版與頭騰大戰什么的行業競爭結合,我覺得不必太關注競爭,即便沒有字節跳動的存在,微信走到今日這一步也是水到

2、渠成的。 1、微信信息流的雛形。 發覺公眾號推舉賬號的算法不會公開,新榜得到的消息是:原創度高、內容質量好,在垂直領域有肯定影響力的公眾號更簡單被發覺。原創度高很簡單理解,內容質量好難以推斷,微信會遵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的原則,基于常讀閱讀習慣、好友閱讀等綜合因素結合算法進行智能匹配。 這是微信基于社交圈層推舉的信息流的雛形。說是雛形,是由于微信推舉的是公眾號,而不是文章本身,然而這又有什么本質區分呢?發覺內容與發覺賬號,本質都是在推舉信息,只不過微信公眾號核心規律是用戶關注一個號才關注內容,而不是反過來,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 2、微信信息流的必定。 張小龍說過,我不知道什么是信息流,微信在信

3、息流上的確有些欲做又止,比如看一看的推出,然而步伐始終邁不開,一年前的我看法是: 微信此時此刻還沒有想好是否做信息流;或者說想好了不做信息流,不想將微信訂閱號變為一個App內的今日頭條;又或者說想好了要做信息流,只是要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微信公眾號內容生態和讀者需要時間來適應,羅超頻道認為最終一種可能性是最大的。 為什么微信肯定會做信息流呢? 站在公眾號運營者和讀者的維度來看,信息流雖然有各種缺陷,卻是目前被驗證的內容分發效率最高的手段,它可以給用戶千人千面的共性化體驗,同時激發創作端的活力,避開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長期來看,公眾號運營者和讀者是需要信息流的。 站在騰訊角度來看,二季度其

4、網絡廣告業務收入164億,同比增長16%。雖然只有增值服務收入的三分之一,但增速更高,在廣告行業大環境急轉直下的背景下表現是特別亮眼的。網絡廣告正在成為騰訊的中流砥柱,而最大的增長驅動是社交廣告,二季度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為人民幣120億元,同比增長28%,主要緣由是廣告庫存及曝光量提升,例如微信伴侶圈及看點等產品。看點嘗到了甜頭,微信在信息流上可以有更多作為。微信強化信息流,就可以得到更(多用戶)時間,雖然張小龍盼望用戶用完即走,但騰訊要恰飯啊。 站在行業角度來看,百度App作為一款搜尋產品,曾經比微信更簡潔,后來引入信息流,日活已突破2億,信息流給百度在搜尋外帶來規模化的營收,李彥宏說百度有

5、了搜尋+信息流的雙引擎。不只是百度App,許多App都在擁抱信息流或者說算法推舉機制,甚至包括賣貨的淘寶。 一年前我認為:作為騰訊最重要的旗艦產品,微信擁抱信息流是遲早的事情,只不過,騰訊或者微信不會認為他們做的是信息流。現在看來,微信的確在循序漸進地擁抱信息流。 3、最終打破了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是指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愛好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 信息流平臺本身有這個問題,所以要人機結合,算法外引入人工編輯。微信公眾號也有這樣的問題,人們的閱讀視野會被關注的賬號和社交的圈層局限,人們可能對許多信息感愛好,但在有人推舉給他們前他們不知道,間或看到有

6、人在伴侶圈共享一篇文章會說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微信發覺公眾號,事實上給用戶多了一種打開了新世界的渠道。 4、微信最終要均貧富了。 2021年08月23日正式上線至今的七年時間里,微信公眾號消息列表有了三次大的轉變:2021年4月增加置頂功能;2021年6月大改版增加了星標賬號的權重,用戶看到的內容不再是賬號Line,而是TimeLine;2021年底,常讀公眾號有了頂部黃金位置。對用戶來說,微信公眾號始終強調在做的事情都是圍繞提高閱讀效率,這一次同樣如此。 不過,對于公眾號號主,則是另外一回事。公眾號是最富強的內容生態,也是階層分明的生態,千萬級粉絲、百萬級粉絲、十萬級粉絲的賬號有著不同價值,早

7、已消失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大號任憑寫一篇文章閱讀量10萬+,一些粉絲基數少的賬號卻很難有與內容質量匹配的閱讀,讓許多晚到的自媒體感慨寧有種乎,新號要突圍往往要劍走偏鋒,比如心情化創作,但風險也很大。 一年前微信改版沒有均貧富,反而有讓大號越大、小號越小的趨勢,星標賬號有更大的封面圖,常讀賬號會更常讀。這一次改版,讓許多小而美的賬號看到了盼望,一朝被發覺,增粉數十萬,抵過舍命干三年。 5、發覺機制的潛在陷阱。 然而,不得不提示在座各位的是:發覺機制可能存在一個陷阱。 雷科技在頭條號和百家號都有超過100萬粉絲,在微信只有72萬粉絲(矩陣賬號100萬,零僵尸),然而,微信公眾號卻貢獻了大部分收入,

8、為什么?由于廣告主認為在公眾號投放的傳播結果是可預期的:粉絲數*打開率=平均閱讀量,可能有冷門、可能有爆款,但整體是可預期的。在信息流平臺上,縱然一個號主有百萬千萬粉,內容傳播是不行控的,由于內容分發力量把握在算法手里,算法不行捉摸,真正的分發權在平臺手里,粉絲不是你的粉絲。 平臺有分發權意味著廣告難以繞過平臺,但微信的富強表明,去中心化的分發機制更有活力,微信的粉絲才是真正屬于號主的粉絲,號主更重視在微信的粉絲沉淀。一個自媒體說:在信息流平臺是等著算法開閘放水,在微信是自己挖渠引水。信息流平臺是水庫,微信是一條河,河流比水庫更有活力。 信息流平臺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盼望讓水庫變為河流,今日頭

9、條、百家號均已表態,要強化粉絲在分發中的權重。微博一度激進地在用戶的關注流中引入發覺流,后來發覺用戶不愿意,博主不愿意,又回到關注流和發覺流分別的模式,讓社交的歸社交,算法的歸算法。 微信引入發覺機制,雖然臨時只是發覺公眾號,同樣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原來嚴格的去中心化分發機制被打破了,算法這只無形的手開頭發揮作用,假如平衡不好生態可能會被破壞。 一些信息流平臺就曾面臨這樣的問題:一些賬號花了多年時間跟平臺一起成長,好不簡單積累了幾十萬粉絲,還沒來得及變現,卻發覺一些新號在平臺扶持下一夜之間擁有了幾十萬粉絲,這讓原來做內容的人情何以堪? 一個生態的利益格局是日積月累的,假如平臺過度干涉參加者的利益,對平臺長期進展可能不利。利益的平衡,是技術活兒,也是藝術活兒。 6、粉絲越難得到越珍惜。 號主們如何應對新一次改版? 常聽到小女生感嘆:男人越簡單得到,越不懂得珍惜。賬號和粉絲是一樣的關系,粉絲越簡單關注一個賬號,就越不會重視,反過來一樣。曾經今日頭條啟動了一個金V方案,在微博有50萬粉絲的賬號直接入庫,再通過發覺機制推介給用戶,站在轉化率角度看,肯定會有大量的粉絲增長,然而這樣的粉絲跟由于看文章而關注的粉絲價值是不一樣的,一個微信粉絲和一個頭條粉絲,價值是不同的。 在微信上漲粉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