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工業指南用無菌工藝生產的無菌藥品教學提綱_第1頁
FDA工業指南用無菌工藝生產的無菌藥品教學提綱_第2頁
FDA工業指南用無菌工藝生產的無菌藥品教學提綱_第3頁
FDA工業指南用無菌工藝生產的無菌藥品教學提綱_第4頁
FDA工業指南用無菌工藝生產的無菌藥品教學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FDA工業指南用無菌工藝生產的無菌藥品-工業指南用無菌工藝生產的無菌藥品現行良好生產方法美國健康及人類服務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估和研究中心(CDER)生物藥品評估和研究中心(CBER)法規事務辦公室(ORA)2004年9月PharmaceuticalCGMPs工業指南用無菌工藝生產的無菌藥品現行良好生產方法美國健康及人類服務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估和研究中心(CDER)生物藥品評估和研究中心(CBER)法規事務辦公室(ORA)2004年9月PharmaceuticalCGMPs目錄I、序言.5

2、II、背景6A、法規規章6B、技術方面6III、范圍.7、廠房設施.7A、關鍵生產區-100級(ISO5)8B、輔助潔凈區10C、潔凈區的分隔10D、空氣過濾101、膜102、高效空氣過濾器(HEPA)11E、設計12、人員培訓、確認及監控14A、人員15B、實驗室人員16C、監控計劃16、組分和容器/密封件17A、組分17B、容器/密封件181、準備工作182、容器密封件系統的檢查19、內毒素的控制19、時間限制20、無菌生產加工方法及滅菌的驗證20A、模擬生產過程201、試驗研究的設計212、運行的頻次和次數223、運行的持續時間224、模擬運行的規模235、生產線的運行速度236、環境條

3、件237、培養基238、灌裝培養基單件的培養及檢定249、檢驗結果的說明25B、過濾效率26C、設備、容器和密封件的滅菌271、確認和驗證272、設備控制和儀器校驗.28、實驗室控制29A、環境監控301、總的書面規劃302、制定限量及趨勢方案303、消毒滅菌效果314、監測方法31B、微生物培養基及鑒別32C、過濾前的微生物量32D、可替代的微生物檢驗方法32E、微粒監測33、無菌檢驗33A、微生物實驗室控制34B、取樣及培養34C、無菌試驗陽性的調查研究35、批生產記錄審核:工藝控制文件36附件1:無菌生產加工的隔離物38附件2:吹灌封技術42附件3:灌裝及封口操作前的生產加工44參考文獻

4、46相關的指南文件48術語匯編49工業指南1用無菌生產加工方法生產的無菌藥品現行良好生產方法該指南描述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行的一些設想,這些設想在上述題目中有所體現,該規范沒有臆造任何權利,或將之授予任何組織或個人,其執行并不使FDA或公眾社會承擔義務。如果有一種途徑能夠很好的滿足當前所采用的法令和規章制度的要求,那就可以應用該途徑。假如你對所采用的途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和負責該指南實施的FDA人員聯系,如果不能確定相應的FDA人員,也可以電話聯系,其聯系電話已經在該指南扉頁中列出。、序言本指南是要幫助用無菌生產加工方法生產無菌藥品和生物制品生產單位,以符合FDA的CGMP法規(21CF

5、R210和211)。本指南取代了1987的用無菌生產加工方法生產無菌藥品的工業指南(IndustryGuidelineonSterileDrugProductsProducedbyAsepticProcessing,(AsepticProcessingGuideline),對1987年年指南進行了修訂和說明。對新藥申請或簡明新藥申請(NDA或ANDA)或生物制品證書申請(BLA)的無菌藥品,本指南應與“人用及獸用藥品申請書的滅菌方法驗證的上報文件指南”(上報指南)(GuidelinefortheSubmissionofDocumentationforSterileProcessValidati

6、oninApplicationsforHumanandVeterinaryDrugProduct(SubmissionGuideline)一起閱讀。”上報指南敘述了藥品申請書中應包括的資料和數據類型,以證明生產單位的滅菌方法的有效性。通過對生產過程方法的說明,可幫助無菌藥生產單位符合CGMP規定要求,如廠房設施的設計、設備的適用性、生產過程驗證和質量控制管理,本指南充實了“上報指南”。FDA指南性文件,包括本指南,不具有法律實施的責任。指南是說明了FDA對一題材的現有想法而且應只作為建議看待,除非引用了特定的法規或立法要求。在FDA指南中所用“應(should)”是指建議某些事而不是命令要求。

7、本指南的文本內容包括了聯邦法規法典(CodeofFederalRegulationsCFR)的210和211分部的特定章節,說明現行的藥品GMP。在文本內包括了這些引證,其意圖是提供本指南中所述及的所用法規部分以幫助讀者理解。文本內容中所包括的引證不是很全面的,本指南的讀者應參閱完整的CFR以保證是全部遵照了法規的所有有關章節。本指南是由藥品評定和研究中心(CenterforDrugEvaluationandResearchCDER)的執行局(OfficeofCompliance)與生物制品評定和研究中心(CenterforBiologicsEvaluationandResearchCBER)

8、以及法規事務局(OfficeofRegulatoryAffairsORA)共同制訂的。、背景這部分將簡要介紹法規規章和FDA修訂本指南文件的技術原因。法規規章本指南涉及到用無菌生產加工方法生產無菌藥和生物制品時適用的CGMP法規(21CFR210和211),雖然本指南的重點是在21CFR210和211的CGMP法規上,但對生物制品的補充要求是在21CFR600680。210.2(a)和211.1(b)規定,21CFR600-680規定的生物制品如不能遵照21CFR600-680和21CFR210和211時,則特別適用于有爭議藥品的法規則取代更為一般的法規。技術方面用無菌生產加工方法生產無菌藥品

9、與用最終滅菌方法生產無菌藥品之間,兩者有基本的差異。最終滅菌通常是在高質量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灌裝和密封產品容器。產品在這類環境下灌裝和封口是要最大限度減少生產中間產品的細菌和微粒量,以保證隨后的滅菌過程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在大多數情況下,產品、容器和密封件的微生物量是很低的,但不是無菌的。然后在最終容器的產品再經滅菌過程,例如加熱或輻射等。在無菌生產工藝中,藥品,容器及密封件首先要分別滅菌,然后把其組裝起來2。由于在最終容器的產品不再經過滅菌處理,所以容器灌裝及封口要在非常高質量的環境下進行。無菌生產加工較最終滅菌方法有更多的變數。在無菌組裝成最終產品前,最終產品的各別構成部分一般是經不同滅菌方

10、法處理的。例如,玻璃容器是干熱處理的;橡膠密封件是濕熱處理的;液體劑型是用過濾方法的。每一生產工藝都需要驗證和控制管理。每種生產過程都可引入差錯,并最終導致污染產品的銷售。在無菌組裝前或組裝期間,對滅菌的藥品,組分,容器或密封件的任何手工或機械操作都會造成污染的風險,所以需要仔細地控制管理。最終滅菌的藥品是在密封容器中最后滅菌的,所以減少了差錯的可能性3。無菌藥品制造商應強烈認識到銷售非無菌產品對公眾健康的影響,生產廠房設施不好的CGMP條件最終可以對病人造成危及生命的危險。2,由于性質的不同,有些產品在生產過程的早期或在全部生產過程都是無菌生產的。細胞治療制品就是一個例子。這些產品的所用組分

11、和輔料都是無菌的,而且最終成品的放行是取決于無菌性的。見附件。3,在19802000年期間由于非無菌或不能保證無菌而召回的所有藥品幾乎都是用無菌生產加工方法生產的。、范圍該指南有選擇的討論了一些重要問題,而并非涉及無菌工藝的所有方面。例如:該指南涉及到的主要是最終產品cGMP問題,而關于上游的原料藥工藝信息就很少。該指南是對1987年制造的無菌生產工藝指南的修訂,它主要和以下幾方面有關:人員資質、潔凈廠房設計、工藝設計、質量控制、環境監控、以及生產記錄審核。同時也討論了無菌生產工藝隔離單元的使用。雖然本指南文件討論了組分、容器和密封件無菌的cGMP事項,但都未涉及到產品的終端滅菌。只有在最終滅

12、菌不可行的時候,才用無菌工藝生產無菌產品,這是公認的原則。然而,如果可以使用最終滅菌方法,那么那些有著獨特應用價值的最終包裝材料將失去存在的意義(例如:雙通道注射器)。在這種情況下,制造廠商就需要通過其他的輔助工藝過程來確保無菌產品的無菌水平。對讀者有用的一些參考書已列入文件的最后附頁。、廠房設施21CFR211.42(b)闡述:“通過廠房的組分,藥品包裝容器,密封件、標簽,中控物料以及藥品的流向在設計時應防止污染。21CFR211.42(c)闡述的部分內容為:“生產操作應在特定的、大小適當的區域內進行,在下列生產操作過程中,應有分開的、指定的區域或其他控制管理系統,以防止在下列程序中產生污染

13、或混淆。(10)無菌生產加工包括:()地面、墻面和頂棚的表面應光潔,堅硬并便于清洗;()溫、濕度控制;()供應的空氣在正壓下應經高效空氣過濾器過濾,不管氣流是否是層流;()監控周圍環境狀況的系統;()要有清洗和消毒房間和設備的系統以達到無菌條件;()用來控制無菌件的任何設備要有維修保養系統。21CFR211.42(b)闡述:“在生產、加工、包裝或貯存藥品時,應有合適的控制空氣壓力、微生物、塵粒、濕度和溫度的設備。”21CFR211.42(c)闡述的部分內容為:“在向生產區供應空氣時,應用空氣過濾系統,包括空氣預過濾器及微粒空氣過濾器。”21CFR211.63闡述:“用于藥品生產、加工、包裝或貯

14、存的設備應設計合適,大小適中并定位適當以便于按規定用途進行操作管理及清洗和維修保養。”21CFR211.65(a)闡述“與組分、生產過程中間物料或藥品接觸的表面,應不會與其起反應、吸著或吸附,以致改變藥品的安全性、品質、含量、質量或純度,從而超越法定的或其他制定的規定要求。”21CFR211.67(a)闡述:“設備和用具應在適當的間隔時間進行清洗、維修保養和消毒以防止故障或污染而改變藥品的安全性、品質、含量、質量或純度,從而超越法定的或其他制定的規定要求。”21CFR211.113(b)闡述:“應制訂防止無菌藥品為微生物污染的適當書面規程,且須遵照執行。書面規程應包括每一滅菌工藝的驗證。”如在

15、法規中所規定,在無菌生產加工廠房中,應適當的控制分隔的或指定生產操作區,以達到生產操作性質所要求的不同空氣質量級別,特定生產區的設計包括生產區要符合露置設備、組分及產品所規定的微生物及微粒標準,以及進行操作活動時的微生物及微粒標準。潔凈區的控制參數應由確認試驗中所得到的微生物和微粒數據來證實。潔凈房的初步確認部分內容包括,靜態條件下建成時的空氣質量評估。主要是把生產區的確認以及級別劃分的重點放在動態條件下(如有人,設備就位并且操作正在運行中)所得到的數據。適當的無菌生產廠房的監測方案也要評估其動態條件下能夠符合規定的潔凈區級別。下表總結了潔凈區的空氣級別劃分以及微生物在什么水平應采取措施(參考

16、文獻1)。表1空氣級別的劃分a潔凈度級別(0.5m顆粒/尺3)ISO指定0.5m顆粒數/米3需采取措施c的空氣中微生物量(cfu/米3)需采取措施的平板法微生物量(直徑90mm;cfu/4小時)100535201e1e1000635,2007310,0007352,000105100,00083,520,00010050a、所有潔凈區的劃分是以動態期間在物料/部件露置的臨近處所測得數據為依據。b、ISO146441指定規定了不同工業潔凈室的統一顆粒濃度值,ISO5的顆粒濃度值等同于100級,大約相當于EU標準下的A級區域。c、數值表示周圍空氣質量的建議標準,根據操作性質或分析方法的不同,可以制

17、定可替代的微生物行動限。d、附加使用沉降平板法是可任意選擇而非強制的。e、從100級(ISO5)環境抽取的樣品正常情況下應無微生物污染物。對無菌藥品質量特別重要的有兩個潔凈區:關鍵性的生產區及與之相關聯的輔助潔凈區。關鍵生產區100級(ISO5)關鍵生產區是無菌藥品,容器、及密封件露置在這一生產區,環境狀況的設計必須保持產品的無菌性(211.42(c)(10)。在這些生產區所進行的操作包括在灌裝及封口操作前及期間的無菌物料的處理(如無菌連接,無菌成份添加等)。這類生產區所以重要因為露置的產品易于受污染,而且隨后在其直接接觸的容器內不再進行滅菌,為保持產品無菌,就必須對進行無菌操作(如設備安裝,

18、灌裝)的環境加以控制并保持適當的質量要求,環境質量的一個內容是空氣的微粒數。微粒是重要的,因為它們可以進入產品,形成外來污染物,而且也作為微生物載體污染產品(參考文獻2)。設計合適的空氣處理系統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關鍵生產區的微粒數。露置的無菌容器/密封件及灌/封操作的鄰近空氣質量,在空氣流動時并在灌/封操作期離工作點不超過1尺,在代表性位置檢測得到的每立方米微粒大小為0.5m不超過3250個時,則此空氣的微粒質量是合適的。這一空氣潔凈級別稱之為100級(ISO5)。我們建議對關鍵生產區空氣潔凈級別的測定,要在對露置的無菌產品、容器和密封件最為有潛在危險的地方進行。顆粒計數探頭應放置在經證明可得到

19、有價值的樣品的地方。每一班應進行日常的監測。我們建議用遙控計數系統監測非生物微粒。這些系統可以采集更為全面的數據資料,而且與一般的手提式顆粒計數器相比,危害更少。附加指南請參考X、E節:顆粒監測。有些操作可以產生大量的產品微粒(如粉末),根據其性質,這些微粒不會引起產品污染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在一尺范圍內側定空氣質量,就不可能區分空氣污染物和產品微粒量。在這種情況下,空氣取樣的方式要盡可能可鑒別出露置產品外來污染微粒的真實量。在未進行灌裝操作時,動態條件下生產區的初步確認為操作中產生的非產品微粒提供了基本資料。在關鍵生產區供應HEDA過濾4的空氣,流速應足以把灌/封區的微粒帶走,而且在操作期

20、間維持單向氣流。在關鍵生產區內,每一生產線的速度參數應經證明合理,而且在關鍵生產區動態情況下保持單向氣流及空氣質量(參考文獻3)5。正確的設計和控制可防止關鍵生產區的空氣湍流和停滯。一旦制訂了相關的技術參數,就要用來評定湍流或渦流的氣流方式,這些方式可以成為空氣污染物(如從臨近低潔凈生產區來的空氣污染物)的通道或蓄存的地方。在關鍵生產區應進行就地氣流方式的分析,以證明動態下是單向氣流在作用。試驗研究應記錄成文并有書面結論,而且包括無菌操作(如干擾)影響以及設備設計的評定,錄象帶或其他記錄方法對評估初始的氣流以及評定隨后設備構型的變更是有幫助的。要注意即使是確認的系統也可因操作、維修保養及人員的

21、實踐不當而受到損害。關鍵生產區空氣監測樣品正常應無微生物污染。我們建議對這一環境所發生的污染要注意進行適當的調查研究。4高效空氣過濾器(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5一般制定的空氣流速為每秒0.45米(每分90尺),范圍為給定值的20%,如操作時會產生大量的微粒,則流速需要高些。輔助潔凈區輔助潔凈區可以有不同的潔凈級別及功能。許多輔助生產區的功能是用作準備、貯存或運送非無菌組分、配制產品、生產過程中間物料、設備、及容器/密封件的區域。這些區域的環境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成品中的微粒污染量,而且控制了隨之滅菌的部件及組分的微生物量(負載)。在輔助潔凈區進行的工

22、作性質決定了其級別的劃分。FDA建設直接鄰近無菌生產加工線的區域,在動態條件情況下至少要達到10,000級(ISO7)標準(見表1)。生產單位也可以把這一生產區劃分為1,000級(ISO6)或保持整個無菌灌裝室在100級(ISO5)。對一些非關鍵生產工作區可劃分為100,000(ISO8)級的空氣潔凈級別區域。C、潔凈區的分隔防止污染的基本要求是把生產操作區作適當的分隔,為保持空氣質量,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氣流,從高級別潔凈區到鄰近的較低級別潔凈區。關鍵的是要把潔凈空氣要求高區域維持在明顯的正壓,與鄰近空氣潔凈度低的生產區有壓差。例如,不同潔凈級別的相鄰潔凈室之間(門關閉時)正壓差應保持在至少1

23、015帕斯卡(Pa)6。當門是敞開時,向外的氣流應足夠以最大可能地降低進入的污染物,關鍵是房門半開的時間要嚴格控制管理(參考文獻4)。在有些情況下,無菌生產加工室與鄰近潔凈室為同一潔凈級別,在無菌生產加工室與這些鄰近潔凈室之間保持適當的壓差(門是關閉的)可提供有益的分隔,有非潔凈室鄰近無菌生產加工室的,無菌生產加工室應在所有時間保持超壓至少為12.5Pa以防止污染,如果這一壓差跌落至最低限值以下,應重新恢復無菌生產加工室的環境質量并予以確認。FDA建議每一班要對潔凈房之間的壓差不間斷地進行監測并記錄。所有警戒要記錄成文并對偏差進行調查研究。換氣率是潔凈房設計的另一重要參數。100,000級(I

24、SO8)的輔助潔凈房,氣流至少要達到每小時換氣20次,對10,000級及100級生產區,一般來說所需的空氣換氣數要高得多。合適的廠房設施監測系統可很快檢查出可損害廠房環境的異常改動,一個有效的系統可以有利于操作狀態在達到行動限前就恢復到制定的、合格標準,例如,壓差的標準應確保在出現低壓問題時很快檢查出來(如警戒),以杜絕無潔凈級別的空氣進入潔凈室。D、空氣過濾膜法壓縮氣體應有適當的純度(如無油),而且經過濾后其微生物和微粒質量應等于或高于要把其引入生產區的空氣質量。壓縮氣體,如空氣、氮氣和二氧化碳,在潔凈房里經常使用,而且常常用于清洗或復蓋。6、相等于水表的0.040.06時。膜過濾器可用于過

25、濾壓縮氣體,以符合適當的、高質量的標準。這些過濾器常用于生產無菌壓縮氣體,以用于涉及到無菌物料的操作,如組分和設備。例如,我們建議無菌的膜過濾器應用于高壓滅菌空氣線,冷凍干燥機真空暫停,和無菌物料罐。經滅菌的貯罐及所含的任何液體應在正壓下保存或者予以適當密封以防微生物污染,應有保護措施以防止壓力變化,壓力變化可使非無菌空氣或液體倒流而造成污染。氣體過濾器(包括排氣過濾器)應是干燥的,在使用期間氣體過濾器上的凝結物可引起堵塞或引起微生物生長。用疏水性過濾器,以及在適當時對這些過濾器進行加熱,可以防止殘留水份問題。我們建議對充當無菌界面或供應無菌氣體的過濾器,在安裝時應進行完整性檢測而且此后(如使

26、用結束時)要定期進行完整性檢測。建議在可能會損壞過濾器的工作活動后也應進行完整性檢測,對于完整性檢測失敗應進行調查研研究。過濾器應在適當規定時間間隔內進行更換。2、高效空氣過濾器(HEPA)7應保持HEPA過濾的完整性以保證無菌狀態。在安裝期間應在密封墊圈周圍、結構架或在過濾介質的不同點檢測完整性。因此,無菌生產加工廠房內的HEPA過濾器應在適當的時間間隔進行泄漏測試。例如,在無菌生產加工房這種檢測一年要進行兩次,發現空氣質量不合格時,要進行額外的檢測,廠房設施的更改可能造成天頂或墻結構的紊亂,或是作為培養基灌裝或藥品無菌不合格調查研究的一個內容。應進行泄漏檢測的過濾器通常是裝在干熱去熱原隧道

27、及熱釜內,并且用來去除玻璃西林瓶熱原。經證明其合理性,可以用其他替代方法檢測這些隧道及熱釜內的加熱區的HEPA過濾器。用來檢驗HEPA過濾器的任一煙霧劑應符合主要理化特性的標準,如粘性等。都苯二甲酸二辛酯(DiatylphthalareDOP)及聚烯烴(Poly-Alpha-OlefinPAO)為適用的泄漏檢測煙霧劑,有些煙霧劑是有問題的,因為可能引起被檢測環境受到微生物污染,因此,對任何可替代的煙霧劑的評定要保持其不促進微生物的生長。過濾器的泄漏檢測與過濾效率檢測是不同的,過濾效率檢測是一般的檢測,用來確定過濾器的等級8。完好的HEPA過濾器至少應可擋住99.97%的直徑大于0.3微米的微粒

28、。從另一方面來說,進行定期泄漏檢測的目的是檢查過濾器介質、過濾器構造或密封口的泄漏情況,檢測方法有使用多分散性煙霧劑,一般是由直徑在亞微粒范圍的、易于分散的顆粒組成9,包括直徑約為0.3um的微粒。在進行泄漏檢測時,如果在過濾器上游引入的已知大小的微粒數量不夠,則這一方法用來檢測泄漏是無效的。重要的是要在過濾器上游引入煙霧劑,而且濃度對煙霧光度計的準確性是適當的。應當就地做泄漏檢查,并用適當的光度計探頭掃描下游的過濾器表面,取樣率至少為每分鐘一立方尺。用探頭測得的下游泄漏量,然后計算成上游試驗條件的百分數,應在整個過濾器表面及內部進行適當的掃描,距離為離過濾器表面約12寸。HEPA過濾器的全面

29、掃描應全部記錄成文。7同一原理可應用于ULPA過濾器。8效率檢測是用單分散性煙霧劑,0.3um大小的微粒,評估過濾器介質,下游的讀數表示整個過濾器表面的平均值,效率檢測不是用來檢驗過濾器泄漏的。9雖然一般是低于1微米,但是大于0.3微米。單一探頭讀數相當于上游試驗條件的0.01%應視為重大潔漏,要更換HEPA過濾器,或適當的話,在局部地區進行修理。任何修復的地方應隨后行確證復檢。HEPA過濾器泄漏測試不足以監測過濾器的性能。重要的是要定期監測過濾器的特性,如經過過濾器速度的均一性(與相關的鄰近過濾器)。速度的改變可造成湍流,而湍流會增加污染的可能性。單向空氣的速度應在離過濾器表面6寸處測定,以

30、及在關鍵潔凈生產區HEPA過濾器的鄰近工作表面的規定距離測定。在適當時間間隔監測速度可為無菌生產加工的關鍵潔凈區提供有價值的數據資料。測定應與就地空氣流動方式分析時所制定的速度范圍相關聯。當經過空氣過濾器表面的空氣速度不均一或氣流方式有不利影響時,應更換HEPA過濾器。雖然合同加工單位常會提供這些服務,藥品生產單位有責任確保制定設備規格標準、檢測方法以及可接受的標準,而且這些工作是按要求進行的。E、設計注:本節的討論的設計概述不是詳盡無遺的,鼓勵使用其他適當的技術來保證產品的無菌性。無菌生產加工的設計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露置的無菌物件可能為生產操作污染的危害,限定無菌產品露置時間,提供最好的環境

31、控制管理,優化生產流向,以及設備設計,以防止低質量空氣進入100級(ISO5)潔凈生產區等,這些是保證無菌的基本要求(參考文獻4)。應對人流和物流進行優化以防止不必要的活動,這種活動可把污染物帶入露置的產品、容器密封件或周圍環境,設備的分布應為操作人員提供最佳的舒適及活動條件,應減少無菌生產加工區的人數,人流的設計應限定進出無菌生產加工室次數,而最為重要的是關鍵無菌生產區的次數。有關關鍵無菌生產加工區,傳送到傳統的潔凈室或隔離單元的關鍵區次數應盡可能減少。為防止空氣氣流改變而引入低質量空氣,應適當限制鄰近關鍵無菌區的活動。在無菌生產加工期間任何的妨礙或中止都可增加污染的危險。無菌生產加工中所用

32、設備的設計應限定人員無菌干擾的次數及復雜性。例如,在線重量檢查裝置可降低人員干擾,這樣在關鍵潔凈區可消除重復的手工操作。不要用無菌連接,對預先裝好的接頭用在線滅菌方法(Sterilize-in-PlaceSIP)進行滅菌也可排除重大的無菌操作失誤。其他生產加工步驟的自動化,如使用機器人可進一步減少對產品的危害。產品應在適當的潔凈室條件下進行傳運。例如,冰凍過程包含有不完全密封容器內無菌灌裝產品的傳遞。為防止污染,不完全密封的無菌產品只有在關鍵的潔凈區才能傳遞10。廠房的設計應保證在灌裝線和凍干機之間的生產區級別為100級(ISO5)。運輸和裝載程序應有同樣的保護。10設計適當的傳送設備規定了這

33、些條件而且也可用這一用途進行鑒定。無菌藥品及其容器密封件應由設計適當的設備保護。精心設計的硬簾及硬質塑料防護物是用作護欄的,可在適當位置使用以分隔無菌生產加工線,使用隔離單元可進一步保護產品(見附件1)。由于由不同潔凈室組成的無菌生產加工廠房是相互關聯的,所以要小心規定并控制不同潔凈房之間所容許的動態相互作用。使用雙門或完好的滅菌器有助于保證產品的流動,從較低的潔凈區到較高的潔凈區,鎖氣室和聯鎖門有利于整個無菌生產加工廠房的空氣平衡。鎖氣室應安裝在無菌生產區的入口和鄰近的非潔凈區之間,其他相交處如人員移動或物料暫存區也適宜裝鎖氣室。關鍵的是在物料(如中控供給,設備,用具)從較低潔凈區向較高潔凈

34、區傳送時要進行充分控制以防止污染物的流入。例如,書面規程應說明物料是如何引入無菌生產加工區的,以保證無菌生產加工室的狀態不受損害。有關這方面的要求,物料應按適當的規程予以消毒,或者在關鍵的潔凈區使用時應用適當的方法使其無菌。如具塞的西林瓶在加蓋前離開無菌生產加工區,應有保護產品的適當措施,如進行局部保護直到加蓋步驟完成,在線監測就位不好蓋塞的裝置的使用可提供額外的保證。一般潔凈室的設計是作為特定用途的功能性單元。潔凈房的建造物料要保證易于清洗和消毒,合適設計的特征包括地面和墻面交接處無接縫,成弧度以及拐角處容易到達。地、墻及天頂表面應光滑、硬質和易于清洗。天頂及相關聯的HEPA過濾器組的設計應

35、保證無菌物料不受污染。潔凈室不應有不必要的設備、固定裝置和物料。生產加工設備及系統應裝配有消毒附件和閥門。除了偶爾的例外情況,無菌生產加工廠房的潔凈區不適宜有地漏,除了100,000級(ISO8)。在無菌生產加工廠房安裝的任何地漏都應適當設計。設備應經適當設計(211.63),以便于滅菌。同樣重要的是安裝方便也有利于無菌設置。應說明設備設計對潔凈室環境的影響,應避免有可積累顆粒的水平面或架狀突出物。設備不應阻擋氣流,而且在關鍵區設備設計不應擾亂單向氣流。偏差或變更控制系統應說明空氣處理系統或其他動力系統關閉時所造成的異常條件,以及廠房建造活動對設施控制管理的影響。書面規程應說明停工后廠房設施回

36、復到生產運行狀況。、人員培訓、確認及監控21CFR211.22(a)闡述:“應有質監部門,質監部門有責任和權利批準或拒收所有組分、藥品容器、密封件、生產過程中間物料、包裝物料、標簽及藥品,并有權審查生產記錄以確保未發生過差錯或如果發生差錯,已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質監部門應負責批準或拒收,根據和約由另一公司生產、加工、包裝或貯存保管的藥品。21CFR211.22(c)闡述“質監部門應有責任批準或否決所有影響藥品品質、含量、質量和純度的工藝規程或規格標準。”21CFR211.25(a)闡述:“從事藥品生產、加工、包裝或貯存保管的每一人員都應具備一定教育培訓及實踐以使其能完成指定的任務。應根據職工所

37、需完成的特定生產操作及與其有關的cGMP方法(包括在本章內的cGMP法規及按法規要求制定的書面規程)對其培訓。應有合格的稱職人員不斷地進行現行的良好生產方法的培訓,培訓次數應足以確證職工熟悉cGMP對他們的要求。”21CFR211.26(b)闡述:“每一負責藥品生產、加工、包裝或保管藥品的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教育、培訓、及經驗以使其能完任的指定的任務,保證藥品達到應該具有或如說明所具有的安全性、品質、含量、質量和純度。”21CFR211.25(c)闡述:“應有足夠數量的稱職人員從事和負責每一藥品的生產、加工、包裝或保管貯存。”21CFR211.28(a)闡述:“從事藥品生產、加工、包裝或保管的人員

38、應穿著與其所履行職責相稱的潔凈工作服,必要時應穿戴諸如頭、面、手和手臂的防護用品以保護藥品不受污染。”21CFR211.28(b)闡述:“人員應實行良好的清潔和衛生習慣。”21CFR211.28(c)闡述:“限制出入的廠房設施區,只有經主管人員方可進入。”21CFR211.28(d)闡述:“任何人員在任何時間(經醫療檢查或經主管人員察覺,有明顯病癥或開放性創傷,會影響藥品的安全性或質量的,在恢復健康或經稱職醫務人員確證不致危害藥品的安全性或質量前,應避免與組分、藥品包裝容器、密封件、生產中間物料及藥品直接接觸,應教育所有人員向主管人員報告可對藥品產生不良后果的任何健康狀況。”21CFR211.

39、42(c)闡述的部分內容為:“生產操作應在特別限定的大小適當的生產區內進行。應有必要的分隔或指定的生產區或企業運行的其他控制方法,以防止下面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或混雜:xxx(10)無菌生產加工,包括xxx(iv)監控周圍環境狀況的系統21CFR211.113(b)闡述:“應制訂書面規程以防止應為無菌藥品受微生物污染,且須遵照執行。書面規程應包括任一滅菌過程的驗證。”A人員一個設計、維修保養及管理良好的無菌生產過程要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干擾。隨著無菌生產中操作人員活動的增加,對最終成品無菌性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為保證產品的無菌性,從事無菌生產操作的人員要一直采用無菌方法,這一點很關鍵。允許人員進入無菌

40、生產區前,應進行適當的培訓。基本的培訓包括無菌技術、潔凈室行為、微生物、清潔衛生、更衣、非無菌藥品對病人安全造成的危害,以及無菌生產區操作的特定書面規程。初步培訓后,人員應定期參加不斷發展的培訓計劃。主管人員應對每一操作人員實際操作中,遵照書面規程完成情況進行例行的評定。同樣,質監部門應定期監督在生產操作期間依照所制訂的書面規程及無菌方法進行操作。維持無菌物件和表面無菌性的方法有:只用無菌儀器接觸無菌物料應經常使用無菌儀器處理無菌物料。在使用期間,無菌儀器應在100級(ISO5)條件下保存并防止其受到污染(如在經滅菌的容器內保存)。在整個操作中必要時應更換儀器。在初步更衣后,無菌手套應定期消毒

41、或更換,以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的危險。人員的工作服或手套的任何部位不應與無菌制品、容器、密封件或關鍵表面直接接觸。走動要緩慢、不慌不忙快速走動可在關鍵地區產生不應有的湍流。這種走動會破壞單向氣流,違反所要求的潔凈房設計及控制參數。在整個潔凈室應遵照緩慢、小心走動的原則。保持整個身體在單向氣流途徑之外采用單向氣流是為了保護無菌設備的表面、容器密封件和產品。破壞關鍵生產區的單向氣流途徑可對產品的無菌性產生風險。進行必要的處理方法以不損害產品的無菌性為保持附近的無菌物料的無菌性,應在產品旁而不是在上面從事無菌操作(垂直單向氣流操作)。同樣,在關鍵生產區的直接鄰近處,操作者應盡量不說話。保持適當的工作服控

42、制管理在無菌操作前及在整個無菌操作期,操作者不應進行任何引起工作服不合理污染危險的活動。只有合格的并穿著適當的人員才可允許進入無菌生產區,工作服是為身體和露置無菌物料之間提供屏障,而且防止受到身體產生的微粒及散落的微生物的污染。FDA建議工作服應滅菌而且不可脫落,并把頭發和皮膚遮蓋起來(面罩、頭罩、罩、護目鏡、及彈性手套為工作服常用部件)。書面規程應詳細敘述每一工作服組件的無菌穿戴方法。重疊工作服組件可產生適當的隔擋(如手套和袖子重疊)。如果發現工作服組件被撕破或有缺陷,應立即更換。應經常消毒手套。應制訂書面計劃,定期評估或審計人員符合相關無菌生產操作的要求。無菌更衣確認方案,應評估潔凈室操作

43、工在穿著程序完成后保持工作服質量的能力。我們建議這種評估要包括在工作服的幾個點(如手套指、面罩、前臂、胸)進行微生物的表面取樣,取樣點應經證明其合理性。更衣初步評估后,要定期進行再確認,在適當的階段監測不同的更衣點,以保證無菌更衣方法是始終符合要求的。對人參加操作極少的自動化操作而且監測數據證明環境得到控制,一般作年度再確認就足夠了。對任何無菌生產操作,如發生了不利情況,需要增加額外的或更頻繁的再確認。為保護露置的無菌產品,人員應保持工作服質量而且嚴格依照相應的無菌方法。書面規程應充分說明在哪種情況人員應再經培訓,再確認或指派到其他生產區。B、實驗室人員無菌生產中的培訓、無菌方法及人員資質的基

44、本原理同樣也適用于從事無菌取樣和微生物分析檢驗人員。如果分析室得到的數據的有效性有問題,取樣過程和方法就不能認為是受控的并可重現的。C、監測計劃人員可嚴重影響無菌生產加工環境的質量。應制訂人員監測計劃。每天或者每批應對每一操作人員的手套表面取樣監測。其他有重要意義的工作服定點取樣要有適當的取樣頻次(參考文獻5)。質監部門對操作特別是手工多的(即需要重復或復雜的無菌操作)操作應制訂更為全面的監測計劃。無菌是無菌生產加工操作的基礎。在無菌生產加工室的生產人員的目標是保持整個操作中手套和工作服不受污染。在取樣前消毒手套是不適宜的,因為這樣檢查不出無菌操作期間存在的微生物。當操作人員超過了規定的限度或

45、者顯示有不良的趨勢,應立即進行調查研究。跟進措施包括增加采樣,增加觀察,再培訓,更衣再確認,以及在有些情況下可把個別人員調派到無菌生產區以外的區域操作。微生物的趨勢系統,以及異常趨勢評估在X章節:實驗室控制中有更為詳盡的討論。、組分及容器/密封件21CFR210.3(b)(3)闡述:“組分是指藥品生產中所要使用的任何成分,包括在藥品中可能不出現的成分。”21CFR211.80(a)闡述:“組分及藥品容器和密封件的接收、鑒別、貯存、保管、取樣、檢驗以及驗收或拒收應有詳細說明的書面規程,書面規程應遵照執行。”21CFR211.80(b)闡述:“在保管和貯存組分及藥品容器和密封件的所有時間應防止污染

46、。”21CFR211.84(d)闡述部分內容為:“樣品的檢查外和檢驗應如下:xxx(6)易受微生物污染的每批組分、藥品容器或密封件并有指定用途的,應在使用前進行微生物檢驗。”21CFR211.94(c)闡述:“藥品容器和密封件應潔凈而且根據藥品性質要求,應經滅菌和加工處理以除去致熱性質,保證適用于規定用途。”21CFR211.94(d)對于藥品容器和密封件的標準或規格,檢測方法,清潔消毒方法,去除致熱性物質的方法應有書面規程并嚴格執行。21CFR211.113(b)闡述:“為防止應為無菌的藥品受到微生物污染,應制訂適宜的書面規程并遵照執行。這種規程應包括任何滅菌工藝驗證。”A、組分用無菌生產加

47、工方法生產的藥品由于使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為微生物或內毒素污染的成份而污染。組分有活性成分、注射用水(WFI)及其他輔料。重要的是鑒定每一可被污染組分的微生物量(如菌數、內毒素)而且制訂合適的可接受的限量。內毒素量的數據非常重要,因為注射用產品是要非致熱性的。對每批可能含有熱原的組分的接收或拒收,應制訂適當標準及書面規程。任何不符合內毒素限量的組分應予拒收。在無菌生產加工中,每一組分是單獨滅菌的或者把幾個組分混和,得到的混合物再進行滅菌11。在評估滅菌過程是否合適的時候,對微生物量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有幾個方法可用于滅菌組分(見在節的相關討論)。一個廣泛使用的方法是把組分溶于溶劑(如注射用水,U

48、SP)的溶液進行過濾。溶液濾經無菌膜或濾棒。在組分是可溶的并可能熱對其有不良影響時采用過濾滅菌。不同的過濾滅菌方法包括把過濾溶液進行無菌結晶,沉淀(或凍干)成為無菌粉。然而這一方法涉及到許多操作處理,所以在生產加工期間污染的可能性更高。干熱滅菌對熱穩定和不溶的組分是一個適用的方法。然而,由于粉末的絕熱效果,所以要仔細設計粉末滅菌的熱滲透及熱分布。11有些生物組分從生產過程開始就無菌處理,可見附件討論。輻射可用來滅菌有些組分,應進行試驗研究證明這一方法對組分是適用的。B、容器/密封件準備應使用容器及密封件無菌而對注射用藥應無致熱性,所用滅菌方法主要取決于容器及/或密封件材料的性質。這種方法的驗證

49、試驗研究應是以證明其可以使物料無菌并無熱原。書面規程應規定這些方法再驗證的頻次以及無菌、去熱原的容器和密封件的保存時間限度。玻璃容器的滅菌前準備通常包括清洗和沖淋。這些過程對去除外來物質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建議使用高質量的沖淋水以不致污染容器。對注射用產品,最后的沖淋水應符合USP注射用水的規格標準。去熱原方法的合適性可以把加了已知量內毒素的容器和密封件在去熱原后,再測定內素素量來評估。試驗方法通常可以把配制的內毒素溶液直接涂在所要檢驗的表面上進行試驗。內毒素溶液空氣干燥。應采用陽性對照來測定檢測方法的內毒素回收百分率。驗證研究數據應證明去熱原方法至少減少99.9%的內毒素量(3個對數值)(見節

50、)12塑料容器可以用適當的氣體、輻射或其他合適的方法進行滅菌。對環氧乙烷氣體應注意以下幾點。例如,環氧乙烷滅菌周期的參數和限量(如濕度、壓力、溫度、氣體濃度、露置時間、排氣、通氣以及殘留物測定)應作規定并嚴密監測。環氧乙烷是有效的表面滅菌劑,也用來滲透有些有孔包的包裝,在證明環氧乙烷和其他氣體滅菌方法的有效性時,生物指示劑是特別重要的。我們建議應仔細控制并驗證這些方法以評定滅菌劑是否可始終滲透而且殘留物降到最低量。環氧乙烷方法的殘留物,主要為環氧乙烷及其副產物,應在規定限量范圍內。橡膠密封件(如膠塞及注射器活塞)可在最后蒸汽或輻射滅菌前多次反復清洗和沖淋。最低要求是在清洗過程中最初沖淋應至少采

51、用USP純水,內毒素量極低,隨后用注射產品的注射用水最后沖淋。一般用熱注射用水多次沖淋可以去熱原。清洗、干燥(需要的話)及滅菌之間的時間應降到最低,因為膠塞上的殘留水分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并產生內毒素。因為膠塞為熱的不良導體,所以用熱過程的驗證中需要特別注意熱對裝載膠塞的滲透(見節C)。清洗過程的驗證數據應證明從橡膠物料很好除去了內毒素。污染的一個可能來源是膠塞的硅烷化。用于制備橡膠塞的硅酮應符合相應的質量控制標準并對藥品的安全性、質量或純度無不良影響。從事容器及密封件滅菌及/或去熱原的合約單位要按廠內生產加工所制訂cGMP的要求操作。成品劑型的生產單位應審查并評估合約加工單位的驗證方案及最終的驗

52、證報告,根據211.84(d)(3),生產單位在一定間隔時間證實供貨單位的檢驗結果是可靠的,可以根據目檢及審閱化驗報告單驗收容器或密封件。12當用內毒素試驗成功地驗證了干熱的去熱原量,用生物指示劑試驗的滅菌驗證就不需要了。2、容器密封件系統的檢查微生物可以穿透的容器密封件系統是不適宜用于無菌產品的。在檢查最后封口的產品時,應把任何損壞的或有缺陷的產品檢查出并把其除去。應實施保護措施以嚴格杜絕不完好的容器密封件并導致非無菌的產品裝運出去。設備的適用性有問題或進廠的容器或密封件缺陷可造成容器密封件系統完好性的喪失。例如,由于機械故障所折裂的西林瓶以及散裝成品處理不當,可造成藥品回收。如果不能迅即查

53、出,損壞就會造成容器密封件完好性喪失,應迅速實施改進措施以防止及檢查出這種缺陷。輸液裝置(如注射器裝置缺陷、輸液容積)功能上的缺陷也可造成產品質量問題,應用適當的中控檢驗進行監測。任何超出中間和最后檢查所制定的規格標準的缺陷或結果應按211.192要求加以調查研究。、內毒素控制21CFR211.63闡述:“用于藥品生產、加工、包裝或保管的設備應設計合適、大小適中并定位恰當,便于按規定用途進行操作及清洗和維修保養。”21CFR211.65(a)闡述:“設備結構的表面在與組分、生產過程中間物料或藥品接觸時應不起反應、不吸著、不吸附、不致改變藥品的安全性、組分、含量、質量或純度,而超出法定的或其他制

54、定的規定要求。”21CFR211.67(a)闡述:“設備和用具應在適當間隔時間進行清洗、維修保養和消毒以防故障或污染而改變藥品的安全性、組分、含量、質量或純度,超出法寶的或其他制定的規定要求。”21CFR211.94(c)闡述:“藥品容器和密封件應潔凈而且根據藥品性質的要求,應經滅菌和加工以去除致熱性質以保證適用于其用途。”21CFR211.167(a)闡述“對每批應無菌及/或無熱原的藥品,應經正確的檢驗以確定符合這種要求。檢驗方法應是書面的且須遵照執行。”由于cGMP管理得不好可以發生注射產品的內毒素污染。有些病人(如出生不滿一個月的嬰兒),同時接受其他注射劑,或給以不正常的大容量或劑量的注

55、射液,發熱反應要比正常成人體重計的制定限量更大(參考文獻6.7)。這種臨床的擔心說明要實施cGMP管理控制,以防止產生熱原。藥品組分、容器、密封件、限定貯存時間以及生產設備要說明制定內毒素控制管理的范圍。設備的充分清洗、干燥及貯存可控制微生物量并防止內毒素。設備的設計應易于安裝和拆裝、清洗、及/或滅菌。如果所用方法不適當,在加工設備的上游及下游都可產生內毒素。滅菌級過濾器及濕熱滅菌不能證明可有效地去除內毒素。設備表面上的內毒素可以用高溫干熱使其去活化或用清洗方法把其從設備表面除去。有些在線清潔程序規定使用高純度水及/或清洗劑(如酸、堿、表面活化劑)初步沖淋,隨后用加熱的注射用水最后沖淋。清洗后

56、設備應干燥,除非設備是立即進行滅菌步序。、時間限定21CFR211.111闡述:“需要時,應對每階段的生產完成時間作出規定以保證藥品質量。偏離制定的期限可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這種偏離并不危害藥品質量。這種偏離應經證實是合理的而且應記錄成文。”無菌生產加工的每一階段必須制訂時間限定(211.111)。例如時間限定應包括原料配制開始與滅菌之間、過濾過程,在生產線上產品的露置,以及經滅菌的設備、容器或密封件貯存的限定時期。不同生產階段制訂的時間期限應有數據證實。在制訂各階段的時間期限時,如配方過程階段,應評估微生物數及內毒素量。應限定產品過濾的總時間以最大限度防止微生物穿透過濾器。這種時間限定也應防

57、止上游的微生物量及內毒素量的顯著增加。用來使上游溶液澄清或去除微粒的過濾器最大使用時間應予確定并應證實合理,因為過濾器可作為微生物集結的基質。、無菌生產加工和滅菌的驗證21CFR211.63、211.65及211.67分別闡述:“設備的設計、規格及定位”,“設備結構”及“設備的清洗和維修保養。”21CFR211.84(c)闡述的部分內容為:“采樣應按下列方法進行:xxx(3)必要時,須用無菌設備及無菌采樣方法。”21CFR211.100(a)闡述一部分內容為:“應制訂生產和生產加工過程管理的書面規程,以保證藥品具有或如表明應具有的品質、含量、質量和純度。這種書面規程包含本分部所有的要求。”21

58、CFR211.113(b)闡述:“應制訂適當的書面規程以防止應為無菌的藥品為微生物所污染,且須遵照執行,這類規程應包括任一滅菌方法的驗證。”本節主要討論常規的確認和驗證試驗研究的建議,變更控制程序只是簡要地作了敘述,但是是企業質量系統的重要內容。廠房設施、設備、生產過程或檢驗方法的變更應有書面的變更控制程序加以評定,評估是否有必要進行再驗證或再確認。模擬生產過程為保證應為無菌產品的無菌性,滅菌、無菌灌裝及密封操作必須經充分驗證(211,113)。如果把經滅菌的產品部件(藥品的配方、容器及密封件)在使任一部件污染的條件下進行組合,則即使是最有效的滅菌方法,也會失敗。應用微生物生長培養基代替產品來

59、驗證無菌生產加工操作。模擬生產過程,也叫“培養基灌裝”,一般包括把微生物生長培養基露置在設備的產品接觸表面,容器密封件系統,關鍵的生產環境以及生產操作要近似模擬產品生產進行相同的露置,灌裝了培養基的封口容器然后培養檢查微生物污染。結果用以評估單件藥品在真實操作時(如開始、加入無菌成分、無菌連結、灌裝、封口)被污染的可能性。模擬生產得到的環境監測數據對生產線評定也可提供有價值的數據資料。1、試驗研究的設計培養基灌裝計劃應與生產線所發生的污染危險因素結合起來,并準確評估生產過程控制管理狀態。培養基灌裝試驗研究應緊密模擬無菌生產操作,結合可能對無菌操作有疑問的最差情況的工作情況及條件。FDA建議培養

60、基灌裝計劃要說明的問題有:與生產線所容許的最長運轉有關聯的因素,可造成污染危險(如操作人員疲勞)。每次運轉所發生的正常干預操作的代表次數,類型及復雜性,以及非正常操作及事件的次數、類型及復雜性(如維修保養、堵塞、設備調試)。冷凍干燥設備的無菌組裝(如開始時,生產過程期間)人員數及其工作活動無菌添加次數(如容器和密封件以及無菌成分的添加)或傳送次數換班、休息及更衣無菌設備的拆開/連接類型無菌樣品的采集生產線的速度及構型重量核查容器密封件系統(如大小、類型,與設備的兼容性)有關無菌生產加工的書面規程中的具體規定(如生產線在指令清場前所允許的狀況)應準備每一次培養基灌裝運轉的批書面記錄,把生產情況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