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關稅:中美故事不同取消影響有限_第1頁
對華關稅:中美故事不同取消影響有限_第2頁
對華關稅:中美故事不同取消影響有限_第3頁
對華關稅:中美故事不同取消影響有限_第4頁
對華關稅:中美故事不同取消影響有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8 年 7 月 6 日,美國宣布對華進口 340 億美元產品加征 25%關稅,掀起了貿易摩擦的大幕,此后中國對美出口三分之二的產品(約 3700 億美元)被納入加稅清單。今天正值四周年,“301 調查”加稅的 3700 億美元產品中有 2500 億美元將在 7-9 月陸續到期,美國將重新審議是否繼續加稅。在四年重新審查“301 調查”之際,近日外媒報道拜登考慮取消部分對華加征關稅。在此背景下,本文將對美國對華關稅行動的歷程、對中國出口及各行業的影響、關稅豁免機制等進行深度梳理,并討論如果取消關稅,將對美國通脹和中國出口分別產生多少影響。中美貿易摩擦歷程2017 年 8 月,美國對華發起

2、301 調查。隨后的 2018-2019 年,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三輪關稅,平均稅率從 3.2%提高到 19.3%,覆蓋 66.4%的中國進口產品。具體過程如下:第一輪加征關稅針對 500 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分別在 2018 年 7 月和 8月,實施 340 億和 160 億美元,對這批商品的稅率提高至 25%。至此,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綜合平均稅率從 3.2%提高到 8.2%,關稅影響 9.8%的中國進口產品。第二輪加征關稅范圍進一步擴大,2018 年 9 月對 2000 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加征 10%關稅。對中國進口產品的平均稅率也從 8.2%提高到 12%,關稅影響范圍從 9.8%

3、擴大至 46.9%,近半的自華進口品受到影響。2019 年 6 月,又將這批2000 億產品的關稅稅率從 10%提高至 25%,對華進口的平均稅率達到 17.6%。第三輪繼續擴大范圍,2019 年 8 月列出 3000 億美元的加稅產品清單,分為1200 億美元和 1800 億美元兩批次,第一批 1200 億美元加征 15%關稅 9 月生效,1800 億則在 12 月生效(后因雙方貿易協定而暫緩)。至此,美對華進口的平均稅率達到 21%,加稅影響范圍也擴大至三分之二的進口品(66.4%)。2020 年 1 月,中美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后,美國將此前的 1200 億美元產品稅率從 15%下調至

4、7.5%,后續的 1800 億美元繼續暫緩,美對華進口平均稅率從 21%降至 19.3%。2022 年 5 月 3 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宣布,2018 年對華關稅的340 億和 160 億兩批清單將于今年 7 月 6 日和 8 月 22 日結束,USTR 將啟動審查,以決定是否延續。此外,2000 億和 3000 億清單也將分別于今年 9 月、明年8 月到期,屆時將決定關稅是否繼續。圖 1: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歷程受美國關稅影響的中國出口比例美國對中關稅稅率(右) 美對世界其他地區關稅(右)(%)70第二輪,2018.9 2000億美元+1066.4(%)256050第一輪下,201

5、8.8160億美元+254046.917.621.0第三輪,2019.9 3000億美元(僅實施2019.31530 第一輪上,2018.7340億美元+256.7208.212.0第二輪,2019.6 將2000億的稅率從1200億)+15第一階段協議,2020.110(1)1200億稅率從15 降至7.53.2103.89.810 提高至25(2)1800億暫緩 57.12018年2月2018年3月2018年4月2018年5月2018年6月2018年7月2018年8月2018年9月2018年10月03.02018年11月2018年12月2019年1月2019年2月2019

6、年3月2019年4月2019年5月2019年6月2019年7月2019年8月2019年9月2019年10月2019年11月2019年12月2020年1月2020年2月2020年3月2020年4月0PIIE,德邦研究所5500 億加稅及其影響美國的故事:加稅減少自華進口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進口產品清單共約 5500 億美元,其中 3700 億美元已執行,剩余 1800 億未執行。這 3700 億美元產品占美國從華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二,也使得對華關稅稅率達到 19.3%,遠高于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 3.0%的平均稅率。加征關稅后,美國自華進口大幅減少,特別是 3700 億加稅商品。我們將美國的全球進口商

7、品、自華進口的全部商品、3700 億加稅商品三類進行比較,來看加征關稅的影響。2018 年之前,3700 億加稅產品是美國進口中增速最快的部分。按月度增速來看(圖 2),加征關稅之前的 2017 年,3700 億加稅商品增速自華全部進口商品全球進口商品,三者在 2017 全年的增速分別為 14.9%、9.2%、 7.0%。2018 年中開始,三類進口產品增速倒轉,全球進口商品自華全部進口3700 億加稅商品。2022 年 3 月,美國全球進口增長了 25.3%,對華進口增長 17.8%,但其中 3700 億加稅商品僅增長 1.5%。由于全球價值鏈之間緊密相連,美國自華進口的大幅下降也引起了全球

8、進口的同步減少。以 2018 年進口總額=100%(圖 3),2020 年 3700 億加稅商品進口下降至 68.8%,自華全部進口下降至 80.7%,全球進口也隨之下降至 92.1%。從中國進口的 3700 億清單產品減少了 1132 億,貢獻了美國全球進口減量的 56.6%。2021 年,由于美國生產逐步恢復,進口需求反彈,3700 億加稅商品恢復至75.4%,自華全部進口隨之恢復到 94%,全球進口則達到 2018 年的 111.7%。從貿易逆差來看,加征關稅后,美國對華貿易差額大幅縮小。2018 年,美對華貿易逆差高達 4182 億美元,到 2020 年減至 3102 億,2021 年

9、 3553 億。與此同時,美國的總貿易差額卻在擴大,從 2018 年的 8787 億美元增加至 2021 年的1.09 萬億。從對美國貿易逆差的貢獻來看,2018-2021 年中國從 47.6%下降至 32.6%,大幅減少了約 15 個百分點。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摩擦確實降低了對華貿易逆差。圖 2:美國自華進口的月度變化圖 3:美國自華進口的年度變化(2018 年=100%)50120.040110.03020100.0102017-012017-042017-072017-102018-012018-042018-072018-102019-012019-042019-07201

10、9-102020-012020-042020-072020-102021-012021-042021-072021-102022-012022-04090.01080.0203070.04060.086.285.980.593.892.592.2100.098.383.768.8111.794.075.45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加稅后自華進口:全部自華進口:3700億全球進口 自華進口:全部自華進口:3700億全球進口Wind,德邦研究所Wind,德邦研究所中國的份額被哪些國家替代呢?我們從美國貿易差額和進口兩個角度回答。從貿易逆差來看,東盟

11、、墨西哥、歐盟、韓國成為中國的主要替代者。按各經濟體在美國貿易逆差中的占比來看,我國在美國貿易逆差中降低的比例主要被東盟、墨西哥占據,另有少部分被歐盟、韓國代替,2018-2021 年,東盟和墨西哥對美貿易逆差占比分別增加 5.7 和 1.1 個點,歐盟和韓國分別分別增加 1.0 和0.6 個點。從美國進口來看,越南、墨西哥、韓國是主要替代者。進口替代部分僅討論3700 億加稅清單產品。1800 億未加稅產品對美出口受影響較小,僅 2019 年略下降 1.6%,其他年份都正常增長。我們以 2016-2018 三年均值與 2019-2021 三年均值比較來看進口替代。2016-2018 年,美國

12、自華進口的 3700 億清單商品的均值為 3305.3 億美元,2019-2021 年降至 2666.8 億,減少了 638.5 億。按照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占比來看,則從 18.1%下降至 13.3%,下降了 4.8 個點。與此同時,在 3700 億清單中份額提高最多的國家主要是越南、墨西哥、韓國,分別提高了 1.2、1.0、0.7 個點,這三個國家增加的份額占到了中國失去份額的六成。圖 4:各國對美國貿易逆差的貢獻圖 5:美自華進口 1800 億清單商品(億元)10090807060504030201008.832.633.640.046.946.347.617.315.613.98.28.

13、811.612.411.512.920.120.09.620.719.019.69.912.3201620172018201920202021中國占比 東盟五國占比 日韓占比 歐盟 其他 墨西哥占比2,2002,1002,0001,9001,8001,7001,6001,5001,4001,3001,200302520151050-5201720182019202020211800億清單增速(右)Wind,USITC,德邦研究所Wind,USITC,德邦研究所圖 6:3700 億清單-美國從各國進口金額變化(億美

14、元)圖 7:3700 億清單-美國從各國進口份額變化120010008006004002000-200-400-600-800470.5275.3195.672.0 94.7 86.721.990.6-638.5進口額變化1104.7Wind,USITC,德邦研究所注:進口金額變化=(2019-2021 三年平均進口金額)-(2016-2018 均值)Wind,USITC,德邦研究所注:進口份額變化=(2019-2021 三年平均進口份額)-(2016-2018 均值)2.2. 中國的故事:對美出口受影響小,貿易順差繼續擴大以上是從美國進口角度分析,貿易摩擦后美國從中國進口大幅減少,2021

15、年也只恢復到 2018 年的 94%。而中國失去美國進口份額后,越南、墨西哥、韓國成為主要的替代者,這三個國家占據了中國失去份額的六成。但從中國出口角度的統計來看,故事有所不同。首先是中國對美出口受影響幅度較小,且 2021 年已恢復至超過 2018 年水平。同樣以 2018 年=100%,相比美國自華進口在 2020 年大幅下降至 80.7%,中國對美出口在 2020 年已經恢復至 2018 年的 94%,2021 年更是達到 2018 年的120%。美國加稅對中國向美出口影響最大是在 2019 年,下降了 12%。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也并未縮小,反而從 2018 年的 3233.3 億美元,擴

16、大至2021 年的 3965.8 億美元,增加了 732.6 億美元,而前文美國統計對華貿易逆差在同期縮小了 629.3 億美元。中美分別統計的外貿數據呈現出相反的方向。判斷美國加稅對中國對美出口的影響,取決于哪國的數據更接近真實情況。我們認為中國的數據更可信,即貿易摩擦后中國對美出口并未大幅減少。主要證據是 2020 年以來,美國自華進口開始小于中國對美出口,我們推測是美國企業為規避關稅而低報進口貨值。一般而言,美國自華進口要大于中國對美出口。從統計口徑來看,美國進口比中國出口多統計了兩部分內容,一是中國到美國的轉口貿易,我國大陸經過香 港、新加坡出口到美國的轉口貿易,被統計為對香港、新加坡

17、的出口,而美國則以轉口貿易商品的原產地為進口國,上述轉口貿易統計為從中國進口商品。2010 年,轉口貿易造成了 379.5 億美元的中美統計差異,占全部差異的 46.5%。二是直接貿易中的價差貿易,即中間商購買中國產品加價后賣給美國,由于加工貿易的廣泛存在,這類統計差異也很大。2010 年,價差貿易造成了 221.1 億美元的中美統計差異,占全部差異的 27.1%。這兩部分占到中美貿易統計差異的 73.6%左右1?;谏鲜鼋y計差異的存在,美國從中國進口通常高于中國向美國出口,并且2004 年以來,差距穩定在 700-900 億美元之間。但 2018 年“貿易摩擦”以來發生了變化,二者差距不斷縮

18、小,在 2020 年首次出現“倒掛”,美國從華進口比中國對美出口低 173.3 億美元,2021 年擴大到 702 億美元。由于轉口貿易和價差貿易帶來的固定差異,美國自華進口一般不可能大于中國對美出口。因此,我們認1 HYPERLINK /article/ae/ai/201301/20130100012598.shtml /article/ae/ai/201301/20130100012598.shtml為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雙方進出口商虛報貨值,美國進口商低報進口貨值,中國出口商高報出口貨值。根據 Clark 和 Wong(2021)2的研究,2020 年中美貿易數據“倒掛”,有 62.5%

19、(550 億美元)是來自美國進口商低報數據以逃避關稅,13.6%是中國出口商高報以騙取退稅,剩下 23.9%來自其他原因。圖 8:中國出口情況(2018 年=100%)圖 9:中美雙方統計的兩國貿易差額(億美元)15014013012011010090807060848085909191104100101881064941391351205,0004,0003,0002,0001,00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

20、021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對美出口非美出口全球出口-1,000差距中國統計對美貿易差額美國統計對華貿易差額Wind,USITC,德邦研究所Wind,USITC,德邦研究所854.1816.1756431.2357.7195.5155.9圖 10:2008-2010 年中美進出口的統計差異(億美元)圖 11:中美雙方分別統計的進出口(億美元)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200820092010轉口貿易價差貿易中美統計差距7,0006,0004004,000200379.53,0000221.12,000-200-4001,000-6000

21、-8005,000差距(右)中國對美出口美國自華進口1,000800600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德邦研究所注:僅包含美國自華進口和中國對美出口的差異Wind,USITC,德邦研究所哪些產品和行業受影響大?由于 USTR 的加稅清單以 HTS8 位編碼公布,不同國家在 HS6 位之后的編碼并不一致,因此只能從美國進口角度研究加稅對不同行業的影響,無法從中國出口視角來驗證。由于美國進口的低報,會導致行業研究存在一定誤差。加稅覆蓋率:中間品消費品資本品5500 億清單覆蓋了美國自華進口全部商品,但實際加稅的 3700 億只覆蓋 67%左右,剩下 1800 億清單留下了三分之一的缺口。按照 BEC 商

22、品編碼方式,將美國自華進口產品分為資本品、中間品、消費品2 https HYPERLINK /econres/notes/feds-notes/did-the-us-bilateral-goods-deficit-with-china-increase-or-decrease- :/www.fe HYPERLINK /econres/notes/feds-notes/did-the-us-bilateral-goods-deficit-with-china-increase-or-decrease- /econres/notes/feds-notes/did-the-us-bilateral-

23、goods-deficit-with-china-increase-or-decrease- during-the-us-china-trade-conflict-20210621.htm三類。資本品和消費品屬于最終產品,分別對應投資和消費需求,中間品則體現中國對美國價值鏈的嵌入。從構成來看,2018 年美國自華進口結構,消費品占 50.3%,資本品和中間品分別占 28.1%、21.6%。從加稅覆蓋率來看,3700 億加稅清單覆蓋了美自華進口的幾乎全部的中間品(99.1%)、超三分之二的消費品(72.1%)、一半的資本品(50.7%)。從結果來看,3700 億商品中,消費品受沖擊最小,2021

24、 年相比 2018 年下降15.9%左右,中間品和資本品分別下降 29.5%、35.8%。具體到月度進口增速來看,貿易摩擦只影響對華進口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仍取決于美國國內需求演變。2020 年 4 月之后,美國大規模財政刺激之下,關稅清單中的消費品進口開始大幅增長,中間品和資本品維持低位。2021 年隨著美國經濟復產復工,從中國進口的中間品快速增長,盡管 99%的中間品列入加稅清單,但其增速仍然超過消費品和資本品。99.166.850.772.1圖 12:美國自華進口商品結構圖 13:2018 年關稅覆蓋率100908070605040302010050.320.529.350.021.328

25、.750.321.627.156.518.724.856.020.223.9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消費品中間品資本品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消費品中間品資本品總計Wind,USITC,德邦研究所Wind,USITC,德邦研究所圖 14 : 美國自華進口的 3700 億清單內商品年度變化(2018=100%)圖 15:美國自華進口的 3700 億清單內商品月度變化108.098.090.070.088.078.068.058.094.7100.092.591.991.180.684.

26、177.576.175.473.568.870.569.761.064.259.52017201820192020202150.030.010.02017年1月2017年4月2017年7月2017年10月2018年1月2018年4月2018年7月2018年10月2019年1月2019年4月2019年7月2019年10月2020年1月2020年4月2020年7月2020年10月2021年1月2021年4月2021年7月2021年10月2022年1月-10.0-30.0-50.0消費品中間品資本品 3700億消費品中間品資本品Wind,USITC,德邦研究所Wind,USITC,德邦研究所分行業看

27、,裝備制造與家具行業受沖擊大我們參考盛斌(2002)3的方法,將 HS6 位編碼對應到具體的工業行業,并3 盛斌. 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將部分相近的行業合并在一起,如將 6 種采選業合并為采礦業,將紡織、服裝、皮革毛皮等行業合并為紡織服裝業,將誤差項和規模較小的制造業合并為其他,最終得到 22 個工業行業。根據 2018 年以來加稅覆蓋率(加稅覆蓋率=加征關稅進口規模/該行業全部進口)的不同,進一步將 22 個行業分為 3 檔。第一檔,9 個行業覆蓋率在 90%以上,包括造紙(100%),石油加工和煉焦(100%)、鋼鐵(97.9%)、交運設備(含汽

28、車,95.7%)、通用設備(95.3%)、家具(94.4%)、金屬制品(93.4%)、儀器儀表(90.1%)、非金屬礦物(90%)。第二檔,8 個行業覆蓋率在 50%-90%之間,包括食品飲料(88.6%)、電氣機械(83.2%)、專用設備(82.8%)、木材和木制品(82.5%)、有色金屬(81.4%)、紡織服裝(80.5%)、化工及塑料橡膠(76.7%)、采礦業(60.4%)。第三檔,5 個行業覆蓋率在 50%以下,包括其他制造業(40.1%)、電子通信(38.9%)、印刷(32.7%)、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22.3%)、醫藥制造業(0%)。圖 16:各行業加稅金額占全部自華進口比例(20

29、18 年)120.0100.080.0100.0 100.0 97.995.7 95.3 94.4 93.490.1 90.0 88.683.2 82.8 82.5 81.4 80.576.60.040.020.00.0USTR,USITC,德邦研究所按規???,在 22 個行業中,前 11 個行業占對美出口的 89%左右,因而可以作為重點行業分析。以 2018 年對美出口金額排序如下:電子通信、紡織服裝、電氣機械、化工及塑料橡膠、通用設備、儀器儀表、文教體育、家具、交運設備、金屬制品、專用設備(圖 17)。圖 17:2018 年各行業對美出口(億美元)1445.71,4001,2001,000

30、800649.1583.36004002000372.4369.6292.6289.3265.9248.0183.1178.1158.8108.858.8 35.2 33.9 29.5 24.0 20.9 20.6 10.0 7.2 USTR,USITC,德邦研究所2021 年 3700 億清單產品僅恢復至 2018 年的 75%左右,哪些行業拖累了美國自華進口?四大行業貢獻了 7 成缺口,是主要拖累。2021 年 3700 億清單商品進口相比 2018 年仍有 893.6 億美元的缺口,電子通信、儀器儀表、紡織服裝、電氣機械 4 大行業比 2018 年仍有 640.8 億美元的差距,占全部缺

31、口的 71.7%。其次,哪些行業受貿易摩擦沖擊最大?為消除單一年份的偶然因素影響,以“2019-2021 年均值相比 2018 年下降幅度”來看受影響程度。在 11 個重點行業中,9 個行業降幅在 10%以上,大多屬于裝備制造業和家具制造業。其中受沖擊最大的兩個行業是儀器儀表-45.5%,家具-27.1%。這 9 個行業的關稅覆蓋率都較高,除電子通信外,都在 80%以上。11 個重點行業中,受影響最小的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仍然實現了正增長,比 2018 年高 8.9%,而其關稅覆蓋率僅為 22.3%。結合關稅覆蓋率和受影響程度,我們發現大部分行業受加征關稅的沖擊程度與覆蓋率成正比。如圖 19

32、所示,大部分行業位于圖中右下方,即關稅覆蓋率越高,受沖擊越大。圖 18:加征關稅后各行業受影響程度20-10.6 -10.5 -10.2-7.2 -5.9-18.5 -17.8 -17.0 -15.0-27.6 -27.4 -27.1 -25.8-36.3-33.7 -31.4 -31.4-45.5107.0 8.5 8.90-10-20-30-40-50-60-70-80-76.6USTR,USITC,德邦研究所注:以“2019-2021 年均值相比 2018 年下降幅度”表示受影響程度圖 19:各行業進口規模、加稅覆蓋率和 2021 年進口恢復情況200707580859095100105

33、10醫藥制造業文教體育其他-10化工及塑料專用設備金屬制品電子通信0-51535557595115橡膠電氣機械通用設備-10印刷化工及塑料專用設備橡膠紡織服裝-20紡織服裝食品飲料交運設備-20-30采礦業金屬制品通用設備交運設備電氣機械木材和木制食品品飲家造料具紙有色-30木材和木制品家具造紙有色鋼鐵非金屬礦物-40-50非金屬礦物鋼鐵儀器儀表-40-50儀器儀表-60-60USTR,USITC,德邦研究所注:縱坐標表示“受影響程度”,橫坐標表示“按 2018 年規模計算的加稅覆蓋率”,氣泡大小表示“該行業 2018 年美國自華進口規?!?,右圖是左圖方框內部分為進一步研究加征關稅下的出口沖擊

34、對各行業經營的影響,我們構建了 22 個工業行業的“對美出口依賴度”指標,即對美出口占該行業營業收入的比例。按 2018 年對美出口依賴度來看,有 13 個行業在 1%以上(包含上文 11 個重點行業),依賴度最高的是電子通信行業 14.5%,此外家具、文教體育分別達到 9.5%、9.2%。2018 年之后,幾乎所有行業對美出口依賴度都在下降,僅醫藥制造業提高了 0.3 個點。其中,家具和電子通信兩個行業降幅最大,分別下降了 2.7、1.7 個百分點。圖 20:各行業對美出口依賴度變化0.50.0-0.5-1.0-1.5-2.0-2.5-3.0USTR,德邦研究所關稅豁免機制在行業分析時,我們

35、發現電子通信等行業出現了關稅覆蓋率和沖擊程度的背離,部分原因是關稅排除(或稱豁免)機制使得各行業的實際覆蓋率與加稅清單有所區別,下面我們將就這一排除機制展開討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官網公布了關稅排除的三個標準:一是能否從美國和其他國家獲得可替代品;二是加稅是否會對美國相關企業造成嚴重損傷;三是該進口品是否與“中國制造 2025”或其他類似項目有關。2022 年 3 月 23 日,USTR 宣布豁免 352 項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有效期自 2021 年 10 月 12 日到 2022 年 12 月 31 日,這是去年 10 月發布的 549 項擬豁免清單的最終確認部分。至此,20

36、18 年以來美國已有 34 批次大規模關稅豁免,前 33 批排除清單中的部分產品經歷了延期,但大多在 2020 年底到期,目前仍在有效期內的只有今年 3 月通過的 352 項排除產品。USTR 公布的排除清單精確到 HTS10 位編碼下的具體產品,分為 10 位編碼下的完全排除和部分排除,完全排除較少,大部分是部分排除,無法得知排除產品在該 HTS10 位編碼下的比例,因此無法計算具體排除金額。姚曦等(2020)結合企業申請排除的數據,估算 340 億、160 億、2000 億三個清單中的排除金額分別為 87.7 億、42 億和 149 億,占比 25.8%、26.3%和 7.5%。雖然無法計

37、算具體金額,但我們可以通過排除產品的 HTS10 編碼分布來粗略研究各行業的排除情況。2022 年之前的 33 批排除清單里去掉重復后得到 1164 個HTS10 產品,其中涉及排除產品數量最多的三個行業,通用設備有 270 項、電氣機械 140 項、化工及橡膠塑料 138 項,合計占全部排除產品數量的一半左右(47%)。加征關稅的進口金額越大的行業,關稅排除越多。如圖 22,橫軸表示該行業的排除產品數量,縱軸表示 2018 年 3700 億清單中該行業的進口金額,各行業的散點圖分布呈現正相關關系。表明此前加征關稅的進口金額越大的行業,所涉及的關稅排除也越多。如電氣機械行業加征關稅的進口金額有

38、 485.2 億,排名 3/22,按 HTS10 計算的豁免產品數量為 140 個,排名 2/22。表 1:2018 年以來美國 34 批關稅排除清單排除輪次排除所屬清單發布時間有效期-開始有效期-結束數量第 1 批340 億2018/12/282018/7/6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32第 2 批340 億2019/3/252018/7/6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33第 3 批340 億2019/4/182018/7/6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21第 4 批340 億2019/5/142018/7/6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40第 5 批340 億2019/6/42018/7/6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

39、年89第 6 批340 億2019/7/92018/7/6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110第 7 批160 億2019/7/312018/8/23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69第 8 批2000 億2019/8/72018/9/24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10第 9 批340 億2019/9/202018/7/6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312第 10 批160 億2019/9/202018/8/23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91第 11 批2000 億2019/9/202018/9/242020/8/738第 12 批340 億2019/9/272018/7/6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92第 13 批160 億

40、2019/9/272018/8/23通知發布之日起延長一年111第 14 批2000 億2019/10/232018/9/242020/8/783第 15 批2000 億2019/11/82018/9/242020/8/736第 16 批2000 億2019/11/252018/9/242020/8/732第 17 批2000 億2019/12/122018/9/242020/8/744第 18 批2000 億2020/1/32018/9/242020/8/768第 19 批2000 億2020/2/62018/9/242020/8/7119第 20 批2000 億2020/2/192018/

41、9/242020/8/747第 21 批3000 億2020/3/82019/9/12020/9/18第 22 批2000 億2020/3/122018/9/242020/8/75第 23 批3000 億2020/3/122019/9/12020/9/119第 24 批2000 億2020/3/222018/9/242020/8/7177第 25 批3000 億2020/3/252019/9/12020/9/112第 26 批2000 億2020/4/222018/9/242020/8/7108第 27 批2000 億2020/5/52018/9/242020/8/7146第 28 批3000

42、 億2020/5/182019/9/12020/9/18第 29 批2000 億2020/5/212018/9/242020/8/778第 30 批3000 億2020/6/82019/9/12020/9/134第 31 批3000 億2020/7/72019/9/12020/9/161第 32 批3000 億2020/7/202019/9/12020/9/164第 33 批3000 億2020/8/52019/9/12020/9/110第 34 批-2022/3/232021/10/122022/12/31352USTR,德邦研究所圖 21:前 33 批清單中各行業涉及關稅排除的 HTS10

43、 編碼產品數量(個)140 13893917968615633282322181798442270250200150100500USTR,德邦研究所圖 22:加征關稅的進口金額越大的行業,關稅排除越多(橫軸:個;縱軸:億美元)電子通信紡織服裝電氣機械及器材通用設備家具儀器儀表化工及橡膠塑料交運設備金屬制品專用設備非金屬礦物食品飲料采礦業6005004003002001000050100150200250300USTR,德邦研究所目前仍在有效期內的 352 項豁免產品涉及 271 個 HTS10 位編碼(去掉多個產品對應一個編碼的重復情況)。271 個 HTS10 產品中,最多的 4 個行業占到

44、了 57.9%,其中通用設備有 56 個、紡織服裝 40、電氣機械 31、化工及塑料橡膠 30。將本輪豁免產品清單的行業分布與此前 33 批比較,多數行業變化不大,說明本次豁免與前 33 批具有延續性,整體豁免標準并沒有改變。但在美國國內通脹高企的背景下,與通脹相關的部分消費品行業的豁免產品比例明顯增加。相比前 33 批,本次紡織服裝提高了 6.8 個百分點,食品飲料提高了 1.7 個百分點,交運設備(含汽車)提高了 1.4 個百分點,都是美國國內價格上漲較快的消費品,增加豁免有抑制通脹的考慮。圖 23:各行業涉及關稅排除的 HTS10 編碼產品數量占比25.0 前33批占比第34批20.01

45、5.010.05.00.0USTR,USITC,德邦研究所取消關稅:降美國通脹、增中國出口?近期,拜登和耶倫等人多次提到取消對華關稅以遏制國內通脹。5 月 24 日,拜登訪日期間提及將在返回美國后與耶倫討論對華關稅問題。我們以取消關稅為前提,計算對美國通脹、中國出口分別產生多大影響。取消關稅對抑制美國通脹作用較小。一方面,中國進口消費品在美國消費中占比較小,直接作用有限。按 BEC 分類,2021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消費品為 2462億美元,而國內消費約為 15.7 萬億,中國進口消費品僅占 1.6%左右。另一方面,中國進口商品的漲價幅度遠低于其他項目。貿易摩擦后的 2019 年 1 月到 2022 年5 月,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價格僅上漲了 5.6%,但美國全部進口價格指數卻大幅上漲了 19.1%,CPI 在此期間上漲了 15.8%。有三方面原因可以解釋關稅為何沒有造成自華進口價格的大幅上漲。一是關稅逃避,部分美國進口商通過低報進口貨值逃避高額關稅,前文提到 Clark 和 Wong(2021)的研究發現 2020 年約有 550 億美元的關稅逃避,而當年 3700 億清單產品進口也才 2500 億左右,關稅逃避進口為其五分之一。二是轉嫁難度,許多進口商并不能順利將關稅成本轉嫁到終端消費者,只能降低自身利潤率。三是進口替代,如果關稅導致某項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