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1頁
7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2頁
7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3頁
7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4頁
7一滴眼淚換一滴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7必修四“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專題一滴眼淚換一滴水主研:李堡中學 吉春明副研:李堡中學 俞柏林審核:立發中學 呂薇薇【理論支持】“對上帝聲音的呼喚”,這是雨果通過他的作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他用他的筆鼓勵著我們人類去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用他的作品使得人們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輝。本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篇章的品讀,對對比手法、場景描寫等的分析,體驗、思考雨果的用心,打通名著和生活的聯系,從而提高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知識是個人經驗的合理化,而不是說明世界的真理;知識是商談出來的;學習者的建構是多元化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教學必

2、須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的意義生成,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成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這篇課文時,教者要引領學生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圍繞3到5個核心問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作者所要表達的人性所具有的無可比擬的穿透力。經合組織(OECD)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1996年科學技術與產業展望中把知識型經濟中重要的知識分成4類:知道是什么的知識(Know-what),即關于事實方面的知識;知道為什么的知識(Know-why),即自然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知識;知道怎么做的知識(Know-how),即對某些事物

3、的技能和能力;知道是誰的的知識(Know-who),即涉及誰知道和誰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類知識是歸類的、明確的顯性知識,可以通過讀書、聽講和查看數據庫而獲得,類知識是沉默的、緘默的或默會的隱性知識,主要靠實踐獲得。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就像一座冰山的兩個部分,前者浮出海面,后者在下面托起整個冰山。從根本意義上說,只有借助隱性知識的力量,人類所有的顯性知識才得以發生和發展,人類的知識創新才有根基。文學鑒賞要突出學生與作者的對話,讓學生在心靈交流中把握文學鑒賞的技巧。本文對比手法的鑒賞必須結合對具體場景的分析,把握對比手法在表達中心中的作用,不可架空談對比手法的作用。【教學目標】了解雨果及其浪漫主

4、義創作風格;能圍繞主要情節,結合場景描寫,分析文中表達的人性美;能分析對比手法對表達的作用。【教學重點】1.分析人性的力量;2.對比手法的運用。【課時安排】兩課時課前延伸一、基礎積累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唆使( )粗糙( )鏤刻( )抽搐( )蜷縮( )恫嚇( )憎恨( )蟲豸( )緘默( )菲薄( )2.成語積累:垂頭喪氣 驚慌失措 怙惡不悛 聽之任之 逆來順受 筋疲力盡二、知人論世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雨果(18021885)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最杰出的代表,生于法國東部的一個小鎮,出身貧民,參加過革命軍,后在拿破侖軍隊當過將軍.幼年曾隨父親到過許多國家,11歲時跟著母親和兩個哥哥返回巴黎。雨

5、果自幼多才多藝,尤其熱衷于文學,14歲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就獲法國學士院征文獎,18歲時獲“文藝競賽碩士”榮譽,被譽為“神童”。后來主要寫小說,其作品多反映對政治的關注。1831年(29歲)寫的巴黎圣母院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蜚聲世界文壇,是其代表作品之一。1851年,因反對路易波拿巴的獨裁專制而遭到迫害,開始了長達19年的國外流亡生活。期間主要創作長篇小說,如文學巨著悲慘世界和海上勞工。1870年,他回到巴黎繼續參加政治運動,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遺體也被送到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棄兒伽西莫多,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被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收養為義子,長

6、大后又讓他當上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他雖然十分丑陋而且有多種殘疾,心靈卻異常高尚純潔。長年流浪街頭的波希米亞姑娘愛斯梅拉達,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青年貧窮詩人比埃爾.甘果瓦偶然同她相遇,并在一個更偶然的場合成了她名義上的丈夫。很有名望的副教主本來一向專心于“圣職”,忽然有一天欣賞到波希米亞姑娘的歌舞,于是千方百計要把她據為己有,對她進行了種種威脅甚至陷害,同時還為此不惜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騙利用他的義子伽西莫多和學生甘果瓦。眼看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占有愛斯梅拉達的罪惡企圖,最后竟親手把那可愛的少女送上了絞刑架。另一方面,伽西莫多私下也愛慕著波希米亞姑娘。她遭到陷害,被伽西莫多巧計救出,在圣

7、母院一間密室里避難,敲鐘人用十分純樸和真誠的感情去安慰她,保護她。當她再次處于危急中時,敲鐘人為了援助她,表現出非凡的英勇和機智。而當他無意中發現自己的“義父”和“恩人”遠望著高掛在絞刑架上的波希米亞姑娘而發出惡魔般的獰笑時,伽西莫多立即對那個偽善者下了最后的判決,親手把克洛德從高聳入云的鐘塔上推下,使他摔得粉身碎骨。三、整體感知圍繞伽西莫多受刑,概括主要情節課內探究自主研習導入新課,檢查預習他是一個作家,卻享受了許多政治家不能享受的殊榮,法國政府為他舉行國葬,他的靈柩設在凱旋門下讓人們瞻仰,他出殯的那一天,整個巴黎萬人空巷,200多萬人為他送行! 一個民族把給予君主的榮譽,授予一位作家,在人

8、類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這位作家就是維多克雨果。維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家,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雨果一生坎坷而豐富,19世紀40年代的十年間主要從事政治活動。1851年雨果因鼓動民眾起義,開始了 19年的流亡生活。1870年結束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逝世于巴黎 。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一位作家,何以在整個法國舉足輕重?他給法國,給世界留下了什么?希望我們能夠通過今天的學習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整體感知主要情節:全書十一卷六十一章。節選的部分為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根據故事發展過程,全文可分為六個部分,試概括各部分梗概。第一部分(“這些觀眾”

9、到“他們并不怎么關心一個刑臺是否美觀”):行刑前的格雷沃廣場。第二部分(“犯人終于給綁在一輛車子后面帶來了”到“群眾終于大笑起來,小孩子們和姑娘們笑得格外厲害”):伽西莫多受刑前的表現和圍觀群眾的態度。第三部分(“最后劊子手用腳去踏輪盤”到“伽西莫多慢慢地睜開眼睛”):伽西莫多接受笞刑。第四部分(“笞刑算是執行完了”到“向他投石子”):圍觀群眾對伽西莫多的侮辱和詛咒。第五部分(“伽西莫多雖然耳聾”到“甚至被人投石子”):伽西莫多無奈的憤怒和希望的破滅。第六部分(“突然他又帶著加倍的失望在鎖鏈里掙扎”到“好極了,好極了!”):愛斯梅拉達給伽西莫多水喝。二、合作探究1. 根據文章中人物的表現,我們

10、能夠看出雨果對人性的何種思考?(可適當聯系雨果的其他作品)研討思路:雨果對人性的追求和人道的關懷貫穿他的作品始終。“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 (雨果)。雨果在不遺余力地批判黑暗的社會以及丑惡的人性的同時,同樣唱出了一曲曲人性美的贊歌。雨果不僅在揭露、批判和思考,同時他也在憧憬和希望。應該按照出場人物分類論述,不可一概而論。2.文中觀刑的群眾與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有何異同?(也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本文一開始的場景描寫似乎多余,可否刪去?)研討思路:聯系相關背景,具體國情具體分析。3. 伽西莫多在喝愛斯梅拉達喂給他的水之前,為什么要滾出一大顆眼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伽西莫多

11、的眼淚僅僅只有對愛斯梅拉達的感激這一層含義嗎?4,觀眾也都被感動了,大家拍著手喊道:好極了,好極了!”這樣寫合理嗎?5.在這樣一個人世間,在這個美與丑的看臺上,你看到了怎樣的光明與黑暗的交織,看到了多少美與丑的對比?精講點撥根據文章中人物的表現,我們能夠看出雨果對人性的何種思考?(可適當聯系雨果的其他作品)明確:可結合全書深入全面地分析。伽西莫多是作者根據“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的美學原則創造的人物形象,外形丑陋,但內心純真善良。愛斯梅拉達美麗純潔,天真善良,坦率開朗,多才多藝。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副主教克洛德人性惡的標本。虛偽狠毒,道

12、貌岸然,內心陰險。觀刑群眾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體現了人的劣根性。2. 文中觀刑的群眾與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有何異同?明確:當年在日本幻燈片里看到那些圍觀的麻木的中國人(魯迅稱之為“看客”)后,魯迅先生在許多小說中都創作了看客形象:在孔乙己里,主人公的不幸(包括他被丁舉人殘忍地打斷了腿),沒有引起周圍人的任何同情,大家只是圍觀著取笑他;在祝福里,人們爭先恐后地趕去聽祥林嫂講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在無聊的生活中尋求點刺激。而這些人在聽厭了之后,又立刻唾棄,對祥林嫂加以又冷又尖的笑。人們就是這樣鑒賞著他人的痛苦,這不僅是麻木,更顯示了一種

13、人性的殘酷。而在藥里,小說真正的主人公夏瑜懷著“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的信念,自覺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老百姓卻急急忙忙趕著去“看”他被殺,茶館里的茶客更把他的受害作為閑聊的談資。先驅者的一切崇高的理想與流血犧牲,全都成了毫無意義的表演。在這些描寫的背后,讀者不難感覺到,魯迅用一種悲憫的眼光在“看”。他的小說正是對現代中國人的靈魂的偉大拷問。魯迅如此無情地揭示人的精神病態,是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態的“病態的社會”。相對來說,文中觀刑的群眾缺乏理智和同情心,自私冷漠,體現了人類的劣根性,具有更普遍的意義;作者所寫的看客也只是作為愛斯梅拉達的陪襯,服務于表現人性的力量與光輝這一主題。3. 伽西莫

14、多在喝愛斯梅拉達喂給他的水之前,為什么要滾出一大顆眼淚,這是什么樣的眼淚?伽西莫多的眼淚僅僅只有對愛斯梅拉達的感激這一層含義嗎?明確:不僅如此。伽西莫多的眼淚蘊藏著復雜的含義:感激之淚:對愛斯梅拉達在他極其口渴時喂水他喝,充滿了無限感激。自責之淚:伽西莫多原以為愛斯梅拉達上刑臺也是來報復他的,但是他錯了,他為自己誤解愛斯梅拉達而流下了自責之淚。悔恨之淚:伽西莫多不辨好壞,聽信克洛德孚羅洛的話,劫持愛斯梅拉達。他為自己的荒唐行徑感到悔恨。幸福之淚:對愛斯梅拉達在被他劫持后,自己受鞭刑的時候,能幫助自己,覺得異常的幸福。覺醒之淚:伽西莫多從愛斯梅拉達身上看到了希望,他既然知道劫持愛斯梅拉達不對,那

15、么他也應該會想到克洛德孚羅洛行為的不當。而當他因劫持受到笞刑時,克洛德孚羅洛作為伽西莫多的惟一希望卻棄他而去,這多多少少會令伽西莫多傷心痛苦,故而這一滴淚可能是他開始覺醒之淚。4. 觀眾也都被感動了,大家拍著手喊道:好極了,好極了!”這樣寫合理嗎?明確:小說不僅把外在美內在美統一的愛斯梅拉達與外表丑陋而內心善良的伽西莫多進行對照描寫,也對照著寫群眾的表現:起先是嘲笑、侮辱伽西莫多,可是愛斯梅拉達給伽西莫多水喝的時候,他們又為這一動人的情景而歡呼。那么這到底是歡呼還是起哄呢?從“那情景無論如何是很動人的”、“觀眾也都被感動了”等描述可以肯定,這是發自內心的歡呼,而不是起哄。那么這樣的描寫是否和前

16、面群眾一貫的態度相矛盾呢?在前文中,作者充分地表現了“中世紀的人民”的無知愚蠢和缺乏憐憫同情之心,并通過議論表達了自己對他們的不滿和諷刺。但這并不能說明這些“中世紀的人民”完全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性。愛斯梅拉達的舉動,喚醒了他們人性中的良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寫愛斯梅拉達給仇人喂水,寫民眾為之歡呼,正是對人性之美的呼喚,充分表現了人性的力量。5.在這樣一個人世間,在這個美與丑的看臺上,你看到了怎樣的光明與黑暗的交織,看到了多少美與丑的對比?明確:伽西莫多的美與丑 : 外表丑陋與內心善良懂得感恩 伽西莫多與愛斯梅拉達:外表丑陋與漂亮迷人 伽西莫多與副主教克洛德:善良樸實與陰險毒辣愛斯梅拉達與圍觀者:

17、 善良有同情心與麻木無知 5圍觀者前與后的表現:麻木無知與逐步覺醒總結美丑對照原則:“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黑暗與光明相共。” 人有兩只耳朵,一只耳朵聽到上帝的聲音,一只耳朵聽到魔鬼的聲音。雨果 “對上帝聲音的呼喚”,這是雨果通過他的作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他用他的筆鼓勵著我們人類去追求人性中的真善美,他用他的作品使得人們看到了人性中的光輝,這大概也就是他在法國乃至整個世界享有盛譽的原因所在吧! 【課后提升】一、文本復習別的成千種侮辱性的語句象雨點般落在他身上,場上處處都有人詛咒他,嘲笑他,向他叫罵,向他投石子。 伽西莫多雖然耳聾,但他看得很清楚,群眾的

18、狂怒表現在臉上的并不比表現在話語里的少,向他投來的石子也能說明群眾是在哄笑。他起先一直默不作聲,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達到極限的忍耐力,在這些殘酷的蟲豸的刺激下卻漸漸減弱甚至喪失,對西班牙斗牛士的打擊向來不在意的阿斯杜里公牛,卻被狗和槍刺激怒了。 他先是慢慢地對群眾投去恫嚇的眼光,但因為他是被綁著的,光是看一眼并不能趕開那些叮在他傷口上的蒼蠅,于是他在繩綁中掙扎,他狂怒地扭動,把那老舊的輪盤弄得軋軋響。這情況使嘲罵和叫喊更加厲害起來。 于是那可憐人象無法掙脫鎖鏈的野獸一般,只好又不動彈了,他胸膛里間或迸出一聲粗重的嘆息,他既不羞愧也不臉紅,他太遠離社會生活,太接近自然狀態,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羞恥

19、。而且在那十分丑陋的臉上,還能表現出什么羞恥呢?但是憤怒、憎恨、失望,逐漸在那可怕的臉上增多,成了一片厚厚的陰云,逐漸蓄滿了電流,變成了千萬道電光,在那怪人的獨眼里閃閃發亮。 當一頭騾子載著一位神甫經過那里的時候,他臉上的陰云化開了一會。他遠遠望見那頭騾子和那個神甫,這可憐人的臉色就溫和起來,一直控制著他的那種憤怒變成了奇特的充滿了難以形容的甜蜜寬厚而溫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顯,愈加清晰,愈加光輝燦爛,簡直象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臨了似的。可是當那頭騾子靠近了刑臺,使騎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誰的時候,那神甫卻低下眼睛,用兩只踢馬刺踢著騾子急忙轉身走開了,好象在逃避一聲

20、恥辱的呼喚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種場合被一個不幸的人認出來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個神甫正是副主教堂克洛德孚羅洛。 伽西莫多的臉色又黯淡起來了。微笑還在一片陰云間停留了一會,但那是痛苦的、無力的、帶著深深悲哀的微笑。時間一點點過去,他在那兒至少待了一個半鐘頭,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甚至被人投石子。 突然他又帶著加倍的失望在鎖鏈里掙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動了,他打破了一直固執地保持著的緘默,用又嘶啞又憤怒的聲音吼叫,這聲音不象人的聲音倒很象動物的咆哮聲:“給水喝!”這個聲音把人們叫罵的聲音都蓋沒了。這聲悲慘的呼喚,并沒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臺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厲害。(1)人們“詛咒他,

21、嘲笑他,向他叫罵,向他投石子”,難道僅僅是因為伽西莫多劫走愛思美拉達嗎?(2)在刑臺上,伽西莫多“憤怒、憎恨、失望”,請簡略說說他“憤怒、憎恨、失望”的原因。(3)為什么伽西莫多“打破了一直固執地保持著的緘默”?二、類文提升犯人已在前一天傍晚從諾伏監獄移禁到了波波羅廣場口的圣瑪麗亞小教堂里,就在那兒過夜,每一名犯人有兩位教士作伴。他們給關在一間有鐵柵門的禮拜堂里,門前有兩個輪流換班的哨兵。教堂門口,每邊都有一列雙排的憲兵,從門口直排到斷頭臺前,并在斷頭機周圍成了一個圓圈,留出一條約莫十尺寬的通道,在斷頭機周圍,則留下一片將近一百尺的空地。其余一切地方都被男男女女的頭填滿了。許多女人把她們的小孩子扛在她們的肩頭上,所以孩子們看得最清楚。平西奧山象是一家擠滿了看客的露天大戲院。巴布諾街和立庇得街拐角上的兩座教堂的陽臺上也擠得滿滿的。臺階上象是一股雜色斑駁的海流,向門廊下拼命的擠,墻上每一年凹進去的地方都拱著活的雕像。伯爵說得不錯,人生最動人的奇觀就是死。 可是,雖然這一幕莊嚴的情景似乎應該令人肅靜無嘩,但人群里反而浮起一片很大的鬧聲,那是一片笑和歡呼所組成的鬧聲,顯然在人們的眼里,這次殺人只是狂歡節的開幕典禮。當弗蘭茲神志清醒過來的時候,一切都不見了斷頭臺,劊子手,尸體,一切都不見了,剩下的只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