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統一高考地理試卷新課標Ⅲ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0年全國統一高考地理試卷新課標Ⅲ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0年全國統一高考地理試卷新課標Ⅲ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0年全國統一高考地理試卷新課標Ⅲ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0年全國統一高考地理試卷新課標Ⅲ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年全國統一高考地理試卷(新課標 m)一、單選題(本大題共 11小題,共44.0分)自20世紀90年代,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國家之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間部分商品的貿易關稅,促進商品的自由貿易。 如圖示意汽車企業在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甲、乙兩國的產業布局調整。據此完成13題。 TOC o 1-5 h z .汽車企業將組裝廠由甲國轉移至乙國的主要目的是()A.創新技術B.拓展市場 C.擴大規模 D.降低成本.該產業布局模式宜發生在鄰國之間,主要原因是鄰國之間()A.消費習慣相近B.經濟發展水平相近C.運輸費用較低D.研發成本差異較小.該產業布局調整導致甲國汽車的()A.進

2、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 C.銷售量增多D.生產量增多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當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數量。如圖顯示 2010年我國西部某市50歲以下各年齡組女性人數。 調查表明,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 21 29歲。據此完成46題。第1頁,共14頁 TOC o 1-5 h z .以下時間段中,該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為()A. 2001 2005 年B. 19911995 年C. 19811985 年D. 1971 1975 年. 造成該市2024歲年齡組人數明顯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該組人口出生期間()A.生育政策放寬B.經濟發展提速C.育齡婦女較多D.生育觀念轉變. 推測20102030

3、年該市人口發展的變化是()A.人口出生率逐漸提高B.人口增長較為緩慢C. 2025年迎來生育高峰D.人口總量逐漸減少如圖示意某地質剖面,其中指斷層。據此完成78題。ft 口眇碑石及 匚玄鼠巖 日灰巖 口頁巖 D3就砂巖 TOC o 1-5 h z .中最先形成的是()A.B.C.D.砂礫石層的下界為相對平坦而廣闊的面。該面形成時期,所在區域可能()A.地殼持續抬升,遭受彳!蝕B.地殼持續下降,接受沉積C.地殼運動穩定,遭受彳!蝕D.地殼運動穩定,接受沉積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

4、(終年積雪第2頁,共14頁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911題。 TOC o 1-5 h z . 一般情況下,與陰坡相比,該地火山錐陽坡的()A.林線與雪線更高B.林線與雪線更低C.林線更高、雪線更低D.林線更低、雪線更高.林線升高,雪線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區域氣候變化趨勢為()A.暖濕B.暖干C.冷濕D.冷干.火山噴發后若干年內,該火山錐()A.林線升高,雪線升高B.林線升高,雪線降低C.林線降低,雪線升高D.林線降低,雪線降低、綜合題(本大題共 4小題,共76.0分).閱讀

5、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馬來西亞曾為世界最大的錫精礦生產國。自1986年開始實施工業化戰略,經濟持的旅游和休閑中心。如圖示意該休閑城的位置。續數年高速增長,迅速進入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行列。20世紀80年代,該國錫礦資源枯竭,最大的錫礦坑積水成湖,周邊礦場廢置。自 1990年起,利用該礦坑湖和廢置礦場,陸續建起集主題公園、高爾夫俱樂部及球場、酒店和度假村、購物中心和商業城、國際會展中心、高檔住宅區等為一體的休閑城。該休閑城成為聞名世界.首都聯邦宜牯區界一 一鐵路高速公睹* 國際機場比例尺?(1)估算該休閑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國際機場的距離,說明其位置優勢。(2)說明廢置礦場和礦坑湖為建設該休閑城提供

6、的有利條件。(3)該休閑城定位高檔。從馬來西亞經濟發展背景出發,分析該休閑城主要的客 源市場。(4)該休閑城規模大,集休閑娛樂、體育、會展、購物、酒店、住宅等于一體。簡述這樣的模式對吸引消費者的作用。第3頁,共14頁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地中流動沙地、固定沙地與湖泊、河流、沼澤等景觀并存。上述景觀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響下可發生轉化。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湖沼面積減小。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某科研團隊調查1萬年以來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沉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圖2示意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氣溫、降水的變化。If今時回千年wo

7、t ?io4 ?ao7 niiw#圖2(1)分別簡述圖1所示I、n、出三個階段湖沼面積和風沙活動的變化特征,并歸納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的關系。(2)說明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積減小,試對此做出合理解釋。(4)近些年來,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逐漸增大,有人認為“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你是否贊同?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14.徽杭古道是古代徽商販運鹽、茶、山貨的必經之路。近年來,徽杭古道安徽伏嶺鎮至浙江清涼峰鎮段逐漸發展成為徒步旅游線路。如圖示意該段徽杭古道所在區域的地形。說明該段徽杭古道成為徒步旅游線路的優勢條件。15.某度假村

8、建于燕山據估計,建筑物的玻璃幕墻每年導致全球數以億計的鳥兒死亡。南麓溝谷之中,周邊樹木第4頁,共14頁蔥蘢,鳥兒啼鳴,環境優美。建筑物整體順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積使用玻璃幕墻(剖面如圖所示)。該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鳥兒頻頻撞擊玻璃幕墻而死亡,且清晨多發于西側而傍晚多發于東側。合理解釋鳥兒撞擊玻璃幕墻“清晨多發于西側而傍晚多發于東側”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措施。第5頁,共14頁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題1D【小題2】C【小題3】A【解析】.【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勞動力因素:由于處于不斷變化中,因此具有數量充足、高素質且價格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內部

9、交易成本因素,市場因素,其他因素: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家政策的調整、土地規模和價格、環境污染。該題目難度中等,解答此題,關鍵在于讀圖,要求學生較強材料閱讀和分析能力,能從材料中較快的獲得有用的地理信息。【解答】解:結合材料可知,汽車組裝廠不是技術指向型的,A錯誤;組裝廠在甲國布局的時候,汽車市場分布在甲國和乙國,說明沒有拓展市場,B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組裝廠的規模,C錯誤;將汽車組裝廠轉移到乙國,是因為乙國生產成本低,可以降低生產成本,D正確。故選:Do.【分析】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運輸、勞動力、市場、動力、政府政策等。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了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解題的

10、關鍵是從題干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解答】解:讀汽車企業在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甲、乙兩國的產業布局調整圖可知,原本汽車由甲國負責零部件生產和組裝,產品一部分在乙國進行銷售,一部分在甲國進行銷售,調整后為零部件仍由甲國負責生產,由乙國負責組裝,產品的一部分在乙國進行銷售,一部分在甲國進行銷售,該產業布局模式宜發生在鄰國之間,主要原因是鄰國之間運輸費用較低,C正確。故選:Co第6頁,共14頁.【分析】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運輸、勞動力、市場、動力、政府政策 等。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了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解題的關鍵是從題干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解答】解

11、:讀汽車企業在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甲、乙兩國的產業布局調整圖,原本汽車由甲 國負責零部件生產、組裝,一部分在乙國進行銷售,一部分在甲國進行銷售,調整后的 零部件仍由甲國負責生產,由乙國負責組裝,產品的一部分在乙國進行銷售,一部分在 甲國進行銷售,該產業布局調整導致甲國汽車的進口量增多,A正確。故選:A。4.【答案】【小題1】D【小題2 C【小題3】B【解析】.【分析】據圖示信息可知,當地戶籍人口數量大于常住人口數量,說明有部分人口外出。據材料信息調查表明,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對照圖中各年齡段的人口數量最多的年齡組分析判斷該題。該題主要考查對圖文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據本市人口數量最多

12、的年齡段,計算她們出生時的時間是解題的關鍵。【解答】解:該圖表示2010年我國西部某市各年齡組女性人數。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市人口數量最多的年齡段是 35歲44歲之間,該階段人口出生時,即該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年份。2010-44=1968, 2010-35=1975,從1968年至1975年時間段,該市人口出生率最高,D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分析】第7頁,共14頁影響人口出生率高的原因有:經濟發展、國家政策、受教育水平等,結合圖文分析解答。本題以圖文為載體, 考查考生從圖文中獲取信息結合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分析解答,解答的關鍵是獲取信息和課本知識的融合。【解答】解:A.該市2024年齡組出生

13、在1986-1990年,該時段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沒有放寬, 故A錯誤。B.經濟因素影響人口增長是間接的和長期的,從該市人口變化來看,20-24歲年齡組人口比前后年齡組人口都明顯偏多,與經濟因素沒有直接關系,故 B錯誤。C.從材料信息可知,該市婦女生育峰值在21-29歲,該市4044歲年齡段婦女在20年前到了生育高峰,因此又出現一次人口生育峰值,其子女就是2024歲年齡組。因此,與該時段的育齡婦女人數量多有直接關系,故 C正確。D.生育觀念是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觀念變化是緩慢的,不可能在短時段內出現明顯的起伏變化。生育觀也不會導致人口出生率突然變化。故選:Co3.【分析】據材料提供信息“該市婦女

14、生育峰值在2129歲”計算2010年2030年期間,處于該年齡段的人口數量即可。該題有一定難度,需要利用材料所給時間信息恰當計算才能正確解答,解題的關鍵是準確計算“婦女生育之的年齡段”的人口數。【解答】解:從2010年到2030年20年間,則09歲年齡段的人口,到 2030年正值生育峰值年齡段;因此從 2010年2030年期間,029歲年齡段人口數量的變化,可反映該市人口發展變化的趨勢。該年齡段的人口處了17歲27歲之間略有起伏外,其他年齡段的人口數量少且穩定,因此出生率低,人口增長較為緩慢,A選項錯誤,B選項正確。到2025年,則目前614歲的人口將進入生育峰值年齡,從圖中可知,614歲人口

15、數量少,不可能出現生育高峰年,C選項錯誤。該市位于我國西北部,人口自然增長率為正數,因此不可能出現總人口數減少,D選項錯誤。故選:Bo7.【答案】【小題1】D【小題2 C第8頁,共14頁【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地質作用的知識,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 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 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本題難度適中,通過示意圖設置題目,題目為基礎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讀 圖分析能力。【解答】

16、解:沉積巖形成的過程,下面的巖層較早形成,上面的巖層較晚形成,故最早,后是,再后是,斷層位于沉積巖的上面,故形成晚于,故最早形成的是。故選:D。.【分析】本題考查地質作用的知識,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熱能,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 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 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本題難度較小,通過示意圖設置題目,題目為基礎題,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學生 只需根據圖示信息,結合選項一一分析即可。【解答】解:據圖可知,砂礫石層

17、的下界為相對平坦而廣闊的面,說明砂礫石層并沒有上升和下陷,故A、B錯;砂礫石與地面平行,故地殼相對穩定,砂礫石的表面西高東低,故東部受到外力的侵蝕, 故C對,D錯。故選:Co9.【答案】【小題1A【小題2】A【小題3】B第9頁,共14頁【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影響雪線的因素主要有氣溫和降水。山地降水越多,雪線越低;氣溫越高,雪線越高。本題主要考查影響森林上線和雪線的因素。據所學知識分析,分析選項信息即可。【解答】解:山地陽坡受到太陽輻射影響氣溫高,因此森林分布上線上升;山地陽坡溫度更高, 雪線上升。故選:A。.【分析】全球氣候變暖使勘察加半島所在區域氣溫普遍上升,使森林能夠生長范圍

18、增加,森林的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的高度與降水成負相關。該題是基礎題,主要考查雪線的影響因素,利用課本知識分析選項信息即可。【解答】解:林線升高,表明勘察加半島火山群所在區域氣溫上升;雪線有所下降,說明勘察加 半島火山群所在區域降水量增多,故該區域氣候變得更為暖濕。故選:A。.【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當地氣溫上升,可能使蒸發加大,改變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該題主要考查對材料信息的解讀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選項,解答即可。【解答】解: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時間長、范圍廣,堪察加火山群噴發加劇了當地變暖的趨勢。火 山噴發若干年內,火山錐受外力風化侵蝕,坡度變緩,雪線下降。火山灰為森林的生長 提供了肥沃的

19、土壤,因此,林線升高。 B正確,ACD錯誤。故選:Bo12.【答案】解:(1)從圖中的比例尺可以看出,休閑城至吉隆坡市中心約1厘米,距吉隆坡市中心約 20千米,休閑城至國際機場約 2厘米,距國際機場約 40千米,離兩地 距離較近,圖中有高速公路連接,臨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速度快,用時短,方便吉隆 坡市民和外地(國外)游客前往。(2)該國錫礦資源枯竭,周邊礦場廢置,廢置礦場土地價格低,拆遷方便、投入低; 最大的錫礦坑積水成湖,礦坑湖水面較開闊,可作為休閑城環境景觀營造的核心。第10頁,共14頁(3)馬來西亞自1986年開始實施工業化戰略,經濟持續數年高速增長,迅速進入新興 工業化國家的行列,經濟

20、迅速發展,國內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對休閑需求和休閑層 次要求急劇提升;吉隆坡是首都,為該國的經濟中心,高消費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 源地,國內其他地區也成為重要的客源市場;該休閑城成為聞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閑中心,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馬來西亞經濟迅速發展密切了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國際政務、商務等人員和游客,且休閑城高檔具有品牌效應,因此,國際高消 費人群成為重要的客源群體。(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對消費的要求提高, 需要多樣化的消費,集休閑娛樂、 體育、會展、購物、酒店、住宅等于一體可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服務全面且水平高, 接待能力強,能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感,促進消費

21、者的進一步消費。故答案為:(1)距吉隆坡市中心約 20千米,距國際機場約 40千米。離兩地距離較近,臨高速公 路(交通方便,用時短),方便吉隆坡市民和外地(國外)游客前往。(2)廢置礦場土地價格低,拆遷方便、投入低;礦坑湖水面較開闊,可作為休閑城環 境景觀營造的核心。(3)馬來西亞經濟迅速發展,國內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對休閑需求和休閑層次要 求急劇提升;吉隆坡是首都,高消費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國內其他地區也成 為重要的客源市場;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 馬來西亞經濟迅速發展密切了與世界其他地 區的聯系,使吉隆坡吸引更多國際(政務、商務等)人員和游客,且休閑城高檔具有品 牌效應,因此,國

22、際高消費人群成為重要的客源群體。(4)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服務全面且水平高,接待能力強。【解析】(1)結合圖示比例尺計算該休閑城至吉隆坡市中心和國際機場的距離。其位 置優勢從從距離吉隆坡市中心和國際機場的距離進行分析。(2)廢置礦場和礦坑湖為建設該休閑城提供的有利條件,從地價、積水湖等角度進行 分析。(3)消費人群主要來自國內和國外,分別從兩方面進行說明。(4)該休閑城規模大,集休閑娛樂、體育、會展、購物、酒店、住宅等于一體,這樣的模式對吸引消費者的作用從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接待能力、消費者的體驗感等角度進行解答。本題難度適中,以休閑城的位置示意圖為背景,通過分析第三產為服務的發展,考查學第1

23、1頁,共14頁生對“第三產業發展”的理解,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問題。13.【答案】 解:(1) 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從圖中可以看出, I 階段湖沼沉積增多,湖沼面積有所擴大,風沙沉積略有減少,風沙活動波動中略有減弱; II階段湖沼沉積最多,湖沼面積達到最大,風沙沉積先減少后增加, 風沙活動先弱后強; m階段湖沼沉積急劇減少,湖沼面積驟減,風沙沉積波動較大但呈增多趨勢,風沙活動 劇烈波動增強,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此消彼長。(2)從圖中可以看出,氣溫波動變化,但無明顯變化趨勢,降水呈波動增加,但由于總量少,所以該地水資源不足,降水增加有利于當地植被成活和生長,植被的固沙

24、能力 提高,流動沙丘(地)趨于固定。(3)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該地 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趨勢,自然條件應有利于 湖沼面積增加,但湖沼面積卻減小,應是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 人類活動強度增加,生產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導致蒸發(騰)增加,地表水減少,造 成湖沼面積減小。(4)我贊同,從圖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屬于半濕潤地區,隨著自然條件改善,流動沙地趨向于固定,隨著植樹造林及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植被成活率提 高,植被覆蓋率上升,故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我不贊同,讀圖 1,根據1萬年以來毛 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沉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可以判斷,1萬年以來,這里

25、沙地與湖沼景觀共存,最近風沙沉積增多,湖沼沉積減少,可能氣候偏干旱,該地降水量東南多、 西北少,農業發展和植樹造林會加重區域的干旱程度,導致風沙活動加強,故毛烏素沙 地不會消失。故答案為:(1)1階段湖沼面積有所擴大, 風沙活動波動中略有減弱;II階段湖沼面積達到最大 (極 盛),風沙活動先弱后強;出階段湖沼面積驟減,風沙活動劇烈波動,增強。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此消彼長。(2)氣溫無明顯變化趨勢,降水呈波動增加,有利于當地植被生長,流動沙丘(地) 趨于固定。(3)人類活動強度增加,生產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導致蒸發(騰)增加,地表水減少。(4)贊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趨向濕潤,自然

26、條件改善,流動沙地逐漸固定;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植樹造林及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沙地景觀最終消失。反對理由:沙地是一種自然景觀,1萬年以來,盡管氣候波動變化,這里沙地與湖沼景第12頁,共14頁觀共存;該沙地東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較少;過度綠化,蒸騰量大增,會加重區域的干旱程度,導致風沙活動加強。【解析】(1) 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結合圖示三個階段湖沼沉積物的變化進行分析。(2)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的自然原因結合圖中年平均氣溫和年 降水量的變化進行解答。(3)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積減小的原因主要從人類活動的角度展開分析。(4)該題為開放性試題,可從贊同和反對兩方面進行說明,但需要說明理由且與觀點一致。本題難度適中,以毛烏素沙地環境演變為背景, 要求學生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對沙地、湖泊景觀轉化的關系進行深入探究,辯證地看待人地關系,既不誤入地理環境決定論,也不陷入人定勝天論,試題采用開放題型引導學生對支撐結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