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and赤壁賦and蘭亭集序翻譯(復習)_第1頁
項脊軒志and赤壁賦and蘭亭集序翻譯(復習)_第2頁
項脊軒志and赤壁賦and蘭亭集序翻譯(復習)_第3頁
項脊軒志and赤壁賦and蘭亭集序翻譯(復習)_第4頁
項脊軒志and赤壁賦and蘭亭集序翻譯(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項脊軒志句子翻譯1、家有老嫗, 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家中有一位老奶媽,曾經在這里住過。這老奶媽是去世的祖母的仆人。(她)喂養了兩代人,先母對待她很好。2、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 軒的西邊和內室相連,先母曾經到這里一次。3、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 老奶媽常常對我說“這地方,你母親(曾經)在這里站過。”4、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老奶媽又說:“你姐姐在我的懷里,呱呱地哭著,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板說:“孩子冷嗎?想吃東西嗎?”我從門外向你母親回答。5、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

2、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我從童年起就在軒中讀書。有一天,祖母來訪我說:“我的孩兒,很久沒看到你的身影,為什么整天默默地在這里?太像女孩子了吧。”6、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我家的讀書人長期沒有取得科舉功名,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7、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不一會兒,(她)拿一個用象牙做的手板到這里,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它來上朝,日后你應當用到它!”8、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回憶這些往事,好像在昨天(剛發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場。赤壁賦句子翻譯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

3、之下。蘇軾與客人劃船,在赤壁的下面游覽。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月亮從東山的上面升起,在北斗星和牽牛星之間逗留不前。3、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任憑一片蘆葦葉似的小船飄到何處,越過遼闊的江面。4、渺渺兮予懷。我的心思飄得很遠很遠。5、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有一位吹洞簫的客人,按著歌的曲調應和。6、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洞簫聲)使深谷的蛟龍感動得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7、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江面)浩瀚的樣子,(小船)像是凌空飛去,不知將停留在何處,(我們)多么飄逸,好像超脫塵世,自由存在,長出羽翼飛離塵世,登上仙境。

4、8、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蘇軾憂郁的樣子,整理衣裳端正地坐著。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這難道不是孟德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10、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來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在哪里呢?11、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況且我和你在江中小洲上打漁砍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12、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乘著一葉蘆葦似的小船,舉起酒杯來相互勸酒。13、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樣寄生于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顆谷粒。14、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江水像這樣,卻未曾流盡。月圓月缺像那樣,卻最終沒有消失或增長。15、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5、,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如果將從它變化的角度來看,那么天地萬物就連一眨眼的時間也不能保持原狀。從不變的角度來看它,那么萬事萬物和我都是無窮無盡的。蘭亭集序參考譯文 永和九年,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為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人都聚集在一起。這里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引來溪水,把它作為使酒杯流動的曲水,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 這一天,天

6、氣晴朗空氣清新,春風和暖暢快。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覺和聽覺的樂趣,確實是值得快樂的事啊! 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抱負志趣,(與朋友)在一室之內面對面交談;有的人把自己的情懷寄托在所愛好的事物之中,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盡管各人的追求和取舍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一時很自得,快樂而滿足,不覺得衰老將要到來;等到他對自己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也就隨著產生了。從前感興趣的事,轉眼之間,已成為往事了,還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況人的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終走到盡頭。古人說:“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這不悲痛嗎? 每當我看到古人(對死生)發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里又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我)本來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