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讀書筆記_第1頁
《形而上學》讀書筆記_第2頁
《形而上學》讀書筆記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去世兩個多世紀之后,“Metaphysic”一詞方才出現。眾所周知,后人編亞 里士多德手稿時,編完物理學一書,便著手有關第一哲學手稿的編撰工作。由于手稿是亞里士多德在 不同時期寫就的,而且亞里士多德本人也并沒有給有關第一哲學的這些手稿以一個總的名稱,于是,編撰 者就干脆為這本匯編集子起名Metaphysic”,直譯即物理學之后”。“Metaphysic”由日本明治時期的井上哲 次郎譯為我們現在所通用的“形而上學”。取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意。(一)形而上學一書的總體結構現在看到的形而上學通行本共分14卷。由于此書是亞里士多德不同時期的手稿匯編

2、,所以在各 卷之間會有一些內容上的重復,而且各卷之間也并不存在必然的邏輯關系。但是形而上學一書中的各 卷基本都在討論第一哲學的問題。各個時代的注釋家就形而上學的結構曾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參 照注釋家們的觀點,再結合每卷所討論的主題,我們可以這樣劃分形而上學的總體結構:一、第1卷為全書導論部分,可看作全書的引子。首先,在告訴讀者“求知是人類的本性”(p1)之后, 亞里士多德很快指出:智慧就是有關某些原理與原因的知識。”(p3)為了研究的第一哲學,就必須弄清 楚智慧究竟是哪一類原因與原理的知識”。按照編者(也可能是亞里士多德)的意圖,我們看到第一卷導 論部分指明了以后各卷即將討論對象是什么。其次

3、,在這一卷的第三章,亞里士多德提出了我們熟知的四 因說:形式因(本體亦即怎是,本因)、質料因(物質或底層,物因)、動力因(動變的來源,動因)、目的因(目的與本善,極因)。最后,亞里士多德對早期自然哲學家和柏拉圖的原因與原理”進行了一個 簡短的回顧,并對以往哲學家的觀點進行了細致分析,在說明前輩觀點讓自己獲益良多后,亞里士多德話 鋒一轉,毫不客氣地說前輩們的這一類“原因與原理”內容上顯得浮華且模糊,并指出若要探求事物的“原因 與原理”,必然同時探求亞里士多德自己提到的四因”,或者四因之一或二或三。二、第3、4和6卷為全書過渡部分。有人稱第3卷為“難題篇”,的確如此。翻開這一卷我們發現亞 里士多德

4、不停地發問:“一個動變原理或性善原理怎能應用于不變事物? ”( p39 )假如本體之學與通則之 學有所不同,兩門學術應以何者為先,何者為主?” (p41 ).在此,亞里士多德提出10多個問題哲學 應當研究的問題。第4卷就第三卷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并闡述有關本體的問題。第6卷討論學術的分類: 實用、制造與理論。在第119頁指出,哲學不同于數學與物理學,這“第一學術則研究既是獨立又不動變 的事物。一切原因均須具有永恒性,而于此為特重;這一門學術所探求的原因,與我們看來就像是神的作 用。”在經過3、4和6卷的過渡,我們接下來將進入形而上學一書的核心。三、第7、8和9卷為全書的主體部分。這一部分是著重

5、討論亞里士多德的本體論思想,是全書核心。 第7卷總的討論本體問題,以及本體與形式-質料區分的關系問題。第8卷重點詳細討論形式-質料的區分, 第9卷又回到本體的討論,并討論了本體與現實-潛能的關系問題。其中,亞里士多德提出本體主要地是 具有獨立性與個別性(p128 )本體是與一切事物相關的本原”。那么什么是本體?讓我們翻回第5卷第95頁:本體可有二義:(甲)凡屬于最底層而無由再以別一事物來為之說明的,(乙)那些既然成為一 個這個,也就可以分離而獨立的這里第二義并以指說各個可獨立的形狀或形式。”四、第10、13和14卷為輔證部分。在這三卷中,亞里士多德重點在批評柏拉圖的本體論,以論證 自己的本體論

6、。其中第13卷和第14卷批評柏拉圖及其學派將數和理念視為獨立存在的實體的觀點。而 第10卷是討論“一”與多”的問題,進而說明各種對立范疇與相反范疇之間的關系。五、第2、5、11、12卷為全書的注腳。或者被疑為學生筆記,如第11卷。或者被認為是從其他書 卷中粘貼與此,如第2卷。或者被看成“哲學辭典”,如列舉了 30個哲學范疇的第5卷。或者被認為是亞 里士多德早期的獨立論文,后來加入此書的片段,如第12卷,這部分被看做是亞里士多德的神學。至此,我們已大概了解了形而上學一書的總體結構以及每一部分主要討論的內容。接下來我們將 重點討論該書的核心思想。(二)形而上學一書的核心思想形而上學的最核心問題就是

7、本體論。第5卷對本體”下定義。第7、8和9卷重點談論本體問題。 第12卷討論不變本體。第13卷駁斥柏拉圖的本體論。形而上學作為亞里士多德最重要的哲學著作, 同時作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部專門研究哲學問題的著作,所要解決的便是本體論問題。1、探討本體論的第一步是引入“四因說”。“我們應須求取原因的知識,因為我們只能在證明一事物的 基本原因后才能說知道了這事物。”(p6)他認為早期自然哲學家與自己的老師柏拉圖都沒能很好地解決 這個本原問題,因為對事物生滅變化的根本原因之探求是晦澀的且不全面的。因此他提出了“四因說”,認 為事物生滅變化歸根到底不外乎四個根本原因:質料因、形式因、運動因和目的因。“凡有所

8、詢求于事物 之原因,宜必并求此四因,或于四因中偏取其某因。”(p19)在這里有必要談及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精彩批判。柏拉圖認為事物的存在是由于參與或者說分有了意式”(即理念,相),亞里士多德開始反駁這一論 點。首先,“假如通式可以被參與,這就只應該有本體的意式,因為它們的被參與并不是在屬性上被參 與,而正是參與了不可云謂的本體。”(p24)他認為參與”(或者說分有”)是假托的。可是“通式對于 世上可感覺事物(無論是永恒的或隨時生滅的)發生了什么作用;因為它們既不使事物動,也不使之變。 它們對于認識事物也不會有何幫助;因為它們甚至于并不是這些事物的本體,它們若為事物的本體,就將 存在于事物之中,

9、它們倘不存在于所參與的個別事物之中,它們對這些事物的存在也就無可為助。它們若 真存在于個別事物之中,這就可被認為是原因,如白進入于白物的組成中使一切白物得以成其白性,但 這種先是阿那克薩戈拉,以后歐多克索及他人也應用過的論點,是很容易被攻破的;對于這觀念不難提出 好多無以辯解的疑問。”(p25)而且“沒有意式作藍本讓事物照抄,事物也會有,也會生成.意式既是 事物之本體,怎能離事物而獨立? ”( p26)在此,亞里士多德意在批判柏拉圖以理念為本體是行不通 的。2、為了做進一步的討論,亞里士多德給本體”范疇下了一個定義,因為“定義之所以為人所重就在于 它必有所指明;由名詞組成的公式將所解釋的事物劃

10、出了界限。”從亞里士多德給出的定義,我們是否可 以判定對于亞里士多德來說,基本本體是個別事物,因為在定義中我們看到:本體必須是某個這個”。當 然,亞里士多德馬上做了一個限定,他將可算作本體的事物劃在我們稱之為“自然物”的范圍內。在符合定 義的情況下要同時兼備獨立性,因為獨立存在是本體的內在特征。在分清什么是本體之后,我們發現亞里 士多德又回到了對柏拉圖本體論的批評路徑上來。3、對于柏拉圖的理念論,我們知道,亞里士多德不是不承認一般形式的存在,他只是否認形式有獨 立的存在。同時他也聲稱事物的形式是事物成其所是的東西。第136頁,亞里士多德用一句話帶過形式與 藝術家的關系,他說:從技術造成的制品,

11、其形式出于藝術家的靈魂。(形式的命意,我指每一事物的 怎是與其原始本體。)”為了說明形式無獨立的存在,他進一步指出:所以老話說得對,假如先無事物, 就不能產生任何事物。明顯地,現存各物必出于先在各物;物質就是先在的部分;物質既見于創生的過程, 也由此創成某些事物。”我們看到,亞里士多德又一次強調他的本體就是“某個這個”。說到形式問題,不得不提到質料。關于二者的關系,亞里士多德指出形式和質料的區別具有相對性, 一個個別物體是形式或質料,是由它和其他事物的具體關系決定的。例如,對于土來說,磚是形式,但對 于房屋來說它又是質料。在論述理念學派的錯誤時,亞里士多德引入了潛在與實現。他說:“明顯地,被

12、當作本體的事物大部分還只是潛在物。”亞里士多德順便區別了物質本體,形式本體和綜合本體。他對潛 在與實現的引入主要是為了闡明形式與質料的關系。他認為質料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是消極被動的。而 形式才是積極主動的,形式給予質料以一定的性質,它才成為現實。形式是事物形成中起決定作用的原因, 是事物的本質。因為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質料不具有獨立性和個別性,它只是事物生滅變化所必須假定的 東西。至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基本本體是形式。(三)一點想法有人認為亞里士多德的本體概念在形而上學一書中自相矛盾,因為一方面他規定了本體是基本 的,有獨立的存在;另一方方面他有說本體必須是可定義的和可認識的,與實

13、質相連。所以說亞里士多德 一方面主張本體是個別事物,一方面有主張本體是普遍本質,在這里是否存在捍格?為了解答這一難題, 有人提出在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中,本質也是個別事物。這樣理解的話便不存在矛盾了。又,關于一與多的論述,也是頗能體現亞里士多德敏捷思維之處。他提出“倘以二為多,一”恰正成了 少;而一若作為少,也就可轉成為眾”(p201)。又,在卷一論及智慧與哲人時,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先假定:哲人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雖于每一 事物的細節未必全知道;誰能懂得眾人所難知的事物我們也稱他有智慧;誰能更擅于并更真切的教授各門 知識之原因,誰也就該是更富于智慧;為這門學術本身而探求的知識總是較之為其應用而探求知識更近于 智慧;高級學術也較之次級學術更近于智慧;哲人應該施為,不應被施為,他不應聽從他人,智慧較少的 人應該聽從他。”(p4)又,形而上學提到由同樣要素組成的事物,有些滅壞,有些卻得到永存的性質。”關于不可滅本 體的說法發人深思。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也在探討不可滅實體的問題。影片中的John是不是處于 我們所謂的時空之外呢?其實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既然時間和空間的計量是人為的,那么有沒 有什么東西是在時空之外呢?在這種人為行為之外,我們是不是漏掉了什么,比如說John這樣的 caveman ?(四)小結可以說形而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