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1、2單元備課(2)_第1頁
五(下)第1、2單元備課(2)_第2頁
五(下)第1、2單元備課(2)_第3頁
五(下)第1、2單元備課(2)_第4頁
五(下)第1、2單元備課(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29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 一 單元 課題 方程與等式 第 1 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學目標:1.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義,體會方程與等式間的關系。對于等式和方程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會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量關系。2.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體驗。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并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能正確區分等式和方程。 教學準備:

2、課件、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自學P1,想一想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才能保持平衡?2預習例2,說說什么叫方程?天平和方程有什么共同點?3等式和方程的關系是什么?4試著完成書第2頁的練一練。 二、交流共享:1.情境導入:出示天平 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天平)誰來簡單地介紹一下天平? 師:這個問題昨天老師已布置了你們自學,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先學提綱”,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同伴研究一下,如果組內不能解決的遞交老師。(1)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傾聽。(2)交流“先學提綱”1。大

3、家知道天平可以稱出物體的質量。這是天平的左右兩盤,這是指針。指針指著中間,說明什么?(當天平的指針指著中間,表示天平左右兩盤的物體的質量相等,也就是天平平衡。)(3)追問:天平有一邊下垂,說明什么?(天平的哪一邊下垂,就說明這一邊的物體的質量多,反之,這一邊的物體的質量少)2.談話:今天我們利用天平來學一些數學知識。板書課題:等式與方程3.教學例1。 (1)多媒體出示例1圖。 讓學生觀察天平圖,說一說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板書)像這樣的式子是等式,等式的左邊是“5050”,右邊是“100”,誰能說說

4、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說說你是怎樣想的?(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說說什么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3)創造等式。自己再寫一些等式同桌交流。4.教學例2。 (1)多媒體出示例2圖。 問:看到這時的指針位置,你有什么想法?能用語言描述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怎樣用式子表示?(板書:x50100)(2)其余三幅圖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匯報。 板書: x50150 X50200 2x200 (3)如果讓你把這些式子按一定的標準進行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

5、021&ads_id=1808&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k=%u5206%u7C7B&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6020081228192200.html&rn=899862&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分類,應分為哪幾類?為什么?小組交流。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6、追問:你們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什么嗎?(方程)(4)交流“先學提綱”2。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須滿足哪幾個條件?(含有未知數、等式) (5)交流“先學提綱”3。指出:所有的方程一定都是等式,但所有的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系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3&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BE%25C6%25B5%25EA%25D4%25A4%25B6%25A8%26channel%3D429187933

7、5&k=%u53EF%u4EE5&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6020081228192200.html&rn=618656&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可以用集合圈表示。5.教學“試一試”。 先讓學生說說圖中數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再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盡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三、反饋完善:1.交流“先學提綱

8、”4。(1)完成“第1題”。 生獨立完成判斷后說說判斷的理由。說明: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是x 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2)完成“第2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再寫一些方程進行交流。教師收集比較特殊的,集體交流辨別。 (3)完成“第3題”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練習一”第1題。能說說每個線段圖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小組交流列式。 3.完成“練習一”第2題。理解題意,說說數量關系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4.完成“練習一”第3題。四、全課總結: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等式與方程X50=150 5050100 X50100像X50

9、=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二次備課課堂作業:補家作布置:當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一單元 課題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一)第1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初步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和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3&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BE%25C

10、6%25B5%25EA%25D4%25A4%25B6%25A8%26channel%3D4291879335&k=%u7ECF%u9A8C&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220081228190100.html&rn=410700&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 教學難點:會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教學準備:課件、投影

11、儀教學過程: 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認真觀察例3中的圖,想一想,怎樣變換物品能使天平仍保持平衡?2想一想,怎樣變化能使等式的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呢?3想一想,怎樣解X+10=50?怎樣驗算?4試著完成書第4頁的練一練。 二、交流共享:1.教學例3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等式和方程。今天這節課,將繼續學習與等式、方程有關的知識。(1)多媒體出示例3圖問:能根據天平兩邊的砝碼質量寫個等式嗎?(2020)現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將天平的左邊加上一個10克的砝碼,這時天平會怎樣?(失去平衡)(2)出示“先學提綱”1。師:這個問題昨天老師已布置了你們自學,下面請

12、同學們拿出“先學提綱”,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3)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傾聽。交流“先學提綱”1:(在另一邊也加上一個10克的砝碼,或拿走這個10克的砝碼)師添上一個10克的砝碼。問:現在天平恢復平衡嗎?你能在上面這個等式的基礎上,再寫一個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關系嗎?先小組交流再匯報。(板書:20102010)啟發:通過剛才的演示和相應的兩個等式,想一想,第二個等式與第一個等式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們有什么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5&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

13、lk.php%3Fq%3D%25C8%25E9%25B7%25BF%25D5%25FB%25D0%25CE%26channel%3D4291879335&k=%u5171%u540C&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220081228190100.html&rn=81070&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共同的地方?(等式兩邊同時加上10,所得結果還是等式) (4)出示第2組天平圖。 師:請同

14、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幅天平圖,說說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各是怎樣變化的? 你能根據天平兩邊物體質量的變化情況,分別列出兩個等式嗎?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x50 x205020 問:比較這兩個等式,你發現什么?(等式兩邊同時加上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5)出示第3、4組天平圖。 師問:你能分別說說這兩組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各是怎樣變化的嗎?小組中互相說,匯報交流。 追問:你能用等式表示第3、4組圖中天平兩邊物體質量變化前和變化后的關系嗎? 50a50a 50aa50aaX2070 x20207020 啟發:請同學們比較這一組天平圖和相應的等式,想一想這兩組等式是怎么變化的?它們有什么共同點?明確:等

15、式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6)交流“先學提綱”2。 通過觀察天平圖,得出了兩個結論,能把這兩個結論結合起來說一說嗎?先在小組中說一說。 歸納等式性質: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這就是等式的性質。(板書)(7)交流“先學提綱”4。“練一練”第1題。交流想法。你們是怎樣理解“x2525”和“x1818”的? “x2525”化簡后會得到什么?“x1818”呢?2.教學例4。 (1)明確:利用等式的性質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數的值。 (2)交流“先學提綱”3。請根據天平兩邊物體的相等關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

16、ads_id=1765&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C8%25E9%25B7%25BF%25D5%25FB%25D0%25CE%26channel%3D4291879335&k=%u7CFB%u5217&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220081228190100.html&rn=506996&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

17、nk 系列出方程(X1050)怎樣才能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x的值是多少?這個問題昨天老師已布置了你們自學,說說你的想法? 交流: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把方程的左右兩邊都減去10,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3)講解,示范板書解方程的過程。 在方程的兩邊都減去10之前,要先寫“解”,表示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0&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CD%25ED%25C4%25EF%26channel%3D8246437973&k=%u5F00%u59CB&s=ht

18、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220081228190100.html&rn=183745&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開始解方程了。 X1050解:X10105010 根據等式性質 X40 化簡等式 指出:在解的過程中,要注意等號對齊。 追問:X40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可以怎樣檢驗呢?說說你的方法。 如果方程的左右兩邊相等,說明什么?如果不相等呢?學生集體 HYPERLINK /click/cl

19、ick.php?cpid=10472&ads_id=1770&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D5%25D0%25C6%25B8%25D0%25C5%25CF%25A2%26channel%3D4291879335&k=%u8FDB%u884C&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220081228190100.html&rn=943107&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

20、city=UNKNOWN t _blank 進行檢驗。 (4)小結:從剛才寫“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數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請回憶一下解方程的過程,你認為解方程時要注意什么?(寫“解”,等號對齊,解完要檢驗) (5)完成“試一試”問:要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可以怎樣做?學生嘗試解答,匯報交流。 X3080解: x30308030 X110 反饋時注意提醒學生用規范的格式書寫解方程的過程。(6)交流“先學提綱”4。“練一練”第2題。集體核對。說說你的想法。問:每題中,應該怎樣做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如果要檢驗每題中x的值是否正確,應怎樣檢驗?強調:要求學生今后解方程時,都要進行檢驗,但檢驗的

21、過程可以寫下來,也可以不寫。三、反饋完善:1.完成“練習一”第4題。 說說每個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獨立完成填寫。口頭檢驗。 2.完成“練習一”第5題。 獨立完成,并說說解方程時分別應用了等式的什么性質。3完成“練習一”第6題。 在小組中說說想法。左邊圖,1個梨和幾個桃同樣重?為什么? 右邊圖,幾個橘子和一個蘋果同樣重?為什么?左邊圖都去掉一個梨,右邊圖都去掉3個橘子。四、全課總結: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X1050解:X10105010 根據等式性質 X40 化簡式 二次備

22、課課堂作業:補家作布置:當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 一 單元 課題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練習 第 2 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性質。2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根據等式的性質,正確地進行解方程及檢驗。3使學生在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 能根據等式的性質,正確地進行解方程及檢驗。教學難點: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投影儀、課件教學過程: 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說一說,什

23、么是解方程和方程的解?這兩者的區別是什么?2完成第8題,想一想,求出方程的解以后還要做什么?你做了嗎?3你能找到第11和第12題中的等量關系嗎?試著說一說.二、交流共享:1出示“先學提綱”1。師:這個問題昨天老師已布置了你們自學,下面請你們拿出“先學提綱”,在組內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全班交流。2根據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X比8.4多6; 1.6和X的和是7;3.5加上X是5.2; 24比X少9 ;3判斷是非()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叫做方程。()6不是等式。()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是方程1818的解。三、反饋完善:1完成“練習一”第7題。 (1)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2)問:這里的方程

24、與前面所學解方程的過程比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優點?指出:在解方程時,先在頭腦中想好方程兩邊應同時加上或減去什么數,但書寫時可以省略。 2交流“先學提綱”2。(1)要求在解方程的過程中適當簡化解的過程,并養成檢驗的好習慣。 (2)集體校對,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3完成“練習一”第9題。問:知道每題錯在哪里嗎?錯誤的原因是什么?應怎樣改正? 學生獨立改錯。 4完成“練習一”第10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交流,每人選一題說說自己的思路。 5完成“練習一”第11題。根據圖意第1小題怎樣列方程?交流“先學提綱”3。(X+10=50+20) 應先算哪一步? 指出:方程右邊兩

25、個數可以相加,應先加起來。 問:第2小題怎樣列方程?(6-X=3.5或3.5+X=6) 6完成“練習一”第12題。問:“兩人用去的錢同樣多”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幾種方法來表示題中的相等關系嗎?(畫圖、列表、等式)交流“先學提綱”3。追問:看出什么?(1本練習本的價錢相當于4枝鉛筆的價錢)四、全課總結: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次備課課堂作業:補家作布置:當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一單元 課題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二) 第1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情景中理解并掌握“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使學生掌握利

26、用相應的性質正確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教學重點:理解“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這一性質。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教學準備:投影儀、課件教學過程: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仔細觀察例5的圖,你發現了什么?2等式的兩邊能不能都除以0?為什么?3想一想,怎樣解40X=960?怎樣驗算?4試著完成書第8頁的練一練。二、交流共享:談話導入:我們已經學會了根據“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結果仍是等式”這一性質解方程,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解方程的知識

27、。 1教學例5(1)多媒體出示例5第一組圖 根據左邊的圖,你能列出等式嗎?(x20) 右邊的圖與左邊的圖比較,有什么變化?你認為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右邊圖物體的質量相等關系再列出一個等式嗎?(2x202) 這個等式又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3&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BE%25C6%25B5%25EA%25D4%25A4%25B6%25A8%26channel%3D4291879335&k=%u544A%u8BC9&s=http%3A/H

28、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420081228190600.html&rn=167902&v=2&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告訴我們什么呢?在小組中說說你的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6&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E6%25C3%25C3%25C0%25C4%25DA%2

29、5D2%25C2%25CD%25F8%25D5%25BE%26channel%3D8246437973&k=%u53D1%u73B0&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420081228190600.html&rn=79013&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發現。(2)交流“先學提綱”1。得出:等式的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兩邊同時乘3,所得的結果

30、仍然是等式嗎?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如果左右兩邊同時乘4呢? 如果左右兩邊同時乘0呢?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0&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CD%25ED%25C4%25EF%26channel%3D8246437973&k=%u53EF%u4EE5&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420081228190600.html&rn=159877&v=1&ref=http%

31、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可以嗎?明確:等式兩邊都乘0,結果是0=0,雖然也是等式,但已失去了意義,因而等式的兩邊一般不同時乘0。(3)出示例5第二組圖。 左邊的圖能看懂嗎?用等式怎樣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邊的圖與右邊的相比,物體的質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天平還會平衡嗎? 你能根據質量的變化情況列出等式嗎?(3x3=603)這又說明了什么?(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寫一個等式,并把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看看結果還是等式嗎

32、?同時除以同一個數,看看結果還是等式嗎?嘗試練習,匯報。有什么發現?(4)交流“先學提綱”2。指出: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 (5)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等式又有哪些性質呢?板書: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6)交流“先學提綱”4。說說你的根據是什么? X66和0.7x0.7化簡后應是多少? 2教學例6。 (1)出示例6。 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你能根據這個數量關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1&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

33、3A/clk.php%3Fq%3D%25C0%25AD%25B6%25A1%25CE%25E8%25C5%25E0%25D1%25B5%26channel%3D4291879335&k=%u7CFB%u5217&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420081228190600.html&rn=676543&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系列出方程嗎?(板書:40 x960) 40、x、960各表

34、示什么? (2)交流“先學提綱”3。你怎樣想到方程兩邊都除以40的呢?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 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40 x960 解:40 x4096040 X24 如何檢驗結果是否正確?指名學生口頭檢驗。 檢驗:4024960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3)誰能說一說解這個方程,最關鍵是什么? 明確:解方程的關鍵就是要使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4)完成“試一試”。 要使方程左邊只剩下x,應該怎么辦?獨立完成解答,集體核對,并說說這樣做的依據? (5)交流“先學提綱”4。說說每題應該怎樣解,匯報解題過程,集體核對。三、反饋完善:1完成“練習二”第1題。獨立完成,同桌交流解答過程,集體訂正。 2完成“

35、練習二”第2題。每題中解方程時分別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們在解方程時,也可以應用這樣的方法。 3完成“練習二”第3題。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較對。 4完成“練習二”第4題。從圖中可以看出什么等量關系?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說說你得到的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板書設計: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40 x960 解:40 x4096040 X24 檢驗:4024960答:試驗田的寬是24米。二次備課課堂作業:補家作布置:當教學后記:(第 次)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 一 單元 課題 列方程解決簡

36、單的實際問題 第 1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能正確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2.使學生在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方程的過程中,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應用價值。3.通過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列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方法。教學難點:找準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形成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步驟。教學準備:投影儀、課件教學過程: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認真觀察例7的主題圖,找一

37、找圖中蘊含了什么等量關系?2你能解決例7中提出的問題嗎?你打算怎樣列方程?怎樣證明你的做法正確呢?3試著完成書第9頁的練一練。二、交流共享:1.引入談話:同學們已經學會了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些方程,我們還可以運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教學例7(1)出示例7情境圖。問:從圖中你獲得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教師歸納。追問:根據“小剛的跳高成績比小軍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嗎?(2)交流“先學提綱”1。師:這個問題昨天老師已布置了你們自學,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同伴研究一下,如果組內不能解決的遞交老

38、師。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傾聽。板書:小軍的成績-0.06米=小剛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小軍的成績;小軍的成績-小剛的成績=0.06米。數量關系都是正確的。運用這些數量關系解題時,哪個量未知的?(小軍的成績),在“小軍的成績”上打“?”(3)交流“先學提綱”2。師:這個問題昨天老師也已布置了你們自學,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傾聽。講解:“小軍的成績”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未知數“X”來表示,在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把未知的量設為X,同時要先寫“解”。(4)師示范: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追問:根據上面的數量關系,可以列什么樣的方程呢?X-1.3

39、9=0.06 X-0.06=1.39 1.39+0.06=X指出:像第3種X的值表示結果的,我們要盡量避免。根據前2個方程,大家在小組中說說:X、1.39、0.06及方程的左邊、右邊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數量關系。(生小組交流)問:會解這個方程嗎?選一個解答,說說自己的方法。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展示學生作業。X-1.39=0.06 X-0.06=1.39X=1.39+0.06 X=1.39+0.06X=1.45 X=1.45(5)指出:因為在“解:設”時已經設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寫單位名稱。(6)怎樣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確呢?你準備怎樣檢驗?學生說自己的檢驗方法,

40、教師點評,優化檢驗方法。(7)小結:剛才我們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了問題,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找出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3.教學“試一試”(1)指名讀題,理解題意。哪一個條件告訴了我們題中的數量關系?數量關系是什么?(非洲象的體重33=藍鯨的體重)根據這個數量關系怎樣列方程呢?(2)學生獨立解答,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強調檢驗。解:設這頭非洲象大約重X噸。33X=165 X=16533X=5答:這頭非洲象大約重5噸。4.交流“先學提綱”3。(1)“練一練”第(1)小題。題中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去年的體重+2.5千克=今年的體重;今年的體重-去年的體重=2.5千克)方程怎樣列?(X+2.5=3

41、6 36-X=2.5)交流解題格式和結果。(2)“練一練”第(2)小題。知道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么基本等量關系呢?(單價數量=總價)指出: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最好根據最基本的等量關系來列?師追問:方程怎樣列呢?解:設買了X本筆記本。6.5X=78交流解題格式和結果。三、反饋完善:1指導完成“練習二”第5題說說圖意和題中的等量關系。生獨立解答。匯報交流。2. 完成“練習二”第6、7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集體評價。追問:根據什么數量關系來列方程的。你是怎樣想的?四、全課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告訴大家你獲得的新知識是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板書設計:列

42、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解:設小軍的跳高成績是X米。X-1.39=0.06 X-0.06=1.39X=1.39+0.06 X=1.39+0.06X=1.45 X=1.45答:小軍的跳高成績是1.45米。二次備課課堂作業:補家作布置:當教學后記:(第 次)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一單元 課題 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練習 第2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學目標:使學生熟練掌握等式的性質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用列方程的方法靈活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準備:投影儀、課件教學過程: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

43、“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閱讀第8題,說一說,怎樣才能準確地進行大小比較。2認真閱讀第9-11題,找一找每道題目的等量關系,并說一說把哪個量設為X?3閱讀第12題,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分別可以怎么解答。二、交流共享:1談話導入: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來說一說,等式有怎樣的性質?指名口答。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行一些相應的練習鞏固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70&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D5%25D0%25C6%25B8%25

44、D0%25C5%25CF%25A2%26channel%3D4291879335&k=%u77E5%u8BC6&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620081228190900.html&rn=718313&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知識。 2交流“先學提綱”1。師:這個問題昨天老師也已布置了你們自學,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1)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傾聽。(2)說一說,你

45、是怎么填的。指出:我們在解答方程時,要養成檢驗的習慣,也就是將算出的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70&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D5%25D0%25C6%25B8%25D0%25C5%25CF%25A2%26channel%3D4291879335&k=%u672A%u77E5&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620081228190900.html&rn=690946&v=1&ref=ht

46、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未知數的值代入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三、反饋完善:1交流“先學提綱”2。(1)“練習二”第9題指名讀題,說說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有什么樣的相等關系?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2)“練習二”第10題指名回答是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列方程的?生獨立完成,集體校對,并說說思考過程和方法。你還能列出其他方程嗎?你這樣列式的根據是什么?(3)“練習二”第11題交流數量關系,列方程解答。你還能列方程嗎?2小結:解方程時要注意單位名稱的書寫,在

47、改句、答句時不能寫錯。3交流“先學提綱”3。(1)出示“練習二”第12題(2)理解題意,在什么條件中找數量關系?含有怎樣的等量關系?可以求什么問題?根據題中的條件分別可以求出“小瓶的容量是多少升”以及“大瓶的單價是多少元”這兩個問題。四、全課總結:說說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關鍵是什么?板書設計: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練習等式的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二次備課課堂作業:補家作布置:當教學后記:(第 次)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 一 單元 課題 整理與練習(一) 第 1 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

48、學目標:1通過回顧與整理,讓學生把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形成知識的體系,進一步理解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2通過練習與應用,提高學生解方程的正確率和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814&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CD%25D0%25B9%25DC%25B7%25FE%25CE%25F1%25C6%25F7%26channel%3D4291879335&k=%u901F%u5EA6&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

49、FiveS/2575720081228191100.html&rn=441975&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速度。3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學重點:加深對等式與方程的意義,等式的性質的理解。教學難點:提高解方程的正確率和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814&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CD%25D0%25B9

50、%25DC%25B7%25FE%25CE%25F1%25C6%25F7%26channel%3D4291879335&k=%u901F%u5EA6&s=http%3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720081228191100.html&rn=441975&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速度。教學準備:投影儀教學過程: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舉例說一說等式與方程

51、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2.等式有哪些性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 3.你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4嘗試練習:P12第一題中的第一列,第二題中的3、5,第三、四題中各選一題。二、交流共享: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本單元 HYPERLINK /click/click.php?cpid=10472&ads_id=1761&pid=99002146&cid=2154&url=http%3A/clk.php%3Fq%3D%25C0%25AD%25B6%25A1%25CE%25E8%25C5%25E0%25D1%25B5%26channel%3D4291879335&k=%u6211%u4EEC&s=http%3

52、A/Html/news/MSuEdition/MGradeFiveS/2575720081228191100.html&rn=174692&v=1&ref=http%3A/Html/news/Class/38_List_3.html&province=UNKNOWN&city=UNKNOWN t _blank 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你能說說等式的性質是什么?什么是方程、解方程呢?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等式的性質: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的結果仍然是等式。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作方程。解方程:求方程未知數值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53、。交流“先學提綱”1、2。(1)舉例說一說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聯系和區別。(2)等式有哪些性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3)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你是怎樣想的?師:這些問題昨天老師已布置了你們自學,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傾聽。交流“先學提綱”3。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知時運用了什么方法?(等式與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小結:同學們對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掌握得很好,我們不僅要理解概念和意義,還要會熟練運用。三、反饋完善: 結合交流“先學提綱”4。1完成“練習與應用”第1題。了解學生對方程解法的掌握情況,匯報與展示,說說錯誤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2完

54、成“練習與應用”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你用怎樣的方法連線的?(1)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數的值,再連線。(2)有X的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兩邊是否相等。3完成“練習與應用”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這4題的方程和解題過程。全班交流:(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2)交流有不同意見的題目。 4X=10 1.6X=5.6 X7=17 X110=250完成“練習與應用”第4題。先說說數量關系,再列方程解答。指出:抓住基本關系列方程;Y也表示未知數。四、全課總結:通過回顧與整理,我們共同復習了有關方程的知識,你還有什么疑問嗎?說出來共同探討。二次備課課堂作業:補家作布置:當教學后記:(第 次)江蘇省啟東市

55、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 一 單元 課題 整理與練習(二) 第 2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提高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2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培養學生探索的意識,發展思維能力。3通過評價與反思,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步驟。教學難點:提高學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準備:投影儀教學過程: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你是怎樣想的? 2.列方程解決

56、實際問題時,怎樣才能找到里面相等關系3.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解題步驟及書寫格式是怎樣的4嘗試練習:P13頁。二、交流共享:1談話導入 ,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練習。2交流“先學提綱”1、2、3。師:這些問題昨天老師已布置了你們自學,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傾聽,全班歸納。3獨立完成“練習與應用”57題。 展示交流。集體評講。 你是根據什么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的? 在解方程時要注意什么?(步驟、格式、檢驗)三、反饋完善:結合交流“先學提綱”4。1完成“練習與應用”第8題:(1)理解題意,“連續的3個自然數”是什么意思?舉個例子說說。獨

57、立填寫。小組中交流第一個問題。匯報自己的發現。 提示:把得到的和分別除以3,看看可以發現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三個連續自然數的和除以3,可以得到中間一個數。(即abc的和等于3b。)(2)獨立解答第二個問題。你是怎么解答的?(3X=99 X=33)(3)指導解答第三個問題。 試著連續寫出5個奇數,看看有什么發現?連續5個奇數的和除以5,得到中間一個數。怎樣求n的值呢? (5n=55 n=11)追問:5個連續偶數的和有這樣的規律嗎?試試看。 可能學生在做這題時會感到較困難,要讓有能力的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多舉例來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4)補充:依此類推,9個連續自然數的和是

58、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間的一個數是多少嗎? 解:設中間一個數n。 9n=99 n=999 n=112完成“練習與應用”第9題:學生讀懂題意后獨立解答。小組中討論方法,巡視指導全班交流:(1)從第一個天平中可先把左右兩邊都去掉兩個蘋果,一個梨子質量相當于3個蘋果質量。(1個梨3個蘋果 )(2)從第二個天平可看出,三個蘋果的質量相當于6個獼猴桃的質量。(3)因此,一個梨的質量相當于6個獼猴桃的質量。(3個蘋果6個獼猴桃1個梨)3閱讀“你知道嗎”。 可以再查找資料,詳細了解。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了哪些收獲?板書設計:整理與復習注意:步驟、格式、檢驗二次備課課堂作業:補家作布置

59、:當教學后記:(第 次)江蘇省啟東市南陽小學 五 年級 數學 學科備課專用紙第 二 單元 課題 用數對確定位置(一) 第 1 教時 總第 個教案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經歷探索“確定位置”的過程,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2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體驗確定位置的重要性。教學準備:課件、投影儀教學過

60、程: 一、先學探究:課前,布置學生根據“先學提綱”,自行探究。【先學提綱】1.閱讀例題,說說例題中的“列、行”是什么意思,它是怎樣確定的? 2.例題中是用什么方法來確定小軍位置的?3.你能用同樣的辦法在例題圖或班級的座位中再舉例說一說嗎?4嘗試練習:完成第15頁練一練、第18頁13題。二、交流共享:1多媒體出示例1的場景圖。 談話:這是五年級二班學生的座位圖,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座位有6豎排或6組,還有5橫排) 提問:有一位小朋友叫小軍,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嗎?(學生試著用“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允許有不同的說法。) 2揭示課題: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描述小軍的位置可能比較麻煩或不夠規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