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博物館體系的建設_第1頁
伊金霍洛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博物館體系的建設_第2頁
伊金霍洛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博物館體系的建設_第3頁
伊金霍洛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博物館體系的建設_第4頁
伊金霍洛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博物館體系的建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伊金霍洛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博物館體系的建設甄自明簡介:伊金霍洛旗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這里生活繁衍,創造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朱開溝文化”,之后,明至今的八百年圣燈不滅的成吉思汗及蒙古貴族祭祀文化將伊旗悠久燦爛的文化發揮之顛峰。一、伊金霍洛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伊金霍洛旗位于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毛烏素沙漠東北緣,東與準格爾旗、陜西省府谷縣接壤,北與杭錦旗、東勝區毗鄰,西與烏審旗交界,南與陜西省神木縣為鄰。伊旗東部屬晉陜黃土高原的北緣水蝕溝壑丘陵區,中西部為坡梁起伏的鄂爾多斯高原,西南部屬毛烏素沙地,轄區內有大小不等起伏不平的沙梁沙灘,屬荒漠性草原。“伊金霍洛”漢意為“

2、圣主的陵園”,伊金霍洛旗轄16個蘇木(鄉、鎮),146個嘎查村,總面積6000平方公里,東西長120公里,南北寬61公里;“阿勒騰席熱”漢意為“金桌子”,阿勒騰席熱鎮為旗政府所在地。伊金霍洛旗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這里生活繁衍,創造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朱開溝文化”,之后,明至今的八百年圣燈不滅的成吉思汗及蒙古貴族祭祀文化將伊旗悠久燦爛的文化發揮之顛峰。下面將伊旗悠久燦爛的文化遺產和文物遺存列舉如下:新時期時代的朱開溝遺址及其文化從文物考古成果看,在新石器時代就有許多古人類在伊金霍洛旗生活、生產、繁衍、發展,其中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就是“朱開溝遺址及其文化”。位于納林陶亥鄉

3、朱開溝村的朱開溝遺址,于1977年1984年四次發掘約4千平方米,發現房址83座、灰坑207個、墓葬329座、甕棺葬19座。出土陶器510余件,石器207件,骨器420余件,銅器50余件。遺址年代跨新石器時代仰韶時期、龍山時期、夏代、商代早期等多個時代。朱開溝古人類居民在伊旗生活、居住了800年,從距今4200年一直到距今3500年。這里出土了極具個性和地方特色的花邊鬲、蛇紋鬲和三足甕等陶器,這些已經成為“朱開溝文化”的代表和名片。“朱開溝遺址”也出土了青銅戈這樣明顯帶有中原風格的武器,說明“朱開溝文化”同中原農耕文化存在廣泛的聯系和交往,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文化。在2008年“鄂爾多斯青銅器國際

4、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古代青銅兵器著名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健民認為,青銅短劍為北方草原先民所創造,而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朱開溝遺址發掘出土的“鄂爾多斯直柄式青銅短劍”堪稱“中華第一劍”。“朱開溝遺址”出土的青銅短劍、青銅刀證實了伊金霍洛旗就是“鄂爾多斯青銅器”的誕生地,伊金霍洛旗是中國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原始發祥地之一。戰國時期的秦昭襄王長城戰國時期戰國時代的秦昭王長城。建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前后,即公元前306251年。在秦昭王時期,義渠王利用朝秦的機會,與秦昭王之母私通,導致了秦昭王計殺義渠王,然后對義渠展開征討;為了防御義渠奪回失地,秦昭王就修筑了長城。在鄂爾

5、多斯市,秦昭王長城由南向北在伊金霍洛旗、準格爾旗、東勝區、達拉特旗均有分布,全長80余公里。墻體采用了土夯筑、土石混筑和石塊壘砌3種建筑方式。建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后,即公元前306251年。當時,秦昭襄王設計擊殺義渠王,然后對義渠(北方民族)展開征討,在獲得大片土地后,為了防御義渠奪回失地,秦昭襄王就修筑了長城。秦昭襄王長城西起甘肅岷縣,經寧夏固原、甘肅環縣,陜西志丹、安塞、橫山、靖邊、榆林、神木,進入鄂爾多斯市境內,全長約一千多公里。在鄂爾多斯市,秦昭襄王長城由南向北在伊金霍洛旗、準格爾旗、東勝區、達拉特旗均有分布。墻體采用了土夯筑、土石混筑和石塊壘砌3種建筑方式。1987年,中國歷代長城

6、因其獨特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整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秦直道到秦代,秦始皇修筑了南北縱貫鄂爾多斯的秦直道,其中段就在伊金霍洛旗。“秦直道”從咸陽附近(今陜西淳化縣北)的云陽,直達今內蒙古包頭市西的九原,穿越今14個旗縣,路面最寬處60米,一般也有20米,浩浩蕩蕩,全長1800里,從秦朝的心臟地區,直抵北方邊塞,把京城守衛和邊境防御結合起來,它縱貫鄂爾多斯南北,一般都修在山脊上,坡度很小,另外急彎很少,這樣的運輸在古代非常方便快捷,能夠將對匈奴作戰的大批軍隊和戰略物資快速運往前線,是當時聯通中原和北方的一條主要交通干線,而它穿過的鄂爾多斯地區,伴隨著秦朝對匈奴的作戰,同時進

7、行了移民開發。因此,秦直道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天下第一路”。現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東勝區、達拉特旗都保存有“秦直道”的遺跡,即南起伊金霍洛旗的掌崗圖四隊,北至達拉特旗高頭窯鄉吳四圪堵村,其中在伊金霍洛旗境內全長約75公里。漢代紅慶河古城2005年,為配合“中國秦直道與草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國家博物館、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鄂爾多斯博物館、東勝區文物保護管理所組成聯合調查隊對鄂爾多斯市境內的秦直道遺址進行全面的調查。調查隊的第一站就是紅慶河古城,當時除對紅慶河古城進行調查外,還派出技術工人通過鉆探尋找秦直道的蹤跡,結果在紅慶河古城西約1500米的地方,發現了秦直道遺跡

8、。這是一次重要發現,因為在紅慶河鄉內由于工農業生產,地表已無秦直道遺跡可尋,這次調查用考古鉆探的方法證實了紅慶河古城西側秦直道的存在。在鄂爾多斯境內,秦直道附近的城址只有伊金霍洛旗的紅慶河古城。說明在秦直道修好后的幾百年里,特別是在漢代,紅慶河古城一直是秦直道附近的重要城址,是秦代咸陽通往九原郡,漢代上郡通往五原郡的中轉站,是秦漢時期中央政府通往邊塞九原、五原的物資囤積地和官員、移民的中途休息地和給養補充地。這些說明從秦代開始,伊金霍洛旗已經是北方游牧民族地區通往中原農耕王朝轄區的交通要道,是北方少數民族同中原漢族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如今,在15度方向近南北向的秦直道東15公里處為

9、南北向的包(頭)神(木)鐵路、包(頭)西(安)鐵路,東20公里處為南北向的包(頭)茂(林)高速公路、210國道,古代的重要運輸線演變為現代化的快速立體交通線,伊金霍洛旗同樣為鄂爾多斯的開發,經濟的發展,加強鄂爾多斯與周邊地區的聯系,加強河套地區與關中地區甚至全國的經濟、文化、貿易交流與合作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明代至今的成吉思汗陵到明代,天順年間,鄂爾多斯部入駐并長期占據河套,鄂爾多斯因此得名。八白室(成吉思汗陵)隨之遷來,由鄂爾多斯部的濟農負責供奉。1468年,蒙古貴族共推巴圖蒙克為可汗,即達延汗。達延汗派他的三兒子巴爾斯博羅特駐鄂爾多斯部負責統治右翼三萬戶,這便是鄂爾多斯部封建立主的始祖。明萬

10、歷年間,博碩克圖濟農接受三世達賴喇嘛灌頂,開始興建喇嘛廟,萬歷四十一年,喇嘛廟建成,名叫烏罕巴達拉奇蘇木,即王愛召,八白室就供奉在附近。明末,鄂爾多斯部歸附后金。清順治年間,蒙古各部實行盟旗制度,鄂爾多斯設立伊克昭盟,下設七旗。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長多羅郡王額嶙臣濟農,由于封地在郡王旗(伊旗),卻得到王愛召祭祀,故而,他就把八白室遷到了郡王旗的伊金霍洛。由于歷史的原因,成吉思汗陵近七百年來輾轉于大漠南北,至明中葉移至鄂爾多斯供奉至今。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避開戰亂,成吉思汗陵移至甘肅省興隆山,1949年移至青海省塔爾寺,1954年,內蒙古人民政府派迎陵團將成陵請回故地,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撥款新建

11、了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紀念性陵殿。陵園占地面積55544平方米,陵寢建筑面積1691平方米,于1956年落成。成吉思汗陵,史稱“八白室(宮)”,即八頂白色蒙古包組成的供奉物,形成于元朝年間,歷代有鄂爾多斯部擔負著守護管理的重任,其中達爾扈特人專司祭祀供奉之職,完整的保留了獨特的成吉思汗祭祀和蒙古族古老的文化習俗。成吉思汗祭奠每年進行30多次,每次祭奠都有其特定的內容、程序和時間,七百多年不變一直延續至今。每到祭日,牧民們不遠千里而來,將純潔的奶食、肥碩的羊背子擺放在成吉思汗陵柩前,虔誠的祈禱大汗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盛、六畜興旺,達爾扈特人高頌著“圣主頌”等古老的祭文。整個祭奠莊嚴肅穆、散發著古老

12、的氣息。晚清時期的郡王府清代,建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郡王府,在伊金霍洛旗阿勒騰席熱鎮,仍然完整地保留到現在,郡王旗為濟農的世襲領地,郡王府即其府邸。郡王府主體建筑分前后兩院,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四周圍以土墻。正房、廂房屋頂采用硬山式和平頂相結合的建筑格式,門窗雕刻精美。從“朱開溝遺址”的游牧先民開始,在隨后的朝代中,比較強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權,比如秦漢時期的匈奴、隋唐時期的突厥、元明清時期的蒙古都把鄂爾多斯地區、伊金霍洛旗作為水草肥美的游牧地,交通便利的運輸地,政治、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當然,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同中原農耕王朝相互爭奪的戰略要地,可以說鄂爾多斯地

13、區、伊金霍洛旗是中國游牧民族悠久和燦爛的歷史、文化的搖籃。在古代,以伊金霍洛旗為中心的鄂爾多斯地區,是北方游牧民族、少數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中央政府政治、經濟、文化、貿易交流合作的紐帶。現在,鄂爾多斯更是蒙、晉、陜、寧四省區經濟、文化、貿易交流和交通運輸的紐帶。二、依托我市“大文化、大旅游、大運輸”戰略,整合古文物遺址旅游資源,建設極具伊旗特色的博物館體系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文化是旅游的起點和止點,二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旅游產品只有體現各種不同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獨特性、差異性,才能吸引廣大的旅游者,從而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業又是一個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又是世界公認的朝陽

14、產業。故而要發展旅游就要重視文化,要發展伊旗旅游業就要重視伊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文物遺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伊金霍洛旗立足資源、區位、人文優勢,大力推動了全旗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2007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0.38億元,位居全市第三,人均GDP突破1.72萬美元;財政收入完成30.9億元,增長49.5,人均財政收入達到20894元,綜合經濟效益指數達到794.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381元和1603元。躍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第72位,西部百強第4位,成為帶動鄂爾多斯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全國綜合經濟實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強縣(市

15、)之一。伊金霍洛旗依賴大自然賜予的豐富地下資源,依托國家西部大開發、神華集團大建設和能源產業大發展等重要戰略機遇,工業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伊金霍洛旗在經濟上已經處于西部乃至全國的前列,經濟上的雄厚實力為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縱觀世界各個老煤炭工業城市,都不可避免得在煤炭資源枯竭后經濟陷入了衰退,甚至困境。故而,可持續發展戰略應該是伊金霍洛旗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而發展文化旅游業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伊金霍洛旗擁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從“朱開溝遺址”到“紅慶河古城”,從“成吉思汗陵”到“郡王府”,可以看出,伊金霍洛旗發展文化旅游業具有雄厚的歷史積淀和基礎當前,

16、伊旗應當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旅游、大文化、大運輸”發展戰略機遇,牢固樹立“發展大旅游,建設旅游大市”思想,認真貫徹內蒙古自治區加快發展第三產業若干政策的規定,和中共鄂爾多斯市委、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加大旅游發展力度,落實旅游企業及旅游開發者應享有的各項優惠政策,為旅游業提供和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以促進本旗文化旅游業的大發展。伊金霍洛旗聞名遐爾的旅游區,如八百年圣燈不滅的成吉思汗陵與擁有十個“世界之最”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區,已經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也創出了品牌效應。然而,伊旗文化旅游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些古文物遺址還沒有全面的宣傳、開發和利用。當前建立“朱開溝文化

17、”博物館和“郡王府”博物館應該是伊旗加快發展、作大作強旅游產業的首選,然后再開發紅慶河古城和秦直道遺址。在這些古文物遺址旅游項目都完成后,伊金霍洛旗的文化旅游業將是本旗歷代各重要階段的大展示。屆時,參觀者將徘徊于“朱開溝文化”的古人類和青銅世界之中,邁步于秦漢王朝的古代城市(紅慶河古城)和“高速公路”(秦直道)之上,漫步于蒙古王爺的庭院(郡王府)之內。在參觀完這些旅游景點后,游客不僅了解了伊旗的歷史,并將會為伊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文物遺產所震撼。一定會而回味無窮,久久難忘。隨著文化旅游業的大發展,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伊旗必將引來更多的參觀者、投資者、建設者。我們相信作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祭祀地的伊金霍洛旗,這塊神圣、神奇的土地,她的明天會更發達、更美好、更和諧。參考書目: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地圖集內蒙古自治區分冊(下),西安地圖出版社。景愛:中國長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