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華侍坐 “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獲得者集會巴黎時的宣言2600年前,孔子雖然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甚至有過“乘桴(f)浮于海” 的夢想,但終其一生,他老人家的足跡也沒有走出過今 天山東、河南兩省的地界。然而,孔老夫子可能做夢也不會想到,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國力增強,他的學說作為中國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進了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中間。 春秋末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學派創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稱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積極入仕。漢代以后
2、,其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晚年整理了“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2)孔子的政治思想:1、孔子主張禮治,反對法治。2、在經濟方面,他反對封建的田賦制度而極力維護西周以來的田賦制度。3、禮制上,維護等級制度的正名思想。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制度。孔子主張克己復禮。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4、在倫理方面,孔子主張“仁”。 5、在哲學上,孔子主張天命觀。 6、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7、在品德上,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克己復禮: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
3、禮”。 寬:寬以待人 ,即寬厚。恥:為自己做錯事而羞恥 信:誠信。 敏:才思敏捷 ,勤敏。惠:慈惠 溫:溫和 良:賢良 恭:謙虛、恭敬 。即恭謹。儉:節儉、不浪費讓:禮讓三分 實現仁德的五個標準“恭、寬、信、敏、惠”就可算是仁了。論語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論語論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言簡意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度;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
4、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四書: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書禮易 春秋六藝六經:詩書禮 易樂春秋六種科目:禮、樂、射、御、書、數子路、冉有、曾皙、公西華 侍 坐(由)(點)(求)(赤)陪長者閑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號。長輩對晚輩說話尊敬對方或自謙稱名解 題古代的冠禮男子二十歲由父親在宗廟中主持冠禮。行禮前:筮(sh)日(選定加冠的日期) 筮賓(選定加冠的來賓)行禮時:來賓加冠三次 緇(z)皮冠(表示從此有治人的特權) 皮弁(bin )(表示從此要服兵役) 爵弁(表示從此有權參加祭祀) 來賓敬酒 見母親 由來賓取字 見兄弟姑姊 戴禮帽穿禮服帶禮品去見
5、國君卿大夫鄉先生等 主人向來賓敬酒送禮品,禮成 重點字詞讀音論語 饑饉 曾皙 哂 舞雩 鏗爾 小相 沂冠者 喟 俟 撰攝 比及 毋 冉lnjnx shnykngxingy gunku szhunsh bwrn注意字音、注意停頓讀 師生共同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 (1)詠讀文章的要領:讀好文言文,要做到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語速緩慢,以顯古詩文的雍容之風;語調悠長,以彰古詩文的典雅之氣。(2)朗讀人物語言時,不妨通過文字,在頭腦中想象人物說話時的語調、情態和節奏。例如:讀子路的語言時語速可稍快,語氣語調中流露出直率、自信之氣。讀冉有和曾皙的語言時語速要平緩,語氣要稍輕一
6、些,表現出謙遜之態。讀公西華的語言時要富于節奏和音韻,語調上揚,表現從容不迫、逍遙自在之情。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以:介詞,因為。乎:相當于“于”,介詞,放在形容詞之后,可譯為“比”。爾:你們。以:動詞,認為。居:在平時、閑居,指平時在家的時候。則:作“輒”解,常常,總是,就。知:了解,知道。 如:連詞,假如,如果。或:代詞,在這里指人。以:用,做。何以:以何,如何。翻譯:孔子說:“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一點,不要認為我年紀大一點(你們就不說了) 。你們平時總在說:沒有人知道我。如果有人知道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辦呢?”毋吾以也:否定句中
7、的賓語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不知吾也”。則何以哉: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即“則以何哉”。講解課文:(一)翻譯以前學過的句子,注意句式特點 1、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2、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3、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4、唯利是圖(成語)5、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尋找規律和方法1、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3、以結構助詞“是”、“之”提前賓語。質疑,解決疑難詞義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率爾:輕率急
8、忙的樣子。爾,助詞,表狀態,常放在形容詞或擬聲詞之后,相當于“然”。攝:夾。 乎:相當于“于”,可譯為“在”。加:加于,加到上。師旅:侵略的軍隊。 因:接著。饑饉:這里泛指荒年。饑,五谷不熟;饉,蔬菜不熟。為:治理。 比及:等到。方:義、道理。哂:笑。翻譯: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常受外國軍隊的侵略,接著內部又有饑荒;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并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方: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如:連詞,或
9、者。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富足。 如其:連詞,至于。 俟:等待。翻譯:“冉求,你怎么樣啊?” 冉求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起來。至于禮樂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只好等待著修養更高的君子來推行了。“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名作動)章甫f (名作動),愿為小相焉。”如:連詞,或者。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禮服;章甫,古代禮帽,用布制。在這里都作動詞用。翻譯:“公西赤,你怎么樣啊?”公西赤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夠做到,只是愿意學習。在宗廟祭祀的事務中,或者在諸侯會盟,朝見
10、天子時,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替國君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表順承)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 ,風乎舞雩y ,詠而(表修飾)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希:同“稀”,稀疏。 爾:助詞,在擬聲詞之后。 舍:放下。 作:起,站起來。 撰:陳述。一指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亦:只是,不過。 莫:同“暮”。既:已經。 乎:相當于“于”,可譯為“在”。風:動詞,吹風,乘涼。 詠:唱歌。 喟然:長嘆的樣子。 與:贊同、贊成。翻譯:“曾點,你怎么樣啊?”這時曾
11、點彈瑟的聲音逐漸稀疏了,接著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說:“我和他們三個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說:“有什么關系呢?只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曾點說:“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穿上,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臺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回來。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同曾點的想法啊。“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后:走在后頭。方位名詞作動詞。 夫:指
12、示代詞,那。 已矣:罷了。 讓:謙讓。 邦:國家 。此處指治理國家大事。唯:句首語氣助詞,無義。 安:疑問代詞,怎么。 見:見得。 之:指諸侯。翻譯: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么樣?” 孔子說:“只不過自己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您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說:“治國要講究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都不謙虛,因此我笑他。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嗎?怎么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么誰能做大事呢?”如或
13、知爾,則何以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宗廟之事,如會同。如 如果至于或者或者 自由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完成以下練習:(1)解釋下列各詞的不同意義。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欲行,轉視積薪后方形縱橫,方圓義、道理。正、才方屠戶正想走,轉身看見柴草堆后面 (2)解釋下列劃線字的含義。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 三子者出,曾皙后(最后出)冠者五六人(戴帽子) 浴乎沂,風乎舞雩(吹風) 鼓瑟希,鏗爾(彈奏) 提問:本文講了什么事?你是怎樣理解文章的層次? 本文記述了孔子啟發弟子們暢談自己的理想,并對弟子們所談理想的內容和態度,表示
14、不同的看法和評價。 文章思路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 千乘之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公西華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曾皙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問 答 評哂之(其言不讓)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吾與點也全文以“問志”“述志”“評志”為思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寫孔子詢問學生的志向。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寫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分別述說志向及孔子的態度。第三部分(
15、“三子者出”文末),寫孔子對四人所述之志的評價。 板書設計 侍 坐第一部分(第1段),寫孔子問志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四子述志。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寫孔子評志。第二課時一、課文導入二、學生模擬表演,師生共同欣賞。三、感知人物形象。(只要觀點基本符合文章內容即可,不可強求一致。 ) “陪長者閑坐”,這樣的語境就容易使氣氛和諧融洽,師生平等、輕松自由,弟子們能各抒己見。(1)通過孔子的話,反映出了孔子在教學上的哪些態度?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用溫和自
16、謙的話首先解除了學生的思想顧慮,給學生創造了說真話的條件,創造了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境,從而鼓勵學生敢于發表意見,大膽地談個人的理想。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2、引用學生日常好說的牢騷話,指出他的學生平時認為人們不了解自己,所以感到無所作為,表明對學生的了解。3、而后假設了一種情況,如果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怎么辦?從而水到渠成地啟發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循循善誘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教學民主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
17、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因材施教課文圍繞談“志”展開問“志”言“志”評“志” 四位弟子“志向”怎樣? 試從說話方式、言談舉止中體會其性格特點。治理一個受大國侵略而且遭受饑荒的千乘之國,并保證三年內使人民勇于作戰并懂得義理。子路(仲由)有抱負,自信,卻較魯莽、輕率。志:性格:側重強國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從子路的神態和語言中表現了子路雖有治理國家的才干,但直率張揚,不謙虛。治理一個小國,三年內使人民富足。至于禮樂教化,還難辦到。冉有(求)謹慎小
18、心,謙虛退讓 志:性格:側重富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從冉有的語言中表現了冉有態度謙虛。能在諸侯舉行祭祀或會盟時擔任一個“小相”。公西華(赤)謙恭有禮,嫻于辭令。 (委婉曲致) 志:性格:側重以禮治邦 “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f ,愿為小相焉。”從公西華的語言中表現了公西華不僅態度謙虛謹慎,說話也委婉。子路:側重強國冉有:側重富民公西華:側重以禮治邦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創一番事業. 都是參加政治. 志向雖各有側重,暮春時節,脫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個歲左右的成年人,帶著六、七個少年,在沂水邊洗洗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一路唱著
19、歌回來。曾皙(點)灑脫高雅從容淡定志:性格:春游圖“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從曾皙的神態和語言中表現曾皙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側重教化治國高雅寧靜(提示:“莫春”,陰歷三月,即陽歷四月,“舞雩”,魯國的祈雨臺。王充在論衡中解釋曾點的所述是一種祭祀儀式,即舞雩的儀式。禮記中也有解釋:“舞雩,祭水旱也。”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曾點所意是在春天水旱時,率領人們行祈雨禮,以求得豐年,從而進一步實現他的治國理想。看來,只有曾晳真正了解老師的意圖,結合“國情”,既陳述了自己的具體治國措施,又靈活地將老師的“禮治”思想體現出來,這樣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師的贊賞呢?)孔
20、子為什么獨獨贊賞曾皙,說“吾與點也” ? 大致有以下幾種代表性說法:“孔子與曾點者,以點之言為太平社會之縮影也。”見楊樹達論語疏證“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禮樂治國的理想。” 劉盼遂等主編的中國歷代散文選上冊第116頁“今以論語考之,孔子本有行道救世之心,而終不得志,因此他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話和欲居九夷的想法;孔子又說:飯疏食(吃粗糙的食物)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先秦文學參考資料第349頁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譯文:孔子說,“我的主張行不通了,就乘坐竹筏漂流到海外去,跟隨我的人,大概只有
21、仲由吧。”子路聽了很高興。孔子說,“仲由好勇的精神超過我,只是我從哪里取材做竹筏呢? 對“無所取材”的解釋還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無所取哉”,是說子路沒有可取之處,完全否定子路,是不符合孔子精神的,因此不可取;另一說是“無所取裁”,是說子路不知道控制自己,是一種責備的口氣,似乎也非仁者氣象,也不可取。此采用錢穆先生的說法,是說無法得到造竹筏子的材料,是一種和平豁達的氣象。 這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思想;而且這篇文字在論語中篇幅亦長,恐怕是戰國時期孔門后學所記。劉盼遂等主編的中國歷代散文選上冊第116頁。以上說法,各有所側重。因為曾點的政治抱負是通過春風沂水的描敘而曲折表露出來,所以見仁見智,可
22、以圓通,似不必拘泥于一說。按照這個原則,可以提出另一種看法,根據是論衡明雩篇: 王充在這里明白無疑地解釋了曾皙所述是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就是雩祭的儀式。雩祭,是春天人們求雨的祀禮,所以禮記說:“雩祭,祭水旱也。”王充的解釋根據亦足。因為魯國當時通用周歷,所以說周之四月,正是夏歷二月;天氣尚寒,怎么能浴?冠者、童子都是雩祭樂人,他們在祭祀時,須涉沂水;十二、三個人魚貫而行,象征著龍從水中躍出。“風”,解釋為“唱歌”,“歸”通“饋”, “歸”通饋,在論語中不乏其例。如陽貨篇“歸孔子豚”的“歸”即作“饋”講,是送食、進食的意思。 從文意來說,王充的解釋似更符合原意。因為,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末期,曾點能
23、對古禮作如此具體生動的描繪,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這在孔子看來是十分難得的彼得我心者,因而內心狂喜而情不自禁地喟然贊嘆了。孔子不滿子路,是因為他“非禮”;贊賞曾皙是因為他懂得古禮。禮與非禮乃是儒家人生理想中的首要問題。這樣解釋,全篇上下文意就脈絡貫通了。 (3)孔子對四個弟子的談話作了什么評價? 齊聲讀課文最后一段。 子路要以勇治國,態度不謙虛,所以孔子直接指出笑他的原因。冉有要以富治國,孔子用兩個反問句肯定他能得國而治。公西華要做小相,孔子用三個反問句肯定他能得國而治,并且肯定他具有這種才能。曾皙構畫了一幅暮春郊游的美好圖景,孔子贊同他這種想法。(4)你更喜歡孔子學生中的哪一個?為什么? 孔
24、子曾皙子路冉有公西華(仲由)(點)(求)(赤)哂與贊惜禮 課堂探究 在這篇課文中,孔子在與弟子談志向時說“吾與點也”,顯然他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越好。你認為孔子的觀念和現代人對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 文中的曾點是在富有詩意的描寫后,曲折地表達出自己的理想。他所描繪的圖景,社會安定,天下太平,人人過著美好的生活,這個境界正是儒家所倡導的理想社會。所以說,曾點并不是理想不高遠,而是他能夠給自己找到通往實現理想的道路,對于理想來說,這一點比什么都重要,一切高遠的理想都要建立在牢固的起點之上。同時這種景象也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禮樂治國”,這就是孔子贊嘆的原因。 為何“哂”子路?贊賞坦率發言,委婉批評
25、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不合禮的現象不看,不合禮的聲音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說,不合禮的事不做。 為何“與”點?三 還是在講治國 二 不想做官,逍遙生活一 太平盛世的縮影以禮治國問志 師長風范言志 各展抱負 評志 借評傳志 孔子的“志”是什么?“寧為太平犬,莫作亂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亂,身為萬世宗師,他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則,他以“仁”為本的思想就無從得以體現。而曾皙講的這個境界,就應是社會安定、國家自主、經濟穩定、天下太平,每個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這就是孔子的自由民主一個大同世界的理想。(人人敬老,人人愛幼,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孔子在當時
26、得不到重用,想要入仕但始終不能如愿,最終選擇潛心教育,編訂古書。他心中懷有遺憾懷有矛盾。曾皙的想法符合孔子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想法,描繪的是一幅隱退之后自得其樂的畫面用之則行: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舍之則藏:不能任用我時,就將這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 本文記述了孔子啟發弟子們暢談自己的理想,并對弟子們所談理想的內容和態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評價。這是一次以對話形式進行的教育活動,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寫孔子詢問學生的志向(孔子問志)。 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四子述志。第三部分(“三子者出”
27、文末)寫孔子評志 第一部分(第1段),寫孔子詢問學生的志向。 文章一開始孔子就開門見山地提出了談話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談理想。談話開始前,孔子用溫和和自謙的話語為談話營造了親切、融洽的氛圍,有利于弟子們暢所欲言。 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寫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分別述說志向及孔子的態度。 子路開口就是治理“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在當時算是中等規模的諸侯國。他希望受命于危難之際,通過自己三年的努力而達到大治,表現出他的政治才能。冉有相比于子路則是一位謙謙君子,自認只能治理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小國家,而且三年只能達到使老百姓生活小康,至于禮樂教化,自己則無能為
28、力。公西華說得更委婉、謙遜,只是可以學習學習,入宗廟或外交場合作個小小的司儀,但實際上說的還是治理國家。曾皙的說法完全不同,一句也沒有談到國家大事,只是描繪了一幅老少同樂的春游圖景。 孔子對子路搶先回答他的話,不以為然,報之一笑。孔子對冉有和公西華的話沒有立即表明態度。表面上看來,曾皙沒有談論治理國家的大事,只是談游玩,但實際上,他所描繪的美好的春游圖景,正是儒家所向往的“禮治”社會的景象,是“禮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體現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孔子對他的話非常感慨,當即表示贊同。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寫孔子對四人所述之志的評價。 這一部分寫子路、冉有、公西華走后,曾皙向老師探問那三位
29、同學的談話如何,孔子便逐個加以評價。孔子認為治理國家要講究禮讓,可是子路的話表現得不謙讓,所以笑他。對冉有和公西華的謙遜態度是滿意的,尤其認為公西華的才德可以勝任一個大司儀。 本文記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閑談,四個弟子各自闡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點評,具體生動的表現了他們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顯示了儒家禮樂治國的共同思想。這種理想,在21世紀的人們心中依然激蕩起轟然巨響-。小結:寫作特點:1、人物形象鮮明,性格突出 文章扣緊人物的性格特點敘寫,子路的“率爾而對”,曾點的“舍瑟而作”以及五人的發言內容,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性格發言、身份、志趣、教養。至于孔子,在與學生的交談中,能夠循
30、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大教育家的形象體現得更是生動形象。2、以“言志”為中心組織材料,層次清晰,主旨鮮明。孔子問志:溫和自謙 教學民主侍 坐 四 子 述 志 子 路 重強國 輕率急躁冉 有 重富民 謙虛謹慎公西華 重禮治 委婉曲致曾 皙 重教化 高雅寧靜孔子評志:循循善誘 因材施教子路孔子問志,子路首先發言。在他看來,讓他去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即使在有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談之中,語氣十分肯定。由此可見其抱負之大。在座的四個弟子中,子路年齡最大,只比孔子小九歲,平時與孔子也比較接近,所以說話較少拘謹;但孔子話音剛落,子路便在沒有深入思考的情況下搶先發言,確也反映出其魯莽、
31、輕率的一面。有抱負,自信,卻失之魯莽、輕率。冉有在孔子指名發問后才開口。子路剛說自己可以治理一個中等國家,冉有則說他只能治理一個小國。先說“方六七十”,又說“如五六十”,說明他對自己能力的估計十分謹慎。他還認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績僅限于“足民”一點,至于禮樂教化,則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見,冉有既想有所作為,又不愿對自己估計過高。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 公西華也是在孔子點名指問后才述志。有志于禮樂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剛剛說到“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謙虛一番,說“非曰能之,愿學焉”,然后委婉地說出自己的志向,“愿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個“小”字,給人感覺是他只想做個贊禮和司儀的小官,實際上,最低一級的“相”的地位也不低。從他簡短的言辭中,尤其是兩個“愿”字,一個“學”字,一個“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嫻于辭令的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 8 Reading1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譯林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13我能行(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統編版
- 2023四年級數學下冊 數學好玩第2課時 奧運中的數學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
- 復發性流產病人的護理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三單元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新課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學年高中化學 第三章 第二節 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 第2課時 原子晶體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選修3
- 2023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不一樣的 你我他》(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統編版
- Unit 2 Good Morning,Miss Wang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新世紀英語一年級上冊
-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Section A 4a-4c 教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暖通工程設備吊裝施工方案
- JJG 109-2004百分表式卡規
- 12YJ6 外裝修標準圖集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全冊教學課件
- 初中數學北師大八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生活中的一次模型PPT
- 煤化工概述-課件
- 2021初中生命科學學業考試參考答案
- DB32 3709-2019 防災避難場所建設技術標準
- 心理治療師心理治療師中級
- 《作文吹泡泡》-完整版課件
- 資源環境信息系統(GIS)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