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概述循環系統的組成、功能、概述循環系統的組成、功能 (5 分分)、心壁組成、各層結構特點及心瓣膜功能、心壁組成、各層結構特點及心瓣膜功能 (15分分)、心臟傳導系的組成、分布及各型特殊心、心臟傳導系的組成、分布及各型特殊心 肌纖維的結構特點肌纖維的結構特點 (10分分)、大、中、小、微四級動脈的管壁特點及、大、中、小、微四級動脈的管壁特點及 各自功能各自功能 (20分分) 、毛細血管的分類、分布及各類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的分類、分布及各類毛細血管 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20分分) 、 靜脈的結構特點,靜脈瓣的結構功能靜脈的結構特點,靜脈瓣的結構功能 (10分分)教教 案案 動
2、動 脈脈 心心 臟臟 毛毛 細細 血血 管管 靜靜 脈脈循循 環環 系系 統統授授 課課 內內 容容 心心 壁壁 的的 結結 構構 和和 分分 層層 : : 心內膜心內膜(endocardium) 內內 皮皮 內皮下層內皮下層: :心內膜下層心內膜下層 心肌膜心肌膜(myocardium) 心外膜心外膜(epicardium) 心心 臟臟 (圖(圖 1)結結 構構 內皮:單層扁平上皮。內皮:單層扁平上皮。 內皮下層:內皮下層:u 內層:薄,為細密結締組織,含少量平內層:薄,為細密結締組織,含少量平 滑肌束。滑肌束。u 外層:靠近心肌膜,也稱心內膜下層,外層:靠近心肌膜,也稱心內膜下層, 為較疏
3、松結締組織,含小血管和為較疏松結締組織,含小血管和 神經,在心室,心內膜下層有心神經,在心室,心內膜下層有心 臟傳導系統的分支。臟傳導系統的分支。心內膜心內膜心肌膜心肌膜心外膜心外膜心瓣膜心瓣膜傳導系統傳導系統(圖(圖 2) 由心肌構成,大致分內縱中環外斜三層;由心肌構成,大致分內縱中環外斜三層; 心室的心肌膜比心房厚;心室的心肌膜比心房厚; 心室肌和心房肌不連續;心室肌和心房肌不連續; 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心骨骼,為兩個纖維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心骨骼,為兩個纖維 環,心室肌、心房肌都附著于此;環,心室肌、心房肌都附著于此; 心房肌纖維可分泌心房鈉尿肽,有利尿排心房肌纖維可分泌心房鈉尿肽,有利尿排
4、 鈉、擴血管、降血壓等作用。鈉、擴血管、降血壓等作用。結結 構構心內膜心內膜心肌膜心肌膜心外膜心外膜心瓣膜心瓣膜傳導系統傳導系統(圖(圖 3) 即心包的臟層。即心包的臟層。 為漿膜,被覆一層間皮,深層為薄層為漿膜,被覆一層間皮,深層為薄層 結締組織。結締組織。 結結 構構心內膜心內膜心肌膜心肌膜心外膜心外膜心瓣膜心瓣膜傳導系統傳導系統(圖(圖 4) 概念:位于房室孔和動脈口處,是心內膜概念:位于房室孔和動脈口處,是心內膜 向腔內凸起而形成的薄片狀結構。向腔內凸起而形成的薄片狀結構。 結構:表面為內皮,內部為致密結締組結構:表面為內皮,內部為致密結締組 織,并與纖維環相連。織,并與纖維環相連。
5、功能:阻止心房和心室收縮時血液倒流。功能:阻止心房和心室收縮時血液倒流。結結 構構心內膜心內膜心肌膜心肌膜心外膜心外膜心瓣膜心瓣膜傳導系統傳導系統(圖(圖 5)結結 構構傳導系統傳導系統 由心臟壁內特殊的心肌纖維組成,其功能由心臟壁內特殊的心肌纖維組成,其功能 是發出沖動并傳導到心臟的各部,使心房是發出沖動并傳導到心臟的各部,使心房 肌、心室肌按一定的節奏收縮;肌、心室肌按一定的節奏收縮; 包括:竇房結:位于右心房的心外膜下包括:竇房結:位于右心房的心外膜下 房室結:位于心內膜下層房室結:位于心內膜下層 房室束及分支:位于心內膜下層房室束及分支:位于心內膜下層 傳導系統由傳導系統由起搏細胞起搏
6、細胞(pacemaker cell)、 移行細胞移行細胞(transitional cell)、蒲肯野纖維、蒲肯野纖維(Purkinje fiber)三種細胞組成。三種細胞組成。(圖(圖 6)分布:位于竇房結和房室結的中心部位。分布:位于竇房結和房室結的中心部位。結構:細胞較小,呈梭形或多邊形,包結構:細胞較小,呈梭形或多邊形,包 埋在一團較致密的結締組織內。埋在一團較致密的結締組織內。 胞質內細胞器少,含少量肌原纖胞質內細胞器少,含少量肌原纖 維,糖原較多。維,糖原較多。功能:心肌興奮的起搏點。功能:心肌興奮的起搏點。起起 搏搏細細 胞胞移移 行行細細 胞胞蒲肯野蒲肯野纖纖 維維結結 構構傳
7、導系統傳導系統分布:主要位于竇房結、房室結周邊分布:主要位于竇房結、房室結周邊 及房室束。及房室束。結構:細胞結構介于起搏細胞和心肌纖結構:細胞結構介于起搏細胞和心肌纖 維之間,比心肌纖維短而細,胞維之間,比心肌纖維短而細,胞 質內含肌原纖維較起搏細胞略多。質內含肌原纖維較起搏細胞略多。功能:起傳導沖動的作用。功能:起傳導沖動的作用。結結 構構傳導系統傳導系統起起 搏搏細細 胞胞移移 行行細細 胞胞蒲肯野蒲肯野纖纖 維維分布: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心室分布: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位于心室 的心內膜下層。的心內膜下層。結構:細胞短而粗,形狀常不規則,胞結構:細胞短而粗,形狀常不規則,胞 體大,胞
8、漿豐富,核小,體大,胞漿豐富,核小,1-21-2個,個, 肌原纖維少,細胞間有發達的縫肌原纖維少,細胞間有發達的縫 隙連接。隙連接。 功能:快速傳導沖動,引發心臟各處同功能:快速傳導沖動,引發心臟各處同 步收縮。步收縮。結結 構構傳導系統傳導系統起起 博博細細 胞胞移移 行行細細 胞胞蒲肯野蒲肯野纖纖 維維(圖(圖 7) 分分 類:類: 按管徑大小按管徑大小 按結構特點按結構特點 大大 1010mm 彈性動脈彈性動脈 中中 1-101-10mm 小小 0.30.3mm 肌性動脈肌性動脈 微微 0.30.3mm 分分 層:層: 內膜內膜(tunica intima) 內皮內皮 內皮下層內皮下層
9、中膜中膜(tunica media) 外膜外膜(tunica adventitia) 動動 脈脈 (圖(圖 8) 單層扁平上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單層扁平上皮,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的流動。液的流動。 在血管內皮細胞中,有一種長桿狀的在血管內皮細胞中,有一種長桿狀的 W-P小體小體( (Weibel-Palade body) ) 有膜有膜 包被內含許多直徑包被內含許多直徑15nm的的平行細管,平行細管,能貯存能貯存vWF因子,因子,與凝血與止血有關。與凝血與止血有關。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內內 膜膜外外 膜膜中中 膜膜 內內 皮皮 內內 皮皮 下下 層層(圖(圖 9)
10、薄層結締組織,含少量膠原纖維,彈性纖維薄層結締組織,含少量膠原纖維,彈性纖維 和平滑肌。和平滑肌。 在內皮下層的深面有一層內彈性膜,由彈性在內皮下層的深面有一層內彈性膜,由彈性 蛋白交織而成,生活狀態下,由于管壁擴張蛋白交織而成,生活狀態下,由于管壁擴張 而拉平,切片下,組織皺縮,而呈均質亮紅而拉平,切片下,組織皺縮,而呈均質亮紅 色波浪狀的帶,可作為內膜與中膜的分界。色波浪狀的帶,可作為內膜與中膜的分界。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內內 膜膜外外 膜膜中中 膜膜 內內 皮皮 內內 皮皮 下下 層層(圖(圖 9) 厚,厚,10-4010-40層平滑肌纖維環狀排列而成,層平滑
11、肌纖維環狀排列而成, 所以又稱肌性動脈(所以又稱肌性動脈(muscular artery);); 其間有基質和纖維,由平滑肌細胞產生;其間有基質和纖維,由平滑肌細胞產生; 動脈硬化病人平滑肌細胞可遷入內膜增動脈硬化病人平滑肌細胞可遷入內膜增 生,產生纖維和基質增多,使內膜增厚。生,產生纖維和基質增多,使內膜增厚。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內內 膜膜外外 膜膜中中 膜膜 內內 皮皮 內內 皮皮 下下 層層(圖(圖 9)厚度與中膜相近。厚度與中膜相近。包括:包括:u外彈性膜:不明顯,不完整,可多層。外彈性膜:不明顯,不完整,可多層。u結締組織:內有營養血管結締組織:內有營養血
12、管( (vasa basorum) ) 通過血液滲透只能供應一半營通過血液滲透只能供應一半營 養,另一半需營養血管供應。養,另一半需營養血管供應。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內內 膜膜外外 膜膜中中 膜膜 內內 皮皮 內內 皮皮 下下 層層(圖(圖 9) 內皮:單扁上皮。內皮:單扁上皮。 內皮下層較厚;由于中膜彈性膜和內內皮下層較厚;由于中膜彈性膜和內 彈性膜結構一致,因此內膜與中膜分彈性膜結構一致,因此內膜與中膜分 界不明顯。界不明顯。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圖(圖 10)內內 膜膜外外 膜膜中中 膜膜 最厚,有最厚,有40-70層彈性膜構成,所
13、以層彈性膜構成,所以 又叫做彈性動脈(又叫做彈性動脈(elastic artery)。)。 彈性膜由彈性蛋白構成,彈性膜之間彈性膜由彈性蛋白構成,彈性膜之間 有環行平滑肌及少量膠原纖維。有環行平滑肌及少量膠原纖維。基質基質 主要化學成分為硫酸軟骨素。主要化學成分為硫酸軟骨素。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圖(圖 11)內內 膜膜外外 膜膜中中 膜膜 薄,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細胞成分薄,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細胞成分 以成纖維細胞為主,其中的小血管為以成纖維細胞為主,其中的小血管為 營養血管。營養血管。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內內 膜膜外外 膜膜中中 膜
14、膜管徑管徑03mm-1mm,也屬肌性動脈。,也屬肌性動脈。管壁厚的三層結構明顯,有明顯的內管壁厚的三層結構明顯,有明顯的內彈性膜,外膜與中膜厚度相近,但一彈性膜,外膜與中膜厚度相近,但一般缺乏外彈性膜。管壁薄的三層結構般缺乏外彈性膜。管壁薄的三層結構不明顯不明顯. . 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圖(圖 12) 管徑小于管徑小于0.3mm的的稱微動脈;稱微動脈; 內膜僅有內皮,無內彈性膜,中膜內膜僅有內皮,無內彈性膜,中膜有有12層平滑肌,外膜較薄。層平滑肌,外膜較薄。 中動脈中動脈大動脈大動脈小動脈小動脈微動脈微動脈(圖(圖 13) 毛細血管毛細血管(capilliar
15、y)分布最廣,分布最廣, 分支很多;分支很多; 總面積最大,可達總面積最大,可達60006000平方米;平方米; 管徑最細管徑最細6-8um6-8um,管壁最薄;,管壁最薄; 結構最簡單,但功能最重要:參與結構最簡單,但功能最重要:參與 物質交換。物質交換。 結結 構構分分 類類特特 點點 (圖(圖 14) 內皮:由內皮:由2-32-3個單扁上皮細胞圍成管壁。個單扁上皮細胞圍成管壁。 基膜:只有基板。基膜:只有基板。 周細胞周細胞(pericyte) :位于基膜與內皮之:位于基膜與內皮之 間,是扁平有突起的細胞。間,是扁平有突起的細胞。u 支持作用:起支架作用;支持作用:起支架作用;u 胞質內
16、有肌球蛋白,具有收縮功能;胞質內有肌球蛋白,具有收縮功能;u 可分化為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可分化為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結結 構構分分 類類特特 點點 (圖(圖 15) 結構特點:結構特點: u管壁內皮細胞連續,相鄰細胞之間有緊管壁內皮細胞連續,相鄰細胞之間有緊密連接;密連接;u內皮細胞基底面基膜完整;內皮細胞基底面基膜完整;u胞質內有許多吞飲小泡,進行物質交換;胞質內有許多吞飲小泡,進行物質交換;u分布于肌組織、結締組織、外分泌腺、分布于肌組織、結締組織、外分泌腺、肺、中樞神經系統等代謝旺盛處。參與肺、中樞神經系統等代謝旺盛處。參與 各種屏障性結構的構成.連續毛連續毛細血管細血管有孔毛有孔
17、毛細血管細血管竇狀毛竇狀毛細血管細血管結結 構構分分 類類特特 點點 (圖(圖 16)(圖(圖 17) 結構特點:結構特點: u有一層緊密連接的內皮細胞;有一層緊密連接的內皮細胞;u基膜完整;基膜完整;u內皮細胞有許多貫穿胞質的環行窗孔,內皮細胞有許多貫穿胞質的環行窗孔, 物質交換通過窗孔來進行;物質交換通過窗孔來進行;u有孔有隔膜:胃腸粘膜、某些內分泌腺有孔有隔膜:胃腸粘膜、某些內分泌腺等;等; 有孔無隔膜:腎血管球等。有孔無隔膜:腎血管球等。連續毛連續毛細血管細血管有孔毛有孔毛細血管細血管竇狀毛竇狀毛細血管細血管結結 構構分分 類類特特 點點 (圖(圖 16)(圖(圖 18) 結構特點:結
18、構特點: u又稱竇狀毛細血管,通透性大,有利于又稱竇狀毛細血管,通透性大,有利于大分子物質和血細胞通過;大分子物質和血細胞通過;u管腔大而不規則,可擴大達管腔大而不規則,可擴大達40um40um;u內皮細胞之間有較大的空隙;內皮細胞之間有較大的空隙;u基膜不連續或完全缺如;基膜不連續或完全缺如;u分布于肝脾、骨髓及內分泌器官。分布于肝脾、骨髓及內分泌器官。連續毛連續毛細血管細血管有孔毛有孔毛細血管細血管竇狀毛竇狀毛細血管細血管(血竇血竇)結結 構構分分 類類特特 點點 (圖(圖 16)靜脈靜脈(vein)(vein)又稱容量血管,其血容量大又稱容量血管,其血容量大分布廣,數量多,也分大中小微四
19、級。分布廣,數量多,也分大中小微四級。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腔形不規則。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腔形不規則。內外彈性膜不發達,管壁結構分界不清。內外彈性膜不發達,管壁結構分界不清。靜脈瓣(直徑靜脈瓣(直徑2mm以上):由內膜凸入管以上):由內膜凸入管腔折疊而成,中心為含彈性纖維的結締組腔折疊而成,中心為含彈性纖維的結締組織,表面為內皮,根部與內膜相連,游離織,表面為內皮,根部與內膜相連,游離緣朝向血流方向,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緣朝向血流方向,功能是防止血液逆流。 靜靜 脈脈(圖(圖 19)微靜脈(微靜脈(venule)的管徑)的管徑50200 m,管,管 腔不規則,內皮外有或無平滑肌。腔不規
20、則,內皮外有或無平滑肌。 毛細血管后微靜脈緊接毛細血管的微靜毛細血管后微靜脈緊接毛細血管的微靜 脈,結構似毛細血管,較毛細血管略粗,脈,結構似毛細血管,較毛細血管略粗, 有些部位內皮細胞間隙較大,有物質交有些部位內皮細胞間隙較大,有物質交 換功能。換功能。 靜靜 脈脈(圖(圖 20)微靜脈微靜脈小靜脈小靜脈中靜脈中靜脈大靜脈大靜脈 小靜脈(小靜脈(small vein)管徑)管徑0. 2 2mm, 內皮外漸有一層完整的平滑肌纖維;內皮外漸有一層完整的平滑肌纖維; 較大的小靜脈中膜有一至數層平滑肌較大的小靜脈中膜有一至數層平滑肌 纖維,外膜漸厚。纖維,外膜漸厚。 靜靜 脈脈(圖(圖 2122)微
21、靜脈微靜脈小靜脈小靜脈中靜脈中靜脈大靜脈大靜脈 中靜脈(中靜脈(medium-sized vein)管徑)管徑 2 9mm,內膜薄,內彈性膜不明顯;中膜,內膜薄,內彈性膜不明顯;中膜 薄,環行平滑肌纖維稀疏;外膜較中膜薄,環行平滑肌纖維稀疏;外膜較中膜 厚。厚。 靜靜 脈脈(圖(圖 2324)微靜脈微靜脈小靜脈小靜脈中靜脈中靜脈大靜脈大靜脈 大靜脈(大靜脈(large vein)內膜薄;中膜很不)內膜薄;中膜很不 發達,有幾層稀疏的環行排列的平滑肌發達,有幾層稀疏的環行排列的平滑肌 纖維,有些沒有平滑肌;外膜厚,結締纖維,有些沒有平滑肌;外膜厚,結締 組織內有較多縱行平滑肌束。組織內有較多縱行
22、平滑肌束。 靜靜 脈脈(圖(圖 25)微靜脈微靜脈小靜脈小靜脈中靜脈中靜脈大靜脈大靜脈1. 關于靜脈的描述,錯誤的是關于靜脈的描述,錯誤的是 ( ) A、又稱容量血管、又稱容量血管 B、管壁彈性小、管壁彈性小 C、內彈性膜不發達、內彈性膜不發達 D、都有靜脈瓣、都有靜脈瓣 E、常與動脈伴行、常與動脈伴行2以下屬于彈性動脈的是以下屬于彈性動脈的是 ( ) A、中央動脈、中央動脈 B、小葉間動脈、小葉間動脈 C、肺動脈、肺動脈 D、垂體上動脈、垂體上動脈 E、螺旋動脈、螺旋動脈一、一、A型題,在以下每道試題中,請從備選答案中型題,在以下每道試題中,請從備選答案中 選出選出1個最佳答案。個最佳答案。
23、1. 位于心內膜的內皮下層位于心內膜的內皮下層 ()2. 位于中動脈的中膜位于中動脈的中膜 ()3. 竇房結和房室結周邊及房室束竇房結和房室結周邊及房室束()4. 存在于心外膜存在于心外膜 ()5. 位于毛細血管內皮和基膜間位于毛細血管內皮和基膜間()E、起搏細胞、起搏細胞D、移行細胞、移行細胞B、平滑肌細胞、平滑肌細胞C、周細胞、周細胞A、脂肪細胞、脂肪細胞二、二、B型題,在以下試題中,為每個題干選出型題,在以下試題中,為每個題干選出1個個 最佳答案。最佳答案。1. 心肌纖維心肌纖維 ()2. 神經纖維神經纖維 ( )A、細胞核、細胞核 B、細胞器、細胞器C、兩者皆有、兩者皆有D、兩者皆無、
24、兩者皆無三、三、C型題,在以下每道試題中,為每個題干選出型題,在以下每道試題中,為每個題干選出 1個正確答案。個正確答案。3. 蒲肯野纖維蒲肯野纖維 ()4. 膠原纖維膠原纖維 ()1. 蒲肯野纖維蒲肯野纖維 ( ) A、 廣泛分布于心內膜下層廣泛分布于心內膜下層 B、參與組成竇房結和房室結、參與組成竇房結和房室結 C、胞體比心肌纖維短,胞漿豐富、胞體比心肌纖維短,胞漿豐富 D、細胞連接處有發達的縫隙連接、細胞連接處有發達的縫隙連接 E、是心肌興奮的起搏點、是心肌興奮的起搏點四、四、X型題,在以下每道試題中,請從備選答案中型題,在以下每道試題中,請從備選答案中 選出選出2個或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
25、案。個以上正確答案。1、在電鏡下,可根據、在電鏡下,可根據 的不同,將毛細的不同,將毛細 血管分為血管分為 、 、 三類。三類。2、心臟傳導系統由、心臟傳導系統由 、 和和 三種細胞組成。三種細胞組成。五、填空題,每空只有一個答案。五、填空題,每空只有一個答案。1. 蒲肯野纖維蒲肯野纖維2. W-P小體小體六、名詞解釋題六、名詞解釋題七、簡答題,簡要回答下列各題。七、簡答題,簡要回答下列各題。1. 試述中動脈的結構特點。試述中動脈的結構特點。2. 簡述毛細血管的分類及其結構上的簡述毛細血管的分類及其結構上的 異同。異同。一、觀看電視錄像片:循環系統一、觀看電視錄像片:循環系統二、觀察組織切片:
26、二、觀察組織切片:072 中動脈與大靜脈中動脈與大靜脈071 大動脈大動脈031 心臟心臟三、示教片:三、示教片: 1、 心肌閏盤(心肌閏盤(H-E染色)染色)2、 心肌閏盤(鐵蘇木素染色)心肌閏盤(鐵蘇木素染色)圖圖1 1 心室壁模式圖心室壁模式圖圖圖2 2 心內膜模式圖心內膜模式圖圖圖3 3 心肌膜光鏡像心肌膜光鏡像 圖圖4 4 心外膜模式圖心外膜模式圖圖圖5 5 心瓣膜模式圖心瓣膜模式圖 圖圖6 6 心臟傳導系統模式圖心臟傳導系統模式圖圖圖7 7 蒲肯野纖維光鏡像蒲肯野纖維光鏡像 圖圖8 8 中動脈模式圖中動脈模式圖圖圖9 9 中動脈光鏡像中動脈光鏡像 圖圖9 9 中動脈光鏡像中動脈光鏡
27、像 圖圖9 9 中動脈光鏡像中動脈光鏡像 圖圖9 9 中動脈光鏡像中動脈光鏡像 圖圖10 10 大動脈模式圖大動脈模式圖 圖圖11 11 大動脈光鏡像大動脈光鏡像 ( (雷鎖辛復紅染色雷鎖辛復紅染色) ) 圖圖11 11 大動脈中膜光鏡像大動脈中膜光鏡像 ( (雷鎖辛復紅染色雷鎖辛復紅染色) )圖圖1111 小動脈模式圖小動脈模式圖圖圖12 12 小動脈和小靜脈光鏡像小動脈和小靜脈光鏡像圖圖13 13 微動脈和微靜脈模式圖微動脈和微靜脈模式圖圖圖13 13 微動脈光鏡像微動脈光鏡像 圖圖14 14 毛細血管毛細血管 ( (左左: :鋪片鋪片; ;右右: :模式圖模式圖,內皮細胞核內皮細胞核)
28、)圖圖15 15 毛細血管周細胞電鏡像毛細血管周細胞電鏡像(A,B A,B 掃描電鏡像掃描電鏡像 C C 透射電鏡像)透射電鏡像)圖圖16 16 三種毛細血管模式圖三種毛細血管模式圖圖圖17 17 連續毛細血管電鏡像(下連續毛細血管電鏡像(下 局部放大圖局部放大圖 緊密連接緊密連接 吞飲小泡)吞飲小泡) 圖圖16 16 三種毛細血管模式圖三種毛細血管模式圖圖圖18 18 有有 孔孔 毛毛 細細 血血 管管 電電 鏡鏡 像像 (下(下 局部放大圖局部放大圖 窗孔)窗孔) 圖圖16 16 三種毛細血管模式圖三種毛細血管模式圖圖圖19 19 靜脈瓣模式圖靜脈瓣模式圖圖圖20 20 毛細血管和毛細血管
29、后微靜脈模式圖毛細血管和毛細血管后微靜脈模式圖圖圖21 21 小靜脈模式圖小靜脈模式圖圖圖22 22 小動脈小動脈( () )和小靜脈和小靜脈( () )光鏡像光鏡像圖圖23 23 中靜脈模式圖中靜脈模式圖圖圖24 24 中靜脈和中動脈(局部)光鏡像中靜脈和中動脈(局部)光鏡像 圖圖25 25 大靜脈模式圖大靜脈模式圖第第 11 章章教教 案案 一、表皮一、表皮(一)表皮的分層和角化(一)表皮的分層和角化 (20分)分)(二)非角蛋白形成細胞(二)非角蛋白形成細胞 (15分)分)二、真皮二、真皮 (10分)分)三、皮膚的附屬器三、皮膚的附屬器 1、毛、毛 (10分)分) 2、皮脂腺、皮脂腺 (
30、10分)分) 3、汗腺、汗腺 (15分)分) 表皮表皮 概述概述 真皮真皮 皮膚附屬器皮膚附屬器皮膚皮膚授授 課課 內內 容容 保護和屏障作用:阻擋異物和病原體侵入。保護和屏障作用:阻擋異物和病原體侵入。 防止體內組織液丟失,維持內環境的穩定。防止體內組織液丟失,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排泄部分代謝產物,并可調節體溫。排泄部分代謝產物,并可調節體溫。 有豐富的感覺末梢,感受外界的刺激。有豐富的感覺末梢,感受外界的刺激。 參與免疫應答。參與免疫應答。 呼吸和吸收功能。呼吸和吸收功能。 參與面部表情變化。參與面部表情變化。結結 構構功功 能能分分 類類 表皮表皮 角蛋白形成細胞角蛋白形成細胞(epid
31、ermis)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 黑素細胞黑素細胞 朗格罕斯細胞朗格罕斯細胞 真皮真皮 乳頭層乳頭層 (dermis) 網狀層網狀層 皮膚附屬器:由表皮衍生而來,有毛、皮膚附屬器:由表皮衍生而來,有毛、 甲、皮脂腺、汗腺等。甲、皮脂腺、汗腺等。結結 構構功功 能能分分 類類(圖(圖 1) 根據有毛無毛分為:根據有毛無毛分為: u 厚皮膚:無毛,分布于手掌、腳底的皮膚。厚皮膚:無毛,分布于手掌、腳底的皮膚。u 薄皮膚:有毛,頭皮等。薄皮膚:有毛,頭皮等。結結 構構功功 能能分分 類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 由角化的復扁上皮構成。由角化的復扁上皮構成。
32、厚薄不一,一般為厚薄不一,一般為0.1mm(眼瞼(眼瞼0.04 mm, 手和足掌最厚,約手和足掌最厚,約0.8-1.5mm) 細胞分兩類:一類是角蛋白形成細胞,占細胞分兩類:一類是角蛋白形成細胞,占 95%,構成表皮主體;細胞分層排列,新,構成表皮主體;細胞分層排列,新 生細胞由基底層向淺層移動;另一類為非生細胞由基底層向淺層移動;另一類為非 角蛋白形成細胞,包括黑素細胞和朗格罕角蛋白形成細胞,包括黑素細胞和朗格罕 斯細胞,分散在角蛋白形成細胞之間。斯細胞,分散在角蛋白形成細胞之間。 分分 類類(圖(圖 23) LM:1)附于基膜上,為一層矮柱狀細胞,)附于基膜上,為一層矮柱狀細胞, 稱基底細
33、胞。稱基底細胞。 2)核圓較大,染色淺,胞質嗜堿性強。)核圓較大,染色淺,胞質嗜堿性強。 EM:1)胞質內游離核糖體豐富,強嗜堿性。)胞質內游離核糖體豐富,強嗜堿性。 2)有分散和成束角蛋白絲(張力絲)。)有分散和成束角蛋白絲(張力絲)。 3)細胞鄰面有橋粒相連,基底面以半)細胞鄰面有橋粒相連,基底面以半 橋粒與基膜相連,起牢固連接作用。橋粒與基膜相連,起牢固連接作用。 功能:細胞未分化,不斷分裂,新生細胞向功能:細胞未分化,不斷分裂,新生細胞向 淺層移動,分化成其余幾層細胞。淺層移動,分化成其余幾層細胞。基底層基底層棘棘 層層顆粒層顆粒層透明層透明層角質層角質層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
34、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圖(圖 4) LM:1)由)由4 10層多邊形細胞組成,表面伸層多邊形細胞組成,表面伸 出許多細短的突起,故名棘細胞。出許多細短的突起,故名棘細胞。 2)細胞較大,胞質嗜堿性,核大而圓。)細胞較大,胞質嗜堿性,核大而圓。 3)可見成束角蛋白絲,稱張力原纖維。)可見成束角蛋白絲,稱張力原纖維。 EM:1)富含游離核糖體;)富含游離核糖體; 2)成束的角蛋白絲附于橋粒上;)成束的角蛋白絲附于橋粒上; 3)細胞突起之間以橋粒相連;)細胞突起之間以橋粒相連; 4)見有膜包被的板層顆粒,內有明暗)見有膜包被的板層顆粒,內有明暗 相間的平行板層,含糖脂和固醇。相間的平行板
35、層,含糖脂和固醇。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基底層基底層棘棘 層層顆粒層顆粒層透明層透明層角質層角質層(圖(圖 57) LM:1)由)由3 5層較扁的梭形細胞構成。層較扁的梭形細胞構成。 2)胞核和細胞器已退化。)胞核和細胞器已退化。 3)胞質中含許多透明角質顆粒,強嗜)胞質中含許多透明角質顆粒,強嗜 堿性,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堿性,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 EM:1)透明角質顆粒無膜包被,呈致密均)透明角質顆粒無膜包被,呈致密均 質狀,來源不明,主要成分為富有質狀,來源不明,主要成分為富有 組氨酸的蛋白質。組氨酸的蛋白質。 2)含板層顆粒增多。)含板層顆粒
36、增多。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基底層基底層棘棘 層層顆粒層顆粒層透明層透明層角質層角質層(圖(圖 56) 只在手掌和腳掌等厚皮膚中可見。只在手掌和腳掌等厚皮膚中可見。 由數層更扁平的梭形細胞組成,為死細胞。由數層更扁平的梭形細胞組成,為死細胞。 細胞界限不清,細胞界限不清,HE染色中細胞嗜酸性,染色中細胞嗜酸性, 呈紅色透明均質狀,折光性強;呈紅色透明均質狀,折光性強; 細胞核、細胞器已消失,透明角質顆粒增細胞核、細胞器已消失,透明角質顆粒增 多,細胞繼續角化。多,細胞繼續角化。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基底層基底層棘棘
37、 層層顆粒層顆粒層透明層透明層角質層角質層(圖(圖 5) 由多層扁平角化細胞組成,細胞完全角化。由多層扁平角化細胞組成,細胞完全角化。 細胞呈均質狀,輪廓不清,嗜酸性。細胞呈均質狀,輪廓不清,嗜酸性。 電鏡下,胞質充滿角蛋白(為角蛋白絲和電鏡下,胞質充滿角蛋白(為角蛋白絲和 透明角質顆粒中富含組氨酸的蛋白質)。透明角質顆粒中富含組氨酸的蛋白質)。 胞膜內面附有一層不溶性蛋白質而堅固。胞膜內面附有一層不溶性蛋白質而堅固。 細胞表面不平,相鄰細胞相互嵌合,間隙細胞表面不平,相鄰細胞相互嵌合,間隙 內充滿了板層顆粒釋放出的脂質。內充滿了板層顆粒釋放出的脂質。 表面細胞間橋粒解體,細胞脫落形成皮屑。表
38、面細胞間橋粒解體,細胞脫落形成皮屑。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基底層基底層棘棘 層層顆粒層顆粒層透明層透明層角質層角質層(圖(圖 56) 來源:由胚胎早期的神經嵴發生。來源:由胚胎早期的神經嵴發生。 部位:位于表皮基底細胞之間。部位:位于表皮基底細胞之間。 HE染色不易分辨,用特殊染色可顯示染色不易分辨,用特殊染色可顯示 貌;頂部有多個較長并分支突起的細胞;貌;頂部有多個較長并分支突起的細胞; 突起內含黑素體,并可伸入棘層。突起內含黑素體,并可伸入棘層。 電鏡下可見胞質內豐富的游離核糖體和電鏡下可見胞質內豐富的游離核糖體和 粗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粗面內質
39、網、高爾基復合體。 特點:胞質中有多個長圓形小體,長特點:胞質中有多個長圓形小體,長 0.6um,寬,寬0.2um,稱黑素體。,稱黑素體。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圖(圖 8)黑黑 素素細細 胞胞朗格罕朗格罕斯細胞斯細胞梅克爾梅克爾細細 胞胞 黑素體由高爾基復合體生成。黑素體由高爾基復合體生成。 含酪氨酸酶,可將酪氨酸轉化為黑色素。含酪氨酸酶,可將酪氨酸轉化為黑色素。 黑素體充滿色素后成為黑素顆粒。黑素體充滿色素后成為黑素顆粒。 黑素顆粒移入突起末端后進入基底細胞內,黑素顆粒移入突起末端后進入基底細胞內, 而黑素細胞內的黑素顆粒卻很少;而黑素細胞內的黑素顆
40、粒卻很少; 黑色素吸收紫外線,使表皮深部免受損害;黑色素吸收紫外線,使表皮深部免受損害; 膚色深淺主要取決于黑素細胞合成黑色素膚色深淺主要取決于黑素細胞合成黑色素 的能力和黑素顆粒的分布。的能力和黑素顆粒的分布。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圖(圖 9)黑黑 素素細細 胞胞朗格罕朗格罕斯細胞斯細胞梅克爾梅克爾細細 胞胞 來源:由胚胎期骨髓發生。來源:由胚胎期骨髓發生。 部位:位于表皮的棘細胞之間。部位:位于表皮的棘細胞之間。 HE染色呈圓形,核深染,胞質清亮。用染色呈圓形,核深染,胞質清亮。用 ATP酶特殊染色顯示樹枝狀突起。酶特殊染色顯示樹枝狀突起。 電鏡下
41、見胞質內有特殊形狀的伯貝克顆粒,電鏡下見胞質內有特殊形狀的伯貝克顆粒, 呈桿狀或球拍形,一端或中間部可有電子呈桿狀或球拍形,一端或中間部可有電子 透明的膨大。透明的膨大。 功能:抗原呈遞,對抗侵入皮膚的病原微功能:抗原呈遞,對抗侵入皮膚的病原微 生物和監視表皮癌變細胞。生物和監視表皮癌變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圖(圖 1011)黑黑 素素細細 胞胞朗格罕朗格罕斯細胞斯細胞梅克爾梅克爾細細 胞胞 位于基底層,呈扁平形,有指狀突起伸入位于基底層,呈扁平形,有指狀突起伸入 角質形成細胞之間。角質形成細胞之間。 HE染色切片不易辨認。染色切片不易辨認。 基
42、底部胞質內含致密核心小泡,基底面與基底部胞質內含致密核心小泡,基底面與 感覺神經末梢形成突觸樣結構,可能是接感覺神經末梢形成突觸樣結構,可能是接 受機械刺激的感覺細胞。受機械刺激的感覺細胞。黑黑 素素細細 胞胞朗格罕朗格罕斯細胞斯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非角蛋白形成細胞分層與角化分層與角化分分 類類(圖(圖 1213)梅克爾梅克爾細細 胞胞 為表皮下方一薄層結締組織,形成許多嵴為表皮下方一薄層結締組織,形成許多嵴 狀或乳頭狀的凸起,突向表皮,稱為真皮狀或乳頭狀的凸起,突向表皮,稱為真皮 乳頭。使表皮與乳頭層連接面積增大,有乳頭。使表皮與乳頭層連接面積增大,有 利于牢固連接,并有利于營養表皮。利于牢
43、固連接,并有利于營養表皮。 乳頭層內含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較細密,乳頭層內含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較細密, 細胞較多,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乳頭層有細胞較多,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乳頭層有 許多游離神經末梢,乳頭內可見觸覺小體。許多游離神經末梢,乳頭內可見觸覺小體。乳頭層乳頭層網織層網織層真真 皮皮(圖(圖 14) 為真皮的主要部分,由粗大的膠原纖維束為真皮的主要部分,由粗大的膠原纖維束 交織成網,有豐富的彈性纖維,使皮膚有交織成網,有豐富的彈性纖維,使皮膚有 較大的彈性和韌性。較大的彈性和韌性。 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可見毛囊,皮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可見毛囊,皮 脂腺、汗腺,并可見環層小體。脂腺、汗
44、腺,并可見環層小體。 真真 皮皮乳頭層乳頭層網織層網織層(圖(圖 15) 動物有保溫、抵抗機械性損害的作用。動物有保溫、抵抗機械性損害的作用。 人的毛囊內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人的毛囊內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 能感受觸覺,為靈敏的觸覺感受器。能感受觸覺,為靈敏的觸覺感受器。功功 能能毛毛皮脂腺皮脂腺汗汗 腺腺結結 構構 毛由排列規則的角化上皮細胞組成,細胞毛由排列規則的角化上皮細胞組成,細胞 內充滿角蛋白并富含黑色素。內充滿角蛋白并富含黑色素。 毛干為伸出皮膚外的毛;毛根長在皮膚內。毛干為伸出皮膚外的毛;毛根長在皮膚內。 毛囊:為包于毛根外的上皮和結締組織組毛囊:為包于毛根外的上皮和結締組織組
45、 成,內層為上皮根鞘,與表皮相連,結構成,內層為上皮根鞘,與表皮相連,結構 與表皮相似,外層為結締組織鞘,為致密與表皮相似,外層為結締組織鞘,為致密 結締組織。結締組織。 功功 能能結結 構構毛毛皮脂腺皮脂腺汗汗 腺腺(圖(圖 1618) 毛球:毛根和毛囊下端合為一體而成膨大毛球:毛根和毛囊下端合為一體而成膨大 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長點,它的上皮為干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長點,它的上皮為干 細胞,稱毛母質,能增殖分化為毛根和上細胞,稱毛母質,能增殖分化為毛根和上 皮根鞘的細胞。皮根鞘的細胞。 毛乳頭:富含血管神經的結締組織突入毛毛乳頭:富含血管神經的結締組織突入毛 球底面形成,對毛生長起誘導和營養作
46、用。球底面形成,對毛生長起誘導和營養作用。 立毛肌:連接毛囊和真皮的一束平滑肌,立毛肌:連接毛囊和真皮的一束平滑肌, 與皮膚表面成鈍角,受交感神經支配,收與皮膚表面成鈍角,受交感神經支配,收 縮時使毛發豎立。縮時使毛發豎立。功功 能能結結 構構毛毛皮脂腺皮脂腺汗汗 腺腺 部位: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間。部位: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間。 結構:為泡狀腺,分泌部無腺泡腔,周邊細結構:為泡狀腺,分泌部無腺泡腔,周邊細 胞小,為干細胞,不斷分裂,生成新的腺細胞小,為干細胞,不斷分裂,生成新的腺細 胞;新生細胞漸變大,并向腺泡中心移動,胞;新生細胞漸變大,并向腺泡中心移動, 其胞質中形成越來越多的小脂滴;腺泡中
47、心其胞質中形成越來越多的小脂滴;腺泡中心 的細胞更大,呈多邊形,胞質內充滿脂滴,的細胞更大,呈多邊形,胞質內充滿脂滴, 核固縮,細胞器消失。核固縮,細胞器消失。 分泌方式:全漿分泌,形成皮脂。分泌方式:全漿分泌,形成皮脂。 作用:皮脂對皮膚有潤滑作用和殺菌作用。作用:皮脂對皮膚有潤滑作用和殺菌作用。毛毛皮脂腺皮脂腺汗汗 腺腺(圖(圖 1920) 部位:遍布于全身,位于真皮深層和皮下組部位:遍布于全身,位于真皮深層和皮下組 織中,盤曲成團。織中,盤曲成團。 結構:單曲管狀腺結構:單曲管狀腺u導管:為細長彎曲的上皮管道,由導管:為細長彎曲的上皮管道,由23層的立方層的立方上皮組成,開口于皮膚表面的
48、汗孔。上皮組成,開口于皮膚表面的汗孔。u腺泡:上皮為單層錐體形細胞,核圓位于基底,腺泡:上皮為單層錐體形細胞,核圓位于基底,腺細胞與基膜之間有肌上皮細胞。腺細胞與基膜之間有肌上皮細胞。 分泌方式:局漿分泌。分泌方式:局漿分泌。 作用:分泌汗液,濕潤皮膚、散熱、降溫,作用:分泌汗液,濕潤皮膚、散熱、降溫,調節水鹽代謝,排泄代謝產物。調節水鹽代謝,排泄代謝產物。毛毛皮脂腺皮脂腺汗汗 腺腺局局 泌泌汗汗 腺腺頂頂 泌泌汗汗 腺腺(圖(圖2122) 部位:位于腋窩、乳暈和陰部等處。部位:位于腋窩、乳暈和陰部等處。 結構:單曲管狀腺結構:單曲管狀腺u導管:細而直,有兩層立方上皮細胞構成,開口導管:細而直
49、,有兩層立方上皮細胞構成,開口于毛囊上段。于毛囊上段。u腺泡:盤曲成團,腺細胞呈立方形,胞質內含許腺泡:盤曲成團,腺細胞呈立方形,胞質內含許多分泌顆粒和溶酶體,也有肌上皮細胞。多分泌顆粒和溶酶體,也有肌上皮細胞。 分泌方式:頂漿分泌。分泌方式:頂漿分泌。 作用:分泌物為粘稠乳狀液,被細菌分解產作用:分泌物為粘稠乳狀液,被細菌分解產 生特別的氣味,分泌物過剩時產生狐臭。生特別的氣味,分泌物過剩時產生狐臭。 毛毛皮脂腺皮脂腺汗汗 腺腺局局 泌泌汗汗 腺腺頂頂 泌泌汗汗 腺腺1. 有關黑素細胞的特點有關黑素細胞的特點,正確的是正確的是 ( ) A、生成黑色素細胞、生成黑色素細胞 B、來自胚胎期神經嵴
50、、來自胚胎期神經嵴 C、胞體有許多突起、胞體有許多突起 D、分散在基底層之間、分散在基底層之間 E、胞質內黑素體為長圓形小體、胞質內黑素體為長圓形小體2表皮中有活躍增生能力的細胞見于表皮中有活躍增生能力的細胞見于 ( ) A、基底層、基底層 B、棘層、棘層 C、顆粒層、顆粒層 D、透明層、透明層 E、角質層、角質層一、一、A型題,在以下每道試題中,請從備選答案中型題,在以下每道試題中,請從備選答案中 選出選出1個最佳答案。個最佳答案。1. 皮膚真皮乳頭層可見皮膚真皮乳頭層可見 ()2. 皮膚真皮網織層可見皮膚真皮網織層可見 ()3. 郎格汗斯細胞可見郎格汗斯細胞可見 ()4. 黑素細胞可見黑素細胞可見 ()D、觸覺小體、觸覺小體B、伯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合同管理工程師《合同法務》模擬題
- 復印機租賃協議
- 高齡用工免責協議書
- 拆遷征收補償協議書
- 2025年03月山東華宇工學院博士人才公開招聘(5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大興安嶺地區“地委書記進校園”引才14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南通市海門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5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天津市武清區高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3月模擬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顏料紅系列項目安全風險評價報告
- 長治醫學院《形勢與政策(5)》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手術室中的緊急事件處理和救助措施
- 華為經營管理-華為經營管理華為的IPD(6版)
- 土地經濟學(黑龍江聯盟)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東北農業大學
- 全國水利ABC證判斷題五
- 大鼓校本課程綱要
- 中建臨建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梁長虹解讀碘對比劑使用指南第二(呼和浩特)
- 口腔檢查-口腔一般檢查方法(口腔科課件)
- 日間手術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方案
- 電機原理及拖動第4版習題及答案匯總(邊春元)第1-9章
- 印刷合作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