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學實驗_第1頁
植物生理學實驗_第2頁
植物生理學實驗_第3頁
植物生理學實驗_第4頁
植物生理學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植物生理學實驗植物組織中自由水、束縛水含量的測定植物組織中自由水、束縛水含量的測定植物組織滲透勢的測定植物組織滲透勢的測定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 硝酸還原酶活性測定硝酸還原酶活性測定 植株硝態氮的測定植株硝態氮的測定 植株磷素的測定植株磷素的測定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分離及理化性質的鑒定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分離及理化性質的鑒定葉綠素的分離與吸收光譜葉綠素的分離與吸收光譜葉綠素葉綠素a a、b b含量測定含量測定 植物呼吸強度測定植物呼吸強度測定IAAIAA酶活性測定酶活性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測定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測定油類種子萌發時脂肪酸含量測定油類種子萌發時脂肪酸

2、含量測定 E1.植物組織中自由水、束縛水含量的測定 一、實驗目的:一、實驗目的:了解植物組織中水分存在的狀態與生命活動的關系,熟悉折射儀的使用。 二、原理及意義:略原理及意義:略 三、儀器設備與試劑試材三、儀器設備與試劑試材 儀器儀器 阿貝折射儀、分析天平、烘箱、鉆孔器、 干燥器、稱量瓶、移液管等。 試劑試劑 質量濃度65-75 蔗糖溶液 試材試材 新鮮土豆 四、實驗步驟:四、實驗步驟: 稱量瓶洗凈烘干備用 土豆洗凈打孔切片稱重(連瓶,兩份) 一號瓶 105烘干直至恒重; 二號瓶加入濃度65-75 蔗糖溶液 放置1-2小時,中間經常搖動 阿貝折射儀測量蔗糖溶液濃度。 五、計算五、計算:自由水含

3、量=? 束縛水含量=? 組織含水量=?E2.植物組織滲透勢的測定一、實驗目的:一、實驗目的: 了解植物組織在不同濃度溶液中細胞質壁分離的產生過程及用于測定植物組織滲透勢的方法。二、原理及意義:原理及意義:若植物組織細胞內汁液與外界溶液滲透勢相同,此時植物組織細胞將近處于初始質壁分離狀態。這種外液稱為等滲溶液。用一系列梯度濃度外液處理觀測植物組織細胞質壁分離現象,就可以大略計算等滲溶液的濃度。三、儀器設備與試劑試材三、儀器設備與試劑試材 儀器儀器 顯微鏡等 試劑試劑 0.1、0.2-0.7mol/L的的蔗糖溶液 試材試材 洋蔥 四、實驗步驟:四、實驗步驟: 1.配制0.1、0.2-0.7mol/

4、L的的蔗糖溶液濃度梯度; 2.浸入洋蔥表皮5-10分鐘 3.顯微鏡觀測找到未產生質壁分離的最高濃度和產生初始質壁分離的濃度,算出其平均值即等滲溶液的濃度。 五、計算五、計算 計算公式:s =-RTic 式中s為植物組織細胞滲透勢,以bar表示;i為解離系數,蔗糖是1;R為氣體常數,0.083 Lbar/molK;T為絕對溫度,K(即 273t,t為實驗溫度);c為等滲溶液濃度,mol/L。E3、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一小液流法 一、實驗目的一、實驗目的 掌握植物組織水勢的測定方法,并了解滲透系統中水勢大小是水分移動方向的決定因素。 二、原理及意義:原理及意義:植物生活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當將植物細

5、胞或組織放人外界溶液中時,水分將以水勢差為動力在兩者間流動,最終達到動態平衡。如果植物組織的水勢小于外界溶液的水勢,植物細胞吸水,使外界溶液濃度增大;反之,植物細胞失水,使外液濃度變小。若植物組織與外界溶液水勢相同,將不改變外部溶液的濃度,此時外液的滲透勢就等于植物組織的水勢。可以利用外界溶液的濃度不同其比重也不同的原理來確定與植物組織水勢相同的外液,根據公式計算植物組織的水勢。 三、儀器設備與試劑試材三、儀器設備與試劑試材 1 1植物材料植物材料 馬鈴薯塊莖、玉米或菠菜葉片 2 2實驗器材實驗器材 吸水紙、容量管(或10mL量筒)、試管、帶蓋青霉素小瓶、膠頭細玻璃彎管、移液管、剪刀或打孔器、

6、橡皮塞和軟木塞、試管架、溫度計和鑷子。 3 3實驗試劑實驗試劑 lmol/L的蔗糖溶液、甲烯藍粉末。 四、實驗步驟:四、實驗步驟: 1.外界溶液的配制與滲透作用外界溶液的配制與滲透作用 配制 0107 mol/L 7個梯度的蔗糖溶液各10ml,注入7只試管中,并分別編號,作為對照組。 將7只試管編號,分別從對照組中相同編號的試管中取蔗糖溶液4ml注人各管作為實驗組。 用打孔器將馬鈴薯塊莖或玉米等植物的葉片剪成大小相同(約05cm)的小塊,切成薄片,每管中投人約占1/4溶液體積的樣品,放置 30 min。在此期間搖動試管數次。 用針尖或牙簽尖端挑取少許甲烯藍粉末加入上述各試管中,搖勻,此時溶液為

7、淺藍色。量大會影響溶液濃度,能夠顯色即可 2等滲溶液確定等滲溶液確定 用膠頭細玻璃彎管從各小瓶中依次吸取少量的淺藍色溶液,并用吸水紙吸掉膠頭彎管外壁上的溶液,然后將彎管伸入相同編號的對照組試管液體中部,緩慢放出溶液一滴,觀察藍色液滴的移動方向(見圖)。 若有色液滴向上移動,表明組織失水,使蔗糖溶液濃度降低、比重減小;若有色液滴向下移動,表明組織吸水,使蔗糖溶液濃度升高、比重增大;如果有色液滴靜止不動,則表明蔗糖溶液與植物組織水勢相等,記錄該蔗糖溶液的濃度。過快會影響上浮或下沉的觀察效果注意:液滴不能貼壁 五、計算五、計算 計算公式:W =-RTiC 式中W為植物組織水勢,以bar表示;i為解離

8、系數,蔗糖是1;R為氣體常數,0.083 Lbar/molK;T為絕對溫度,K(即 273t,t為實驗溫度);C為等滲溶液濃度 注意事項1葉片投入小瓶要快,小瓶及時加蓋,防止葉內或小瓶中水分蒸發影響實驗結果。2加人實驗組的甲烯藍粉末量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溶液的比重。3膠頭細玻璃彎管要各溶液專用,如用一只彎管則應從低濃度到高濃度依次吸取溶液。4釋放藍色液滴時要緩慢,防止過急擠壓沖力影響液滴移動。5觀察液滴移動狀況最好放在一個白色的背景下進行。E4.E4.硝酸還原酶活性測定硝酸還原酶活性測定一、原理 硝酸還原酶(硝酸還原酶(NRNR)是植物氮素同化的關鍵酶,它催)是植物氮素同化的關鍵酶,它催化植物體

9、內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化植物體內的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 。 產生的亞硝酸鹽與對產生的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或對氨基苯磺酸(或對氨基苯磺氨基苯磺酰胺)及酰胺)及萘胺(或萘基乙烯二胺)在酸性條件萘胺(或萘基乙烯二胺)在酸性條件下定量生成紅色偶氮化合物。下定量生成紅色偶氮化合物。 生成的紅色偶氮化合物在生成的紅色偶氮化合物在540nm540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測定。硝酸還原酶活性可由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測定。硝酸還原酶活性可由產生的亞硝態氮的量表示。一般以產生的亞硝態氮的量表示。一般以NgNgg g1 1h h1 1為為單位。單位。分光光度計;分光光度計;真空抽氣

10、泵(或真空抽氣泵(或20ml20ml注射器筒);注射器筒);天平;單面刀片;天平;單面刀片;保溫箱(或恒溫水浴);保溫箱(或恒溫水浴);刻度試管(刻度試管(15ml15ml);移液管;);移液管;離心管等離心管等二、儀器與設備三、試驗試劑 亞硝酸鈉標準液: 稱取分析純NaNO2 0.1000g水溶后定容至100ml,吸取5ml用水稀釋定容至1000ml,即為每ml含NaNO2 5g5g(亞硝態氮近似1g/ml)的標準液。 0.1mol/L pH7.5的磷酸緩沖液:K2HPO4 19.24g,KH2PO4 2.2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三、試驗試劑 1%(W/V)對-氨基苯磺酸溶液:稱

11、取1.0g加入25ml濃HCl中,用蒸餾水定容至100ml。 0.2%(W/V)-萘胺溶液:稱取0.2g-萘胺溶于25ml冰醋酸中,用蒸餾水定容至100ml。 30%三氯乙酸溶液:75.0g三氯乙酸水溶后定容250ml。 KNO3(0.1mol/L)、異丙醇(1% V/V)、磷酸緩沖液(0.1mol/L)混合液:稱3.03g KNO3溶于300ml 0.1mol/L的磷酸緩沖液中,再加3ml異丙醇混勻。四、實驗步驟1.標準曲線制作 : 取6支潔凈烘干的15ml刻度試管,以5g(亞硝態氮近似1g/ml)的標準液配制05.0g的系列標準亞硝態氮溶液各各1ml,1ml,分別加入對分別加入對氨基苯磺氨

12、基苯磺酸及酸及萘胺各萘胺各2ml2ml。搖勻后在。搖勻后在3030保溫箱或恒溫保溫箱或恒溫水浴中保溫水浴中保溫15min15min,然后在,然后在540nm540nm波長下比色。以波長下比色。以亞硝態氮(亞硝態氮(gg)為橫坐標,光密度值為縱坐標繪)為橫坐標,光密度值為縱坐標繪標準曲線或建立回歸方程。標準曲線或建立回歸方程。 2 2酶反應和酶活性測定酶反應和酶活性測定(1 1)取樣)取樣 將材料(小白菜、小麥、玉米等作物葉片)洗凈,將材料(小白菜、小麥、玉米等作物葉片)洗凈,用蒸餾水沖洗,濾紙吸干。在葉片中部打取直徑用蒸餾水沖洗,濾紙吸干。在葉片中部打取直徑1cm1cm的圓片(或剪成的圓片(或

13、剪成0.50.51.0cm1.0cm2 2的小塊)混勻。的小塊)混勻。A A 稱稱0.50.51.0g 1-31.0g 1-3份,放入三角瓶(試管并編份,放入三角瓶(試管并編號)。號)。B B 對照,稱對照,稱0.50.51.0g 11.0g 1份,放入三角瓶。份,放入三角瓶。 (A (A和和B B最好同重,便于計算。最好同重,便于計算。) )(2 2)酶促反應)酶促反應 A A 向向A A各三角瓶加入磷酸緩沖液混合液各三角瓶加入磷酸緩沖液混合液5ml5ml,KNOKNO3 3 5ml5ml。B B 向向B B三角瓶加入磷酸緩沖液混合液三角瓶加入磷酸緩沖液混合液5ml5ml,蒸餾水,蒸餾水5m

14、l5ml。 然后將所有試管置真空干燥器中接真空泵抽然后將所有試管置真空干燥器中接真空泵抽氣,直至葉片沉在瓶底。將各三角瓶置氣,直至葉片沉在瓶底。將各三角瓶置3030下下于黑暗處保溫于黑暗處保溫30min30min,準確記錄反應時間。,準確記錄反應時間。(3 3)比色)比色 將各三角瓶取出靜置將各三角瓶取出靜置2min2min,吸取上清液,吸取上清液1ml1ml加入另一組試管,按標準曲線做法進行顯色加入另一組試管,按標準曲線做法進行顯色測定,從標準曲線查出或回歸方程計算出其測定,從標準曲線查出或回歸方程計算出其亞硝態氮含量(處理減對照),計算酶活性亞硝態氮含量(處理減對照),計算酶活性(NgNg

15、g g1 1h h1 1)。)。 酶活性:酶活性: C C反應液催化產生的亞硝態氮總量(反應液催化產生的亞硝態氮總量(gg) V V1 1提取酶液時加入緩沖液等后的總體積(提取酶液時加入緩沖液等后的總體積(mlml) 10ml10ml V V2 2酶反應時加入的粗酶液體積(酶反應時加入的粗酶液體積(mlml)1ml1ml W W樣品重量(樣品重量(g g) t t反應時間(反應時間(h h小時小時,0.5,0.5) t/21WVVCE5植物組織中硝態氮的測定 一、原理及意義:植物體內硝態氮的含量,不僅反映出植物的氮素營養狀態,還有助于鑒定果蔬及其加工品的品質硝態氮必須還原成NH3才能參加植物體

16、內的有機化合物的合成還原的部位因植物類別和環境條件而異,可以在根部,也可以在枝葉. 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植物體內由硝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植物體內由硝酸還原酶(酸還原酶(NRNR)催化)。)催化)。 產生的亞硝酸鹽與對產生的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或對氨基苯磺酸(或對氨基苯磺酰胺)及氨基苯磺酰胺)及萘胺(或萘基乙萘胺(或萘基乙烯二胺)在酸性條件下定量生成紅色偶烯二胺)在酸性條件下定量生成紅色偶氮化合物。氮化合物。 生成的紅色偶氮化合物在生成的紅色偶氮化合物在520nm520nm波長下有最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分光光度計;分光光度計;真空抽氣泵(

17、或真空抽氣泵(或20ml20ml注射器筒);注射器筒);天平;單面刀片;天平;單面刀片;保溫箱(或恒溫水浴);保溫箱(或恒溫水浴);刻度試管(刻度試管(15ml15ml);移液管;);移液管;離心管等離心管等二、儀器與設備三、試驗試劑 醋酸溶液;醋酸溶液;KNO3標準液;標準液; 混合粉劑混合粉劑 實驗材料洗凈的小白菜、小麥、玉米等實驗材料洗凈的小白菜、小麥、玉米等作物葉片作物葉片四、實驗步驟1.1.標準曲線制作標準曲線制作 : 取取5 5支潔凈烘干的支潔凈烘干的15ml15ml刻度試管按順序分別加入刻度試管按順序分別加入25ug/ml25ug/ml的的KNOKNO3 3 8080、16016

18、0、240240、320320、400ul,400ul,再分別再分別加蒸餾水加蒸餾水920920、840840、760760、680680、600ul,600ul,即配成即配成2 2、4 4、6 6、8 8、10ug/ml10ug/ml的系列標準硝態氮溶液的系列標準硝態氮溶液; ;每支試管再每支試管再加入加入9ml 9ml 醋酸溶液醋酸溶液,0.2g試劑試劑混合粉劑混合粉劑,劇烈,劇烈搖勻后在搖勻后在3030保溫箱或恒溫水浴中保溫保溫箱或恒溫水浴中保溫10-30min10-30min,去除粉膜,取清液在去除粉膜,取清液在nmnm波長下比色。以硝態波長下比色。以硝態氮(氮(gg)為橫坐標,光密度

19、值為縱坐標繪標準曲)為橫坐標,光密度值為縱坐標繪標準曲線。線。 . .組織液中硝態氮含量的測定組織液中硝態氮含量的測定 取5g新鮮植物材料,切碎,于研缽內加少量蒸餾水研磨,洗入量筒或三角瓶,振蕩-分鐘(或用榨汁器盡力榨出盡汁液), 定容至1毫升,澄清,取上清液1毫升按標準曲線制作方法測定硝態氮(比色時如樣品液顏色太深,可以適當稀釋10-20倍),按下列公式計算含氮量: 植物組織中硝態氮含量(硝態氮含量(ug/g)=C*V 為為標準曲線上查得的組織提取液所含硝態氮濃度硝態氮濃度(ug/ml) 為為g植物組織所制備的提取液體積(植物組織所制備的提取液體積(ml)此次為)此次為2. E6.植株磷素的

20、測定植株磷素的測定v一、原理與意義v材料中的有機物經酸氧化分解,使磷在酸性條件下與鉬酸銨結合生成磷鉬酸銨。此化合物經-1.2.4氨基奈酚磺酸還原成蘭色化合物-鉬藍。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660nm處測定鉬藍的吸光值,以測定磷的含量。反應式為:H3PO4+12(NH4)3MoO4+21HNO3(NH4)3PO412MoO3+21NH4NO3+12H2O(NH4)3PO412MoO3鉬藍-1.2.4氨基奈酚磺酸二、實驗試劑 1. 50g/mL標準磷溶液:(稱取0.2195g分析純KH2PO4)溶于400mL去離子水中,加入5mL濃硫酸,然后轉入1L容量瓶中定容(搖勻)。 2. 鉬酸銨-硫酸混合溶液:

21、2.5%鉬酸銨和3mol/L硫酸等體積混合。 3. -1.2.4氨基奈酚磺酸溶液:將 0.25 -1.2.4氨基奈酚磺酸 ,15g NaHSO3及0.5gNa2SO3溶于100ml蒸餾水中。使用前加水混合均勻。三、實驗步驟 1. 繪制標準曲線:取上述標準磷溶液配成濃度為0,10,20,30,40,50g/mL,分別取1mL于試管中,各加入鉬酸銨-硫酸混合溶液3.5ml、-1.2.4氨基奈酚磺酸0.5ml,搖勻,37。C保溫15-25min。選擇660nm波長,用光徑1cm比色杯,以濃度0為參比溶液,測得各標準溶液的光密度。以磷的濃度為橫坐標,光密度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繪制標準曲線。 2. 組織

22、中磷含量的測定:取小白菜功能葉柄,洗凈吸干表面水分后,稱取5g置于研缽中,加少許石英砂及5mL蒸餾水研磨,將勻漿移置50mL,將研缽中殘渣一并洗入,(或用榨汁器盡力榨出)然后加水至刻度。吸取組織提取液1mL兩份于潔凈的試管中,再上述同樣條件下測其光密度,根據光密度值,從標準曲線上即可查出試液的濃度。 P=C(V/W) 式中:C為提取液的磷含量(g/mL) V為提取液的體積(mL) W為樣品(g)四、注意事項 注意在實驗時不可待各管都加完-1.2.4氨基奈酚磺酸以后再同時混勻,應加一管,混勻一管,保溫一管,力求各管的無機磷與還原劑反應時間一致。 E7.E7.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分離及葉綠體色素的提

23、取、分離及理化性質的鑒定理化性質的鑒定一、原理 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素(包括葉綠素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素(包括葉綠素a a和葉綠素和葉綠素b b)和黃)和黃色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兩大類。這兩類色素都色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兩大類。這兩類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機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提取。溶劑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譜分析的原理加以分離:因吸附劑對不提取液可用色譜分析的原理加以分離:因吸附劑對不同物質的吸附力不同,當用適當的溶劑推動時,混合物同物質的吸附力不同,當用適當的溶劑推動時,混合物中各種成分在兩相(固定相和流動相)間具有不同的分中

24、各種成分在兩相(固定相和流動相)間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所以移動速度不同,經過一定時間后,可將各配系數,所以移動速度不同,經過一定時間后,可將各種色素分開。種色素分開。 二、材料、儀器設備及試劑(一)材料:菠菜、小白菜葉片(一)材料:菠菜、小白菜葉片(二)儀器設備(二)儀器設備研缽;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培養皿(直研缽;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培養皿(直徑徑11cm11cm);康維皿或平底短玻管;圓形濾紙(直);康維皿或平底短玻管;圓形濾紙(直徑徑11cm11cm)(三)試劑(三)試劑8080丙酮;丙酮;100100丙酮、石英砂;碳酸鈣粉;丙酮、石英砂;碳酸鈣粉;推動劑:按石油醚;丙酮:苯

25、(推動劑: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10:2:1)比例配)比例配制(制(V VV V)。)。三、實驗步驟 1. 1.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葉綠體色素的提取(1 1)取菠菜新鮮葉片)取菠菜新鮮葉片4 45 5片(片(2g2g左右),洗凈,擦干,去左右),洗凈,擦干,去掉中脈、剪碎,掉中脈、剪碎,稱重(稱重(1g1g),放入研缽中。,放入研缽中。(2 2)研缽中加)研缽中加3 35ml 5ml 100100丙酮、少量石英砂、碳酸鈣丙酮、少量石英砂、碳酸鈣粉粉,研磨至糊狀,再加,研磨至糊狀,再加5 510ml 10ml 8080丙酮丙酮,提取,提取3-5min3-5min,上清液過濾于三角瓶中,殘

26、渣用上清液過濾于三角瓶中,殘渣用5-10ml 805-10ml 80丙酮丙酮沖洗,沖洗,一同濾于三角瓶中一同濾于三角瓶中, ,定容為定容為20ml20ml。分為每。分為每10ml10ml兩份,放于兩份,放于暗處備用。暗處備用。2. 2. 葉綠體色素的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分離(1 1)取圓形定性濾紙一張(直徑)取圓形定性濾紙一張(直徑11cm11cm),在),在其中心戳一圓形小孔(直徑約其中心戳一圓形小孔(直徑約3mm3mm)另取一)另取一張濾紙條(張濾紙條(3cm3cm4cm4cm),用鑷子夾住紙條放),用鑷子夾住紙條放入葉綠體色素提取液中入葉綠體色素提取液中1 1分鐘,取出風干后,分鐘,取出風干

27、后,再重復操作數次,然后沿長度方向卷成紙捻。再重復操作數次,然后沿長度方向卷成紙捻。(2 2)將紙捻插入圓形濾紙的小孔中,使與濾)將紙捻插入圓形濾紙的小孔中,使與濾紙剛剛平齊(勿突出)。紙剛剛平齊(勿突出)。(3 3)在培養皿內放一康維皿,在康維皿中央小室中)在培養皿內放一康維皿,在康維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適量的推動劑,把帶有紙捻的圓形濾紙平放加入適量的推動劑,把帶有紙捻的圓形濾紙平放在康維皿上,使紙捻下端浸入推動劑中。迅速蓋在康維皿上,使紙捻下端浸入推動劑中。迅速蓋好培養皿。好培養皿。(4 4)當推動劑前沿接近濾紙邊緣時,取出濾紙,風)當推動劑前沿接近濾紙邊緣時,取出濾紙,風干,即可看到分離的各

28、種色素:葉綠素干,即可看到分離的各種色素:葉綠素a a為藍綠色,為藍綠色,葉綠素葉綠素b b為黃綠色,葉黃素為鮮黃色,胡蘿卜素為為黃綠色,葉黃素為鮮黃色,胡蘿卜素為橙黃色。用鉛筆標出各種色素的位置和名稱。橙黃色。用鉛筆標出各種色素的位置和名稱。E8.E8.葉綠素的分離和含量與吸收光譜的測定葉綠素的分離和含量與吸收光譜的測定一、材料與試劑一、材料與試劑1.1.材料:菠菜、小白菜葉片材料:菠菜、小白菜葉片2.2.儀器設備儀器設備 研缽;漏斗;量筒;三角瓶;容量瓶;剪刀;滴研缽;漏斗;量筒;三角瓶;容量瓶;剪刀;滴管;培養皿(直徑管;培養皿(直徑11cm11cm);康維皿或平底短玻管;);康維皿或平

29、底短玻管;圓形濾紙(直徑圓形濾紙(直徑11cm11cm);分光光度計等。);分光光度計等。3.3.試劑試劑 8080丙酮;丙酮;100100丙酮、石英砂;碳酸鈣粉;丙酮、石英砂;碳酸鈣粉; 推動劑:按石油醚;丙酮:苯(推動劑: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10:2:1)比例配)比例配 制(制(V VV V)。)。二、原理 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素(包括葉綠素葉綠體中含有綠色素(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和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兩大類。和類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兩大類。這兩類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故可用這兩類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機

30、溶劑提取;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提取;提取液可以用色譜分析的原理將各種色素分開;提取液可以用色譜分析的原理將各種色素分開;然后將分離的葉綠素然后將分離的葉綠素a和黃綠色的葉綠素和黃綠色的葉綠素b于波長于波長400-700nm之間每隔之間每隔10nm進行比色,讀取它們的進行比色,讀取它們的OD值,繪制吸收光譜曲線。值,繪制吸收光譜曲線。三、實驗步驟 1. 1.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葉綠體色素的提取(1 1)取菠菜新鮮葉片,洗凈,擦干,去掉中脈、)取菠菜新鮮葉片,洗凈,擦干,去掉中脈、剪碎,稱重(剪碎,稱重(0.5-1g0.5-1g)放入研缽中。)放入研缽中。(2 2)研缽中加)研缽中加 5-5-10m

31、l 10ml 100100丙酮丙酮,研磨至組織,研磨至組織變白,提取變白,提取3-5 min3-5 min,上清液過濾于三角瓶中,上清液過濾于三角瓶中,殘渣用殘渣用8080丙酮丙酮沖洗,一同濾于三角瓶中,用沖洗,一同濾于三角瓶中,用8080丙酮丙酮定容至定容至10-20ml10-20ml即得葉綠體色素待用。即得葉綠體色素待用。2. 2. 葉綠體色素的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分離(1 1)取圓形定性濾紙一張(直徑)取圓形定性濾紙一張(直徑11cm11cm),在其中心),在其中心戳一圓形小孔(直徑約戳一圓形小孔(直徑約3mm3mm)另取一張濾紙條)另取一張濾紙條(5cm5cm1.5cm1.5cm),用滴管

32、吸取葉綠體色素提取液沿),用滴管吸取葉綠體色素提取液沿紙條的長度方向涂在紙條的一邊,使色素擴散的寬紙條的長度方向涂在紙條的一邊,使色素擴散的寬度限制在度限制在0.5cm0.5cm以內,風干后,再重復操作數次,以內,風干后,再重復操作數次,然后沿長度方向卷成紙捻,使浸過葉綠體色素溶液然后沿長度方向卷成紙捻,使浸過葉綠體色素溶液的一側恰在紙捻的一端。的一側恰在紙捻的一端。(2 2)將紙捻帶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圓形濾紙的小孔中,)將紙捻帶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圓形濾紙的小孔中,使與濾紙剛剛平齊(勿突出)。使與濾紙剛剛平齊(勿突出)。(3 3)在培養皿內放一康維皿,在康維皿中央小室中)在培養皿內放一康維皿,在康

33、維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適量的推動劑,把帶有紙捻的圓形濾紙平放加入適量的推動劑,把帶有紙捻的圓形濾紙平放在康維皿上,使紙捻下端浸入推動劑中。迅速蓋在康維皿上,使紙捻下端浸入推動劑中。迅速蓋好培養皿。好培養皿。(4 4)當推動劑前沿接近濾紙邊緣時,取出濾紙,風)當推動劑前沿接近濾紙邊緣時,取出濾紙,風干,即可看到分離的各種色素:葉綠素干,即可看到分離的各種色素:葉綠素a a為藍綠色,為藍綠色,葉綠素葉綠素b b為黃綠色,葉黃素為鮮黃色,胡蘿卜素為為黃綠色,葉黃素為鮮黃色,胡蘿卜素為橙黃色。用鉛筆標出各種色素的位置和名稱。橙黃色。用鉛筆標出各種色素的位置和名稱。3.葉綠素葉綠素a a、b b的吸收光譜的

34、吸收光譜 將將2 2分離的葉綠體色素紙層析濾紙用剪刀小分離的葉綠體色素紙層析濾紙用剪刀小心剪下藍綠色的葉綠素心剪下藍綠色的葉綠素a a和黃綠色的葉綠素和黃綠色的葉綠素b(b(注意避開分層不清晰的色區注意避開分層不清晰的色區) ),分別浸入,分別浸入8080丙酮洗下,用丙酮洗下,用8080丙酮為較零液,于丙酮為較零液,于波長波長400-700nm400-700nm之間每隔之間每隔10nm10nm進行比色,讀進行比色,讀取它們的取它們的ODOD值,繪制吸收光譜曲線。值,繪制吸收光譜曲線。 E9.E9.葉綠素葉綠素a a、b b含量測定含量測定一、原理 根據葉綠體色素提取液對可見光譜的吸收,利根據葉

35、綠體色素提取液對可見光譜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計在某一特定波長測定其吸光度,用分光光度計在某一特定波長測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計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即可用公式計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在測定葉綠素在測定葉綠素a a、b b時為了排除類胡蘿卜素的干時為了排除類胡蘿卜素的干擾,所用單色光的波長選擇葉綠素在紅光區的擾,所用單色光的波長選擇葉綠素在紅光區的最大吸收峰。最大吸收峰。 二、材料、儀器設備及試劑(一)材料:新鮮(或烘干)的植物葉片(一)材料:新鮮(或烘干)的植物葉片(二)儀器設備:(二)儀器設備:分光光度計;電子頂載天平(感量分光光度計;電子頂載天平(感量0.01g0.01g););

36、研缽;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濾紙;研缽;棕色容量瓶;小漏斗;定量濾紙;吸水紙;擦境紙;滴管吸水紙;擦境紙;滴管(三)試劑:(三)試劑:8080丙酮;石英砂;碳酸鈣粉。丙酮;石英砂;碳酸鈣粉。三、實驗步驟1. 1. 取新鮮植物(菠菜)葉片(或其它綠色組織)取新鮮植物(菠菜)葉片(或其它綠色組織)或干材料,擦凈組織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或干材料,擦凈組織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脈),混勻。脈),混勻。2. 2. 稱取剪碎的新鮮樣品稱取剪碎的新鮮樣品1g1g,放入研缽中,加少量,放入研缽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鈣粉及石英砂和碳酸鈣粉及2-3ml802-3ml80丙酮丙酮,研成均漿,研成均漿,再加再加丙

37、酮丙酮2-3ml2-3ml,繼續研磨至組織變白。靜置,繼續研磨至組織變白。靜置3-3-5min5min。3. 3. 取濾紙取濾紙1 1張,置漏斗中,用張,置漏斗中,用8080丙酮丙酮濕潤,濕潤,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過濾到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過濾到25ml25ml棕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色容量瓶中,用少量8080丙酮丙酮沖洗研缽、研沖洗研缽、研棒及殘渣數次,最后用棒及殘渣數次,最后用8080丙酮丙酮定容至定容至25ml25ml,搖勻。搖勻。4. 4. 把葉綠體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徑把葉綠體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徑1cm1cm的比色杯的比色杯內。以內。以8080丙酮丙酮為空白,在波長為空白,在波長

38、663nm663nm、645nm645nm下測定吸光度。下測定吸光度。四、實驗結果計算 將測定得到的吸光值代入下面的式子:將測定得到的吸光值代入下面的式子: Ca=12.7ACa=12.7A6636632.69A2.69A645645 Cb=22.9A Cb=22.9A6456454.68A4.68A663663 Cr=8.02 A Cr=8.02 A663663+20.21 A+20.21 A645645 (CaCa、CbCb:mg/Lmg/L) 葉綠素的含量(葉綠素的含量(mg/gmg/g)= = 葉綠素的濃葉綠素的濃度度提取液體積提取液體積稀釋倍數稀釋倍數/樣品鮮重樣品鮮重E9.E9.植

39、物呼吸強度測定植物呼吸強度測定-真空干燥器真空干燥器一、目的與原理:一、目的與原理: 通過實驗了解植物呼吸強度的概念、意義以及植物呼吸強度的測定方法、原理。 植物以葡萄糖為基質進行有氧呼吸時,反應為: C6H12O6+6O2 6CO2+6H2O+674(千卡) CO2+2NaOH (過量) Na2CO3+H2O NaCO3+BaCl 2 BaCO3+2NaCl 用標準HCl滴定剩余NaOH,即可求得呼吸強度。二、材料與設備: 設備 18cm或21cm直徑真空干燥器;真空干燥器;30cm蒸發皿(置放NaOH );25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1000-2000ml容量瓶、三角瓶;天平等。

40、材料 柑橘果實或土豆三、實驗步驟 1.樣品稱重; 2. 用25ml移液管將濃度0.4M的NaOH 20ml放入真真空干燥器內的空干燥器內的蒸發皿,放好格板; 3.放入樣品,封閉、開始計時,同時做一空白即不放樣品; 4.1小時后開蓋,取出樣品和蒸發皿,用5ml移液管加入飽和BaCl2 5ml,將蒸發皿內NaOH洗入三角瓶,加一滴酚酞指示劑; 5.用標準HCl滴定剩余NaOH,記錄滴定量ml四、結果計算 呼吸強度(co2mg/kg.小時) =V*N*22 / W*T V 空白與樣品滴定量差; N 標準HCl(當量)濃度 T 樣品呼吸反應時間(小時) 22 co2的克當量 W 樣品重kgE11E11

41、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測定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測定 一、原理一、原理 IAAIAA氧化酶是一種含鐵的血紅色素蛋白質,參與吲氧化酶是一種含鐵的血紅色素蛋白質,參與吲哚乙酸哚乙酸( (植物生長素植物生長素) )在植物體內的氧化。在植物體內的氧化。 在吲哚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吲哚乙酸受到氧化,在吲哚乙酸氧化酶的作用下,吲哚乙酸受到氧化,生成無植物生理活性的生成無植物生理活性的3 3一亞甲氧基代吲哚最終產一亞甲氧基代吲哚最終產物。物。 以破壞吲哚乙酸的速度表示酶活性的大小,用比以破壞吲哚乙酸的速度表示酶活性的大小,用比色法測定吲哚乙酸含量的變化。色法測定吲哚乙酸含量的變化。二、材料、儀器設備及試劑二、材

42、料、儀器設備及試劑 材料:綠豆材料:綠豆 儀器設備:儀器設備: 研缽、試管、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研缽、試管、可見光分光光度計、 恒溫水浴鍋恒溫水浴鍋 試劑:試劑: 氯化錳、氯化錳、175ug/ml(1mmol/L)175ug/ml(1mmol/L)吲哚乙吲哚乙酸、磷酸酸、磷酸三、實驗步驟三、實驗步驟1 1新鮮綠豆芽,去子葉,留胚軸待用。新鮮綠豆芽,去子葉,留胚軸待用。2 2取取5g5g下胚軸加磷酸緩沖液下胚軸加磷酸緩沖液5ml5ml(預冷),研磨(預冷),研磨成勻漿,用磷酸緩沖液定容至成勻漿,用磷酸緩沖液定容至40ml.600040ml.6000* *離心離心1010分分, ,酶液待用。酶液待用

43、。3 3、取、取2 2 支試管,作如下處理:支試管,作如下處理:(1 1)氯化錳)氯化錳1ml+1ml+二氯酚二氯酚2ml+175ug/ml2ml+175ug/ml吲哚乙酸吲哚乙酸1ml+1ml+酶液酶液1ml1ml(2 2)氯化錳)氯化錳1ml+1ml+二氯酚二氯酚2ml+175ug/ml2ml+175ug/ml吲哚乙酸吲哚乙酸1ml+1ml+磷酸磷酸1ml1ml,于,于3030度下恒溫水浴度下恒溫水浴3030分鐘分鐘4.4.取反應液取反應液1ml+1ml+吲哚乙酸試劑吲哚乙酸試劑A 4mlA 4ml,暗處,暗處3030下保下保溫溫30min30min。于。于530nm530nm下比色讀取光

44、密度值。下比色讀取光密度值。5.5.標準曲線的繪制:配制濃度為標準曲線的繪制:配制濃度為0 0、5 5、1010、1515、2020、25ug/ml25ug/ml的吲哚乙酸溶液,按上述方法分別測量光的吲哚乙酸溶液,按上述方法分別測量光密度值。密度值。 6.6.從標準曲線上查出吲哚乙酸殘留量,按下列公從標準曲線上查出吲哚乙酸殘留量,按下列公式計算樣品中酶活性:式計算樣品中酶活性: Uug(IAA)/gUug(IAA)/g鮮重鮮重.h=(C.h=(C2 2-C-C1 1) )* *10/(1/V10/(1/V總總* *V V* *T/60)T/60) U U為樣品中酶活性為樣品中酶活性ug(IAA

45、)/g(ug(IAA)/g(鮮重鮮重).h).h C C2 2為反應液中吲哚乙酸殘留量(為反應液中吲哚乙酸殘留量(ug/mlug/ml) C C1 1為無酶反應液中吲哚乙酸殘留量(為無酶反應液中吲哚乙酸殘留量(ug/mlug/ml) V V總總為為1g1g鮮重樣品制得的酶液體積(鮮重樣品制得的酶液體積(mlml) T T為反應時間為反應時間(min)(min) 1010為反應液體積(為反應液體積(mlml)果蔬品質鑒定-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測定泰國抽綠橙朋那臍橙椪柑紅毛丹番荔枝圣女果火龍果人心果菠蘿蜜榴蓮蓮霧山竹楊桃百香果中國油橄欖椰子人參果海南青棗番石榴木瓜中國紅豆杉大雪棗櫻桃一、實

46、驗目的:一、實驗目的:1.1.固酸比是園藝學上作為果固酸比是園藝學上作為果實品質或成熟度常用的參考實品質或成熟度常用的參考指標之一。這里的指標之一。這里的“固固”是是指可溶性固形物(指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uble solidssolids)。由于糖的測定較)。由于糖的測定較為復雜,而果汁的可溶性固為復雜,而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因此,在生形物主要是糖,因此,在生產上通常用可溶性固形物的產上通常用可溶性固形物的測定值作為糖含量的參考數測定值作為糖含量的參考數據。由于果實成熟時糖含量據。由于果實成熟時糖含量逐漸增加而酸含量逐漸減少,逐漸增加而酸含量逐漸減少,所以固酸比往往隨果

47、實的成所以固酸比往往隨果實的成熟而逐漸增高,用固酸比可熟而逐漸增高,用固酸比可作為果實成熟的指標之一。作為果實成熟的指標之一。如美國加州規定甜橙果汁的如美國加州規定甜橙果汁的固酸比達固酸比達8:18:1時即達到成熟。時即達到成熟。我國規定外銷和內銷柑橘的我國規定外銷和內銷柑橘的固酸比不能低于固酸比不能低于8:18:1。 果蔬的酸味來源于有機酸,這些有機酸主要貯存在液泡中。不同的果蔬所含有機酸的種類和比例不同,大多數以檸檬酸和蘋果酸為主,葡萄中的主要有機酸是酒石酸。 二、實驗原理及操作 2.1可滴定酸測定原理 有機酸用堿液中和,生成鹽類 RCOOH + NaOH RCOONa + H2O 用酚酞作指示劑,在pH8.2時即游離酸中和的終點,無色的酚酞與堿作用生成酚酞鹽,同時失去以分子水,引起醌型重排而呈紅色。 2.2 可滴定酸測定試劑和器材 0.1M NaOH 標準溶液、1酚酞溶液 三角瓶、堿式滴定管等 2.3 可滴定酸測定操作過程操作過程 取清潔干凈樣品10克,放入研缽,加入少量水研磨為勻漿,洗入250ml容量瓶,蒸餾水沖洗、定容,搖勻。過濾部分入干凈燒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