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套教學課件_第1頁
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套教學課件_第2頁
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套教學課件_第3頁
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套教學課件_第4頁
新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全套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1.搭建生命體的“積木”借助不同的工具觀察人的皮膚和洋蔥鱗片的內表皮。觀察手背的皮膚。觀察洋蔥鱗片的內表皮。觀察對象觀察工具放大鏡手持簡易顯微鏡手背皮膚皮膚較粗糙,可以看到大的毛孔皮膚呈不規則的形狀,類似鱗片洋蔥鱗片內表皮表皮較粗糙呈長方格形,有較清晰的界線 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手背皮膚和洋蔥鱗片內表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觀察對象相同點不同點它們都是由一個個小格子組成。洋蔥表皮細胞之間的界限很明顯,有氣孔。人體表皮呈不規則的多邊形,細胞界限不清晰。洋蔥表皮人體表皮這些在顯微鏡下像積木一樣的小格子,就是組成生命體的細胞。動物、植物、細菌等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觀察植物與動物的細胞。樹的根、莖、葉細

2、胞。兔子的肌肉細胞和骨細胞。結論:植物細胞較為規則,排列有序,細胞間有明顯的界限;動物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無序,細胞間沒有明顯的界限。比較動植物細胞。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細胞壁細胞膜葉綠體細胞核液泡細胞質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胡克發現細胞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用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上面有許多小孔,看上去像一個個規則的小室。他把這些小孔畫下來,并把它們稱為細胞。后來,隨著顯微鏡的不斷改進和科學家的長期觀察研究,證明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從而肯定了胡克的發現。觀察下面的人體細胞,說說它們的形狀有什么不同。肌細胞紅細胞骨細胞肝臟細胞多角形扁橢圓形兩面中央凹的圓餅狀短圓柱形神經細胞皮膚細胞白細胞

3、球形不規則球形樹狀人體細胞是人體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單位。大多數細胞都非常小,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但有些細胞卻很大,如動物的卵黃。蛋黃魚卵它們都是細胞哦!謝謝大家第一單元2.微小的生命體制作“小水塘”進行觀察。1.在一個干凈的廣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將一些腐爛和新鮮的樹葉、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再放進一把土。3.將瓶子放在有陽光的窗邊。三周后,用放大鏡觀察水里的變化。小蟲子和水草變大了。 水中可能還有沒觀察到的生物需要借助倍數更高的顯微鏡進行觀察。 在老師調好的顯微鏡下,看一看“小水塘”的一滴水中有什么。鼓藻水蚤輪蟲釣鐘蟲草履蟲變形蟲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它們沒有頭、腳、眼睛,

4、也沒有根、莖、葉,通常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列文虎克與微生物的發現 1675年,荷蘭人列文虎克第一次發現了微生物的存在。 列文虎克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制作放大鏡和顯微鏡。他不但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研究樹葉、花朵、紡織品的纖維、蜜蜂蜇人的“針”和蚊子叮人的“嘴”,還觀察了井水、雨水、污水從中他發現了能夠游動的微生物,為人類敲開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門。透鏡載物臺列文虎克使用的顯微鏡聚焦旋鈕列文虎克畫的細菌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極廣,空氣中、水中、泥土里、動植物的體內和體表都生活著微生物。有的微生物還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無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巖石里。觀察下面的微生物,說說它們的形狀有什么不同。引起瘧疾的瘧原蟲感

5、冒病毒酸奶中的乳酸菌皮膚上的葡萄球菌早期體胞核小,胞質少,中間有空泡,蟲體多呈環狀,故又稱之為環狀體。菌體桿狀,單個或成鏈,有時成絲狀、產生假分枝。病毒的形態多種多樣,主要有球形、桿形、蝌蚪形。常堆聚成葡萄串狀,故得名。觀察下面的微生物,說說它們的形狀有什么不同。胃里的幽門螺旋桿菌海洋中的硅藻痢疾桿菌超小桿菌,是人類細菌性痢疾最為常見的病原菌,無芽胞,無莢膜,無鞭毛,多數有菌毛。細胞圓盤形或彭形,殼面圓形,少數呈橢圓形,邊緣部有輻射狀排列的線紋和孔紋,中央平滑或具顆粒。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蘑菇、木耳,把它們歸為微生物,是因為它們的生存方式與某些微

6、生物相似。木耳蘑菇謝謝大家第一單元3.發霉與防霉 依次用放大鏡和顯微鏡仔細觀察物品上的霉。說說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物體顏色霉菌斑的形狀氣味發霉的饅頭白色、黑灰色圓難聞的氣味發霉的橘子綠色,周圍白成片生長難聞的氣味 霉菌是一種微生物,它非常小,用肉眼很難直接看清,必須借助顯微鏡。霉的種類很多,顏色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棉絮狀等。探究物品發霉的條件。問題:饅頭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霉?假設:饅頭放置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霉。實驗設計:物體顏色霉菌斑的形狀1寒冷 潮濕把裝有濕饅頭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2溫暖 潮濕把裝有濕饅頭的塑料袋放在暖氣片上3寒冷 干燥把

7、裝有干饅頭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溫暖 干燥把裝有干饅頭的塑料袋放在暖氣片上要 點 提 示 如果沒有暖氣片,可以放置在陽臺處,但要避免陽光直射。實驗現象實驗現象: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記錄,發現放在暖氣片上的濕饅頭最先發霉,其他幾個饅頭幾乎沒有變化。 組別時間第一組第二組第一個饅頭(溫暖、潮濕)第二個饅頭(溫暖、干燥)第三個饅頭(寒冷、潮濕)第四個饅頭(寒冷、干燥)第一天正常正常正常正常第二天霉菌開始繁衍(有些發黑)正常正常正常第三天霉菌開始繁衍(呈黑黃色)正常正常正常第四天霉菌覆蓋整個饅頭正常正常正常實驗記錄:實驗分析實驗分析: :霉菌在水分和溫度適宜的條件下會迅速繁衍。干燥的饅頭缺少水分,冷

8、藏室的溫度低,這兩個條件不適宜霉菌的繁殖。 實驗結論實驗結論: :饅頭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最先發霉。防霉方法的依據。 把包裝袋內和食品細胞內的氧氣抽掉,使微生物失去“生存的環境”,以達到果品新鮮、無病腐發生的目的。 通過物理方式將水分子吸附在自身的結構中,防止物品發霉。 霉菌怕陽光,特別害怕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紫外線能殺滅或抑制真菌生長。 利用空調的制冷功能,使室內空氣中的水汽冷凝成水并被除去。 低溫環境不適合大多微生物生長,微生物按環境適應分低溫、常溫、高溫三種,大多數屬于常溫,但在低溫環境下,它們并不是死亡,只是生長緩慢。 這種消毒柜使用不超過75的溫度進行加熱,這一溫度能夠殺滅大量細菌,達

9、到滅菌消毒的作用,同時還不會因為高溫對餐具造成破壞,即使是比較不耐熱的木竹、甚至普通的耐熱塑料都能放進其中進行消毒滅菌。謝謝大家第一單元4.微生物的“功”與“過” 微生物對人類既有“功”也有“過”。它的“功”體現在哪里?“過” 又體現在哪里?微生物的“功”。制作饅頭、面包生產調味品微生物的“過”。導致食物變質導致感冒除此之外,微生物還被稱為“大自然的清潔工”。熟透的蘋果掉在地上蘋果腐爛泥土里的細菌分解蘋果在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蘋果逐漸變成了腐殖質細菌可以分解動植物的尸體,形成腐殖質。腐殖質是一種黑褐色物質,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如果沒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

10、球將變成一個大垃圾堆,可以說微生物是大自然的清沽工。弗萊明和青霉素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種物質能殺死一些細菌,他把這種物質稱為青霉素。繼青霉素之后,人類又利用其他微生物生產出多種治療細菌性疾病的抗生素。弗萊明 人們采用多種方法消滅病菌,除了下面這些,你還知道哪些方法?高溫煮沸紫外線照射噴灑消毒液涂碘酒消滅疾菌的方法原理紫外線照射噴灑消毒液高溫煮沸涂碘酒細菌在高溫環境下不宜生存。紫外線對細菌、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具有強大破壞力, 能使細菌、病毒喪失生存力及繁殖力。酒精主要殺菌的原理就是由于它有較強的揮發性,它能夠吸收細菌蛋白的水分,脫水凝固,從而達

11、到殺死細菌的目的。使細菌的蛋白質變性,并失去其重要的活性。其他消滅病菌的方法:熱力滅菌、化學消毒滅菌、射線滅菌、過濾滅菌等。減少病菌傳播。減少病菌傳播的方法原理用熱水沖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捂住鼻子打噴嚏多開窗通風切斷病菌經過空氣傳播的途徑高溫可以殺死部分病菌洗手可以消滅部分病菌加強新鮮空氣的流動自己動手做酸奶。1.在鮮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加熱至60左右。2.在溫度降到37的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攪勻。3.倒進消毒過的保溫容器里,蓋上蓋子。4.保溫810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溫馨提示: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吃了變質的酸奶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癥狀。 沒有消過毒的容器可能有一些細菌

12、,不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消毒后可以防止細菌污染,起到殺菌效果。為什么要用消毒過的容器裝加熱過的鮮牛奶?為什么要往鮮牛奶中加酸奶并保溫? 酸奶中的乳酸菌在適宜的溫度下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大量繁殖,才能使牛奶發酵變成酸奶。謝謝大家第二單元5.生物的啟示生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很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人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示。我們身邊的仿生。荊棘刺絲章魚吸盤蒼耳尼龍搭扣蒲公英降落傘蜂巢結構公元4世紀,古希臘數學家佩波斯提出猜想:截面呈六邊形的蜂巢,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蠟建成的。這一猜想被稱為“蜂窩猜想”。現已證明,蜜蜂所建造的蜂巢的確是采用最少量的蜂蠟密鋪而成。這樣的蜂巢空間體積最大,結構

13、最穩定,抗壓能力最強。研究蜂巢的奧秘。1.用相同面積的三角形平鋪一個平面,能夠做到密鋪而不留空隙嗎?2.再用其他正多邊形和圓試試。3.量一量相同面積的正多邊形,哪一種圖形周長最短?比較幾種圖形,哪種最省材料。在同種正多邊形中,能密鋪的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 相同面積的正多邊形中,正六邊形周長最短。將A4紙折成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比較哪種形狀抗壓能力最強。 1. 把A4紙分別折成不同形狀的紙筒。 2. 輕輕地將科學書放到紙筒上(要對準紙筒中心),逐漸增加科學書的數量,直到紙筒承受不住為止。三棱柱四棱柱六棱柱側棱側面底面實驗現象:紙筒的形狀改變了,其承受力的大小也改變了。實驗分析:

14、(1)如果在紙筒上放了n本科學書后,紙筒開始變形,那么紙筒的承受力就是(n1)本科學書產生的力。 (2)改變紙筒的形狀后,其承受科學書的數量也發生了變化,說明紙筒的承受力隨著紙筒形狀的改變而改變。實驗結論: 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疊或彎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疊或彎曲的形狀不同,其承受的大小力也是不同的。蜂窩結構的優點主要有:承受力強,構造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建筑物的天花板球門掛網地面鋪設包裝紙箱蜂窩煤蜜蜂所做的六角六面狀窩,因多墻面的排列和一系列連續的蜂窩形的網狀結構,可以分散承擔來自各方的外力,使得蜂窩結構對擠壓力的抵抗比任何圓形或正方形要高得多。科學家對蜂窩結構的研究發現,

15、即使非常纖薄的材料,只要把它制成蜂窩形狀,就能夠承受很大的壓力。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的。相鄰的房孔共用一堵墻和一個孔底,非常節省建筑材料。房孔是正六邊形,蜜蜂的身體基本上是圓柱形,蜂在房孔內既不會有多余的空間又不感到擁擠。人們在造船時,從魚的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發?科學家從魚的上浮、下沉中受到了啟示,經過多次實驗研究,發明了一種能在水中上浮、下沉的船潛水艇。 人類受到魚尾的啟示,發明了螺旋槳,依靠螺旋槳往返擺動,推動船前進。 人們在造船時,參考魚的骨骼結構,造出的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橫斷面為“

16、V”形(與魚骨橫斷面相似),用來支撐船身,使船更堅固,同時吃水深,抗風浪能力十分強。 依據魚類的形狀發明了魚雷,制造了魚雷快艇和驅逐艦。查資料,了解人類從鳥身上獲得了哪些發明創造的啟示。 十九世紀初,人類為了能向鳥類那樣飛上藍天,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模仿鳥類發明了大翅膀的滑翔機,實現了飛上藍天的夢想。隨后利用仿生學的原理對飛機進行不斷地改進,才有了今天安全快速的“飛機”。 客機的飛機翅膀末端上翹,是模仿海鷗、鷹等鳥類初級飛羽向上翹起(使得鳥類在氣流中飛行非常平穩),增加飛機在氣流中飛行的穩定性。 飛機的副翼,是模仿鳥類起飛降落轉彎時,翅膀的角度控制飛行高度和轉彎。戰斗機模擬游隼的翅膀,副翼能大角

17、度的變換,使戰斗更加快速、靈活。 渦輪發動機前端的進氣口加裝錐體,是模仿隼科鳥類鼻孔內控制進氣量的錐體(使空氣分流,減緩高速氣流對肺部的沖擊),解決高速飛行氣流過快,空氣進入量過多,油氣比不合理,影響發動機功率的問題。 飛機的起落架,是模仿長腿鳥類跑步加速起飛,減速跑步降落停止。穩定地控制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可以說飛機與鳥類仿生學密不可分。 風鎬是模擬啄木鳥啄木,用高壓氣推動風鎬活塞,帶動鎬頭以啄木鳥的啄木速度撞擊堅硬的物體,高速度產生神奇的力量,擊碎堅硬的物體自然不在話下。人類模仿生物的構造和功能,創造出各種人造物。這些做法逐漸發展為一門從自然中學習,進而應用在工程技術中的學科仿生學。謝謝大家

18、第二單元6.蛋殼與拱形建筑觀察并描述雞蛋殼的特點。 雞蛋呈現卵圓形,一頭頓圓,一頭頓尖。鮮蛋的外觀特點是雞蛋殼上有一層鮮亮的光澤,摸起來是光滑的手感,顏色比較深,如果仔細看的話鮮蛋的雞蛋外殼還比較細膩,沒有那么粗糙。 將雞蛋對著陽光照看,新鮮雞蛋呈微紅色,半透明狀。蛋黃輪廓清晰,不新鮮的雞蛋則是模糊的。蛋殼的結構是多孔的,一般蛋殼是多孔透氣的,以便于內部生命演化時的新陳代謝。探究蛋殼結構的精妙。用手能把1枚雞蛋握碎嗎?哪種情況,蛋殼不容易被戳破?實驗現象:(1)一個人使勁地握住1枚雞蛋,無論怎樣用力,都不能把雞蛋握碎。(2)我們發現,凸面朝上的那次,蛋殼沒破,凹面朝上的那次,蛋殼裂開。實驗結論

19、:(1)不容易被握碎。(2)凸面朝上,受力均勻,蛋殼沒破;凹面朝上,受力不均,蛋殼破裂。四枚雞蛋能夠支撐多重的物體? 將四枚雞蛋放在塑料瓶蓋上,上面蓋上同樣的瓶蓋;放上一塊平板,在平板上放重物。實驗現象:雞蛋能承受很多本書的重力。 實驗結論:從外部給蛋殼施壓,蛋殼具有較大的承重力。 蛋殼形狀與拱形結構之間有什么關系? 1.拱形承重的秘密:拱形以拱頂和拱足中心的連線為軸旋轉,就形成了圓頂形,而且組合成半球形的拱足之間可以看成是緊緊相連的,因而不產生外推力。拱形承載重量時,能把壓力向下、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擠壓,結合得更加緊密。拱形受壓會產生一個向外推的力,抵住拱足,就抵住了這個力

20、,拱就能承載很大的重量。 2.圓頂形承載壓力的特點:圓頂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組合。它具有拱形承載壓力大的特點,而且不產生向外推的力。 3.球形是以拱足連線為軸旋轉形成的,球形在各個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測試拱形結構的承重能力。 用兩張A4卡紙分別做平橋和拱橋的橋面,比較兩者的承重能力。實驗現象:放置1個木塊時,平橋的橋面有些下沉,拱橋的橋面沒有明顯變化;放置2個木塊時,平橋的橋面出現下沉,拱橋的橋面略有變化。 實驗結論:拱形橋面的承重能力比平橋的橋面承重能力強。你還見過哪些拱形建筑或建筑物上的拱形結構? 除了拱形建筑,我們周圍還有許多圓弧形的物體,它們與拱形也有著相似的特點。無梁殿南京紫金山下靈谷

21、寺景區內有一座國內現存最大的無梁殿。它建于明朝,整座建筑全部用磚壘砌,沒有木梁、木柱,全殿用磚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結構,其中正殿東西向并列成三個拱券,中間的拱券跨度達11.5米,高14米,兩側的拱券稍小,跨度為5米,高7.4米。全國各地的無梁殿的結構和建筑原理都與此相似。無梁殿謝謝大家第二單元7.蝙蝠和雷達 蝙蝠在漆黑的夜晚能夠自如地飛行和捕食。為了探索其中的奧秘,科學家做了下面這個實驗。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 實驗現象:當蒙住蝙蝠的眼睛時,蝙蝠能夠正常進行飛行和捕食活動,而當塞住蝙蝠的耳朵或捂住蝙蝠的嘴巴時,蝙蝠無法正常進行飛行和捕食活動。實驗結論:蝙蝠的視覺通常較差,而聽覺卻異常發達,在夜間

22、或光線十分昏暗的環境中,它們能夠自由地飛行和準確無誤地捕捉食物,最基本的手段是能夠利用回聲定位。實驗證明,多數蝙蝠是利用從喉頭發出的超聲脈沖來定位的。 1.在一塊空地上畫一個大圈,選一個同學蒙上眼睛扮演“蝙蝠”,其余七八個同學扮演“蛾子。 2.“蝙蝠”一邊快速移動一邊說“蛾子”,“蛾子”們只能在圈內緩慢移動,并且都要發聲回應。 3.“蝙蝠”捉到“蛾子”后,互換角色,繼續游戲。模仿蝙蝠用嘴巴和耳朵相配合捕捉蛾子。 實驗現象:蒙住眼睛的“蝙蝠”,會根據“蛾子”發出的聲音判斷他們的位置,并且捉住他們。 實驗結論:當蒙住眼睛時,我們可以依靠聽聲音判斷發聲物體的位置。蝙蝠的嘴里能夠發出一種人耳聽不見的聲

23、音超聲波。 在它飛行時,超聲波遇到物體后會返回,被耳朵接收,這樣的探路方式叫回聲定位。雷達也是類似的工作原理。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顯示在熒光屏上,這樣就可以測定目標的方向、距離、大小等。因為是使用電磁波來探測物體,不受天氣條件的影響,所以雷達廣泛應用于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領域。蝙蝠探路的啟示回聲定位在潛水艇和醫療設備等方面也有廣泛的運用。雷達的(發射天線)(無線電波)(熒光屏)相當于蝙蝠的(嘴)(超聲波)(耳朵) 潛水艇的聲吶系統利用次聲波進行海底探測、定位、引導航行。 B超診斷儀通過發射超聲波,探測人體內部是否健康。雷達、聲吶、B超的工作原理和蝙

24、蝠探路有什么相似之處?名稱蝙蝠雷達聲吶B超發射信號超聲波無線電波聲波超聲波嘴巴雷達天線聲吶探測儀B超檢測設備耳朵熒光屏接收屏顯示屏夜間飛行速度快在水中衰弱小可傳遞很強的能量發射信號接收反射波分析反射波發射裝置接收裝置優勢相同點謝謝大家第二單元8.我們來仿生模仿手臂的結構和功能。做手臂伸直和彎曲的動作,觀察肌肉、骨骼和關節是怎樣配合工作的。看看假肢手臂的結構。骨頭肌肉關節肩上臂手肘前臂做一只手臂模型,研究手臂是怎樣工作的。1.剪兩塊硬紙板,其中一塊是另一塊的兩倍寬。將寬紙板沿長邊對折,將窄紙板的一端剪圓。2.將剪圓的硬紙板夾在對折的硬紙板中間,用鉚釘固定,再把“手”固定在寬紙板的外側。3.用膠帶

25、紙將兩根一樣長的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塊硬紙板上。4.拉動繩子,帶動整個“手臂”運動。實驗現象:當我們拉動繩子,可以帶動整個“手臂”運動。前臂可以繞著鉚釘“關節”處上下運動。“骨骼”的位置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骼”本身不能運動,“骨骼”運動要靠“肌肉”牽引,“關節”的轉動。實驗結論:人的上臂以肩關節為樞紐,可做伸屈、旋轉、環轉等各種動作。人上臂的運動是以骨為杠桿,關節為支點,骨骼肌的收縮為動力形成的。做“保護色”游戲。1.給螞蚱、蝴蝶、菜青蟲、青蛙等小動物卡片涂上顏色,剪下來。2.選一條樹叢邊的小路,分組將小動物卡片沿途放在其中。3.以正常速度走過這條小路,比一比哪個小組做的卡片被發現得最少。

26、4.重走一遍這條小路,你能發現更多的小動物卡片嗎?提示:放的時候不能讓卡片被遮蓋。這三種迷彩服分別在什么環境中不易被發現?迷彩服是利用保護色這一原理制作而成的,它是由綠、黃等顏色組成不規則圖案用于偽裝的服裝。迷彩服的反射光波與周圍景物的反射光波大致相同,使其不僅能迷惑敵人的目力偵察,還能應對紅外偵察。1.叢林迷彩(通用迷彩)。 叢林迷彩的顏色有綠、褐黑、黃等,組成不規則圖案。在森林、草地等植被環境下有較好的隱蔽效果。 2.沙漠迷彩。 荒漠迷彩的顏色以黃、棕、淡綠為主,有時會加入少量黑色、紅色、綠色。具有荒漠色的斑點色塊,近距離隱蔽效果非常好。3.海洋迷彩。 藍、黑、草綠、白相間,用于海軍陸戰隊

27、。為了提升南海守礁士兵在淺水海域環境的偽裝,我軍設計出87式海洋迷彩服替代了三色水波紋迷彩,后幾經改版逐漸成為海軍陸戰隊的制式迷彩服。謝謝大家第三單元9.晝夜交替 清晨,太陽緩緩升起;傍晚,太陽慢慢落下。晝夜交替,周而復始。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古人對晝夜現象的解釋古代中國人認為,太陽是住在東海邊上的一只三足金烏,于是就把金烏出來時看作是白天,休息時看作是夜晚。金烏說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圍繞地球旋轉,這樣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不是太陽在繞地球轉,而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晝夜的變化是地球自轉的結果。模擬晝夜現象1.在黑暗的環境

28、中,用投影儀或手電筒照射中國這一區域。2.觀察地球儀的向光面和背光面,找到“晝夜交替線”。3.沿著地球自轉方向轉動地球儀,讓中國慢慢地從白天進入夜晚。4.繼續轉動地球儀.讓中國慢慢地從夜晚進入白天,在這個過程中, 觀察當中國處于清晨時,哪些國家處于傍晚。實驗結論:按地球自西向東地運動方式來看,北京晚上八點處于夜半球,美國、德國處于晝半球,是白天,澳大利亞處于夜半球,也是夜晚。模擬晝夜交替現象。1.在黑暗的環境中,將投影儀或手電筒打開,投影儀的光射向地球儀, 不能靠地球儀太近,要讓投影儀射出的光“包圍”地球儀。2.在地球儀上確定一個區域(如“中國”),并做上標記。3.逆時針(自西向東運動)轉動地

29、球儀,仔細觀察地球儀的向光面和背 光面的明暗變化。4.在地球儀上找一找,哪些國家和中國一樣正處于 白天,哪些國家正處于夜晚。實驗分析:轉動地球儀后,做標記的點出現了晝夜交替的現象,這說明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有關。而在地球儀轉動過程中,北極點始終處于光照之中,南極點則始終處于黑暗之中,這其實模擬的是兩極的極晝和極夜現象。實驗結論:晝夜交替現象與地球和太陽之間的相對運動有關。 在地球上,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白天,沒有被陽光照射到的地區是夜晚;由夜晚逐漸過渡到白天的那段時間是清晨,由白天逐漸過渡到夜晚的那段時間是傍晚。模擬地球的自轉。1.坐在轉椅上,限制左右側視野。2.讓同伴逆時針

30、旋轉椅子。活動現象:在模擬地球自轉時,人坐在轉椅上,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轉椅,看到周圍的景物是按逆時針方向運動的。 活動結論:周圍物體的運動方向和人體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穿過地球南北極的軸叫作地軸,地軸是一根假想的軸,一端始終指向北極星。地球像陀螺一樣繞著地軸逆時針自轉,約24小時轉一圈。 這是攝影愛好者拍到的北極星及周圍星星的運動軌跡,證明了地球在慢慢自轉。為什么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反而覺得是太陽、月亮和星星在移動呢?我們感覺不到地球的運動是因為很難找到合適的參照物。從理論上講,遠處的星星可以幫我們看出一點地球運動的跡象,但星星離我們實在太遠了,我們很難在短時間里察覺出它們的移動。而

31、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隨著地球一起運動,所以我們感覺不到地球的運動。謝謝大家第三單元10.晝夜對植物的影響在自然界中,有些花和葉子白天張開,夜晚收攏;有些花和葉子夜晚張開,白天收攏。合歡樹郁金香牽牛花白天傍晚白天傍晚子夜凌晨4點上午10點 調查周圍有哪些植物會隨著晝夜交替而變化。分別在白天、夜晚給它們拍張照片。太陽花的一天觀察記錄時間觀察記錄7:30清晨,太陽花的花苞緊緊閉合。10:00上午,太陽花的花苞漸漸開放。12:00中午,太陽花完全盛開。15:00下午,太陽花的花瓣漸漸收攏。19:00晚上,太陽花的花瓣完全閉合。白天的夜來香夜晚的夜來香林奈花鐘開花植物不僅有一定的花期,有的花還會在一天

32、的固定時間開放或閉合。2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根據這一現象編排出一個富有情趣的“花鐘”:他把在不同時間開放的花,順次排列在鐘面形的花壇上,什么花剛開放,就大致為幾點鐘。直到現在,歐洲人仍喜歡以鐘的形式來裝飾花壇。根據下面植物的開花時間表編制一個花鐘。開花時間植物名稱開花時間植物名稱凌晨(3:006:00)蛇麻花牽牛花薔薇花貓兒菊下午(13:0018:00)萬壽菊晚香玉月見草香水百合上午(7:0012:00) 芍藥花 睡 蓮 山柳菊 大豆花 午時花 半支蓮 酢漿草 郁金香晚上(19:0024:00)絲瓜花夜來香曇 花紫茉莉選一種夜晚開的花,觀察并記錄它的開花過程。植物名稱植物特點植物圖片曇

33、花曇花不僅是一種晚上開花的植物,更是一種開花短暫的植物,要想目睹它的花容,就需要在深夜靜靜等待。它的花朵純潔,花是純白色的,整個花型是非常優美的,就像是在枝條上開出來的蓮花,花朵還帶有濃濃的清香,令人陶醉。它原本是生長在溫暖濕潤和半陰的環境的,喜歡一定的空氣濕度,害怕強光直射,養在窗臺邊或陽臺上都是不錯的選擇。曇花曇花開花過程。(1)花朵開放時,花筒會慢慢翹起,白色的外衣慢慢舒展開。(2)10多個花瓣慢慢展開,縣花開放的時候,花蕊和花瓣都在顫動。(3)34小時后,曇花的花瓣漸漸合攏,花朵很快凋謝。謝謝大家第三單元11.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有些動物白天活動,夜晚休息;有些動物白天休息,夜晚活動。你

34、知道下面這些動物的“作息時間”嗎?動物名稱作息習慣動物名稱作息習慣刺猬刺猬在夜晚活動貓頭鷹 晝伏夜出,白天隱匿于樹叢、巖穴或屋檐中,不易見到。狗白天和夜晚都出來活動。蜜蜂白天活動,夜晚休息。蝴蝶蝴蝶白天活動,夜晚休息。蝙蝠蝙蝠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一般在睡覺,養足精神,夜晚捕食。蛾子常在夜晚活動,因為它們有良好的嗅覺和聽覺,所以能適應夜晚生活,有趨光性。公雞白天活動,以谷物、蟲子為食。 蜜蜂是白天活動晚上休息,蝙蝠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一般在睡覺,養足精神,夜晚捕食,所以,一般情況下,蜜蜂和蝙蝠是不會相遇的。 在我們的周圍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讓我們想辦法了解一下它們在夜間會干什么。請不要傷

35、害小動物。觀察記錄:調查的小動物調查方法夜間活動狗在父母的幫助下調查。 夜間,聽見風吹草動立即起來“站崗”。貓在父母的幫助下調查。夜間玩耍、嬉鬧。老鼠利用痕跡推測法。午夜,聽見老鼠的叫聲,之前撒好的白灰上,留下了老鼠的爪印,預留的食物被老鼠吃掉了,從雪地上也可以看出老鼠行走的路線。小動物夜間活動情況調查表 了解夜行性動物有哪些適應夜間活動的特殊本領,為它們做張卡片。黃鼠狼 黃鼠狼是夜行性動物,在清晨和黃昏活動頻繁,有時也在白天活動。體形中等,身體細長。頭細,頸較長。善于奔走,能貼伏地面前進、鉆越縫隙和洞穴,也能游泳、攀樹和墻壁等。螢火蟲 螢火蟲身形扁平細長,頭較小,腹部可見腹板67節,末端有發

36、光器,可發出熒光。雄蟲大多有翅;雌蟲無翅,身體比雄蟲大,不能飛翔,但熒光比雄蟲亮。貓頭鷹 它的視覺敏銳,能夠察覺極微弱的光亮;它的聽覺靈敏,能夠準備分辨聲源的方位;它飛行時幾乎沒有聲音,不容易被發覺。蚊子 蚊子家族中只有雌蚊會吸血,夜晚,它們憑借人或動物呼吸時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氣味準確地找到人和動物,它還能感覺到人和動物的體液,嗅到人和動物皮膚上的氣味。蝙蝠蝙蝠利用“超聲波”在夜間導航。善于在空中飛行,能作圓形轉彎、急剎車和快速變換飛行速度等多種“特技飛行”。生物鐘的奧秘為什么有些植物白天開花,夜晚閉合?為什么有些動物白天活動,夜晚休息?這都是由生物體內的生物鐘所控制的。科學家經過一系列的研究

37、,發現了生物鐘的奧秘。他們找到了數對對生物起作用的基因,這些基因通過指揮人的內分泌系統,調節人的生理活動,使我們的身體與一天中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相適應。 查資料,了解人為地改變白天和黑夜的長短,生物的生理習性是否會發生變化?減少光照時間可以使菊花提前開放。延長光照時間可以增加雞的產蛋量。謝謝大家第三單元12.四季循環 每一個地方,一年四季中的氣溫、降水變化,晝夜長短變化,太陽高度角的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云南省昆明市月平均氣溫和降水圖臺灣省嘉義縣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圖其他具有季節性變化的現象: 動物:遷徙行為、冬眠現象、季節性換毛換羽現象、夏眠現象、貯食行為等。 植物:落葉、開花、草本植物的春發

38、秋枯等。北京市日出日落和晝長時間表 是什么因素導致這些現象周而復始地出現?這些因素之間是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上述現象是受到季節變化和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氣候條件。而季節的變化又與地球的公轉有著密切的聯系。 本課件是在本課件是在Micorsoft PowerPoint的平臺上制作的,可以在的平臺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環境下獨立環境下獨立運行,集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聲音于一體,交互性強,信息量大,能多路運行,集文字、符號、圖形、圖像、動畫、聲音于一體,交互性強,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器官,使課堂教育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

39、等器官,使課堂教育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減輕了學習負擔,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育的靈活與高效。主動性與積極性,減輕了學習負擔,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育的靈活與高效。 作品整理不易,作品整理不易, 僅供下僅供下載者本人使用,載者本人使用,禁止轉載!禁止轉載!探究地球傾斜與直射、斜射的關系。 1.用一個皮球代表地球,在兩端各粘一根牙簽,代表地軸;再在“地球”的“赤道”和“北半球地區”分別粘一根牙簽。 2.在桌子上點亮一個燈泡代表太陽,先讓“地球”直立繞“太陽”轉動一圈,再讓“地球”傾斜后繞“太陽”轉動一圈,觀察“赤道”和“北半球地區”牙簽影長的情況。實驗結論:四季的形成與地

40、軸的傾斜有關。探究直射、斜射對溫度的影響。 1.將溫度計分別插入兩個信封里。 2.一個信封豎放,另一個信封平放,用強光照射兩個信封。 3.觀察相同時間內兩支溫度計的讀數有什么不同。 實驗現象:豎放的信封中溫度升高較快,平放的信封中溫度升高較慢。 實驗結論:太陽直射的地方溫度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溫度要低一些。陽光直射或斜射導致了不同地區在不同季節的不同氣溫。太陽直射和斜射與地球上的溫度變化有什么關系? 太陽垂直照射到地球上單位面積的熱量幾乎是恒定的,直射地面獲得的熱能最大;當太陽斜射地面時,太陽輻射強度就小;太陽直射是按照地球的四季變化來說的,由于太陽直射地球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和影響。所以通常說

41、太陽直射是四季變化的主要原因。太陽直射在3月份在北半球的赤道開始向北移動,在6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的北回歸線上,在9月份太陽直射點在開始向赤道以南方向移動,在12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在南回歸線上。6月22日前后夏至9月23日前后 次年3月21日前后春分秋分春分3月21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冬半年23 26 N023 26 S由于地軸傾斜,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陽高度角大時,單位面積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 地球繞著太陽轉圈,就像是速滑運動員繞著溜冰場中心轉圈,這就是地球的公轉。地球公轉周的時間為一年。 地球在公轉的同時還繞地

42、軸自轉,地球的自轉就像是花樣滑冰運動員的旋轉動作。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天。在教室或校園里,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實驗現象:在“地球”旋轉到不同位置時,“太陽”照射“地球”的位置不同。 實驗結論:地球在公轉的同時還繞著地軸自轉。由于地軸傾斜,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陽高度角大時,單位面積接受到的太陽輻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四季。極晝和極夜在地球的北極和南極地區有兩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在一年中的某段時間,白天越來越長,直至太陽全天不落下,即全天24小時都是白天,這種現象叫作極晝;而在一年中的另一段時間,夜晚變得越來越長,直至太陽不再升起,即全天24小時都是夜晚

43、,這種現象叫作極夜。 地球一直斜著身子在繞太陽公轉,當地球從春分點經過夏至點公轉到秋分點期間,無論地球怎么自轉,北極點會一直朝向太陽,所以北極地區就出現了極晝;當地球從秋分點經過冬至點公轉到春分點期間,北極點會一直背向太陽,所以北極地區就出現了極夜。從北極圈向北極點,隨著緯度的增加,極晝或極夜的天數遞增,到北極點增大為半年白晝、半年黑夜。 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情況是相反的,當北極地區出現極晝時,南極地區就出現極夜,反之也一樣。謝謝大家第四單元13.撬重物的竅門下面兩種搬動重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實驗結論:用撬棍移動重物比用手直接移動重物省力。實驗記錄:像這種用來撬動重物的裝置叫作杠桿,它包括一個

44、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硬棒,人在硬棒一端用力時,能較輕松地撬動另一端的重物。 杠桿上包括三個重要的點:被小石頭支撐著的那個點叫作支點;被沉重的大石頭壓著的那個點叫作用力點;手握住杠桿對杠桿用力的那個點叫作阻力點。用平衡尺研究杠桿的秘密。認識平衡尺。 特點:平衡尺上固定軸所在的點是支點,平衡尺能圍繞支點轉動;平衡尺開始時處于平衡狀態;支點左右兩邊都有到支點的距離的標記(每一格的距離相等)。它是研究杠桿用力情況的好工具。 借助平衡尺研究杠桿是否省力。實驗步驟:(1)調節平衡尺,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支點左側10厘米處掛兩個相同的鉤碼。(3)分別在支點右側5厘米、10厘米、20厘米處掛鉤碼,

45、看需要多少個鉤碼才能使平衡 尺平衡。(4)將左側的鉤碼移到15厘米處,在右側怎么掛鉤碼才能使平衡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記錄:(1)平衡尺保持平衡的條件鉤碼支點左側支點右側位置/厘米1051020數量/個2421(2)實驗結論: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杠桿省力;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杠桿費力;支點到力點的距高等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平衡尺保持平衡的條件鉤碼支點左側支點右側位置/厘米1551030數量/個2631 這些杠桿類工具中,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費力的?費力杠桿不省力,為什么還要用它?生活中省力的杠桿。 (1)起子的重點在起子插入蓋子底

46、部的部位,支點在與罐子邊緣接觸的地方,力點在手握的地方。 (2)樹枝剪刀的重點在與樹枝接觸的地方,支點在剪刀中間軸的位置,力點在手握的把柄的位置。 (3)理發剪刀的重點在與頭發接觸的地方,支點在剪刀中間軸的位置,力點在手指圈過的位置。 這三種杠桿類的工具,因為它們的支點在力點和重點之間,而且支點到力點的距離都大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所以省力。 生活中還有許多省力的杠桿,如起釘錘、切刀、核桃夾、尖嘴鉗、撬棍、指甲刀等。生活中費力的杠桿。 生活中有些杠桿類的機械是費力的,如筷子、掃帚、釣魚竿、鑷子、夾子等。因為它們的支點到力點的距離都小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所以是費力杠桿。雖然使用時比較費力,但是它們

47、能夠幫助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所以還要使用它們。生活中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蹺蹺板、天平、訂書器等簡單機械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因為這些杠桿的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于支點到重點的距高,所以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成人坐在哪里,蹺蹺板另一端的小朋友才能翹起他? 蹺蹺板實際上是一種杠桿,蹺蹺板中間的輪軸地方是支點,可以把成人坐的位置看做阻力點,小孩子坐的位置看做用力點。現在蹺蹺板處于不平衡狀態。要想小孩子能翹起成人,應該讓成人離支點更近一些,或者讓小孩子離支點更遠一些。動手做一桿小秤。桿秤的構造。 桿秤是秤的一種, 由秤盤、秤桿、秤砣、提繩等組成,它利用杠桿平衡原理來稱物體的質量。桿秤的原理。

48、桿秤提繩的位置就是杠桿的支點,秤盤的懸掛位置和掛秤砣的懸掛位置分別是杠桿的阻力點和用力點。在秤盤里放上要稱量的物體后,把秤砣放在秤桿的另一端,移動到恰好能夠使秤桿平衡的位置時,就可以根據秤桿上的讀數知道物體的質量了。因為提繩的位置和掛秤盤的位置是固定的,掛秤砣的位置離提繩越遠,秤桿平衡時,秤盤里的物體越重,所以說“秤砣雖小,能壓千斤”。動手做一桿小秤。動手做一桿小秤。制作小桿秤。制作步驟: (1)準備秤桿、秤砣:把長竹筷或直木棍打磨光滑;在細繩上系一個螺母作為秤砣。 (2)自制一個秤盤:用剪刀在硬卡紙上剪一個大小合適的圓作為秤盤,用錐子在圓的邊緣等距離扎三個小孔,將三根細繩穿過小孔系牢,把三根

49、細繩的另一端系在一起,并使系好的三條細繩的長度相同。將做好的秤盤系在秤桿一端,該位置即為桿秤的阻力點。 (3)在秤砣與秤盤間選擇適當的位置(離阻力點35厘米)系上一個繩套,作為初次實驗的平衡點。該位置即為桿秤的支點。 (4)利用杠桿平衡原理制作小桿秤的刻度,在秤盤內逐次加入一個鉤碼(50克),并移動秤砣使秤桿平衡,把每次秤桿平衡時掛秤砣的位置做好標記(標注上*或者畫上豎線),直至秤桿末端無法標記為止。阿基米德與杠桿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從人們使用吊桿和撬棍中受到啟發,發現借助這種“杠桿”可以省力,并進一步提出了杠桿原理。據此原理,他完成了一系列發明創造。如制造了投石器,可以將各種飛彈

50、和巨石投得很遠,在城市防御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阿基米德曾經給當時的國王寫信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謝謝大家第四單元14.擰螺絲的學問 像螺絲刀、汽車方向盤這樣,輪和軸固定在一起,輪轉動時軸也跟著轉動的裝置叫作輪軸。輪軸軸輪找一找,這些物品中哪一部分是輪,哪一部分是軸。輪軸削筆器門把手水龍頭軸輪輪軸比較用兩種螺絲刀擰螺絲時的用力情況。實驗現象:用螺絲刀擰螺絲釘比徒手要省力。 實驗結論:用螺絲刀擰螺絲釘能省力。研究輪軸在什么情況下更省力。 1.在軸上掛一定數量的鉤碼。 2.看看在輪上掛多少鉤碼,可以使輪軸平衡。 3.保持軸上鉤碼個數不變,換一個更大的輪,重復實驗步驟2。實驗記錄:輪

51、軸的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的實驗記錄表軸上鉤碼的個數 更大輪上鉤碼的個數我們的發現4812123當軸不變,更換了大輪后,用更少個數的鉤碼,就可以使輪軸平衡。探究輪軸作用的實驗記錄表軸上鉤碼的個數 更大輪上鉤碼的個數我們的發現246123每次提起軸上的鉤碼時,掛在輪上的鉤碼個數總是比掛在軸上的鉤碼個數少。84實驗現象:在輪上用力比較省力,軸上用力比較費力。 實驗結論:在軸不變的情況下,輪越大,輪軸越省力。 內六角扳手也是一種輪軸工具。在擰內六角螺絲時,怎樣做更省力?為什么?分析 內六角扳手也是一種輪軸工具。在擰內六角螺絲時,把六角扳手的較短的一端插入螺絲內擰螺絲時,用手握住扳手的另一端,此時的

52、輪的直徑相當于扳手的長端(見圖一);當把六角扳手的較長的一端插入螺絲內擰螺絲時,用手握住扳手的另一端,此時的輪的直徑相當于扳手的短端(見圖二)。根據上面的實驗我們知道,輪越大,越省力,所以把扳手的短端3插入螺絲內擰螺絲時更省力。 使用下圖中的各種用具時,哪些是在輪上用力?哪些是在軸上用力? 用輪帶動軸轉動的輪軸。 (1)手搖石磨。 石磨的把手在石磨工作時相當于輪軸,輪軸能繞著固定點轉動,轉動把手就會帶動中間的軸運動,且輪半徑大于軸半徑,所以手搖石磨是省力的機械。 (2)十字扳手。 扳手工作時相當于輪軸,當手作用在扳手柄部的兩端時,相當于力作用在輪上,中間的柄相當于軸,輪大于軸,所以十字扳手是省

53、力的機械。用軸帶動輪轉動的輪軸。 (1)竹蜻蜓。 竹蜻蜓是一個輪軸。兩手搓動桿時,就會帶動竹蜻蜓的頭部轉動。由于桿比頭小得多,即軸比輪小,因此竹蜻蜓是費力的輪軸。 (2)搟面杖。 搟面杖是一個輪軸。兩頭細的是軸,中間粗的是輪,當用手滾動兩邊的軸滾動時,會帶動中間的輪滾動,因為軸比輪小,因此搟面杖也是費力的輪軸。 舉例說說在軸上用力的輪軸有什么好處。 在軸上用力可以省距離。以竹蜻蜓為例,當我們搓動桿,是在軸上用力,雖然費力,但可以在短距離內上桿轉動多圈,從而帶動葉片轉動快速旋轉,向上飛起。搟面也是這個原理,雙手在軸上用力,滾動軸,以最短的距離,讓軸轉動最多的圈數,從而帶動輪(中間粗的部分)多轉動

54、幾圈,達到搟面的目的。輪軸的用途在明末清初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記載了中國古代輪軸使用方面的許多發明創造,如筒車、轆轤、飏扇、翻車等工具,這些發現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勞動的效率。直到現在,有些工具仍然在使用。筒車飏扇轆轤謝謝大家第四單元15.升旗的方法分析: 升旗手向下拉繩子,國旗就會升上去。這是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固定的可以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這個滑輪改變了力的方向,所以國旗會升上去。為什么向下拉繩子就能輕松地把國旗升上去? 實驗結論:國旗是利用滑輪升上去的。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 滑輪是一種可繞繩子,帶溝槽的輪,它可以繞著中心的軸轉動。人們常用它吊裝貨物,它是用來提升物體的一種簡單機械。

55、滑輪的邊緣都帶有凹槽,這樣溝槽把繩子套在凹槽里就不容易滑下來了。仔細觀察滑輪,說說它的結構以及各部分起什么作用。下面兩種使用滑輪的情形有什么不一樣? 像圖1滑輪工作時只是轉動,位置固定不變,不隨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定滑輪在提升物體時位置是不變的,圍繞著一個軸轉動;我們升國旗時用的就是定滑輪。定滑輪的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 像圖2滑輪隨著被拉的物體一起移動位置,這樣的滑輪叫動滑輪。動滑輪在提升物體時位置是變化的。動滑輪的作用是可以省力。 如果滑輪工作時只是轉動,位置固定不變,這樣的滑輪叫作定滑輪。 如果滑輪隨著被拉的物體一起移動位置,這樣的滑輪叫作動滑輪。 實驗步驟:(1)用鐵架臺做支架,把一個滑輪固定懸掛在鐵架臺上。(2)用彈簧秤測量一個鉤碼的重力,并記錄在表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