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電站鍋爐熱效率試驗2. 空氣預熱器漏風率試驗3.電站鍋爐風機性能試驗4.磨煤機試驗5.鍋爐燃燒調整試驗6.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電站鍋爐熱效率試驗電站鍋爐熱效率試驗1 試驗目的試驗目的 根據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GB 10184-88)及合同規定,通過各項相關測試,計算鍋爐熱效率,主要用于以下幾方面目的: 鍋爐運行水平和設備診斷; 評價機組檢修質量: 新建機組的性能考核驗收; 設備改造效果對比。 2 試驗依據試驗依據 鍋爐熱效率按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GB 10184-88)中的熱損失法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式中: 鍋爐熱效率,%q2 - 排煙熱損失百分率,%q3 - 可燃氣體未完全燃燒熱損
2、失百分率,%q4 - 固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百分率,%q5 - 鍋爐散熱損失百分率,%q6 - 灰渣物理熱損失百分率,%)(10065432qqqqq(1-1)3. 3. 鍋爐熱效率的定義鍋爐熱效率的定義 輸入輸入輸出熱量法熱效率,即直接測量鍋爐輸入和輸出輸出熱量法熱效率,即直接測量鍋爐輸入和輸出熱量求得熱效率。此法又稱正平衡法。熱量求得熱效率。此法又稱正平衡法。 由于電廠燃用煤質的穩定性差,且鍋爐燃煤量的計量、蒸由于電廠燃用煤質的穩定性差,且鍋爐燃煤量的計量、蒸汽流量的計量的準確度也較低,因此一般不采用正平衡法。汽流量的計量的準確度也較低,因此一般不采用正平衡法。熱損失法熱效率,即由確定各項熱
3、量損失求得熱效率。此法熱損失法熱效率,即由確定各項熱量損失求得熱效率。此法又稱反平衡法。又稱反平衡法。 反平衡法通過比較各項損失的大小和變化情況,容易發現反平衡法通過比較各項損失的大小和變化情況,容易發現鍋爐存在的問題,對鍋爐運行、檢修和節能工作具有較強的指鍋爐存在的問題,對鍋爐運行、檢修和節能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且測量的準確性也較高,因此一般都采用反平衡法進導意義,且測量的準確性也較高,因此一般都采用反平衡法進行鍋爐效率的測試和計算。行鍋爐效率的測試和計算。(1-21-2)(1-31-3)654321QQQQQQQr%100654321qqqqqq)()()()()(1gsbspsgsb
4、qbqzjzqzjzqzqzqgsgqgqlhhDhhDhhDhhDhhDBQ whwlrxarnetrQQQQQ,3.4.1 3.4.1 熱損失法鍋爐熱效率的計算熱損失法鍋爐熱效率的計算 按照國際按照國際GB1018488GB1018488的規定,鍋爐熱效率采用熱損失法(也稱反平的規定,鍋爐熱效率采用熱損失法(也稱反平衡法)來確定,即衡法)來確定,即式中式中 q q2 2排煙熱損失,排煙熱損失,% %; q q3 3可燃氣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可燃氣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 %; q q4 4固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固體未完全燃燒熱損失,% %; q q5 5鍋爐散熱損失,鍋爐散熱損失,% %;
5、q q6 6灰渣物理熱損失,灰渣物理熱損失,% %。 確定了鍋爐的各項熱損失,就可以確定鍋爐熱效率。各項熱損失的確定了鍋爐的各項熱損失,就可以確定鍋爐熱效率。各項熱損失的大小直接影響到鍋爐熱效率的最終結果,也直接影響了各因素對鍋爐熱大小直接影響到鍋爐熱效率的最終結果,也直接影響了各因素對鍋爐熱效率的影響程度。效率的影響程度。(1-81-8)%10022rQQqOHgyQQQ2222)(0,2tCVQpygypgygy100100100100,2,2,2,222COCNCOCROCCCOpNpOpCOppyp2,COpC2,OpC2,NpCCOpC,cgkpycgygyVVV)(1()(0010
6、08 . 0)(79. 0100375. 0866. 1)(0,0arcgkararrcgyNVSCVcgyV )(0cgkV )(0pyarrC,100,CACCarararrCclmclmlmccjhccjhcjhcfhcfhfhclzclzlzCCaCCaCCaCCaC100100100100lzafhacjhalmaclzCcfhCccjhCclmCararararrcgkOHSCV0333. 0265. 0)37. 0(089. 0)(,0)5 . 05 . 02(2121242HCOCHOpy)(02222tCVQpyOHpOHOHOHQ22OHpC2OHV2)(293. 1100
7、924. 102BDdVMHVwhkcgkpyararOH)(02222tCVQpyOHpOHOHOHV2OHV200)(100)(100622. 0bactbkpppdkdactp0)(bp4043022000101637.6102079.16883.17809.427927.611)(ttttpb100)79.59098.10718.35836.126(1243nmgyrHCHCHCOVQqszrarqQCAq4427.3371004rszDwszszBQQBq)100100(27.337,4clzclzlzcfhcfhfharnetarCCaCCaQAqszq4szBszDwQfhalz
8、acfhCclzCeDDDqe622. 05)(82. 5100)(100)(100)(1000006ccjhcjhcjhcjhcfhfhpyfhclzlzlzlzrarCCttaCCtaCCttaQAq4 試驗方法試驗方法4.1 環境參數環境參數 試驗期間用干、濕球溫度計或溫濕度計測量送風機入口附近的空氣溫度和濕度,用大氣壓力表測量當地大氣壓力。4.2 排煙溫度排煙溫度 a. 采用經校準合格的熱電偶,并采用網格法測量溫度,用數字式溫度表直接讀數。插在尾部煙道內的熱電偶需要接地線以防止靜電破壞數字溫度表。 b. 在空氣預熱器出口煙道上布置多個測孔,在各測孔內安裝多個K型或T型熱電偶,按網格法測
9、量排煙溫度,采用計算機按一定間隔自動采集記錄,最后取其平均值。熱電偶也需要接地線。4.3 煙氣分析煙氣分析 按網格法對煙氣取樣分析。在空氣預熱器出口煙道處的各測孔安裝多孔煙氣取樣管,用混合罐將各取樣管連接,用電動真空泵抽取煙氣,使同一測量截面上的各點煙氣混合成單一煙氣樣品。用經校驗合格的煙氣分析儀進行煙氣中的O2、CO2和CO分析。4.4 原煤取樣原煤取樣 在每臺運行的給煤機上進行原煤取樣,每半小時一次,每次取12kg,用密封容器存放,試驗結束后,將全部采集的煤樣混合,采用四分法將煤樣縮分,送至實驗室進行元素分析、工業分析和發熱量測定。4.5 爐渣取樣爐渣取樣 大渣取樣點位于爐底撈渣機出渣口,
10、每30min取樣一次,每次1kg左右,堆放在干凈的地面處,大的渣塊用人工破碎,試驗結束后縮分,送至實驗室分析含碳量。4.6 飛灰取樣飛灰取樣 飛灰取樣可在空氣預熱器出口裝設的取灰罐處取沉降灰,也可在煙道處利用飛灰等速取樣器在代表點等速采樣,取樣時間約每個煙道10min,根據取樣量多少確定。試驗結束后混合縮分,送至實驗室分析含碳量。 4.7 石子煤取樣石子煤取樣 對于配備中速磨的制粉系統,試驗結束后將磨煤機排出石子煤進行稱重,記錄總排出量及排出時間,并采樣5kg左右,送至實驗室分析發熱量。 4.8 其他運行參數其他運行參數 鍋爐其他運行參數在運行控制表盤上記錄,每20min記錄一次。若運行表盤數
11、據可連接打印裝置,試驗開始前由電廠熱工人員啟動,20min打印一次。 5 試驗前準備試驗前準備5.1 試驗實施前電廠應備好試驗用煤,試驗燃用的煤種應質量穩定,對于性能考核驗收試驗,試驗用煤的特性分析應符合合同或協議規定的設計煤種。5.2 試驗前應對鍋爐進行全面吹掃,并于試驗前1小時結束全部吹灰工作,試驗期間嚴禁吹灰。5.3 試驗前將所有排污、排汽閥門和附帶的旁路閥門關嚴,防止汽水漏泄,試驗期間禁止排污,以確保試驗工況的穩定。5.4 確認鍋爐機組各主、輔機均能正常運轉并滿足試驗要求。對于設備驗收,試驗條件須經有關各方認可,待調試并達到試驗條件后方可進行試驗。5.5 磨煤機石子煤斗應于試驗前排空完
12、畢。5.6 電廠有關人員配合連接測試設備所需電源及照明設施。5.7 各取樣測點可順利開啟,各測試設備安裝連接完畢,試驗人員就位。5.8 根據測點位置需要搭設腳手架或護欄。5.9 對于新建機組的性能考核試驗,試驗前鍋爐設備應經歷熱控裝置和保護系統全部投入的條件下運行七天以上的考驗。 6 試驗工況要求試驗工況要求6.1 試驗期間應保證煤質穩定,風量、爐膛負壓、給水、過熱器減溫水和再熱器減溫水均投自動。6.2 試驗前應保持在試驗負荷下穩定運行1h,正式試驗進行24h。6.3 試驗期間,鍋爐燃燒工況、燃料量(包括粉倉粉位)、蒸汽參數及空氣過剩系數等應盡可能地維持穩定,鍋爐主要運行參數的允許波動范圍如下
13、: 蒸發量 試驗值的 3% 蒸汽壓力 設計值 2% 蒸汽溫度 設計值 5 空氣過剩系數 設計值 0.056.4 試驗期間應滿足如下條件: 所有給水加熱器投入使用; 油燃燒器不投入使用; 不切換磨煤機; 不吹灰; 不排污; 無汽機調速器閥測試; 鍋爐處于自動控制。 空氣預熱器漏風率試驗空氣預熱器漏風率試驗1 試驗目的試驗目的 檢測或考核空氣預熱器的漏風性能。2 試驗依據試驗依據 空氣預熱器漏風測定試驗依據GB1018488電站鍋爐性能試驗規程及其附錄K進行。 2.1 空氣預熱器漏風率 空氣預熱器漏風率計算公式為: %90IIIILA式中:LA空氣預熱器漏風率,%; I空氣預熱器進口過量空氣系數;
14、II空氣預熱器出口過量空氣系數。 LEEE(%)100%)5 . 0(21212COO 2OCOIII2.1 空氣預熱器漏風率空氣預熱器漏風率 空氣預熱器漏風率計算公式為: 式中:過量空氣系數; 測量處煙氣含氧量,%; 測量處煙氣一氧化碳含量,%。式中: 煙道或受熱面的漏風系數; 2.2 漏風系數漏風系數 漏風系數按煙道或受熱面進、出口的煙氣成分分析,由下式計算確定: 3 試驗方法試驗方法 采用網格法,同時在空氣預熱器進、出口煙道的測量截面上取煙氣樣分析測量。每個測量截面上布置多個測孔,在各測孔內安裝多孔煙氣取樣管,形成網格法測量。測量時用混合罐將各取樣管連接,用電動真空泵抽取煙氣,使同一測量
15、截面每個煙道為單一的混合煙氣樣品。用經校驗的煙氣分析儀進行煙氣中的O2、CO2和CO分析。試驗前準備試驗前準備 同鍋爐效率試驗 5 試驗工況要求試驗工況要求 4 同鍋爐效率試驗電站鍋爐風機性能試驗電站鍋爐風機性能試驗1 試驗目的試驗目的 火力發電廠鍋爐風機現場試驗大致可分為三類: A類冷態試驗:以常溫空氣為介質,測量風機在其管路系統中的性能。 B類熱態試驗: 測量風機在管路系統中的運行參數,作為經濟運行評價和改進的依據。 C類考核試驗:驗證技術協議中保證的風機氣動性能。因此,C類試驗要求比較嚴格。2 試驗依據試驗依據 鍋爐風機試驗是根據DL 469-2004電站鍋爐風機現場性能試驗中的有關規定
16、進行的。3 試驗條件試驗條件3.1 在試驗之前,完成測點安裝。3.2 在試驗之前,風機的機械運轉正常,風機進、出口平面至流量、靜壓測量截面之間的煙、風道沒有明顯的內、外漏氣現象。3.3 在試驗期間鍋爐燃燒穩定,蒸汽流量、蒸汽溫度、蒸汽壓力、鍋筒水位、爐膛負壓和氧量等參數在正常范圍內穩定運行。3.4 在試驗過程中風機運行穩定,試驗風機保持手動,如果微調由其它風機進行。3.5 在試驗期間不進行擾動試驗工況的吹灰和打焦等操作。3.6 在試驗期間不投入油槍,不進行切換磨煤機。 4 測試項目及方法測試項目及方法 4.1 流量測量 在風機入口或出口煙風道上按網格法測量氣體動壓,同時測量氣體靜壓和溫度,然后
17、,計算流量。4.2 風機進、出口靜壓測量 在風機進、出口測量氣體靜壓。4.3 風機進、出口空氣溫度測量 在風機進出口靜壓測量處用熱電偶或溫度計等測量進出口氣體溫度。4.4 大氣壓力 用大氣壓力表測量當地大氣壓力。4.5 風機電機輸入功率測量 在6kV母線室測量功率表每走10圈所需時間,然后計算風機電機輸入功率。 磨煤機試驗磨煤機試驗1 試驗目的試驗目的 通過各項相關試驗,進行火力發電廠磨煤機的設備驗收、性能鑒定或運行調整,使得磨煤機達到經濟、安全、穩定的運行方式,為鍋爐輸送合格的煤粉。2 試驗依據試驗依據 依據DL/T 467-2004 磨煤機試驗規程進行。 3 試驗項目、內容要求及測點布置試
18、驗項目、內容要求及測點布置 中速磨煤機直吹式制粉系統中速磨煤機直吹式制粉系統3.1 測點布置測點布置 中速磨煤機直吹式制粉系統試驗測點布置。 中速磨煤機直吹式制粉系統試驗測點布置 3.2冷態試驗3.2.1 冷態一次風量分配測定及調平試驗 在冷態下調節一次風管上的縮孔(或風門),以使各一次風管最大風量相對偏差相對平均值的偏差值不大于5%。 最大風量相對偏差按下式計算:100max(min).maxQQQQi100max(min).maxQQQQi式中:100max(min).maxQQQQi最大風量相對偏差,%;偏差最大的一次風管風量,m3/h;一次風管平均風量,m3/h。3.2.2 一次風管靠
19、背式測速管速度系數標定。靠背式測速管速度系數的標定應在三個不同流量下進行速度系數的計算。maxQmax(min). iQQ3.2.3 在進行3.2.1和3.2.2的同時,應對表盤一次風流量顯示和一次風流量測量值進行比較,得到顯示值和測量值之間的修正系數,并對一次風流量測量裝置的流量系數進行修正。表盤一次風流量顯示是磨煤機入口的流量,如果一次風流量測量值是在磨煤機出口一次風管上測量,則他們之間具有如下關系: Q2=Q1 +Qs式中:Q2磨煤機出口流量,m3/h;Q1磨煤機入口流量,m3/h;Qs磨煤機總密封流量(含磨輥、磨盤、給煤機的密封風),m3/h。3.2.4 在磨煤機入口流量測量裝置的流量
20、系數尚未標定時,應對磨煤機入口流量測量裝置的流量系數進行標定。按下式進行流量系數的計算: Q =k(P)0.5 式中: Q磨煤機入口流量,kg/h; k入口流量測量裝置的流量系數; p入口流量測量裝置差壓,Pa; 測量裝置處氣流密度,kg/m3。3.4 分離器性能試驗分離器性能試驗 保持磨煤機出力和通風量不變(約為額定出力的80%及相應的通風量),在分離器折向門擋板不同開度下測量煤粉細度、磨煤機出力、通風量、磨煤機和一次風機功率,以及磨煤機出入口壓力、溫度和石子煤量。3.5 加載壓力試驗加載壓力試驗3.5.1 保持磨煤機出力和通風量不變(約為額定出力的80%及相應的通風量),在不同的加載壓力下
21、測量煤粉細度、磨煤機出力、通風量、磨煤機和一次風機功率,以及磨煤機出入口壓力、溫度和石子煤量,以求得滿足磨煤出力所需的較適合的加載壓力。不同加載壓力下磨煤電耗的比較條件是煤粉細度相同,煤粉細度不同時需換算至同一煤粉細度下進行比較。3.5.2 中速磨煤機磨煤電耗和煤粉細度的關系如下:式中: E磨煤電耗,kWh/t; k系數;x系數。對于MPS中速磨煤機,x=0.29;對于HP磨煤機,x=0.35;對于E型磨煤機,x=0.48。 xRkE)(903.6 磨棍與磨盤的間隙調整試驗磨棍與磨盤的間隙調整試驗 改變磨輥與磨盤的間隙(對RP和HP磨煤機),測量煤粉細度、磨煤機出力、通風量、磨煤機和一次風機功
22、率,以及磨煤機出入口壓力、溫度和石子煤量。3.7 磨煤機出力特性試驗磨煤機出力特性試驗3.7.1 風煤比按給定值變化,在不同磨煤機出力(從最小出力到最大出力)下測量煤粉細度、磨煤機出力、通風量、磨煤機和一次風機功率,以及磨煤機出入口壓力、溫度和石子煤量。3.7.2 中速磨煤機的最大出力應滿足磨煤機差壓和石子煤量的要求。磨煤機差壓超過設計值時,磨煤機屬非設計運行工況;石子煤量大于額定出力的0.5%,或石子煤發熱量大于627MJIkg時,磨煤機屬非正常運行工況。3.7.3 磨煤機的最小出力取決于在小煤量下磨煤機的振動以及在小風量下一次風管道煤粉的沉積,應通過試驗和計算來決定。 4 試驗前準備試驗前
23、準備4.1 煤種符合設計要求,煤源穩定。4.2 電流表、電壓表、功率表、微壓計、風壓表、流量測量裝置和煤粉取樣裝置等測試儀器,都要按照要求事先經過校驗和標定,使測量數據準確無誤。4.3 檢查各測點的安裝位置是否正確,同時不得有堵塞和泄漏現象。4.4 試驗人員、記錄人員已配齊,記錄表格已備好。5 試驗條件要求試驗條件要求5.1 中速磨煤機、風扇磨煤機的磨輥、鋼球、上下環、葉片、內襯等研磨層金屬表面的磨損量應是輕微的,否則應測量已磨耗尺寸或更換新品。鋼球磨煤機的鋼球裝載量已經過稱量或測量。5.2 磨煤機本體、排粉機、一次風機、給煤機、鎖氣器、風門擋板、排石子煤裝置等缺陷已消除,都能正常運行。5.3
24、 制粉系統中的漏氣、漏粉現象已消除。5.4 粗粉分離器的擋板、錐體已調整到規定位置。5.5 輸煤系統三塊(鐵塊、木塊、石塊)清除裝置已正常運行。5.6 鍋爐負荷穩定,制粉系統經過調整達到穩定運行狀態。 SBAvBbM1dPkv2dpitdPPk,6 測試方法測試方法6.1 出力測量磨煤機的出力根據給煤機的給煤量由下式求得:式中: BM磨煤機出力,kg/h;A給煤機煤流斷面積,m2; v煤流速度,m/s; b煤的堆積密度,kg/m3; B11m長度的煤量,kg; S1m長度煤的走過時間,S。 6.2 風量測量 根據測速管測得的氣流平均動壓計算氣流速度和流量,計算式為: Q=3600Av式中: v
25、氣流速度,m/s; k測速管速度系數,標準測速管的速度系數k1.0,當用非標準測速管時,速度系數用標準皮托管標定得到:Pd測速管測得動壓,Pa;Pd,pit標準皮托管測得動壓,Pa;Q氣流流量,m3/h。hPPPdp8 . 96.3風壓測量6.3.1風壓測量的目的是為了測量設備或管道的阻力。6.3.2風壓測量的基本原理。兩點之間的流動阻力為:式中: P流動阻力,Pa; Pp被測兩點間的流體靜壓差,Pa; Pd被測兩點間的流體動壓差,Pa; h被測兩點間的流體高度差,m; 流體密度,kg/m3。6.3.3靜壓可以在壁面開孔測量,如圖9所示。也可以用皮托管的靜壓孔測量。圖9 壁面靜壓開孔6.3.4
26、 動壓可以根據流體的速度按下式計算:2vPd式中: Pd流體動壓,Pa; 流體速度,m/s。6.3.5在靜壓測點上游側和下游側直段不夠長的情況下,沿圓周布置不少于2點的靜壓測點,對于變截面管一周布置不少于4點的靜壓測點,各點應單獨測定之后求取平均值,不能用三通相互連接。 m6.4 煤粉取樣及篩分煤粉取樣及篩分6.4.1 煤粉等速取樣 煤粉取樣應采用等速取樣,只有氣流速度和取樣探頭內得速度相等時,才能保證取樣的代表性。6.4.2 煤粉的篩分 煤粉篩分應采用經國家計量檢驗部門檢驗過的標準篩。篩分無煙煤、貧煤、煙煤時,采用90m和200m的篩子,必要時使用75、90和200m的的篩子,篩分褐煤時,采
27、用90m和500m或1000m的篩子。 取一定數量的煤粉樣放入某一尺寸的篩子上進行篩分,一般用天平稱取50g煤粉,放在R90的標準篩中篩分,當有ag煤粉留在篩面上,bg煤粉通過篩孔落下,則篩子上剩余的煤粉的質量占原煤粉樣總質量的百分數即為煤粉細度,即%100baaRx上式中Rx表示篩孔的尺寸, Rx值越大,煤粉越粗。6.5功率測量功率測量6.5.1 磨煤機功率可以用便攜式單相或三相功率表(0.20.5級)測量;或者用經校驗過的0.5級1.0級電能表測定。測定功率的允許偏差為(2.0%2.5%),從電流互感器到儀表的導線電阻不應超過0.2。6.5.2 用電能表進行功率測量時,應按電能表電樞在一定
28、時間內的轉數來測定所需功率,且計算電樞轉數的持續時間不應少于30s。也可采用電能表的累積數字差來求得功率。6.5.3 己知電能表圓盤轉數和時間后,電動機功率可由下式求出,即:tACnPNTT3600式中:N電動機輸入功率,kW;n在時間t(s)內,電表電樞的回轉數,r;PT電流互感系數;CT電壓互感系數;t電樞的回轉時間,S;A電能表常數,為每千瓦時圓盤的回轉數,通常表示在電能表盤面上,r/kWh。鍋爐燃燒調整試驗鍋爐燃燒調整試驗1 試驗目的試驗目的鍋爐燃燒調整試驗的主要目的為:保證正常穩定的汽壓、汽溫和蒸發量;著火穩定,燃燒中心適中,火焰分布均勻,不燒損設備,盡量避免結焦,保證過熱器和再熱器
29、運行的安全性;使運行達到最高的經濟性。2 試驗依據試驗依據鍋爐燃燒調整試驗主要依據以下標準:電站鍋爐及輔機性能試驗標準匯編 GB10184-1988電站磨煤機及制粉系統性能試驗 DL/T 467-20043 試驗項目及方法試驗項目及方法 為了達到鍋爐燃燒調整試驗的目的,對于煤粉爐在運行操作方面應進行以下諸參數或控制方式的調整,使其達到最佳值: 燃燒器一、二、三次風的出口風速和風率; 各燃燒器間的負荷分配和投運方式; 爐膛的風量,即空氣過剩系數; 煤粉細度。 在運行調整試驗之前,應盡量掌握設備運行現狀和歷史情況,首先作兩次或多次預備性試驗,以摸清情況。然后根據設備特點和存在問題確定調整項目及程序
30、。 原則上,當進行一組單項調整試驗時,除了該可調參數外,鍋爐的其它可調參數及操作方式都應保持恒定。例如,當進行空氣過剩系數的單項調整試驗時,鍋爐的負荷、煤粉細度、燃燒器的運行方式和一、二、三次風率(或一次風量)都應保持不變,以獲得空氣過剩系數的變化對燃燒工況的影響。對于容易結焦積灰的爐膛,還需要考慮爐內沾污的影響,此時每組單項試驗的時間應安排緊湊。 3.1 燃燒器出口風速及風率的調整燃燒器出口風速及風率的調整 燃燒器保持適當的一、二、三次風出口速度,是建立正常的空氣動力場和穩定燃燒所必須的。一次風速過高會推遲著火,過低則容易燒損燃燒器,并在一次風管內造成煤粉沉積。二次風速過高或過低都可能破壞氣
31、流的正常混合擾動,從而降低燃燒的穩定性和經濟性。燃燒器出口斷面的尺寸及氣流速度決定了一、二、三次風量的百分率。這一參數也是調整燃燒需要予以重視的。尤其是一次風率,它與著火過程密切相關。一次風率愈大,為達到氣粉混合物著火溫度需要吸收的熱量就愈多,因而達到著火所需的持續時間就愈長。這對揮發分低的燃煤來講是很不利的,當一次風溫較低時尤為不利。但是,對高揮發分的燃煤來講,維持著火并不困難,而著火后為保證揮發分的及時燃燼卻需要有較高的一次風率。 針對不同煤種,表1給出了圓形旋流燃燒器一般采用的風速及一次風率范圍,表2給出了四角布置直流燃燒器一般采用的風速和風率范圍。對于具體燃燒器結構和具體燃料,應通過調
32、整試驗確定其適宜數值。 表表1 圓形旋流燃燒器的配風條件圓形旋流燃燒器的配風條件表表2 四角布置直流燃燒器的配風條件四角布置直流燃燒器的配風條件 四角布置的直流燃燒器結構布置形式較多。燃用煙煤、褐煤的燃燒器多采用較高的一次風率,而且一、二次風噴口距離較近,以便煤粉著火后及時與燃燒所需的空氣相混合。為與燃燒低揮發分煤種常用的噴嘴布置方式。對于低揮發分煤種,為了保證一次風粉混合物的著火,除了采用較低的一次風率和噴出速度之外,還將氣一、二次風噴口距離適當拉長,使不致過早混合影響燃燒的穩定性;另外也常采用一次風集中布置的方案。為適應煤種及過熱汽溫的需要,直流式燃燒器一、二次風噴嘴常做成可以上下擺動的,
33、用來調節燃燒中心在爐膛高度上的位置。這些燃燒器大都適用于較易著火的燃料。 由于四角布置直流燃燒器的結構布置特性差異較大,風速的設計和調整范圍也因之較旋流式燃燒器更廣些。這種類型燃燒器的一、二次風出口速度可以用下述方法進行調整:改變一、二次風率百分比;改變各層噴嘴的風量分配,或停掉部分噴嘴;a)有的燃燒器具有可調的二次風噴嘴出口風速擋板,可以用來調節出口速度而保持風量不變。當然,還可以用改變噴口截面尺寸的方法來改變出口速度。 為尋求適宜的燃燒器出口風速及風率,調整試驗可在經濟負荷或常用負荷下進行,其他負荷可以根據一般規律推導。判斷風速或風率是否是適宜的標準,首先是燃燒的穩定性,爐膛溫度分布的合理
34、性,及對過熱汽溫的影響,其次是比較經濟指標,主要是排煙熱損失與灰渣未完全燃燒熱損失的數值。 調整燃燒器風速的各項試驗,可以和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的觀測結果相印證,并進行燃燒效果的分析。 為求得燃燒器一、二、三次風的風率和出口速度,在進行這類調整試驗時應同時測定爐膛的風平衡。 在降低一次風量進行試驗時,應考慮到不致引起一次風管道中發生煤粉堵塞(管內平均風速一般不應小于20m/s)。如果采用制粉系統乏氣作為一次風時,最佳的一次風量應根據燃燒條件及制粉系統的出力和經濟性綜合考慮。 對于旋流燃燒器,一次風率在不是太大的范圍內變動并不會明顯影響燃燒器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3.2 燃燒器的負荷分配及投停方式燃
35、燒器的負荷分配及投停方式 一般是將投入運行的主燃燒器負荷盡量分配均勻,即將各燃燒器的風量和給粉量調整一致。但有時為了調整燃燒中心、改變火焰的偏斜現象、避免結焦、調節過熱汽溫分布或提高運行經濟性等原因,常有意識地改變各燃燒器之間的風、粉分配比。增加中間位置的各燃燒器的風粉量或風量可以獲得更好的燃燒效果(所謂“橋形送風”)。對于四角布置的直流燃燒器,為了減少火焰偏斜、避免結焦,當風道及噴口布置以至氣流射程不對稱時,將一側或相對兩側的風粉量降低運行也可能有些效果。改變四角布置燃燒器的上下排噴嘴給粉量或二次風量也是調整燃燒中心、改善氣粉混合及增加燃燒效果的常用措施:例如有所謂“正塔形”送風(即上二次風
36、小、下二次風大)或“反塔形”送風(即上二次風大、下二次風小)等配風方式。 當進行這類調整時,判斷調整措施的好壞,除了燃燒的穩定性、爐膛出口煙溫及爐內的溫度分布和燃燒經濟性之外,還應注意爐膛兩側的燃燒產物(R02、飛灰可燃物、爐渣沉積量等)是否均衡,以及鍋內過程方面的均勻性(如過熱汽溫分布等)。 有些鍋爐四角布置的直流燃燒器噴嘴是可以擺動的,它對調節燃燒中心的位置,改變汽溫和煤粉下,多盡量增加其下傾角,以取得較高的燃燒經濟性,但需注意冷灰斗不應因溫度過高而產生結焦。為考查對所有燃燒器供粉的均勻性,可以從各一次風管內等速抽取煤粉樣,比較其樣品的相對重量。 為保持燃燒器一、二次風的出口風速,有時要停
37、一部分燃燒器,在低負荷運行時尤屬必要。制粉系統為直吹系統時,與備用磨煤機或檢修中的磨煤機相連的燃燒器也必然要停掉。除了被迫停用的情況外,在正常工況下,或在低負荷運行時,停哪幾個燃燒器比較理想,需要通過試驗分析對比來確定。燃燒器的投停對鍋爐運行的影響更甚于燃燒器的負荷分配。由于燃燒器的結構種類不同和在爐上布置方式的多樣化,很難做出具體的規定,其主要原則為:l 停用燃燒器的主要目的是保證鍋爐參數和穩定燃燒,經濟性方面的考慮常是次要的;l 停上投下,可降低火焰中心,以利燃燼;l 四角燃燒的方式中,宜對角停用(中儲式制粉系統),定時切換,以利水冷壁受熱均勻。停用的燃燒器應通以少量的空氣,以保障噴口安全
38、。3.3 空氣過剩系數的調整空氣過剩系數的調整 對于煤粉爐來講,空氣過剩系數的確定主要取決于鍋爐燃燒的經濟性。空氣過剩系數過大會增加q2損失,過小會增加q3+q4損失,因此它應有一個適宜值,使(q2+q3+q4)為最小。一般煤粉爐,在經濟負荷范圍內爐膛出口適宜的空氣過剩系數在1.151.25范圍內,這與煤種和爐膛結構有關。低揮發分的煤種常需要較大的空氣過剩系數。液態排渣爐則較固態排渣爐的數值小些。隨著鍋爐負荷的降低,空氣過剩系數有所增加。空氣過剩系數的調整試驗主要在經濟負荷或最大負荷下進行。如必要時,可另外再選取一個低負荷進行驗證。試驗選取的空氣過剩系數范圍最好環繞假定的最佳值,例如在1.10
39、1.30間,但需考慮到它對過熱汽溫的影響。 上面所述的空氣過剩系數值都是指爐膛出口的,但在實際試驗中因該截面上煙溫過高,測量困難,且濃度場的均勻性也較差,故常在過熱器后甚至在高低溫省煤器之間取煙氣樣分析R02或02以確定。此時需計入各該段煙道的漏風系數。 調整空氣過剩系數的方法,一般是改變總風量或二次風量,應注意一次風量不能過低或過高。 空氣過剩系數的變化常影響到爐膛的溫度分布和局部煙流的還原性氣氛濃度,從而影響到受熱面的泊污及結焦情況,因此試驗時必須予以充分注意。一般煤粉爐的空氣過剩系數的變動在最佳值附近的某一范圍內對(q2+q3+q4)或的影響并不顯著。 3.4 煤粉細度的調整煤粉細度的調
40、整 煤粉細度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主要表現在鍋爐機組(包括制粉系統)運行的經濟性上。煤粉愈細,q4愈小,而磨煤系統耗電率則增大,因此它也應有一個最佳值,使兩種熱損失之和(q4+qZF)最小。經濟的煤粉細度隨燃煤種類和磨煤設備的型式而異,必須通過制粉系統的運行試驗和鍋爐調整試驗確定。預先粗略地估計煤粉細度值,以便于選擇調整范圍。 4 取樣及測量方法取樣及測量方法4.1 環境參數環境參數 試驗期間用干、濕球溫度計或溫濕度計測量送風機入口附近的空氣溫度和濕度,用大氣壓力表測量當地大氣壓力。4.2 排煙溫度排煙溫度a. 采用經校準的K型或T型熱電偶測量溫度,用數字式溫度表直接讀數。b. 在空氣預熱器出
41、口煙道上布置多個測孔,在各測孔內安裝多個K型或T型熱電偶,按網格法測量排煙溫度,采用計算機按一定間隔自動采集記錄,最后取其平均值。4.3 煙氣分析煙氣分析 按網格法對煙氣取樣分析。在空氣預熱器出口煙道處的各測孔安裝多孔煙氣取樣管,用混合罐將各取樣管連接,用電動真空泵抽取煙氣,使每個煙道為一個單一的混合煙氣樣品。用經校驗的煙氣分析儀進行煙氣中的O2、CO2和CO分析。4.4 爐渣取樣爐渣取樣 大渣取樣點位于爐底撈渣機出渣口,每30min取樣一次,每次1kg左右,堆放在干凈的地面處,大的渣塊用人工破碎,試驗結束后縮分,送至實驗室分析含碳量。必要時存留備樣。4.5 飛灰取樣飛灰取樣 飛灰取樣可在空氣
42、預熱器出口裝設的取灰罐處取沉降灰,也可在煙道處利用飛灰等速取樣器在代表點等速采樣,取樣時間約每個煙道10min,根據取樣量多少確定。試驗結束后混合縮分,送至實驗室分析含碳量。必要時存留備樣。4.6 爐膛溫度測量爐膛溫度測量 在燃燒器區域的各看火孔,采用光學高溫計測量爐膛溫度。4.7其他運行參數其他運行參數 鍋爐其他運行參數在運行控制表盤上記錄,每20min記錄一次。若運行表盤數據可連接打印裝置,試驗開始前由電廠熱工人員啟動,20min打印一次。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1 試驗目的試驗目的 通過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可了解和掌握燃燒器射流的流體動力特性、確定一、二次風的混合情況、四角噴
43、燃器的切圓大小或旋流燃燒器回流區的大小及變化情況等,還可以據此進行爐內結渣的空氣動力原因等更深層次的探討研究。 2 試驗依據試驗依據 燃燒器冷態空氣動力場試驗應遵循以下原則:l 幾何相似 由于冷態試驗與熱態運行的試驗對象為同一個,因此幾何相似滿足。l 空氣流動狀態進入自模區 鍋爐運行時,爐內的氣流工況屬于粘性流體不等溫的穩定受迫運動。根據相似理論,考慮粘性力的雷諾數:Re=wd/是對流動狀態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它表明了流體慣性力與粘性力的比值。 所謂氣流運動狀態進入自模化區,是指當Re數大于某定值后,粘性力的影響可忽略,流動狀態顯示出不再隨Re數的增加而變化的特性。對于旋流葉片燃燒器來說,Re
44、1.8105時即進入自模區。l 邊界條件相似 邊界條件相似是指熱態條件下進入爐內的燃燒器各股氣流動量比與冷態條件下進入爐內的燃燒器各股氣流動量比相等。 sjd2Pkw 3 3試驗內容及方法試驗內容及方法3 3.1 1 旋流燃燒器旋流燃燒器3.1.1一次風調平 在進行冷態模化試驗前,分別對每臺磨煤機出口各一次風管進行一次風速的測量,并通過調節月牙門來調整各一次風管的阻力,使同一臺磨煤機供粉的各燃燒器風粉分布均勻。 一次風速的測量可根據DL467/T-2004磨煤機試驗規程及DL469/T2004電站鍋爐風機現場試驗規程中6.2的規定進行,采用網格法測量一次風動壓和靜壓,按下式計算一次風速和風量,
45、也可采用風速儀直接測量。(1)式中:w 一次風管管內風速,m/s; k 靠背管修正系數,0.84; Pd 實測動壓平均值,Pa; 實際流體密度,kg/m3; tsj 實際流體溫度,; Pa 環境大氣壓力,取101325Pa; Pj 實測流體靜壓,Pa; Q 換算至標準狀態下的實測一次風量,Nm3/h; A 一次風管截面積,m2。 101325PPt2732731.293jasjsj(2)101325PPt2732733600AwQjasj(3)sjsjsjsj3.1.2 單個旋流燃燒器動力場試驗單個旋流燃燒器動力場試驗 利用冷態空氣動力場測量器具(風車),在距離燃燒器出口0.5D、1D、1.5D、2D、3D(D為燃燒器出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信息技術下冊 認識“窗口”教學設計 閩教版
- 一年級數學上冊 6 11~20各數的認識第1課時 11-20各數的認識(1)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DB41∕T 1848-2019 裝配式混凝土箱梁橋預算定額
- 施工組織設計與概預算人郝攀30課件
- 橋梁工程概述75課件
- 七年級地理下冊 10.3 澳大利亞-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教學設計 晉教版
- 汽車前照燈電路圖分析汽車燈光控制系統維修課堂課件
- 大學課件怎樣寫學術論文
- Unit 8 Our Clothes Topic 1We will have a class fashion show. Section C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仁愛科普版英語八年級下冊
- Unit 2 Exploring the topic-Grammar in use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仁愛科普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001
- 2025屆上海市浦東新區高三二模英語試卷(含答案)
- 【MOOC】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結構設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職業衛生評價考試計算題匯總
- JJF 1318-2011 影像測量儀校準規范-(高清現行)
- 動火安全作業票填寫模板2022年更新
- 2021年12月英語六級聽力試題、原文及答案 兩套
- 北師版七年級下冊數學 第1章 1.6.2 目標三 整式的化簡求值 習題課件
- 《貿易商務英語》課件Unit 4 Change
- TCWAN 0027-2022 TCEEIA 584-2022 新能源汽車鋁合金電池托盤焊接制造規范
- 煤礦井下絞車房管理制度
- 微型數控銑床結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