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住宅質量體系實測實量作業指導書_第1頁
裝配式住宅質量體系實測實量作業指導書_第2頁
裝配式住宅質量體系實測實量作業指導書_第3頁
裝配式住宅質量體系實測實量作業指導書_第4頁
裝配式住宅質量體系實測實量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PC裝配式建筑實測實量作業指導書編制:審核:審批:2016年11月24日目 錄1 目的為保障工程質量符合國家驗收標準,向用戶提供合格的產品,規范、指導項目實測實量工作。2 范圍本指導書適用于中民筑友建設公司在建、新建所有需要開展實測實量工作的項目。3標準及要求3.1 人員配備3.1.1基本要求:成立實測實量小組,落實各級工作職責。3.1.2架構組成:(1)項目經理組 長(第一責任人);(2)技術經理副組長(主要責任人); (3)生產經理副組長(直接責任人);(4)小組成員項目工程技術人員(實施執行人,由組長、副組長協商指定(含質量技術、施工現場人員)。3.1.3工作職

2、責:(1)項目經理:負責成立實測實量小組,全面負責實測實量小組工作。(2)技術經理:負責編制本項目的實測實量實施方案,并推進落實;負責實測實量內業管理,數據匯總分析、數據復核和把關、制定整改提升措施。(3)生產經理:負責按方案組織、安排實測實量小組的實施工作,檢查并督促其完成情況。(4)小組成員:過程實測,數據上墻,建立臺帳,數據公示,數據備案。3.1.4備案要求:各項目開工1個月內,由技術經理(或項目經理指定人員)根據實際開工的工程規模將本項目實測實量小組名單和項目實測實量實施方案報分公司備案,小組成員不少于2人,分公司負責項目每月的動態管理,公司隨機抽查。3.2現場實測3.2.1基本要求:

3、過程作業跟蹤檢查,實測完成后2天內數據上墻。3.2.2實測要求:(1)儀器校核:在實測實量開始前,應對檢測工具進行校核,校核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方可使用,檢查工具應專人管理。(2)過程檢查:工序施工過程質量檢查,按照標準操作手冊,發現問題及時糾偏。成型實體質量數據實測,及時對不合格的部位進行整改。實測數據的標識及記錄。(3)責任劃分:檢查責任人為專業工程師,復核責任人為計劃工程師(或為指定人員),技術經理把關。(4)數據上墻:實施責任小組成員就土建實測實量中“混凝土結構”各分項實測實量的部分指標要求在現場對實測數據上墻,裝修工程實測實量可不做此要求,上墻數據應真實反映現場質量水平。數據上墻的標牌高

4、度離地1.5m,宜設置在墻面的居中位置,宜采用粘貼的形式。標注形式可參見下圖(12cm高×18cm寬):3.2.3數據公示:項目應每月對每棟樓的實測實量各階段檢查情況進行統計并將結果公布,以提高管理人員、班組對實測實量的重視程度(表格見附錄B 實測實量統分表)。3.3數據分析3.3.1每周由技術經理(或技術經理指定)將實測實量數據統計分析表提交項目經理審閱。3.3.2所有檢查項的合格標準:單項合格點數/計算點數90%為合格,合格點數/計算點數90%為不合格。3.3.3每周由項目經理組織實測實量工作分析會,針對不合格的檢查項分析原因,制定提升措施,現場整改落實情況反饋。3.4數據復核3

5、.4.1公司、分公司巡檢過程中將不定期對項目抽查,抽查結果與自檢結果誤差應在10%之內。3.4.2公司、分公司將不定期對項目部不合格項進行檢查復核,檢查質量提升情況。3.5數據存檔3.5.1項目部:多層及高層實測實量數據,按棟號、單元、樓層作為基本統計單元;每周進行統計匯總,形成實測實量臺賬,測量人、復核人在實測實量臺賬上簽字,并對數據結果負責。3.5.2項目部將實測實量數據臺帳每月25日統一匯總上報分公司備案,分公司每月30日統一匯總上報公司備案。4 取樣原則4.1檢測數量:4.1.1項目部對各棟的每層每戶按各檢查項的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要求進行全數檢測。4.1.2分公司原則上按項目部檢查數量

6、的30%進行隨機抽測。若按要求抽查的房套內測區數量不滿足要求測區數量時,需增加實測房套數量。4.1.3公司原則上按項目部檢查數量的10%進行隨機抽測。若按要求抽查的房套內測區數量不滿足要求測區數量時,需增加實測房套數量。4.1.4各實測取樣的樓棟必須結合當前各項目的施工進度,在該棟樓當前施工層完工前,項目部應完成其下面第三層的裝配主控質量中的5.1-5.6、5.8-5.12項檢測和構件主控質量中的6.1-6.5、6.8項檢測,檢測前要求已拆完內支撐,樓層整潔。4.真實原則:測量數據應反映項目的真實質量,避免為了片面提高實測指標,過度修補或做表面文章,實測取點時應規避相應部位,并對修補方案合理性

7、進行檢查。4.常態原則:各項目對施工現場的管理要保持常態化。嚴禁采用停工迎檢、突擊修補迎檢,或者進行各種形式的包裝等。5 裝配主控質量51 截面尺寸偏差5.1.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內墻/柱與設計圖尺寸的偏差。5.1.2合格標準: 5,5mm;5.1.3測量工具:5m鋼卷尺5.1.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以鋼卷尺測量同一面墻/柱面截面尺寸,精確至毫米。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同一墻/柱面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20個實測區。每個實測區從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各測量截面尺寸1次,選取其中與設計尺寸偏差最大的數,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如實測區范圍內有可測量的現澆

8、墻/柱面,實測區應優先選擇現澆墻/柱面。測區內可檢測的現澆墻/柱面10個時,則抽查的現澆墻/柱面實測區10個,少于10個時全數檢查。墻或柱地面1500mm300mm第二尺第一尺5.1.5示例52 表面平整度5.2.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內墻、柱表面的平整程度。5.2.2合格標準: 0,5mm5.2.3測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5.2.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 墻/暗柱/隔墻: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選取長邊墻,任選長邊墻兩面中的一面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20個實測區,60個實測點。 當所選墻面為同一塊預制墻或全現澆墻面時,同一面墻4個角(頂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個角,按45度

9、角斜放靠尺,累計測2次表面平整度,墻長度中間距地面10cm處水平放靠尺測一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測。選取其中3個最大實測值分別作為該指標合格率的3個計算點。當所選墻面存在預制拼縫或預制與現澆拼縫時,豎向拼縫處距地面10cm處和距地面150cm處為必測,水平放靠尺各測一次表面平整度;水平拼縫的表面平整度必測,選取疑似最大差值部位按45度角斜放靠尺測一次表面平整度;存在跨洞的現澆墻在跨洞口部位為必測。測區內優先選取必測部位,單個測區內不超過3個測點,選取其中3個最大實測值分別作為該指標合格率的3個計算點。當必測部位不足三個時,選取預制墻面的跨洞口部位或墻角左上部位補足測點。實測區范圍內存在預制

10、拼縫或預制與現澆拼縫的墻面及全現澆墻面15個時,則選取的存在預制拼縫或預制與現澆拼縫的墻面實測區及全現澆墻面75%,少于15個時全數檢查。5.2.5示例:53 垂直度5.3.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內墻、柱表面垂直的程度。5.3.2合格標準:0,3mm5.3.3測量工具:2米靠尺5.3.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任取長邊墻的一面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20個實測區,60個實測點。 當墻長度小于3米時,同一面墻距兩端頭豎向陰陽角約30cm位置,分別按以下原則實測2次:一是靠尺頂端接觸到上部混凝土頂板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觸到下部地面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墻

11、長范圍內存在現澆混凝土墻或柱時,則現澆混凝土墻或柱部位中間位置為必測部位。實測值中取2個最大值分別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2個計算點。 當墻長度大于3米時,同一面墻距兩端頭豎向陰陽角約30cm和墻中間位置,分別按以下原則實測3次:一是靠尺頂端接觸到上部混凝土頂板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觸到下部地面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三是在墻長度中間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時測1次垂直度。墻長范圍內存在現澆混凝土墻或柱時,則現澆混凝土墻或柱部位中間位置為必測部位。實測值中取3個最大值分別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3個計算點。300mm300mm第一尺第二尺第三尺墻長小于3m時此尺取消墻體地面第一尺

12、第二尺地面柱5.3.5示例:54 頂板水平度極差5.4.1指標說明:考慮實際測量的可操作性,選取同一功能房間混凝土頂板內四個角點和一個中點距離同一水平基準線之間5個實測值的極差值,綜合反映同一房間混凝土頂板的平整程度。5.4.2合格標準:0,10mm5.4.3測量工具:激光水平儀、塔尺5.4.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同一功能房間混凝土頂板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實測區。 使用激光水平儀,在實測板跨內打出一條水平基準線。同一實測區距頂板天花線約30cm處位置選取4個角點,以及板跨幾何中心位(若板單側跨度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個測點),分別測量混凝土頂板與水平

13、基準線之間的5個垂直距離。以最低點為基準點,計算另外四點與最低點之間的偏差。偏差值10mm時實測點合格;最大偏差值15mm時,4個偏差值(基準點偏差值以0計)的實際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4個計算點。最大偏差值15mm時,4個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計,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4個計算點。5.4.5示例: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第四點測點距墻300mm55 梁底水平度極差5.5.1指標說明:考慮實際測量的可操作性,隨機選取一功能房間大截面梁,優先選取大跨度梁體及外墻結構梁,目測下墜或漲模部位選取3個點距離同一水平基準線之間3個實測值的極差值,綜合反映同一混凝土梁底的水平程度。5.5.2合格標準:0

14、,15mm5.5.3測量工具:激光水平儀、塔尺5.5.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同一功能房間混凝土梁底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實測區,若單層可測量梁底數量不超過5個,則該項不測。 使用激光水平儀,在實測板跨內打出一條水平基準線。同一實測區內隨機選擇3個測點,分別測量混凝土梁底與水平基準線之間的3個垂直距離。計算最低點與最高點之間的偏差。偏差值15mm時實測點合格。5.5.5示例:梁底面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56 施工控制線設置5.6.1指標說明:反映PC結構前期控制的偏差,以便控制PC結構安裝的尺寸精度,為裝修房集中加工等提供控制條件。5.6.2合格標準:每面墻

15、體要求設置定位控制線、水平標高控制線。5.6.3測量工具:5m 鋼卷尺5.6.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面墻、每一個衛生間、每一個廚房各作為一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20個實測區,其中衛生間、廚房數量10個時,選取10 個測區,不足10個時全數檢查。每1 個實測區只取1 個實測點,其實測值作為該指標合格率的1 個計算點。 測量方法:采用目測、尺量方法,檢查同一個實測區是否設置二線, 其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數據記錄:每一實測區未設置二線,則該實測點不合格;反之,則該實測點合格。不合格點均按“1”記錄,合格點均按“0”記錄。57 軸線偏差控制5.7.1指標說明:反映

16、現場軸線控制措施是否合理,現場放線是否滿足精度要求。5.7.2合格標準: 軸線豎向投測:總高H(m)H30,允許偏差5(mm);30H60,允許偏差10(mm);60H90,允許偏差15(mm);90H120,允許偏差20(mm);120H150,允許偏差25(mm)。 施工層放線精度:承重墻、梁、柱邊線精度允許偏差±3(mm)。 每層放線孔不能少于2個。5.7.3測量工具:激光鉛直儀(經緯儀)、卷尺5.7.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 每1層為一個測區,每測區測量至少兩個放線孔。 軸線豎向投測:在樓層放線孔上架設儀器,通過儀器對準基準點,施工層主軸線和基準點之間的偏差值,若偏差值不滿足標

17、準要求及樓層少于2個放線孔,則此測點為不合格,每棟樓任選一層進行實測。每層軸線豎向偏差測2個實測值,各作為1個計算點,測3個測區,6個計算點。 施工層放線精度:用卷尺測量主軸線和施工層控制線(承重墻、柱邊線)之間的距離與設計值進行比較,其偏差值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累計實測3個測區,24個計算點。 數據記錄:合格記為“0”,不合格記為“1”。58 方正度5.8.1指標說明:考慮實測的可操作性,選用同一房間內同一垂直面的墻面與房間方正度控制線之間距離的偏差,作為實測指標,以綜合反映同一房間方正程度。5.8.2合格標準:0,10mm5.8.3測量工具:5米鋼卷尺、激光掃平議5.8.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

18、: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套房同層內必須設置一條方正控制基準線(盡量通長設置,降低引測誤差),且同一套房同層內的各測區(即各房間)必須采用此方正控制基準線,然后以此為基準,引測至各測區(即各房間); 距墻體3060cm范圍內彈出方正度控制線,并做明顯標識和保護。 同一面墻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20個實測區。 在同一測區內,實測前需用5米卷尺或激光水平儀對彈出的兩條方正度控制線,以短邊墻為基準進行校核,無誤后采用激光水平儀打出十字線或吊線方式,沿長邊墻方向分別測量3個位置(兩端和中間)與控制線之間的距離。選取3個實測值之間的極差,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第一尺第二尺第

19、三尺墻體基準線距墻邊300-600mm5.8.5示例:59 陰陽角方正5.9.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內墻體陰陽角方正程度。5.9.2合格標準:4mm5.9.3測量工具:陰陽角尺5.9.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面墻的任意一個陰角或陽角均可以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5個實測區。 選取對觀感影響較大的陰陽角,同一個部位,從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別測量1次。2次實測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2個計算點。墻或柱地面1500mm300mm第二尺第一尺5.9.5 示例510 房間開間/進深偏差5.10.1指標說明:選用同一房間內開間、進深實際尺寸與設計

20、尺寸之間的偏差。5.10.2合格標準:-10,10mm5.10.3測量工具:5米鋼卷尺、激光測距儀、提供A3建筑平面控制圖(帶控制軸線)5.10.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個功能房間的開間和進深分別各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功能房間的10個實測區。 同一實測區內按開間(進深)方向測量墻體兩端的距離(測點離墻一般在500mm左右,離地1米,如遇門窗洞口,可以另行選擇合適測點位置,或通過控制線測量),各得到兩個實測值,比較兩個實測值與圖紙設計尺寸,找出偏差的最大值,其小于等于10mm時合格;大于10mm時不合格。5.10.5示例:第一尺第二尺第二尺墻體基準線

21、距墻邊500mm離地1000mm進深進深開間第一尺開間5.11 樓板厚度偏差5.11.1指標說明:反映同跨板的厚度施工尺寸與設計圖尺寸的偏差。5.11.2合格標準:5,8mm5.11.3測量工具:卷尺(破損法)5.11.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同一跨板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實測區。每個實測區取1個樣本點,取點位置為板短邊1/3與長邊1/2相交附近。 采用破損法測量,用電鉆在板中鉆孔(需特別注意避開預埋電線管等),以卷尺測量孔眼厚度。1個實測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檢測點 隨機檢查因檢測原因樓板鉆孔洞的封堵情況,未有效封堵的發現一處做為一個

22、不合格計算點。5.11.5示例5.12 同戶型同廚衛間開間/進深偏差5.12.1指標說明:反映廚房、衛生間平面尺寸的精度,提高瓷磚集中加工效率。5.12.2合格標準:5,5mm5.12.3測量工具:激光水平儀、5米鋼卷尺5.12.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廚房或衛生間各作為一個實測區。 確定廚衛間的開間、進深設計值,記為W、L。每個廚衛間按開間、進深分別測量兩次W1、W2和L1、L2;W1、W2的2個開間測量值與設計值W之間偏差的最大值,作為開間偏差的1個實測值;L1、L2的2個進深測量值與設計值L之間偏差的最大值,作為進深偏差的1個實測值;每一個實測區的開間、進深的

23、2個偏差最大值作為判斷該實測區指標合格率的2個計算點。 按第條的方法,分別測量其他戶型的開間、進深實測最大偏差值,每一個開間、進深實測最大偏差值作為2個合格率計算點。5.12.5示例:墻體進深L1進深L2開間W2開間W15.13 外立面大角垂直度5.13.1指標說明:反映已施工層高范圍內,外立面大角位置外掛板的垂直程度。5.13.2合格標準:H/1000mm且30mm5.13.3測量工具:全站儀、50cm鋼尺5.13.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 每一個大角作為1個測區,每測區兩個立面必測,每棟樓累計測量4個測區,8個實測點。 利用外掛平臺,在施工層下1-2層外掛板1.5m高度尺量出大角邊沿向內30

24、cm位置,用油漆做十字線標識; 全站儀建站后,用望遠鏡找到標識位置,鎖定水平度盤,微調對準; 將望遠鏡向下轉至±0.00標準層第1塊外掛板1.5m高位置,尺量十字絲對準部位與大角外邊沿距離L。 (L-30)cm即為外立面大角垂直度.5.13.5示例:6 構件主控質量6.1 外門窗洞口尺寸偏差6.1.1.指標說明:反映洞口施工與圖紙的尺寸偏差,以及外門窗框塞縫寬度,間接反映窗框滲漏風險。6.1.2合格標準:5,10mm6.1.3測量工具:5米鋼卷尺6.1.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對于平外墻面的門窗洞口:同一外門或外窗洞口均可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20個

25、實測區。測量時以洞口邊對邊,各測量2次門洞口寬度及高度凈尺寸,取高度或寬度的2個實測值與設計值間的偏差最大值,作為判斷高度或寬度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6.1.5.示例:第一尺第二尺第一尺第二尺6.2 戶內門洞尺寸偏差6.2.1指標說明:反映戶內門洞尺寸實測值與設計值的偏差程度,避免出現“大小頭”現象。6.2.2合格標準:高度偏差10,10mm;寬度偏差10,10mm;墻厚偏差-3,3mm。6.2.3測量工具:5米鋼卷尺6.2.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個戶內門洞都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15個實測區。 實測前需了解所選套房各戶內門洞口尺寸。 同一個戶內門洞口尺寸

26、沿寬度、高度各測2次,高度2個測量值與設計值之間偏差的最大值,作為高度偏差的1個實測值;寬度的2個測量值與設計值之間偏差的最大值,作為寬度偏差的1個實測值;墻厚則左、右、頂邊各測量一次,3個測量值與設計值之間偏差的最大值,作為墻厚偏差的1個實測值。每一個實測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一個測區有三個實測值,一個實測點作為一個合格率計算點。第一尺第二尺墻體第二尺第一尺第三尺第一尺第二尺墻體6.2.5示例:6.3 座便器預留排水管孔距偏差6.3.1 指標說明:本指標實測值為墻面裝修完成面與座便器預留管外壁的距離。通過控制此指標,避免因距離過小,造成座便器安裝困難;或因距離過大,造成座便

27、器水箱等與裝修完成面的縫隙過大,影響觀感。6.3.2合格標準:0,15mm6.3.3測量工具:5米鋼卷尺6.3.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個座便預留排水管孔作為一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實測區。 實測前,通過圖紙確定座便器預留排水管孔距,并將其管孔中心距換算為管外壁距墻面距離。以此作為偏差計算的數值進行合格性判斷。 每1個座便器預留排水管孔距的實測值與設計值之間的偏差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6.3.5示例:第一尺預留排水孔6.4 同一室內底盒標高差6.4.1指標說明:該指標為同一房間內,各墻面相同標高位的電氣底盒與同一水平線距離的極差。主要反

28、映觀感質量。6.4.2合格標準:不同墻面:0,10mm,同一墻面不相鄰底盒:0,5mm,同一墻面相鄰底盒:0,2mm,6.4.3測量工具:激光水平儀、5米鋼卷尺6.4.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個功能房間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實測區。 在所選套房的某一功能房間內,使用激光水平儀在墻面打出一條水平線。以該水平線為基準,用鋼卷尺測量該房間內同一標高各電氣底盒上口內壁至水平基準線的距離。選取其與水平基準線之間實測值的極差,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底盒第一尺水平線第二尺第三尺第N尺6.4.5示例:6.5 鋁合金門或窗框正面垂直度(鋁合金塑鋼門窗)

29、6.5.1指標說明:反映鋁合金(或塑鋼)門窗框垂直程度。6.5.2合格標準:0,2.5mm6.5.3測量工具:1m/2m靠尺6.5.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戶內每一樘門或窗都可以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實測區。 用2m靠尺分別測量每一樘鋁合金門或窗兩邊豎框垂直度,取2個實測值中的最大數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門窗框第一尺第二尺6.5.5示例:6.6 型材拼縫寬度(鋁合金門窗)6.6.1指標說明:指鋁合金門框型材拼接縫隙大小,反映觀感質量和滲漏風險。6.6.2合格標準:0,0.3mm6.6.3測量工具:鋼塞片6.6.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

30、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戶內每一樘門或窗都可以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實測區。 在同一鋁合金門或窗的窗框,目測選取1條疑似縫隙寬度最大的型材拼接縫。用0.2mm鋼塞片插入型材拼接縫隙,如能插入,則該測量點不合格;反之則該測量點合格。1條型材拼縫寬度的實測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 為提高統計和實測效率,不合格點均按0.5mm記錄,合格點均按0.1mm記錄。6.6.5示例:6.7 型材拼縫高低差(鋁合金塑鋼門窗)6.7.1指標說明:指鋁合金門框型材接縫處相對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觀感質量。6.7.2合格標準: 鋁合金門窗:像同截面型材0,0.3mm,不同截面型材0,0

31、.5mm。 塑鋼門窗:窗框、窗扇相鄰構件裝配間隙0,0.3mm,相鄰兩構件焊接處0,0.3mm6.7.3測量工具:鋼尺或其他輔助工具(平直且剛度大)、鋼塞片6.7.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戶內每一樘門或窗都可以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實測區。 同一鋁合金門或窗,在其窗框部位,目測選取1條疑似高低差最大的型材拼接縫,用鋼尺或其他輔助工具緊靠相鄰兩個拼接型材并跨過接縫,以0.3mm鋼塞片插入鋼尺與型材之間的縫隙。如能插入,則該測量點不合格;反之則該測量點合格。1條接縫高低差的實測值作為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 為數據統計方便和提高實測效率,不合格點均按0

32、.5mm記錄,合格點均按0.2mm記錄。6.7.5示例:6.8 外墻窗內側墻體厚度極差6.8.1指標說明:外墻窗內側墻體厚度偏差大小的程度,避免出現大小頭現象,影響交付觀感。6.8.2合格標準:0,4mm6.8.3測量工具:5米鋼卷尺6.8.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一個預埋門窗框為一個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測區。 外墻平窗框內側墻體,在窗框側面中部各測量2次墻體厚度和沿著豎向窗框盡量在頂端位置測量1次墻體厚度。這3次實測值之間極差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 外墻凸窗框內側墻體,沿著與內墻面垂直方向,分別測量凸窗臺面兩端頭部位窗框與墻體內側面之間的距離

33、。2個實測值之間極差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6.8.5示例:凸窗內側墻體厚度測量示意室內室內室外室外凸窗臺板第一尺第二尺第二尺第一尺第三尺平窗內側墻體厚度測量示意7 防水工程質量控制7.1涂膜防水厚度7.1.1指標說明:反映衛生間、廚房及陽臺地面、墻面(非附加層部分)防水涂膜層厚度。7.1.2合格標準:最小厚度大于設計厚度。7.1.3測量工具:游標卡尺、5m卷尺。7.1.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1個衛生間、廚房或陽臺為1個實測區,累計6個測區。每個實測區取1個實測值,每個實測值作為1個計數點。 涂膜施工階段,同一實測區,在非附加層范圍內,選擇1個疑

34、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針測法或割取20×20mm實樣,目測涂膜成膜與分層,用卡尺測量厚度;保護層完工階段,同一實測區,在非附加層范圍內,隨機選取一點(不同測區選取不同位置,如地面、浴室墻面不同高位等),剝離防水保護層,采用針測法或割取20×20mm實樣,目測防水涂膜成膜與分層,用卡尺測量厚度;如裝飾面已完,則通過閉水檢驗,不實測此指標。 數據記錄:當針測法或切片厚度小于設計厚度的80時,實測值不合格;既無分層且厚度符合要求時,按合格計;不合格點按“1”記錄,合格點按“0”記錄。7.2涂膜附加防水層7.2.1指標說明:反映衛生間、廚房及陽臺附加防水層厚度。7.2.2合格標準:切

35、片厚度不小于設計厚度的150。7.2.3測量工具:游標卡尺,卷尺7.2.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1個衛生間、廚房或陽臺為1個實測區,累計6個測區。每個實測區取1個實測值。每個實測值作為1個計數點。 涂膜施工階段,同一實測區,在附加層范圍內,選擇1個疑似厚度最薄部位,采用針測法或割取20×20mm實樣,目測涂膜成膜與分層,用卡尺測量厚度;保護層完工階段,同一實測區,在附加層范圍內,隨機選取一點,剝離防水保護層,采用針測法或割取20×20mm實樣,目測防水涂膜成膜與分層,用卡尺測量厚度;如裝飾面已完,則通過閉水檢驗,不實測此指標。 數據記錄:當一個

36、測區防水涂膜切片發現無成膜或分層現象,實測值不合格;當針測法或切片厚度小于設計厚度的150時,實測值不合格;既無分層且厚度符合要求時,按合格計;不合格點按“1”記錄,合格點按“0”記錄。7.3屋面防水層厚度7.3.1指標說明:反映屋面防水層厚度(柔性防水層)。7.3.2合格標準: (1)防水卷材:1.2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一或二道設防)、4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一道設防)、3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兩道設防)、三氈四油(瀝青防水卷材、一道設防);(2)涂膜防水:3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一道設防)、3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涂料、二道設防)、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37、一道設防)、1.5mm(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二道設防)。7.3.3測量工具:針或卡尺。7.3.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棟屋面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原則上按每100m2抽查一處(非附加層處),累計10個測區,取測點需均勻分布。采用針測法或割取20×20mm實樣,目測防水層,用卡尺測量厚度。數據記錄:當針測法或切片厚度小于設計厚度時,實測值不合格;厚度符合要求時,按合格計;不合格點按“1”記錄,合格點按“0”記錄。7.4屋面卷材搭接長度7.4.1指標說明:反映屋面防水卷材的搭接長度。7.4.2合格標準: (1)80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2)100mm(瀝青防水涂料、短邊搭接)

38、、70mm(瀝青防水卷材、長邊搭接)。7.4.3測量工具:5m鋼卷尺。7.4.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棟屋面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長邊搭接及短邊搭接情況均需考慮,測點需均勻分布,累計10個測區。數據記錄:每個測區取疑似搭接最小位置測一個數值或多個數值,取其中最小值作為本測區的計算點。7.5外門窗框打膠質量7.5.1指標說明:反映門窗主框四周與墻體面之間塞縫處防滲漏程度。7.5.2合格標準:(1)門窗框與墻縫隙較寬處應用發泡劑充填飽滿;(2)外涂的中性硅酮密封膠應連續不斷、平整密實,表面應光滑、順直、潔凈、無裂紋,寬窄應一致,宜為5mm8mm,應無翹起、皺結、脫落等不良缺陷且與門窗框和墻面緊密連

39、接。7.5.3測量工具:目測、5m卷尺。7.5.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1個外門或窗作為一個實測區,累計10個測區。檢查每個外門或窗主框四周與墻連接位置發泡劑填充是否飽滿,外涂的中性硅酮密封膠是否連續不斷、平整密實,表面是否光滑、順直、潔凈、無裂紋,寬窄應一致,是否無翹起、皺結、脫落等不良缺陷且與門窗框和墻面緊密連接。如不符合要求,則該處實測區計不合格。目測中性硅酮密封膠涂層寬度,選擇疑似最窄處兩處用鋼尺測量,任何一處小于5mm計該處實測區不合格。 數據記錄:不合格點按“1”記錄,合格點按“0”記錄。7.外墻拼縫打膠厚度7.6.1指標說明:反映外墻PC構件拼縫處防

40、滲漏程度。7.6.2合格標準:外涂的中性硅酮密封膠應連續不斷、平整密實,表面應光滑、順直、潔凈、無裂紋,寬厚比為2:1,應無翹起、皺折、脫落等不良缺陷且與兩側PC構件緊密連接。7.6.3測量工具: 5m鋼卷尺或卡尺。7.6.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如采用吊藍一次性施工,則每棟樓每個墻面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10m單獨作為一個抽取區域,10m可與鄰近墻面合并作為一個抽取區域,但合并的墻面總寬應15m,否則應單獨作為一個抽取區域),每個抽取區域累計20個測區,取測點需均勻分布。如采用外掛架分層施工,則每層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累計10個測區,取測點需均勻分布。每個測區取橫縫或豎縫長2m。檢查2m縫長

41、范圍內密封膠是否連續不斷、平整密實,表面是否光滑、順直、潔凈、無裂紋,是否無翹起、皺折、脫落等不良缺陷且與兩側PC構件緊密連接。如不符合要求,則該處實測區計不合格。任選一處用小刀挖出小段密封膠,用鋼尺或卡尺測量,寬厚比大于2:1計該處實測區不合格。 數據記錄:不合格點按“1”記錄,合格點按“0”記錄。7.防水反坎7.7.1指標說明:反映防水反坎是否設置及設置是否符合要求。7.7.2合格標準: 空調板、雨蓬板、凸窗上部、衛生間和廚房周邊后砌墻根部等部位須設置砼反坎;厚度同墻厚,高度不小于200mm; 沉箱式衛生間煙道和管井根部設置兩道反坎,底部反坎寬200MM,高與裝飾面層基層平,上部反坎寬不小

42、于50MM,高出裝飾完成面不小于100MM; 非沉箱式衛生間煙道和管井根部設置一道砼反坎,寬不小于50mm,高出樓地面完成面不小于100mm; 如砼反坎未與主體結構砼一起澆注,則底部須鑿毛。7.7.3測量工具:目測、5米鋼卷尺7.7.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1個衛生間/空調板/廚房為1個實測區,累計10個測區。每個實測區取1個實測值。每個實測值作為1個計數點。同一實測區,選擇1個疑似厚度最薄和高度最低部位,采用鋼尺測量。 數據記錄:當一個測區測點發現厚度或高度不符合要求或根本未設置時時,實測值不合格;觀測反坎點根部,如存在有裂縫,則為不合格;當厚度和高度符合要求,

43、且反坎根部無裂縫時,按合格計;不合格點按“1”記錄,合格點按“0”記錄。7.7.5示例:8 裝修工程8.1墻面涂飾面8.1.1開間、進深極差1)指標說明:選用同一房間內開間、進深兩端尺寸的極差值,避免大小頭現象。2)合格標準:0,8mm3)測量工具:激光測距儀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個功能房間的開間和進深分別各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個功能房間的20 個實測區;(2)同一實測區內按開間(進深)方向測量墻體兩端的距離,各得到兩個實測值,比較兩個實測值之間的偏差。5)示例:8.1.2墻面平整度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內涂飾墻體表面平整程度。2)合格

44、標準:0,3mm(完成第一道面漆)3)測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面墻作為1個測區,客廳、臥室必須抽選到,累計實測實量10個功能房間的20 個實測區; (2)當墻面長度小于4米,在同一墻面頂部和根部4個角中,選取左上、右下2個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分別測量1次,在距離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測1次;(3)當墻面長度大于4米,在同一墻面4個角任選兩個方向各測量1次,在墻長度方向任意位置增加2次水平測量,在距離地面20cm左右的位置水平測2次;(4)所選實測區墻面優先考慮有門窗、過道洞口的,在各洞口45度斜測一次,洞口兩邊豎向各測一

45、次;(5)以上各實測值中取三個最大值作為合格率1個計算點。5)示例:8.1.3墻面垂直度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涂飾墻體垂直的程度。2)合格標準:0,3mm(完成第一道面漆)3)測量工具:2 米靠尺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面墻作為1個測區,客廳、臥室必須抽選到,累計實測實量10個功能房間的20 個實測區; (2)當墻長度小于3米時,同一面墻距兩端頭豎向陰陽角約30cm位置,分別按以下原則實測2次:一是靠尺頂端接觸到上部砼頂板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觸到下部地面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3)當墻長度大于3米時,同一面墻距兩端頭豎向陰陽角約30cm和

46、墻體中間位置,分別按以下原則實測3次:一是靠尺頂端接觸到上部砼頂板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觸到下部地面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三是在墻長度中間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時測1次垂直度;(4)具備實測條件的門洞口墻體垂直度為必測項;(5)以上各實測值作為合格率1個計算點。5)示例:8.1.4陰陽角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內涂飾墻體陰陽角方正程度。2)合格標準:0,2mm(完成第一道面漆)3)測量工具:500mm陰陽角尺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戶選取對觀感影響較大的2個陰角及2個陽角進行測量,每一個陰角或陽角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20 個測區;(2)同一個部位,從地面向上30

47、0mm和1500mm位置分別測量1次。測量時采用50cm角尺進行測量,以角尺短邊靠緊墻面,用塞尺測量角尺長邊與墻面縫隙最大處得出一個實測值。2次實測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5)示例:8.1.5頂板水平度1)指標說明:考慮實際測量的可操作性,選取同一功能房間砼頂板內四個角點和一個中點距離同一水平基準線之間5 個實測值的極差值,綜合反映同一房間涂飾頂板的平整程度。2)合格標準:0,15mm3)測量工具:激光水平儀、塔尺或具有足夠剛度的5 米鋼卷尺4)測量方法:(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同一功能房間砼頂板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 個實測區;(2)使用激光掃平儀,在實

48、測板跨內打出一條水平基準線。同一實測區距頂板天花線約30cm處位置選取4個角點,以及板跨幾何中心位(若板單側跨度較大可在中心部位增加1個測點),分別測量砼頂板與水平基準線之間的5 個垂直距離。以最低點為基準點,計算另外四點與最低點之間的偏差。偏差值15mm 時實測點合格;最大偏差值20mm 時,5個偏差值(基準點偏差值以0 計)的實際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5個計算點。最大偏差值20mm 時,4 個偏差值均按最大偏差值計,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40個計算點。5)示例:8.2墻面飾面磚8.2.1垂直度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飾面磚墻體垂直的程度。2)合格標準:瓷磚墻面0,2mm;石材墻

49、面0,2mm;木材墻面0,1.5mm3)測量工具:2 米靠尺4)測量方法:(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面墻都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 個實測區。如該戶房內還有石材或木質墻面,則各增加5個實測區;(2)同一面墻距兩端頭豎向陰陽角約30cm位置,分別按以下原則實測2次:一是靠尺頂端接觸到上部砼頂板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觸到下部地面位置時測1次垂直度;(3)以上各實測值作為合格率1個計算點。5)示例:8.2.2陰陽角1)指標說明:反映層高范圍內飾面磚墻體陰陽角方正程度。2)合格標準:瓷磚墻面0,1mm;石材墻面0,1mm;木材墻面0,1mm3)測量工具:500mm陰陽

50、角尺4) 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個功能房選取對觀感影響較大的1個陰角及1個陽角進行測量,每一個陰角或陽角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20 個測區;(2)同一個部位,從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別測量1次。測量時采用50cm角尺進行測量,以角尺短邊靠緊墻面,用塞尺測量角尺長邊與墻面縫隙最大處得出一個實測值。2次實測值分別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5)示例:8.2.3接縫高低差1)指標說明:該指標反映墻面兩塊飾面磚接縫處相對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觀感質量。2)合格標準:瓷磚墻面、石材墻面、木材墻面0,0.5mm3)測量工具:鋼尺或其他輔

51、助工具(平直且剛度大)、鋼塞片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該指標宜在裝修收尾階段測量。每一墻面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 個測區。如該戶房內還有石材或木質墻面,則各增加3個實測區;(2) 在每一飾面磚墻面,目測選取2 條疑似高低差最大的飾面磚接縫。用鋼尺或其他輔助工具緊靠相鄰兩飾面磚跨過接縫,用0.5mm 鋼塞片插入鋼尺與飾面磚之間的縫隙。如能插入,則該測量點不合格;反之則該測量點合格。2 條接縫高低差的實測值,分別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2 個計算點;(3) 為數據統計方便和提高實測效率,不合格點均按0.7mm 記錄,合格點均按0.3mm記錄。5) 示

52、例:8.3地面飾面磚8.3.1表面平整度:1)指標說明:反映飾面磚地面平整程度。2) 合格標準:瓷磚地面0,2mm;石材地面0,1mm3) 測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4) 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地漏的匯水區域不測飾面磚地面表面平整度; 每一功能房間飾面磚地面都可以作為1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10 個實測區;(2)每一功能房間地面(不包括廚衛間)的4個角部區域,任選兩個角與墻面夾角45度平放靠尺共測量2次。客餐廳或較大房間地面的中部區域需加測1次。這2或3次實測值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2或3個計算點。5)示例:8.3.2接縫高低差1) 指標說明:該指標反

53、映地面兩塊飾面磚接縫處相對高低偏差的程度。主要反映觀感質量。2) 合格標準:0,0.5mm3) 測量工具:鋼尺或其他輔助工具(平直且剛度大)、鋼塞片4) 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個功能房作為一個實測區,累計實測實量5 個測區;(2)每個測區選擇10個檢測點,原則上客廳不少于5個,餐廳不少于2個,陽臺不少于1個,飾面磚踢腳線不少于2個;(3)用鋼尺或其他輔助工具緊靠相鄰兩飾面磚跨過接縫,用0.5MM鋼塞片插入鋼尺與飾面磚之間的縫隙。如能插入,則該測量點不合格;反之則該測量點合格。每條接縫高低差的測量值,均作為判斷該實測指標合格率的1個計算點;(4) 為數據統計方便和提高實測效率,不合格點均按0.7mm 記錄,合格點均按0.3mm記錄。5)示例:8.4木地板安裝8.4.1地板表面平整度1)指標說明:反映室內木地板平整程度。2)合格標準:0,2mm3)測量工具:2 米靠尺、楔形塞尺4)測量方法和數據記錄:(1)每2套房作為一個實測抽取區域。每一個功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