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聲診斷基礎知識簡介_第1頁
腹部超聲診斷基礎知識簡介_第2頁
腹部超聲診斷基礎知識簡介_第3頁
腹部超聲診斷基礎知識簡介_第4頁
腹部超聲診斷基礎知識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腹部超聲診斷基礎知識簡介主講 黃幼珍超聲診斷的基本原理超聲波的特點 波的傳播: 振動波的傳播為波動,首先是波源的振動系統激發波動,其次,要有能傳播的介質,介質中質點間相互作用,把振動波向外傳播,振動是產生波動的根源,波動是振動的傳播,兩者關系密切。 波的頻率: 振動波以頻率高低劃分為三大類:次聲、聲、超聲。 次聲:20000Hz 通常腹部用25MHz,淺表處用7.510MHz,腔內微型可高至2040MHz。 超聲波的物理性能: 超聲波具有與一般波相同的物理性能,即在介質中傳播。超聲波能呈束向前傳播,具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故超聲診斷具有較準確的定位性能。 人體組織結構復雜,各種組織的聲速不同,

2、聲阻抗亦有較大的差別,故回波顯示亦不相同。儀器灰階高,分辨率好,圖像則清晰,細微結構能顯示。回聲類型 無回聲型 : 超聲進入的介質質地非常均勻,質點與質點間界面少,聲阻差少,故無返回信號,或信號少而弱,呈現為無回聲暗區如較純凈的液體。 少回聲型: 聲波所通過的介質,質地較為均勻,介質與介質之間密度較均勻而有規律,界面與界面之間的聲阻抗差甚小,返回的信號亦較均勻,如正常的肝、脾,通常稱之等回聲。 多反射型(多回聲型):超聲波多通過的介質結構復雜,界面多,而且界面與界面之間的聲阻抗差大,因此回聲信號粗細不等,亮暗不同,如腎的集合管、畸胎瘤等。 全回聲型:全反射是由于兩種介質之間聲速相差太大,第二介

3、質的聲速明顯小于第一介質,入射的聲束就會在第二介質的表面產生反射和折射,透射明顯減少,造成后方失落。如軟組織與氣體之間常出現全反射,軟組織聲速為1500m/s,聲阻抗1.524105,空氣聲速為332m/s,聲阻抗0.000426 105,為此肺內組織不能被透射(肺表面的氣體形成全反射)。超聲診斷儀器類型 常規B型超聲診斷儀:是以輝度形式加以顯示,即其信號是光點的亮暗形式顯示。通過探頭的快速掃描構成實時的灰階斷面圖。可兼有M型或Doppler超聲(包括脈沖PW或連續CW多普勒),故稱為雙功能或多功能超聲診斷儀。 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儀(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系在

4、多點選通式多普勒的基礎上,將其接收信號經相關技術處理后以偽彩色編碼方式來顯示血流的變化,其基本顏色有三種:紅、藍、綠,一般朝向探頭來的為紅色,背離而去的為藍色,湍流為綠色。正向湍流近黃色(紅綠),負向湍流近湖藍色(藍綠)正常血流為層流,紅藍色的亮度與其相應的血流速度成正比。 一般選用CDFI可觀察血流分布、流向、走行,并可根據所顯示的信息作Doppler取樣,測量血流動力學的有關參數(速度、RI、PI、S/D)。 探頭類型: 就其工作方式而言,有 1、電子掃描式探頭,如線陣型linear array ,凸陣型convex array 和電子相控陣型electronicphas- ed arra

5、y。 2、機械掃描式有機械扇掃型,其探頭有擺動式和旋轉式。此外還有特殊探頭如穿刺探頭、各種腔內探頭、術中探頭等。超聲診斷的新發展二維超聲 二維超聲成像技術是超聲診斷方法中最為基礎的環節,也是現代超聲的主體部分,由于高新技術的發展,大大的提高了圖像的分辨率,減少了斑點噪音,提高了信/噪比,由于采用了高密度和超寬頻帶技術以及高頻能匹配層和強吸收力的背材,從而消除了近場干擾,能觀察表層03mm結構。各種不同類型探頭的出現,滿足了臨床不同檢查的需要,導管內的腔內微型探頭外徑僅有2mm,頻率可達2040MHz。雙功能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超聲 雙功多普勒超聲可以實時的為臨床提供解剖斷層形態和血流動力學信息,P

6、W、CW技術僅提供一維血流信號和參數,而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成像則能進行實時的二維血流成像顯示血管形態、方向、血流性質(層流或湍流)等。 彩色多普勒能量圖(color doppler energy)其顯示的參數不是速度而是與血液中散射體大小相對應的能量信號,克服了常規CDFI顯示中探測角度的依賴性,也不產生Alias偽像。其血流顯示的靈敏度較CDFI高35倍以上,有助于極低血流的顯示,由于不依賴于角度,故血管顯示的連續性好。腔內超聲 腔內超聲(endoluminal ultrasound)包括食道、直腸、陰道超聲和內腔鏡式超聲,高頻微型超聲。超聲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

7、asound,各種經靜脈注射的造影劑已廣泛用于臨床,經直腸灌注雙氧水門靜脈系統的肝造影在無彩色多普勒時對診斷肝臟疾病有一定的作用。現研制經周圍靜脈造影能被肝、脾、淋巴網狀內皮系統攝取,使正常組織成像相對增強,而腫瘤部位因未能攝取呈負性區,從而提高病灶顯示率。 應用微泡超聲造影劑:利用所得到的后向散射信號,進行諧波成像。目前二次諧波成像以二次諧波為主,即發射頻率為f0,接受頻率調諧為2 f0,這種二次諧波成像的信/噪比顯著提高。三維成像 三維超聲成像(three-dimensioned ultrasound)有靜態和動態三維重建系統,均能提高臟器和組織的立體影像,有助于空間定位,提高空間分辨率,

8、并可使定量分析更精確,如對容積的測量等。超聲診斷步驟及圖像分析方法檢查前準備 患者準備: 空腹812小時,排便或充盈膀胱等。 檢查者準備: 了解病史、病情,明確檢查目的,檢查室內情況(室內溫度保持255 ,不能超過30 ,超過30 儀器散熱效率下降,可能導致機器溫度過高而工作失常或元件損傷。檢查程序及基本方法 檢查者必須掌握四個基本環節: 熟悉儀器的性能,正確調節各控制鍵。 掌握基本操作手法和程序 全面正確的描述分析圖像。 結合臨床、綜合分析提示診斷。 探查方法和途徑: 直接法:探頭與皮膚直接接觸(耦合劑可充填皮膚空隙間的微氣泡,導聲、潤滑) 間接法:探頭和皮膚之間有一水囊袋,其目的是使被探部

9、位落入聲束聚焦區。表面不平處得到耦合(如鼻淚管探查),嬌嫩組織避免擦傷。 探查注意事項: 清除或避免氣體干擾,尋找最佳透聲窗。 利用生理特征和解剖特征進行探測,如空腹膽囊充盈,膈肌運動,Valsalva動作觀察靜脈(回流減少,靜脈增寬)。 用各種不同切面識別臟器及病變。 全面掃查,重點觀察,綜合分析。腹部超聲切面圖掃查手法及方位 縱向切面(矢狀切面): 以人體作標準,與人體長軸平行為縱向切面。在以人體長軸定位時,圖像左側為頭端,右側為足端。近場為前面,遠場為后面(深面),如肝左葉縱切面。 橫向切面(水平切面): 掃查面與人體長軸垂直,圖像的左側是患者的右側,圖像右側是患者的左側,近場是前,遠場

10、是后。 斜向切面(斜向掃查): 掃查面與人體的長軸有一定的角度,圖像左側為上端,右側為下端,如果斜面與人體橫向水平有一定角度時,圖像左側為患者的右側,圖像右側為患者的左側,近場為下,遠場為上。如掃查肝臟的斜徑。 冠狀切面或額狀切面: 屬縱切的一種,腎臟的冠狀切面,從腰部外向內發射,顯示腎的冠狀面,圖像左側為上極,右側為下極,近場為腎的外緣,遠場近腎門。顱腦額狀面(冠狀面)掃查時,掃查平面與頭顱額部平行,圖像左側為患者右側,反之亦然。腹部超聲掃查手法 順序掃查: 掃查任何部位都應有規律的順序掃查,如由上至下,由左至右或由右至左,每個肋間向下移,腹部每隔11.5cm作一切面。 滑行掃查: 探頭不離

11、開皮膚,由上至下滑行或由右至左滑行,觀察圖像的連續性和變化,可避免漏掉小病灶。 原位扇掃(立體扇形切面): 探頭固定一點不移,而上下或左右偏動一定角度,形成一上下或左右連續的圖像,同時亦可掃及被肋骨或少量氣體遮擋的部位或病灶。 十字交叉: 可顯示腫塊的立體值。 對比探查: 鑒別炎性或假性腫塊,對稱性臟器對比大小、血管對比走行和寬度,對比兩側的頻譜圖和參數。 加壓探查: 壓掉前方氣體,可顯示深部臟器(胰腺)或病灶。 有助于識別真假腫瘤。 有助于觀察腫塊內結構是否移動,如粘稠液、腸管等。 體位性掃查: 改變體位有助于某些解剖結構的顯示。觀察臟器或病灶的移動情況,有助于確定腫塊的來源。有助于檢測少量

12、腹水或胸水。 深呼吸運動: 觀察膈肌運動情況,有助于判斷肝、脾及膈下疾病。 觀察腫塊與膈肌活動的關系,分析腫塊來源。 Valsalva動作: 使肺、胸腔內壓升高,靜脈回流減少,靜脈增寬,有助于觀察原無血流的血管內是否出現血流及有無返流征像。超聲聲像圖的描述、分析和命名以回聲強弱描述 強回聲(strong echo):其反射系數大于50%,為很亮的回聲,如結石、鈣化,后伴聲影。 高回聲(hyper echo , high level echo):回聲較亮后無聲影,其反射系數大于20%,如腎竇、纖維組織、血管瘤、錯構瘤等。 等回聲(iso echo, medium echo):呈中等水平的回聲(處

13、于高、低回聲之間)。如正常的肝、脾實質。 低回聲(hypo echo, low level echo):回聲低于等回聲,如腎實質。 弱回聲(poor echo):較低回聲弱,透聲性好,如腎椎體區。 無回聲(anecho):無回聲液性暗區,透聲性好,后方伴增強效應,如較純凈的液體。以回聲分布描述 回聲均勻這多為等回聲或弱回聲,光點細膩,排列均勻。 回聲不均勻:可以分為欠均勻、不均勻、極不均勻。亦可分隨機性不均勻(即回聲圖內有點狀、線狀或片狀不均)和規律性深度遞減。以回聲形態描述 點狀回聲(echogenic dots):回聲為細小的光點。 斑狀回聲(echogenic spot):為較明亮光斑,

14、邊界清晰,大小在0.5cm以內。 團狀回聲(echogenic area):回聲呈團狀,有一定的邊界,大于0.5cm,可有回聲高低不等團塊。 環狀回聲(echogenic ring):為圓形光環。 帶狀或線狀回聲(echogenic band):亮點排列成條。回聲圖分析描述內容 外形 各種臟器及組織結構有其特定的形態,臟器過于膨大或縮小可導致形態失常,某些疾病如占位病變亦可使其形態失常。 病變組織形態的描述如圓形、分葉狀、管狀等。 邊界-是臟器或病變區與周邊組織的界限。 腫塊有完整的包膜者邊界清晰,腫塊或臟器與周邊粘連,則不清晰,如慢性膽囊炎時,膽囊壁與肝之間的界限不清。 浸潤性生長的腫塊與周

15、圍組織界限比較模糊或不清。 邊緣:臟器或腫塊均有自身的外緣。 正常臟器均有自身的包膜,故邊緣光整,具有包膜的腫塊大多數邊緣光整,常見于良性腫瘤,少數良性腫瘤呈分葉狀時邊界可不光整,或良性病變周邊有粘連可出現邊緣不光整。如炎性腫塊、肝膿腫等。 惡性腫瘤呈浸潤性生長,周邊出現蟹足樣改變,或表面凹凸不平者,出現明顯邊緣不規整。 內部結構 正常臟器有其特定組織結構,病變時出現局限性或彌漫性異常結構(正常結構消失,界面增多或減少等)。 腫塊(病灶)內部結構均勻、不均勻或極不均勻,回聲弱或強等。 周邊回聲; 病灶與其周圍組織之間的回聲差別,血管繞道或擠壓,有無侵犯周鄰臟器。 定量分析:測量其大小、范圍、位

16、置、數目。 功能性檢測:收縮、排空功能,蠕動、搏動。 頻譜分析:包括直方圖和多普勒頻譜分析。彩色多普勒顯像圖及頻譜圖觀測內容和指標 Color Doppler 觀察內容: 血流方向、血流速度、血流性質(層流或湍流、渦流),血管形態、走行及分布、血流豐富程度(星點狀、線狀、條狀棒狀、片狀、火球狀、火海狀等),根據這些表現評價臟器或病變血流灌注情況,如腎臟可顯示段動脈、葉間動脈、弓形動脈、小葉間動脈。 頻譜多普勒包括PW(脈沖)和CW(連續):譜寬代表不同流速的分布范圍,曲線代表流速變化,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SP,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d,平均血流速度mv,加速時間at,每分鐘血流量Q,阻力指數RI,搏

17、動指數PI,充血指數CI,PI及RI能在一定的范圍內反映被檢測血管遠端的阻力和血管壁的彈性。檢測血流速度,其取樣線與血管走行的夾角小于60度。 SP-Ed SP-Ed RI= PI= SP mu A CI= (A為血管橫切面積= r2) mu腹部超聲診斷常用術語以正常解剖結構形態或特征命名(非病理性) 飛鳥征: 右6或7肋間斜切面或肋下斜切(上下斜)可顯示第一肝門的結構,由門脈主干及右支構成鳥身和鳥頭、膽囊和下腔靜脈的部分切面形成鳥翅。 “工”字結構: 肝左葉橫切面可顯示門脈矢狀部、左干及左內支、左外上下支,形狀似工字。 海鷗征: 腹腔動脈及其分支(肝動脈和脾動脈)所構成。飛 鳥 征飛鳥征工

18、字 結 構海 鷗 征海鷗征根據病變產生的異常回聲特征命名 平行管道征: 正常肝內膽管顯示不清,當肝內膽管擴張,在肝內門靜脈分支可見與其平行的管道為擴張的膽管,位于第一肝門區膽管擴張與門靜脈主干平行,可稱平行管道征,亦有稱雙管槍征。 駝峰征: 多形態肝臟表面呈圓形或弧形隆起、凸凹不平,如肝腫瘤或肝硬化大的結節病灶。 鋸齒狀: 肝包膜表面不光滑,似鋸齒狀,多見于肝硬化時肝包膜下的纖維灶或纖維增生所致。平行管道征駝 峰 征鋸 齒 狀 牛眼征(靶環征): 腫塊的中心呈高回聲而高回聲周圍呈低回聲環。另一種是腫塊中心為低回聲,而低回聲周圍有強回聲環(靶環)。 裂縫征: 腫塊周邊有線狀或條狀低回聲裂縫,顯示

19、腫塊的包膜光帶中斷,常見于肝血管瘤。 雙邊影: 亦稱雙層回聲,常用來形容膽囊壁水腫,急性膽囊炎或低蛋白血癥水腫腹水患者。 鍵盤征: 是指間隔排列并向腔內突起的乳頭狀或絨毛狀物,常見的是空腸擴張,黏膜皺襞呈環狀,在超聲圖像上似魚骨征或鍵盤征,可根據此表現判斷梗阻部位。牛 眼 征牛 眼 征裂 縫 征雙 邊 影鍵 盤 征 胡桃夾征: 形容左腎靜脈回流受阻的回聲表現。于上腹部胰腺下水平橫切面,聲像圖顯示腹主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SMA)呈圓形橫斷面,兩者之間有腎靜脈穿過,此處腎靜脈較左側細,夾角處約3mm,其左側段平臥3倍為陽性,立位4倍為陽性。 蠶噬征: 肝臟或其他實質器官內出現一低回聲或無回聲腫塊,

20、其內緣的邊緣不規則,似蠶噬現象如肝膿腫,特別是早期更為明顯,部分炎性包塊亦有此征。 脂液征(脂液界面): 在一個囊性包塊內,腫塊的前壁部有密集光點或光斑回聲,與后半部分的無回聲暗區之間有清楚的界面,改變體位是此界面可移動,常見于囊性畸胎瘤(皮樣囊腫)內的類脂質物,它較水輕,故浮在水的上面。 肝膿腫蠶噬征胡桃夾征胡桃夾征脂液分層 液實分層(液實界面): 在囊性腫塊內前半部分為無回聲的液體,后半部分為沉積的沉渣,兩者之間有清楚的界面,改變體位可隨之而移動。這是因為囊腫內有較液體重的沉渣物,如囊腫感染或出現后產生的沉渣。膽囊內的沉渣或泥沙狀結石均有此現象。 云霧狀: 在一無回聲區內有密集細小的回聲點

21、聚集呈云霧狀,緩慢移動或流動,在心臟或血管內可見到,這是由于血流緩慢,顯示出流動的紅血球(紅血球疊加)及纖維蛋白物質。 假腎征: 在一個腫塊的中心部位有不規則的強回聲,而強回聲的周圍為均勻的低回聲,腫塊呈橢圓形,故酷似腎臟,這類腫塊多見于胃腸道的腫瘤,中間的強回聲為腸氣或內容物,周邊低回聲為增厚的胃壁或腸壁。液實分層云 霧 狀假 腎 征 重力移動征: 囊性腫塊內的點狀、斑狀或團塊狀物隨不同體位重心移到低處,如膽結石。 網絡征(地圖樣): 形容異常臟器或腫塊內結構狀況,如血吸蟲肝病,肝臟內纖維增生在肝內出現網絡樣或地圖樣回聲,有些腫塊內部亦可出現網狀結構,如血管瘤。 軌跡征: 常用來形容膽道蛔蟲

22、,如膽囊腔內或膽管內出現平行的管狀物,呈稍強回聲或強回聲帶。 疊瓦征: 常見于死胎的繼發征像,出現這種這種征像表明胎兒非近期死亡。正常顱骨間應有骨縫,此時骨縫不僅消失而且顱骨重疊、塌陷。 網 絡 狀軌 跡 征 發團征: 在一完整的囊性腫塊內出現團狀或絮狀物,浮在囊腫內,改變體位可移動,常見的是囊性畸胎瘤內的發團,因發團內還有脂質類物質,比液體輕。 雙泡征: 胎兒腹部出現兩個緊鄰的無回聲區,此為胎兒的胃腔和十二指腸第一段內液體潴流,提示胎兒有十二指腸閉鎖。 火海征: 形容某種器官或腫塊內有極豐富的血流信號,鑲嵌在其實質內,似一團火,故有人稱火球征。如甲亢的甲狀腺實質內就有極豐富的動、靜脈血流信號

23、,似火海。 念珠征: 許多強回聲斑點排列呈條,似為串球樣,如肝內膽管結石有時出現這種現象。發團征火 海 征 乳頭征: 在一囊狀器官或囊性包塊內,壁上附有實質性腫物,凸向腔內,如乳頭狀囊腺瘤。 排空功能: 檢測某些臟器的功能是否正常,如脂餐膽囊功能試驗,充盈膀胱,殘余尿測定,胃飲水后排空情況。 同心圓及套筒征: 這是形容腸套疊橫切面和縱切面的聲像圖,腸套疊多為近端套入遠端,套疊返折的腸壁外層腸壁稱為鞘部,套入部有頂部和頸部(開口部)。聲像圖橫切面呈同心圓,縱切面呈套筒征。 挖空征: 常用于形容眼內黑色素瘤基底部的低回聲區。乳 頭 狀同心圓及套筒征挖 空 征根據超聲在人體中傳播現象及偽像命名的常用

24、術語 混響效應: 當超聲垂直照射在平整的大界面上,第一界面的衰減甚少或厚度甚小時最易發生混響效應。亦取決于其后方被探的目標,透聲性好的液體包塊或質均的實質靶位于淺表處亦可出現混響效應。如充盈良好的膀胱的前壁下出現腹壁的多次反射,其厚度與腹壁一致或是兩倍,故不應將其誤為前壁有新生物或壁增厚。胸水亦可出現混響。混響效應 旁瓣效應: 聲源向前發射除主瓣外同時還有數對旁瓣,主瓣和旁瓣同時檢測物體,兩者回聲相互重疊所形成的偽差。因旁瓣傳播途徑較主瓣長,能量較主瓣小故出現拱形延長線。如膽囊內的結石的強回聲帶的一端有偏弱的回聲相連,稱之為披紗征或狗耳征。膽囊或膀胱兩側的長期亦可呈飄帶狀發射到膽囊或膀胱內,這

25、是因為被探物與周圍組織之間的聲阻抗相差較大有關,之間的相差越大偽像就越明顯。故測量結石可能偏大或將偽像誤為病理性改變。 部分容積效應: 膽鄰近兩個目標并列于超聲束下,圖像上出現兩者相互重疊的偽像如膽囊旁的十二指腸的內容物或氣體重疊在膽囊腔內,可誤為膽泥或結石,肝門區腫大淋巴結重疊在膽囊內則誤為膽囊腫瘤。旁瓣效應部分容積效應 增強效應: 一個臟器或腫塊后方的回聲較腫塊或臟器增強,稱之為增強效應。這表明被探之靶目標透聲性好,聲衰系數小。內收型增強效應表明靶的聲衰減系數明顯低于周圍組織,而且有鏡面(凹面)效應。如囊腫后方出現的增強效應。如果透聲性較好的實質低回聲(均勻型)腫塊,腫塊內的透聲衰減系數略

26、小于腫塊周邊組織則可出現平展型或外展型的增強效應,囊腫液體混濁亦可由此效應。增 強 效 應 衰減效應: 超聲在介質中傳播過程中遇到不同的介質就會產生反射、吸收、散射、繞射、折射等。這樣聲能在傳播中逐漸減弱,而出現衰減,稱之為距離減。各種組織的衰減系數不同,水的衰減系數最小。衰減與組織的密度、粘稠度有密切關系,纖維組織衰減系數比正常組織大4倍,故在惡性腫瘤后方常出現衰減效應。正常情況下衰減與深度(距離或時間)有關,近場聲的能量較強,回聲正常,遠場能衰減,聲能在傳播中逐漸被各種原因造成減弱而形成自然衰減。衰減效應衰減效應 聲影: 超聲束在遇到密度高,反射、折射和吸收系數高的物體時,聲束不能透射或透

27、射甚少時,反射體后方無回聲,此現象稱之為聲影,常見的結石、骨骼,大的鈣化后方均可見典型聲影(干凈聲影)。另一種稱之為淡聲影或弱聲影(輕度聲影)。如遇混合型膽結石,結石內膽固醇成分不高,混有膽紅素成分,透聲性較膽固醇成分高,其后方出現膽聲影(混濁聲影)。小的結石可無聲影,這是超聲在界面上產生繞射所造成的。 邊緣聲影(速差聲影,折射聲影): 這是超聲束通過聲速差別較大的介質所形成的界面后形成折射。如第二介質聲速大于第一介質或第二介質本身的聲速雖小于第一介質,但在第二介質的周圍具有薄層纖維包膜,其聲速大于第一介質,入射聲束在此發生折射或全反射形成聲影,稱之為假聲影。在膽囊底部或囊性圓形腫塊的兩側可見

28、到,注意膽囊底部的不要誤為結石。聲 影邊緣聲影 聲尾(慧尾征): 亦稱多次內部混響效應,超聲束投射的靶內有兩種相差甚遠的目標,形成多次反射,這種多次反射遞次減弱,變細,如膽囊壁間結石的后方為膽汁無回聲,可出現慧尾征,再如子宮腔內的節育環。 回聲失落(邊緣失落): 這是因為界面與聲束照射的夾角甚小,甚至接近平行,回聲不能被接收(界面雖被照射),而失落,常見的腫塊的兩側邊緣失落。 鏡像偽像(膈肌效應): 一個靠近鏡面型大界面附近的病灶,反映在鏡面的另一側有對稱性病灶,如肝臟內靠近膈肌處有一腫塊,可在膈肌外出現相似的腫塊,故莫誤為有另一腫塊。聲 尾聲 尾邊緣失落鏡 像 偽 像膈肌效應 掩蓋性失視(最

29、大的弱照射): 常見的是較厚氣體層的后方時照射,氣體與軟組織間聲阻抗差別甚大,其反射系數在99.95%以上,氣體本身的聲衰減又屬最大,強反射與最大衰減相結合,使氣體層下方的臟器或腫塊無法探及和顯示。如肺內的腫塊及腹腔的腫塊,被前方正常肺組織或腸氣掩蓋的不能被顯示。 測距偽差: 由于不同介質聲速的差異(縱向與介質聲速關系密切,橫向常為折射造成),由于目標產生偽差,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時要特別注意。可通過導向線(利用計算機矯正)克服。 掩蓋性失視 彩色標尺(彩條): 使用彩色多普勒時儀器上有彩色標記,將紅藍兩色有暗至亮,以標明不同方向的流速的血流狀態,流速的最大和最小值(cm/s或kHz)。 彩窗(彩色窗口): 指彩色血流顯像深度和寬度的選擇,即控制彩色血流顯示的范圍。擴大窗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