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1頁
湘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2頁
湘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3頁
湘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4頁
湘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教學目標:第1單元生物與環境1 .一棵“頑強的小樹第一課時1、能夠堅持完成中長期實驗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2、能主動參與小組的合作交流。教學重點:了解植物適應環境的幾個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教學難點:了解植物適應環境的幾個特性一一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教學準備菜豆種子(或者更多不同種類的種子)若干、紙巾、不干膠、玻璃杯、培 養皿、大小質地一樣的紙盒2個、盆栽植物苗等。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根總是向下生長嗎1、擺出研究的問題:根總是向下生長嗎?2、組內討論:老師這里有一些菜豆種子,你們能組內設計研究方案嗎? 3、匯報、交流設計的方案,教師引導學生看教材第3頁,

2、了解實驗設計范例, 完善實驗設計。4、學生動手組裝裝置。三、活動根總朝著有水的地方生長嗎1、擺出問題。2、組內討論,設計實驗方案。3、匯報、交流、完善。四、活動植物的莖、xx朝著光生長嗎1、學生設計方案。2、匯報、交流、完善方案。2 .從南橘北枳說起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熱愛大自然,樂于探索大自然的XX。2、意識到環境對植物的影響,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教學重點:知道生物必須生存在一定的環境中,離開這個環境生物的生存 將會受到影響。教學難點:關注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關注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1 .教師講解:南橘北枳的故事。二、活動調查各種水果的產地引導學生按照產地給這些水果按地

3、域進行簡單分類。提問:有沒有來自南方的蘋果和北方的香蕉?3 .走進xx教學目標:1 ,知道食物鏈是生物之間的重要關系。2 ,知道食物鏈的基本特點。教學準備:池塘生態掛圖、池塘有關生物的圖片、制作生態瓶的材料。教學重點:知道食物鏈是生物之間的重要關系教學難點:知道食物鏈的基本特點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xx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魚、水蠶、孑的圖片,提問:說一說它們都吃什么?2、學生匯報。3、教師:聰明的同學們,你們能把它們的食物關系排列出來嗎?三、指南車信箱xx里的微生物1、學生閱讀。2、教師向學生補充介紹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動物大多能通過 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卻是無法用肉眼直接

4、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 缺少的生物成員之一,它們在池塘群落的能量傳遞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4.假 如大樹都倒下教學目標:1,通過各種體驗活動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意識。2 .珍愛生命,初步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教學重點:初步理解生態平衡的意義教學難點:珍愛生命,初步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教學準備各種生物的頭飾等。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假如大樹全部倒下1、提問:假如大樹全部倒下,樹林里生物的實物會發生什么?3 .學生各抒己見。4 .玩游戲三,信息指南車自學四.談收獲五,想象沒有樹的情景六,環保建議第2單元營養與健康1 .食物中的營養教學目標:1、以認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開展科學探究

5、活動。2、樂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教學重點:知道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淀粉、脂肪教學難點:了解檢測食品中蛋白質、淀粉、脂肪的簡單方法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午餐吃了什么1、學生明確并統一本課中的食物分類方法:主食類、肉食類、蔬菜類、水 果類2、學生匯報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3、將各自午餐中所吃實物分類記錄在記錄表中。三、活動檢驗食物中的營養1、過渡:通過前面的活動我們知道了我們所吃的各類食物在總量當中的比 例,其實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淀粉和脂肪。2、提問:怎樣檢驗我們的食物中是否存在這些營養成分呢?3、學生發表看法,教師作結:讓我們設計實驗來檢驗食物中含有

6、的主要營 養成分。2 .消化與吸收教學目標:1、通過研究活動使學生了解細嚼慢咽的科學道理,使學生意識到個人對自 身健康負有責任。2、了解人體的消化過程,能夠科學地看待身體的變化。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可以食用的饅頭、米飯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教學重點:通過親身感受,使學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教學難點:通過親身感受,使學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咀嚼饅頭1、擺出問題:將饅頭放入口中,反復多嚼幾次,感覺一下,發生了怎樣的 變化? 2、交待注意事項(進食前要洗手,進食時不要混食),學生分組行動, 組內交流感受。3、以小組為單位作好整理進行匯報。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3 飲食

7、與健康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學重點:知道食用變質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教學難點:知道食用變質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安全飲食1、閱讀教材,了解教材給出的3種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變質的食品:認識到過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護意識。如果誤 食變質食品,應及時治療。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劇毒成分的生物,對人體的危害就非常大了, 甚至會造成死亡。有毒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被污染的牲畜或糧食作物制作的食品:從動物、植物兩個角度,說明被污 染食物包括動物、植物。這種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潛伏期長,對身體造成的危害 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覺,因此格外引人

8、注意。2、布置任務:課后調查,做好記錄。第3單元地表變化的xx1 ,地表在變化教學目標:1 激發學生探究地表變化xx的興趣。2 ,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與神奇。教學重點:激發學生探究地表變化奧秘的興趣教學難點:感受大自然的力量與神奇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推測曾經發生的變化1、回顧以前所學知識:我們生活的球體一一地球,陸地表面形態各樣,植 被各異。2、出示化石標本,向學生介紹化石。3、閱讀教材第34頁的內容,了解喜馬拉雅山及人類科考中的發現。4、提出問題:魚龍化石出現在喜馬拉雅山,這是怎么回事?你們能推測出 這個地帶原來的地表情況嗎?后來發生過什么變化?三、活動改變地表的力量1、思考:地表在變

9、化,改變地表變化的力量有哪些?2、學生看教材第35頁的兩幅圖,明白:修筑大壩引起的地表改變是一種 人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變是一種自然的力量,改變地表形態的力量 有自然的和人為的兩種力量。3、學生自行推測并做好記錄。2 .地震教學目標:1 .對古代的科學發明產生興趣并對科學家產生敬佩之情。2 .樂于學習和宣傳避震知識。3 .愿意關注防震技術的最新成果。教學重點:了解地震現象教學難點:了解地震現象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感受地震1、交待實驗方法:讓兩個同學為一組,做兩次模擬實驗:一次是兩個同學朝相反的方向拉一 張紙,直到紙斷裂;另一次是兩個同學各拉筷子的一頭,彎曲筷子直到折斷。2、學

10、生實驗。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紙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斷?當紙斷裂時,聽到什么聲音?手有什么感覺? 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斷了?當筷子折斷時,聽到什么聲音?手有什么感覺? 能將實驗和地劇聯系起來嗎?紙和筷子相當于什么?聽到的聲音和感受到的震 動能讓你想到什么?XX意識。3 ,火山教學目標:1 . 了解火山噴發現象。2 .知道火山的種類等常識。3 ,認識火山噴發會給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災難,但也可以被人類所利用。教學重點:了解火山噴發現象教學難點:了解火山噴發現象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畫火山圖1、學生獨立思考:你認為火山山體外形是什么樣子?為什么是這種模樣? 2、學生在自己

11、的紙上畫出草圖。3、組織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4、綜合整理:由教師將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體外形畫在黑板上。并提出: 到底火山噴發后形成什么樣的地貌?三、活動“火山噴發了1、閱讀教材,了解模擬實驗的過程。xx:實驗與火山噴發的共同之處。2、教師演示實驗。3、觀察噴發后的火山山體外形,驗證各自的關于火山山體外形的推想, 明了火山錐的形成過程。4、比較分析模擬實驗和火山噴發的異同,了解火山噴發的原因。5、提供資料再次驗證,加深學生對火山噴發的認識。10/224 巖石也變化教學目標:1 .認識到氣溫、水等都對巖石變化產生作用。2知道巖石變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永不停息地進行著。教學重點:認識到氣溫、水等都

12、對巖石變化產生作用教學難點:知道巖石變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永不停息地進行著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模擬溫度變化對巖石的影響1、學生閱讀教材第42頁: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史這部分的圖片 和文字資料。找出那時的人們用什么方法來破壞巖石。2、學生講出古人的方法。3、講述:我們也來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溫度變化對巖石的影響吧!4、學生簡要說說我們怎么仿照古人做模擬實驗。成。5 .走近礦產教學目標:1 .意識到礦產與人類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2認識到保護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節約能源的重要性。3. 了解我國開采和利用礦產的悠久歷史,激發學生的自豪之情。教學重點:知道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

13、資源教學難點:了解煤的形成及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開采和利用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了解礦物1、出示:礦物及其提煉物標本。2、討論:怎樣觀察和認識礦物標本?如:準備研究礦物的什么性質,需要哪些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怎樣記錄 觀察。結果等。3、教師給予相關提示:方法提示:觀察前,告知學生一些常識,在研究礦物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用條痕來觀察礦物的顏色。礦物的實際顏色和條痕顏色有一定區別,而條痕顏 色才是礦物真正的顏色。要看到真正的顏色,方法是用礦物在無釉瓷片上進行 刻畫,留下的痕跡顏色就是比較準確的礦物顏色了。安全提示:在比較礦物硬度時,要提示學生主要安全,防止工具或礦石傷 及自己。記錄要求:可以記

14、錄下礦物的顏色,形狀,顆粒,硬度,光澤,條痕,磁 性或觀察時的其它發現。4、學生觀察礦物標本。5、整理,組織學生描述觀察的礦物特點。三、活動推測煤的形成1、閱讀資料2、分析推斷,煤的形成。將事實提出,引導學生逐一進行分析推斷,煤在地下的四、閱讀:人類對礦產資源的利用1 .指導讀圖,說說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礦產資源。2 .學生閱讀指南車資料。3.讓學生展開討論:礦產資源的有限和人類的 大量需求矛盾人們怎么調和? 4.明白:礦產資源,必須有計劃地開采、合理地 利用,決不可亂采亂用。教材最后安排學生五、拓展調查本地的礦產資源種類及其利用情況,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3 、人類對地表變化

15、的影響教學目標:1 .通過對圍湖造田的利弊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2 .繼續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教學重點: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教學難點: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因人類活動造成地表改變、水土流失的典型事例。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1、提問:在改變地表形態的各種力量中,除了各種自然力量外,還有人為 的力量,請大家列舉人類的哪些活動在不斷改變著地表形態?2、學生回答。3、過渡:人類的活動只是改變了地表形態嗎?有沒有其它的影響?二、閱讀指南車信箱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指南車信箱提供的資料。2、組織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傳閱、交流。3、宣讀介紹人類改變地表的典型事例

16、,或者相互交換、傳閱搜集到的資 料。4、明白:人類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外力作用。因為隨著工農業和科學技術飛 速發展,人類活動的深度和廣度與日俱增。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是十分可觀的。 如我國勞動人民根據自然規律和社會需要,長期的經濟活動塑造了許多地表形 態特征非常明顯的人工地貌一一梯田、桑基魚塘、黃土淤泥壩、圍海造田等。 世界上不少大城市如墨西哥、東京、大頤、上海等,由于長期過量開采地下水 而產生地面沉降,上海市至1965年累計沉降達2、6米;有人統計至1965年, 地球大陸面積的8%已為各類工程所覆蓋,2000年面積將擴大近一倍;還有在 礦產開采、農業生產、軍事活動和其他工程建設中,創造出許多新的地貌

17、形 態。(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的改變也具有雙重性,一是創造性地合理利用或改 造惡劣環境;另一則是破壞性地引起災害的發生。)我們要合理利用和保護環 境。第4單元能量1能量家族教學目標:1、能通過實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義,能根據已有分類標準判別生活中的不 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2、在活動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紛繁復雜,初步體驗能量和我們的生活息息 相關。教學重點:認識能量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教學難點:認識能量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不同的能量表現形式的物體圖片(山坡上的巖石、運動的汽車、熔爐里 的鋼、煤和蘋果)、介紹生活中各種不同能量表現形式的物品的資料(最好是 圖文并茂的)。2、上發

18、條的小鬧鐘、玩具唧筒。學生準備:氣球、皮球、彈簧、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筋(每個小組準備的材料可以不 完全一樣)。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蓄勢待發的能量1、學生看第lxx圖片。2、提問:從這張圖上你獲得了什么信息?3、學生回答問題,認識到巖石蘊藏著能量。4、教師出示實物(上了發條的小鬧鐘、壓縮了空氣的玩具唧筒)并演示。5、過渡:想知道有什么感受嗎?讓我們動手適一適吧!6、學生動手實驗,抓住蓄勢待發談體會,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儲存。7、小結:舉高的石塊、收縮的發條、壓縮的空氣都具有能量。三、活動各種各樣的能量1、教師講述:介紹其他形式的能量。第一次介紹動能、熱能、化學能;第二次將以前學過的聲、光、

19、電、磁等形式的能一次性補充、納入進 來。2、在生活中找具有相同形式能量的物品。(1)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具有這種形式的能量?把自己找到的能量 填入圓圈內。(2)教師補充介紹生活中各種不同能量表現形式的物品的資料,對學生活 動做出評價。2、熱能變、變、變教學目標:1、能從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已經學習過的相關內容(流動的空氣)并提出 問題,能運用已有知識做出假設性解釋。2、能根據器材設計實驗探究熱能和機械能之間相互轉化的問題。3、根據觀察到的現象,結合科技史資料,能總結出關于能量轉化的科學結 論。4、能運用探究后的科學結論判斷生活中的熱能變化情況,并能說出是怎樣 變化的。教學重點:知道摩擦可以生

20、熱教學難點:認識到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搜集關于尤利烏斯洛塔爾邁爾、焦耳、赫倫探究熱能奧秘的歷史資料 (文字、圖片、影像等);紙風車在燃燒的蠟燭上方轉動的演示實驗裝置。2、準備好學生分組實驗的材料:一端閉合另一端帶有膠塞的鋼管、繩子、 水等。學生準備:橡皮筋。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橡皮筋的熱情1、布置任務2、學生實驗、匯報交流。3、教師補充一些摩擦生熱(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實例(如:磨刀時,刀 子發熱了;冬天為了取暖,可以使勁摩擦兩只手;從高處坐滑梯滑下來時,醇 部會有灼熱感等等。)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能量的轉化。三、活動''沖動的橡皮塞1、

21、提出問題:熱能是否能夠轉化為機械能?2、作出假設并說出依據。3、電表轉呀轉教學目標:1、能從文字資料和科學圖片中獲取電能產生過程中的能量轉化的相關信 息。2、能根據問題制定好家庭用電情況調查計劃,會對電能表正確讀數,會識 別并使用正確的計量單位。3、能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判斷,并能夠初步提出節能的措施。教學重點:知道生活所用的電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而產生的教學難點:知道生活所用的電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轉化而產生的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互動二、活動家里的電來自哪里1、回憶五年級上冊電池和''電與我們的生活兩課中的相關內容(伏打電 池、手搖發電、電從發電廠到我們家)。2、過

22、渡3、閱讀指南車信箱,讓學生理清發電機從無到有、從弱(不如伏打電池受 歡迎)到強(大規模應用)的發展的簡單歷程(詳情見本課課程資源),并 且要讓學生明確:使發電機工作的能量,叫''機械能(前課中已經提到)。4、太陽能的利用教學目標:1、搜集有關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實例并能與同學共享。2、制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并探究怎樣更好地利用太陽能。3、聯系太陽能,能從能量轉化、儲存的視角去解釋、描述能量的變化。教學重點:知道太陽能是指來自太陽、以光為主要形式散發的能量教學難點:知道太陽能是指來自太陽、以光為主要形式散發的能量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關于介紹太陽能的有意義的、針對性比較強的資料;制作太陽

23、能熱水器的 材料。學生準備:搜集人類利用太陽能的有關資料并做成資料卡片(最好是圖文 并茂的)。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二、活動怎樣利用太陽能1、提出問題:從能量轉換的角度,太陽能為我們做了什么?2、出示以搜集的資料,小組內進行整理。3、交流討論。三、活動制作太陽能熱水器1、根據現有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特點提出與太陽能利用有關的問題。5打開能源寶庫教學目標:1、能根據資料判斷自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源可否再生并推薦替代能源, 能制定相應的節能計劃。2、能圍繞能源使用的利弊展開辯論,在辯論時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簡潔、 明了地表述,能認真傾聽、客觀評議。教學重點:知道能源是為人類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教學難點:

24、知道能源是為人類提供能量的物質資源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日常能源使用調查表(每生1張)。學生準備:以組為單位,圍繞能源主題既分工又合作進行資料搜集。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1、提問:能量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形式?你已經知道有哪些能二、閱讀能源1、學生閱讀。2、明確:(1)什么叫能源? 一能源是人類能量的物質資源。(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舉例)(3)什么是可再生能源?(舉例)(4)當前的能源現狀是怎樣的?第5單元月球1探索月球的秘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能促進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2、樂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與發展想要探究月球奧秘的欲望。教學重點:知道人類探索月球秘密的有關歷程教學難點:知道關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識教學過程:一、教學導入1、播放嫦蛾奔月的故事。二、閱讀xx登月記1、出示:月球表面的圖片。2、提問:月海會是怎樣的景象呢?3、學生猜想。4、呈現資料,驗證猜想。2月有xx缺教學目標:1、知道月球本身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